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佛經部分請錄。禪定入門略說(一至五)(第一部分)

作者:信佛修行  於 2022-1-28 05: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佛經。佛經註解。個人論述|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1評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經部分請錄。禪定入門略說(一至五)(2024年1月1號修改)(第一部分)
共五部分。

aaaa 禪定入門(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禪定入門(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大藏經名。佛經經文部分請錄。》-增加或修改第4次。禪定入門(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
總目錄:   
禪定入門略說(二)目錄(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禪定入門略說(一)目錄
禪定入門略說(三)目錄(增加或修改第3次)
楞嚴咒註解
禪定入門略說(三)部分內容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1)(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2)(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3)(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4) (增加或修改第14次)
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 
禪定入門略說 (增加或修改第1次)
禪定入門略說(一)修改
禪定入門略說(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2024年1月1號最新修改版本)
禪定入門略說(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2024年1月1號最新修改版本)的修改說明
幾篇文摘:
一些與佛教有關和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可能無關的事)的事
近代日本是如何打壓佛教崇拜天皇走上不歸路的
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性空無相論(2008年發表)
禪定入門(四)-修改2(版本:2024年1月1日)
禪定入門(四)-修改2(版本:2024年1月1日)的修改說明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5)
禪定入門(五)-修改3(版本:2024年1月1日)
禪定入門(五)-修改3(版本:2024年1月1日)的修改說明
禪定入門略說(五)-修改4增加內容初稿(版本:2024年1月1日)
附錄:
一.禪定入門略說(五)-修改4(版本:2024年1月1號)進行的修改內容。
二.禪定入門略說(五)-修改4(版本:2023年11月2號)進行的修改內容。
禪定入門略說(五)-修改4增加內容初稿(版本:2023年11月1日)




註:
1.禪定入門略說(一)(二)(三)為讀經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個人理解內容來源於佛經、佛經經論、佛經註解或個人理解、個人論述。來源於個人理解、個人論述部份如果有錯誤,敬請佛、菩薩、僧給予指正。個人論述如果有錯誤,本人誠心懺悔罪業,並改正錯誤。
2.禪定入門略說(三)(又名:信佛修行問與答(二))
3.禪定入門略說(三)一文又可叫禪定入門(三),信佛修行入門略說(二),信佛修行入門(二),信佛修行問與答(二)。
4.禪定入門略說(二)一文又可叫禪定入門(二),信佛修行入門略說(二),信佛修行入門,信佛修行問與答。
5.在網際網路怎樣才能找到《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簡稱為《大藏經名。佛經經文部分請錄。》]、禪定入門略說三部及我寫的個人論述?
可以在百度搜索:《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或搜索:禪定入門略說;或搜索:《大藏經名。佛經經文部分請錄。》,新浪博客只有部分內容。如果在實修論壇、地藏論壇有註冊,找到我的帖子主頁,較易找到大部分文章,幾篇文章的最新版本是:aaaa 禪定入門(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禪定入門(三)-增加或修改第2次。《大藏經名。佛經經文部分請錄。》-增加或修改第4次。禪定入門(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
或者找到禪定入門略說(一)(二)(三)的目錄搜索其中的一些標題,例如在百度搜索:為什麼說信佛修行成就大小與金錢多少無關?為什麼說信佛修行必須學會捨棄?

禪定入門略說(一) 分為十一部分
禪定入門略說(二)(禪定入門(二)-增加或修改第13次)大約超過80條問答,大約超過20篇文摘。
禪定入門略說(三)(禪定入門(三)-增加或修改第2次)大約超過50條問答,大約10篇文摘。

6.爭議部、難解部問答是可能爭議較多的問答。猜想部問答部分內容並非來源於佛經,而是本人、個人的猜測猜想。

(#)禪定入門略說(二)目錄: 
禪定入門略說(二)分為以下幾大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二.佛經中一些難解問題的問與答
三.阿彌陀佛凈土入門略說
四.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綜合
五.爭議部、難解部
六.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個人論述
四.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綜合中除了佛經義理論述外,部分內容與世間知識有關。
爭議部、難解部的內容是分散在正文各處,文中有標明,段落前標註爭議部或難解部,整段均為爭議部、難解部的內容。 

目錄:
  一.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相,無相什麼意思?
問:為什麼守戒那麼重要?
問:怎樣用意根、法塵、意識處的行門修行?
問:修行的常見的身體姿勢有那些?
問:怎樣用意根、法塵、意識處的行門修行?
問:怎樣用念佛法門修行?
問:意根、法塵處有什麼常見的修行方法?
問:怎樣用耳根修行?
問:怎樣用六識修行?
問:怎樣用般舟三昧修行?
問:本文禪定入門略說(二)與禪定入門略說(一)的論述有什麼不同?
問:信佛修行者可否看、應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書?佛教是有大勢力、強勢的,信佛修行者應怎樣處理與其他眾生關係?
問: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義理難以理解,應怎樣面對?
問: 為什麼說,佛經有時會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義理?
問:佛修行者要認真學習佛經或多讀佛經后,多作修行嘗試、實踐、試驗,為什麼?
問: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嘗試、實踐、試驗,為什麼?
問:為什麼說不要去管他人閑事?
問:自己在修行過程有什麼具體的修行方法?
問: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恐懼?
問:文中講修行效果好更多指自力方面還是他力方面?
問:要做到精進修行,關鍵現在要做好,為什麼?
問:怎樣才才能提高精進修行、提高學習佛經速度?
問:讀佛經有什麼方法?
問:閱讀、學習佛經、高僧大德的著述有什麼方法、方式?
問:一切大乘了義經以何為宗要?
問:在家修行者剪個很短的發或光頭有什麼好處?
問:為什麼說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認真讀佛經、多讀佛經前,要盡量減少學習世間知識的時間?
問:修行關鍵一至八個字是什麼?
問:為什麼說佛菩薩也在因果之中?
問:在家人可否看專門講出家戒律的佛經?
問: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薩名號,多念楞嚴咒有什麼好處?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宿怨?
問:如果沒有動力、做不到精進修行怎麼辦?
問:人生無常,怎樣面對恐懼?
問:誦持楞嚴咒者不可對楞嚴咒輕慢不敬,要怎樣做?
問:讀佛經的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難解、可能有爭議的內容?(難解部、爭議部)
問:天人與人的區別?
問:成佛不久的佛為什麼能知道眾生無始劫宿命?
問:為什麼信佛修行者不可輕信靈異?
問:為什麼佛經中講,這個地球,此土釋迦牟尼佛佛法滅后很長時間才會有佛法出現?
問:修行好的關鍵是什麼?
 

  二.佛經中一些難解問題的問與答
問: 為什麼華嚴經中婆須蜜女示現染情慾?
問:淫、怒、痴是做惡業,為什麼維摩詰所說經說:不斷淫、怒、痴,亦不與俱?
問:供養作善業功德,為什麼維摩詰所說經說:供養汝者,墮三惡道?
問:十二因緣什麼意思?
問:無生法忍什麼意思?
問:楞嚴經說: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應怎樣理解?
問: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中說: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是什麼意思?
問:為什麼說發菩提心有無量功德,怎樣發菩提心?
問:為什麼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為什麼說僧過惡,犯深重罪?
問:為什麼華嚴經中說佛菩薩有很多三昧?
問:怎樣看待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的關係?(難解部、爭議部)
  三.阿彌陀佛凈土入門略說
問:修行阿彌陀佛凈土的方法,關鍵是什麼?
問:修行阿彌陀佛凈土的方法、關鍵是什麼?
問:人死後多長,人的神識才會完全離開身體?
問: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有什麼修行方法?
問: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怎樣判斷是否往生?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有什麼修行方法?(爭議部、難解部)
問:念阿彌陀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是易的還是難的?(爭議部、難解部)
  四.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綜合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的衛生習慣較合適?
問: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體有疾病時,應怎樣面對?
問: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遠離政治?
問: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遠離政治?
問:一個國家佛教於國家比例較小的小部分人中興起,對於其他人有什麼關係?
問:近二千年佛教在中國漢人中的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問:怎樣的飲食習慣對身體有益處?
問:信佛修行者要留意環境飲食對身體影響,應注意什麼?
問:人工智慧、計算機與六道眾生有什麼不同? 運用好計算機、網際網路,對修行有幫助,為什麼?
問:有時候,適當做些修行筆記,對修行有幫助,為什麼?
問: 為什麼說,人生無常珍惜學習佛法、修行的機會?
問:修禪定,信佛修行關鍵是什麼?
  五.爭議部、難解部(目錄與前面重複)
問:讀佛經的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難解、可能有爭議的內容?(難解部、爭議部)
問:怎樣看待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的關係?(難解部、爭議部)
問: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怎樣判斷是否往生?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有什麼修行方法?(爭議部、難解部)
問:念阿彌陀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是易的還是難的?(爭議部、難解部)
  六.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個人論述
個人論述:
問:怎樣看待秦檜前世竟是雁盪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一文?
問:怎樣看待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往生失敗的例子?
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
通華居士:念楞嚴咒時看到不可思議的場景
我專修「楞嚴咒」25年的感應
虛雲和尚與證得阿羅漢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緣往事(部分)
宣化上人大師講經中的故事:
法華經淺釋:弟子關忠喜往生阿彌陀佛凈土。
楞嚴經淺釋:牛精變化為阿彌陀佛形象。
百度百科:凈土聖賢錄  。部分內容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內容
凈土聖賢錄白話  劉宋 慧通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唐 李知遙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齊 曇宏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梁 高浩象
凈土聖賢錄白話 梁 庾詵
凈土聖賢錄白話 宋 孫良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邵慧安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楊文瀾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易慧明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吳慧香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一輩子念佛,卻無法往生極樂的事
寂空法師:六百年前幾世六道輪迴
母音老人:印光祖師大護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敗的警醒
從一位吃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敗的實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見的往生凈土的誤區
念佛吃齋一輩子的老居士,由於心存邪見,死後投豬胎。
陳曉旭的故事
頭頂發熱是判斷往生的唯一標準嗎
三禪僧不求生凈土轉生后結局如何?
印光大師講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後身;秦檜的前生。
修行者故事:一生江蘇,為彭文章,一生雲南,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吳引之。圓澤禪師。
高僧轉世,笑對舊友
蘇東坡、秦檜、岳飛的前生後世
秦檜前世竟是雁盪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
另外有網文說:
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4)的目錄:
一.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問:楞嚴咒有什麼背誦方法?楞嚴咒的意思、註解是怎樣的?
問: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性本具佛性,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己修行的感覺?
問:金剛經的核心義理是什麼?為什麼金剛經文中說「如是住」,後來又說無住?
問:怎樣用耳根修行?[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問:怎樣才才能提高精進修行、提高學習佛經速度?[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
分內容]
問:怎樣用念佛法門修行?[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問: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問:怎樣的飲食習慣對身體有益處?[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少欲?信佛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門是什麼?
問: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樣才能解決?
問:諸緣放下才能明心見性,怎樣才能做到離諸攀緣、萬緣放下?
問:怎樣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怎樣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問:為什麼說誦持楞嚴咒有大功德?
問:為什麼說念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有大的功德?
問:怎樣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習速度?
問:非見非不見和不用眼根的異同,做何解?



(#)
禪定入門略說(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目錄:
禪定入門略說(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第一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問:離相、不取相什麼意思?怎樣運用意根空觀修行?怎樣交替運用意根空觀修行?怎樣用耳根修行?學習佛經時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為什麼說六根每一根都面對兩種略有不同的環境?自然平坐指什麼?(發表於2018年9月18日)
答:
問:怎樣用替代法遠離妄想顛倒執著?選擇行門有什麼常見的方法方式?(發表於2018年7月24日)
問:為什麼說信佛修行成就大小與金錢多少無關?為什麼說信佛修行必須學會捨棄?(發表於2018年7月24日)
問: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要過佛學理論關?(發表於2018年7月24日)
問:佛教教義中什麼罪業最重?(發表於2018年9月18日)
文摘(日期:2018年9月18日):
影塵回憶錄(部分內容)
寬壽大師(不拜皇帝)
近代佛教與基督教的衝突
世界大約共有多少人信佛
揭秘清朝皇帝一天生活(部分內容)
越南佛教的歷史與現狀
大清皇家拜佛 
24%的美國人相信佛教生死輪迴 如何看待生命輪迴現象(部分內容)
韓國基督徒破壞佛教文物行為之不完全收錄
歐洲最大佛寺巴黎南郊落成接待國際信眾
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僅標題,詳細內容可在網際網路搜索到)
近代日本是如何打壓佛教崇拜天皇走上不歸路的。(僅標題,詳細內容可在網際網路搜索到)
一些與佛教有關和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可能無關的事)的事(我寫的,僅標題,詳細內容可在我的博客中)

二.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問: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要多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應怎樣安排自己的修行?
問:怎樣才能調伏意根?信佛修行者應怎樣規劃修行?選擇修行方法、行門的第七個原則是什麼?為什麼說「不要說過頭話,不要做過頭事」?
問: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要做適量運動?怎樣安排一天的修行?用意根空觀修行、用意根修行要注意什麼?為什麼說:未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正確面對生死?為什麼說:切莫誤解自由?為什麼說:世間語「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在佛教教義看來有一定的道理?大藏經、佛經三大核心內容是什麼?

文摘:
影塵回憶錄(部分內容)

三.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目錄:
問:蓄勢法是什麼意思?怎樣用蓄勢法修行?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努力修行,以求速得了生死,成就佛道?為什麼有正法、像法、末法(爭議部)?
問:用耳根修行用什麼身體姿勢較好?怎樣才能做到離一切諸相?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為什麼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說大乘佛法智慧遠超小乘法?
問:佛教義理恆常不變,有什麼重要的恆定的法則?
問:深信因果對於眾生之間的關係,信佛修行人與眾生之間的關係有什麼深層的意義?假設、假如佛經是假的,信佛修行者怎麼辦?信佛修行者怎樣改善自己的修行?
問:對於信佛修行者,睡眠、素食方面有何建議?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要有適量運動?為什麼說素食已有足夠營養?
問:為什麼說信佛修行人的心靈要有清靜的寄託?如果一個中國的信佛修行人居住的地方反佛情況比其他大部分地區嚴重,應怎麼辦?為什麼很多六道輪迴的眾生不能信入佛道?為什麼說心有餘力的信佛修行人對於部分有困難的眾生,是否應予幫忙,要視情況而定?
問:近代、現代佛教在世界的發展與古代有何不同?
問:為什麼說佛教義理對於未證得高境界的初心修行者已得到部分證實?
問:(爭議部)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反佛的眾生、人群?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不要無原則讓步?
問:什麼是有為福報,什麼是無為果業?
問:爭議部、難解部、猜想部什麼意思?寫佛教義理問答爭議部、難解部、猜想部的原則是什麼?
問:為什麼會有部分眾生反佛(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為什麼說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最深重惡果?近一千一百年,中國的反佛群體怎樣傳承的?
問:說過的話,如果不違戒,不是做惡業,則說過的話要去做,否則是說妄語、做惡業,但如果意根想過的事情,如果不違戒,不是做惡業,是否一定去做?
問:一個做惡業的眾生怎樣得到惡果?

問:為什麼我寫較多的修行筆記、有關佛教教義的個人理解、論述?《禪定入門略說(三)》中,我寫的有關佛教教義的個人理解、論述有哪些重要內容?在網際網路怎樣才能找到《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簡稱為《大藏經名。佛經經文部分請錄。》]、禪定入門略說三部及我寫的個人論述?
猜想部:
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此次傳佛教,直至現在,幾個信佛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都在亞洲,而不是其他大洲?
猜想部:
問:佛經中沒有提到現代科技,原因是什麼?

禪定入門略說(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第二部分:
與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3)相比,與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4)的部分修改內容備註。
問: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誦持楞嚴咒?禪定入門略說(三)的第二部分依什麼行門為最快的修行行門?
附錄:禪定入門略說(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2024年1月1號最新修改版本)的修改內容。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5在《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4》基礎上修改或增加的內容目錄:
(1)問答「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er7)修改
(2)問答「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bi7)修改
(3)問答:「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誦持楞嚴咒?禪定入門略說(三)的第二部分依什麼行門為最快的修行行門?」增加一個問答內容,修改為: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誦持楞嚴咒?禪定入門略說(三)的第二部分依什麼行門為最快的修行行門?信佛修行者怎樣規劃、安排自己的修行?
(4)問答「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增加內容。
(5)問答: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修禪要有具體明確的修行點、觀察點?用六根修行怎樣設定修行點、觀察點?用六根中的耳修行怎樣設定修行點?

禪定入門(四)-修改2目錄:
問答:
問:禪定入門(四)的核心內容,部分核心內容、主要內容是什麼?
問:為什麼說一切佛門修行的大事,都可以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怎樣才能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簡為繁,然後化繁為簡,歸納總結?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耳根修行?禪定入門(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門是什麼?信佛修行者怎樣用眼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三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幻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念佛法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維摩詰所說經中的:「入不二法門」是什麼意思?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有什麼區別?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義理是什麼?信佛修行者怎樣用鼻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舌根修行?問:為什麼講信佛修行者要學會用文字總結、歸納修行的方法?


備註:禪定入門(一)至(三)的部分修改內容。


問:最深重罪業有一種還是有超過一種以上?無量在佛經中是多少數量?魔、反佛的人以外的其他魔眷屬、反佛的人有什麼不同?一劫的時間有多長?六道輪迴眾生中最長壽命的是什麼眾生?
問:信佛修行者有四種心(或者三種心)很重要的,這四種心(或者三種心)是什麼?
問:為什麼說人身難得,佛法難遇?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
問: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運用是禪定入門(四)的重要內容。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是什麼意思?怎樣進行運用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
問:五蘊(五蘊即五陰)是什麼意思?七識、八識阿賴耶識、九識是什麼意思?
問:怎樣簡化處理與其他眾生的關係?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幾種、多種修禪定的方法修行?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做才能更好的守戒?為什麼說人道的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后要努力精進修行?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守五戒十善、遠離情慾?為什麼多說妄語會犯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對於是否有大神通,是否開悟,是否證果,修行者的境界,千萬不可以亂說,如果未經證實,不說為宜,否則,如果亂說會講嚴重妄語或者大妄語,因此而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天人怎樣發心學佛修行的?人道發心學佛修行比欲界其他道的眾生有什麼有利的地方,有什麼不利的地方?為什麼說人道的眾生比其他道的部分眾生(例如天人、阿修羅、龍、餓鬼)更難得到五種神通?
問:信佛修行者應該怎樣選擇修行的方法?(答案見目錄十的內容)
問:選擇素食、煮素食有什麼好的方法?



附錄內容【附錄內容在禪定入門(四)的最後面】:
(1.1)文摘:幾種大藏經的簡介。
(1.2)計算物體面積、體積的一些簡單方法,用於大約估計或者計算修行點、觀察點的大小。
(1.3)修行的常見的身體姿勢
(1.4)禪定入門略說(三)的問答內容: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此問答有很多內容介紹六根選擇修行點的方法,選擇修行點的方法中部分內容與禪定入門略說(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選擇修行點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時,依禪定入門略說(四)為準,例如禪定入門略說(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點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禪定入門(四)說,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難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進行命名。
(1.5)禪定入門(二)問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1.6)禪定入門(三)中的問答:「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為什麼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說大乘佛法智慧遠超小乘法?」。
(1.7)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初稿)增加內容目錄:
禪定入門(四)-修改(3)(初稿)增加內容目錄: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和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內容和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內容是什麼意思?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麼意思?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關於修行點、觀察點的內容與禪定入門(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這些不同理解指什麼?為什麼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不用短的篇幅把意根休眠法寫出來?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

問: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以什麼修行行門為最快的修行行門?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是什麼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休眠法修行?意根休眠法為什麼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

問: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講這種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

禪定入門(四)-修改(4)(初稿)增加內容目錄:
問: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的作用是什麼?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樣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樣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的方法修行?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有什麼特點?
問: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要制定短期目標?
問:為什麼說:一個信佛修行人,如果長期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卻因為特殊原因,在一段時間內(例如一個月至三個月),沒有請楞嚴咒,危險性會大增?
問:一貫道是否邪教?第三世多傑羌是否邪教?為什麼說藏傳佛教是佛教?
問:釋迦牟尼佛說法時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
問:怎樣去區分信佛的眾生、反佛的眾生?有人說:大乘佛法非佛說,這種講法是誹謗佛法僧的話,講上述話的人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為什麼說上述講法是誹謗佛法僧的話?
問:人的心臟位於人體左側,對修行人有什麼影響?

禪定入門(四)-修改(5)(初稿)增加內容目錄:
問:為什麼說人浪費物品、素食食物會做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提倡節儉?為什麼說,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人身難得,佛法難值,修行人得到人身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眾生?

文摘:近代往生的實例(倓虛法師主講)(部分內容)
註:本文來源於般若文海。
倓虛法師主講
目錄:
修無法師
鄭錫賓居士
張氏
倓虛法師說:關於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臨命終時種種瑞相,都已記載在《往生傳》內。這種例子已不勝枚舉。我出家后,已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其他聽說的還不算。現在為了啟發大家的信心,且就我所看到的,舉出三位來作例子。




(###)楞嚴咒註解
楞嚴咒註解(清 續法大師)


楞嚴咒註解
-摘自《楞嚴咒疏》清.續法大師
楞嚴咒註解--摘自《楞嚴咒疏》清.續法大師 
第一會
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 .阿羅訶帝.三藐三菩陀寫 
(我今禮敬皈命,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南無薩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釤 (皈命一切諸佛大佛頂首)
南無薩婆.勃陀勃地.薩跢鞞弊 (皈命諸大菩薩至心承事賢聖)
南無薩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 (皈命一切聖眾、三世正遍知覺)
娑舍啰婆迦.僧伽喃 (敬禮大辟支佛)
南無盧雞阿羅漢跢喃 (敬禮大阿羅漢)
南無蘇盧多波那喃 (敬禮須陀洹)
南無娑羯唎陀伽彌喃 (敬禮斯陀含)
南無盧雞三藐伽跢喃 (敬禮阿那含)
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 (敬禮過去未來現在諸聖賢眾)
南無提婆離瑟赧.南無悉陀耶.毗地耶.陀啰離瑟赧.舍波奴.揭啰訶.娑訶娑啰摩他喃
(敬禮色界天眾、敬禮兜率天眾、四天王天眾、化樂天眾、廣果天眾、他化自在天眾、等大千世界一切天仙眾。)
南無跋啰訶摩泥.南無因陀啰耶
(敬禮大梵天眾、敬禮帝釋天王)
南無婆伽婆帝.嚧陀啰耶.烏摩般帝.娑醯夜耶 
(敬禮薄伽梵,地天神、風天神、火天神 )
南無婆伽婆帝.那啰野拏耶.盤遮摩訶三慕陀啰.南無悉羯唎多耶 
(敬禮薄伽梵,水天神、空天神、歌樂天神,敬禮上述諸天神眾)
南無婆伽婆帝.摩訶迦羅耶.地唎般剌那.伽啰毗陀啰.波拏迦啰耶.阿地目帝
(敬禮薄伽梵,大梵天王眾、無量光天眾、五不還天眾、摩醯首眾天眾、善見天眾)
屍摩舍那泥.婆悉泥.摩怛唎伽拏.南無悉羯唎多耶
(屍棄大梵、無想天眾、忉利天眾,敬禮上述諸天神眾)
南無婆伽婆帝.多他伽跢俱啰耶 (皈命薄伽梵,中央佛部種族眾)
南無般頭摩俱啰耶 (皈命西方蓮花部種族眾)
南無跋闍啰俱啰耶 (皈命東方金剛部種族眾)
南無摩尼俱啰耶 (皈命南方寶生部種族眾)
南無伽闍俱啰耶 (皈命北方羯磨部種族眾)
南無婆伽婆帝 .帝唎茶.輸啰西那.波啰訶啰拏啰闍耶.跢他伽多耶
(皈命薄伽梵,各持器仗大力猛將)
南無婆伽婆帝.南無阿彌多婆耶.跢他伽多耶.阿啰訶帝.三藐三菩陀耶
(皈命薄伽梵,皈命無量壽佛、普禮如來一切門人、普禮應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覺一切聖賢)
南無婆伽婆帝.阿芻鞞耶. 跢他伽多耶.阿啰訶帝.三藐三菩陀耶 
(皈命薄伽梵,阿閦如來、普禮如來一切門人、普禮應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覺一切聖賢)
南無婆伽婆帝.鞞沙闍耶.俱盧吠柱唎耶.般啰婆啰闍耶.跢他伽多耶
(皈命薄伽梵,藥師琉璃光佛眾、普禮如來一切門人)
南無婆伽婆帝.三補師毖多.薩憐捺啰剌闍耶.跢他伽多耶.阿啰訶帝.三藐三菩陀耶 
(皈命薄伽梵,普光娑羅王佛、普禮如來一切門人、普禮應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覺一切聖賢)
南無婆伽婆帝.舍雞野母那曳.跢他伽多耶.阿啰訶帝.三藐三菩陀耶
(皈命薄伽梵,無垢、離垢佛、普禮如來一切門人、普禮應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覺一切聖賢)
南無婆伽婆帝.剌怛那雞都啰闍耶.跢他伽多耶.阿啰訶帝.三藐三菩陀耶 
(皈命薄伽梵,敬禮寶光、寶幢王佛眾、普禮如來一切門人、普禮應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覺一切聖賢)
帝瓢.南無薩羯唎多.翳曇婆伽婆多.薩怛他伽都瑟尼釤.薩怛多般怛藍 
(最上三寶我今皈依敬禮,至今發心愿學無上教,我今敬禮寶傘華蓋佛頂心咒)
南無阿婆啰視耽.般啰帝.揚歧啰
(皈命 無能勝波羅密多,摧伏怨魔,起觀照智,令到彼岸成等正覺)
薩啰婆.部多揭啰訶.尼羯啰訶.羯迦啰訶尼.跋啰毖地耶
(一切大乘種性、三乘內上首種性..等諸聖眾、般若菩提道果)
叱陀你.阿迦啰 (依西方蓮花部心咒--觀音如意心咒、大悲咒)
密唎柱 (依東方金剛部心咒)
般唎怛啰耶 (依南方寶生部心咒)
儜揭唎 (依北方羯磨部心咒)
薩啰婆.盤陀那 .目叉尼 
(一切結界道場,解除諸難苦縛)
薩啰婆.突瑟吒.突悉乏.般那你.伐啰尼
(一切別見煩惱,轉為智慧自在)
赭都啰.失帝南

(一切冤家不祥,皆令平息解脫)
羯啰訶.娑訶薩啰若闍.毗多崩娑那羯唎
(娑婆大千界內,八萬四千諸天金剛護法眾普皆來集)
阿瑟吒冰.舍帝南 (一切神眾普去破怨,折伏魔害,令欽伏也。) 
那叉剎怛啰若闍 (金剛力士放光解厄,以攝受也。)
波啰薩陀那羯唎 (金剛薩埵發猛到岸,以折伏也)
阿瑟吒南.摩訶羯啰訶若闍 (大乘金剛手,光面引進之)
毗多崩薩那羯唎 (金剛將種種訶責而降伏之)
薩婆舍都嚧.你婆啰若闍
(一切金剛首主,引皈三寶,治諸怨害,流注病難,令生善喜也)
呼藍突悉乏 (消滅一切諸惡) 
難遮那舍尼 (諸水神眾,解除水毒)
毖沙舍 (諸虛空神,解時氣病)
悉怛啰 (諸地神眾,解地大損病)
阿吉尼 (諸火神眾,解除火毒)
烏陀迦啰若闍 (諸風神眾,解除風癱)
阿般啰視多具啰 (彌勒菩薩等諸聖眾)
摩訶般啰戰持 (月光菩薩)
摩訶疊多 (烏芻瑟摩火頭金剛)
摩訶帝闍 (虛空藏菩薩)
摩訶稅多闍婆啰 (觀自在菩薩)
摩訶跋啰盤陀啰 (跋陀婆羅菩薩、普賢菩薩、周梨盤特迦尊者)
婆悉你 (波斯匿王)
阿唎耶多啰 (持地菩薩)
毗唎俱知 (琉璃光法王子)
誓婆毗闍耶 (藥王葯上菩薩)
(上述指圓通諸聖)
跋闍啰摩禮底 (護羯摩部金剛神)
毗舍嚧多.勃騰罔迦 (護佛部金剛神)
跋闍啰制喝那阿遮 (護金剛部金剛神)
摩啰制婆 (護灌頂部金剛神)
般啰質多 (護蓮花部金剛神)
跋闍啰擅持 (解脫諸大法門) 
毗舍啰遮 (降伏法)
扇多舍 (息災法)
鞞提婆 (鉤召法)
補視多 (增益法)
蘇摩嚧波 (敬愛法)

摩訶稅多.阿唎耶多啰 (大日月宮天子)
摩訶婆啰阿般啰 (大星宮天子..五星、九曜、二十八宿等八萬四千諸星眷屬)
跋闍啰商羯啰制婆 (金剛連鎖甲)
跋闍啰俱摩唎.俱藍陀唎 (金剛童男眾金剛神女眾)
跋闍啰喝薩多遮.毗地耶.干遮那 (阿(ㄔㄨˋ)佛壇神眾)
摩唎迦.啒蘇母 (彌陀佛壇神眾)
婆羯啰跢那 (成就佛壇神眾) 
鞞嚧遮那.俱唎耶.夜啰菟.瑟尼釤 (毗盧佛壇神眾)
毗折藍婆摩尼遮 (寶生佛壇神眾)
跋闍啰迦那迦波啰婆.嚧闍那 (守護中方界神)
跋闍啰頓稚遮.稅多遮.迦摩啰 (守護西方界神)
剎奢屍.波啰婆 (守護南方界神)
翳帝夷帝 (守護東方界神)
母陀啰.羯拏 (守護北方界神)
娑鞞啰懺.掘梵都.印兔那麼么寫
(身禮懺口請悔心,三業懺悔,求佛印證,我所作者盡皆成就,圓滿菩提。)
第二會
烏(合牛) .唎瑟揭拏.般剌舍悉多.薩怛他.伽都瑟尼釤 
(嗡 警覺一切押領一切部眾、善圓成我等天仙、今當敬禮如來大佛頂咒)
虎(合牛)都嚧雍.瞻婆那 
(虎(彌陀佛字種) 吽(阿(ㄔㄨˋ)佛字種) 都(成就佛字種) 嚧(寶生佛字種) 雍(毗盧佛字種) 各領鎮中三寶聖賢)
虎(合牛)都嚧雍.悉眈婆那
(虎(彌陀佛字種) 吽(阿(ㄔㄨˋ)佛字種) 都(成就佛字種) 嚧(寶生佛字種) 雍(毗盧佛字種) 成就吉祥)

虎(合牛)都嚧雍.波啰瑟地耶.三般叉.拏羯啰
(虎(彌陀佛字種) 吽(阿(ㄔㄨˋ)佛字種) 都(成就佛字種) 嚧(寶生佛字種) 雍(毗盧佛字種) 成就解脫彼岸)
虎(合牛)都嚧雍.薩婆葯叉.喝啰剎裟.揭啰訶若闍.毗騰崩薩那羯啰 
(虎(彌陀佛字種) 吽(阿(ㄔㄨˋ)佛字種) 都(成就佛字種) 嚧(寶生佛字種) 雍(毗盧佛字種) 一切空行葯叉、地行羅剎眾等破怨除難,度去一切苦厄)
虎(合牛)都嚧雍 .者都啰.屍底南.揭啰訶.娑訶薩啰南.毗騰崩薩那啰
(虎(彌陀佛字種) 吽(阿(ㄔㄨˋ)佛字種) 都(成就佛字種) 嚧(寶生佛字種) 雍(毗盧佛字種) 金剛寶劍神將,妙吉祥
神將等大千界中金剛神將眷屬眾、屏除魔障,施以安寧)
虎(合牛)都嚧雍.啰叉.婆伽梵.薩怛他.伽都瑟尼釤 
(虎(彌陀佛字種) 吽(阿(ㄔㄨˋ)佛字種) 都(成就佛字種) 嚧(寶生佛字種) 雍(毗盧佛字種)金剛天仙各令守護、惟
仗世尊威神力故、皈命大佛頂光明神咒)
波啰點.闍吉唎 (我今作禮)
摩訶娑訶薩啰 (千臂大神) 
勃樹娑訶薩啰 (千頭大神)
室唎沙.俱知娑訶薩泥 (千百眼大神)
帝隸阿弊提視婆唎多.吒吒罌迦.摩訶跋闍嚧陀啰 (敬禮大輪金剛神)
帝唎菩婆那.曼茶啰 (皈命三世諸佛設此壇場)
烏(合牛) 莎悉帝 薄婆都 么么 印兔那麼么寫
(嗡 一切諸部大力金剛神王眾,承佛威力,率諸眷屬,常隨護我,所作諸法皆悉究竟。)

