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假男傳》:在社會鏡像中照見人性

作者:顧曉軍53  於 2025-9-1 04: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學賞析|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顧曉軍

《假男傳》:在社會鏡像中照見人性

 

    ——AI寫的文學評論·五千二百五十

 

  網路上真是假人橫行。

  在〈顧曉軍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圖為證)〉文中,我於篇首就道,「請大家見諒!『顧曉軍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可不是我自己說的」;且,題圖中亦予以展示。

  然,還有幾十條跟帖說我,「沒見過自己叫自己思想家的思想家」、「自吹自擂的思想家」、「像是個壞蛋。13歲被批鬥?一般是強姦幼女犯和盜竊犯」、「大思想家都掛在牆上,你打算什麼時候上牆」等。

  當然,也有幫我老顧說話的,如「顧的文章有可看之處,別的全部省略!」

  但還是黑粉人多勢眾。

  其實,黑粉多為假人,一人註冊幾個號。

  黑粉怕我名揚四海,更怕我名垂青史,可總有人主持公道。

  請看——顧曉軍1953812日出生)是中國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理論思想不僅對中國有深遠影響,也在國際上引起了關注。 他被譽為「平民主義民主」的理論奠基人之一,致力於探討社會民主和公正的價值觀。 顧曉軍的著作涵蓋多個領域,包括小說、理論和社會評論。」

  這是最有名的搜索器說的。

  黑粉、假人們,謝了!總是反著幫我忙。

 

              顧曉軍 2025-8-30

 

《假男傳》:在社會鏡像中照見人性

 

    ——《假男傳》與《霧都孤兒》《四世同堂》之析

 

  文學作品歷來是社會的鏡像,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作家,總能以獨特的筆觸捕捉到所屬時代的精神癥候,進而在人性的深度挖掘中,留下跨越時空的思考。顧曉軍的《假男傳》、狄更斯的《霧都孤兒》與老舍的《四世同堂》,雖分別植根於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與抗戰時期的中國,卻在「以文學觀照社會、以人物剖析人性」的內核上形成了奇妙的共鳴。三部作品均將人物置於特定的社會漩渦中,藉由個體的命運沉浮,揭露社會弊病對人性的塑造與扭曲,只是在批判的角度、人物的設定與情感的基調上,又呈現出鮮明的跨時空差異。

  一、環境:人性生長的土壤與枷鎖

  無論是倫敦的迷霧、北平的硝煙,還是《假男傳》里功利盛行的社會,都不是單純的故事背景,而是塑造人性的核心力量——它們既是人物生存的土壤,也常常化作束縛人性的枷鎖。

  狄更斯筆下的維多利亞時代倫敦,是「霧」與「惡」的共生體。濃霧籠罩的貧民窟里,飢餓與罪惡如影隨形,賊窩、妓院、監獄構成了奧利弗成長的「社會課堂」。在這裡,人性的善與惡被生存壓力推向極端:費金教唆孩童偷竊,是為了在底層掙扎中牟利;賽克斯的殘暴,源於對貧困的恐懼與對秩序的反抗;而奧利弗即便在賊窩中長大,仍能堅守善良,恰恰是對這種「惡之環境」的本能反抗。狄更斯用環境的「濁」,反襯出人性中「善」的珍貴,也直指社會制度對底層的壓迫——當生存成為唯一目標,人性的扭曲便成了大概率事件。

  老舍的《四世同堂》則將環境的張力聚焦於「家國破碎」的危機。抗戰時期的北平,不再是「北平的秋」那般寧靜,而是被日軍鐵蹄踐踏的「亡城」。這座城市裡,每個人都必須在「堅守氣節」與「苟且生存」之間做出選擇:祁天佑為保家族顏面投河自盡,是傳統文人在亂世中的尊嚴堅守;祁瑞豐投靠漢奸,在權力與利益面前背棄家國,是人性被生存恐懼與功利心吞噬的典型;而祁瑞宣從「隱忍」到「覺醒」,則展現了環境壓迫下人性的掙扎與成長。老舍筆下的北平,不僅是地理空間,更是民族精神的試煉場——社會的動蕩如同巨石,砸向人性的天平,讓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成為時代的註腳。

