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持久戰(上)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於 2022-10-5 11: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新持久戰(上)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2022年10月4日

前言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西方的新持久戰
1。西方第一次持久戰
自二戰結束之後,世界歷史可分為二個階段:1945年8月至1991年12月26日,1991年12月27日至今。與這二個歷史階段相對應,西方實行了二次戰略大轉變,二次持久戰。
第一次戰略大轉變。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威斯敏特爾學院發表「鐵幕演說」,將二戰時的盟友蘇聯定為敵人,確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戰勝以蘇聯為首的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戰略目標,正式拉開冷戰序幕。冷戰剛開始,西方並沒有立即確立持久戰,而是提出了帶速戰速決性質的遏制戰略(又譯圍堵政策)。遏制戰略失敗后,才提出帶持久戰性質的和平演變戰略。概括地講,為贏得冷戰,西方先後提出並實行了如下四大戰略:
1〉。遏制戰略。遏制戰略特指遏制共產主義和共產主義陣營,是美國在冷戰的反共產主義的外交政策,目的是限制多米諾骨牌效應。該政策始於美國駐蘇聯的外交官喬治凱南德的長電報,認為美蘇必成敵手,而在對峙中美國實力明顯強於蘇聯。要擊敗蘇聯就得採取堅強遏制的政策,建議美國應從政治,經濟,軍事及意識形態各層面遏制蘇聯的對外擴張。雖然,喬治凱南的長電報發出時間是1946年2月22日,稍早於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甚至可以說是凱南的長電報催生了丘吉爾的「鐵幕演說」,但是,從戰略層面,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提出的戰略層級更高。遏制戰略也催生了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它們都屬於次次大戰略。
2〉。和平演變。和平演變是1953年1月15日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在國會聽證會上提出的與遏制戰略不同的戰略,杜勒斯說:「我們必須始終牢記要去解放那些被共產主義政權奴役的人民,現在解放並不意味著解放戰爭,解放可以通過非戰爭的過程來實現。」杜勒斯的和平演變戰略是在蘇聯於1949年8月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取得成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社會主義陣營擴大到佔全球人口的1/3,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依靠戰爭打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已經無望,遏制戰略失敗,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持久戰戰略。主要靠這一戰略,西方在長達45年的冷戰笑到了最後。和平演變是西方在20世紀最重要最成功的二大戰略之一。
3〉.有限核戰爭和有限戰爭。它是由美國前國務卿和戰略家基辛格於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一書中提出的戰略理論。基辛格認為:在核時代,全面戰爭的巨大毀滅性,決定了它已經不能作為國家的主要威脅手段,特別是不能作為有限目標侵略的威脅手段。全面戰爭也不適合奪取有限目標,除了制止對方取得勝利外,不能用來對付大國,也不能用來對付小國。有限戰爭是美國以不太高的代價在歐亞大陸外圍地區與蘇聯進行爭奪的有效手段。進行有限戰爭必須發展各種各樣,有多種選擇的軍事力量。而且用於有限戰爭的軍事力量和全面戰爭的軍事力量應有所區別。進行有限戰爭應用全新的技術,應當「以小型的,高度機動的,獨立自足的部隊。」為基礎,機動與補給主要依靠空中運輸。
4〉。聯中制蘇。以1971年尼克松訪華與毛澤東握手為標誌,中美雙方由於各自戰略的需要,打破意識形態的界限,聯合對抗共同的敵人蘇聯。中美關係的解凍與聯合,使美蘇中三足鼎立局面失去了平衡,蘇聯敗局已定。聯中制蘇是西方取得冷戰勝利的二大最成功戰略之一。
以上四種戰略形成互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以「和平演變」戰略為主軸,其它三種戰略相互配合,雖然經歷不少失敗和挫折,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失敗,但通過持久戰西方最終實現了丘吉爾提出的總體戰略目標。
2。西方新持久戰