第三會
啰闍婆夜 (除王難) 
主啰跋夜 (除賊難) 
阿祇尼婆夜 (除火難) 
烏陀迦婆夜 (除風難)
毗沙婆夜 (除毒難)
舍薩多啰婆夜 (除刀杖難)
婆啰斫羯啰婆夜 (除諸兵難)
突瑟叉婆夜 (除饑饉難)
阿舍你婆夜 (除雷電難)
阿迦啰.密唎柱婆夜 (除大小諸橫難)
陀啰尼部彌劍.波伽波陀婆夜 (承佛咒力、除一切金毒銀毒) 
烏啰迦婆多婆夜 (除險阻難) 
剌闍壇茶婆夜 (除毒蛇難)
那伽婆夜 (除毒龍難)
毗條怛婆夜 (除電雷難)
蘇波啰拏婆夜 (除惡禽金翅鳥難)
葯叉揭啰訶 (守魂鬼)
啰叉私揭啰訶 (守宮婦女鬼,除非命難)
畢唎多揭啰訶 (守屍鬼)
毗舍遮揭啰訶 (守谷鬼,除毒藥難)
部多揭啰訶 (大神鬼)
鳩盤茶揭啰訶 (騎坐鬼,除城郭車騎難)
補丹那揭啰訶 (守形鬼) 
迦吒補丹那揭啰訶 (守魄鬼) 
悉干度揭啰訶 (童子神)
阿播悉摩啰揭啰訶 (羊頭神) 
烏檀摩陀揭啰訶 (熱鬼)
車夜揭啰訶 (影鬼)
醯唎婆帝揭啰訶(音鬼)
社多訶唎南 (食精氣鬼)
揭婆訶唎南 (食胎藏鬼)
嚧地啰訶唎南 (食血鬼)
忙娑訶唎南 (食油鬼)
謎陀訶唎南 (食產鬼)
摩闍訶唎南 (食命鬼)
闍多訶唎女 (食垢膩鬼)
視比多訶唎南 (食祭鬼)
毗多訶唎南 (食花鬼)
婆多訶唎南 (食果鬼食)
阿輸遮訶唎女 (五穀種子鬼)
質多訶唎女 (食燈鬼)
帝釤薩鞞釤.薩婆揭啰訶南 (如是等眾一切熱惱祖父神鬼)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波唎跋啰者迦.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三神將押領二十八萬軍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茶演尼.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領狐媚鬼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摩訶般輸般怛夜.嚧陀啰.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領大自在天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那啰夜拏.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領自在天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怛埵伽嚧茶西.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領金翅鳥王神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摩訶迦啰.摩怛唎伽拏.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領大小黑天神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迦波唎迦.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領髑髏外道神仙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闍耶羯啰.摩度羯啰.薩婆啰他.娑達那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執持一切人物神王軍將)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赭咄啰.婆耆你.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執領一切神女姊妹)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毗唎羊訖唎知.難陀雞沙啰.伽拏般帝.索醯夜.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執持斗戰勝神將前器仗並及孔雀明王器仗)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那揭那舍啰婆拏.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領裸形外道神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阿羅漢.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降伏羅剎王眾)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毗多啰伽.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帶領大力神王))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跋闍啰波你.具醯夜具醯夜.迦地般帝.訖唎擔
(佛部大明咒、蓮花部斬依罪者咒、金剛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帶領執劍金剛神王及密跡力士)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雞啰夜彌.啰叉罔.婆伽梵.印兔那麼么寫
(容恕我罪,仰自世尊,願仗神力,普令一切眾生常蒙加護,作法已竟妙覺心圓)
第四會
婆伽梵.薩怛多.般怛啰 
(再仰佛力華蓋) 
南無粹都帝.阿悉多那啰剌迦.波啰婆.悉普吒.毗迦薩怛多缽帝唎 
(我今敬禮 , 赤光繚繞、紫光碟簇、白光旋轉)
什佛啰什佛啰
(光焰遍照、光焰遍照)

陀啰陀啰.頻陀啰.頻陀啰.瞋陀瞋陀
(雲蓋、雲蓋。香蓋、香蓋。珠蓋、珠蓋。遍滿法界、遍滿法界)
虎(合牛)虎(合牛) .泮吒泮吒泮吒泮吒泮吒.娑訶
(降伏、降伏、摧碎、摧碎、摧碎、摧碎、摧碎,災惡頓消,吉祥成就)
(敕天上地下一切眾,滅除眾惡收攝不祥)
醯醯泮.阿牟迦耶泮.阿波啰提訶多泮.婆啰波啰陀泮
(解脫一切,不空我願,願無障礙,所願隨心)
阿素啰.毗陀啰.波迦泮 (破碎修羅)
薩婆提鞞弊泮 (降伏一切天神眾)
薩婆那伽弊泮 (降伏一切毒龍眾) 
薩婆葯叉弊泮 (降伏一切勇猛鬼神)
薩婆干闥婆弊泮 (降伏一切音樂眾)
薩婆補丹那弊泮 (降伏一切臭餓鬼眾)
迦吒補丹那弊泮 (降伏一切奇臭餓鬼眾)
薩婆突狼枳帝弊泮 (降伏一切諸魔)
薩婆突澀比犁.訖瑟帝弊泮 (降伏一切諸惡)
薩婆什婆唎弊泮 (破諸幽暗)
薩婆阿播悉摩犁弊泮 (破諸冤業)
薩婆舍啰婆拏弊泮 (破諸災厄)
薩婆地帝雞弊泮 (破諸冤害)
薩婆怛摩陀繼弊泮 (破一切非命)
薩婆毗陀耶.啰誓遮犁弊泮 (破一切毒氣)
闍夜羯啰.摩度羯啰.薩婆啰他娑陀雞弊泮 (解諸重難) 
毗地夜.遮唎弊泮 (解瘧壯熱) 
者都啰.縛耆你弊泮 (降伏外道)
跋闍啰.俱摩唎.毗陀夜.啰誓弊泮 (解諸惡毒)
摩訶波啰丁羊.乂耆唎弊泮 (伏諸厄難)
跋闍啰商羯啰夜.波啰丈耆啰闍耶泮 (降伏一切惡道)
摩訶迦啰夜.摩訶末怛唎迦拏.南無娑羯唎多夜泮 (降伏一切苦毒)
毖瑟拏婢曳泮 (降服諸惡毒師)
勃啰訶牟尼曳泮 (降伏惡毒咒王) 
阿耆尼曳泮 (降伏火天神)
摩訶羯唎曳泮 (降伏大黑天神女)
羯啰檀持曳泮 (降伏黑面神玉女眾) 
蔑怛唎曳泮 (降伏天帝釋眾)
嘮怛唎曳泮 (降伏瞋怒神王)
遮文茶曳泮 (降伏噉人大神)
羯邏啰怛唎曳泮 (降伏喝山大神)
迦般唎曳泮 (降伏食光大神)
阿地目質多.迦屍摩舍那.婆私你曳泮 (降伏諸持作大鬼帥,一切有力鬼神)
演吉質.薩埵婆寫 
(普令諸惡鬼神,皆悉摧碎)
么么印兔那麼么寫
(我今所作心咒法,三寶印知,所作究竟圓滿)

第五會
突瑟吒質多 (噁心鬼) 
阿末怛唎質多 (惡毒鬼)
烏闍訶啰 (食精鬼)
伽婆訶啰 (食胎鬼)
嚧地啰訶啰 (食血鬼)
婆娑訶啰 (食油鬼)
摩闍訶啰 (食產鬼)
闍多訶啰 (食肉鬼)
視毖多訶啰 (食命鬼)
跋略夜訶啰 (食祭鬼)
干陀訶啰 (食香鬼)
布史波訶啰 (食花鬼)
頗啰訶啰 (食果鬼)
婆寫訶啰 (食種子鬼)
般波質多 (惡形鬼)
突瑟吒質多 (惡眼鬼)
嘮陀啰質多 (巨頭鬼)
(以佛菩薩千百億身手,降伏一切大力鬼神)
葯叉揭啰訶 (吞火鬼)
啰剎娑揭啰訶 (吞水鬼)
閉隸多揭啰訶 (交手鬼)
毗舍遮揭啰訶 (交足鬼)
部多揭啰訶 (交身鬼) 
鳩盤茶揭啰訶 (分形鬼)
悉干陀揭啰訶 (吐煙鬼)
烏怛摩陀揭啰訶(吐火鬼)
車夜揭啰訶 (形影鬼)
阿播薩摩啰揭啰訶 (羊頭瞋鬼)
宅袪革.茶耆尼揭啰訶 (刑人狐鬼、狸魅女鬼)
唎佛帝揭啰訶 (惱小兒鬼) 
闍彌迦揭啰訶 (如烏鬼)
舍俱尼揭啰訶 (如鳥鬼)
姥陀啰.難地迦揭啰訶 (如貓鬼)
阿藍婆揭啰訶 (如蛇鬼)
干度波尼揭啰訶 (如雞鬼)
什佛啰 (壯熱鬼)
堙迦醯迦 (一日瘧鬼)
墜帝葯迦 (二日瘧鬼)
怛隸帝葯迦 (三日瘧鬼)
者突托迦 (五日瘧鬼)
昵提什伐啰 (常熱鬼)
毖釤摩什伐啰 (增寒鬼) 
薄底迦 (風病鬼)
鼻底迦 (黃病鬼)
室隸瑟密迦 (疫病鬼)
娑你般帝迦 (痢病鬼)
薩婆什伐啰.室嚧吉帝(頭病鬼)
末陀鞞達嚧制劍(不食鬼) 
阿綺嚧鉗 (口痛鬼)
目佉嚧鉗 (齒痛鬼)
羯唎突嚧鉗 (唇痛鬼)
揭啰訶.揭藍羯拏輸藍 (身病鬼)
憚多輸藍(頤頷痛鬼)
迄唎夜輸藍 (心痛鬼)
末么輸藍 (頭痛鬼) 
跋唎室婆輸藍 (兩脅痛鬼)
毖栗瑟吒輸藍 (背痛鬼)
烏陀啰輸藍 (腹痛鬼)
羯知輸藍 (腰痛鬼)
跋悉帝輸藍 (踝痛鬼)
鄔嚧輸藍 (腿痛鬼)
常伽輸藍 (腕痛鬼)
喝悉多輸藍 (兩手痛鬼)
跋陀輸藍 (四肢骨節痛鬼)
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輸藍 (兩膊痛鬼)
部多毖跢茶 (屍林鬼)
茶耆尼 (魅鬼)
什婆啰.陀突嚧迦 (一切瘡鬼)
建咄嚧吉知 (蜘蛛瘡鬼)
婆路多毗 (疔瘡鬼)
薩般嚧 (漫淫瘡鬼)
訶凌伽 (赤瘡鬼)
輸沙怛啰 (小兒瘡鬼)
娑那羯啰 (顛狂鬼)
毗沙喻迦 (癩瘡鬼)
阿耆尼 (火毒鬼)
烏陀迦 (水毒鬼)
末啰鞞啰.建跢啰 (女死鬼)
阿迦啰.密唎咄 (橫死鬼)
怛斂部迦 (藥草毒鬼)
地栗剌吒.毖唎瑟質迦 (蠍毒鬼)
薩婆那俱啰 (蛇毒鬼)
肆引伽弊 (虎狼毒鬼)
揭啰唎葯叉 (獅子毒鬼)
怛啰芻 (一切惡毒鬼)
末啰視 (熊羆毒鬼)
吠帝釤娑鞞釤 (用制此類一切惡鬼,悉皆畏伏)
悉怛多鉢怛啰 (依此大白傘蓋心咒)
摩訶跋闍嚧.瑟尼釤.摩訶般賴丈耆藍.夜波突陀.舍喻闍那.辮怛隸拏
(啟請火頭金剛藏王、諸護法大力士神王聖眾,至此盡慶圓成)

毗陀耶.盤曇迦嚧彌 (依此佛頂光聚大明心咒,不得入我結縛界內。)
帝殊.盤曇迦嚧彌 (十二由旬結界地面,禁縛諸惡一切邪魔惡鬼神王,不能進入擾害。)
般啰毗陀.盤曇迦嚧彌 (依此咒縛諸惡鬼神眾)
跢侄他 唵 阿那隸 毗舍提 鞞啰 跋闍啰 陀唎 盤陀盤陀你 跋闍啰 謗尼泮 虎(合牛)都嚧瓮泮 莎婆訶。
(我今說此咒心,乃宣佛敕,一切眾類,仰如來力,聞誦此咒悉當合掌恭敬頂禮
汝等承佛威力,各來衛護,行住坐卧不相舍離,再嚴伏一切朋黨眷屬。
汝等諦聽,各歸其所,向無上道,直至菩提)







(###)aaaa 禪定入門(三)-修改4的部分內容

註:
1.本文為讀經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個人理解內容來源於佛經、佛經經論、佛經註解或個人理解、個人論述。來源於個人理解、個人論述部份如果有錯誤,敬請佛、菩薩、僧給予指正。個人論述如果有錯誤,本人誠心懺悔罪業,並改正錯誤。
2.禪定入門略說(三)一文又可叫禪定入門(三),信佛修行入門略說(二),信佛修行入門(二),信佛修行問與答(二)。
3.本文為 禪定入門(三)-修改4的部分內容


目錄:
問:佛教義理恆常不變,有什麼重要的恆定的法則?
問:(爭議部)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反佛的眾生、人群?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不要無原則讓步?
問:為什麼會有部分眾生反佛(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為什麼說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最深重惡果?近一千一百年,中國的反佛群體怎樣傳承的?
問:為什麼說心有餘力的信佛修行人對於部分有困難的眾生,是否應予幫忙,要視情況而定?
問:為什麼說佛教義理對於未證得高境界的初心修行者已得到部分證實?




問:佛教義理恆常不變,有什麼重要的恆定的法則?
答:佛教義理恆常不變,其中有五個重要的恆定的法則:
(1.1)華嚴經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1.2)  (1.2.1)反佛是最深重罪業,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均為最深重罪業(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會得最深重惡果。 眾生中部分眾生反佛,反佛的部分眾生是信佛修行者的敵對勢力、敵人,也是其他眾生最大的敵對勢力、最大的敵人,反佛的部分眾生試圖把其他眾生引向最黑暗、最恐怖、最可悲的道路上,反佛的部分眾生試圖把其他眾生引向永遠在六道輪迴、永遠相生相殺的困境、苦海中。對於每一個反佛眾生,反佛也是自己最大的敵對勢力、最大的敵人,如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反佛者否定、誹謗佛教、否定本具的佛性,即為最大的顛倒錯亂、會做最大罪業,就好像電線在保險失效下短路引發火災自我燃燒、毀滅那樣。
  除非是信佛修行者的過去生的宿怨,否則無理冒犯、擾亂、破壞信佛修行者的修行,會做深重惡業、深重惡業,會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守戒、努力修行,宿怨來索償導致擾亂、破壞信佛修行者的修行,也是不好的。
  (1.2.2)反佛的人口、眾生是六道眾生中最差的一種眾生,會得最深重惡果,得到的惡果、惡報遠多於其他不反佛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會承受比其他不冒犯佛教眾生多很多的災難。
  這有何證據?有些人從人道墮入地獄前,其他很多人也不能見到有明顯的壞的徵兆。反佛的人、眾生有明顯不好的徵兆、惡運、惡果。反佛嚴重的人、眾生有與眾不同、很差很壞的徵兆、惡運、惡果。

  (1.2.2)一點中「得到的惡果、惡報遠多於其他不反佛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會承受比其他不冒犯佛教眾生多很多的災難。」是我讀佛經的理解,並非我在佛經看到有此義理的經文 。
  大藏經搜索:謗法。所有佛經都說謗法做深重罪業。

如禪定入門(二)中說:
有的信佛修行者被冒犯、被損害可能是因為過去生做了惡因損害其他眾生,宿怨來討債引起的,念楞嚴咒能化解宿怨的。冒犯你的人,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有大的人間勢力的人,是否宿怨,唯有大神通者能證實。  宿怨可以附在任何一個普通眾生身上,向信佛修行者討債,也可能親自向信佛修行者討債,無論能否迅速化解宿怨,也應予以忍耐,要發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名號,多念楞嚴咒,多作善業或功德,並把所作善業或功德迴向於宿怨和法界其他眾生。如達摩大師著的大乘入道四行觀中說: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經雲。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如果是信佛修行者久遠劫以前作惡業犯下的宿怨,唯佛菩薩能知曉。
  信佛修行者如遇到冒犯,可猜測背後是宿怨討債、魔及眷屬擾亂或無理冒犯。

(1.3)佛經的義理,以此修行能了生死、成就佛道,過去、現在、未來,法界一切處,正確無誤,恆常不變,不會有任何錯。

(1.4)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種菩提因得菩提果。發菩提心,依佛教義理修行,功德善業足夠時,能了生死,成佛道。不斷殺盜淫大妄語者,不能了生死。

(1.5)阿羅漢或遠超過阿羅漢智慧神通的佛菩薩已了生死,永斷情慾,不會返回六道輪迴中。佛得無上最高、無量的神通智慧,佛證佛果后不會返回十地菩薩或十地菩薩以下果位上。




問:(爭議部)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反佛的眾生、人群?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不要無原則讓步?
答:問答「佛教義理恆常不變,有什麼重要的恆定的法則?」中說:
(1.2)  (1.2.1)反佛是最深重罪業,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均為最深重罪業(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會得最深重惡果。 眾生中部分眾生反佛,反佛的部分眾生是信佛修行者的敵對勢力、敵人,也是其他眾生最大的敵對勢力、最大的敵人,反佛的部分眾生試圖把其他眾生引向最黑暗、最恐怖、最可悲的道路上,反佛的部分眾生試圖把其他眾生引向永遠在六道輪迴、永遠相生相殺的困境、苦海中。對於每一個反佛眾生,反佛也是自己最大的敵對勢力、最大的敵人,如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反佛者否定、誹謗佛教、否定本具的佛性,即為最大的顛倒錯亂、會做最大罪業,就好像電線在保險失效下短路引發火災自我燃燒、毀滅那樣。
  除非是信佛修行者的過去生的宿怨,否則無理冒犯、擾亂、破壞信佛修行者的修行,會做深重惡業、深重惡業,會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守戒、努力修行,宿怨來索償導致擾亂、破壞信佛修行者的修行,也是不好的。
  (1.2.2)反佛的人口、眾生是六道眾生中最差的一種眾生,會得最深重惡果,得到的惡果、惡報遠多於其他不反佛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會承受比其他不冒犯佛教眾生多很多的災難。
  這有何證據?有些人從人道墮入地獄前,其他很多人也不能見到有明顯的壞的徵兆。反佛的人、眾生有明顯不好的徵兆、惡運、惡果。反佛嚴重的人、眾生有與眾不同、很差很壞的徵兆、惡運、惡果。
  大藏經搜索:謗法。所有佛經都說謗法做深重罪業。

  出家人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世間人的皇帝、一個國家的主政者以及一切世間人,如對佛法僧無禮或冒犯,不應進入寺廟。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均為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不要無原則讓步,要直接指出反佛的部分眾生、人的群體犯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因果又不是去市場買商品,可以討價還價,反佛的部分眾生應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懲罰,不會逃逝。信佛修行者如果對佛教信心不足,就會對反佛的眾生無原則讓步,信佛修行者如果對佛教信心不足就會在將來的修行成就佛道的道路上承受更多的艱難險阻、災難。
  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沒有無原則讓步,反佛的眾生如果敢去對抗,只會使這些眾生所做的罪業大幅加深、加倍。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沒有無原則讓步,是因為深信佛教,因為深信佛教,所以能努力修行,才能使將來的修行成就佛道的道路上承受的艱難險阻、災難大幅減少甚至消除。無論是未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還是其他與佛無緣的六道輪迴的眾生都同樣會在六道輪迴中、在生命歷程中面對巨大的生存、生活壓力,未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與其他與佛無緣的六道輪迴的眾生不同之處在於信佛修行才能了生死、成就佛道,只有了生死、成就佛道才會與其他與佛無緣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有巨大不同,才能擺脫六道輪迴以及擺脫在六道輪迴、生命歷程中面對巨大的生存、生活壓力。所以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不要無原則讓步。現代的中國的反佛群體會變著花招、換湯不換藥地冒犯佛教,信佛修行者要一概不予接受,不讓步,如果沒有無原則讓步,中國的反佛群體敢對抗,只會使其所作深重惡業大幅增加、加倍,得到的深重惡果大幅增加、加倍。
  當然上述面對反佛的眾生的做法,是我的個人理解,不同的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做法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信佛修行者的選擇可能是不同。不同的信佛修行者有選擇自己不同的做法的權利。

 例如佛教講出家人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信佛修行者依佛經做即可。還有其他一切冒犯佛教的行為,一概不讓步,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以求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以求得到大的護法善神加力護持,以求得到其他信佛修行的同修的幫助、護持,使中國的反佛群體、其他反佛眾生儘快得到應有的懲罰、最深重惡果,停止做反佛的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
  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是修行成就佛道的捷徑,也是使中國的反佛群體、其他反佛眾生儘快得到應有的懲罰、最深重惡果,停止做反佛的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的最有效方法。
  信佛修行者如果不能做到面對反佛的部分眾生毫不讓步,也應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
  楞嚴咒能保護信佛修行人不被魔及魔眷屬擾亂,而魔及魔眷屬的勢力遠大於人道中反佛群體的勢力,所以楞嚴咒也能保護信佛修行人不被人道中的反佛勢力冒犯、擾亂。 
  好像一個多次搶劫殺人的慣犯,誰料到遇到一個早有提防的人,不但搶不到任何東西,也傷不但任何人,反而身中多刀身亡,死後墮入地獄多劫。信佛修行者也是這樣的,要對世界以及中國的反佛眾生、反佛群體加以提防,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以求得到大佛法僧加力護持,使世界以及中國的反佛眾生、反佛群體不但無法擾亂、破壞佛教,還隨著所作的最深重罪業得最深重的惡果。

  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是修行成就佛道的捷徑,也是使中國的反佛群體、其他反佛眾生儘快得到應有的懲罰、深重惡果,停止做反佛的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的最有效方法。
  楞嚴咒能保護信佛修行人不被魔及魔眷屬擾亂,而魔及魔眷屬的勢力遠大於人道中反佛群體的勢力,所以楞嚴咒也能保護信佛修行人不被人道中的反佛勢力冒犯、擾亂。
《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內容:
大藏經搜索:大地土
(1.2)佛說方等般泥洹經二卷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2
佛言:「波旬,我之所度立於無為,其數如爪上之土。其從汝之教者,復多於大地土。汝當歡喜怡懌,人之種如是不可盡無有數。」
  因為魔及魔眷屬的數量遠多於人道中反佛的人的數量,魔是天人,一個魔的勢力當然要大於一個反佛的人,部分、很多魔眷屬中,一個魔眷屬的勢力要大於一個反佛的人,所以講魔及魔眷屬的勢力遠大於人道中反佛群體的勢力。
  在家的信佛修行者要高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的。
  佛教講出家人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又如何?維摩詰所說經說: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在家的信佛修行者要高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的,信佛修行者如能發菩提心,努力修行,也可以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
  《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有請錄人道起源及政府、帝王的起源的經文。這些經文在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說:「婆悉吒,由此因緣,始有田地名生。彼時眾生別封田地,各立疆畔,漸生盜心,竊他禾稼。其餘眾生見已,語言:『汝所為非!汝所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后,勿復爾也。』其彼眾生猶盜不已,其餘眾生復重呵責而猶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諸人言:『此人自有田稼,而盜他物。』其人復告:『此人打我。』時,彼眾人見二人諍已,愁憂不悅,懊惱而言:『眾生轉惡,世間乃有此不善,生穢惡不凈,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煩惱苦報墮三惡道,由有田地致此諍訟。今者寧可立一人為主以治理之,可護者護,可責者責。眾共減米,以供給之,使理諍訟。』
  「時,彼眾中自選一人,形體長大,顏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語之言:『汝今為我等作平等主,應護者護,應責者責,應遣者遣。當共集米,以相供給。』時,彼一人聞眾人言,即與為主,斷理諍訟,眾人即共集米供給。時,彼一人復以善言慰勞眾人,眾人聞已,皆大歡喜,皆共稱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於是,世間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剎利,於是世間始有剎利名生。
  上面佛經經文講人間政府、帝王的來源,並沒有講人一定要拜帝王的,因為帝制有幾種或多種的,儒家的帝制適合深信儒家的人,近代、現代世界也有部分國家是實行類似、近似帝制的國家政權,但並沒有儒家的禮制、像儒家那樣要拜帝王的。
  所以講,在家的信佛修行者要高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的,信佛修行者如能發菩提心,努力修行,也可以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不拜天人)。

  現在的世界,大部分國家、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干擾佛教,尊重他人的佛教信仰。



問:為什麼會有部分眾生反佛(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為什麼說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最深重惡果?近一千一百年,中國的反佛群體怎樣傳承的?
 答:
(1.1) 一個與佛無緣的眾生,累積幾生幾劫、累積多生多劫多做善業(這些善業開始時即使不是在佛教中做善業、種善根,但累積多生多劫后,就會可能有一生信佛修行、與佛教結善緣或在佛教中種善根。),少做或不做惡業,就會可能有一生信佛修行、與佛教結善緣或在佛教中種善根。
  個人的理解或猜測,部分眾生反佛可能是過去幾生幾劫或多生多劫做深重罪業而不去懺悔、改過,這些罪業開始時雖然沒有反佛、冒犯佛教,但累積幾生幾劫或多生多劫后就會有可能變成反佛,做冒犯、干擾、破壞、誹謗佛教的事情。
 (1.2)反佛的眾生少有向善之心,有些反佛的眾生、人雖然講很多仁義道德的說話,只是欺騙其他眾生或人,實際心裡輕視道德,不信佛教,反佛,行為顛倒錯亂,不擇手段,做深重罪業滿足自己的慾望。
 (1.3)部分反佛的眾生會抱怨世界不公、因果不公,因為因果對應發生的具體事情是複雜的,部分善果惡果很長時間后才會發生,部分反佛的眾生自己不明白,就說無因無果,否定、誹謗佛教。
(1.4) 如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反佛者否定、誹謗佛教、否定本具的佛性,即為最大的顛倒錯亂、會做最大罪業,就好像電線在保險失效下短路引發火災自我燃燒、毀滅那樣。
  由於反佛與自己本具的佛性相反,所以反佛的眾生、人即使、假設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例如超過幾千大劫、超過幾十萬大劫的時間內)不做任何殺盜淫的罪業,也會因為反佛,誹謗、否定佛教,否定自己本具的佛性,而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而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
  與佛無緣、不反佛的眾生講一句妄語也會做惡業,得到惡果,更何況反佛的眾生講誹謗佛法僧的話,即為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
 楞嚴經中說: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慾。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楞嚴經中說: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凈,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滅度后,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凈明誨。
  一切罪業中,亂說話或誹謗佛法僧較易、最易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請錄的經論、文章「說僧過惡,犯大重罪」中有多處說法。

  大藏經chm文件搜索:謗法。一切佛經皆說謗法、誹謗佛法僧會做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其中很多深重惡果恐怖、慘烈、時間非常長。
(1.5)反佛的部分眾生,在反佛、否定佛教后(反佛即做深重惡業、最深重惡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即以此為出發點,因為不信因果,繼而做下非常多、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而且做深重罪業后,不思懺悔、改過,使罪業加倍加深。
 (1.6)因為信佛修行的眾生得到佛法僧護持,反佛的眾生雖然不會使信佛修行的人大幅減少,但反佛的眾生多時,會使信佛修行的人、眾生數量上有小幅減少,因為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努力修行,能成就佛道,能成就無上神通、智慧,能普度眾生,所以反佛的眾生會因此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並且難以彌補。

  所以講,反佛是最深重罪業,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均為最深重罪業(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會得最深重惡果。 眾生中部分眾生反佛,反佛的部分眾生是信佛修行者的敵對勢力、敵人,也是其他眾生最大的敵對勢力、最大的敵人,反佛的部分眾生試圖把其他眾生引向最黑暗、最恐怖、最可悲的道路上,反佛的部分眾生試圖把其他眾生引向永遠在六道輪迴、永遠相生相殺的困境、苦海中。對於每一個反佛眾生,反佛也是自己最大的敵對勢力、最大的敵人,如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反佛者否定、誹謗佛教、否定本具的佛性,即為最大的顛倒錯亂、會做最大罪業,就好像電線在保險失效下短路引發火災自我燃燒、毀滅那樣。
  除非是信佛修行者的過去生的宿怨,否則無理冒犯、擾亂、破壞信佛修行者的修行,會做深重惡業、深重惡業,會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守戒、努力修行,宿怨來索償導致擾亂、破壞信佛修行者的修行,也是不好的。
  反佛的人口、眾生是做最深重罪業,會得最深重惡果,得到的惡果、惡報遠多於其他不反佛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會承受比其他不冒犯佛教、不反佛的眾生多很多的災難。

  近一千一百年,中國的反佛群體也是有傳承的,傳承方法:
  第一,通過文字傳承,例如將反佛的情況通過文字記錄下來,一代傳一代,例如司馬光曾講誹謗佛法僧的說話,並以文字記錄下來。
  第二,通過身口意傳承,反佛的人通過身口意傳承反佛的思想言行,一代傳一代。
  第三,通過魔及魔眷屬傳承,魔壽命遠超千萬年,大部分魔眷屬壽命遠超百萬年,同一個魔或同一群魔即既然可以支持宋朝、明朝的反佛人群、反佛眾生反佛,也可以支持近代、現代的中國的反佛人群、反佛眾生反佛。





問:為什麼說心有餘力的信佛修行人對於部分有困難的眾生,是否應予幫忙,要視情況而定?
答:有部分遇到困境、困難的眾生有以下情況:遇到困境、困難可能是做惡因惡業而得到的惡果惡報,而且對所做的惡因惡業無任何悔意,與佛教無緣,如果得到其他眾生幫忙、幫助,只會變本加厲地做惡,對因果更加不會相信,會得到更多更大的惡果。信佛修行人與其花費時間精神幫忙上述這些眾生,善因甚少,倒不如多花時間於佛門中努力修行,發菩提心,多念楞嚴咒,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名號,或多念其 他佛咒,所作善業功德超過前者百千萬億倍、無量倍。現代的中國,有很多反佛的人或與佛教無緣、不信因果的人,反佛為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在現今的中國很容易遇到上述這些人而短時間不能識別,有的人是潛在的反佛的人,一開始不顯現,長時間后才會顯現。





問:為什麼說佛教義理對於未證得高境界的初心修行者已得到部分證實?
答:要詳細講較複雜,這裡講部分內容:
1.信佛修行人的人生經歷遭遇,用佛教理論能得到很好的解釋。很多人的人生經歷遭遇,用佛教理論能得到很好的解釋。
2.無理冒犯、干擾信佛修行者的人會做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會遇到不好的事情。
3.冒犯、誹謗、破壞、擾亂佛教的眾生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冒犯、破壞、擾亂佛教的群體會得到不好的事情、惡運、厄運。
4.古今中外,人的命運,命運近似的社會群體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用佛教理論能得到很好的解釋,當然有的解釋是否符合真實,佛菩薩或大神通者才能完全證實。沒有神通者只能根據發生的事情去尋找匹配相符的理論。
5.對於鬼神現象,有神通的眾生現象,用佛教的理論能得到很好的解釋。
6.與佛教無緣,不信佛的人中,也有很多會占卜,占卜也有多的不同方法,但古今中外,沒有或者很少朝代的主政者主政前是從事占卜行業的。但中國近二千年歷史,大部分執政者崇信佛教或不反佛。
  當然,這樣說,不是輕視其他人,而是講出一個可能存在的事實。
  佛教的理論,六道輪迴的眾生中,部分與佛教無緣、不信佛的眾生也有大的神通,但不信佛、不依佛教義理修行,不能了生死,成就佛道。
7.自古以來,中國就是很多人與佛教有緣的國家,大部分朝代、時代的主政者崇信佛教、信佛,或者即便不信,也不會去冒犯佛教。
8.地球的人道中佛教團體得到佛法僧加力,得到護法善神加力,得到佛法僧加力,得到護法善神加力的地球的人道中佛教團體可能是近二千多年地球最有勢力的兩個、三個或四個社會團體之一。除佛教外,其中還有一個是基督教。
9.對於未證得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佛是否證得正遍知,是否能知道一切眾生無始劫過去及現在一切心行,是否能盡知一切處,難以得到完全的證實,但信佛的初心修行者中或與佛無緣的人中,都有些人可見到眾生在六道中不同的道輪迴,所以殺生、相生相殺是做深重罪業的、是錯誤的。台灣、中國大陸有的附佛邪教、反佛邪教吃素的比例也高,見自己附近有些人也相信上述邪教,惡運連連,當中很大比例的人因此而放棄。
10.佛經中講自然界有多的細菌生物。自然界中、水中有微生物,這被現代科技證實。佛教中講世界成住壞空與現代科技講地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有部分近似。歐美是現代科技的發源地,但古代歐洲對於宇宙的全貌,先有日心說,再有地心說,而佛經對宇宙全貌描述更為準確。
  註:一碗水中有八萬四千蟲(註:有的網文說此講法是明末清初的信佛修行者提出來的,並非佛有同樣的說法,在大藏經中搜不到上述說法的),佛經的經義,也有講自然界有多細菌生物,大乘本生心地觀中說:出家菩薩觀於自身猶如惡疾。四百四病所住處故。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大藏經中搜索:八萬蟲(5個搜索結果)。持世經中說:是身八萬蟲之所住處。是身百種諸病之所侵惱。以三苦故是身為苦。雜阿含經中說: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諸眾生,形可見者,亦復如是。其形微細,不可見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學無間等。


11.佛教是揭示眾生、世界真相的完美理論,古今中外,佛教傳播二千幾年,很多人修學佛法,直至到科技、資訊發達的今天,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佛教的義理有錯誤。
12.古今中外近兩千年時間,中國、世界曾發生幾次短時間(幾年至十年)大規模破壞佛教事件,除了日本明治維新外,每一次都會有一個帝王或國家的主政者死亡。但日本明治維新破壞佛教,後來也有大災難降臨日本,詳細內容在網際網路找文章:日本的轉折:日本打壓佛教崇拜天皇走上不歸路。有關內容可在網際網路搜索有關文章: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文革破壞最嚴重。
如禪定入門略說(三)中說:我寫的一些與佛教有關和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可能無關的事)的事一文。文中有這樣的例子,南越吳庭艷政權是受美國政府支持的,南越吳庭艷政權破壞佛教,1963年,出現僧人抗議自焚事件,發生僧人抗議自焚事件后不久,吳庭艷政權被推翻,吳庭艷被殺。1963年11月,美國總統被殺。之前發生過一件震驚世界的事件,就是古巴導彈危機,古巴導彈危機密切相關的三國的領導人,之後除了美國總統,沒有一個非正常死亡的。而美國人立國,是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的。
  美國人立國之本,是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的。但有的時代,有的主政者並不能做到這一點。二戰結束后,美國人口總量佔世界人口比例不到8%,經濟的總量GDP超過了世界的一半,掌握大約超過80%世界核心科技技術。吳庭艷政權被推翻后,隨後的越南戰爭中美國支持的南越政權輸掉了戰爭,北越統一了越南全國。