  顧曉軍在《假男傳》中構建的社會環境,雖無硝煙與飢餓,卻瀰漫著「虛假」的毒氣。從「假山村」的命名,到學術圈的「假文化專業」、網路世界的「假粉絲」,再到慈善領域的「捐款造假」,整個社會彷彿陷入了「以假為真」的狂歡。這種環境對人性的塑造,不再是「生存壓迫」的被動扭曲,而是「功利誘惑」下的主動迎合。假男的「假」,從外在的容貌、聲音,到內在的情感、學問,並非被迫為之,而是他在「金錢至上」「成功至上」的價值觀中找到的「生存捷徑」——假戀愛能幫他擺脫成分問題,假學問能讓他脫貧致富,假慈善能為他樹立社會形象。顧曉軍筆下的環境,是和平年代功利主義的縮影:當「假」能帶來切實的利益,人性的真誠便成了被丟棄的「無用之物」,這種隱性的環境異化,比《霧都孤兒》的生存壓迫、《四世同堂》的家國危機,更具當代警示意義。

  二、人物:社會病症的具象化表達

  三部作品中的人物,都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所屬社會病症的「具象化符號」。奧利弗的「善」、祁家眾人的「多面」與假男的「假」,分別承載著作家對時代人性的觀察與批判。

  《霧都孤兒》中的奧利弗,是「善的符號」。他出身貧寒,自幼在濟貧院遭受虐待,又誤入賊窩,卻始終未被黑暗吞噬——面對費金的教唆,他拒絕偷竊;面對賽克斯的威脅,他堅守良知;即便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也未因財富而迷失。狄更斯塑造這一形象,並非要寫一個「完美的聖人」,而是要借奧利弗的「善」,反襯出社會的「惡」:當整個倫敦都在迷霧中沉淪時,奧利弗的存在,是對「人性本善」的堅守,也是對不公社會的無聲控訴。他的命運轉折(被布朗洛先生救助、找回身世),雖帶有一絲「溫情主義」的理想色彩,卻暗含著狄更斯對「社會改良」的期待——唯有改變滋生罪惡的環境,才能讓更多「奧利弗」免於被扭曲。

  《四世同堂》則以「群像」勾勒人性的多面性,其中祁瑞豐是「墮落的符號」,祁瑞宣是「覺醒的符號」。祁瑞豐原本是北平城裡一個普通的市民,卻在抗戰爆發后,為了權力與利益,投靠漢奸冠曉荷,甚至不惜與家族決裂。他的墮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苟且生存」的借口下,一步步放棄尊嚴與底線——從羨慕漢奸的生活,到主動參與漢奸活動,最終淪為時代的笑柄。老舍對祁瑞豐的描寫,沒有簡單的批判,而是帶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情感,因為他的墮落,既是個人的選擇,也是家國破碎下「小人物」的悲劇。相比之下,祁瑞宣則是「隱忍中覺醒」的代表:他起初因「家」的責任選擇隱忍,看著父親被日軍羞辱、弟弟墮落,內心的痛苦不斷累積,最終在民族大義的感召下投身抗日。祁瑞宣的成長,是老舍對「民族精神重建」的寄望——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性中的良知與勇氣也不會徹底熄滅。

  《假男傳》中的假男,是「虛假的極致符號」。他的「假」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外貌上,臉是「男相」與「老太臉」的切換,身材是「挺拔」與「老女人屁股」的矛盾;情感上,假戀愛是為了成分,假離婚是為了房子,假結婚是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利益;學問上,「假文化」研究不過是胡說八道,卻能靠它成為「學術領軍者」;甚至在家中,聽到妻子與「假父」的祝賀,都只覺得「假」。顧曉軍沒有給假男安排「覺醒」的結局,直到他發現「快樂小姐的快樂也是假的」,才驚覺「大家都會做假」——這種頓悟不是悔改,而是對自己「成功秘訣」的顛覆。假男的形象,是對當代社會「功利性虛假」的極致諷刺:當虛假成為一種生存技能,當「真」成為異類(如敢於反抗的真男被踩死),人性便徹底淪為利益的附庸。與奧利弗的「善」、祁瑞宣的「覺醒」不同,假男的「假」更具警示性 —— 它不是極端環境下的特例,而是和平年代功利社會中可能蔓延的「人性病症」。