第二次戰略大轉變。1990年9月11日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說「我們的第五個目標----新的世界秩序----可以出現:一個新時代-----更遠離恐怖威脅,更堅定地追求正義,更安全地尋求和平。世界各國,東西南北,都能繁榮昌盛,和諧相處的時代。」顯然,上面這二句話,除了「新世界秩序」一詞之外,其它都是謊言。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東歐劇變,蘇聯即將解體,冷戰即將結束(實際上冷戰已經結束,只是形式上尚未完全結束。)一個新時代已經出現在地平線。1989年美國政治學者福山在《歷史的終結》中提出了歷史終結論。福山認為,「我們可能正在目睹…..這樣的歷史終結,即人類意識形態的演進的終結點和作為人類政府最終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制的普及。」他說,可以肯定,在第三界中可能發生一些衝突,但全球衝突已經終結,且不僅僅是在歐洲。「未來人們將不再致力於令人振奮的思想鬥爭,而是致力於解決世間的經濟問題和技術問題。」福山的歷史終結的結論下得過早,說「全球衝突已經終結」顯得幼稚。儘管如此,福山從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上提出了一種他眼中的新的世界秩序。在老布希提出建立新世界秩序之後,新世界秩序在沉寂了多年之後重新成為西方的熱門話題,如美國企業家帕特羅伯遜在1991年寫了本帶有陰謀論色彩的暢銷書《新世界秩序》,他認為世界存在一個秘密組織在謀划和執行建立世界政府的陰謀。冷戰結束之後,西方到底要建立一種什麼樣的新的世界秩序,以及如何建立新的世界秩序,這是西方當時面臨的重大課題,它決定21世紀前半世紀的歷史走向。西方學者們提出了不同觀點,最著名的是美國哈佛大學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提出的文明衝突論。亨廷頓於1993年在《外交季刊》上發表「文明的衝突?」,並於1996年出版《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系統闡述了「文明衝突論」,他認為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表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以文明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現,文化類同的社會彼此合作;從一個文明轉變為另一個文明的努力沒有獲得成功;各國圍繞它們文明的領導國家或核心國家來劃分自己的歸屬。」亨廷頓站在比福山更高的層次即世界文明來為西方提出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和實現新的世界秩序的戰略途徑。福山是理想主義,沒有看到冷戰雖結束,但西方尚未完全統治世界,過早認為全球衝突已經終結。亨廷頓是現實主義,他看到了問題所在,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與福山的「全球衝突已經終結」的觀點相佐,它為西方在取得冷戰勝利後進一步實現統治全球的野心提出了一種新的大戰略。亨廷頓眼中的西方是「西方就包括歐洲,北美,加上其他歐洲人居住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亨廷頓界定的西方文明是「從歷史上看,西方文明是歐洲文明,在現代時期,西方文明是歐美文明或北大西洋文明。」西方文明是獨特的,不是普遍的,言外之意即不可能與其它文明融合。「后冷戰時代世界政治的一個主軸是西方的力量和文化與非西方的力量和文化的相互作用。」由於冷戰後西方文明空前強大,亨廷頓有意強調文明衝突,而不是文明融合,就是為西方文明徵伐其他文明提供一種理由,實際上是暗示西方實現統治世界的一條途徑——以西方文明徵服世界其他文明。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不是一本未來預測書(儘管書中不乏準確的預測,如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測。)而是一幅西方新戰略地圖,為西方統治世界提出一種新的世界秩序和實現戰略途徑。儘管亨廷頓在書中經過許多偽裝欺騙了不少中國讀者,但 「如果沒有真正的敵人,也就沒有真正的朋友。除非我們憎恨非我族類,我們便不能愛我族類。」這一觀點暴露了亨廷頓的真實意圖。亨廷頓在書中為西方文明樹立了二大敵人: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因為其他文明基本上已被西方掌控或太弱小),這為西方指明了主要進攻目標。伊斯蘭文明雖然因為宗教信仰具有一定凝聚力,但缺乏核心國家,整體實力與西方相差太懸殊;而中國是一個核大國,在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都讓西方遭受敗績。在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之間,西方顯然想避免同時二線作戰,而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先以武力征服力量弱小的伊斯蘭文明,則把握十足,然後再征服強大的中華文明。西方要征服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顯然不可能速戰速決,而只能是持久戰。冷戰持續了45年,這場新的持久戰或許也要30年至40年。為了避免中國與伊斯蘭聯合起來對抗西方,西方採取「和中伐伊」策略,即與中國和平相處,對中國完全開放,發展經貿和友好合作關係,對伊斯蘭發動戰爭,以一邊和平掩蓋另一邊戰爭。同時,為了進一步掩蓋戰略意圖,打消中國的危機感,西方讓俄羅斯偽裝重回與西方「對抗」的位置,營造新的假三足鼎立平衡局面,以假俄美矛盾或假俄歐矛盾轉移世界視線,尤其是以美俄中三國假核平衡減緩中國核武發展步伐,同時,使俄羅斯核武發展不會引起中國恐懼。此外,俄羅斯以美國和歐洲「敵人」的身份出現,可以以「支持」伊斯蘭對抗西方的名義捲入西方對伊斯蘭的戰爭,與西方一道對伊斯蘭實行裡外夾擊,更容易征服伊斯蘭文明。21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正是按照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展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動了對伊斯蘭國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的侵略戰爭,在2001年「911」事件之後美國剛侵略阿富汗不久,即讓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時間點正說明西方的「和中戰伊」策略。於是,中國在21世紀一心發展經濟,不干涉西方對伊斯蘭的戰爭。中國這種戰略是否完全正確尚待歷史評價,如果中國洞悉西方各個擊破的策略,或許會有所修正,即在與西方發展經貿關係的同時,暗中給與伊斯蘭以某種程度支持。
