出差回來了,接著鬧騰!威爾第同學太牛了,一個字兒聽不懂,感動得不行!這就是傳說中的音樂感染力嗎?!
跑步記錄,今年計劃每月30英里,暫時領先:
6/15/18 [勝利][勝利][勝利]
run 3.76 miles, 43 min, 550 cal, incl 2, peak hr 146,
ellip 0 cal 0 min
ytd 191.77 mi, 26627 cal

百度百科:歌劇《納布科》,四幕歌劇,作於1841年,是威爾第的成名作。這部歌劇由索萊拉(Temistocle Solera)撰腳本,改編自聖經故事及Anicet-Bourgeois 與Francis Cornu 的話劇。
1842年3月9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 (Teatro alla Scala)首演。納布科即內比尤查德內扎,巴比倫國王,是一個殘暴的侵略者,率領軍隊佔領了耶路撒冷,並驅趕了那裡的猶太人。劇本熱情歌頌了這些猶太人不甘受奴役、思念家鄉、懷戀祖國的真摯感情。
正是劇本中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深深打動了威爾第,使他聯想到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想到家鄉的父老兄弟還在奧地利侵略者的鐵蹄下掙扎。他把對祖國的深厚的感情和對侵略者強烈的仇恨全部傾注到這部歌劇的音樂中。整部歌劇音樂情緒激昂,熱情有力,旋律明朗,氣勢雄偉,自始至終洋溢著愛國主義精神。
這部作品最早是斯卡拉歌劇院的經理逼迫他創作的。威爾弟在回憶這部作品的創作時曾說,起先他並不打算創作,回家就把腳本扔在桌上。後來是第一頁的一行歌詞"飛吧,我的思想,展開金色的翅膀(這是巴比倫河邊被囚禁的猶太人為了他們被掠走的土地而沉痛合唱的第一句歌詞)"給了他創作的激情與靈感。劇中最受歡迎的即是這首著名的反侵略的愛國歌曲《飛吧,我的思想,展開金色的翅膀》。
《希伯萊奴隸之歌》(Chorus Of The Hebrew
Slaves ,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又稱為《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是威爾第的歌劇《納布柯》(Nabucco)第三幕中的一個選段,反映被俘的猶太人在即將被處決前的心情。
《希伯萊奴隸之歌》(Chorus Of The Hebrew
Slaves ,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又稱為《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是威爾第的歌劇《納布柯》(Nabucco)第三幕中的一個選段,反映被俘的猶太人在即將被處決前的心情。
(「希伯萊奴隸合唱」歌詞譯文)
va, pensiero, sull'ale dorate; 飛吧,思念,乘著金色的翅膀;
va, ti posa sui clivi, sui colli, 飛吧,君臨山坡、山丘,
ove olezzano tepide e molli 在那兒,溫柔而和煦的,甜美的
l'aure dolci del suolo natal! 是我們故鄉的土地聞起來的芳香!
del giordano le rive saluta, 問候約旦河的河岸,
di sionne le torri atterrate... 以及錫安傾倒的高塔...
oh
mia patria s?bella e perduta! 啊我的祖國是如此可愛和迷人!
oh membranza si cara e fatal! 啊如此親切又充滿絕望的回憶啊!
arpa d'or dei fatidici vati, 訴說預言的先知的黃色豎琴,
perche muta dal salice pendi? 為何你被掛在柳枝上緘默不語?
le memorie nel petto raccendi, 再燃起胸中的回憶,
ci favella del tempo che fu! 訴說以往的日子!
o simile di solima ai fati 哦不忘耶路撒冷的命運
traggi un suono di crudo lamento, 來發出可悲的嘆息聲,
o t'ispiri il signore un concento 或是讓主帶給我們
che ne infonda al patire virt? 忍耐我們痛苦的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