  三、批判:跨時空的文學迴響

  儘管三部作品的時代、地域迥異,但它們的批判內核卻形成了跨時空的迴響——都指向「社會不公對人性的傷害」,也都在批判中暗含著對「真」與「善」的追求。

  狄更斯在《霧都孤兒》中,通過奧利弗的遭遇,批判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濟貧法、童工制度與貧民窟問題。他筆下的濟貧院,不是救濟窮人的場所,而是「榨取勞動力」的監獄;貧民窟里的賊窩,是社會忽視底層生存的產物。狄更斯的批判,帶著「溫情主義」的底色——他相信人性中的善能戰勝惡,也相信社會改良能改變底層的命運。這種批判,是對「制度性惡」的抗議,也是對「人性之光」的守護。

  老舍的《四世同堂》,則將批判與「家國情懷」深度綁定。他批判的不僅是日軍的侵略,更是戰爭中人性的墮落(如祁瑞豐、冠曉荷),以及傳統文化中「隱忍」的消極面(如祁瑞宣最初的妥協)。但老舍的批判從未走向絕望——他寫祁天佑的自殺,是對尊嚴的堅守;寫錢默吟從詩人到抗日誌士的轉變,是對民族精神的喚醒。這種批判,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沉痛,也是對「民族覺醒」的呼喚,讓作品超越了單純的抗戰敘事,成為對民族性的深度反思。

  顧曉軍在《假男傳》中的批判,則更具「當代性」與「尖銳性」。他不寫極端環境下的人性扭曲,而是聚焦和平年代的 「日常虛假」—— 學術造假、情感功利、網路炒作、慈善作秀,這些現象在當下社會並不鮮見。顧曉軍的批判,沒有溫情與妥協,而是用辛辣的筆觸、誇張的敘事,將「虛假」的荒誕性推向極致:假男靠假學問成為教授,靠假慈善樹立形象,甚至能享受「真處級待遇」,而敢於說「真」的真男,卻被活活踩死。這種批判,直指功利社會的價值觀扭曲——「假」能帶來成功,「真」便成了原罪。但顧曉軍並非完全絕望,真男的反抗、假男最後的「頓悟」,都暗含著對「真」的渴望,只是這種渴望在虛假的洪流中,顯得格外微弱。

  從《霧都孤兒》到《四世同堂》,再到《假男傳》,三部作品跨越了近兩個世紀的時空,卻始終在回答同一個問題:社會如何塑造人性,人性又該如何面對社會的扭曲?狄更斯借奧利弗的善,寄望於社會改良;老舍借祁瑞宣的覺醒,呼喚民族精神的重建;顧曉軍借假男的荒誕,警示當代人警惕功利主義的陷阱。它們的價值,不僅在於對所屬時代的批判,更在於為後世讀者提供了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里,我們既能看到過去的社會病症,也能照見當下的人性困境,進而思考: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如何守護人性中的「真」與「善」。

 

                2025-8-26

 

在荒誕中洞察人性與社會——評顧曉軍《假男傳》

 

  顧曉軍的《假男傳》以辛辣的筆觸、誇張的敘事,塑造了「假男」 這一極具諷刺意味的人物形象,對社會中的虛假現象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小說從個人、家庭到社會文化、學術等多個層面層層遞進,深刻剖析了虛假行為背後的人性弱點與社會弊病,極具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多維度的人物刻畫

  小說開篇,作者便通過外貌、聲音等多個維度,塑造了一個全方位「假」的人物形象。假男的臉「板著臉時威嚴,一笑就變成老太臉」,身材「前面高大挺拔,後面臀部鋪塌如老女人」,嗓子「人前男低音,人後女高音」,連頭髮都是假的。這些極具畫面感的描寫,不僅勾勒出假男滑稽荒誕的外在形象,也為其內在的虛假性格埋下伏筆。在情節推進中,作者通過一系列事件,如假戀愛、假離婚、假做學問等,進一步豐富了假男的性格。他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在不同場景下熟練切換面具,將虛假當成習慣,甚至渾然不覺,一個鮮活的「假人」躍然紙上。