13.元朝領土超1400萬平方公里,清朝時領土1300多萬平方公里,晚清鴉片戰爭后至中華民國時領土也有1100多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中國大陸有一個、兩個或幾個國家時,幾十個民族居住領土總面積一般有1300多萬平方公里。元朝是蒙古族主政。清朝是滿族主政,清朝統一全國后,持續268年,晚清鴉片戰爭前的清朝是世界上經濟最繁榮富強的幾個國家之一,清朝的主政者是崇信佛教的。清朝時主政的滿族人口大約佔清朝總人口的百分之二點幾。
  近二千年,大部分時間,中國大陸(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世界上經濟或科技發展得最好的幾個地區或國家之一(部分時間中國大陸有幾個國家)。
  
  現在的中國,漢人佔中國幾十個民族總人口的大約90%左右,自古以來,漢人佔中國大陸(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總人口的比例都很高,但宋朝持續319年,平均領土只有大約二百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明朝平均領土大約有460萬平方公里至500萬平方公里領土。(宋朝、明朝領土發生幾次或多次變化)。  宋朝、明朝時要僧人拜皇帝就是嚴重冒犯、破壞佛教的行為,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最深重惡果。宋朝、明朝是信佛人數多但同時反佛人數多的國家。
  自漢朝佛教傳入中國至唐朝近一千年時間,漢人主政的國家也是僧人不拜皇帝。這一千年時間內並沒有出現一個國家在漢人佔大部分時,由少數民族主政的情況。
  也就是說當中國的帝王、主政者崇信佛教或不冒犯佛教時,國運、政治更為強盛。
  古代的世界人口遠少於現代,離現代時間越遠,人口越少。
  現代、現在的蒙古國也是信佛人口比例高的國家。
  註:中國古代不同國家、朝代的領土面積可能有不同的數據,文中採用其中一個數據。領土面積不同於人口數據,現代人如果有人或團體認真研究古代歷史,可能大部分朝代能較易得到較準確的領土數據,但中國古代很多、部分國家、朝代的人口數據、人口變化,現代人可能難以得到較準確數據。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一些信佛人多、反佛人少的國家(例如漢朝至唐朝漢人主政的國家,清朝)也有災難降臨?
  佛教因果義理如佛經所言,因果如影隨形,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但具體到什麼人、群體、眾生何時種什麼因,會到什麼時候得到相應的果,是非常複雜的,只有佛菩薩或得大神通者才能得知,如果一個眾生得到的部分善報、善報不是由過去所做的善業善因引起,則將來會得到惡報惡果或減少善果善報,以使因果平衡對應一致,同樣的,如果一個眾生得到的部分惡報不是由過去所做的惡業惡因引起,則將來會得到善報善果補償,以使因果平衡對應一致。如果一個眾生現在得到的惡報還遠少於過去所做的惡因惡業,則將來還有很多惡果惡報降臨,同樣的,如果一個眾生現在得到的善報善果還遠少於過去所做的善因善業,則將來還有很多善果善報降臨。有部分因與果相隔很遠,例如超過一千大劫、超過一萬大劫、超過十萬大劫、超過一百萬大劫。  部分因與果如果相隔很遠,只有佛菩薩能知,普通的有大神通的眾生也不能得知。如果一個信佛人多、反佛人少的國家有大災難降臨,假如這個國家的人信佛人少、反佛人少,則降臨的災難要大得多(比信佛人多、反佛人少的情況),如果上述信佛人多、反佛人少的國家是信佛人多、但同時反佛人也多,則降臨的災難也會大得多,而且反佛的人因為反佛做最深重惡業,會得最深重惡果,將來多生會有深重惡果降臨。
  大災難必定導致人口減少,但中國古代、近代部分、很多人口統計是非常不準確,偏差巨大。例如發生在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有的網頁數據說死亡1.2億左右,有的網頁數據說死亡5000萬-7000萬,兩者相差甚遠。中國古代很早以前的數學水平足以能準確統計一個國家的人口,中國近代已有外國科學技術傳入,但近代人口統計依然偏差大,例如一道數學題,30是準確答案,如果有人計算得70,還會得滿分嗎?還是會被扣分或得零分?所以涉及古代、近代人口數據,部分、很多只能做參考、大約估計。
  中國古代、近代的科技水平,要統計較準確、偏差少的國家人口數量,可能要較多的人力物力,所以清朝或其他部分中國古代政府不願花費這些時間金錢去做這些事情。
  清朝的主政者是崇信佛教的,中國近代鴉片戰爭以前的清朝是世界上經濟最強盛的幾個國家之一,雖然清朝中期科技已經落後於現代科技發源地歐洲。近二千年,大部分時間,中國大陸(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世界上經濟或科技發展得較好的地區或國家(部分時間中國大陸有幾個國家)。當然,學佛修行者的修行成就與金錢多少無關,金錢、財富多少為有為福報,學佛修行者的修行成就與金錢多少無關,即使擁有財富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即可努力修行。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淡薄世間名利。有人說晚清的積弱導致近代、現代中國的落後,日本、韓國與中國文化同源、同樣是信佛人多的國家,日本、韓國從一個科技較落後的國家,變成科技、經濟發達的國家,只需要大約50年左右的時間。清朝的主政者是崇信佛教的,但清朝主政的滿族只佔當時中國總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二點幾。佛教在漢人中的發展,在宋朝、明朝衰落,在清朝得到復興。一個國家的興衰與因果命運有關,而因果命運是複雜的。
  自漢朝佛教傳入中國至唐朝近一千年時間,漢人主政的國家也是僧人不拜皇帝,佛教在漢人中發展得很好,唐朝結束后,漢人主政的宋朝、明朝出現信佛人數多但同時反佛人數多的情況,這種反佛人數多的持續時間較長,並沒有很快結束。明朝結束后,從清朝(清朝是信佛人多,反佛人少的國家)到現在,世界以及中國反佛的人、群體很快得到大的惡果,不會拖延長的時間。宋朝、明朝時要僧人拜皇帝是嚴重冒犯佛教、破壞佛教的行為,會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
  自佛教傳入中國大陸(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直到唐代,在漢人群體和其他幾十個民族中,都發展得很好,宋朝、明朝時,佛教在漢人中的發展有所衰落,在其他幾十個民族中發展得好,在清朝、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時,佛教在漢人中得到復興,發展得很好,在其他幾十個民族中也發展得好,佛教在現代的中國(1949年後至現在)發展有所衰落。現代的世界、中國也有一些來源於中國大陸的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但這些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中很大的比例的高僧是晚清、民國時就開始信佛修行的。
現代的中國(1949年至現在)是中國大陸近一千一百年來第三個信佛人多但同時反佛人多的國家、朝代,其他兩個分別是宋朝、明朝。
  個人大約估計,清朝時,中國大陸漢人中的信佛的人口大約佔世界(整個地球)的信佛總人口的40%~50%;中華民國時,中國大陸漢人中的信佛的人口大約佔世界(整個地球)的信佛總人口的30%~40%;1965年至現在,中國大陸漢人中的信佛的人口大約佔世界(整個地球)的信佛總人口的15%~25%  。大約估計,1965年至現在,中國大陸漢人中的反佛的人口大約佔世界(整個地球)的反佛人口的80%至88%   。


問:(爭議部)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反佛的眾生、人群?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不要無原則讓步?
答:問答「佛教義理恆常不變,有什麼重要的恆定的法則?」中說:
(1.2)  (1.2.1)反佛是最深重罪業,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均為最深重罪業(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會得最深重惡果。 眾生中部分眾生反佛,反佛的部分眾生是信佛修行者的敵對勢力、敵人,也是其他眾生最大的敵對勢力、最大的敵人,反佛的部分眾生試圖把其他眾生引向最黑暗、最恐怖、最可悲的道路上,反佛的部分眾生試圖把其他眾生引向永遠在六道輪迴、永遠相生相殺的困境、苦海中。對於每一個反佛眾生,反佛也是自己最大的敵對勢力、最大的敵人,如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反佛者否定、誹謗佛教、否定本具的佛性,即為最大的顛倒錯亂、會做最大罪業,就好像電線在保險失效下短路引發火災自我燃燒、毀滅那樣。
  除非是信佛修行者的過去生的宿怨,否則無理冒犯、擾亂、破壞信佛修行者的修行,會做深重惡業、深重惡業,會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守戒、努力修行,宿怨來索償導致擾亂、破壞信佛修行者的修行,也是不好的。
  (1.2.2)反佛的人口、眾生是六道眾生中最差的一種眾生,會得最深重惡果,得到的惡果、惡報遠多於其他不反佛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會承受比其他不冒犯佛教眾生多很多的災難。
  這有何證據?有些人從人道墮入地獄前,其他很多人也不能見到有明顯的壞的徵兆。反佛的人、眾生有明顯不好的徵兆、惡運、惡果。反佛嚴重的人、眾生有與眾不同、很差很壞的徵兆、惡運、惡果。
  大藏經搜索:謗法。所有佛經都說謗法做深重罪業。

  出家人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世間人的皇帝、一個國家的主政者以及一切世間人,如對佛法僧無禮或冒犯,不應進入寺廟。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均為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不要無原則讓步,要直接指出反佛的部分眾生、人的群體犯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因果又不是去市場買商品,可以討價還價,反佛的部分眾生應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懲罰,不會逃逝。信佛修行者如果對佛教信心不足,就會對反佛的眾生無原則讓步,信佛修行者如果對佛教信心不足就會在將來的修行成就佛道的道路上承受更多的艱難險阻、災難。
  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沒有無原則讓步,反佛的眾生如果敢去對抗,只會使這些眾生所做的罪業大幅加深、加倍。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沒有無原則讓步,是因為深信佛教,因為深信佛教,所以能努力修行,才能使將來的修行成就佛道的道路上承受的艱難險阻、災難大幅減少甚至消除。無論是未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還是其他與佛無緣的六道輪迴的眾生都同樣會在六道輪迴中、在生命歷程中面對巨大的生存、生活壓力,未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與其他與佛無緣的六道輪迴的眾生不同之處在於信佛修行才能了生死、成就佛道,只有了生死、成就佛道才會與其他與佛無緣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有巨大不同,才能擺脫六道輪迴以及擺脫在六道輪迴、生命歷程中面對巨大的生存、生活壓力。所以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不要無原則讓步。現代的中國的反佛群體會變著花招、換湯不換藥地冒犯佛教,信佛修行者要一概不予接受,不讓步,如果沒有無原則讓步,中國的反佛群體敢對抗,只會使其所作深重惡業大幅增加、加倍,得到的深重惡果大幅增加、加倍。
  當然上述面對反佛的眾生的做法,是我的個人理解,不同的信佛修行者面對反佛的眾生,做法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信佛修行者的選擇可能是不同。不同的信佛修行者有選擇自己不同的做法的權利。

 例如佛教講出家人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信佛修行者依佛經做即可。還有其他一切冒犯佛教的行為,一概不讓步,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以求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以求得到大的護法善神加力護持,以求得到其他信佛修行的同修的幫助、護持,使中國的反佛群體、其他反佛眾生儘快得到應有的懲罰、最深重惡果,停止做反佛的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
  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是修行成就佛道的捷徑,也是使中國的反佛群體、其他反佛眾生儘快得到應有的懲罰、最深重惡果,停止做反佛的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的最有效方法。
  信佛修行者如果不能做到面對反佛的部分眾生毫不讓步,也應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
  楞嚴咒能保護信佛修行人不被魔及魔眷屬擾亂,而魔及魔眷屬的勢力遠大於人道中反佛群體的勢力,所以楞嚴咒也能保護信佛修行人不被人道中的反佛勢力冒犯、擾亂。 
  好像一個多次搶劫殺人的慣犯,誰料到遇到一個早有提防的人,不但搶不到任何東西,也傷不但任何人,反而身中多刀身亡,死後墮入地獄多劫。信佛修行者也是這樣的,要對世界以及中國的反佛眾生、反佛群體加以提防,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以求得到大佛法僧加力護持,使世界以及中國的反佛眾生、反佛群體不但無法擾亂、破壞佛教,還隨著所作的最深重罪業得最深重的惡果。

  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念楞嚴咒、佛法僧、佛菩薩名號,多念其他佛咒是修行成就佛道的捷徑,也是使中國的反佛群體、其他反佛眾生儘快得到應有的懲罰、深重惡果,停止做反佛的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的最有效方法。
  楞嚴咒能保護信佛修行人不被魔及魔眷屬擾亂,而魔及魔眷屬的勢力遠大於人道中反佛群體的勢力,所以楞嚴咒也能保護信佛修行人不被人道中的反佛勢力冒犯、擾亂。
《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內容:
大藏經搜索:大地土
(1.2)佛說方等般泥洹經二卷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2
佛言:「波旬,我之所度立於無為,其數如爪上之土。其從汝之教者,復多於大地土。汝當歡喜怡懌,人之種如是不可盡無有數。」
  因為魔及魔眷屬的數量遠多於人道中反佛的人的數量,魔是天人,一個魔的勢力當然要大於一個反佛的人,部分、很多魔眷屬中,一個魔眷屬的勢力要大於一個反佛的人,所以講魔及魔眷屬的勢力遠大於人道中反佛群體的勢力。
  在家的信佛修行者要高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的。
  佛教講出家人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又如何?維摩詰所說經說: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在家的信佛修行者要高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的,信佛修行者如能發菩提心,努力修行,也可以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
  《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有請錄人道起源及政府、帝王的起源的經文。這些經文在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說:「婆悉吒,由此因緣,始有田地名生。彼時眾生別封田地,各立疆畔,漸生盜心,竊他禾稼。其餘眾生見已,語言:『汝所為非!汝所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后,勿復爾也。』其彼眾生猶盜不已,其餘眾生復重呵責而猶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諸人言:『此人自有田稼,而盜他物。』其人復告:『此人打我。』時,彼眾人見二人諍已,愁憂不悅,懊惱而言:『眾生轉惡,世間乃有此不善,生穢惡不凈,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煩惱苦報墮三惡道,由有田地致此諍訟。今者寧可立一人為主以治理之,可護者護,可責者責。眾共減米,以供給之,使理諍訟。』
  「時,彼眾中自選一人,形體長大,顏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語之言:『汝今為我等作平等主,應護者護,應責者責,應遣者遣。當共集米,以相供給。』時,彼一人聞眾人言,即與為主,斷理諍訟,眾人即共集米供給。時,彼一人復以善言慰勞眾人,眾人聞已,皆大歡喜,皆共稱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於是,世間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剎利,於是世間始有剎利名生。
  上面佛經經文講人間政府、帝王的來源,並沒有講人一定要拜帝王的,因為帝制有幾種或多種的,儒家的帝制適合深信儒家的人,近代、現代世界也有部分國家是實行類似、近似帝制的國家政權,但並沒有儒家的禮制、像儒家那樣要拜帝王的。
  所以講,在家的信佛修行者要高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的,信佛修行者如能發菩提心,努力修行,也可以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拜天(不拜天人)。

  現在的世界,大部分國家、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干擾佛教,尊重他人的佛教信仰。



(#)禪定入門略說(二)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1)(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2017-06-13 21:28:26)[編輯][刪除]轉載▼
標籤: 佛學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1)(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禪定入門略說(二)(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一.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相,無相什麼意思?
  答:離相、無相在很多大乘了義經中重複說過多次,如華嚴經、金剛經、楞嚴經、維摩詰所說經。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楞嚴經說: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有所住或有所待而生其心,謂之取相,例如住在貪嗔痴上,住在情慾上住在攀緣上,而生其心,為之取相,住在法執或非法執或其他執著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住在我人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也就是說,待在貪嗔痴上,待在情慾、法執、非法執、其他執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見所聞,即為取相,即為相待,取相與相待在法義上相近或相通的。
  所以做什麼事都要看自己的動機正與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邪,起十八邪,動機、發心不正,則為有所住,有相待,違戒。
  離相、無相的意思:
  (1.1)如前文所說,待在情慾、法執、非法執、其他執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見所聞,即為取相,即為相待,取相與相待在法義上相近或相通的。
  (1.2)無相,即不垢不凈,非善非惡,不取凈染諸相,於其他守戒修行者、於其他佛菩薩不取法相、凈相,於作惡、迷惑的眾生亦不染著不受影響、不取垢相。如佛法身,一真法界,無有少處,佛身不遍。
  (1.3)離相、無相,是佛證得佛果后見到的境界。離相、無相,是佛證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覺。如金剛經說,無相、離相即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離相、無相,佛證得佛果后見到的境界,如華嚴經所說,是離一切諸相,於一切處得正遍知,一真法界,重重無盡,一多無礙,小中顯大,大中現小的境界。離相、無相,是佛證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覺,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注重個人的感覺,感受、感覺對了,就是修行對了,因為眾生本具佛性,自性本具佛性、智慧,感覺對了,就是無相、離相、性空的感覺,就是修行對了。
  譬喻煮沙不能成法,沙非飯本,假如眾生沒有佛性,則怎樣修行,也不能證得佛菩薩果位,信佛修行者不住貪嗔痴,不執著,不住法執非法執,不住一切執著,不住情慾,對一切法塵都不執著,佛性、智慧就會現前。
  (爭議部)不知道以下理解有沒有錯,未曾學習佛法的眾生,只要不做惡業,不住貪嗔痴,不執著,不住非法執,不住一切執著,不住情慾,對一切法塵都不執著,佛性、智慧就會現前。如果這種理解錯,則有可能輕慢佛法僧或不符合經義。
  凡夫隨緣而變,隨慾望或執著而流,智者隨緣不變,若無執著顛倒,於一切處無染而離相待。
 
 
  問:為什麼守戒那麼重要?
  答:(1.1)信佛修行者要深信因果,依佛教教義,佛菩薩也在因果之中,眾生本具佛性,小乘修行者嚴守戒律,開悟人空我空,修行能了生死,證入人空我空。大乘修行者,嚴守戒律下,開悟自性本具佛性,悟人空我空法空性空義,修行能成佛道。
 (1.2)如前文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要住在貪嗔痴、情慾、法執、非法執上及其他執著上,而生其心,即離一切相,離相待。所以守戒很重要的。
  一個信佛修行者,對於其他信佛修行者講的任何一句符合佛經義理的話,都應希望因此而受益,並希望其他人所作善業功德能加力護持自己,對於其他信佛修行凈土,即使嚴重違戒的信佛修行者,只要違反的不是輕慢、否定、誹謗佛法僧,講的一句符合佛經教義得的話,都應希望自己因此而受益,並希望這個修行者的善業功德能加力護持自己。其他眾生,即使一個不信佛又不輕慢否定誹謗佛法僧的人,講一句符合佛教教義的話,自己都希望因此而受益。
而且,信佛修行者修行或念佛法僧時,要將所作善業功德迴向於其他一切眾生,如果可以,也要迴向於佛法僧。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對於其他任何信佛修行者,應起讚歎心,不要有任何嗔心,不要有任何輕慢心,亦不要輕慢其他任何一個眾生。
  若無貪、取相、執著,則無不凈,一切處皆見實相,一切處皆清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義理如金剛經所說。
  問:怎樣用意根、法塵、意識處的行門修行?
  答:用意根、法塵、意識處的行門修行的方法(主要講意根、法塵處行門):
  意根是很多妄念產生的地方,如華嚴經所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煩惱即是菩提,同樣的,妄想即是真如,如前文所說,要離相待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根有所住而生出的心是妄想雜念,無所住而生出的心是真心,是無生法忍,是圓明,所以意根生出念頭時,不取生滅相,不住法執、非法執及一切執著,即真如心,離相待心。
  如佛經經義說,小乘法修行者雖悟人空我空,但未悟法空性空義,雖然能了分段生死,卻不能了變易生死,未能證佛果。所以信佛修行者,在意根有念頭時,不會應付,不會用意根修行,是不能息滅塵勞和變易生死,例如用耳根修行時,如果意根有念頭生出,只要不取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執著,不住法執非法執,不住一切執著,不住情慾,即可意根法塵所轉,若不會如此運用,意根會被法塵所轉,用耳根修行,也只會落在相待上,不會用意根修行,意根有念頭起時,被法塵所轉,會導致修行人落在相待,不可擺脫塵勞,為物所轉,而不能見性,離相待。所以修行者要明白前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相、離相待的義理,並把義理運用在意根及其他修行行門上。
  楞嚴經說: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修行過程就是消除塵勞、去除相待的過程。垢盡對除,相待去除,圓明現前。
  華嚴經說:「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有少法滅。」第八地菩薩或第八地菩薩以上果位才可以證得無生法忍,第八地菩薩智慧、境界遠超阿羅漢、辟支佛。澄觀大師著的華嚴經疏說:八地已上以為一乘,是知從前差別進入一乘。
  修行者在修行時,可以靈活用不同的身體姿勢均可,例如用單盤坐、雙盤坐或隨意姿勢坐在平木板上或地上,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可以站立不動,坐在平木板上或地上。
 
  有時候或有的行門,在一邊修行,一邊行走,也能得到很好的修行效果。
  華嚴經說: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何為性空?離相待故空,離相待即空,也就是說,十八界一切處皆無所住而生其心,離一切諸相,離相待,不住貪嗔痴不住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不住一切執著上,不住在愛憎上,離相待即空,一切處皆得究竟,一真一切真,證一真法界,如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待色滅而證性空,色性自空,只要不住在貪嗔痴上,不住在情慾、法執、非法執上,不住一切執著時,所見色即不異性空,即得離相待,六根、六塵、十八界也是這樣的。
  問:修行的常見的身體姿勢有那些?
  答:修行的常見身體姿勢,這裡列舉九種:卧,單盤坐,雙盤坐,隨意姿勢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此處計兩種姿勢),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小面積範圍內(例如80平方米或100平方米內)慢步走或時走時停,長距離(例如超過兩公里)不停走、散步,站立不動。此處共計九種身體姿勢。
  隨意姿勢坐在平木板或平地是什麼姿勢?先以一種單盤坐說明,一種單盤坐姿勢:先把左小腿向右彎曲並放在平地或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彎曲並放在左小腿上。隨意姿勢坐,例如先把左小腿向右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右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隨意姿勢坐,例如就是把右小腿向左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左小腿向左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隨意姿勢坐,例如就是或者把左小腿向右彎曲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不疊在左小腿上。
  因為心臟在人體左側,所以不要向左側卧,單盤坐時右腳疊在左腳上可能會較舒適。
  以下講一些行門的修行方法。
  問:怎樣用意根、法塵、意識處的行門修行?
  答:用意根、法塵、意識處的行門修行方法主要有(重點講意根、意識處的行門):
  (b1.0)盡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
  (b1.1)用意根修行時,不管意根有無念頭產生時,意根有念頭產生時,不用制止,不取法塵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染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即可。
  如六祖法寶壇經中志徹大師說: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用意根法塵處修行要無功用行,只要不取法塵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染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雜念、念頭都會變成真如,離相待,塵勞自然能消除。
  (b1.2)用意根修行時,意根不主動生出念頭,包括一切凈念雜念,意根有念頭生出時,不取法塵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住情慾上,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即可。
   用意根修行時,用前面所講的姿勢均可,或一邊行走,一邊修意根。
  (b1.3)主動生出一些念頭或多個念頭,但不取法塵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染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例如念佛法門。
  (b1.4)主動生出念頭,但不取法塵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染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不住人我二相。可以觀想一些簡單或具體的形象。例如,觀想一朵蓮花,觀想一團火、兩團火,觀想一個火球,觀想一顆樹,觀想水,觀想佛菩薩示現的化身、肉身形象,觀想一個雪梨。
  初心修行者,有時候,一念之中,知之過多,可能越易落在相待上,有時候,一念之中,知之不是過多,可能越易離相待。佛於一切處能正遍知,能知一切眾生的宿命,但不落在相待上,但凡夫、六道輪迴眾生與佛、等覺菩薩。十地菩薩相比,知之甚少,但卻落在相待上。初心修行者,一念之中,知之很多,都不取相,即離相待,但修行難度會增大。
  (b1.5)(b1.0)與(b1.2)相結合的方法,就是(b1.5)。盡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不主動生念,意根有念頭生出使,不執著,不取法塵生滅相。(b1.5)的方法與(b1.0)近似。
  (b1.6)(b1.0)與(b1.3)相結合的方法。例如,盡量減少其他念頭、雜念下,專念佛菩薩名號的方法。(b1.6)與(b1.3)近似。


  禪定入門略說(二)問答《怎樣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怎樣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一文中講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意根另一種修行方法。有三種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種方法中的一種方法修行:  
  (1.1)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根和耳根兩根的情況下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1.2)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時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1.3)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識的同時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詳細內容可以看問答《怎樣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怎樣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修禪定的關鍵,離一切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選擇一根專門修行,當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選擇一根專門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現實相,則無障礙,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應離相,並且盡量不用或盡量減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經說法,能說出符合佛經義理的說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開悟、明心見性,方可真正把正確的義理貫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才算真正開悟),方可真正修行見實相,方可在禪定中不為物所轉,不墮入諸有,未真正開悟、明心見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確的義理貫通在修行,修禪時終會墮入有中;所以說,修行見實相,是說時容易做時難,或者說對難,做到亦難。有的信佛修行者,義理說錯,所以修行不見實相,有的信佛修行者雖然義理說對了,但修行時並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並未真正開悟,並未見實相,有的信佛修行者義理說對了,並且修行時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中,修行見實相,方為真正開悟、明心見性。




  問:怎樣用念佛法門修行?
  答:念佛法門的修行方法:
  這裡主要講間歇念佛的修行,以念阿彌陀佛為例。修阿彌陀佛凈土、般舟三味時,如果不停念阿彌陀佛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可以選擇不停念即可,如果不停念阿彌陀佛修行效果不好,可以用間歇念阿彌陀佛的方法: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幾十次、幾百次或幾百次以上阿彌陀佛→暫停不念阿彌陀佛,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種方法)或綜合運用其他不同行門修行,暫停念阿彌陀佛時間長短均可,暫停念阿彌陀佛時較多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種方法)修行。→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幾十次、幾百次或幾百次以上阿彌陀佛→暫停不念阿彌陀佛,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種方法)或綜合運用其他不同行門修行,暫停念阿彌陀佛時間長短均可,暫停念阿彌陀佛時較多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種方法)修行。
  用上述方法反覆循環,直到長時間不停念阿彌陀佛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則改為長時間不停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時和暫停念阿彌陀佛,用其他行門修行時,均用專修的方法,不用雜修的方法,才易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何為專修和雜修?專修是指其他什麼事情也不做,專門用一種行門修行,或專門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行門修行。雜修是指一邊做簡單的事情的同時一邊修行或一邊做有些複雜的事情的同時一邊修行,例如,一邊掃地的同時一邊修行,一邊做家務的同時一邊修行,一邊騎單車的同時一邊修行,一邊買東西的同時一邊修行。用上述九種身體姿勢的同時修行為專修。
  言見性者言下須見,於一切意根法塵、於一切妄念,不執著,不取法塵生滅相,即可見性。就如本文中前面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相義理所說那樣,於一切意根法塵、於一切妄念不住貪嗔痴,不住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不住我人上,不住一切執著上,不住在愛憎上,即可明心見性。也就是說,言見性者言下須見,於一切意根法塵、於一切妄念,亦可見性。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色滅而證性空,色性自空,不住貪嗔痴,不住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不住一切執著上,不住我人上,不執著一切法塵,色性即空,煩惱即是菩提,即可明心見性。受想行識亦是這樣的,不住貪嗔痴,不住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不住一切執著上,不住我人上,不執著一切法塵,受想行識不異於空,非待受想行識滅而證性空,受想行識本來就是空的。六祖法寶壇經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盡知一切佛法、世間法,盡知一切眾生心念及無始劫宿命,於一切處得正遍知,因為佛於上述一切處均可見空性、性空。色不異空,也是這樣的,於色即可見性空,不待色滅而後見性空
  念佛時和暫停念佛用其他行門修行時,均要會運用上述義理修行。
  早上剛起床后,精神好,雜念少,用間歇念佛或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修行,易得好的效果,可以選擇在早上剛起床後用一小時至五小時用間歇念佛或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修行。
  問:意根、法塵處有什麼常見的修行方法?
  答:意根、法塵處的一些修行方法:
  如華嚴經所說,佛菩薩有大智慧、大神通,佛於一切處得究竟,所以有智慧或開悟的修行者修行的行門有無量。這裡在無量行門中講一些、部分重要的行門。六根、六塵、十八界即十八大種類的行門。
  意根、法塵、意識三處亦可分為無量行門,從中劃分一些行門,如前面所說,b1.0~b1.6。
  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以及與上述方法相近的專念法塵的方法中,有那些常見方法。與上述方法相近的專念法塵的方法中,一些常見方法:
  以專念法塵多少,分為長中短,例如,專念楞嚴咒,為專念長的佛法,專念阿彌陀佛,為專念短的佛法(文字較少)。
  不同情況下的區分:日常生活中其他念頭多(包括一切凈念、雜念),日常生活中其他念頭少,專修,雜修。(專修指什麼其他事都不做,專門修行。雜修是指一邊做簡單的事的同時一邊修行,或一邊做有些複雜的事的同時,一邊修行,例如,一邊掃地或做家務的同時一邊念佛,一邊騎自行車的同時一邊念佛。)
  念的方式:不停念,間歇念。
  修行時不同的身體姿勢,如前面說的九種身體姿勢。
  上述行門的數量:
  1×4種情況×長中短3種形式×不停間歇2種方式×九種姿勢=216種行門。
  何為其他念頭少,以念佛為例,一個人在一個月內或三個月內或超過三個月,除所念佛號外,一切時,其他念頭(包括其他一切凈念、其他一切雜念、其他一切念頭)均很少。
  所念法塵亦可分為出世間知識和世間知識兩種。例如修行者亦可反覆念「一棵樹、兩顆樹、三棵樹」作為修行,即為念世間知識。
  以念時的速度分有快慢不同。
  其他根不同情況下亦可分為:在睜眼與閉眼不同情況下。在閉眼下,修行姿勢只選七種。如果一個小時內抽部分時間修行(例如一個小時內抽15~50分鐘修行),在一個小時內抽的部分時間內嘗試上述修行方法中的一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修行,在不算長的時間內,即可完成上述修行方法中部分、大部分或全部修行方法的嘗試、實踐。
 
  盡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即意根b1.0的方法)時,其他聲色香味觸五塵也會顯現,其中最為明顯的是聲塵,有些近似於用耳根或空觀修行,這種盡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的方法是否會同於耳根或空觀的方法,有不同的理解:
 (1.1)意根b1.0的方法與耳根、空觀是相通的,關鍵是六根、六塵、十八界均如來藏妙真如性,證性空即可,不管是屬於意根、耳根還是空觀的方法。用意根b1.0的方法修行時,聲塵顯現時,不執著,不取動靜二相。
  (1.2)意根b1.0的方法與耳根略有不同,用意根b1.0的方法修行時,專註於意根即可。但意根b1.0的方法有些近似於空觀。
 

  禪定入門略說(二)問答《怎樣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怎樣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一文中講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意根另一種修行方法。有三種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種方法中的一種方法修行:  
  (1.1)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根和耳根兩根的情況下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1.2)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時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1.3)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識的同時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詳細內容可以看問答《怎樣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怎樣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修禪定的關鍵,離一切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選擇一根專門修行,當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選擇一根專門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現實相,則無障礙,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應離相,並且盡量不用或盡量減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經說法,能說出符合佛經義理的說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開悟、明心見性,方可真正把正確的義理貫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才算真正開悟),方可真正修行見實相,方可在禪定中不為物所轉,不墮入諸有,未真正開悟、明心見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確的義理貫通在修行,修禪時終會墮入有中;所以說,修行見實相,是說時容易做時難,或者說對難,做到亦難。有的信佛修行者,義理說錯,所以修行不見實相,有的信佛修行者雖然義理說對了,但修行時並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並未真正開悟,並未見實相,有的信佛修行者義理說對了,並且修行時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中,修行見實相,方為真正開悟、明心見性。



