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真正的政改從解除網路封鎖那一刻開始

作者:mm021  於 2007-11-22 13: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政改長路漫漫 民主何處初啼
——關於十七大民主政治的后議
徐 東 來  weabmw@gmail.com
於07年11月15日
引:中共十七大報告專門以一個篇章的形式,提出了要「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胡錦濤在法國國民議會的演講:「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制度,保證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
溫家寶也曾兩次援引鄧小平的話:「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就不可能成功。」

現在政改的關鍵是要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幾十年前定下「摸著石頭過河」的方針,所帶來的種種弊端和危險逐步開始顯現:政府失責,欲求愈甚;經濟失序,發展方式落後;社會價值觀混亂;權力缺乏監管及制衡;社會財富分配嚴重失衡;利慾裹挾著官員、商人和學者與民爭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利益分化日趨嚴重;對自然環境索取過度...

一個執政黨,特別是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掌握絕對權力的執政黨,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督措施和相應的紀律處分,就不可避免地會腐敗叢生,最終將被人民拋棄。腐敗的根源主要在於絕對的權力。要抑制腐敗的孳生,就需要實現民主政治、權力制衡。

中國社會發展到現今的階段,是到了該修橋鋪路的時候啦。如何給政治機制注入更多的民主元素,已經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有序且高效的改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關於政治改革討論最多也是最激烈的話題就是:究竟如何邁出這政改的第一步,即政治現代化(民主化)的第一步。就具體的方法而言,各方觀點還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一些常見觀點
我翻看過一些學院派的相關文章,他們方法羅列一下主要有以下一些:
1.依據憲法,健全完善人大制度;2.擴大直接選舉區間,至下而上推動政改;3.推行黨內民主;4.法治完善國家的法律體系,...
這些都是相當有價值的建議,也是必須而且必然要走的道路。但是中國是否已經做好準備,這些建議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呢?考量改革措施的主要指標有:可能的成效、潛在的風險、可行性及必要性等。在我看來這些建議,都有些理想化,沒有建立在對中國社會生態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之上。

  第一條是我所一直倡導,不過我更認為它是政改的目標之一,而不適合當做第一步來走。就如同對待一個病人,在沒有查清病灶之前,是不能開始動大手術的一般。既有較大的風險也還不具備可行性。
  第二條我則認為有點類似無源之水,不具備可持續性。權力來源和財政來源分屬不同渠道,當兩者出現矛盾時,就很難維繼。如果這時候向上推行,最終要迫使兩者還沒來得及做準備,就不得不決裂,非常容易產生動蕩。因此既有風險也難有實際成效。
  第三條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主流觀點。其實這和民主也沒有實質聯繫。「不民主」的政黨可以民主地領導國家,「民主」的政黨也可以不民主地領導國家。因為政黨內部的機制如何,那是政黨自身的權力。好的機制可以使更多人加入它,如果覺得不好,不加入就是了。但是如果這個和國家領導人直接相關的話,我們還是有必要給予更多關注。只可惜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候,又發展出了「黨內高層民主」論調。看來這也不是什麼好辦法,因為任何一個政黨的黨員都是要絕對要服從組織,下放的權利隨時可以被收回。這似乎也看不到有任何必要性。
  這個第四條,我用的詞是「法治」,而不是一些人所使用的「法制」。因為前者強調的是在治理國家時所採用的手段,後者強調是法律本身,而建議者們所提到的那些措施實際上強調的是前者。要是我沒記錯的話,那是我們曾經走過的路。15大就曾經確立過這條路線,就效果而言,多少有點差強人意。任何一個政權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只要沒走上下坡路,都會尋求一條規範化的道路,當然規範的都是立法者的利益。法治化只是一個比較時髦的名稱而已。就現代社會而言,這裡面還有個法律如何反映全民意志的問題。我想我們現在的立法體系,多少還欠缺點功課。在此情況下倉促地去確定細節,或許負面影響比正面意義還大。

以上說的主要是對現在一些觀點的反對意見。其實還有些觀點比如「軍隊國家化」之類的,通常都比以上這幾條更不現實的具備可行性,就不一一說了。那我們的民主究竟該如何邁出這第一步呢?


民主的源頭在哪裡
別急,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究竟什麼是民主。光看字面就能想到這是「人民做主」的意思。這話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了,我當然不只是為了重複一下。而是要和大家談談這裡的一個誤區。「人民: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見《現代漢語典》)」顯然這裡包括的並不是所有公民。誰又能否認,在中國人民的涵義也在悄悄發生著演變呢?僅看字面就顯得並不那麼確切了。有人考證過民主這個概念最先出現在古希臘——公民社會的發源地。民主概念的主體換成公民,是不是會更確切些呢?我想是的。那又怎麼來做主呢?