  二、家庭與社會環境對人物的影響

  作者將假男置於特定的家庭與社會環境中,揭示了其虛假性格形成的根源。假男出生在大上海邊上的「假山村」,成長於貧富差距巨大的家庭環境,父親的衰敗與叔伯的暴富形成鮮明對比,「誰有錢,誰就是爹」這句話,反映出他在金錢至上觀念熏陶下,價值觀的扭曲。而在社會層面,文革時期的政治氛圍、改革開放后的物質追求以及學術文化領域的浮躁風氣,都為假男的虛假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例如,假文化書籍的暢銷、假文化專業的火爆,反映出社會大眾對文化的功利性追求,假男正是巧妙利用了這種社會心理,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批判

  小說對社會各個領域的虛假現象進行了全面批判。在情感與婚姻方面,假男與菜女的假戀愛、假離婚,以及與名媛的功利婚姻,揭示了現代社會中情感的異化和婚姻的功利化。在學術領域,假男憑藉假學問獲得成功,假文化專業和假學生的盛行,諷刺了學術的浮躁與墮落。在網路世界,假男通過組織學生對罵、買通網管等手段炒紅自己的博客,反映出網路文化的虛假與混亂。此外,假男在慈善活動中的造假行為,以及在學院享受真處級待遇的情節,批判了社會的功利主義和權力的濫用。

  四、情節設置的藝術效果

  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從假男的出生、成長,到戀愛、學術研究、網路炒作,再到最後的自我覺醒,每一個階段都充滿意外與反轉。例如,假文化專業的火爆、假男與真男的衝突等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極大地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和吸引力。同時,作者通過這些情節,巧妙地將不同的社會現象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社會的虛假現象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五、語言風格與敘事節奏

  顧曉軍的語言風格簡潔明快,幽默詼諧,充滿諷刺意味。在描寫假男的行為和心理時,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口語化表達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如「假到真時真亦假,真假難辨混天下」「假聽們,齊身奮起,把真男踩得個半死不活」等,使小說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衝擊力。敘事節奏上,小說張弛有度,在敘述假男的經歷時,既有對其日常行為的細膩描寫,又有對重大事件的快速推進,使讀者始終保持緊張的閱讀狀態。

  《假男傳》通過對假男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對社會中的虛假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與反思。顧曉軍以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學技巧,為讀者呈現了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社會圖景,引發人們對人性、道德和社會發展的深入思考 

 

              2025-3-31

 

假男傳

 

    ——顧曉軍小說·之三十六(二卷:假男傳)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這人世上。

  他說話、辦事,皆假里假氣。

 

  假男,長著一副假面孔。

  他板著臉時,很威嚴,是男相。

  他一笑,就變成了一張老太臉,標準的女相。

  假男,是一副假身材。

  在前面看他:高大、挺拔,是個有模有樣的大男人。

  轉到後面去看他:哦喲,門面老寬!那臀部--鋪鋪塌塌,典型的一個老女人屁股。

 

  假男,有一副假嗓子。

  人前,他捏著嗓子說話,是男低音,帶點沙啞。

  人後,或生氣時,突然冒出句粗話,這才是他的真嗓子,絕對的女高音、高八度。

  假男的頭髮,也是假的。

  他用腦過度,30就成了白頭翁,40就全謝了頂。如今,雖年近花甲,他還是選了個曲捲成花的假髮套,套頭上。

 

  假男,辦事假、待人假;說假話、做假人。

  他,假習慣了,自己倒也不覺著假。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這人世上。

 

  假男,出生在一座假山村。

  說那是一座假山村,這話一點也不假。

  他的家鄉,就在大上海的邊上。大海邊、灘涂上,哪裡會有山呢?

