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催更「不靠譜領導力」的第四期。因為關於勇氣的論述非常廣泛,但專業性的著作卻很少,需要翻閱較多文獻,另外還回顧了一下之前讀過的很多管理經典,比如羅賓斯的《管理學》,本尼斯的《成為領導者》,明茨伯格的《管理工作的本質》,德魯克的《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等等,加上最近幾天在忙項目,所以就稍晚了點。不過還是要感謝讀者們的支持。
《中庸》有言:「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將勇氣列為儒家「三達德」之一;在基督教中,勇氣是聖靈的七大恩賜之一;「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也將勇氣列為人類六大美德之一;可見勇氣這種品德之於人類的重要性!
有的讀者可能會立刻提出疑問:勇氣肯定是必須的,這不是明擺著嗎?還需要討論嗎?
我們不知道的是,勇氣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僅僅是挺身而出的行為,現實中會遇到很多複雜情況。挺身而出,用孟子的話而言,僅僅是「威武不能屈」!而「富貴不能淫」和「貧賤不能移」同樣也是勇氣!
那麼,勇氣到底是什麼樣的品質呢?又有哪些類型?作為領導者,到底勇氣有什麼作用呢?
一、「勇氣」的定義
Permalink
對勇氣的心理學研究,正如對人格的心理學研究一樣,雖然有多個理論,但卻沒有一個理論能完美地適用於全部情況。
由Lopez、Worline、Shelp和Kilmann等心理學家們確定的「勇氣」定義,是較為公認的:
其定義確定了「勇氣」的五個屬性:
Permalink
-
決定是否採取行動的自由選擇(非脅迫狀態);
-
受到傷害的重大風險;
-
對風險經過合理評估(非蠻幹);
-
追求有價值的目標;
-
儘管恐懼,但仍然謹慎行動。
同時,參考Putman教授的勇氣分類理論,
我們根據風險的來源,將勇氣分為三類:
Permalink
-
身體勇氣(Physical Courage):指面對身體傷害的危險而展現出的勇氣,比如救落水的人時可能會受傷或者溺亡,辛德勒冒著生命危險拯救數千名猶太人等;
-
道德勇氣(Moral Courage):指面對社會組織或團體的排斥風險所展現的勇氣,比如在班上幫被霸凌的同學出頭,在公司指出領導的錯誤等;
-
心理勇氣(Psychological Courage):指面對心理健康方面的威脅而產生的勇氣,比如《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為了給哥譚市留下希望而默默承受惡名的蝙蝠俠,為了完成《史記》而忍辱負重數年的司馬遷等。
我這裡的分類與Putman教授的分類略有不同,Putman教授在對「勇氣」分類時,同時也強調勇氣的產生原因,比如「道德勇氣」是指在不考慮自己的社會成本的情況下,而捍衛社會和道德規範的行為。而單一元素的分類,涵蓋範圍更加全面,因此這裡我稍作改動。
現在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勇氣」,那麼對於領導者,「勇氣」有什麼作用呢?
二、勇氣對於領導者的作用
Permalink
根據Peterson 和Seligman等教授的一項研究,「勇氣」品質較高的領導者更善於激發員工的熱情,提升員工的職業幸福感。Beck教授也在一項研究中證明,缺乏「勇氣」的領導者會對組織帶來巨大損失。
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證明,勇氣與人的幸福感之間存在非常高的正相關,能增加人的自信,且能預測學生的學業成績(GPA)。Weber與Ruch教授的一項研究還表明,年輕女性將「勇氣」視作理想伴侶的必要特徵。
以上是只是「勇氣」的眾多益處的一部分,那麼對於領導者而言,
具體哪些行為中「勇氣」的作用更加關鍵呢?
(一)我們需要先確定哪些是有價值的目標!
Permalink
根據領導者的定義,我們可以先確定領導者們最核心的目標即:
促進組織的成功!
如果一位領導者的目標是脫離於此目標之外的,那他的任何目標都是沒有價值的。因而,那些中飽私囊,假公濟私的行為,就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內了。 即使這些行為冒再大的風險,也非「勇氣」之為!
那麼,「促進組織的成功」的行為有哪些呢?
亨利·明茨伯格在《管理工作的本質》中,將「管理者」的管理活動分為三種類別和十種角色,即:
-
人際關係類別:名義領袖、聯絡官、團隊領導;
-
信息傳遞類別:監控者,傳播者,發言人;
-
決策制定類別:創業者,故障排除者,資源調配者,談判者。
並且確定了以下六條主要工作目標:
Permalink
-
保證組織服務於它的基本目標: 高效地生產出特定商品或提供服務。
-
設計並保持組織運營的穩定:
-
必須控制組織的戰略決策系統,從而以可控的方式調整組織,使之適應變化的環境:
-
必須保證組織服務於組織控制者的目標:
-
必須成為組織和環境之間重要的信息樞紐:
-
負責維護組織的地位體系。
(二)那麼在實現以上目標的過程中,會面臨什麼樣的風險呢?