  問:怎樣用耳根修行?
  答:用耳根修行的方法。
  (d1.1)應用上述義理,用耳根修行即可。用耳根修行時,不取動靜二相。前面所講的修行姿勢,除了一邊行走的同時用耳根修行,難度較大外,其他修行姿勢均可選擇。用耳根修行的同時,閉著眼睛修行,修行的效果會更好。用耳根修行時,耳力能聽到的聲音,能了知部分或全部均可,但不能於聲塵一無所知,落在空邊上,亦不用強求能了知一切耳力能聽到的聲音。
  用耳根修行,須專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一邊學習佛經、工作或處理生活事的同時用耳根修行,難得有好的修行效果,修行又慢又難。出聲念佛的同時用耳根修行,難得有好的效果,修行又慢又難。
  (d1.2)用耳根修行時不用管其他五根五塵,專心用耳根修行即可,但如果意根有念頭產生,不會應對,則會被法塵所轉,修行效果變差,時間修長時較易疲勞。所以用耳根修行時要明白義理,要對六根六塵六識的性質、特點都要明白,用耳根修行才易得到好的效果。修耳根時,不管意根有無念頭產生時,不用制止,不取法塵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染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即可。
  信佛修行人要明白義理,會用意根修行,要對六根、六識、十八界的性質、特點要了解,否則意根起了念頭,被法塵所轉,則不但耳根,任何行門修行也難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認真讀佛經后,即使不熟悉用意根修行,如能做到每天起床後用40分鐘~1.5小時用耳根修行,對遠離情慾或少欲有很大幫助,因為早上念頭、雜念少,精神好,此時用40分鐘至1.5小時用耳根修行,對遠離情慾或減少情慾的幫助,比其他行門中大部分行門作用更大(包括超過眼根行門)。
  另一種方法是間歇念楞嚴咒、間歇念佛的方法,對遠離情慾或少欲有很大幫助,對遠離情慾或減少情慾的幫助,比其他其他行門中大部分行門作用更大(包括超過眼根行門)。
  (d1.3)修耳根時,有時意根有很多念頭產生,如果修行效果變差,可以用一段時間用意根、法塵處的行門修行,待意根調伏后,再改為用耳根修行。
  (d1.4)用禪定入門略說(一)中的方法用耳根修行,盡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耳根修行。
  用耳根修行時,用以下方式較易得到好的效果:
  用單盤坐或雙盤坐或隨意姿勢坐在平木板上或平地上,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或站立不動。修耳根時閉著眼睛更易得到好的效果。
 (d1.5)為什麼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時候用耳根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因為如果意根不能調伏下,用任何一種行門修行均難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用調伏意根很多時候會用意根或與意根關係密切的行門進行調伏,例如法塵、意識處的行門,有的信佛修行者很多時候必須用意根,例如學習佛經,這時不能用耳根修行,這用去修行者部分時間,而當什麼事不做,專修時,先要調伏意根,再去用耳根修行,調伏意根很多時候要用意根、法塵、意識處的行門,而且有時候調伏意根須花很多時間,有時候一天中,待意根調伏后,只剩下小部分甚至沒有時間用耳根修行。
  也就是說,有時候,一天中,做好上述量兩件事,均要用意根、意識、法塵處的行門修行,待到必須用意根去處理的事情做完以及調伏好意根后,一天中只剩下小部分時間用耳根修行能到好的修行效果,甚至有時候一天中沒有任何時間剩下用耳根修行。
  問:怎樣用六識修行?
  答:分別六塵而不取相,分別六塵但不住情慾上,不住法執,不住貪嗔痴,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迷惑未悟者,用六識時,墮在貪嗔痴上,墮在法執非法執或其他執著上,所以被識所轉,不能明心見性。修行者舍空有二邊,有所住而知見或識別,墮在有中,若無所住而生其心,則六根、六識、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問:怎樣用般舟三昧修行? 
  答:般舟三昧的修行方法:
  (e1.1)般舟三昧經中說,般舟三昧是修行得極快的行門,為什麼修行得快,因為不會用意根法塵處行門修行的人,用其他行門也難以修行得快,難以修行得好的效果,包括耳根行門,也就是說,不會用意根法塵處行門修行的人,用耳根行門難以修行得好的效果。且修般舟三昧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如楞嚴經說: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意根是最多妄念、雜念生出的地方之一,所以不會用意根、意識、法塵處的行門修行,其他行門也難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如般舟三昧經多處讚歎此三昧,修此三昧,不用求生阿彌陀佛凈土,修行效果好者,也能修行得極快,並舉例說一修此三昧者,在此後將來生中,有六萬八千生值遇六萬八千佛,均修般舟三昧,后成佛,而千個修此般舟三昧的比丘同修,均成等正覺。有佛經說,有的修行者要修行二、三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舉例的菩薩修行成佛的時間比二、三阿僧祗劫短得多。達摩大師著述中說一念一劫。
  二、三阿僧祇劫成佛對於有的修行者是實際時間,即便是一念一劫,也是極長的時間。一阿僧祇劫時間是很長的,一阿僧祇劫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萬萬為億,萬億為兆)。
  楞嚴經中說: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圓通根與不圓通根,修行速度,日劫相倍。並說耳根是唯一圓通根。
  而如經中說,般舟三昧與耳根都是修行得極快的行門。
  一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中說: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後將來生中,有六萬八千生值遇值遇六萬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個版本的般舟三昧經中說: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萬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薩(其他千位比丘也成等正覺,等正覺即為菩薩。)。兩個版本的般舟三昧經均說修般舟三昧修得好,會速成佛果。
  但如禪定入門略說(一)中說,行門難易快慢,各人根據自己的修行實踐、嘗試,結論是不同的,什麼行門最快最易,要根據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嘗試、實踐,而選擇、決定。因為不同的佛經說法是不同,楞嚴經說最快的行門是耳根,般舟三昧經說最快的行門是念阿彌陀佛,華嚴經、金剛經等大乘了義經沒有說最快的行門是什麼行門,不同的人要根據自己的修行嘗試、實踐,而選擇、決定什麼行門對於自己是最快最簡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門為最快的行門都不違經義。
  修行最快的行門可能是意根、法塵處的行門,例如:念佛法門、般舟三昧、意根行門,因為信佛修行者最難擺脫的微細惑主要來源於意根、法塵處,只信小乘的修行者因為有法執而不能通達大乘法,而法執與意根、法塵處有密切的關係,大乘修行者最難的執著、相待,可能來源於意根、法塵處。所以對於有的修行者來說,或有時候,最快的行門可能是意根、法塵處的行門,例如念佛法門。
  另外,為什麼前面的文中會說有時候意根需主動修行,主動生出念頭來。拉楞嚴經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圓覺經說: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
  當然,要化解意根、法塵處的微細惑、執著,調伏意根,有智慧的修行者,用十八界任何一種行門都可以,但難易快慢不同,什麼行門最快最簡易,不同的修行者,也可能不同。
 我個人暫時的、目前的修行實踐,修行最快的行門有兩種:其中一種用耳根行門修行,另一種是間歇念佛或間歇念阿彌陀佛、間歇念楞嚴咒和綜合運用不同行門的方法修行,上述兩種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單一行門,另外一種是綜合行門。
  楞嚴經說,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幻觀用在意根、法塵處,可能易得好的效果。幻觀也可以用於十八界其他行門。實相無二相,觀一切如幻,即為幻觀,即為實相。觀一切虛妄亦是實相,但若觀真妄相待,非實相,如楞嚴經說: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六祖法寶壇經中說: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用於意根、法塵處,也就是說,於一切法塵不執著、不可得、不染著,迷覺只在一念之間,細小差別之間,意根(或其他根)轉念之中,如果染情或有所住,例如住在法執或其他執著,或住在貪嗔痴上,則落在相待上,落在迷中,若無所住、不執著,則為覺悟修行。有智慧者用意根修行,行住坐卧都易修行得好。法塵是在六塵中最複雜的一塵,但有智慧的,若無執著,無所住,則用意根、法塵處也易修行,如楞嚴經中說,意根是滿足一千二百功德的根。
  有時候,意根念頭多,紛紛擾擾,只要無所住、不執著,如文中所說,即可見性、覺悟。
  見到兩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其中一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說:「勿念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飯食左右。」另一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說:「一心念若一晝夜,若七日七夜......常立在於念......菩薩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飯食左右。」也就是說兩個版本的般舟三昧經修行般舟三昧時,不得坐,不得卧,時間少則若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如果能做到三月連續修行般舟三昧,並且能說到經中說的四事,則能疾得般舟三昧。修般舟三昧與修阿彌陀佛凈土的區別,修般舟三昧以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修行,不用求生阿彌陀佛凈土,修般舟三昧的關鍵與其他行門關鍵一樣,要悟入證入性空,可以以間歇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修行般舟三昧。般舟三昧經搜索:空。般舟三昧經說: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無所從生法樂,即逮得阿惟越致......譬如幻師自在所化,作諸法,不豫計念,便成法,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如化作,念過去、當來、今現在如夢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諸佛剎。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見,所念悉得如向,亦不來、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識如空,於法中無想,莫不歸仰者。......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如是為念佛。......何等為證?證是三昧知為空定。......是法無可樂者,皆念所為,設使念為空耳,設有念者亦了無所有。......聞是法空空,無有恐怖。
  除上述外,般舟三昧經還有幾處或多處說空義。
   
  (e1.2)修行般舟三昧,如前文修凈土中說,戒律好的人與戒律差的人念佛效果相差大,修般舟三昧也是一樣的。般舟三昧經中很重視說戒律、智慧,要明白性空的義理。
  修行般舟三昧,可以用行走或站立不動的姿勢。
  為什麼要敬師如佛?敬師如佛者,師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時,敬師者也會同樣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
  禪凈雙修者不要放棄速成佛果、希望今生命終前即可修行得大成就、了生死、得高境界的理想,因為如前文所說那樣,般舟三昧經中講念阿彌陀佛也是修行極快、速成佛果的法門,與楞嚴經中說的耳根行門均是能快速修行成佛的行門。
  念阿彌陀佛修禪定者,如果修行時不是用站的其他姿勢修行(例如單盤坐,雙盤坐,隨意姿勢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或文中說的九種姿勢),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也可用其他的修行姿勢,般舟三昧經說修般舟三昧不能坐,用其他姿勢如果修行效果好,雖然不符合般舟三昧經說法,但可當成以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修念佛法門。
  問:本文禪定入門略說(二)與禪定入門略說(一)的論述有什麼不同?
  答:本文禪定入門略說(二)與禪定入門略說(一)有些觀點有些不同的。部分不同之處:
  (1.1)禪定入門略說(一)說:用眼根修行對遠離情慾有大的幫助,禪定入門略說(二)用眼根修行對遠離情慾的幫助,與其他大部分行門差不多。對遠離情慾或少欲的有大幫助的行門是用耳根或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的方法,用耳根或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對遠離情慾或少欲的幫助超過其他行門中大部分行門(包括超過眼根行門)。用耳根或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對遠離情慾或少欲的幫助超過其他單一行門中大部分行門(包括超過眼根行門。耳根是單一行門,間歇念佛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行門交替運用修行。間歇念楞嚴咒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行門交替運用修行。)
  (1.2)禪定入門略說(一)說:盡量使意根一念不生的同時用耳根修行,須專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一邊學習佛經、工作或處理生活事的同時用耳根修行,難得有好的修行效果,修行又慢又難。出聲念佛的同時用耳根修行,難得有好的效果,修行又慢又難。但耳根修行得好,比其他行門修行得快。
   正如禪定入門略說(一)中說,什麼行門最快最易,要根據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嘗試、實踐,而選擇、決定。同一個人不同的修行時間、不同的修行階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禪定入門略說(二)依然認為用耳根修行,須專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個人暫時的、目前的修行實踐,修行最快的行門有兩種:其中一種用耳根行門修行,另一種是間歇念佛或間歇念阿彌陀佛、間歇念楞嚴咒和綜合運用不同行門的方法修行,上述兩種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單一行門,另外一種是綜合行門。
  可以把修行的行門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別是非意根的行門,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塵,第二類別,就是意根以及與意根關係密切的行門,例如法塵、意識處的行門。
 (1.3)禪定入門略說(一)中說:一邊念佛的同時一邊用眼根修行可能是修念佛法門中最好的方法。禪定入門略說(二)認為間歇念佛易得好的效果。不停念佛效果好時,可以不間歇一心念佛。
 (1.4)禪定入門略說(一)中認為行住坐的同時用眼根修行,易得好的效果,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認為行住坐卧中關鍵是調伏意根,行住坐卧的同時可以用意根b1.0~b1.6和綜合運用不同行門修行。卧時可以用意根b1.0或默念佛的方法修行。
 (1.5)禪定入門略說(二)依然會運用禪定入門略說(一)中四個選擇行門的原則,並在四個選擇行門的原則的基礎上,增加第五個原則,修禪選擇行門、修行方法的第五個原則: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多念楞嚴咒,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多念楞嚴咒,才能在今生或將來生的修行中易取得大成就。
 (1.6)禪定入門略說(二)依然會運用禪定入門略說(一)中四個選擇行門的原則,並在四個選擇行門的原則的基礎上,增加第六個原則修禪選擇行門、修行方法的第六個原則:信佛修行者即使明白義理,符合佛經教義,如果修行沒有實質性進展,不能實證時,應在發菩提心基礎上安住菩提心,應多念佛法僧,或多念佛菩薩名號,或多念楞嚴咒。
  實質性進展是指守戒而且獲得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神通,兩者缺一不可。實證是指獲得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了生死,或更高境界。如楞嚴經說: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盜淫大妄語,均有惡果。
  是否有實質性進展的標準,是特殊情況除外的,例如,一個發菩提心者有無量功德,有的發菩提心者在沒有修得神通下,即被佛授記,從初發心成就就已經超過小乘證阿羅漢、辟支佛聖果者。
  華嚴經說: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
  華嚴經說:善男子,如人學射,先安其足,后習其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
  (1.6)禪定入門略說(二)依然會運用禪定入門略說(一)中四個選擇行門的原則,並在四個選擇行門的原則的基礎上,增加第六個原則修禪選擇行門、修行方法的第七個原則:信佛修行者解決逆境的方法:通過修行實踐、嘗試找出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護持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解決逆境,有很多種方法,其中一種方法是通過修行實踐、嘗試,找出自己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護持的方法,然後多用此方法修行,直到逆境大幅改善或消失。
  詳細內容在信佛修行問與答中《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樣才能解決》一文中講述。

註:
禪定入門略說(一)修禪選擇行門的原則:
(1.1)用什麼行門修行能較易做到嚴守戒律,就用什麼行門。
(1.2)用什麼行門修行能修行得最快最簡易,較易成就,就用什麼行門。
(1.3)當修行時出現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或心生大恐懼時應用念三寶或念佛菩薩名號或念楞嚴咒的方法進行修行。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簡易的行門是念三寶或念佛菩薩名號或念楞嚴咒。但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簡易的行門不是念三寶或念佛菩薩名號或念楞嚴咒,當出現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應改為用念三寶或念佛菩薩名號或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
一個剛開始學習佛經、或修行的信佛修行人如果極少念、不念或較少念三寶或念佛菩薩名號或念楞嚴咒,在學習佛經、或修行后,少則幾天,多則三年或幾年後,就會出現逆境,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信佛修行人無論任何時候出現逆境,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都要多念三寶或多念佛菩薩名號或多念楞嚴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消失或大幅改善。逆境者,例如:讀經多有不解,戒律差,信心差,生活不順利,做事多有不順,很倒霉,運氣很差,為了保住、保護自己的佛教信仰、道業,要多念三寶或多念佛菩薩名號或多念楞嚴咒,精進念三寶或精進念佛菩薩名號或精進念楞嚴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消失或大幅改善。甚至有時要做到平均一天念三小時以上,念一個月以上或念幾個月或念半年以上或念一年以上(平均一天念三小時以上),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消失或大幅改善。多念三寶或多念佛菩薩名號或多念楞嚴咒,求佛法僧加力加智慧、加力護持,求佛菩薩加力加智慧、加力護持,求護法善神其他信佛修行眾生加力護持。
(1.4)什麼行門最快最易,要根據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嘗試、實踐,而選擇、決定。

  總結前面一些講法
  (1.1)靈活運用意根、法塵處的幾種行門,則行住坐卧都能修行得好的效果。
  (1.2)意根起了念頭、執著,不會調伏,則任何行門都難修行得好的效果。
 
  空觀、幻觀和用一個行門修行的禪觀方法是相通,一切修行的行門、方法都不可違背性空的義理,否則,修行難以得好的效果,甚至會落在相待、塵勞中。
  用耳根修行時,如果意根起了少的念頭、執著,如果及時覺悟,不取法塵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染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意根調伏。法塵不異於空,聲塵不異於空,這也可看為空觀,所以禪觀與空觀是同樣的修行方法,不同名稱罷了。
  幻觀與和用一個行門修行的禪觀方法是相通,用耳根修行時,如果意根起了少的念頭,不取法塵生滅相,不住貪嗔痴,不染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及一切執著上,法塵生滅猶如幻化,動靜二相猶如幻化,觀一切如幻,意根就會調伏,這也可視為幻觀。所以禪觀與幻觀是同樣的修行方法,不同名稱罷了。
  專修意根的幾種方法(b1.1)~(b1.4),若觀一切如幻,法塵幻生幻滅,如幻化,即為幻觀。若不執著,無所住,離相待,法塵不異於性空,即為空觀。
  問:信佛修行者可否看、應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書?佛教是有大勢力、強勢的,信佛修行者應怎樣處理與其他眾生關係?
  答:是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書,不同的信佛修行者的選擇是不同的,對於其他教派的講法(除了引用佛教講法進行嚴重歪曲,胡亂修改,加以利用以達到不正當目的的邪教除外),都不應輕慢、不敬、否定。學習佛經對信佛修行者,如果對有的佛經一些或部分說法,不能深信或難以理解時,不應輕慢、不敬、否定、誹謗,否則會做深重罪業,且有大障礙。
  佛教是有大勢力、強勢的,信佛修行者是強勢的,如佛經主張出家人不敬帝王,不拜帝王,不拜父母不拜天人。個人理解,如上述說那樣做是可以的,但不應過於強勢,不可輕慢任何一個眾生,要努力學習華嚴經那樣以慈悲心對待其他任何一個眾生。華嚴經中以慈悲心對待任何一個眾生,華嚴經講的信佛修行都是證得菩薩果位的菩薩,華嚴經中講的有的做法、部分做法可能有的初心修行者能做到,有的初心修行者不能做到,很多初心修行者很多境界遠不及證得菩薩果位的菩薩,華嚴經中講的有的做法、部分做法可能有的初心修行者不能做到,也是正常的。而且修行者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如金剛經說: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有的人會以身布施,有的人不以身布施,依性空義理修行即可。有時同樣的說法可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信佛修行者不要對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輕慢、不敬、否定。因為對於部分信佛修行者而言,佛教的說法雖然相信、深信,但未能完全證實,即使完全證實,也不應輕慢任何一個眾生。小乘佛法要得到完全證實,可能要證得初果阿羅漢或初果阿羅漢以上才能完全證實,甚至可能要證得阿羅漢、辟支佛果位才能完全證實。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可能要證得初住菩薩或初住菩薩以上果位才能證實,甚至可能要證得八地菩薩和八地菩薩以上果位才能證實。所以未證實佛法的初心修行者與佛菩薩是不同的,佛菩薩已證實佛法,所以可以否定外道和其他教派,未證實佛法的初心修行者,對於其他教派都不應輕慢、不敬、否定。
  華嚴經說,第五地菩薩,世間技藝靡不該習。所謂:文字、算數、圖書、印璽;地、水、火、風,種種諸論,咸所通達。也就是說,第五地菩薩通達世間知識。古代有很多中國人由開始學儒家,後來學佛教。越南共產黨允許黨員信仰佛教、宗教,古巴共產黨允許黨員信宗教。澄觀大師曾看易經,宣化上人大師重視儒家的孝道思想。
  問: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義理難以理解,應怎樣面對?
  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義理難以理解,應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名號,多念楞嚴咒,以求佛法僧、佛菩薩加力加智慧,如華嚴經說,佛菩薩能為眾生示現化身為說法,如果信佛修行者沒有神通能知道佛菩薩所說,也能有所感應、感悟。可以讀大藏經中上述難解經文的註解或其他高僧大德的註解。可以看上述經文有關的其他佛經、經論的說法,可以上網際網路用搜索網站搜索答案,可以在佛教網站、論壇上搜尋說法較嚴格註解、論述。
  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一些、少部分義理難以理解導致不夠深信或不信,也不可輕慢、不敬、否定、誹謗,若起輕慢、不敬、否定、誹謗,應予以制止,並懺悔罪業,若對上述佛經部分義理不能得深信或相信,可以學習其他佛經,因為信佛修行者只要明白、開悟一部大乘了義經,依此修行即可了生死、成佛道。對佛經、佛法輕慢、不敬、否定、誹謗是深重罪業。如無垢優婆夷問經中說,佛當世時,無垢優婆夷也曾對佛說法有疑惑,佛予以解釋令生信樂。
  問: 為什麼說,佛經有時會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義理?
  答:佛經有時會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義理,例如佛說七女經中佛為七女授記。而佛說玉耶女經中說:佛告玉耶。女人之法。有三鄣十惡。因為眾生本有佛性,女人修行的好,亦可被授記。佛遺教經中說: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佛說阿難七夢經中,阿難發了噩夢會去問佛為什麼。譬如一個雪梨切去小半,從有的角度未必能看清全貌,從不同的角度看才較易看清全貌。如禪定入門略說(一)說:信佛修行人遇到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都不應因此失去對信佛修行、行道為善的信心,而去作惡業,只要不因此失去對信佛修行、行道為善的信心,而去作惡業,對於遇到不好的事情、徵兆、預兆(有時候幾件小的不好的事連續發生,離奇古怪,雖然無暫時無大的損失,但可能會預示將有大的不好的事發生),不論是否將有不好的事發生,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應要多念三寶或多念佛菩薩名號或多念楞嚴咒。
  如楞嚴經中以衣中有寶珠來譬喻佛性,如發現衣中寶珠,貧富境遇應大變,但很多信佛修行者修行后難以有大的進展。
  佛於一切處能正遍知,能知一切眾生的宿命,但不落在相待上,但凡夫、六道輪迴眾生與佛、等覺菩薩。十地菩薩相比,知之甚少,但卻落在相待上。這是值得信佛修行者深思的問題。
  問:佛修行者要認真學習佛經或多讀佛經后,多作修行嘗試、實踐、試驗,為什麼?
  答:信佛修行者要認真學習佛經或多讀佛經后,學習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學習其他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經驗后,多做修行嘗試、實踐、試驗。譬如煮沙成飯,沙非飯本,終不會成功,但眾生本具佛性,有如一個不會煮飯的人,在器具、食材齊全下,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多作嘗試、試驗,也可能自己學會煮東西吃。
  依我理解,佛經義理,並不認為,多作嘗試、試驗就一定能得到正確的理論、方法。例如,很多眾生無始劫輪迴,但終未能了生死,無始劫輪迴,可視為長時間的實踐、嘗試。
  不去學習,只去嘗試,難得正確的理論。一個信佛修行者在認真學習佛經或多讀佛經后,多作修行的實踐、試驗、嘗試,比不去或少去做修行嘗試的信佛修行者更易開悟大智慧。所以,信佛修行者要認真學習佛經或多讀佛經后,學習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學習其他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經驗后,多做修行嘗試、實踐、試驗。
  可能有的人不願意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后,再去進行嘗試、實踐,結果花了很多時間、精神、財力、物力進行嘗試、試驗,也未能得到好的理論、結論、改善,只好終止嘗試、實踐,不去認真學習佛經或多讀佛經以及學習其他人成功修行經驗也是這樣的。
  問: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嘗試、實踐、試驗,為什麼?
  答:同一個行門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領悟,念頭多少不同情況下、智慧多少不同下,戒律好與不好的不同情況下,專修雜修不同情況下,清凈心、散亂心不同情況下,較多讀佛經、較少讀佛經不同情況下。各種不同情況下,用同一行門修行,導致修行效果、修行速度、領悟智慧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一個行門可能在現在修行效果差,但是過了幾天,改變方法,后出現很好的修行效果,或者在不同情況下,或過一個月、幾個月、改變方法,情況不同,領悟不同下,或過半年、一年,幾年後情況不同,領悟不同,用上述行門修行,可能會出現很好的效果,比以前快得多的修行速度。甚至一個行門現在修行效果差,修行速度慢,過幾天甚至十幾年後,不同情況下,不同領悟下,可能會出現很好的效果,很快的修行速度及很多的智慧領悟。
  有的佛經非常讚賞、推崇的行門,如果現在修行效果差,則應改變情況、改變方法多作嘗試、試驗,如果依然修行效果差,則可以選擇暫停不用此行門修行,但隔一段時間后,例如隔幾天、一個月、兩個月,3~5個月或更長時間后,再重新嘗試,或用不同方法,在不同情況下再作嘗試、試驗。
  佛經非常讚賞的行門,例如,耳根、般舟三昧、念佛法門、六根行門,要多作修行嘗試。
  信佛修行者熟能生巧運用不同行門修行是很重要的。要在認真學習佛經或多讀佛經后,用幾種重要或多種行門反覆進行修行實踐、嘗試,直到熟能生巧運用不同行門修行。
  修行佛法者進行修行嘗試、實踐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找到可以修行迅速成佛的方法、捷徑、要訣。嘗試、實踐的結論應與佛經義理相符。
 
  問:為什麼說不要去管他人閑事? 
  答:不要去管他人閑事,管他人閑事易冒犯他人,不去管他人閑事就是不冒犯他人。如無必要,不要去管他人閑事。佛遺教經說: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
  問:自己在修行過程有什麼具體的修行方法?
  答:我在修行過程,一些、部分具體的修行方法記錄
  (m1)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例如半個月以上)每天抽部分時間念楞嚴咒、大悲咒、佛菩薩名號。幾位佛菩薩名號輪流念。
  第一天: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二天:念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天:念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四天:念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彌勒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五天:念南無金剛藏王菩薩,南無六祖慧能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六天:念南無龍樹菩薩,南無宣化上人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七天:念南無藥師佛,南無維摩詰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八天: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八天起按第一天至第七天的方式反覆循環。
  每一天,除專念佛菩薩念得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菩薩較少念。例如第二天除專念的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佛菩薩念得較少。
  連續念法:連續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無地藏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菩薩,南無金剛藏王菩薩,南無六祖慧能菩薩,南無龍樹菩薩,南無宣化上人菩薩,南無藥師佛,南無維摩詰菩薩。
  每一天在菩薩像前、佛經前各跪拜一次,跪拜時念法: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然後跪拜叩頭。
 跪拜時念法: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的同時跪拜叩頭。
  跪拜時念法:用連續念法: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佛,南無維摩詰菩薩。然後跪拜叩頭。
  (m1.1)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禮拜禮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禮拜禮敬皈依這間屋請的一切佛法僧;為一切眾生懺悔罪業,懺悔自己現在過去所做的罪業。然後跪拜叩頭。
  (m1.2)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業功德迴向於法界其他眾生,迴向於自己現在、過去傷害、殺害過的眾生,迴向於自己煮東西、吃東西時傷害、殺害過的眾生,迴向於父母及有的親人的名稱,如果可以,迴向於佛法僧;為一切眾生懺悔罪業,懺悔自己現在過去所做的罪業。然後跪拜叩頭。
  (m1.3)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眾生成佛道。然後跪拜叩頭。
   楞嚴咒、大悲咒、佛菩薩名號三種念法中,念楞嚴咒的時間可能最長,大約估計佔40%或40%以上。念楞嚴咒、大悲咒、佛菩薩名號時大部分時間為雜修。
   一天中,(m1.1)除跪拜時念外,還會在念楞嚴咒、大悲咒、佛菩薩名號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1.2)、(m1.3)除跪拜時念外,還會在念楞嚴咒、大悲咒、佛菩薩名號前念兩次或兩次以上。
  (m2)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例如10天以上)每天抽部分時間念楞嚴咒、佛菩薩名號。幾位佛菩薩名號輪流念。
  第一天: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阿彌陀佛。
  第二天:念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天:念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四天:念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彌勒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五天:念南無金剛藏王菩薩,南無六祖慧能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六天:念南無藥師佛,南無維摩詰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第七天: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阿彌陀佛。
  第七天起按第一天至第六天的方式反覆循環。
  每一天,除專念佛菩薩念得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菩薩較少念。例如第二天除專念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佛菩薩念得較少。每一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求生阿彌陀佛國土。每一天,念楞嚴咒、佛菩薩名號中,念楞嚴咒的時間大約估計佔35%或35%以上。
  每一天在菩薩像前、佛經前各跪拜一次,跪拜時念法: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然後跪拜叩頭。
 跪拜時念法: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的同時跪拜叩頭。
 跪拜時念法:用連續念法: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佛,南無維摩詰菩薩。然後跪拜叩頭。
 (m2.1)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禮拜禮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禮拜禮敬皈依這間屋請的一切佛法僧,禮拜禮敬皈依百度雲盤請的大藏經,百度雲盤請了大藏經,輕慢之處慈悲心莫怪;為一切眾生懺悔罪業,懺悔自己現在過去所做的罪業。然後跪拜叩頭。                       
 (m2.2)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業功德迴向於法界其他眾生,迴向於自己現在、過去傷害、殺害過的眾生,迴向於自己煮東西、吃東西時傷害、殺害過的眾生,迴向於父母及有的親人的名稱,如果可以,迴向於佛法僧;為一切眾生懺悔罪業,懺悔自己現在過去所做的罪業。然後跪拜叩頭。
 (m2.3)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眾生成佛道;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眾生,盡知一切處。然後跪拜叩頭。
  連續念法:連續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無地藏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菩薩,南無金剛藏王菩薩,南無六祖慧能菩薩,南無藥師佛,南無維摩詰菩薩。
   楞嚴咒、佛菩薩名號兩種念法中,念楞嚴咒的時間大約估計佔35%或35%以上。
   一天中,(m2.1)除跪拜時念外,還會在念楞嚴咒、佛菩薩名號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2.2)、(m2.3)除跪拜時念外,還會在念楞嚴咒、佛菩薩名號前念兩次或兩次以上。

  (m3)在1天或一天以上,每天抽部分時間念楞嚴咒、阿彌陀佛名號。
  除念楞嚴咒、阿彌陀佛名號外,也念佛法僧和幾位佛菩薩名號,但除楞嚴咒、阿彌陀佛名號念得較多外,佛法僧和幾位佛菩薩名號念得較少。
  連續念法:連續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菩薩,南無金剛藏王菩薩,南無六祖慧能菩薩,南無宣化上人菩薩,南無藥師佛,南無維摩詰菩薩。
  每一天在菩薩像前、佛經前各跪拜一次。
 跪拜時念法: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然後跪拜叩頭。
 跪拜時念法:用連續念法: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佛,南無維摩詰菩薩。然後跪拜叩頭。
(m3.1)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禮拜禮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禮拜禮敬皈依這間屋請的一切佛法僧,禮拜禮敬皈依百度雲盤請的大藏經,百度雲盤請了大藏經,輕慢之處慈悲心莫怪;為一切眾生懺悔罪業,懺悔自己現在過去所做的罪業。然後跪拜叩頭。
(m3.2)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業功德迴向於法界其他眾生,迴向於自己現在、過去傷害、殺害過的眾生,迴向於自己煮東西、吃東西時傷害、殺害過的眾生,迴向於父母及有的親人的名稱;如果可以,迴向於佛法僧;為一切眾生懺悔罪業,懺悔自己現在過去所做的罪業。然後跪拜叩頭。
 (m3.3)跪拜時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眾生成佛道;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眾生,盡知一切處。然後跪拜叩頭。
   楞嚴咒、佛菩薩名號兩種念法中,念楞嚴咒大約估計佔35%或35%以上。
   一天中,(m3.1)除跪拜時念外,還會在念楞嚴咒、佛菩薩名號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3.2)、(m3.3)除跪拜時念外,還會在念楞嚴咒、佛菩薩名號前念兩次或兩次以上。
  上述佛菩薩名號,都是佛經中出現、讚歎或與此土有大因緣的佛菩薩。如華嚴經說,念佛菩薩名號,都有廣大功德,釋迦牟尼佛是本師,藥師佛在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中有多讚歎的佛,念一等覺菩薩相等於念佛。如華嚴經義理,等覺菩薩神通智慧境界等同於佛。觀世音菩薩示現為專註耳根的等覺菩薩,文殊菩薩示現為專註於智門的等覺菩薩,普賢菩薩示現為專註於普賢行、大行的等覺菩薩、地藏菩薩為示現大願的等覺菩薩,彌勒菩薩示現為專註於唯識的等覺菩薩,維摩詰菩薩示現在家專註於智門的等覺菩薩,念這些佛、大菩薩名號,能得到念佛利益,更快開悟大智慧和掌握各種、多種不同行門的修行方法,能使修行者得到佛法僧大力加持,速得成就。
  我在真實的修行過程中,曾有兩段時期用上述與m1近似的方法修行,兩段時期中每段時期均超過半年時間,每段時期超過半年時間,大約平均每天念楞嚴咒、大悲咒、佛菩薩名號加起來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念楞嚴咒、大悲咒、佛菩薩名號時,大部分時間為雜修方式。
  問: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恐懼?
  如果恐懼能轉化為精進修行的動力,轉化為精進修行動力后,恐懼消失,這樣對修行者是有利的,如果恐懼不能對修行者有利,不能轉化為精進修行的動力,反而成為一種執著則應想辦法放棄、消除恐懼。
  發菩提心能消除恐懼。如華嚴經說:復作是念:『我於往昔未發無上大菩提心,有諸怖畏,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墮惡道畏、大眾威德畏。自一發心,悉皆遠離,不驚不恐,不畏不懼,不怯不怖,一切眾魔及諸外道所不能壞。』
  問:文中講修行效果好更多指自力方面還是他力方面?
  自力與佛法僧加力扶持是修行的兩個方面。自力是指憑自智之力,修行效果好與壞。例如一個人在散亂心下念楞嚴咒,念楞嚴咒時妄念多、雜念多,修行效果不好,自力方面修行效果差,但卻依然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扶持,佛法僧加力扶持方面修行好。一般本文中講修行效果好,大多指自力方面修行效果好。
  問:要做到精進修行,關鍵現在要做好,為什麼?
  要做到精進修行,在現在、過去、將來三個時間中,關鍵是要做好現在,做好現在、當下。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可得是指無所住,離相、離相待義。過去的心理習慣、行為習慣、過去所做的善惡因會嚴重影響到現在、未來。未來一段時間、及未來久遠時間歸根到底由很多個或無數個未來組成的。譬如把釘子釘進木頭那樣,力量集中在釘子尖端那麼小的位置、面積上,才易把釘子釘進木頭那樣。所以,在現在、過去、將來中關鍵要做好現在,做好當下。做好現在,才能儘力減少或消除過去不好的、壞的心理習慣的、行為習慣的影響,做好現在,才能更好地延續過去好的行為習慣、好的心理習慣。做好現在,由多個、無數個現在組成的將來才能做好。
  問:怎樣才才能提高精進修行、提高學習佛經速度?
  答:剛起床,精神好時,做較難的事,較累時可以做較簡單的事情或休息、靜養、睡覺。有些累時可以做重要但難度不大的事。剛起床,精神好時,可以做40分鐘~2小時難度較大的事→然後靜養、休息10分鐘至半小時→40分鐘~2小時難度較大的事→然後靜養、休息10分鐘至半小時。如此反覆循環。靜養、休息時間,可以靈活運用意根b1.0~b1.6或其他行門修行,靜養、休息的時間也可以用間歇念佛的方法修行。人較累時,可以用半小時至兩小時靜養、修行或睡覺。起床后,精神好時,用4小時~8小時做難度較大的事情,其他時間才去做教易的事情。
  例如,如果覺得精進修行、學習佛經是難度大的事情,者剛起床時,精神好,雜念少時就要精進修行或學習佛經,剛起床時就要精進修行或學習佛經兩小時至五小時,並盡量延長、增加一天中精進修行或學習佛經的時間。
  問:讀佛經有什麼方法?
  答:人生是短暫的,很難做到把大藏經每部佛經都認真讀過。但很多大乘經的義理是相通的,一些佛經中很多文字是相近或相同的。
  所以只要認真讀少部分佛經,例如5~20部大乘經,再用另一筆記中說的速讀法把大藏經中的每部小乘經都瀏覽速讀小部分內容,再選幾部至20部小乘經,選的幾部至20部小乘經,每部小乘經都認真學習部分或全部內容。學習效果好者,即可達到多聞智慧。
  譬如一個人學習了幾個數學公式、定理,然後認真去做與上述公式、定理有關的一些簡單和一些複雜的數學題加以總結,學習效果好者,即能熟悉掌握上述公式、定理,而不用做與上述公式、定理有關的幾百、幾千條那麼多的數學題。
  問:閱讀、學習佛經、高僧大德的著述有什麼方法、方式?
  答:閱讀、學習佛經、高僧大德的著述的方法、方式。以下為不同的方式:
  (1.1)細讀法。認真學習、閱讀、研究佛經,並且看高僧大德的註解、講解,從頭到尾認真看一遍、兩遍或兩遍以上。
  (1.2)速讀法。快速瀏覽、快速閱讀一部佛經的小部分、部分內容,想認真讀時,再認真閱讀佛經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可以選擇以下方法學習佛經及高僧大德的著述:由於大乘佛經教義都是相通的,大乘佛經較多,可以先認真學習、讀誦3~9部大乘佛經以及1~3部高僧大德的著述,並用速讀法瀏覽、快速閱讀大藏經中每一部小乘經的小部分或部分內容,再認真學習一些小乘佛經的小部分、部分或全部內容。
  問:一切大乘了義經以何為宗要?
  答:一切大乘了義經皆以性空為宗,以自性本具佛性,眾生本具佛性,性空為宗。
  問:在家修行者剪個很短的發或光頭有什麼好處? 
  答:在家修行者把頭髮剪個很短(例如1~30毫米長的頭髮)或剪個光頭,對修行者修行有幫助,頭髮很短時或光頭時,人較舒適。
  問:為什麼說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認真讀佛經、多讀佛經前,要盡量減少學習世間知識的時間?
  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認真讀佛經、多讀佛經前,要盡量減少學習世間知識的時間,當然這裡指與佛法無關係的世間知識,例如讀漢語佛經要有一些漢語基礎,但不需要非常高的漢語水平。真非俗外,學習世間知識與其他修行方法無區別(除修行快慢外),有智慧或開悟者都可以於真於俗於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均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但學習世間知識與學習佛法相比,把時間用在學習世間知識上,而不去認真學習或多學習佛經,等於浪費時間、精神罷了。當然如能做到認真讀佛經、多讀佛經,學些世間知識也沒所謂的。
  信佛修行者要盡量減少做複雜世間事的時間,有很多世間事、世間知識較複雜的,即使學會了,也盡量減少做這些複雜世間事的時間,例如數學、象棋、圍棋。
  問:修行關鍵一至八個字是什麼?
  答:修行關鍵一至八個字:。
  一個字:佛。覺。智。悟。禪。明。
  兩個字:不二。自性。性空。佛性。覺悟。離相。無相。實相。真如。見性。
  三個字:菩提心。不二相。離諸相。離相待。不二法。第一義。正遍知。
  四個字:發菩提心。一真法界。性覺必明。調伏意根。深信因果。一法不立。垢盡對除。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但一月真。真非俗外。明心見性。行善止惡。徹果該因。修行實踐。
  五個字:一真一切真。性空即是佛。離一切諸相。如夢幻泡影。真性有為空。見聞如幻翳。明極即如來。一切唯心造。
  六個字:自性本具佛性。煩惱即是菩提。修行實踐嘗試。
  七個字:佛身周遍一切剎。一切諸法皆無相。一即是多多即一。離妄想顛倒執著。無明實性即是明。
  八個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空我空法空性空。無有少處佛身不遍。如來正覺無處不至。無有少法可得成立。發菩提心即是出家。言見性者言下須見。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圓融無礙,周遍法界。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先讀經后修行嘗試。
  問:為什麼說佛菩薩也在因果之中?
  答:佛菩薩也在因果之中,佛菩薩作的是菩提因、覺悟的因,得的是菩提果、覺悟的果。已了生死的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不再做惡因惡業。
  有一公案:百丈禪師講經時;常有一個白鬍子的老翁來聽經。有一天,其他的人都走了,單留下那位老人。百丈禪師便問他:老伯,你貴姓?」那老翁道:「我姓狐,是山後一頭狐狸。從前也是個出家人,有一次有人問我:「大修行人,落因果否?」那時我答說:「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為說錯一句話,便失去人身,五百世受狐報,現請大師指我迷津。」
野狐遂問:「大修行人,落因果否?」
師曰:「不昧因果」。
言下老人恍然大悟,隨即作禮道別:「我今既明白,便可以往生去。明日請法師到山後,
處理亡僧事。」
次日,百丈禪師領眾至山後,果然在石崖下,發現一頭死狐狸,遂用亡僧儀式把它火葬了。