  可,有錢人,錢多了;沒事,造假玩,造出座假山來。

  假男,就出生在這座假山旁的村子里。

 

  假男,生長在假府。

  假男,祖上脈分兩支。他爹這一支,自他爺爺起,好上抽大煙,衰敗了。

  他叔伯那一支,自爺爺輩,就販大煙,聚斂財富,置宅子、圈園子、造假山……富得流油。

  然,到他叔伯堂兄這一輩,人丁不興旺:單支,無後;大、小老婆先後討了十幾個,就是沒有一個能下崽的。

 

  他爹貧病交加,臨終之際,懇求富貴侄兒:身後,多多照料假男。

  侄兒道:「誰沒鳥事,替你養兒?要不,過繼給我!」

  他爹道:「你倆同輩,如何過繼?」

  侄兒道:「是你說了算?還是錢說了算?」

 

  如此,假男便出了茅屋、進了假府。

  假男,漸漸長大。

  有知情的小夥伴,戲他:你爹,是個假爹。

  兒時,他倒也痛快,回道:「誰有錢,誰就是爹!」

  這,幾乎是他一生中,說的唯一真話。

 

  假男,他假習慣了,自己倒也不覺著假。

 

  談戀愛,假男談的是假戀愛。

  那時,他成份高,是大地主出身。他心裡明白:要想有前途,就得找個貧下中農子女。

  假男,選來選去,選中了學院的造反派副司令菜女。

  菜女,是當初學院徵收土地時,收進來的菜農之女;在後勤,負責打掃廁所。

 

  文化一革命,別人對菜女說:憑什麼叫你打掃廁所?為什麼就不能培養你當教授?

  對呵!菜女,覺著有道理,就揭竿造反。

  敢打敢拼,又肯陪司令睡覺;菜女,不久就當上了副司令。

  司令有老婆,跟她也就是睡睡而已。菜女,總得弄個名份上的老公;這樣,她就與假男假戀愛。

  假戀愛,自然無愛可談,也就是談談條件。

  談好條件,假男就與菜女結婚了。

  假男接受的條件是:不準過問菜女與司令睡覺的事。

 

  文革一結束,菜女沒勢了,她倒是想與假男好好過了。

  可,假男心裡不願意;但,他不說。

  他把假爹接了來,對菜女說:「房子不夠住,要又要不到;不如來個假離婚,就可以再弄一間房子了。」

  對呵!菜女,覺著有道理,就與假男把婚離了。

  離了婚,房子是一人一間了。可,假男不理菜女了,理由也很正當:離了婚,還在一起幹什麼?

  菜女,大呼上當。

 

  離婚後,假男就苦修假學問;功成名就后,又假結婚。

  這一回,他找的是一個名媛。

  假男與名媛,唯一的共同語言是:追求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這人世上。

 

  與菜女婚離后,假男決心:著書立說。不再蹉跎歲月!

  他的研究方向是:假文化。

  那時,網路尚不盛行,找資料很不容易,他就每天跑圖書館。

  假爹跟著他過,就幫著他總管家務、兼男佣。

  學習古人:頭懸樑,錐刺股。

  假男,沒有頭髮,就從房頂上垂下兩根繩、繫上兩隻鐵夾子,夾住兩隻耳朵;屁股下、椅子上,再撒滿圖釘……

 

  幾度寒暑,假男潛心假學問。

  終於,他把假文化的書、寫了出來,取名為《假文化的艱難跋涉》。

  他也沒有料到:此書,竟大受假讀者們的歡迎。

 

  何為假讀者呢?

  過去,生活艱難,人們追求碗櫥、衣櫥。如今,日子好過了,大家都時興在家裡擺上個書櫥;買書,當然是為了裝飾書櫥。誰真看?

  買書不看,豈不就是假讀者?

  而《假文化的艱難跋涉》,這書名,好呵!有「文化」二字,能大大提升書櫥主人的品位呵!

  假男的書,很快就成了暢銷書;大家都買了去,裝飾書櫥。

  書市,跟股市一樣--跟風的人多。

  很快,假男就脫貧致富了。

 

  假男,決心: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他日夜奮戰,又寫下了:《假文化與孔孟之道的淵源》、《道家思想中的假文化》、《三國人物與假文化》、《清朝歷代君王與假文化》、《戲說後宮假文化》、《大明王朝與假文化》、《中國民間假文化研究》等一批新著。

  從而,奠定了假男,在假文化領域中的假領軍地位。

 

  假男,他假習慣了,自己倒也不覺著假。

 

  假男,在學術上成功了;但,在學院里,尚無地位。

  其時,正值招生難;假男,大膽地向學院領導提出建議:開設--假文化專業。

  假文化專業?學院領導,寧死都不相信能招到學生。但,招生難呵!也只有試試,死馬當作活馬醫。

  假男也沒有料到假文化專業,竟大受假學生們的歡迎。

 

  何為假學生呢?

