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孫子兵法》釋讀:七、《軍爭篇》

作者:FaceReader  於 2022-3-23 21: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典解讀|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這期我們來介紹《軍爭篇》。「軍爭」的意思就是奪取戰爭先機,獲得戰爭優勢。孫子說「軍爭」是戰爭過程中最難的,為什麼呢?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軍爭相關的案例最著名的就是諾曼底戰役了,也是盟軍進行對軸心國反擊的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我們先看看盟軍在登陸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首先是大規模的情報工作,盟軍不但通過間諜網路、破譯的電報系統、航空偵察,甚至通過BBC從民眾處收集登錄地點信息。另外還通過規模性的欺騙行動誤導德軍:比較知名的就有「堅忍行動「、」齊柏林行動「和」銅頭蛇行動「等等。

諾曼底-保鏢行動

  」堅忍行動「包括南、北兩部分,南部以巴頓將軍為指揮官,布置了大量虛假的汽車、坦克和大炮,成立了一個虛擬的美國第1集團軍群。這個軍群人數多達一百萬,只有指揮部,但沒有任何士兵,以英吉利海峽中最狹窄段,距離英國最近的加來為進攻目標;北部則成立了虛假的英國第4軍,以挪威為進攻目標。「齊柏林行動」是在北非實行的「堅忍行動」,讓德軍以為盟軍駐紮在埃及的三個集團軍將從克里特島、希臘和南斯拉夫等地登陸。」銅頭蛇行動「則是為了隱藏盟軍地面登陸部隊總指揮官蒙哥馬利的位置。為此特意找了一位酷似蒙哥馬利的演員克利夫頓·詹姆斯,化裝成蒙哥馬利,於登錄日前在北非公開現身,以迷惑德軍。

克利夫頓和蒙哥馬利.psd

  其次是大規模的實戰演練,為此盟軍還在蘇格蘭西南部等比例複製了登陸海灘以作演練之用。

  在1944年6月5日,登陸日的前一天,美國82和101空降師率先空降到西線的聖母教堂鎮,英國第6空降師空降在東線的卡昂和奧恩河口附近,奪取重要據點,為登陸做戰略準備。

  正式登陸日,1944年6月6日,也就是「D-Day」,因為德軍的戰略判斷失誤,以及指揮官的缺任,盟軍在登陸日當天除了奧馬哈海灘遭遇了激烈的抵抗,其他登陸點的抵抗非常輕微。登陸后,盟軍迅速奪取了瑟堡,擁有了可以補給的海港,由此開啟了盟軍從西線的反擊之勢,並最終戰勝德軍。

  諾曼底登陸真正做到了「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下面我們先看《軍爭篇》正文。

第一段原文:Permalink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這段意思是:  

  孫子說:

  凡是用兵作戰的規律是,從主將領受國君的命令,徵兵組軍,到開赴戰場,安營對壘,沒有比爭得制勝條件更難的了。

  爭得制勝條件的難處在於,要將迂迴的遠路當作徑直的近路,要把禍患的處境轉變為優勢的地位。  因此,故意繞遠路迷惑敵人,再用可取之利引誘其,雖然比敵人後出發,但是可以比其先到,這就是懂得迂直計略的人。

第二段原文:Permalink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意思是:

  軍爭可以得利,但軍爭也有危險。

  如果舉全軍之力去爭取先機則行軍必緩,無法達成;如果丟棄輜重去爭取先機則輜重就會損失。

  因此,如果捲起裝甲急行軍,日夜兼程,進軍百里去爭利,則三軍主將皆會被擒,而且強壯有力的士兵會趕在前面,瘦弱疲憊的士兵則落後掉隊,這種情況只能有十分之一的軍隊能到達;

  如果進軍五十里去爭利,則會損失前軍主將,這種情況只有一半的軍隊能到達;

  如果進軍三十里去爭利,則只有三分之二的軍隊能到達。

  而且,軍隊沒有輜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儲備物資就不能生存。

  因此,不了解諸侯們的謀略,就不能與之結交;不了解山林、險阻、沮澤的地形,就不能行軍;不利用當地的嚮導,就不能獲得地利。

  總而言之,用兵就是:以詭詐多變作為勝利基礎,以是否能得利而作為行動準則,並以分散和集中作為戰術變化的行為。

  因此,軍隊行動迅速時像勁風一樣迅急,緩然進軍時像樹林一樣齊整,侵襲掠地時像烈火一樣迅猛,駐兵不動時像高山一樣穩固,軍形隱蔽時像陰霾瀰漫一樣難以分辨,接戰衝鋒時像雷霆震隆一樣威不可擋。

  擄掠敵方鄉邑要分成小股部隊去行動,開拓疆域擴展領土要根據能獲利的情況去行動,總之需要清楚情況判別情勢后再行動。

  在戰爭中能最先找到以迂為直的方法的能獲勝,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第三段原文Permalink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這段意思是:

  《軍政》說:」戰場上聽不清指揮號令,所以才設置了金鼓;看不清指揮動作,所以才設置了旌旗。」

  金鼓的作用是什麼呢?鳴金收兵,擊鼓進軍。」金」就是古代四種金屬打擊樂器,「鼓」在古代有六種,感興趣大家可以具體去查,這裡就不贅述了。

  旌旗的作用有什麼呢?一是標識,打起來或者衝鋒以後不至於混亂,每個部隊都有自己的旗子,方便士卒識別,跟上隊伍,別走散;二是部隊間的簡單交流,就跟海軍的旗語一樣,比如部隊守不住了,需要支援,互相交流確認等等,指揮官命令陣列隊形,下面部隊收到命令后回復確認都需要。

  所以這裡說,金鼓旌旗的作用,就是來統一士眾們的視聽語言,從而統一行動。士眾們的行動得到統一,則過於勇敢的士卒就不會獨自突進,過於膽小的士卒也不會獨自撤退,這就是指揮大軍作戰的方法。

  因此,夜戰更多使用金鼓來指揮,晝戰更多使用旌旗來指揮,所使用的這些方法都是為了適應人的視聽能力。

  《軍政》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兵書之一,也有說法《軍政》可能是《軍志》這部兵書的誤寫。因為《軍志》在《左傳》和《十一家注孫子兵法》中都有引用,但是《軍政》僅僅只是在《孫子兵法》中有兩處引用。

第四段原文Permalink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意思是:

  三軍士眾可以挫傷其士氣,領軍將帥可以動搖其決心。

  因此,如果軍隊剛開始對壘時為早晨則士氣最為銳勝,待到中午時日士氣就會有所懈惰,如果時間太久一直待到傍晚則士氣就完全衰竭,人心思歸。善於用兵的人,會避開敵人的銳氣,待到敵人士氣衰竭、人心思歸時出擊,這就是運用士氣的方法。

  以嚴整之軍對待混亂之軍,以鎮靜之軍對待喧噪之軍,這就是運用軍心的方法。

  以比近戰地對待遠背戰地,以安閑力沛對待勞頓力竭,以飽餐足食對待飢餓不堪,這就是運用士卒戰力的方法。

  不要去迎戰旗幟整齊、陣列嚴整的敵人,也不要去攻擊陣容雄壯、戰力強盛的軍隊,這就是運用機變的方法。

第五段原文Permalink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這段意思是:

  因此,用兵的法則有,佔有高地優勢的敵人不要仰攻,背靠山丘的敵人不要迎戰,佯裝撤退的敵人不要追擊,精銳氣盛的敵人不要進攻,用作誘餌的敵人不要圖滅,退兵回國的軍隊不要阻擊,被層層圍困的敵軍要留出缺口,窮途末路的敵軍不要過分逼迫,這都是用兵的基本法則。

空降地點

  我們再回頭看諾曼底戰役的案例。孫子說,戰爭之中,軍爭最難。大家看看盟軍在登陸之前做的準備工作,盟軍共準備了兩年,我列舉出的幾點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更何況僅僅列舉出的幾點究其細節就繁雜無比。

  •   大家就先看看「堅忍行動」的南部計劃,想想如何才能虛擬出一支百萬之軍,塑膠坦克、汽車得準備多少?指揮系統是必要的,因為你需要讓德軍相信你有這樣一支部隊,每天都需要有命令安排,有行動計劃,所以指揮系統需要完善。

  •   另外你還需要讓德國人相信你的計劃,憑什麼你做做樣子別人就信了?你不但需要讓自己被捕的人假傳情報,還需要讓對方安插的間諜也相信有這麼一支軍隊和相應的進攻計劃。

  再看看什麼叫「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   加來在地理位置上是距離英國最近的城市,直線距離僅38公里左右;而諾曼底登陸選擇的地點包括六個地點,寶劍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朱諾海灘、猶他海灘和奧克角,平均距離超過150公里;而且加來本來就是良好的港口。從這些條件看,加來才是完美的登陸地點,但是為什麼選擇諾曼底呢?因為德軍也知道這裡是登陸的完美地點,所以重兵設防。而選擇距離更遠,更不適合的諾曼底區域,就是「以迂為直」,因為防禦薄弱,所以登陸時損失最小。
  •   「D-Day」當日天氣狀況非常惡劣,從朱諾海灘登陸的加拿大第1軍團第3步兵師不得不推遲二十分鐘行動,而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第1步兵師和第29步兵師在登陸前就因風浪太大損失了10艘登陸艇和300餘名官兵,並且32輛水陸坦克中的27輛因風浪過大沉沒。但正因如此,德軍也沒想到盟軍會在這樣的天氣進攻,所以更是疏於防守。倘若盟軍因為天氣狀況惡劣而改期,則可能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這就是「以患為利」。

  以上就是《軍爭篇》的全部內容。《軍爭篇》重點介紹了以下五點:

  一、戰爭中」軍爭「最難,要「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二、「軍爭」既有利,也有害,把握軍爭中的利害才能真正掌握「軍爭」;

  三、「金鼓」、「旌旗」是軍爭中必備的指揮利器;

  四、「治氣」,「治心」,「治力」,「治變」,這是軍爭中最重要的四種方法;

  五、八種基本用兵法則。

  《軍爭篇》就全部介紹到這裡,下一期介紹《九變篇》。《軍爭篇》中,孫子提到了「治氣」,「治心」,「治力」,「治變」四種方法,而「治變」非常講求戰場應變,那麼都有哪些應變之法呢,下期《九變篇》我們來詳細介紹。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9 18: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