  問:在家人可否看專門講出家戒律的佛經?
  答:有講法,在家人不可看專門講出家戒律的佛經。
  問: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薩名號,多念楞嚴咒有什麼好處?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宿怨?
  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薩名號,多念楞嚴咒能得到大的佛法僧、佛菩薩加力加智慧,能使信佛修行者易得成就。信佛修行者若能平均每一天念楞嚴咒的時間累積超過一小時且平均每一天念佛法僧或佛菩薩的時間累積超過一小時,世間中財力、人間勢力比你大得多的人(這裡指人間勢力,不是法界中的勢力),無理冒犯你,這個人很快就會走倒霉運,很快就會受到打壓、應有的懲罰。這裡無理冒犯,是指非宿怨,亦無正當理由而冒犯。有的人被冒犯、被損害可能是因為過去生做了惡因損害其他眾生,宿怨來討債引起的,念楞嚴咒能化解宿怨的。冒犯你的人,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有大的人間勢力的人,是否宿怨,唯有大神通者能證實。
  宿怨可以附在任何一個普通眾生身上,向信佛修行者討債,也可能親自向信佛修行者討債,無論能否迅速化解宿怨,也應予以忍耐,要發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名號,多念楞嚴咒,多作善業或功德,並把所作善業或功德迴向於宿怨和法界其他眾生。如達摩大師著的大乘入道四行觀中說: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經雲。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如果是信佛修行者久遠劫以前作惡業犯下的宿怨,唯佛菩薩能知曉。
  信佛修行者如遇到冒犯,可猜測背後是宿怨討債、魔及眷屬擾亂或無理冒犯。
 
  問:如果沒有動力、做不到精進修行怎麼辦?
  答?可以用善巧方便引導自己進行修行,用善巧方便引導自己精進修行。
信佛修行、做任何事要做得好,都要有大的忍耐力,要有忍耐心。
 
  問:人生無常,怎樣面對恐懼?
  答:並不是每一個信佛修行者,在發心修行后,慢慢修行,逐漸積累善業功德,幾十生內或幾百生內或幾千生內或幾萬生內必定能了生死,並不是每一個信佛修行者在更長的幾十萬生內、幾百萬生內不墮入惡道,沒有大災難,必定能了生死。因為眾生若在六道輪迴中,很多時候回忘記以前的事。有的修行者有時候可能不能持續每一生都修行直至了生死、成佛道。禪門或凈土,要一生修得大成就都是難得,如用搜索網站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當中的網文所說那樣,往生非易事。信佛修行者會將很多希望寄托在,如華嚴經說: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必當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凈一切佛功德地。信佛修行者會將很多希望寄托在,如華嚴經說: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要穿一切有為諸行煩惱身過,到於無為究竟智處。今生髮心修行者,今生髮心越大,做的善業或功德越大,今生或將來生得大成就的機會就越大。今生髮心修行者,如果今生不能得大成就,今生髮心越大,今生做的善業或功德越大多,將來生儘早修行,得大成就的機會就越大。

 
 問:誦持楞嚴咒者不可對楞嚴咒輕慢不敬,要怎樣做?
  答:信佛修行者要禮拜禮敬皈依楞嚴咒。誦持楞嚴咒者不可對楞嚴咒輕慢不敬,否則不但得不到佛法僧的加力扶持,還會造成對佛法僧、楞嚴咒的冒犯而做罪業:
 (1.1)例如把楞嚴咒書寫本放在枕頭下或不幹凈的地方是對佛法僧、楞嚴咒的輕慢不敬、冒犯。
 (1.2)如果當天做了嚴重違戒的事,例如殺生吃肉(飲食不便,吃了鍋邊菜除外)、飲酒、邪淫。與
妻子、丈夫同房併發生淫慾很親密的行為,雖不是邪淫,但當天也不適合念楞嚴咒。但特殊情況下當天做了嚴重違戒的事,也可念楞嚴咒,例如當天發生危險危急的事情,或心中忽然生出大恐懼,可念楞嚴咒,並要懺悔自己所作罪業。
 (1.3)帶楞嚴咒書寫本時不要去廁所或不凈的地方,例如在一個房間(此房內不適合放楞嚴咒)內,房間的上一層樓為男女同居住且有淫慾親近行為。躺著的時候不適合念楞嚴咒(但特殊情況除外,例如發惡夢,心生恐懼,或突然身體不適),默念也不適合。躺著的時候可默念佛。身上帶楞嚴咒時不可拜祖先。隨身帶楞嚴咒書寫件,楞嚴咒要盡量放在乾淨的地方。放楞嚴咒地方可為樓房頂層的廳內。身上帶楞嚴咒,不可放腋下或過低的位置,例如不可放靠近肚臍、或放肚臍以下位置,否則是對佛法僧、楞嚴咒的冒犯。
  如果當天有念楞嚴咒,當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南無楞嚴咒或南無大佛頂首楞嚴咒。

  問:讀佛經的信佛修行者應怎樣面對難解、可能有爭議的內容?(難解部、爭議部)
  難解部、爭議部有些內容是否明白對修行好壞沒有關係,但如果理解嚴重出錯,會做罪業甚至大的罪業。因為很多在難解、爭議的內容只存在於少數佛經中,而且存在於少數佛經的小部分說法中,一個信佛修行者只要依一部大乘了義經,開悟后修行,即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
  大部分難解、爭議的內容只存在於少數佛經中,或只有少數、小部分修行人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出現難解、爭議內容的佛經除難解、爭議的內容外其他內容與其他佛經相通一致。
  有兩個筆記本記錄了較大的難理解的內容沒有寫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中,這兩個難解爭議內容,我自己難以理解。
  信佛修行者對於佛經中難解爭議的內容,如不相信,也不能輕慢、不敬、否定、誹謗,否則會做深重罪業。輕慢、誹謗佛經是深重罪業。歸根到底,我只想、只希望在佛門中做善因、菩提因,得到善果、菩提果、利益。所以對於有的難解、有爭議、暫時無法理解的內容,不深信或不相信也不輕慢、不敬、否定、誹謗,依此方式處理。
  問:天人與人的區別?
  答:《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請的佛經中說:
佛說長阿含經說:
  佛告比丘:「閻浮提人有三事勝拘耶尼人。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拘耶尼。
  「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諸天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佛說長阿含經中說:
四天王身長半由旬,衣長一由旬,廣半由旬,衣重半兩。忉利天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衣重六銖。
  天人衣服輕。
 
  問:成佛不久的佛為什麼能知道眾生無始劫宿命?
  問:假如一個信佛修行兩個阿僧衹劫成佛,而在兩個阿僧衹劫以前、三個阿僧衹以前,這個信佛修行者在六道輪迴,為什麼能知道眾生無始劫宿命?
  答:成佛不久的佛能知道其他一切佛的心念,其他佛能知道眾生無始劫宿命,成佛不久的佛也因而知道眾生無始劫宿命。最先成佛者也可以從其他有大神通者的記憶中知道法界以前的事。或者有其他原因導致成佛不久的佛為什麼能知道眾生無始劫宿命。
  問:為什麼信佛修行者不可輕信靈異?
  信佛修行者修行時如遇佛菩薩化身授記將來作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不要輕易相信或否定,如果是真的,否定也不好,如果是假的,相信且說出來是大妄語。
  問:為什麼佛經中講,這個地球,此土釋迦牟尼佛佛法滅后很長時間才會有佛法出現?
  答:法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投生此土的人過去生與佛法佛教少緣或無緣,所以法滅。
  如華嚴經中說,這個法界中有很多世界,有的世界中,有很多與佛教有緣、信樂佛法者、修行有大成就者,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而有的世界,則較多與佛教無緣者,導致較多與佛教無緣者的世界有時法滅了很長時間才有佛法出現。
  如維摩詰所說經中說的香積世界,都是於大乘法修行得大成就者。
  問:修行好的關鍵是什麼? 
  答:修行好的關鍵: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守戒,選擇簡易快的行門,精進修行,智慧,調伏意根,在認真學習佛經或多讀佛經后多作修行嘗試、試驗、實踐。

  二.佛經中一些難解問題的問與答
  問: 為什麼華嚴經中婆須蜜女示現染情慾?
  答:婆須蜜女只是示現染情慾,而不是真染情慾,初禪以上的天人雖然在六道之中,尚且在長的壽命內遠離情慾,對於已經久離欲染,久斷情慾的大菩薩,既然可以示現貪嗔痴而非真染貪嗔痴,當然可以示現染情慾而不是真的染情慾。因為染情慾是導致眾生六道輪迴的最大原因之一,所以有的信佛修行者對染情慾心生大恐懼,但久斷情慾的大菩薩能以種種方便示現,引導眾生入佛門,既然可以示現貪嗔痴而非真染貪嗔痴,當然可以示現染情慾而不是真的染情慾,這建基於菩薩已證得高境界、了生死、斷情慾基礎上,這與魔留戀情慾是不同的。
  問:淫、怒、痴是做惡業,為什麼維摩詰所說經說:不斷淫、怒、痴,亦不與俱?
  答:這裡指菩薩在禪定中觀察到有的眾生做淫、怒、痴的事,而不取相。而不是說修行者不應離開淫、怒、痴。如本文中說無相,即不垢不凈,非善非惡,不取凈染諸相,佛身即法身,無有少處,法身不遍,佛菩薩於禪定中,於其他守戒修行者、於其他佛菩薩不取法相、凈相,於作惡、迷惑的眾生亦不染著不受影響、不取垢相,離諸相故於淫怒痴與戒定慧是等同觀察,實相無二相,心中無淫怒痴,自然不會受有的眾生犯淫怒痴影響,心中無法執、無執著,於其他守戒修行者、於其他佛菩薩不取法相、凈相。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凡夫相,不見佛法相,不見諸法有決定相,是為修般若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是佛法可取,不見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羅蜜。
  問:供養作善業功德,為什麼維摩詰所說經說:供養汝者,墮三惡道?
  答:維摩詰所說經說:供養汝者,墮三惡道。也不是否定供養須菩提的人做善業功德,而是說:菩薩於禪定中,了知眾生心行、因果,而不取相。供養須菩提的人做善業功德,將來會得到善果,將來甚至升到天界或於佛教修行,菩薩於此不取法相、凈相。而另外有的其他眾生作惡業,得惡果甚至墮入三惡道,菩薩於此亦不染著,不受影響,不取垢相。
  問:十二因緣什麼意思?
  答:十二因緣有三種註解,其中小乘經對十二因緣有兩種註解,兩種註解略有不同,即長阿含經第十卷和佛說法乘義經及佛說決定義經在對十二因緣的註解。另一種是大乘解,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中說,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是行......
  問:無生法忍什麼意思?
 華嚴經說:「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有少法滅。」第八地菩薩或第八地菩薩以上果位才可以證得無生法忍,第八地菩薩智慧、境界遠超阿羅漢、辟支佛。澄觀大師著的華嚴經疏說:八地已上以為一乘,是知從前差別進入一乘。
  寶積經說:凈飯王等七萬釋種得無生法忍。維摩詰所說經中說:當佛現此國土嚴凈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維摩詰、文殊師利於大眾中說是法時,百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薩得無生法忍。......若未發大乘意,食此飯者,至發意乃消;已發意食此飯者,得無生忍,然後乃消;已得無生忍,食此飯者,至一生補處,然後乃消。......彌勒!復有二法,菩薩雖信解深法,猶自毀傷,而不能得無生法忍。何等為二?一者輕慢新學菩薩,而不教誨;二者雖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別,是為二法。
 
  問:楞嚴經說: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應怎樣理解?
  答:依世間知識一處有大的聲響,聲波向四周傳播,多人能聞,此處說法應怎樣理解?此處說法是為了說明佛的法身是周遍的,佛得正遍知,法界任何一處發出聲響,即了知。天人有大神通,人間有一個地方發出大的聲響,距離很遙遠的天上,很多天人會聽到,這個例子中,天人離發聲響處遙遠,聲波、聲音是傳遞不到的,但很多天人有神通,而能聽到。
  問: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中說: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是什麼意思?
  答:這表示入不二法門須於六根、六塵、十八界等一切處均證入不二法門,方為真正入不二法門,六根、六塵、十八界任何一處起了煩惱、執著,若不會調伏,不能調伏,則任何一處均不可真正入不二法門,上述諸聖均悟入此理,並真正證入不二法門,維摩詰菩薩再說一次。
  問:為什麼說發菩提心有無量功德,怎樣發菩提心?
  答:華嚴經發心功德品說: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然後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養,經於千劫,教住四禪;經於百千劫,教住四無量心;經於億劫,教住四無色定;經於百億劫,教住須陀洹果;經於千億劫,教住斯陀含果;經於百千億劫,教住阿那含果;經於那由他億劫,教住阿羅漢果;經於百千那由他億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於意云何?是人功德,寧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薩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華嚴經說:
    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一得聞佛名,決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發道心,必成無上尊,慎莫生疑惑。
  善男子,如人學射,先安其足,后習其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
  華嚴經說:復作是念:『我於往昔未發無上大菩提心,有諸怖畏,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墮惡道畏、大眾威德畏。自一發心,悉皆遠離,不驚不恐,不畏不懼,不怯不怖,一切眾魔及諸外道所不能壞。』如是思惟,心大欣慰。
  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必當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凈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猶如帝王,一切願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葯,能令毒箭自然墮落。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葯,令貪、恚、痴、諸邪見箭自然墮落。
  以發心故,常為三世一切諸佛之所憶念,當得三世一切諸佛無上菩提。
  維摩詰所說經說: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菩提心因緣。何等為十?所謂: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為除滅一切眾生苦聚故,發菩提心;為與一切眾生具足安樂故,發菩提心;為斷一切眾生愚痴故,發菩提心;為與一切眾生佛智故,發菩提心;為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故,發菩提心;為隨如來教,令佛歡喜故,發菩提心;為見一切佛色身相好故,發菩提心;為入一切佛廣大智慧故,發菩提心;為顯現諸佛力、無所畏故,發菩提心。是為十。
  華嚴經發心功德品說:
  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發於無上菩提之心。為了知十方世界故,發菩提心。
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煩惱差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經文所說,所以說,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眾生,盡知一切處。
  在華嚴經中搜索:菩提心。當中有多處說法、讚歎。
 
  問:為什麼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為什麼說僧過惡,犯深重罪?
  答:華嚴經說: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余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網文中說:說僧過惡,犯深重罪
  如文中請錄的佛經經文說,發菩提心有無量功德,發心修行,求成佛道的修行者有無量功德,對發菩提心的讚歎,其他一個人讚歎多劫,也不可說盡。對其他信佛修行者,但起嗔心,說其過惡,不起讚歎,反而挑剔他人過失,有些挑剔,只是妄語,或實說不實說,均造大罪業。維摩詰所說經說: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所以在家修行者發菩提心即為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在家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如同出家,修行得好,如同出家。譬喻一個人做了一千億件善事,卻沒有做一件壞事,而另一人卻說他做了壞事,即為誹謗,做深重罪業,譬喻一個人做了一千億件善事和做一件壞事,而另外一個人對這個人做的一千億件善事隻字不提,一句讚歎也沒有,卻只說這個人做了壞事,所以因而造深重罪業。
  世間話中有句說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於信佛修行者也適合的,驕傲者生我執我慢,修行起障礙,謙虛學習其他信佛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經驗、優點,而不是只看到別人不足之處而隨便評論,起嗔心,而造罪業。對其他信佛修行者起嗔心,與信佛修行者「深信因果,行善止惡,自覺覺他,普度眾生」之心不符。
  問:為什麼華嚴經中說佛菩薩有很多三昧?
  答:佛身即是法身。法身菩薩法身遍及之處皆見實相,皆是如來藏中所現物,皆能大中現小,小中現大,重點觀照對象不同或觀照對象不同,三昧之名就不同,所以有很多不同的三昧名。
  問:怎樣看待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的關係?(難解部、爭議部)
  答:很多大乘佛經會說大乘法的智慧、境界會遠超小乘法。大乘經並沒有說修大乘法者不要去看小乘佛經。而且小乘佛經部分內容既是小乘法的重要內容、基礎,同時也是大乘法的重要內容、基礎,例如小乘佛經中說的因果,守戒,學佛修行,布施,忍辱,精進,禪定,發大願,諸惡莫作,修行行門,六根、六塵、十八界、五蘊的意思,皈依禮拜禮敬佛法僧,六道眾生的特徵,部分有神通眾生的神通、特徵,當中很多內容會在小乘佛經中詳細講。所以發菩提心的信樂大乘的信佛修行者既要認真讀、多讀大乘佛經,也要認真讀、多讀小乘佛經。只要發菩提心,安住菩提心,就能依大乘佛法修行,就能於大乘佛法中修行得好。
  信樂大乘法、以大乘法修行的初心修行者不可輕慢小乘法,要禮拜禮敬大乘法、小乘法,要禮拜禮敬一切佛法。

 
  三.凈土入門
  問:修行阿彌陀佛凈土的方法,關鍵是什麼?
  修行凈土之關鍵,要發菩提心,信願行持名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儘早求生凈土,因為往生並非易事,如百度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命終未必能往生,命終能否往生是未知數,所以要儘早念佛求生凈土。    磨刀不誤砍柴工。譬如一個人手中沒有任何工具,單憑手力上山取柴,而另外一個人手中有大刀大斧,並把大刀大斧磨利后,再上山砍柴那樣。
  所以同樣是念佛者,智慧大小不同,念佛效果就不同。
  戒律好的人與戒律差的人念佛效果相差大。
  發菩提心者與未發菩提心者念佛效果相差大。
  現前成就大者與現前成就小者,念佛效果相差大。現前成就大者,念佛往生機會更大。
  凈土萬人修萬人去這句話不能完全證實,但也未必是假的因為今生修凈土者,今生不能往生者,將來生也有可能往生,如網文說,一萬個修凈土者,有2~3個或幾個往生,那麼幾千生至幾萬生之後,可能就有很多往生者,很多人其他人修凈土往生,也會學習修行。
 修凈土者,現前成就越大,往生機會就越大,如果今生不能往生,現前成就越大者,將來生儘早修行凈土而往生機會就越大。
  現前成就大小的判斷:
  戒律好的人比戒律差的人現前成就大。
  發菩提心者比未發菩提心者現前成就大
 如大乘佛經義理,發大乘心者比發小乘心者現前成就大。
 有多聞智慧比智慧少小者現前成就大。
  智慧多者比智慧小者現前成就大。
  如華嚴經中說(大意),發菩提心者,功德,唯佛能證知。
  修行效果好者比修行效果差者現前成就大。如六祖法寶壇經中說:諸佛妙義,非關文字。有的念阿彌陀佛者,沒有用非常多時間讀佛經,卻很有智慧,念佛效果好,多念,所以現前成就大而往生凈土。
  於阿彌陀佛凈土、般舟三昧發心越大,現前成就越大,例如,如果修行凈土、般舟三昧者發心生生世世修阿彌陀佛凈土、般舟三昧,直至往生凈土或成佛。
  問:修行阿彌陀佛凈土的方法、關鍵是什麼?
  答:修行阿彌陀佛凈土的關鍵,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信願行持名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至少要明白或悟入人空我空,不眷戀世塵,不留戀世間,不眷戀人間、人道的福報,無論年齡大小,從一開始修阿彌陀佛凈土,就要發心即時求生。譬如一個人命運中註定有八十歲壽命,不要發心命終時(八十歲時)才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而要即時求生阿彌陀佛凈土,無論現在30歲、40歲還是其他任何年齡,從開始修行阿彌陀佛凈土就要發心即時求生。人空我空之義理《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請的佛說決定義經、佛說法乘義決定經講的十二因緣及其他義理那樣,
  維摩詰所說經說:言諸仁者。是身無常為無強為無力為無堅。為苦為老為病。為多痛畏。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澡浴強忍。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野馬渴愛疲勞。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轉受報應。是身如夢其現恍惚。是身如影行照而現。是身如響因緣變失。是身如霧意無靜相。是身如電為分散法。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非身為如火。是身非命為如風。是身非人為如水。是身非有四大為家。是身為空無我無性無命無人。是身無我我者轉離。
  修行阿彌陀佛凈土者,要在年輕時、中年時或命終前較長時間以前就要早日精進修行,以求早日往生阿彌陀佛凈土。譬如一個參加一次考試,共有六次機會,如果六次機會均不能合格通過,則要重化更多的時間、金錢、精神再去重考。第一次合格通過考試比六次都不合格要好得多。如果到了第六次去考試,心理壓力會大增,當然,如果前五次都不能通過,只能寄望第六次。好多人到了命終時的心理狀態、身體狀態都比不上年輕時、中年時或命終前一年前、兩年前或三年前。當然,命終前一年以前、兩年以前、三年以前,年輕時、中年時,不能往生,也只能寄望於命終時。人身難得,佛法難值。
  人生無常,人身難得,佛法難值,世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短暫的人道快樂難得持久永恆。初禪以上天人,壽命很長,且遠離情慾、分段飲食、睡眠,當中也有許多不是信佛修行者,達到如此境界,尚且不能了生死,皆因未悟入證入人空我空。
  問:人死後多長,人的神識才會完全離開身體? 
  答:網文有些同修認為人死後8~10小時左右,人的神識才會完全離開身體。
  問: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有什麼修行方法? 
  答:維摩詰所說經說:依於法,不依人。修行阿彌陀佛凈土者應嚴格按照講阿彌陀佛凈土的佛經的修行方法進行就行修行,亦不能違背其他佛經的義理,講阿彌陀佛凈土的佛經,亦有不同的修行方法:
  (1.1)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如觀無量壽經說的上品上生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信願信行持名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認真讀、多讀佛經,善解義趣,深生信樂。
  (1.2)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如觀無量壽經說: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觀無量壽經還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信願信行持名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不必受持加讀誦方等經典。讀誦並受持方等經典,依此修行,是禪宗行法。不必受持加讀誦方等經典,也應讀誦大乘佛經,當遇到複雜、很複雜的義理,信樂即可,不用深入研究,發菩提心,多念阿彌陀佛即可。只需學習不是很複雜或不複雜的基礎義理即可,可以不去學習、研究複雜的義理。如果複雜的義理,學法者能很快明白,則不是複雜的(註:明白不一定是開悟的)。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應讀誦大乘佛經,如遇到複雜自己難以明白義理,可以選擇不去深入研究,發菩提心,信樂讀誦即可。如遇到複雜自己難以明白義理,可以選擇不去深入研究,這與修禪是不同的。
  修阿彌陀佛凈土者,要依法不依人,所有佛經均說謗法是做深重罪業,如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中說,五逆十惡,懺悔罪業,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尚可以往生凈土。而誹謗大乘者,做深重罪業,不可以往生凈土,皆因一些謗法者並不知道自己是錯的,做了謗法的行為,而不去懺悔罪業,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要對佛經隨便評論,否則可能對佛法僧輕慢或誹謗。如觀無量壽經說: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觀無量壽經即使下品下生者,最後能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是源於善知識的正確引導,能於佛法起大信心,能於佛法生信樂,所以能往生凈土。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對佛法僧起讚歎,對佛法僧不可隨便評論。對佛法僧輕慢、誹謗,是深重罪業。
  (1.3)禪凈雙修者。修阿彌陀佛凈土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信願信行持名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不但求生凈土,亦同時修禪以求今生命終前即得大成就,求無上菩提,修菩薩行。
  禪凈雙修者不要放棄速成佛果、希望今生命終前即可修行得大成就、了生死、得高境界的理想,因為如前文所說那樣,般舟三昧經中講念阿彌陀佛也是修行極快、速成佛果的法門,與楞嚴經中說的耳根行門均是能快速修行成佛的行門。
 
  問: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怎樣判斷是否往生?修阿彌陀佛凈土者有什麼修行方法?(爭議部、難解部)
  答:法苑珠林中說:
  第一門中臨命終時。檢身冷熱。驗其善惡。具知來報。故瑜伽論雲。此有情者。非色非心。假為命者。大小皆同死通漸頓。諸師相傳。造善之人從下冷觸至臍已上。暖氣后盡。即生人中。若至頭面熱氣后盡。即生天道。若造惡者與此相違。從上至腰熱后盡者。生於鬼趣。從腰至膝熱氣盡者。生於畜生。從膝已下乃至腳盡者。生地獄中。無學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頂也。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摩揭陀國主阿闍世王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諸惡眾生入於地獄。云何得知誰人曾見。復云何知當墮餓鬼及與畜生。當生人天並誰人見。爾時世尊告阿闍世言。大王應當一心諦聽我為王說。令王現前而得知見。大王當知若人命終當墮地獄有十五相。當生餓鬼有八種相。當生畜生有五種相。當生人天各有十相。大王何等名為當生地獄十五種相。
  八識規矩補註序
  總括經論。頌曰。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二皆至於心。一處同時舍(二論之義)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經義)謂經論異者。經驗六趣差別。論明善惡兩途。蓋六趣亦不出善惡也。即前生死心也。
  以冷熱、體溫判斷命終成聖或往生六道,佛經中暫時找不到相關經文,所以僅可做參考。不同經論的有的講法也不同,法苑珠林說:無學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頂也。八識規矩補註序說:人心餓鬼腹。
  月悟法師說:高血壓走的,也頂熱。
  宣化上人大師在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中講了生死的聖人的血是白色的。宣化上人大師是說法嚴格的智慧深的法師。了生死的聖人的血是白色的。當並不是說血是白色的人就是了生死的聖人,這是兩句不同的話,就如金剛經中說,佛有三十二種相好,但有三十二種相好的一定是佛嗎?這是兩句不同的話是一樣道理的,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種相好。
  維摩詰所說經說:依法不依人。要依阿彌陀佛凈土經作為是否往生的重要依據。需在求生凈土當事人在講真話的前提下,能否見到見到阿彌陀佛化身及蓮花接引,如果有的修凈土者如果見到阿彌陀佛化身及蓮花也不告訴他人時,有時候可能旁人無神通下也能見到佛化身或蓮花。但如果旁人不可見到,唯有大神通者能知道。
  一切眾生、一切佛菩薩均在因果之中,雖然很多修行者認為修阿彌陀佛凈土比其他行門容易,但有的被授記者亦需修行二、三阿僧衹劫才可成佛。修凈土者如果一生付出修行努力少,或作的善緣福德少,不能一生即往生凈土不足為奇,甚至一生付出很大努力修凈土,也不能一生即往生凈土也不足為奇。
  問:念阿彌陀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是易的還是難的?(爭議部、難解部)
  答:念阿彌陀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的難易,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1.1)念阿彌陀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並非易事,亦非很難的事。這是我較為相信的理解。
  (1.2)念佛者多,往生者多,念佛往生是易事。
  (1.3)念佛者多,往生者少。一萬個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只有兩、三個或四至七個能往生。能往生者可能指有明顯驗證者。
  維摩詰所說經說:依法不依人。判斷一個修阿彌陀佛凈土的人能否往生關鍵是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命終時能否見到阿彌陀佛的化身或阿彌陀佛變化的蓮花接引,觀無量壽經,九品往生凈土者,只有一例經中沒有講見到阿彌陀佛的化身或阿彌陀佛變化的蓮花。一些有明顯往生驗證且符合經義的例子,是在並非很難的情況下能往生。
  由於觀無量壽經中,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均可見到佛化身或蓮花,因而相信九品往生均可見到佛化身及蓮花。
  一些求生凈土的例子,如果沒有明確聽求生者講是否見到阿彌陀佛化身及蓮花,可能求生凈土的當事人可能見到阿彌陀佛化身及蓮花,也可能求生凈土的當事人沒有見到阿彌陀佛化身及蓮花而不能往生阿彌陀佛凈土。
  有的被認為往生失敗的例子,可能是因為沒有聽到求生凈土的當事人說見到阿彌陀佛化身及蓮花,且見到當事人信心不夠,命終時有一些不好的徵兆。如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中說命終往生六道有不同的徵兆。
 