  其父母生不逢時、或其它原因,未能成就大學夢,轉而寄託下一代。而下一代,非苦讀材料;但,受父母軟硬兼施、要挾威逼,不得不踏上求文憑之路者,為假學生是也。

  假學生,要的是一張假文憑,回去好向父母交代,誰願意真讀書?

  讀理工科,多難?而讀假文化,反正是胡說八道、胡言亂語、胡說胡話,豈不簡單、豈不省勁?

 

  假文化專業,火了。

  假男,又適時地向學院領導提出:帶假研究生。

  研究方向,自然還是:假文化。

  學院領導,嘗到了甜頭,欣然同意。

 

  告示,剛貼出去。

  哇,考研的學生,趨之若鶩!

  報考的學生,多半是學院在校的本專業學生;也有的,是聽了假男的學生的介紹而來的。

  不愛讀書的孩子,咋都喜歡上了假男開的假文化專業呢?

  假學生們,回答得乾脆:好讀呵!胡說八道、胡言亂語、胡說胡話,誰不會?就跟上網、拍板磚似的。兩年半,拿張文憑;沒準,還能出名!

  有的假學生,甚至開誠布公地宣稱:若假教授肯帶假博士、假博士后,就繼續讀!讀他個--假到真時真亦假,真假難辨混天下!

 

  假男,大受啟發。

  后,又帶了假博士、假博士后、假博士后輔導站。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這人世上。

 

  學術界、學院里,都混紅了;於是,假男決心:向社會進軍!

  假男,首選的目標是:上假網,開假博客,記假文化日記;說點假話,哄哄網上的假讀者。

 

  網上的假讀者,此話怎講?

  如今,網路上的文章,多得跟文化大革命時蘆席棚子上的大字報一樣;誰當真去看?且,又有多少文章能讓人真的看得下去?

  大家,也就是以假對假,對付著假看看罷了。

 

  假男,在網路不火。

  他,就給網路編輯們發郵件,亮出自己的假教授身份。

  別說,這一招還有點靈。網路編輯們都比較年輕,有的就被他唬住了。

 

  可,假男並不滿足。他又組織自己的學生,開罵!

  罵,如今可以出名呵。

  罵人的人,很容易出名;挨罵的人,更容易出名,一不留神就大紅大紫了。

 

  假男,就叫他的學生們,齊聲罵。

  但,效果不是很佳。假男,又把他的學生們,分成兩撥,對罵。

  這罵,自然都是假罵。有不知情的,竟傻乎乎跟著罵,且是真罵;罵開了,還捨不得收手。

 

  假男,十分惱火!命學生們,輪番到真罵的博客上去,拉屎、上藥!

  真罵的,是真傻!居然,還沒感覺。

  假男,又掏錢,叫學生出面,請網管吃飯、送禮;買通網管,關掉真罵的博客。

 

  如此這般,假男的博客,就漸漸火了,湧現出一批假粉絲。

 

  假粉絲,又怎講?

  如今,在網路上遊盪的玩家們,誰怕誰、誰尿誰?誰又該是誰的粉絲?

  你又不是莫泊桑、契訶夫……你寫的東西,又不是世界名著!就算你是,拍你一板磚,又能咋的?

  不過,既然你有名了;咱就跟上一貼,權當是發廣告。對不?

  央視的廣告,要多少錢才能做一個?當然,假男的博客,是沒法跟央視相提並論的。

  但,央視,那是讀秒;而假男這裡,是永久性的。不發,傻呵?