Permalink
1、先看身體傷害的風險:
Permalink
有人可能會想,「做領導有什麼身體風險?難不成給別人穿小鞋,被別人打一頓?」
這樣的風險的確存在,只是並不常見而已,更常見的是危險工作中的領導者,他們可能需要跟團隊成員一起在風險環境中工作,比如宇航員、消防員等,雖然身為領導者,但是他們隨時可能會面臨身體和生命的危險,所以隨時都需要勇氣來做出正確決策。
其次,就是部分特殊情況,比如企業面臨重大危機,供應商、客戶和債權人情緒較為激動,協商過程中可能會被毆打。
2、再看組織和團隊的社會排斥風險:
Permalink
此類風險主要分三類,來自下屬的社會排斥、來自同僚的社會排斥,以及來自上級的社會排斥。其中涉及的因素主要包括,組織文化、利益和關係三個方面。
涉及組織文化的一般容易發生於個性和行為過於突出的人身上,比如「海瑞」,他的清廉與剛直與當時明朝官場的文化截然不同,同時還使得收受賄賂的官吏們利益受損,因而他遭受的社會排斥就是全方位的,上級嫌他不懂規矩,同僚覺得他壞了好事,下級中可能也有人覺得利益受損。
傑克·韋爾奇在GE的風格也非常另類,直言不諱而又行動果決,因而在競爭GE接班人的過程中,就遭受了上級的打壓,好在當時GE的董事長兼CEO雷吉·瓊斯非常看重他,才能有機會脫穎而出。
卓越的人才往往是比較另類的,而他們的眼光也經常超乎普通人,所以這類領導者做出的決策和行為更容易因文化不一致,而招致社會排斥風險。
涉及利益的社會排斥就非常常見了,資源的安排,比如預算、人員、物資等的優先次序;組織的調整,裁員、合併、出售等變革決策;戰略的選擇,比如選擇某位下屬提出的建議,暫停或者撤回某些戰略決策等。
對於領導者而言,絕大多數的決策都會涉及利益,對於同僚和下屬間最為常見,與上級的衝突往往會產生於看法和意見的不同。
關係方面也是較為常見的,有些上級會將下屬的絕對服從當作關係的重要參照,一旦下屬提出不同的意見,則視為不忠誠。
比如袁紹的謀臣田豐,雖然在官渡之戰前向袁紹提出了正確的建議,但是袁紹卻覺得他忤逆上級,將他關入大獄,最後處死。
社會排斥風險部分是顯性的,但是大部分都是隱性的。 比如來自下屬的社會排斥,大多數都是隱形的,下屬們對上級不滿意時,大多數情況下會在小圈子中間傳播上級的流言,很多時候會添加惡意的貶損;行動中,則往往是消極接受上級的工作安排。
3、最後再看心理方面的風險:
Permalink
對於領導者而言,職位越高,心理風險就越大。因為越高的職位,做出錯誤決策后的失敗也就越大,而對失敗的承受能力則越小!
大型企業的失敗者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絕大多數都是以悲慘的結局收尾,比如嘉靖帝任職最長的首輔嚴嵩,最終乞討於市,幾乎落得無人收屍的地步;清朝的紅頂商人胡雪岩,曾經紅極九州,最終也是落魄窮病,抑鬱而終。
一個企業的銷售經理,被裁員后再找下一份工作,難度肯定小於賈躍亭的再就業。
因而,領導者時刻面臨失敗的壓力,他們所有的重大決策,都面臨心理風險。看過電影《大空頭》的讀者們,都會對主角們的壓力感同身受。
確定了目標和風險,就需要對風險進行合理評估,並謹慎行動。
(三)合理評估風險,謹慎行動
Permalink
這是「勇氣」最重要的一環,評估風險並謹慎行動!
我們對決策的錯誤理解是,覺得決策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需要SWOT、波士頓矩陣、波特競爭戰略輪盤等等工具逐一分析!但事實是,絕大多數決策的評估條件只有一個,即,風險是否可以承受。
風險可以承受,而又有利可圖,是決策的黃金準則!
那麼如何評估風險呢?