  因此,個人認為,念阿彌陀佛往生阿彌陀佛凈土並非易事,亦非很難的事。修阿彌陀佛凈土者不要不可輕易認為往生是易事而懈怠,亦不應認為難以往生而失去信心。當然,未得到阿彌陀佛印證,不可說能往生,否則是嚴重的妄語或大妄語。
  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對是否見到阿彌陀佛化身,是否往生凈土,要慎言,可以選擇如實說或不告訴他人,見到阿彌陀佛化身接引,預知時至,可以選擇不告訴他人,或如實說,或只告訴他人要走即可。
  佛說阿彌陀經說: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不可忽視的是一心不亂念阿彌陀佛一日至七日並非易事,可能有的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平常念阿彌陀佛修行效果好時也能做到一心不亂地念佛一日或一日以上,如果當時能見到阿彌陀佛化身及蓮花接引,即可往生凈土,但如果當時未能見到阿彌陀佛化身及蓮花接引,可能當時善根福德因緣未足夠,要繼續修行。要待到快命終時一心不亂地念阿彌陀佛一日至七日,難度不少。
  楞嚴經說,一切修行者未盡生死前,不持楞嚴咒,修行都有魔擾亂。念佛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在命終求生凈土時也有可能有魔擾或宿怨。
  快到命終時,由於要面對生死考驗,可能是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有大的心理壓力,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對是否能往生阿彌陀佛凈土都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要發菩提心,不要眷戀世塵,無論能否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最後一刻都要儘力修行好。
  佛說處處經說:
  三人共坐自思惟七事。一者少欲得道。多欲不得道。二者知足得道。不知足不得道。三者精進得道。不精進不得道。四者守六衰使不起得道。不守六衰。放使起者不得道。五者自護得道。不自護不得道。六者守意得道。不守意不得道。七者智慧得道。不智慧不得道。共思惟七事。時去佛六十里。佛時坐禪。即知三人所念。便移意往坐三人前言。善哉善哉。我復語汝一事。不念家欲得道。念家欲不得道。於是三人歡喜即得菩薩。
  從另一角度講從有明顯往生阿彌陀佛凈土徵兆、驗證者看來,念阿彌陀佛能否往生阿彌陀佛凈土原因複雜,暫時還難以找出一個定論。
  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命終前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安排布置臨終前的事,現場應請及安放楞嚴咒,可以選擇請助念團或不請助念團。
  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可以選擇命終前不請助念團,不告訴任何人包括親人,自己獨個兒靜靜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凈土,也是可以的。
  請助念團,可以選擇請助念團在身邊助念,也可以選擇讓助念團在屋外助念,留一個人在身邊即可。可以選擇請助念團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專念楞嚴咒。楞嚴經說,誦持楞嚴咒者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
  命終時求生凈土者,假如遇到宿怨、魔擾或嚴重疾病或大的痛苦,會影響或嚴重影響修凈土者,魔可能會鼓動修凈土者身邊的任何人進行破壞、干擾、或追債,或直接干擾或影響修行者。所以修凈土者命終前一段時間內(例如3~15天),可以用部分時間念楞嚴咒。
  楞嚴經說: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缽怛羅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速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
  (爭議部)求生阿彌陀佛凈土者,有的好的預兆不可作為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明顯驗證。例如:命終者身體變軟,逝者命終後身體火化後有舍利,命終時天氣好、天氣晴朗,逝者面容安詳。很多信佛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也有很多靈異事件和好徵兆。修行阿彌陀佛凈土者,如果修行得好,但沒有往生凈土,臨終念佛,得佛力加持,有一些好徵兆,是正常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修行得好,臨終念阿彌陀佛,但不求生凈土,得佛力加持,也有可能有一些好徵兆。修禪者不能將得一種神通或五種神通作為了生死的明顯驗證,否則是大妄語。而修阿彌陀佛凈土者要依法不依人,有的好徵兆不可作為往生凈土的明顯驗證、明顯徵兆。
  能否往生歸根結底是要佛菩薩或大神通者方能完全證實。
  (爭議部)如佛經說,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很多眾生、鬼神的,有很多眾生有神通或大神通,會顯示靈異,如果見到靈異就往誇大或過度誇大的地方去想,容易被迷惑,容易講妄語或嚴重的妄語,甚至可能易被魔及眷屬干擾、迷惑,就像楞嚴經中說的被擾亂並被迷惑的事那樣。要知道,往生阿彌陀佛凈土者命終時有好徵兆與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命終時有好徵兆,即為往生凈土是兩句不同的說話。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判斷有否明顯的往生驗證、往生徵兆,要依法不依人。一個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如果命終前見阿彌陀佛化身或蓮花,但沒有告訴他人,有可能有時候,旁人沒有神通也能見到阿彌陀佛化身或蓮花,但有時候,其他人需有大神通才能知道。但總不能將一切好預兆都作為往生凈土的明顯驗證、明顯徵兆。就好像佛有三十二種相好與有三十二種相好就是佛是兩句不同的話那樣,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種相好。
 (爭議部)在天涯網的蓮蓬鬼話版搜索:真實。設置搜索範圍:蓮蓬鬼話版,設置搜索標題和最多回復,得到的結果有的文章可能是小說創作,有的文章可能是有的人親身經歷或親自聽別人說,當中也有很多靈異。
  有的被授記的信佛修行者需修行二、三個阿僧衹劫才能成佛,未被授記者更不知將來生會變成怎樣。所以說修阿彌陀佛凈土者一生不能往生雖然非常可惜、遺憾,但也是一件平常、不知為奇的事。只要發菩提心,樹立信心,發心將來生繼續努力修行,直至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或成佛道。要珍惜今生學佛法修行的機會。
 
  四.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綜合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的衛生習慣較合適?
  答:佛說護凈經中說,不可不凈食。
  有的人不注意衛生、健康,不幸染上致命的病毒,例如瘋犬病、艾滋病。信佛修行者不要不凈食,在盡量避免染上惡疾的前提下,人過於注重衛生,反而對身體無益,且浪費時間、精神。
  問: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體有疾病時,應怎樣面對?
  答: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體有疾病時可以以下方法應對:
  (1.1)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名號,多念楞嚴咒,求佛法僧加力扶持,佛能知一切處及一切佛法和世間知識能為修行者開示應對、化解方法,信佛修行者如無神通,不能知道佛所說,也可能有所感悟,如需求醫,佛法僧能保佑病者能早日找到好的醫生或早日找到好的治療方法。
  (1.2)十地菩薩能知道一切佛法和一切世間知識,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體有疾病時,應自己從世間知識角度,去了解病因及適合的治療方法,無論是否求醫,都要自己從世間知識角度,去了解、研究病因及適合的治療方法。有的疾病不用求醫,也能自己找到解決辦法,部分疾病必須求醫。
  (1.3)如疾病是宿怨引起的,用(1.1)的方法可以盡量化解。
  (1.4)疾病不是宿怨,而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名號,多念楞嚴咒,求佛法僧加力扶持,有時候能減輕或消除疾病。
  問: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遠離政治?
  答:世界上有許多大小不同種類的世間知識,其中有很多種類的世間知識,很多人花很多時間去學習、研究,也未必能達到很高的水平,例如:數學、一門外語、象棋、圍棋。小的種類,任何一個工作崗位、職業,要做好並不容易,有的門類的世間知識是很複雜的。
  我們生活的地球,六道眾生的數量是很多的,六道眾生有無始劫的生死宿命,所以因果是很複雜的,沒有佛菩薩的大神通,猜測很多事情背後的真正因果,與事實相近、相似、不同、有巨大差異、猜測錯誤、相同等各種可能性都有的。
  佛教有時會影響到很多事情,包括政治,如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說: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佛事三寶中來。現實也符合佛經的說法。但佛菩薩不會做任何惡業。如果一個國家的帝王、權貴是輕慢、冒犯甚至破壞佛教,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惡果。冒犯、破壞佛教可能會得到魔眾的支持,但最終結果是失敗的。一個人、一個團體如果冒犯、破壞佛教,與佛教角力,如果無魔眾支持,很快就會一敗塗地,即使得到魔眾支持,最終結果也是失敗的。當然如果信佛修行的人或群體如果被受到魔或魔眾支持的其他人或群體無理冒犯甚至破壞,但又得不到足夠的佛法僧、佛菩薩、其他信佛修行眾生等佛教勢力的加力扶持,很容易在角力中失敗或受到大的損害的。
  問: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遠離政治?
  答:佛經中講許多信佛修行者過去生、現在生的事,講許多眾生的事,也有講眾生之間的戰爭與鬥爭,例如天人與阿修羅爭,佛經中講很多信佛修行者、許多眾生的事,是源於佛能知一切處,能知道一切事,能知道一切眾生無始劫宿命,能知道一切眾生因果,對於佛經中講很多信佛修行者、眾生的事,許多人讀後,有相同、相近或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出現嚴重的偏差,所以對於現實中,國家、世界的政治、社會現狀,沒有佛菩薩解釋當中的因果,單靠自己猜測背後的因果、原因,與事實相近、相似、不同、有巨大差異、猜測錯誤、相同等各種可能性都有的。而且其他人、群體有自己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式,佛菩薩、佛教有這麼大的勢力,只要不冒犯佛教,也不去管這些事情,所以初心修行者,單憑個人勢力,參與政治,沒有必要,徒勞無功,浪費精神罷了。
  問:一個國家佛教於國家比例較小的小部分人中興起,對於其他人有什麼關係?
  答:一個國家佛教於國家比例較小的小部分人中興起,對於其他與佛教無緣的人的命運可能沒有什麼關係或有好的幫助。

問:近二千年佛教在中國漢人中的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答:自佛教傳入中國大陸以及漢人群體中,一直到唐代,近一千年時間,都發展得很好,宋朝、明朝時,佛教在漢人中的發展有所衰落,在清朝、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時,佛教在漢人中得到復興,發展得很好,佛教在現代的中國(1949年後至現在)發展有所衰落。現代的世界、中國也有一些來源於中國大陸的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但這些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中很大的比例的高僧是晚清、民國時就開始信佛修行的。宋朝、明朝時要僧人拜皇帝是嚴重冒犯佛教、破壞佛教的行為,會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

  問:怎樣的飲食習慣對身體有益處?
  答:佛經提倡日中一食,能做到日中一食固然好,如不能做到日中一食,可以一日兩餐,一日三餐或少食多餐。晚餐比午餐應吃得更少。如果人容易上火,每一餐都應有一個湯,多喝水或有營養的飲品,例如自製的豆漿或果汁。
問:信佛修行者要留意環境飲食對身體影響,應注意什麼?
  答:一個三十多歲的外國人在中國一個空氣污染、霧霾嚴重的城市工作、生活,他喜歡戶外跑步,跑步一年多就不幸患上癌症死了。倫敦毒霧事件,短時間內有大約一萬多人因此而死亡。中國很多地方空氣、水土、環境污染嚴重。所以說,運動要在空氣好的地方進行,才會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多吃健康有營養的素食,適量運動,既不是違戒、作惡,但也與修行好壞沒有什麼關係。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對身體有好處。身體猶如房子,譬如建房子,設計得越好,花錢越多,就能建得越大越好或越漂亮。但一個人在大的房子或較小的房子內修行,於修行得好壞快慢沒有什麼關係。但如果身體出了問題,則對修行有不好的影響,但如果身體出了問題,可以從健康素食、適量運動的方面入手調理身體。
信佛修行者不能吃五辛。
楞嚴經說:
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問:人工智慧、計算機與六道眾生有什麼不同?運用好計算機、網際網路,對修行有幫助,為什麼?
  人工智慧、計算機與六道眾生作比較
  六道眾生是有情世間,人工智慧是無情物、器世間,人工智慧與草木、石頭一樣是無情物、器世間。
  現在的地球大部分人沒有宿命通、沒有神通,但鬼道眾生、天人有神通,有五種神通,當然,人工智慧、計算機也沒有與神通類似的功能。
  人工智慧、計算機很多方面的能力超越現今大部分人類。如果把人的一生一切都拍成視頻,變成電腦文件存儲,大型計算機可以存儲起來。有很多天人有長遠劫的壽命,如果把壽命最長的天人的一生的一切見聞都拍攝下來,製成視頻文件,用電腦儲存,人類可能還難以製成如此大的計算機。
  人工智慧、計算機掌握、記憶知識的能力超越很多人類。
  信佛修行者可以運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幫助自己學習佛法。
  問:有時候,適當做些修行筆記,對修行有幫助,為什麼?
  答:信佛修行者有時候會出現有大價值的修行靈感,有的修行靈感轉瞬即逝,有時候,部分、有些修行經驗、理解、體會用筆、筆記本記錄下來,對修行有幫助。當然,如果過多記錄筆記,可能有部分筆記對修行作用可能不大。
 
問: 為什麼說,人生無常,要珍惜學習佛法、修行的機會?
  人生無常,也不知這一生將來或未來生會變成怎樣,會遇到什麼,人生有什麼重要、意義重大的、要緊的事要儘快去做,要珍惜學習佛法、修行的機會,明白人生無常,六道輪迴的迷惑、可怕、恐怖,才知道學習佛法、修行的可貴。要發菩提心,珍惜學習佛法、修行的機會。
  問:修禪定,信佛修行關鍵是什麼?
  楞嚴經說: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葯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也就是說,從這一生開始發心學佛法修行者,若能禮拜禮敬皈依楞嚴咒,多讀誦,或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從這一生開始及將來生,生生都不會生到惡處,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直至了生死、成佛道,若能禮拜禮敬皈依楞嚴咒,多讀誦,或書寫帶藏、諸色供養,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楞嚴經說: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
  華嚴經說:
    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一得聞佛名,決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發道心,必成無上尊,慎莫生疑惑。
  善男子,如人學射,先安其足,后習其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
  所以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多念楞嚴咒,發心修行求速成佛果,普度眾生,盡知一切處。
  五.爭議部、難解部
  六.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個人論述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2)(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2017-06-13 21:39:23)[編輯][刪除]轉載▼
標籤: 佛學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2)(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禪定入門略說(二)(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註:
1.本文為讀經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個人理解內容來源於佛經、佛經經論、佛經註解或個人理解、個人論述。來源於個人理解、個人論述部份如果有錯誤,敬請佛、菩薩、僧給予指正。個人論述如果有錯誤,本人誠心懺悔罪業,並改正錯誤。
2.禪定入門略說(二)一文又可叫禪定入門(二),信佛修行入門略說(二),信佛修行入門,信佛修行問與答。
3.禪定入門略說(二)分為以下幾大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二.佛經中一些難解問題的問與答
三.阿彌陀佛凈土入門略說
四.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綜合
五.爭議部、難解部
六.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個人論述
四.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綜合中除了佛經義理論述外,部分內容與世間知識有關。
爭議部、難解部的內容是分散在正文各處,文中有標明,段落前標註爭議部或難解部,整段均為爭議部、難解部的內容。

目錄:
  六.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個人論述
個人論述:
問:怎樣看待秦檜前世竟是雁盪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一文?
問:怎樣看待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往生失敗的例子?
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
通華居士:念楞嚴咒時看到不可思議的場景
我專修「楞嚴咒」25年的感應
虛雲和尚與證得阿羅漢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緣往事(部分)
宣化上人大師講經中的故事:
法華經淺釋:弟子關忠喜往生阿彌陀佛凈土。
楞嚴經淺釋:牛精變化為阿彌陀佛形象。
百度百科:凈土聖賢錄  。部分內容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內容
凈土聖賢錄白話  劉宋 慧通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唐 李知遙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齊 曇宏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梁 高浩象
凈土聖賢錄白話 梁 庾詵
凈土聖賢錄白話 宋 孫良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邵慧安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楊文瀾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易慧明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吳慧香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一輩子念佛,卻無法往生極樂的事
寂空法師:六百年前幾世六道輪迴
母音老人:印光祖師大護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敗的警醒
從一位吃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敗的實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見的往生凈土的誤區
念佛吃齋一輩子的老居士,由於心存邪見,死後投豬胎。
陳曉旭的故事
頭頂發熱是判斷往生的唯一標準嗎
三禪僧不求生凈土轉生后結局如何?
印光大師講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後身;秦檜的前生。
修行者故事:一生江蘇,為彭文章,一生雲南,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吳引之。圓澤禪師。
高僧轉世,笑對舊友
蘇東坡、秦檜、岳飛的前生後世
秦檜前世竟是雁盪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
另外有網文說:
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
 
 
  六.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個人論述
個人論述:
問:怎樣看待秦檜前世竟是雁盪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一文?
答:油炸檜,鑄成秦檜與其妻鐵像,並便溺於鐵像之上的做法過於偏激了,是不應做的。
問:怎樣看待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往生失敗的例子?
答:  如前文所說有的被授記的信佛修行者需修行二、三個阿僧衹劫才能成佛,未被授記者更不知將來生會變成怎樣。所以說修阿彌陀佛凈土者一生不能往生雖然非常可惜、遺憾,但也是一件平常、不知為奇的事。只要發菩提心,樹立信心,發心將來生繼續努力修行,直至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或成佛道。要發菩提心,珍惜今生學佛法修行的機會。
 
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
  通華居士:念楞嚴咒時看到不可思議的場景
    自2014年終南山觀音古洞舉行晝夜不間斷的楞嚴法會至今,我每一年都去道場打楞嚴咒七,第一次參加打七,便深感此道場的不可思議加持力。
      專修楞嚴神咒法門已有26個年頭,這麼多年來,一直希望有真正大徹悟的明師來主持宏揚楞嚴正法,直到終南山的楞嚴七之旅,我找到一生專修楞嚴神咒的楞嚴行者上普下光老和尚。並且成為老和尚的座下皈依弟子,法名——通華。
      多年的楞嚴修持過程中,不管是什麼情況下,我始終未曾間斷過一日,由於楞嚴神咒的不可思議,這些年來,在我身上發生的感應可以說舉不勝舉,一路走來,承蒙佛菩薩的慈悲加持,楞嚴神咒的不可思議加持下,我帶領當地和周邊城市等數千位佛友持楞嚴咒,他們中來自不同年齡,最小3歲小孩(父母都是修持楞嚴咒)便已背會楞嚴咒,年長者則是70多歲。而這些佛友部分人每天的功課都是108遍楞嚴咒。儘管如此,我始終覺得楞嚴神咒法門,奧秘無窮,我所領悟和受益的或許還不及百千萬億萬分之一,由於從古至今專修此法門的大德極為稀有,對此法門開示和講解的也是極為有限,而近代已故大德宣化上人對楞嚴咒的詳細開示,不知影響和鼓勵了多少佛弟子讀誦楞嚴咒,也增加了佛弟子修持楞嚴咒的信心。
      正如宣化上人在楞嚴咒句解多次提到,他能夠講的只是萬分之一不到,宣化上人講解的楞嚴咒是特別鼓舞人心的,上人對楞嚴咒的開示從功德和威力方法方面較為詳細,我們學佛之人最為關心的問題——了生死,上人的開示中提到的也很祥細,專修專念,念的呆呆傻傻,咒不間斷,自開大智慧,自然了生死成佛道。所以,多年來,我也一直想通過自己努力,領悟這方面的奧秘,但楞嚴咒太深奧了,領悟到這方面的真正奧秘也有限。
      直到這一次上終南山觀音古洞打楞嚴七,讓我受益非淺。
      眾所周知,恩師上普下光老和尚一輩子皆是實修實證,從不講經說法,所以他對楞嚴咒的開示也是很簡短,而我們每一天在大雄寶殿持楞嚴咒的時候,都要學習師父的修行法語幾遍,然後就念咒,對於師父對楞嚴咒的開示,的確很簡短。而且師父的楞嚴咒版本,有幾處地方都是重複三遍,據師父多次開示,重複三遍的地方是最為重要的地方。
      有一天,我們在大雄寶殿念咒的時候,狀態特別好,出現很多不可思議的境界,而這些境界都是和師父的開示那麼吻合,那一刻,我由衷的對師父特別佩服。真不愧是專修楞嚴神咒的大成就者。
      當我們念到大佛頂首楞嚴神咒三遍的時候,(備註:師父楞嚴咒版本每遍必須念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我看到虛空中出現一尊大佛,然後大佛的頭頂上再出現一尊看不到頂的大佛,這一下子完全明白了,為啥師父老是強調,念楞嚴咒必須每遍先念大佛頂首楞嚴神咒三遍。且師父還多次開示過,大佛頂首,這四個字就不可思議,師父開示說,如果家裡年齡大的老人,就教他們念這四個字,如果念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保證能夠了生死。為此我下殿後專門念,大佛頂首,這四個字,的的確確出現同樣的境界。
      當我們念到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遍的時候,虛空中出現一個看不到邊際的楞嚴壇城,楞嚴會上諸佛菩薩都聚集在虛空中放種種光加持著大家,而這些楞嚴會上的諸佛,都能看的很清楚,我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坐在正中間,兩邊分別是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四周圍繞著很多佛,一層一層的全都是佛菩薩,諸佛都是坐在五層大蓮花上。隨著念的越多,看到十方佛國都在楞嚴會上包括著的。
      當念到師父開示的報答過去7世父母恩的那兩句時,天和大地分別大震動,當時我還想是誰在幹活或者哪裡垮了石頭呢?看到強烈的佛光加持著大地,也滲透至下界受苦眾生,大地上的很多業力之氣,在佛光的加持下,一下子凈化為清凈之氣,於是我想這句父母不就是代表天地嗎?師父開示說到,這是報答累生累世父母的咒語,念頭一動,我讓一佛友念,我觀察,我看到其累生累世的父母整齊地排著隊,接受佛光的加持,他們被強烈的佛光加持著,身體中的黑氣一股股的往外排,而其累生累世的父母分別在六道不同的地方,我看到他們悲喜交集,都在盼著我們去救度他們,想到多生父母時,這兩句的確能夠放大光明。當我看到這個場景之時,我已淚流滿面,輪迴之路實在太苦,佛陀慈悲,留下楞嚴神咒如此不可思議的妙法給我們這些末世福薄眾生,讓我感動不已。當看很多親緣眾生還在六道里,他們很多還在受苦,這一刻,我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修行,好好珍惜楞嚴神咒,如此不僅有利自己,還可以利益自己累生累世的父母及有緣眾生。後來下殿之時,我單獨念了好幾遍這報答父母這兩句咒語,我念的時候,想著此生父母的恩情難報,累生父母恩情難報,而這時,我看到念咒時,累生父母六親被佛光籠罩著,身體不斷往外排出黑氣和病氣業力。這一刻,我內心極為震撼,感動佛陀大慈大悲,感恩恩師普光老和尚給我們傳授楞嚴神咒如此重要的開示。26年楞嚴神咒的修持,讓我在這樣的的機緣下,找到了我多年一直尋找的答案,佛菩薩慈悲加持讓我看到這些感人的一幕,楞嚴神咒真是字字句句比黃金還重要。
      當我念到楞嚴咒五大心咒的時候,我看到特別高大的五方佛坐立在虛空中,加持著六道眾生,心裡也流出五方佛,放著極強的光加持著大地眾生。口中念咒之時,口中也出現五方佛,往前方傳到不知多麼遙遠的地方去了。同時我看到五方佛放著極強的佛光照耀地獄,阿鼻地獄也被佛光所照,諸地獄很多受苦眾生被拔出。與此同時,業特別重的地獄眾生,蒙受佛光的加持,一切地獄的受苦眾生,咒聲起時,地獄的苦也暫時停了下來。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深深感到五方佛心咒的威力太強了,怪不得師父經常給我們開示說,這是54個大神大咒的咒王,五大心咒能夠除一切苦,看到這些震撼的場景,內心升起極為感動的心。
      當念到第二會的時候,看到十方諸佛聚集一處,同時放無量光明,那種光明之強極為讓人震撼,加持著十方一切眾生,更為加持念咒者本人,尤其是救度三惡道眾生,所以,這下子明白老和尚開示的第二會就是度眾生的真正含義,
      當念到第三會的時候,尤其是師父開示的15個訖唎擔,念到那個地方的時候,感到持咒人坐在中間,四周圍繞著很多佛,他們一層一層的放大光明加持著持咒人。
      楞嚴咒從頭至末,字字句句都是不可思議的加持力,真不愧是咒中之王啊。簡直沒法去讚歎!
      當然我所見的極為有限,承蒙諸佛慈悲,讓我能夠看到這些不可思議的場景,同時也印證了老和尚的開示字字句句都是真實不虛的。我們學佛人,能夠遇到如此妙法一定要珍惜。而在這個世間,像恩師普光老和尚這樣一輩子專修楞嚴咒的修行人,可以說,很難遇到第二位了。這次打七,讓我受益匪淺,我在想,下山之後,將向更多的佛友推廣普光老和尚版本楞嚴咒,這真是很稀有難遇的師父,雖然師父對楞嚴神咒的開示不是很多,更不講經說法,但他對楞嚴咒的開示,已是特別珍貴和夠我們用。我們修持此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了生死。而老和尚用他長達百年的苦修,悟出如此精華和精悍的開示,真是大道至簡,旨在為了讓我們更多佛子,能夠堅信楞嚴神咒,且能夠如法實修,如此一定能夠了生死,一生定成就。
      下山前夕,在大雄寶殿持咒的時候,看見大雄寶殿的諸佛菩薩以及多位阿羅漢聖者高入虛空,他們同時放出強烈的佛光加持著我們,也加持著這個世界。由於諸佛菩薩所示現的是特別高大之身,在我們不斷的念咒聲中,全現無見頂相,並和我們念咒之人,相融一體,已超過三界最高之處了。這都是諸位佛子精進持咒,晝夜不停持楞嚴咒,諸佛菩薩也因此加持著這三千大千世界,於是我看到虛空中很強的白色大傘蓋同時籠罩著整個虛空,照耀著整個三界在在處處。再細看時候,大白傘蓋中有無量不可說的金剛藏菩薩,金剛護法,諸天護法等隱形於道場的上空,護持著道場,也護持著眾生,我們用功念咒時,周邊一草一木,都站著龍天護法,都在放光加持我們。
      終南山觀音古洞道場上空經常都是如此瑞祥之雲,這或許就是諸楞嚴子的心誠之念所感。
      所以,很難想象,老和尚一輩子在深山中苦修,吃幾十年的樹葉樹皮,在不化緣不攀緣的情況下,修建道場,一手一腳的修建道場,不就是為了這麼一天嗎?末法時代能夠遇到這樣的師父,這樣的道場,希望有緣的佛友一定要珍惜,只有這樣的大成就者,方能有如此德行感招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諸天護法都來護持。願大家聽了這些,更有信心誦楞嚴咒,更加珍惜楞嚴咒,也更加珍惜,更加護持觀音古洞楞嚴神咒道場。
 
我專修「楞嚴咒」25年的感應 (2017-02-08 23:16:35) 通華居士
佛在楞嚴經中講:把滿虛空裝滿七寶,供養滿虛空諸佛,都不如宏揚讀誦楞嚴百千萬億分之一的功德,地球上有一個人在誦楞嚴咒,佛教就不會毀滅,這個世界就不會毀滅。
 楞嚴咒含在楞嚴經里,楞嚴經是講解楞嚴咒的,楞嚴經是經中之王,楞嚴咒是咒中之王,是佛門的鎮山之寶,佛教三藏十二部,楞嚴就佔了百分之九十的重量,古人言:自從一讀楞嚴后,不看人間糟粕書,可見楞嚴的重要。
禪林精舍以誦楞嚴咒為主,講一些誦楞嚴咒的感應和大家一起分享,鼓勵更多的人宏揚,讀誦楞嚴。
 我小時候是練靜坐的,常接觸一些佛家,道家,武術方面的功法,知識。直到25年前,找到了一本佛教早晚念誦集,從頭到尾念了一遍,第一頁就是楞嚴咒,念誦時,感覺天,地,宇宙,全是凝固的金光一片,當時心裡明白了為啥放第一頁打頭呢,當時也明白了楞嚴咒在讀誦時,十方諸佛會和這個念咒的人合為一體,於是當時我心裡下定決心,活一天就念楞嚴咒一天,寧捨生命,不舍我佛,寧捨生命,不舍楞嚴。
講起念楞嚴咒的感應有上千件之多,簡單講幾個事例:
 一佛友的妹妹得了腎衰竭,因沒錢換腎,硬挺著到了晚期,人快不行了,醫生說最多還能活七天,佛友向我哭訴,問我怎麼能救她妹妹的命,我告訴說,每天在你妹妹身邊誦21遍楞嚴咒,先誦100天,佛友很聽話,回家去誦,七天過去了,病人沒事,誦到21天時,佛友夢見有人領著去了閻君殿,閻君拿出一本生死薄來,從裡面找到其妹妹的名字劃掉了,之後其妹一天天的見好。
 一個佛友出差住了一個凶宅,晚上在睡夢中被惡鬼掐醒,驚恐萬分,抱頭縮成一團挨到天亮,之後得了一個怪病,不能見陽光,不能白天出來工作,只能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做事,治這病治了十多年,也沒治好,遇到我后,讓其每天念楞嚴咒7遍,結果第一個7遍念完之後病就好了。
 有一個得了20年精神病的人,每年要有半年住精神病院,讓其念楞嚴咒每天21遍,一個月後病況消失。
 有一個佛友得了要命的病,感覺生命快到頭了,讓其每天念楞嚴咒108遍,三天後病症消失。
 有一位出家師父,下大雨後在院門口掃雨水,被邪氣入侵,不會走路了,治病多日無效果,寺院里人把我叫去了,問怎麼辦,我給試念了5遍楞嚴咒,聽念完后結果神奇的就走路自如了。
 終南山一位出家師在砍一顆毒樹時,被毒氣所傷,身上腫痛,心慌,不能入睡,打來電話,非讓電話中給念9遍楞嚴咒,聽念后其痛苦大大減輕,即睡著了。
 馬來西亞國學班裡一佛友病倒,吃藥不見效果,讓其念楞嚴咒108遍,念到81遍時還不見效果,念到108遍時病馬上一點也沒有了。
 一個佛友去學校門口接孩子,得了急病,肚子痛的躺在地上不會說話,不動,其孩子打來電話求救,電話中讓其聽念楞嚴咒9遍,聽后立該正常,如沒病過一樣,說聽到第三遍時就好多了。
 一單位宿舍里住四個人,每天四個人同時做一個惡夢,醒來時動不了,能聽到有鬼在走動,一人送了一個念過楞嚴咒的法物(楞嚴咒掛件)掛在床頭,怪事再也沒有發生過,
 一個佛友咳嗽一個月了,打針輸液吃藥不見效果,一分鐘不休息的咳,電話中讓其聽念3遍楞嚴咒,沒咳一下,后又讓其聽念9遍楞嚴咒,之後病就沒了。
 楞嚴咒太神奇了,感應事例太多,不勝枚舉。
 釋尊說過,楞嚴咒能救世出世間,一切生死病症,只要你真的去念,念夠遍數,就有奇迹,就有效果。(來源:網路)
 