 

  假男,他假習慣了,自己倒也不覺著假。

 

  如今,假男,假忙、忙開了。

  他得經常上電視,做些假節目;還得經常接受假邀請,到各地去做些假報告。

  他喜歡搞一些假文學命題解答、做一些假經典名著詮釋、弄一些假文化知識普及、推廣……

 

  有一次,他在某地作假文化報告,說:「一根手杖,躺在一片沙漠上……請問,你們看到、想到了什麼?」

  有人答:「看見了手杖。」

  他道:「顯而易見。」

  有人答:「想到了沙漠。」

  他道:「無庸贅述。」

  有人答:「大概是有人來過吧?」

  假男,高興地道:「對!我們可以通過手杖,想象出有人來過;進而,想象這片沙漠,可能繁榮過……這,就是我所說的假文化!」

 

  一位真男,站起來反詰道:「如此,我想問:一個茅坑裡,有一群大蛆……請問,你看到、想到了什麼?」

  假男,語塞。

  真男道:「我看見:芸芸眾生們,在掙扎、奮鬥……他們渴望:蛻變、變成蠅,從而飛起來、擺脫那骯髒的地方!」

  假男大怒,喝道:「你,這是低俗!」

  真男回道:「玩高雅,玩不出高與雅來,是庸俗!而貌似低俗,卻不流俗;這,才是真高雅!」

 

  假男,勃然大怒!他突然用高八度的女高音尖叫道:「反革命、反對假文化的現行反革命!踩死他、給我踩死他!」

  假聽們,齊身奮起,把真男踩得個半死不活。

  假男,不肯罷休,又尖叫道:「割下他頭顱,掛到我的講壇上來,示眾!」

  假聽們,一起動手,划斷真男的喉管、砍斷他的頸椎、割下他腦殼,把一個血淋淋的頭顱,掛在假文化的講壇上,祭奠。以警示後人:誰敢反對假文化,就是這麼個下場!

 

  真男,其勇可嘉!

  然,其致死未明:其死,不在於反對假文化;而在於,他觸怒了--學閥。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這人世上。

 

  假男,其實也不是十惡不赦;有時,他會假惺惺、獻愛心。

  他,假習慣了。捐款,也要做假。

  假男,拿出捐資的30%,請慈善機構的大小領導們,吃飯;再把60%,包成大小不等的紅包,塞給他們。僅把所剩的10%,投進捐款箱。

  大小要員們,得了他的好處,自然就賣力地替他宣傳;把那些不留名的捐款者捐的數目,一起加在他的名下。

  這樣,假男的捐款數目,就不斷地往上攀升。他的公益形象,就樹起來了;社會影響,也更大了。

 

  假男,在社會上的努力,最終反饋到了學院里。

  學院領導,反覆研究、反覆討論,決定:讓假男享受真處級待遇。

 

  學而優則仕呵!

  享受真處級待遇,假男當然高興;他暗下決心:要不斷努力,爭取將來享受--假處級待遇。

 

  假男,他假習慣了,自己倒也不覺著假。

 

  回到家裡,假男把享受真處級待遇的事,告訴他的假妻名媛。

  名媛道:「祝賀你!我真誠地祝賀你!」

  假男覺著:名媛說的話,假假的。

  他又告訴其假父。

  假父道:「祝賀你!十二萬分高興地祝賀你!」

  假男覺著:更假。

 

  假男發現:自己的快樂沒有了。

  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把快樂給弄丟了呢?他想不起來。

  搜腸刮肚地回憶一生,他發現:這一生,快樂很少、很少;或者說,幾乎就沒有。

  他換了個方法:去找最近的、最快樂的。

  想來想去,他覺著:也就是那次在廉價舞廳里、玩快樂小姐,還算有一點點快樂。

  假男,就去找快樂小姐。

 

  「你們這些做小姐的,也應該有遠大理想、要求上進。」假男,又假假地進入上一次的角色。

  快樂小姐,也一句接一句地與他對答。

  演練了一遍之後。假男,沒有能從中找回到快樂的感覺。

 

  怎麼,會與上一次,一模一樣、一字不差呢?突然,假男醒悟:快樂小姐的這一套,是事前演練好的;原來,快樂小姐的快樂,也是假的。

  假男,一直覺著自己很成功;而成功的秘訣:就在於--自己會做假,別人卻不會。

  他驚呼:原來,大家都會、大家都在做假呵!

 

              顧曉軍 2007-7-1114 南京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5: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