Permalink
通過以下五個步驟:
1、梳理決策涉及的行動流程;
Permalink
2、明確決策涉及的對象:
Permalink
-
僱員
-
工會
-
股東
-
顧客
-
社區
-
供應商
-
媒體
-
政府
-
貿易和行業協會
-
競爭者
-
社會和政治活動團體
3、分析可控與不可控的環節;
Permalink
4、評估涉及對象的相關文化、關係和利益;
Permalink
5、假設不可控環節發生最壞的情況造成的損失。
Permalink
舉個例子:比如你正在經營一家連鎖餐飲企業,現在企業要決定,是否在市中心興建一間新規格的旗艦餐廳。
-
梳理流程:規劃——選址和租賃——註冊——設計——裝修——雇傭人員——制定經營方案——確定菜單及供應鏈——營銷——試運營——正式運營
-
涉及的對象:因為是新規格,是企業的變革戰略,所以規劃部分就涉及股東、僱員、顧客、競爭者等;選址和租賃則涉及僱員(上班地址)、顧客(就餐位置)、社區(周邊環境)、供應商(服務與配送方案)、政府(消防等審批)、競爭者;類似這樣,每一項都可以列出涉及的對象。
-
分析可控與不可控的環節:規劃的方案基本是可控的,而是否能達成預期效果則不可控;選址和租賃則不可控,看中的區域未必有待租的商鋪,待租的商鋪位置未必合適,租金也不在可控範圍之內,但是可以確定租金的上限;依此類推,確認每一項的可控程度。
-
評估涉及對象的相關文化、關係和利益:僅規劃中股東一個對象舉例,假設股東中A和B重視革新,C和D比較保守;但A、B和C對提出此方案的人非常支持;投資失敗的損失,每位股東為100萬元人民幣。
-
假設不可控環節發生最壞的情況:整個方案實施後市場的反應非常冷淡,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股東們各損失了100萬元,對你的決策非常失望,很可能會要求你辭職;參與項目的僱員們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但卻毫無收穫,對你失去信心,你在公司中的權威大幅下降;因為投資失敗,可能會影響商譽,導致顧客光顧的頻次降低,等等。
最終評估:這個風險不可承受,因而否定這一方案。
營建餐廳案例(查看大圖)

那麼謹慎行動又該怎麼做呢?
Permalink
了解過程中每個環節風險會產生的原因,避開風險原因,準備預案!
還是以前面的連鎖餐廳為例。
規劃失敗的點可能在於並未準確把握顧客心理,那麼就需要先將規劃方案在已有的餐廳中做試點,嘗試效果,如果可行,則應用到新的規劃中。
此外,除了吸引顧客外,加入明確提升餐廳的經營效率的規劃,比如製作餐品的流程、大堂中服務的便利度等等,可以保證在第一條不見效的情況下,仍能對企業有較大幫助。
每個環節實施后,需要重新審視剩下環節的風險,準備預案,一步步推進!
這就是「謹慎行動」!
前面的內容即是「勇氣」在領導者行為中的表現。
(四)那麼勇氣對領導者有什麼幫助呢?
Permalink
除了上述提到的提升士氣,激勵團隊之外,還有以下幫助:
1、正確決策
Permalink
「勇氣」對領導者最大的幫助在於決策。
很多時候決策的最大問題在於,不敢面對問題。因而就會選擇性地忽視問題,或者不願深思,或者拖延處理,或者以最粗糙的方式硬碰硬, 這都是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造成的。
2、處理危機
Permalink
危機發生時,最需要「勇氣」,因為時間緊迫,風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大,所以挺身而出,採取正確行動就是最重要的。
我們能看到很多危機處理的反面教材,比如問題發生后,很長一段時間不見負責人澄清;或者當事人掩蓋事實,試圖逃避問題,等等,都是缺乏勇氣的行為,往往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3、創新土壤
Permalink
創新對於企業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但是創新總是伴隨著犯錯,會有風險。
缺乏「勇氣」的領導者,就無法塑造企業的創新文化。面臨風險時,所有人都會選擇拒絕行動。
4、推動變革
Permalink
對於領導者而言,及時推動企業變革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需要勇氣的,因為變革的風險巨大。
諾基亞就是一個變革過於遲緩的組織,蘋果新的智能手機面世,並且在市場上已經獲得相當好的反饋之時,諾基亞仍然未能及時行動。當問題已經不能再拖延的時候,才姍姍來遲,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但是消費者已經離它而去。
三、如何獲得勇氣?
Permalink
根據Streicher等心理學家的研究,自我效能感、高自尊、同理心、憤怒,都會對勇氣有促進作用;而預期的社會代價、責任分散、技能不佳、恐懼等 則會對勇氣有阻礙作用。
一)促進因素
Permalink
1、自我效能感
Permalink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
自我效能感來自於成功的經驗,長期失敗,自我效能感就較低;而總是能成功,則自我效能感就較高。
這更印證的另外一句話:「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因而對於領導者而言,不斷獲取成功的經驗,對於提升勇氣非常重要!