  虛雲和尚與證得阿羅漢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緣往事
趺坐向西歸凈土,蓮池浴體證無生。
枯腸欲斷只呼天,痛惜禪人殞少年。
數載名山參偈遍,歸來念佛荷鋤邊。
助興梵剎同艱苦,密行功圓上品蓮。
燃臂藥王真供養,孔悲顏歿尚凄然。
活到於今心更寒,惟師超逸不相干。
人當末劫多緣累,君至臨終一火完。
世念難忘蔬菜熟,西歸且尚夕陽邊。
傷心老淚揮無盡,一磬留音示妙緣。
            ——(虛雲老和尚追悼其徒具行禪人生西詩)
(以下紀錄文字,至今仍在雲南省雞足山祝聖寺的石碑上)
註:現居住在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的慧首座和尚。他曾經親近過虛雲和尚和來果和尚,他老人家說到具行菩薩時還說到在書上沒被記載的話:「具行師一身念佛在坐化時,那時在場的所有人親睹面見西方三聖前來接引的實事」。具行師這樣的現身說法一時轟動了全雲南,很多不信佛的也信了……
清光緒三十三年,有一個其貌不揚的鄉拙青年,穿著一身襤褸的鄉下土裝,來到雞足山祝聖寺求見虛雲長老,住持祝聖和尚問他:「你是誰?你來求見虛老做什麼?」 那鄉拙青年說:「我今年二十歲,是雲南鹽源人氏,從小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族人將我入贅曾氏,從此以曾為姓,寄籍賓川縣。如今因為家鄉鬧飢失收,無人僱用我種田,我家貧苦,又有兩個兒子,我養不活家小,無計可施,聞說虛雲老和尚在雞足山修建祝聖寺,僱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無路,只好來求虛雲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賺取些少工錢養活家口。" 祝聖老和尚惻然說:「你若不嫌我們付出工錢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罷!虛老是最慈悲的,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見他老人家,他沒有不答應的。" 「多謝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麼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說:「阿便!你就到後面柴房去住罷!」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
阿便來做工一個多月,有一天,他老婆抱著孩子來找他了,妻弟也同來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擠滿了柴房,七嘴八舌。聖空和尚聞報,慌忙來說:「阿便!我收留你做工,你卻怎麼把老婆孩子也帶到廟裡來住了呢?這是佛寺,不可以住婦女家眷的!" 阿便說:「我不要他們來,但是,地主來收回土地,把他們全家趕了出來,沒處可投奔。" 聖空說:「這可怎麼辦?那有佛寺可以收留婦女家眷的道理?」他和阿便說著話,沒想到虛雲老和尚不知何時已經來到菜園柴房門口了。 「聖空法師!」虛雲說:「他們一家無家可歸,又苦又窮,就讓他們都在本寺住下吧!" 聖空慌忙說:「師父!佛寺怎可收容婦女呢?" 虛雲說:「這是收容難民,情況不同!你只叫他們在寺院後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歡住菜園茅屋也好!喜歡回後山住也可以!你就讓他們全家在本寺做工罷!」那一家八口都感激不盡,不住叩拜道謝。虛雲說:「你們不用謝我!這也是彼此互助,我們也缺人手,你們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們出家人一起吃大鍋飯罷!我們有什麼大家就吃什麼,有飯吃飯,沒飯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頭說:「老師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虛雲說:「阿便,快別這樣說,人類是應該互助的,佛門弟子更應助人!」
阿便全家八口從此都在祝聖寺做雜工,個個感激虛雲,人人勤懇,把後山開墾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種得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種菜蔬豆子瓜果,供應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掃得一塵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與妻室同居。兩年轉瞬過去了,阿便那天趁著虛雲來山巡視,就跪倒叩頭,叩個沒停。虛雲說:「阿便,你要什麼?" 阿便說:「老師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這樣笨,又一字不識,不會念佛!" 「你卻要念佛做什麼?" 阿便說:「我今世這麼辛苦這麼蠢,必是前生做了什麼孽又不會修行,所以,今生想學佛修道,以求來生勿再淪落啊!」虛雲微笑道:「你想要怎樣修?" 阿便說:「我不識字,又醜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樣修?只求老師父教我簡便容易的方法罷,我常聽師父講經,講得深奧,我一句也不懂,不過聽師父您說,只要一心不亂,勤念佛號也可得生西方。師父您就教我念佛號罷!" 虛雲說:「阿便,你已經一心專誠,真是難能可貴!我就教你念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我教你凈土法門罷!" 阿便叩謝。虛雲教了他怎樣勤念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他從此就自己屏息諸緣,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就是日間種菜鋤土,也心念佛號不輟。
宣統元年,虛雲老和尚運龍藏大經回山之後,舉行傳戒,阿便也來求戒出家,那時他才二十一歲。虛雲說:「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極精勤,但是你還有家眷呢!你怎樣處理?" 阿便說:「我們一家八口老小都約好了,今日都來落髮出家修行,務乞師父恩准才好!" 「阿彌陀佛!難得!難得!」虛雲說:「甚勝因緣!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虛雲望著座下這個狂喜地不住叩頭的青年,老人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當年在鼓山湧泉寺跪求妙蓮長老傳戒,老人的熱淚湧現了。他有多少的感觸啊!六十五個年頭過去了!往事依稀!如夢境!猛回頭,卻在何處?幾十年來,東飄西盪,也曾傳戒弟子不少,可以怎料到,奇迹卻應在這個面貌醜陋的貧苦青年?虛雲出神地俯望著青年,竟忘了喚他止拜,任由他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個頭!阿便是拙於言詞的,感激得說不出話來,感激得只是流淚!只是叩拜!虛雲從阿便身上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再細看,阿便是阿便,虛雲是虛雲! 「請起來吧!」虛雲微笑說:「不用拜這麼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對!」怎麼說得他聽?這樸拙的青年又拜了許多才肯起來。「阿便!」虛雲說:「從今起,你把名字改為日辯!『辯』與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另外賜你法名。" 「日辯」阿便歡喜無限:「我就是日辯!" 「只是一個代名!」虛雲說:「你並不是日辯,你也不是阿便!」「師父!我聽不懂!」日辯茫然地仰望。 「我也不是虛雲,虛雲也不是我!」老人說:「你懂嗎?" 「還是不懂!" 虛雲說:「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了你打坐,現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覺悟!『我不是我』。心中無我,破我執!而又無所求,則自然得,明白嗎?" 「還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學,漸漸就能體會的。」虛雲說:「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繫念!許多人都不及你!這也是你的品質樸拙的好處。聰明人太聰明了,反被聰明誤!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辯!好孩子,你這樣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學人家聰明人。" 「我本來就是愚笨,學也學不來聰明的。" 「愚笨才好!」虛雲說:「你不會被聰明誤了!" 傳具足戒之後,虛雲賜他法名為「具行」。
虛雲那天喚他來說:「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錯了,但是見識太少,你現在應該下山出外參學去!你應參拜天下名山道場,將來你願回來就回來,若另有好機緣,也可隨緣行止!" 具行泣拜:「師父!弟子不去!" 「為什麼不去?" 「弟子要一輩子服伺師父您老人家!" 虛雲心中一酸,可是裝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怎麼教你無我破執?你忘了?快去!我用不著你服侍!" 具行不敢抗命,哭著收拾行裝,虛雲送他到山門之時,看這青年和尚的依依不捨的樣子,他心中也難過了。可是他知道絕不能流露出來,免得害了徒弟傷感落入痴執,於是虛雲只是淡淡地說:「你去吧!我們有緣再見!" 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虛雲當年一樣子,上路去朝拜各處名山去了!
民國九年,虛雲開始重建雲棲寺,具行和尚突然回來了,拜倒在虛雲老和尚面前。「師父!我回來了!" 虛雲驚喜得很:「你回來了?好極了!你這出去參學,遊了些什麼名山?怎麼又回來了呢?" 具行說:「天下各處名山都大略去過了,也不外如是!聽人說師父在此重修華亭寺,我知道師父缺人手,我就回來了。」虛雲說:「你回來甚好!你打算回來做什麼事呢?" 具行說:「師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識字,我能做什麼大事?總不外是侍候師父,兼做些人家做不來、不願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罷了!" 虛雲說:「你既如此發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雲棲寺和勝因寺兩處罷!」又問:「這次回來,你去雞足山探視你家未?」具行說:「沒有!我不去了!」「為什麼?" 具行說:「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麼好眷戀的?」「見見也不妨!」具行搖頭:「不去!不去!" 他從此就在兩寺每日辛勤勞作,舉凡挖土、搬石、築牆、蓋房子、種菜、種樹、砍樹、取柴草、割禾打稻穀、犁田、除草、打掃、挑糞、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勞苦的工作,他都自動勤作了!無一分鐘閑暇,亦無一刻不在心中念佛!一面幹活,一面念佛,有時候他替師父或同參補衣,也是一針一句佛號。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剛經、藥師經、凈土諸經,一字一拜;早上,黎明大鐘響,他總是頭一個上殿參加課誦,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
修蓋海會塔之時,虛雲在看工,具行在挑擔石塊和砌牆,見到虛雲老和尚,他突然開口說話了,像個小孩子般天真地說:「師父!將來海會塔蓋成,我來守塔好嗎?」虛雲望著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這句話是讖語!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 「好么?」具行繼續追問:「師父!好么?" 虛雲心中一酸,淚水幾乎奪眶而出,勉強點頭說:「好罷!」「謝謝師父!」「一切隨緣啊!」虛雲說:「不可強求!」「知道了!"
然後,虛雲特許具行擔任這一年春戒的尊證!受戒弟子請具行開示。具行說:「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識,但知念一句阿彌陀佛而已!" 虛雲點頭嗟嘆,心說:「但知念一句阿彌陀佛,只要都像他這樣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聰明,心念紛歧,縱念萬卷經,又有何用?想不到,這孩子進境如此神速,他比誰都先證正果了!"
往事重現虛雲心頭,他知道具行這次售衣來供養大眾就是西去了!這一夜他為具行念經,具行來叩門,進來叩安。「師父!弟子要去了!特來叩辭!」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難抑:「弟子去后,誰來侍候師父?」虛雲說:「好孩子!你該怎麼辦你的事,你就去辦罷!不要因我誤了你的大事!」「師父……」具行哽咽難言:「師父……」「快去!」虛雲說: 「我在這裡為你念經助你!」具行再拜,然後離去,他一徑向寺后的後園去了。
入夜,監院法師點名查房,發現具行不在。「具行呢?」監院說:「怎麼不見了?他昨天請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們大家快去找!」眾僧把全寺找了個遍,那找得到人影?有一僧說:「敢情他昨日齋眾是訣別?今晚卻偷偷下山逃去還俗接老婆了!」 另僧說:「快別胡說吧!具行不是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麼還回寺來做這幾年苦工呢?他雲遊在外,若要還俗不早就還了?」「說得是!」眾僧都說:「我們休要在背後謗毀具行法師!罪過!罪過!" 監院說:「你們在這裡亂講什麼?還不再尋?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尋了短見!快尋!」一僧說:「我看他斷不會怕吃苦去尋短見,多半是跑到廣東去投考黃埔軍校了!" 此語真是太突然,使大家都愕然問:「什麼軍校?」那僧說:「如今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開辦軍校,以蔣介石先生為校長,招考全國智識青年參加革命陣營,各省青年去報考的已經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貴州都督周西成不準青年出境去報名,人家連北方的青年都紛紛南下去報考呀!聽說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師向來苦幹為人,又是個血性男兒,莫非也去報考了?" 有人說:「不會!人家招考軍校學生只限十八歲到二十四歲,具行已經四十多歲啦!監院說:「別再多說了!再找!」找到菜寮,門卻是鎖住的,窗口望進去,沒有人影,眾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
來到後面菜園,忽見曬坪那邊閃起一陣強烈白光!一連閃了幾次,照耀得全園光明,直衝夜空!白光眩目。 「這是什麼光?」眾人無不嚇得心驚膽顫。住在寺外村民都看見了,眾人多是往時逃災來投奔虛雲的,災后也無處可去,紛紛留下來聚居,成了村落,這些村民素感虛雲的恩德,今晚初更剛過,眾人都未睡,正在乘涼,在瓜棚豆架之下講鬼講狐,忽然寺內白光衝天,使人目眩,眾村民大驚。 「不好了!佛寺失火啦!」大家叫了起來:「快去救虛雲老和尚出險!」村民好幾佰人,奔入寺內,一個和尚也不見!眾人慌得亂喊:「虛老!虛老!您在那裡!" 村人們一面找虛雲,一面要救火,卻又不見有火,找到後園來,看到了那批和尚在那裡發獃。 「火在哪裡?」村人們大叫:「虛老他老人家呢?你們怎麼都在此?」「哪裡有火?」和尚們也給嚇慌了!「火呢?" 「我們在外面看見寺里衝天白光!」村人們說:「只道是火燒寺院了,趕來救虛老!」「沒有火呀!」修圓和尚說:「白光一閃一閃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曬坪那邊升起的。」眾僧與村民趕到曬坪一看,點了幾支火把,照耀全坪!「啊!具行法師!」修圓叫起來:「原來你在此地!害我們找得好苦!你在這幹什麼?" 眾人也都看見了!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動,眼睛半合,面帶微笑,不理不睬眾人。 「具行!」修圓欲待上前去拉他。
「慢著!」虛雲老和尚已經由另一批僧眾與村人擁護而至了,他老遠便看見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眾人:「你們不許擅動具行!你們走開些!」 眾人慌忙讓開,虛雲扶杖來到具行面前,向眾人說:「具行已經作化了!他自身噴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燒成了灰!剛才你們看見的白光閃閃,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禪房為他念經助他用,我感到全身發燒,就知道他已經成功了!我怕你們不知道而亂動他,我連忙趕來……。" 眾人不論僧俗,聽師父一說,無不驚詫萬分,細看具行和尚,卻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執磬,右手執木魚!面色如生,笑容和藹,只少了呼吸起伏動靜。 「這……真的是……自發真火化了么?」眾人都不敢相信:「這分明是個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虛雲說:「你們不要走近,恐怕衣帶生風震動他全身灰燼倒傾!你們走開些!」虛雲獨自上前再細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見具行的木魚及其木柄早已化了灰燼,磬柄也成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變,其餘,只見僧鞋也成了灰。坐處的幾扎稻杆子和蒲團早就成灰燼了。眾人都又驚疑,又歡喜,個個合掌念佛。 「具行!」虛雲跪下合掌而拜說:「恭喜你了!你已經修成破我執,得證大阿羅漢果!以你瑞相法身示世,證無生法忍之圓滿檀波羅蜜!請受虛雲三拜!」虛雲以師尊身分,對徒弟具行下拜!眾人當然也跟著叩拜了! 「具行啊!」虛雲忽然老淚縱流,哽咽道:「為師好為你歡喜!我還不及你的功行啊!將來欲求你的境界,也還萬無可能啊!」虛雲拜罷,具行遺蛻忽然放出陣陣奇異的芳香!眾人都嗅聞得到類似檀香的這種異香,又像仙蘭!大家都感動得流淚,個個念佛!
「具行啊!」虛雲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為師請都督和昆明社會人士,還有新聞界都來瞻仰你法身,讓記者攝影留下一影,以傳於世助宏佛法!" 虛雲又吩咐:「你們今夜須派人輪流值更看守具行法身!勿讓人畜觸碰!不許大聲震動!" 「遵命!」眾僧連忙回答。省督唐繼堯,財政廳長王竹村,水利局長張拙仙……次日聞報,都趕來了。昆明日報攝影記者也跟來了,還有各大員的家屬、社會賢達、昆明的佛教徒緇素,全都來參拜了!真是轟動了全昆明;數萬人絡繹登山來拜,人人感動,個個稱奇!昆明日報刊出了頭條大新聞和照片,轟動了全雲南。「誰說沒有佛法呢?誰說修不成佛菩薩呢?」人人都說:「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證據么?" 「這也奇怪!」唐繼堯說:「若說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卻又怎會把全身燒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會仍然保持原來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這不是凡火燒成的了!」虛雲說:「具行法師是由心內發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 唐繼堯說:「奇異極了!磬魚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師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虛雲說:「是的!」就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圓滿了!請讓我們送你入海會塔罷!" 虛雲伸手,顫顫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圓,一磬留音!為師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罷!」虛雲輕敲殘磬,清脆的磬聲三響才過,突然地,具行的全身震動,化作灰燼而傾倒了!虛雲跪下合掌而拜,唐繼堯與觀眾數千也都跪下叩拜!「阿彌陀佛!」人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阿彌陀佛!」
虛雲早已淚水奔流滿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傷或是歡喜了! 「具行啊!我痛惜禪人殞少年,孔悲顏歿!此情曷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圓上品蓮,燃臂藥王真供養……人當末法多緣劫,君至臨終一火完!世事變幻,妖魔將興,佛法大劫將臨!為師將來還須應劫啊!具行啊!你歸來念佛荷鋤邊,助興梵剎同艱苦!我們世念難忘蔬菜熟!人人都受過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歸向夕陽!我怎能禁傷心老淚流無盡?今日你一磬示妙緣!具行啊!為師恭送你了!" 虛雲痛哭。「為什麼要哭呢?」他自問:「我該為他歡喜才是啊!" 可是,人總是有情生啊!夕陽殘照中,萬人落淚!白髮人送黑髮人!誰不傷心啊!!!
宣化上人大師講經中的故事:
法華經淺釋:弟子關忠喜往生阿彌陀佛凈土。
    過了一百天後,我再去看他時,哦!他的雙膝不腫、不痛了。非但如此,他還能把腿盤得很好,有志者事竟成,他的雙跏趺成功了!我遂教他坐禪之方法。
    他的侄子關占海,一如其叔叔,尋師五年亦未能如願。結果還是再回來,並抓著我的袖袍跪下。我問他:『你做什麼?'他說:『我尋師多年,如今才發覺您才是最真的,希望您收我為徒!'眼看他拉著我的袖子,我就裝著發脾氣,並拂袖而去。那知走了半里多路后,回頭一看——他還跪著!『你在做什麼?'『您不收我為徒,我就跪死在這兒!'為了試驗他的誠意,我再次拂袖而去,這回走了一里多路,回頭見他還是跪著不動,足見其誠意十足,於是收之為徒。他是我在東北所收的第一個徒弟。
    關忠喜依法修行了五年後,有所成就,就想見我,並要說感激的話,因為他已預知往生的日子。但這一件事他一直都不能滿願,因為由始至終,我都未能與之聯絡。果然,正如他自己所預科的那一天,他便端坐安詳往生了。是日,許多村人皆夢見有兩位青衣童子領著他到西方去!所以結跏趺坐,對於修道上有莫大的幫助。
宣化上人大師講經中的故事:
楞嚴經淺釋:牛精變化為阿彌陀佛形象。
人若沒有德行,沒有道心,只一味念佛,有時亦會著魔。好像在香港大嶼山,有一出家人名叫恆閱,來慈興寺,要修般舟三昧,即常行三昧。關在房裡九十天,不坐不卧,只是常行常立,一心念佛。有一天我聽他越念越大聲,越跑越快,覺得有點奇怪,便走進房中看。原來這比丘前生是牛,為寺耕種有功,就投生人身,出家修道。可是牛性不改,脾氣很大,倔強難伏。他以為修般舟三昧,可以除惡習,可是道德不足,定力不堅,反著了魔。他看見阿彌陀佛在他面前跑,他就跟佛跑。其實佛怎會在他面前跑?只是一支水牛精,變作阿彌陀佛來引誘他。後來我為他揭破了,才恢復平靜。

百度百科:凈土聖賢錄  。部分內容:
作 者: 彭希涑
內容編輯
本錄為傳記體,共分十科:《凈土教主第一》,錄阿彌陀佛;《闡教聖眾第二》,錄觀世音菩薩等九位聖眾(以上第一卷);《往生比丘第三》,錄慧遠等二百五十二人,附見慧持等二十四人,共二百七十六人(以上第二至第六卷上半卷);《往生比丘尼第四》,錄慧木等十一人(以上第六卷下半卷);《往生人王第五》,錄烏萇國王一人;《往生王臣第六》,錄七萬釋種與劉程之等三十三人,附見王仲回等八人,除釋種外共四十一人(以上第七卷);《往生居士第七》,錄差摩竭等七十一人,附見沈宏等五人,共七十六人(以上第八卷);《往生雜流第八》,錄張鍾馗等十七人;《往生女人》第九,錄韋提希夫人等七十九人,附見韋提希的五百侍女;《往生物類第十》,錄鸚鵡等三物(以上第九卷)。每傳之末多註明所根據的原書出處,以為佐證。其所引用資料有經論、此土撰述、佛教史傳、正史、文集、方誌……等一百三十餘部,此外還有僧素風、鶴峰、旅亭、宏通、正琦、凈雲、澄谷、杲堂、雲麗、姜昆成、許培秀等十一人的口述材料。
嗣後清代胡珽撰《凈土聖賢錄續編》四卷。分比丘、比丘尼、王臣、居士、雜流、女人、物類等七科,體例一準本錄。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字樂園,號蘭台,蘇州元和廩生,二林居士之從子。嘗作《迴向詩》10首,願生極樂。
 
中文名 彭希涑 出生日期 1761 逝世日期 1793 職    業清代佛教居士
人名,(1761—1793)清代佛教居士。字樂園,號蘭台,蘇州元和廩生,二林居士之從子。年26歲,舉於鄉。少喜蔬食,成童后即長齋5年。后得咯血症,因而發心歸佛,誦《華嚴經》、日課西方佛名,求生凈土。雖舟車南北,未嘗廢忘。嘗作《迴向詩》10首,願生極樂。時二林居士以《雲棲往生集》事詞太略,欲重加采輯,並續以近今之事。甫創其凡例,希涑居士欣然任之。與妻顧氏,篝燈抄寫,成書9卷,名曰《凈土聖賢錄》,刻行於世。又嘗手書《法華經》一周,累年始竣。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三日,病瘧且痢,自房中出,就母寢,絕口不及家事,日唯勸母念佛曰:「他日西方好相見也。」先沒前3日,請澄谷和尚至床前,設几案,受三皈五戒,懺悔發願,益加懇至。自言:「一二日間,凈念現前,寶池蓮華,宛然可掇也。」十三日早,命家人張接引佛像,移榻向西,仍請澄谷和尚至,曰:「煩師助我念佛。」至晚,口喃喃誦佛名,右脅而逝,異香滿室中。二林居士贈以詩,首二句為「遍界蓮華撲鼻香,翛(音xiāo)然撒手便還鄉。」居士之妻名韞玉,早慧能詩,年29歲得疾,亦念佛坐逝。參閱《凈土聖賢錄續編》。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內容
   到了清代道光末年,蓮歸居士胡珽,收集乾隆時代之後往生者的事迹,共得到一百數
  十人之多,命名為《凈土聖賢錄續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由於刀兵劫難遍布國內,提倡
  凈土者少,因此凈土法門稍顯寥落沉寂。尤其近來世間的道德,眾人的心志,愈來愈趨下
  流。凡是具有通達事理之慧眼的人,存有拯救世人之悲心者,無不教化提倡因果報應、信
  願念佛之法門。具有高瞻遠矚正知正見的人,莫不隨順風從仰承凈土的教法。因此數十
  年來,又收錄了二百餘名往生事例,名為《凈土聖賢錄三編》,此篇文稿乃是德森師所收集,
  現已排版完畢,所以為其敘述緣起。
 
凈土聖賢錄白話  劉宋 慧通
    慧通。關中人( 今陝西一帶),年少即依止長安的太后寺出家,飲食清簡奉持咒語,
  時常讀誦《增一阿含經》。跟隨甘肅涼州的慧紹禪師,咨問受持禪定行法。於法門中的止
  觀行法,多有留意而修習,平時則常常祈願歸心極樂凈土。有一日稍有疾病,在禪定中見
  到有一個人前來,其形體相貌非常端正莊嚴,告訴慧通說:「良時到了!」又過一會兒,見到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耀顯赫。慧通從禪定中起來之後,將以上全部的事情告知同參道友,
  說完之後便念佛往生,臨終時異香瀰漫三日才消散,時年五十九歲。( 高僧傳)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唐 李知遙
    李知遙。長安人。平日堅志凈土法門,以五會念佛,引導眾人信受佛教。晚年生病,
  有一天忽然說:「和尚來了!」於是盥洗漱口更換衣服,並在爐中燃香,然後走出廳堂向著
  虛空頂禮。此時忽然聽到空中說偈云:「報汝李知遙,功成果自招,引君生凈土,將爾上金
  橋。」李知遙即退後靠著床而坐,剎那之間安然而往生。此時異香滿室,大眾皆聞到異香。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齊 曇宏
    曇宏。黃龍人(今吉林),年少即嚴修戒行,專精律部的典籍,向南遊行到交趾一帶(今
  日越南北部)。持誦《觀無量壽佛經》不計其數。劉宋武帝永初年間( 西元四二○~四二二
  年) 游化廣東番禺的止台寺。晚年又到交趾的仙山寺。日常課誦《觀無量壽佛經》及《普
  門品》,誓願歸心極樂凈土。劉宋孝武帝孝建二年( 西元四五五年),在山上聚集木材,暗
  自在草堆中以火自焚,弟子們知道后趕緊把他抱回來,但是半身已經潰爛。經過一個多月
  后,身體稍微痊癒,於是再次進入山谷燒身,弟子們知道后又立刻追趕去搶救,但已經命終
  了。弟子們因此就地添加木材助火焚化,直到第二日天亮火勢才燒盡。當日村裡的居民,
  都見到曇宏身黃金色,騎著一隻金鹿,向西方急速地奔行而去。此時僧俗二眾才知道曇宏
  一生修持的神異不可測,因而收集遺骨而埋葬之。( 高僧傳)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齊 慧進
    慧進。俗姓姚,浙江吳興人,少年時放縱性情行俠仗義,到了四十歲時忽然心中有所
  了悟而自我覺醒,因此即出家修行。慧進依止於京城的高座寺,飲食粗簡衣著樸素,發願
  持誦《法華經》。但由於過度用心操勞苦行,每當執起經卷要誦經時就生病,因而發願造《法
  華經》一百部,以懺悔往昔所作的業障。後來募集一些信心人士的布施,造《法華經》滿
  一百部之後,疾病也接著痊癒,因此他對於自身嚴格的節操更加堅定。慧進常常迴向一切
  的福德善業,期願往生西方極樂凈土。有一日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你的行願已經圓
  滿,必定得生西方凈土!」齊武帝永明三年( 西元四八五年),無疾而終,時年八十五歲。(高
  僧傳)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梁 高浩象
    高浩象。山東東平縣人。平日拒絕賓客而寂靜地生活,每日持誦《無量壽經》,曾經於
  禪定中,乘坐紅色的蓮華,漂浮在白玉池上。剛開始並沒有見到佛,於是即在蓮華上,傾心
  仰望恭敬祈請,終於遠遠地望見阿彌陀佛的金容,其光輝四處映照。有一天晚上,忽然見
  到眾菩薩來迎接,於是寂然而往生。(佛祖統紀)
 
 
 凈土聖賢錄白話 梁 庾詵
    庾詵。字彥寶,河南新野縣人。精博通達經史緯書占卜之學,個性喜好安靜簡樸,特
  別鍾愛山林泉水。平常只吃素食穿著簡劣,也不修置田產事業,為人忍辱柔和,樂於實行
  利益眾生之德惠。梁武帝年少時即與庾詵交往。等到後來梁武帝起兵爭天下時,便安排
  庾詵為平西府記室(掌管書記之官),但庾詵不出來任官。而後梁武帝普通年間梁武帝就
  任皇帝后,再度詔請他為黃門侍郎,庾詵又推說生病而不去就職。
    到了晚年,在屋宅內建立道場,六時禮懺,持誦《法華經》,每日一遍。有一天夜裡,忽
  然見到一位修道人,自稱是願公,其容貌舉止非常奇異,稱呼庾詵為「上行先生」,並拿香給
  他而離去。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西元五三二年)庾詵白天睡覺時,忽然驚醒過來說:「願公
  又來,我不可久住。」說完后即往生。整間屋室都聽聞空中唱云:「上行先生,已往生阿彌
  陀佛極樂凈土了。」時年七十八歲。(南史)
 
 
 凈土聖賢錄白話 宋 孫良
    孫良。錢塘人。平日隱居,閱讀《大藏經》,尤其通達《華嚴經》的宗旨。曾經依止大
  智律師受菩薩戒。每日以誦念佛名萬聲為功課,歷經二十年而不中斷。有一天,忽然命令
  家人,請僧人來唱念佛名,才經過半天,孫良望著虛空合掌,說:「阿彌陀世尊及菩薩,已經
  乘著蓮華而降臨。」說完后即退後端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邵慧安
    邵慧安居士。原名治安。最初信奉理教先天道,後來獲得《印光大師嘉言錄》,才開始
  深信三寶,皈依印光大師,一心念佛,求生凈土。一九四二年春天,因乘車不慎,跌倒而傷
  氣,經百餘日的療養,才稍有痊癒。九月二十四日,自遜和尚荼毗,走路前往觀禮,並參加
  念佛,精神一如平常。接著又感冒風寒,一病不起,但是念佛尤其精進,一心一意祈求往生。
    十月十二日,自知時至,命家人助念。到了晚上初更(晚上七~九點),邵慧安問現在
  是什麼時候了?家人妄語云:「將要天亮了!」邵慧安說:「我決定於今晚丑時(凌晨一~三
  點)往生。」話說完后,又繼續念佛。到了丑時,又說:「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我前,自遜
  大師也來迎接,我去了!」隨即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然後吉祥往生,往生後面貌如生。
  八小時后,四肢柔軟,身體冰冷,而頭頂猶有餘溫。(弘化月刊三十一期)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楊文瀾
    楊文瀾居士。法名怡德,浙江吳興人。父母慈祥信奉佛法,從小承蒙父母庭訓,
  生性仁慈利益眾生,精修凈土法門,總共歷經三十餘年。家人子女,都皈依印光大師。
  一九四二年夏天,食量減少精神衰退,子女感到很憂慮,於是致書信請靈岩山寺為他啟建
  佛七,祝願父親如果陽壽未盡,能疾病早愈身心輕安;若是大數將終,可以直接往生西方極
  樂世界。
    十月十八日早晨起來,誦持《阿彌陀經》一卷。念佛完畢后,忽然告訴家人說:「娑婆
  世界苦惱無盡,我將往生西方凈土。」隨即請尼師及道友等人前來助念,家屬也分班隨眾
  念佛。到了十九日巳時(早上九~十一點),於大眾助念聲中,合掌念佛安詳而往生。酉時
  (下午五~七點)頭頂猶有餘溫,隔日入殮,身體柔軟,面貌如生。(弘化月刊十九期)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易慧明
    易慧明居士。江蘇南通人。平日經商,為扶乩所迷惑。有一天,胡慧徹居士勸其吃素
  念佛,專修凈土法門,並略述凈土要義,易慧明即深信不疑,皈依印光大師。一九三三年,
  參與發起金沙佛教居士林,隔年冬天受戒,即住在居士林中專修凈土,精進不懈。遇有放
  生施財,印經造像等善舉,必定慷慨解囊。
    一九四二年冬月初一日,早課才結束,忽然覺得頭痛微暈,於是向胡慧徹合掌說:「后
  日申時(下午三~五點),我將要往生西方凈土,懇請居士林的蓮友,助我往生。」等到約定
  的日期,居士林的蓮友均到達,於是隨眾念佛不斷。到了申時(下午三~五點)展顏一笑,
  端身正坐而往生。隔天早晨頭頂猶灼熱,酉時(下午五~七點)入龕,端身趺坐,身體柔軟,
  面貌如生,依舊笑容可掬。時年七十五歲。(弘化月刊四十六期)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吳慧香
    吳慧香居士。為車馬湖居士林之蓮友。生性至誠,平日精勤念佛,每逢佛七,必定勇
  猛精進不稍懈怠。一九四二年地藏七期中,突然感覺身體不舒服,但是仍然禮佛念佛一如
  平常。地藏七結束后,病情日漸嚴重,醫治無效。於是請居士林助念團及家人群集助念,
  而吳慧香面向佛像專註傾聽,心念不曾稍有散亂。九月初四日子時,專心注視虛空而笑著
  說:「大士降臨,我當隨去。」隨即安詳舍報往生,毫無痛苦的樣子。(弘化月刊二十八期)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劉培范
    劉培范居士。山東沂水縣劉惠民居士的女兒。生性柔順。最初患有頸部腫大症,接
  著患肺結核病,百醫無效。父親教她吃素念佛,如果病癒則非常好,病不能痊癒的話,也可
  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劉培范聽了之後心中非常歡喜。父親隨即將《觀音靈感錄》及《阿
  彌陀經白話註解》,為她解說。於是對凈土法門的信仰更加堅定,因此長時持念佛號而不
  間斷。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忽然說:「昨天晚上夢見阿彌陀佛,告訴我往生的時
  候到了。」即請母親為她沐浴更衣,並辭別祖母及父母,念佛菩薩聖號,安然而往生。時年
  十六歲。(佛學半月刊第五十五期)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目錄
  凈土聖賢錄排印流通序......... 1(即第1頁)
  凈土聖賢錄原序............... 3
  凈土聖賢錄體例要旨之說明..... 4
  凈土聖賢錄偈................. 7
  【凈土教主第一】
  阿彌陀佛.........................................8
  【闡揚凈土教法的聖眾第二】
  觀世音菩薩.....................................14
  大勢至菩薩.....................................17
  普賢菩薩.........................................18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東晉 慧遠(蓮宗初祖)、慧持..........29(即第29頁)
  東晉慧永........................................30(即第30頁)
  東晉僧顯........................................31
  東晉慧虔........................................31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往生比丘尼第四】
  劉宋慧木........................................176
  劉宋法盛........................................176
  唐凈真............................................176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往生居士第七】
  佛世差摩竭....................................202
  晉闕公則........................................202
  晉張野............................................203
  南朝劉宋張詮................................203
  南朝劉宋 何曇遠............................203
  南朝劉宋 魏世子............................203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往生女人第九】
  韋提希夫人、五百侍女..................235
  佛世樂音老母................................236
  劉宋紀氏........................................236
  劉宋魏世子女................................236
  隋獨孤皇后....................................237
  唐王氏............................................237
  唐姚婆............................................237
  唐溫靜文妻....................................237
  宋任氏............................................238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往生比丘第一】
  清性修............................................262
  清行修............................................262
  清忍生............................................263
  清仁筏............................................263
  清實................................................263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往生居士第四之一】
  清黃武城........................................286
  清吳如庵........................................286
  清俞有光........................................287
  清 蘇起鳳、吳敬山........................287
  清惲又............................................288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二十世紀則悟................................472(即第472頁)
  二十世紀睡覺................................473
  二十世紀海波................................473
  二十世紀了余................................474
  二十世紀具行................................475(即第475頁)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二十世紀 徐元芝............................546
  二十世紀 張聲和............................546
  二十世紀 賀蓉生............................547
  二十世紀 宋鍾俊............................547
  二十世紀 項子清............................548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二十世紀洪環................................654(即第654頁)
  二十世紀陳母................................654
  二十世紀 陸敏君............................655
  二十世紀王惠貞............................656(即656頁)
 
  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詩曰:
  佛說僧伽福德人,真誠禮敬勝求神;
  寧焚塔寺投崖死,莫毀三尊種苦因。
  佛陀不允許任何人造口業、毀謗出家僧眾,若說僧尼過惡,其人即違犯無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三、佛陀告訴天藏大梵天說:「複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惡行,內懷腐敗,如穢蝸螺,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恆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如是苾芻(比丘)雖破禁戒,行諸惡行,而為一切天、龍(八部眾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識,示導無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芻雖非法器,而剃鬚發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賢聖;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佛)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我尚不許轉輪聖王,及余國王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后略)。
  如是破戒惡行苾芻,一切白衣(信眾——居士)皆應守護,恭敬供養;我(佛)終不許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瞻博迦華雖萎悴,而尚勝彼諸餘華,
  破戒惡行諸苾芻,猶勝一切外道眾。
  (前略)佛告尊者優波離言: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芻罪,我尚不許諸苾芻僧不依於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何況驅擯?……當知有十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諸有智者,皆不應受。何等為十?
  一者不和僧眾於國王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二者不和僧眾於梵志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三者不和僧眾於宰官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四者不和僧眾於諸長者、居士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五者女人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六者男子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七者凈人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八者眾多苾芻、苾芻尼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九者宿怨嫌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十者內懷忿恨,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如是十種,名為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設依實事而呵舉者,尚不應受,況於非實?諸有受者,亦得大罪。」 
  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眾說比丘過惡,犯大重罪,必受惡報;身為出家僧眾,說比丘過惡,也是同樣犯大重罪。因此,佛陀為了避免緇素造口業,特別教戒僧眾,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說比丘過惡。
  《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一、佛陀告訴迦葉尊者說:「不說他人實不實罪,亦不見他過犯(中略)。重說頌曰:
  他罪實不實,終不而言說,
  設睹諸過犯,如同不見聞。」 
  《決定總持經》佛陀告訴無怯行菩薩說:此族姓子過去誹謗辯積法師,以是罪故墮於地獄滿九萬歲,罪畢出生人間,五萬世中墮邊地,迷惑邪見罪蓋覆蔽,六百世中常當生盲(生為瞎子),喑啞無舌(啞巴)不能言語。(中略)假使有人皆取眾生挑其兩眼,斯罪雖重尚可堪任劫數盡竟,若有害意向於法師(宣說僧眾是非),其罪劫數復過於彼。……其有誹謗法師者,則謗如來。
  《戒經》——《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說:「為大護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眾)說比丘罪惡,則前人(信眾)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此極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罪,則破法身。」說比丘過惡(是非)的人,其罪業超過毀破「佛塔」和「佛像」的重罪。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五、佛陀告訴文殊菩薩說:「(前略)若其有人謗菩薩者,彼人名為謗佛謗法。(中略)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恆河沙等諸佛塔廟,破壞焚燒。文殊師利!若復有男子女人,於信大乘菩薩眾生,起嗔恚心罵辱毀訾。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何以故?以從菩薩生諸佛故;以從諸佛有塔廟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間諸天人故。是故供養諸菩薩者,即是供養諸佛如來。若有供養諸菩薩者,即是供養三世諸佛。毀訾菩薩,即是毀訾三世諸佛。」此中所謂菩薩,是指修學大乘佛法的人。
  《華手經》卷七說:「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礙壞菩薩心,得無量罪。如人慾壞無價寶珠,是人則失無量財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壞亂菩薩心者,則為毀滅無量法寶。(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壞日宮殿,是人則為滅四天下眾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壞亂菩薩心者,當知是人則為毀滅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大法光明。……當知破壞菩薩心者,則得無量無邊深罪。
  舍利弗!如人噁心出佛身血,若復有人破戒不信,毀壞舍離是菩薩心者,其罪正等。舍利弗!置是噁心出佛身血,我說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毀壞菩薩心者,其罪過此。何以故?起五逆罪尚不能壞一佛之法,若人毀壞菩薩心者,則為斷滅一切佛法。舍利弗!譬如殺牛則為已壞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壞菩薩心者,則為斷滅一切佛慧。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罵呰毀壞菩薩心,當知此罪過於五逆。」世間若無僧眾則無佛法,所以宣說僧眾是非的人,就是毀滅佛法,其人罪業無量無邊。
  《謗佛經》佛陀告訴不畏行菩薩說:「(前略)爾時彼長者子,說彼比丘毀破凈戒,彼(長者子)惡業報,九十千年墮大地獄;於五百世,雖生人中,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於六百世,生盲無舌(后略)。
  若見法師實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應說,何況耳聞而得說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眾生眼目罪聚,若斷一切諸眾生命所有罪聚,若有於法師,生於噁心逕回面頃,所得罪聚,彼前罪聚於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憂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謗法師,即是謗佛。」毀謗法師(無論其事真假),罪同謗佛;其毀謗人,必墮無間地獄,受大苦報,無解脫之期。
  《大乘寶要義論》卷四說:「如《地藏經》云:佛言:地藏!(中略)彼等愚痴旃陀羅人,不怖不觀後世果報,於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種種緣伺求過失。謂以惡言克責楚撻其身,制止資身所有受用,復於種種俗事業中而生條制,或窺其遲緩,或覘其承事。求過失已,而為條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諸人等於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極過失,當墮阿鼻大地獄中,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常所遠離。」(另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四)。
  《廣大蓮華莊嚴曼拿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師子意菩薩稟白世尊說:「若有出家之人身披法衣,妄求財利,我慢貢高,若王臣等敬重供養,應無福利。
  佛言:「師子意菩薩!莫作是說。譬如有人迷悶倒地,依人扶策,即得身起。亦如大象陷彼泥中,而人不能起彼象身,須得別象扶翼而出。又如有人受灌頂王,或於後時失彼王位,凡常之人無能護衛,唯有力大臣威勢強勇能復王位。師子意菩薩!我(佛)教法中亦復如是,若有依法者,不依法者,具是佛子,皆成利益;若生輕毀,何處得福?」凡夫業障深重,若輕視僧眾毀謗三寶,必墮三塗惡趣。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拘樓孫佛說此偈為禁戒:
  