接下來我還是要岔開話題,先談談另外一個概念:人權。這在中國還仍然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外交部發言人說「中國不僅在舉辦奧運會的時候,在任何時候都在依法保護中國人民的人權,都在發展中國人民人權,並且在這方面會繼續取得成就。」知名外交官沙祖康更精確地說「中國的人權狀況至少比美國好五倍。」從這些言論中,我們至少知道了人權是可以並且需要不斷完善的,人類社會也必須朝這個方面發展完善。人權簡單說就是人的權力。人作為自然人(動物),首先得滿足自身衣食住行的需求。人作為社會人(公民),享有受法律保護的公民權利。這些權利隨著我國法律的更改,曾經有過很大的翻覆。(中國關於公民權的憲法條文,1954年憲法為14條。1975年憲法僅為兩條,較之1954年憲法是大倒退。這算得上是世界上公民權最少的一部憲法。1978年憲法為12條,恢復了1954年憲法的部分規定。1982年憲法為18條,以1954年憲法為基礎,有所補充。)2004年3月14日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藉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憲法在這裡對公民作出了最權威而明確的解釋。這部憲法所賦予的公民權已經和國際通行的人權概念(詳見《世界人權宣言》)在內容上幾乎等同了。下面我將用公民權替代人權這個辭彙來做論述。

一些基本的概念交代過了,回到前面的話題——民主。鄧小平曾經說過:「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後,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23頁)這話說得很實在,但多少有點割裂地看待問題。民主和法制應該是相互促進,而不可能各自獨立地發展。離開了法制,民主不可能持續;離開了民主,法制最終要落為一紙空文(這也是專制王朝沒有外患也會不斷更替,周而復始的原因)。就現階段而言,我們究竟如何邁出這第一步呢?說到這裡答案已經開始明朗了。幸運的是我們的憲法在法律條文上所確立的公民權,已經開了個好頭。只要不出現重大的倒退,我們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就可以了。但實事求是得說,現在如同鄧小平幾十年前所說的那樣,仍然「很不受重視」,這也正是民主進程異常緩慢的原因。

簡單總結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包括:人身權、自由權、平等權、經濟生活權、文化教育權、監督權、參政權、信仰權等大項。其中和民主政治直接有關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自由權、平等權、監督權、參政權。
◆人身權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體和住宅。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自由權
公民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公民的通訊自由和通訊秘密受法律保護。
◆平等權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不得擁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監督權
公民享有知情權、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以及取得國家賠償權。
◆參政權
公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具體實施方針
相對來說其中做的比較好或者說是進步比較快的是人身權和平等權,發展比較緩慢的是自由權、監督權、參政權。十七大的報告中有這麼一句話,「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我認為這正是政改所應該走出的第一步。不過遺憾的是,這裡只是一筆帶過,沒有看到具體措施的描述,更沒有看到相應的時間表。如果這不僅僅是一句裝飾用語的話,那麼我們就需要【繼續完善對人身權和平等權的保障;加大對侵犯公民監督權行為的處罰力度;逐步放寬對自由權審批和限制;最後落實公民的參政權。】值得注意的是,選舉本身不是民主,更不是目的。真正的選舉是公民權的保障落實達到一定程度后的綜合體現。為選舉而選舉,那通常只是走走過場的形式主義。

上面所提到的五大類公民權利中,人身權和平等權到了現在的程度,要進一步從其自身加以改進,已經很困難了。受到了其它幾種權利發展不平衡的制約。而在自由權、監督權和參政權中,最難馬上得到提高的是參政權。因此【政改第一步的重點,就是將監督權和自由權落到實處。其中第一階段先就得真正保障公民的言論和出版自由,賦予公民切實的知情權、批評權、建議權。】這是風險和代價皆小,可行性較高,易有成效且是必然的選擇。如果連這一步都推三阻四,那說再多也不過是美麗的謊言,就不用再妄言民主政治了。

直觀地說就是,【真正的政改從解除網路封鎖那一刻開始】。


民主其實很簡單
原來民主其實很簡單,首先要確立主體,然後賦予並確保主體相應的權利,不讓任何勢力凌駕於其之上。這些做到了,做全了,做好了,民主自然而然也就漸漸走過來了。民主政治的進程和公民權的落實一樣,可以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但不應該是遙遙無期的等待,而應該有可執行的時間表。中共中央黨校俞可平教授兩論民主,讓我們多少看到點曙光。

民主不是標準是目標,一個永遠也無法完全企及但卻能不斷接近的目標;
民主也不是單行道,不論是反右還是反左的時候都不能稱為現代的民主;
但願民主也不僅是個夢想!



後記:
文章寫好后,先請一位好友過目。他看過就說了一句話:「假如一黨說了算,假如政黨不民主,假如...」
我比較無言,因為確實沒有什麼能做答的。
這是一個美好的設想,也是一條必經之路,我想他的假如,歷史潮流終究會替我做答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9: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