21世紀以來,世界歷史正是按照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展開,許多人以為是亨廷頓預測準確,卻不知是西方按照亨廷頓的戰略進行實施。在亨廷頓的戰略指引下,西方在21世紀對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發動了新的持久戰,它分為二個階段:
第一階段,武力征服伊斯蘭文明,從2001年9月11日至2021年9月11日,即從「911」事件開始到美國從阿富汗完全撤軍為止,長達20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動了對伊斯蘭國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的一系列侵略戰爭,一些學者將它稱為「資源戰爭」,這未免視野狹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豈是僅僅圖伊斯蘭的資源?這未免小看了西方的胃口,西方要的是征服伊斯蘭文明。對伊斯蘭文明的征服主要戰役到2014年春即結束。還剩下伊朗,西方圍堵和制裁,但卻遲遲不動手,原因可從我的文章《伊朗真的反美反以嗎?》可以看出,伊朗是偽裝的反美反以國家。
第二階段,對中國發動綜合戰爭,開始征服中華文明,時間是從2012年9月11日日本「釣魚島國有化」事件開始,目前正在中途。在2012年,西方征服伊斯蘭文明勝局已定,鑒於中國的發展勢頭,在尚未完全結束對伊斯蘭的戰爭之時,開始掉頭向中國進攻。西方謹慎,首先從中國周邊一個小小的島嶼開始,通過代理人法律戰蠶食中國領土,試探中國的反應,同時,為未來的挑動常規戰爭留下伏筆。在釣魚島事件之後,西方得寸進尺,挑動菲律賓發動更大的法律戰——南海仲裁案。2017年12月,在川普上台之際,通過影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明確向世界發出美國即將向中國開戰的信號,但並沒有引起中國人太多關注。川普一上台,於2018年4月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科技戰,以超限戰開局開始了美中直接對抗,不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首先削弱中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但此時,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沒把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看作真正的中美戰爭,以為這只是大國競爭和修昔底陷阱的反映。西方對中國發動的是一場由一系列戰爭組合的超大規模綜合戰爭,它由淺入深,徐徐展開,前面展開的超限戰很容易被誤判為正常的貿易之爭和科技之爭。如果是平時搶劫糧草只是一次搶劫行為,如果是戰爭階段搶劫糧草就是戰爭行為。接著是生物戰,新冠病毒在2019年12月在武漢爆發,隨後在全球流行,它的目的不僅限於中國,展現出更複雜的時代背景,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和經濟規模,新冠病毒對中國影響很大,包括衝擊一帶一路。生物戰是隱蔽戰爭,容易偽裝成一場流行病毒,難以區分,難以溯源,難以公開定性為生物戰,但邏輯指向它。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進一步衝擊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衝擊全球的能源,糧食和經濟。更為嚴重的是,西方借俄烏戰爭之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完成對華戰爭準備,隨時點燃亞太戰火,將中國捲入常規戰甚至核戰,一旦亞太戰爭爆發,中國面臨西方全方位封鎖和全面制裁,金融戰將是嚴峻考驗。釣魚島,台海,南海,中印邊境,甚至朝鮮半島,任何一個點都可能引發亞太戰爭,何時戰火點燃,西方在等待最佳時機。根據西方征服中華文明和統治世界的總體戰略,點燃亞太戰火,全面封鎖中國,遲早會發生,只是時間問題,只有中國充分的戰爭準備能夠把這場戰爭推遲。
人們習慣把過去30年看作全球化時代,其實,它遮蔽了西方的大戰略。蘇聯解體后的時代,就是西方謀划(1990年代)和實行對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各個擊破以圖實現統治全球野心的大戰略時代。它一直是戰爭時代,只是和平遮掩了戰爭。中國人和海外華人容易被暫時的和平幻象迷惑,相當長時間,中文媒體高唱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題,這是嚴重的時代誤判,導致中國對西方的戰略轉向反應遲鈍。鄧公說,中國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百年不動搖,這只是宏觀的,當戰爭來了,還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嗎?鄧公的話也不能當作教條。
欲圖萬世霸權,豈無驚天陰謀。中國如不能洞悉西方大戰略,看穿西方對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各個擊破的陰謀,中國將陷入險境。中國固然需要頂尖科學家,但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是大戰略家。戰略的誤判是致命的,是技術與武器難以彌補的。中國在戰略上落後於西方,應儘快補足短板。

新持久戰(下)內容預告:
二. 中國的新持久戰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4: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