2、高自尊
Permalink
自尊與自尊心不同,前者是自我尊重,後者是對於被尊重的渴望。
因而,高自尊的人,往往對自我評價較高,樂觀主動,容易快樂,敢於承認自己的脆弱,願意承擔後果,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高。
低自尊的人則不同,對自己的評價較低,容易自我貶損,不敢面對錯誤,態度強硬,容易否定別人也否定自己,對別人的負向反應非常敏感。
這往往與幼年的成長環境相關,破碎的家庭、長期的孤立等等,都會導致低自尊,嚴重的低自尊需要心理輔助才能調整。
3、同理心
Permalink
感知他人感受的能力。
關於同理心方面我們一直有一個誤解,往往會直接評價另一個人的同理心高,或者同理心低,事實並非如此!
每個人都有自己同理心強的領域,也有自己同理心弱的領域! 富二代與乞丐之間很難建立同理心,但是富二代們之間的同理心就會高很多!
因此,同理心是經驗的問題,缺乏相關的生活體驗,自然沒有相關的同理心。
提升同理心的方式就是,體驗相應的生活!
4、憤怒
Permalink
非所有情況下都適合利用「憤怒」情緒來促進勇氣,沒有審慎的考慮,憤怒只會是蠻幹!
二)阻礙因素
Permalink
1、預期的代價和風險
Permalink
這屬於客觀條件。
很簡單,代價和風險越高,越難展現「勇氣」!救助一隻落水的小狗,很多人會展現勇氣;但是面對持槍的歹徒時,很難有人站出來。
2、責任分散
Permalink
責任分散的意思是,當一件事同時由四個人負責時,更不容易展現「勇氣」;但如果只是一個人負責,則其展現「勇氣」的可能性更高!
3、技能不佳
Permalink
技能不佳包括兩方面,一是認知能力,二是專業能力。
比如,一家建築公司造的橋塌了,此時企業負責人需要處理危機。認知能力,則是知道問題的關鍵,明確該如何處理問題;而專業能力則是,如何正確回應公眾,如何調查原因,如何做好善後工作。
一個沒有認知能力的人,可能完全稀里糊塗,回應公眾的第一句話就是「汽車太重,把橋壓塌了,不是我們的責任!」
而缺乏專業能力,則可能是知道該向公眾回應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比如是否有傷亡情況,是否及時救治了傷員,問題原因是什麼,是否調查清楚了,如果沒有調查清楚,準備如何調查,後續的賠付和善後處理方法等。但是具體的措辭上面,以及在什麼渠道回應公眾問題方面不知道如何做。
提升的方式就是學習!
4、恐懼
Permalink
恐懼是來源於多方面的,促進因素普遍較低,而阻礙因素又較高等等!
但是一般更可能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是不知道風險和代價有多少:
這主要可能是認知能力和方法問題,不知道該如何確認風險和代價。
二是知道風險和代價,但是無法承受其後果:
風險和代價太大。
三是應激的情緒反應。
這種一般是短暫的反應,不會持續太久。 比如你在森林中野營,突然遇到一隻熊,第一反應可能是大腦一片空白,不知該怎麼做,馬上冷靜下來后,立刻反應過來,不能立刻逃跑,要冷靜。
以上即是提升勇氣的方法。
四、結尾
Permalink
最後再小小強調一點,「勇氣」定義中的「謹慎行動」,並非一定要「做」,選擇「不做」,也是一種行動!
比如,納粹要你舉報自己的猶太人鄰居,但是你並沒有畏懼納粹的恐嚇,沒有舉報自己的鄰居,這也是勇氣,你選擇「不做」這件事!
因此,「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不做」的勇氣。富貴時不被金錢所迷惑,貧賤時不更改自己的操守,威武不能屈服自己的意志,這都是真正的勇氣!
關於領導者的「勇氣」,我整理了非常多的資料,但正如亨利·明茨伯格所言,領導和管理,「並不是一門科學」,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不同的管理學大師都會有自己的研究和成果,很難將之統一為一個體系。還有很多我希望給大家介紹的內容,沒有辦法一一介紹。該系列完成後,我再找機會分解管理工作的內容,介紹具體管理工作與「勇氣」的關係。
本期關於「勇氣」的「不靠譜領導力」就介紹到這裡,最後要感謝Daniel Putman、Shane J. Lopez、Steven L.
Baumann、Cynthia L. S. Pury、 Robin M. Kowalski、Craig Gruber、Ralph H.
Kilmann、Albert Bandura、Martin E.P.
Seligman等在該領域做出貢獻的心理學家們,有他們的研究基礎,才能完成今天這篇文章。
下一期我們介紹「犧牲與付出」。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