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頭30多年古巴只有名義上的獨立,美國任何時候都可以以保護美國利益進行軍事介入,當然古巴的內部矛盾和動亂也隨時可為美國提供足夠的理由。一戰時跟隨美國向德國宣戰但是沒有出兵,倒是在周邊防禦德國潛艇作了不少貢獻。一戰後經歷了幾輪和平和非和平的政府更替,廢除了美國強加的法案,最後還是美國支持的代理人於1934年奪取了政權。之後1940年巴蒂斯塔在古巴共產黨的鼎力支持下第一次當上了古巴總統,制定了新憲法,該憲法限制了巴蒂斯塔1944年尋求連任。
結果呢,古巴人民木有選巴蒂斯塔欽定接班人,而是把票投給了拉蒙-格勞。當時正好是二戰的結束,糖價上漲,經濟繁榮,格勞總統搞了很多公益項目、建立學校、社保機制、鼓勵發展經濟和農業生產。然而,繁榮的經濟也帶來了腐敗,裙帶關係任人唯親充斥政治鄰域,城市暴力死灰復燃。古巴也因為犯罪組織的聚集而出名,黑手黨各派首領的1946年哈瓦那會議為此做了個很好的腳註,電影教父第二級里也有這麼個場景,不過那是1958年了。
1948年卡洛斯-扎亞斯民選上位,但是其政府的形象遭到了腐敗和政治團體暴力衝突的損害。在此期間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哈瓦那大學成了公眾人物。1952年的選舉在即,呼聲很高的埃德瓦爾多-其巴斯在選舉前突然自殺身亡。巴蒂斯塔瞅准機會幹了一票,發動了一場幾乎不流血的政變,奪取了政權。因為現政府的腐敗,廣大吃瓜群眾對政變的還是相當接受的。到了1953年民選巴蒂斯塔正式當選,第二次當上了古巴總統。
巴蒂斯塔二次掌勺初期,腐敗雖然還很普遍,但是經濟的確很繁榮,工資大幅增長。1958年古巴工人平均工資列世界第八高,農工平均工資則超過了很多西歐國家。儘管還有三分之一人口在貧困線下,古巴在巴蒂斯塔政府結束時已是拉丁美洲五個最發達的國家之一,56%人口處在城市裡。儘管這樣古巴的精英階層還是很不滿意,因為他們的參照物是美國而不是拉丁美洲。中產階級對巴蒂斯塔政府越來越不滿,而工會則力挺。由於政府偏向工會的一系列政策導致了古巴經濟發展緩慢,在早期流星式的躍升之後古巴1950-1958的平均gdp增速只有每年1%。這麼個社會狀況給下一個出場的主角菲德爾-卡斯特羅同志奠定了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