  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
  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
  毀滅佛塔(佛寺)破壞佛像,其罪雖是極為深重,但尚不及說比丘(僧眾)過惡的無間重罪。所以《戒經》說:「寧可毀塔壞寺,不說他比丘粗惡罪。」古人也說:「能動千江月,不動道人心。」動道人心的人,必墮惡趣。
  《月燈三味經》卷五、佛陀告訴月光童子偈云:
  所有一切閻浮處,毀壞一切佛塔廟,
  若有毀謗佛菩提,其罪廣大多於彼。
  若有殺害阿羅漢,其罪無量無邊際,
  若有誹謗修多羅,其罪獲報多於彼。
  《中阿含經》卷三、佛陀告訴諸比丘說:「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中略)。猶如有人以兩鹽投少水中,欲令咸不可得飲……。鹽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飲。如是!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佛陀告訴諸比丘說:「若有眾生妄語者,種地獄罪,若生人中為人所輕,言不信受,為人所賤。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妄語所致。
  若有眾生兩舌者,種三惡道之罪,設生人中,心恆不定,常懷愁憂。所以然者?由彼人兩頭傳虛言故。
  若有眾生粗言者,種三惡道之罪,若生人中,為人丑弊,常喜罵呼。所以然者?由彼人言不專正之所致也。
  若有眾生斗亂彼此,種三惡道之罪,設生人中,多諸怨憎,親親離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斗亂之所致也。」 
  詩曰:  
  須知口禍債難償,一語能招萬世殃;
  智者三尊恭敬禮,痴人七慢毀資糧。
  從前,釋迦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大哥羅比丘,長期住在墓地(燒屍、棄死人之處),修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為衣,又以人家祭饗亡靈的五團物為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獲得一點祭品充饑。否則,他就飢餓得身體羸瘦,四肢無力。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羅門逝世,親族們為他嚴飾喪禮,然後送到棄屍林火化,妻子及其女兒在旁邊啼哭。是時,大哥羅比丘在看燒死屍。婆羅門女看見比丘之後,稟白她的母親說:「媽媽!今此聖者(印度人稱呼出家人為聖者)大哥羅,好像瞎眼的烏鴉,守屍而住。」當時有人把這話告訴比丘。諸比丘就把婆羅門女說的話稟白世尊。
  佛陀告訴諸比丘說:「那個婆羅門女作粗惡言,共相輕毀我出家弟子,造此口業自損害,緣斯惡業於五百生中,常為瞎烏。」此時遠近人民都在互相傳聞,說:「世尊記彼婆羅門女,於五百生中常為瞎烏。」其母聽到此語說:「佛記我女五百生內常為瞎烏,何苦之甚!」於是即帶其女來到佛陀座前,頂禮世尊之後,懇求佛陀說:「世尊!唯願慈悲寬恕此小女無知,她非毒害心輒出此言,敬請世尊容舍她吧!」 
  佛陀告訴婆羅門婦說:「我怎麼會惡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輕心粗語,造此口業而墮於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惡意,才墮此旁生中,否則,當墮地獄。」女人聽后即便離去(事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
  婆羅門女心無惡意,只說大哥羅比丘「猶如瞎烏」這句話,即便五百世墮在旁生中為生盲烏鴉。如今,有人以嗔恨心罵辱比丘(和尚)僧眾,其人造此口業,不知道會受什麼惡報?《辯意長者子經》佛陀以偈頌告訴長者子說:
  欺詐迷惑眾,常無有至誠,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獄中,鐵鉤鉤舌出,烊銅灌其口,晝夜不解休。
  若當生為人,口氣常腥臭,人見便不喜,無有和悅歡。
  常遇縣官事,為人所譏論,遭逢眾厄難,心意初不安。
  死還入地獄,出則為畜生,輾轉五道中,不脫眾苦難。
  又說:
  人心是毒根,口為禍之門,
  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妙法聖念處經》卷二、佛陀告訴諸比丘說:「寧持利刃,斷於舌根,不以此舌說染欲事(中略)。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愚迷諸有情,貪財行虛誑,地獄業所牽,焚燒受諸苦。
  亦如諸毒藥,自飲還自害,造業亦復然,似影恆隨逐。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苦果隨惡因,自作應自受。」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三、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前略)爾時三藏比丘,以一惡言訶罵上座,五百世中常作狗身。一切大眾聞佛說法,皆驚戰悚,俱發聲言:怪哉!苦哉!世間毒禍莫先於口。爾時無量百千人,皆立誓願,而說偈言:
  
  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而發於惡言。
  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聖及善人。」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上、佛陀告訴諸比丘頌曰:
  於佛起噁心,毀謗生輕慢,入大地獄中,受苦無窮盡。
  有諸數取趣,於師及比丘,暫時起噁心,命終墮地獄。
  若於如來處,起大嗔恨心,皆墮惡道中,輪迴恆受苦。
  《分別業報略經》說:
  粗言觸惱人,好發他陰私,
  剛強難調伏,生焰口餓鬼。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說:「有四種魔,云何為四?一者、貪著財物。二者、親近惡友。三者、障礙法師。四者、於法師說陳其罪過(宣說出家人是非,此人便是惡魔)。是等眾生由此業故當受貧窮,不見善友、遠離尊師,作邪見想、說無因果,墮於地獄,受諸劇苦。」
 

    一輩子念佛,卻無法往生極樂的事
這件事情是九六年我在澳洲的時候,一位馬來西亞信徒告訴我的真人真事。在馬來西亞有一位師姑,從十幾歲開始剃髮念佛,沒有受戒,自己蓋了一間廟清修。這位師姑平日念佛非常精進,一句佛號常常掛在嘴上,可是沒有甚麼經典基礎,只是喜歡念佛。她即使生病,念佛也念得好,很少看醫生,十幾二十歲一直念到一九九六年,已經八十多歲。
   
  當她臨命終時,有許多朋友、信徒,來替她助念。因為她平常佛念得很好,所以老毛病一發的時候,精進念佛,念到阿彌陀佛來,她也看到了,但是她說:「不去!我不去!」這個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就不見了,別人還是在幫她助念,可是她卻胡思亂想,眼睛睜大大的,看看這兒,看看那兒,三天以後死掉,臉色發黑,十分難看。
   
  一個念佛人如果不是真正為求生極樂世界而念,到臨命終時就用不上了。到底是甚麼原因?原來她沒有結婚,但有一個養女,感情很好,她臨終的時候,沒看到養女,於是念念記掛這個女兒,這樣往生機緣就當生錯過了。不曉得她要輪迴多少劫以後,才能夠再得人身,再聞佛法,相信凈土。念佛了脫,一念之間而己!
   
  印祖在《文鈔》裡面告訴我們,一個人臨終念佛時,家人障礙,不能往生,這是自己過去生生世世障礙人家往生,跟人家結怨仇的果報。我們造的業障無量無邊,要發真正懺悔心來念佛,將來乘願再來普度眾生。
  念佛唯一的功德,唯一的目標就是求生極樂。奉勸大家,我們這一生決定不要空過,一失人身,永無出期。(凈空法師)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3)(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2017-06-13 21:51:02)[編輯][刪除]轉載▼
標籤: 佛學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3)(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禪定入門略說(二)(本文包括凈土入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註:
1.本文為讀經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個人理解內容來源於佛經、佛經經論、佛經註解或個人理解、個人論述。來源於個人理解、個人論述部份如果有錯誤,敬請佛、菩薩、僧給予指正。個人論述如果有錯誤,本人誠心懺悔罪業,並改正錯誤。
2.禪定入門略說(二)一文又可叫禪定入門(二),信佛修行入門略說(二),信佛修行入門,信佛修行問與答。
3.禪定入門略說(二)分為以下幾大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二.佛經中一些難解問題的問與答
三.阿彌陀佛凈土入門略說
四.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綜合
五.爭議部、難解部
六.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個人論述
四.出世間知識、世間知識、綜合中除了佛經義理論述外,部分內容與世間知識有關。
爭議部、難解部的內容是分散在正文各處,文中有標明,段落前標註爭議部或難解部,整段均為爭議部、難解部的內容。

目錄:
六.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個人論述
個人論述:
問:怎樣看待秦檜前世竟是雁盪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一文?
問:怎樣看待修阿彌陀佛凈土者往生失敗的例子?
佛經部分內容、網文的請錄、摘錄:
通華居士:念楞嚴咒時看到不可思議的場景
我專修「楞嚴咒」25年的感應
虛雲和尚與證得阿羅漢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緣往事(部分)
百度百科:凈土聖賢錄 。部分內容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內容
凈土聖賢錄白話 劉宋 慧通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唐 李知遙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齊 曇宏
凈土聖賢錄白話文 梁 高浩象
凈土聖賢錄白話 梁 庾詵
凈土聖賢錄白話 宋 孫良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邵慧安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楊文瀾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易慧明
凈土聖賢錄白話 二十世紀 吳慧香
《凈土聖賢錄白話》部分目錄
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一輩子念佛,卻無法往生極樂的事
寂空法師:六百年前幾世六道輪迴
母音老人:印光祖師大護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敗的警醒
從一位吃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敗的實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見的往生凈土的誤區
念佛吃齋一輩子的老居士,由於心存邪見,死後投豬胎。
陳曉旭的故事
頭頂發熱是判斷往生的唯一標準嗎
三禪僧不求生凈土轉生后結局如何?
印光大師講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後身;秦檜的前生。
修行者故事:一生江蘇,為彭文章,一生雲南,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吳引之。圓澤禪師。
高僧轉世,笑對舊友
蘇東坡、秦檜、岳飛的前生後世
秦檜前世竟是雁盪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
另外有網文說:
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
 
 
 寂空法師:六百年前幾世六道輪迴
作者 釋寂空
各位同修,這篇紀實文章,是我在本師釋迦牟尼佛面前,經過禮拜請示,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本尊觀世音菩薩的加持,逐字逐句校實后成稿的,真實不虛(佛教戒律很嚴格,若沒有特殊因緣和開許,不可宣說神通——編者)。寫出來的目的是供同修參改,以我為鑒,從中吸取教訓,深信因果,厭離輪迴,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立大誓願,勇猛精進,持戒念佛,求生凈土,永不退轉。希望諸位趕快提起學佛修行的正念,徹底脫離六道輪迴,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速證菩提,成正等正覺,圓滿佛果(若不往生凈土,雖然大徹大悟,但無始惑業卒難斷盡,就不能了生死。故華嚴會上諸大菩薩,一致求生西方凈土,圓滿佛果——編者),然後乘願再來,分身六道,普渡眾生。
我俗姓李,八九年三月皈依佛門,拜海空法師為師,取法名寂空。入佛門后,天天禮佛,參禪打坐,雖然對佛法了解不多,但常常看佛學書籍,對佛法、成佛堅信不疑,心地虔誠。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晚,禮佛后靜坐,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下,約晚十點鐘左右,知道了自己的宿命。當時傷心地大哭了一場,下決心好好念佛成佛。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晚,在佛堂靜坐念佛時,又進一步知道了我愛人、孩子的宿命。本人的宿命輪迴再次得到佛菩薩的證實。直至今天,前世記憶多次得到證實后,我才敢寫出來。
六百年前,我是一位出家比丘。我二十歲出家,受過三堂大戒,修行五十餘年(顯然是一位持戒精嚴、道行高超的大德高僧,結局卻不如老實念佛的阿公阿婆。不靠佛力,惑業難斷;不生凈土,生死難了,又多一鐵證——編者)。學佛修行中做了不少善事,但由於貪戀塵世,想人天福報,不求生凈土,最終不但沒有脫離六道輪迴,反而享盡福報后墮落三惡道中受苦還債!我由比丘身死後,投生到一有錢的財主家庭(大施主往往是投胎處),長大后成為一名公子哥兒,成天享受花天酒地的生活。我身邊有侍女八名,雖不好色,但單貪名、貪財、貪利十分嚴重,造下了不少惡因(三世怨,千古恨,生死根,難解脫)。但由於出家修行的功德和福報很大,所以這一世死後,又投生在一個官僚家庭。長大成人後,我當上了領兵將軍,威風凜凜,要什麼有什麼,享不完的榮華富貴,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當時身邊有侍女二十四位。由於吃、喝、玩、樂,再次造下種種惡因。特別是領兵時殺了不少人,將人頭砍下后拋屍於江河。當時對方士兵藏於草叢中,我都要找到拉出來殺掉,結下了很多罪孽惡緣。所以,我由將軍身死後,投生到三惡道(動物、餓鬼、地獄)中受報還債,償還十輩子!(修行五十年的大比丘僧,換來兩世人間福報,十世低級動物,令人膽戰。諸位當知,生死海深,輪迴路險,凈土之志,萬牛莫挽!——編者)
前三世投胎蛤蟆。由於我當將軍那一世砍了很多人頭,並且殺人拋屍於江河,所以我托生為無頭蛤蟆,時常遭到捧打、鉤釣、翻腹死於水面,屍體腐爛發臭,甚至遭受抽筋剝皮之苦,以此償還前世之報。三次做蛤蟆后,又投生山雞四次,來償還我為將軍時,指揮士兵將藏於草叢中的敵人殺掉之債。我當財主和將軍時,因貪口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所以變山雞遭槍打、刀砍,烹煮、炒煲之苦來償還宿債。當四次山雞償報死後,業障未了,又三次投生豬胎。這是我當財主和將軍時好吃懶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殺生吃肉造下的惡因,所以變豬來償還。變豬吃剩食、酸食、鞭抽棒打,這還不算,還要遭千刀萬剮,以及上述種種苦,來償還兩世人生因貪口福欠下的孽債。方知一切苦樂都是自作自受,因果報應,毫釐不差,確實無疑!
各位同修,當我知道自己輪迴過程中所受的種種苦時,我非常傷心地哭了。我是一極難流淚的人,當時我想,我出家那一世已修到很高程度了,為什麼還要貪戀人天福報、不求生凈土呢?只因這一個貪字,臨命終時一念之差,竟淪入三惡道十次,可謂紅塵一念心,輪迴六百年!怎不叫人傷心後悔呢?六百年!多麼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懵懵懂懂地遭受輪迴,又怎不讓人愧疚流淚呢!我由一個不信任何鬼神的人,學佛后成為一個相信因果、敬畏生命的人,而且又真實地見到自己果報輪迴的歷程,又怎麼不感激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尊觀世音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大菩薩的慈悲加持呢?!當一個佛子跪在自己的本師、本尊面前時,他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在學佛的道路上又邁進一步的時候,又怎麼不惕厲奮進呢?
當時我想,我該拿什麼來報答佛、菩薩的大恩大德?只有好好學佛念佛,求生凈土。想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世好不容易重得人身,再不好好修行就太對不起諸佛菩薩,太對不起父母眾生了!古德常講:「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佛國去,更待何生了此身!」今生必須抓緊時間念佛,要不然,待死神一到,不知所趣。當一個人快死的時候,三口粗氣一出,你心裡是否是只有一個正念——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花開見佛,長隨佛學,直至成佛。我做到了嗎?沒有!我睡覺時做夢妄念很多。如果修到連做夢都是正念了,臨命終時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發誓:今後要時時牢記戒條,用持戒這個金剛利劍,斬掉五欲六塵,消滅三毒十惡,時時痛念無常,常思四聖諦,修慈悲心,視一切眾生為我累生累劫之父母,牢牢記住上師三寶的恩德,念念不忘無上菩提,勇猛精進,持戒念佛,永不退轉,直至成佛,解救六道有情眾生,度己度人,不度盡眾生,誓不成佛。
一世比丘,不求生凈土,只得兩世人間福報;得生人間,忘失菩提,不知種善種德,反而造下種種惡因,結果一世不如一世,墮落到三惡道十次。以極苦的果報,還清債后,再投生人世,蹉跎歲月六百年,可見三世怨,難解脫,因果報應不差毫釐!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沒有輪迴到惡鬼、地獄道受苦?這是因為我前生出家學佛的功德好處,所以能投胎富人家,儘管造業,也只在三惡道的畜生道中輪迴,惡緣盡時,佛種子一遇善緣,又會發芽,所以今生又出家學佛。一個人種下佛種后,這顆種子永遠不變質;只要遇到適宜的水土和溫度,它就會發芽、開花、結果的。一句佛號即是大光明藏,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略論》中多處說到的。
出家修行五十年,不求出離自糾纏,
只為來生修福報,輪迴世上六百年。
富貴猶如刀頭蜜,三惡道中把債還,
吃他半斤還八兩,飛禽走獸輪流遍。
參禪明瞭宿世事,師是經來我是凡。
今生方信三世怨,念佛深結凈土緣。
精進念佛永不退,直登菩提上品蓮。
三寶弟子 釋寂空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七日 寫於四川中江
 
 
 
 
 

母音老人:印光祖師大護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敗的警醒
這個執著真的很厲害,你活在這個世界上時執著的東西,在死了以後現出中陰身的時候,還會接著去執著。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必須把一切放下才能往生,如果放不下就絕對不能去,根本生不了。假如你現在心粘著得不得了,那麼到中陰階段還是粘著得不得了,心裡空不掉怎麼能往生呢?所以你要空就得現在空,要放就得現在放,現在如果不肯空、不肯放,到中陰階段就更加放不下了。
  我不是在嚇唬你們,從前上海有個徐蔚如先生,是修凈土宗的大居士,幫著印光法師一起弘法,鼎鼎大名,當時的人都知道他。後來他圓寂了。大家想,這樣一位大居士總該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為了驗證他往生了沒有,就做法來看一看。怎麼驗證呢?就是試試他有沒有中陰身,因為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中陰身,沒有往生的人才有中陰身。要想知道有沒有中陰身有很多法門,其中有種勾召法厲害得很,只要使用這個法,非但中陰身,連生人的魂也能勾召得來,這個可是真的,不是假的。大家用這個法一試,沒招來,於是大家就想,看來他的功夫不錯,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可是再仔細一想,這個徐蔚如居士以前是銀行經理,他的保險箱里藏著許多寶貝,包括金條、寶石、地契、等等,很多很多,他的心會不會心粘在這個地方呀?那就再找找看,結果一召,果然沒錯,原來在保險箱里變成了個守財鬼,他不但沒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反而落到鬼道里去了。
  所以說往生凈土並不是一件簡單事,你要放得下才能走得了,如果放不下就走不了。有人說我就這樣馬馬虎虎念佛,只要能往生就行,所以用不著什麼一心不亂。假如你真能夠死心踏地念佛,心裡一點也不粘著這個世界,不管能不能達到一心不亂,一直勇往直前地念下去,這樣做當然很好。念佛有理一心,有事一心,理一心的境界很高,我們並不要求一定要做到理一心,只要能做到事一心就行。那什麼是事一心呢?就是只有一個憶佛念佛的心,沒有其他二心,除了憶佛念佛之外,不再挂念妻子兒女,不再想著金銀財寶、房屋田產,你如果一門心思只想著佛,心就不會亂了,這就叫一心不亂,我們只要這樣念,就能生到西方。
  但是假如你說:「不需要!不需要!我就這麼馬馬虎虎地隨便念念。只要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遲早要接引我們,只需把早晚功課一做,其他事情不用再管,其他佛法不用再修,儘管去做你的世法,臨終的時候就能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要這樣想就錯了。你看徐蔚如大居士,他幫助印光法師弘揚凈土法門,做過很多善事,寫過很多文章,就因為留戀保險箱里的財寶,結果做了守財鬼,沒有生到西方,後來還要再用密法來超度他。
  所以說大家修法不要貪圖便宜,以為馬馬虎虎不要緊。我鄭重相告:馬馬虎虎是絕對不行的!你的心一定要放下,你這裡如果放不下,那裡(極樂)就肯定去不了。佛菩薩為什麼對我們眾生反覆講:沒有啊!沒有啊!你們不要執著啊!不要執著啊!告訴我們一切東西都是沒有的,都是空的,就是要我們把一切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往生啊!所以你們不要總是粘著在這個世界上面,一點都不肯放,不肯放就不能走。大家都知道六波羅蜜中以布施為第一,施就是舍,讓你布施就是叫你學會能舍,要捨得掉才行。你如果總粘著在妻財子祿、名利得失上,這樣修法是絕對不行的!
徐蔚如居士簡介:近代佛教居士。浙江海鹽人。受居士之母信佛熏染,早期即研習佛經。皈依三寶后,諦閑法師賜法名顯瑞。民國初年曾捐資給金陵刻經處,重刻《西齋凈土詩》。1918年集印光大師文稿書信,出版《印光法師文鈔》。復又創立北京刻經處、天津刻經處等,以流通佛典為己任。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日軍侵佔華北,居士與天津佛教居士林,籌辦難民婦孺臨時收容所,收救難民。未幾病卒,享年60歲。
弘一大師讚歎徐蔚如居士修證有功夫,原文見下:
《弘一大師文集-修持》:沈屙頓愈。海鹽徐蔚如旅居京師,屢患痔疾,經久不愈。曾因事遠出,乘人力車磨擦顛簸,歸寓之後,痔乃大發,痛徹心髓,經七晝夜不能睡眠,病已垂危。因憶華嚴十迴向品代眾生受苦文,依之發願。后即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后痔疾頓愈,迄今已十數年,未曾再發。此事蔚如嘗與印光法師言之。余復致書詢問,彼言確有其事也。
 

  從一位吃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敗的實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今天為一位老居士送往生,沒有成功,心裡異常的糾結難受。感觸頗深。這位居士吃齋念佛二十年,始終如一,眾善奉行,諸惡不做,大家都認定她備足了往生資糧,沒想到臨終業障現前,神志昏迷顛倒,七位居士不停為她誦經念佛,師父一直為她耐心開示,她就是不清醒。她的兒女還嫌我們煩,一直在趕我們走。就在她將斷氣時她兒女不聽師父勸阻,急急為她換壽衣。經過一番折騰老居士咽下最後一口氣,眼睛瞪得大大的,面部扭曲著。師父近前摸摸她,說膝蓋是熱的,大夥的心頓時沉了下來。我們還想為她最後誦經卻被她兒女推了出來,緊接著就打電話叫靈車,我們只好無奈地離開……
我們請教師父為何會如此,師父說她雖然念佛持戒修行,但懺悔的功夫不夠。因為沒有懺除業障,致使臨終業障現前,擾亂心志障礙往生;兒女是她往昔的冤親債主,她只顧自己念佛修行,沒能感化他們,正確引導他們認識佛法,因此冤親債主障礙她往生同時又造一層冤業。她命終時膝蓋發熱已墮畜道,看她面容帶嗔恨極可能投生毒性動物,不知和她兒女要糾纏多少世呢!我們為她送往生,她像抓住救命稻草,可是這根稻草斷了,她同樣也會恨我們,這也是這一世的緣啊!只是她這一世的修行可惜了!
師父如此開示,我們每個人都陷入臨沉思。以前常聽證嚴法師講:「來不及了,再不抓緊時間修行真就來不及了!」當時我真沒有體會到,通過此事我真的體會到了時間的緊迫了。平時持戒念佛是不夠的,一定得發心懺悔,懺除業障;只是自己修行是不夠的,一定要感化身邊的冤親債主,即使不能夠讓他們和自己一起修行,最起碼也讓他們正確認識佛法,不抵觸肯接受。往生的資糧一定要及早準備!南無阿彌陀佛!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見的往生凈土的誤區
本文摘自《明燈》雪山隱士著
作者簡介——雪山隱士
我(雪山隱士)於1959年出生,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從小接受無神論、唯物論的教育,這些觀念在我頭腦中根深蒂固,從不相信有什麼鬼神、菩薩和佛的存在。認為佛法是迷信的說教,是統治者為了統治人們的一種工具。
我在二十歲時,為了鍛煉身體開始練氣功,逐漸在練功中,才看到了,感覺到了我們凡人看不到的、感覺不到的一些宇宙現象,我才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與探索。最後從佛學中才找到了真正的答案,繼而出家修行。在十幾年不斷的苦修過程中,方證悟了佛法的真諦——「緣起性空」。我用最簡單的語言,以隨筆的方式把我經歷過的和在學佛實修過程中感受到的寫出來。目的在於給一般普通的人揭示宇宙的規律,即:因緣果報、六道輪迴。讓人們認識這一規律,從而做善事、做好人、進而學佛修行、脫離六道輪迴、離苦得樂;給學佛修行的人指明一條切實可行有效的學佛之路,讓人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避免走彎路,走邪路,早證菩提,普度眾生。
念佛往生凈土
陳瑞軒,溫州人,一輩子吃素念佛,供養三寶做善事,去世已有幾年。他的家屬讓我們查一查他在哪一道。我們一查,看到圖像里白光閃閃、出現一朵蓮花。這就證明他已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這和我們的佛經所說的相吻合。佛經說,往生到阿彌陀佛凈土,是從蓮花中化生。
念佛人去世后出現瑞象是否是往生凈土的徵兆之一
洪秀華是我天台的皈依弟子,四十多歲,精進念佛,患了癌症后治療兩年左右,不幸於2010年9月份去世。居士們為她送葬時天空上出現了美麗的彩虹,居士們認為她已往生凈土。我給她超度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後,一查看,她已投生到了阿修羅道。
念佛人去世后出現瑞象是否是往生凈土的徵兆之二
我在西寧修行時,有位女居士打來電話,說她的母親去世后,身體變得僵硬、面色烏黑,但是經過許多居士給她母親念佛后,她的母親身體變得柔軟,面色變得紅潤。這位居士聽一些僧人和一些信眾說:「如果去世的人身體柔軟,面色紅潤,就是往生阿彌陀佛凈土的徵兆」。讓我看看她的母親是否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我一查看,她母親還在中陰身,只是神識旁邊有些白光而已。
念佛的人去世燒出舍利是否是往生凈土的徵兆
溫州有一位老居士名叫張碎奶,念了一輩子阿彌陀佛,去世后火化燒出了幾顆舍利,家裡人非常高興,認為她已經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於是讓我們查一下看她是否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我們一看,張碎奶還在中陰,由於她念佛的功德、她的神識周圍全是白光。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凈土嗎?之一
亞青寺有一位漢僧女眾,她的婆婆一輩子念佛吃素,已去世多年,她認為她的婆婆已往生凈土了。為了得到證實,她請亞青寺的主持,有大神通的阿秋喇嘛查看。阿秋喇嘛查看,結果是,她婆婆現在是一隻烏龜在一塊大石頭底下。於是她花了近一萬元在亞青寺做佛事超度她的婆婆。後來這位女僧到青海我住的覺拉寺求法,住了一個月。她聽我說覺拉寺有位圓光者會看銅鏡,想看銅鏡,查一下她的婆婆是否已被超度。我們請來看銅鏡的小孩,進行查看,她的婆婆還是一隻烏龜在大石頭底下,身上長滿綠毛。她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的婆婆吃素念佛一輩子還投生於烏龜,超度用了近萬元也沒有超度出來。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凈土嗎?之二
我有一名天台的皈依弟子叫周雪鳳,六、七十歲,也是一輩子吃素念佛,非常虔誠。她還是一個小寺廟的負責人,每天帶領信眾在寺廟念佛,我入藏閉關前見了她一面。她說:「她念佛有感應,預知自己三年後要去世。」我當時安慰了她幾句,讓她把此事不要掛在心上。三年後我從藏區回來,果然聽說她已去世。我們一查看,她還是中陰身,神識在飄蕩。我至今為止每天晚上放焰口時給她超度。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凈土嗎?之三
我在亞青寺修行時,剛好離過年沒幾天,有個漢僧女眾說她的外婆摔了一跤,住院沒兩天就去世了,年齡整整100歲。她的外婆也是一輩子念佛吃齋。這個女眾請求我們給她外婆念經超度,另外又花了一萬多元讓寺院的僧眾做法會進行超度。我們為她的外婆整整念了七七四十九天經,然後我們一查,她的外婆已投胎為一個小女孩。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凈土嗎?之四
段英蓮是我出家前認識的一位太原老居士,也是教我太極拳的老師。出家前,我常同她一起參加居士組織的念佛禪修活動。我出家后,她還到我們華頂寺住過一段時間。前幾年,她患病住院,在病床上還是每天堅持念阿彌陀佛聖號。去世之前,特意交代另一居士轉告我讓我給她超度。這一兩年我都在給她念經超度,但至今她還是在中陰身。
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凈土的少?
我們對幾百例念佛人死後的去向進行了調查(當然是用神通),幾百例中只有兩三例到了阿彌陀佛凈土。以上情況使我大吃一驚,進一步研究其原因,才發現這種情況是由以下幾點錯誤的觀念和錯誤的修持方法造成的。
第一、現在我們念佛之人只提倡持名念佛,不提倡觀想念佛。其實我們念佛的方法有四個程序:
(一)、持名念佛,就是僅僅念佛號而已。
(二)、觀像念佛,就是眼看著佛像口念佛號。
(三)、觀想念佛,就是心裡觀想阿彌陀佛,口中念阿彌陀佛。
(四)、實相念佛,就是在定中念佛。達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凈土宗有五經,最主要的經是《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讓我們持名,《觀無量壽經》是讓我觀想。持名觀想缺一不可,就如鳥之雙翅,一隻翅膀飛不起來。釋迦牟尼佛講經都是有用意的,絕對不會隨便講。現在大多數人不懂經教,只聽一些有名的,但沒有修證的,所謂的高僧大德的誤導,僅僅是持名念佛,沒有加上觀想,念佛往往口是心非,沒有效果。
第二、現在大多數念佛之人受「帶業往生」論的影響,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念佛可以帶惡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如果能帶惡業往生,釋迦牟尼佛又何必在《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中說,念佛和觀佛可消無量億劫的惡業。這足以說明只有消惡業才能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現在念佛的人由於不主動積極地採取多種方法消業障,而是盲目樂觀,因而造成念佛的人多,往生凈土的人少這種悲哀狀況。我們提倡除了念佛觀佛外,再加上念金剛薩埵的百字明或心咒,還要拜佛懺悔。因為金剛薩埵的百字明和心咒是消業障最快的咒。不同的佛菩薩各有不同的特殊的能力。比如觀音菩薩慈悲第一,文殊菩薩智慧第一,金剛薩埵菩薩消業障第一。我們千百萬世以來所造的惡業比須彌山還要高、還要大。如果僅僅是靠念佛和觀佛消惡業,就比較慢。我們人的壽命又是非常短暫,還沒等消盡業障,壽限已到,我們怎麼能到阿彌陀佛極樂凈土呢?所以,我們要走捷徑,採取多種有效的消業障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在我們這一生中,在無常到來之前消盡惡業,帶善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
第三、學凈土法門的人,要禪、凈、密相結合。以凈土為主、禪密為輔。因為禪坐的姿式才能使我們的心容易靜下來,念佛時,心才能和阿彌陀佛相應。還因為我們學佛的人會遇到很多魔障、病障等的干擾,所以我們還要念些密咒進行自我保護。比如: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
駁「念佛帶惡業往生論」
我們念佛之人常聽到「帶業往生」這個詞,便認為念佛可以帶惡業往生。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觀點。
首先,念佛帶惡業往生這個論點,在任何佛經中也找不到出處。只是民國時期的印光大師在其書中提到過,但印光大師也沒有具體說明,帶業往生是帶惡業往生還是帶善業往生。後人卻把這句話錯誤的理解為是帶惡業往生。其實印光大師的帶業往生是指帶善業往生。
第二,從宇宙的規律來解釋,一切皆是因緣和合而成,不同的因緣合成不同的事物,六道輪迴的眾生都是由於不同的因緣生在不同的六道中。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作為人道的我們都有相同的共業,也就是貪、嗔、痴、慢、疑,罪業深重。阿彌陀佛的凈土清凈無染,我們帶著惡業怎麼可能和阿彌陀佛凈土相應。阿彌陀佛凈土最殊勝的一點,就是帶善業可以往生到那裡。其它佛的凈土,帶善業也去不了,必須要證到空性才能去。所以我們念佛的人是消惡業,帶善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
第三、佛的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都說念佛,觀佛,可消無量億劫的罪業。如果帶惡業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那麼佛說念佛,觀佛,可消無量億劫的罪業就沒有任何意義,兩者是相矛盾的。我們要依法不依人,不能聽一些沒有修證的所謂名師,說可以帶惡業往生,我們就盲目跟從。
第四、以我們多年的修行實踐和考察的結果,大部分念佛的人都受到此論點的影響,認為帶惡業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去世后,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沒有往生到阿彌陀佛極樂凈土。這些事實足以證明帶惡業絕對不能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
方便道與解脫道
佛經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根據不同根性的眾生所宣說的不同法門。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方便道,另一類是解脫道。方便道是從「有」入手。解脫道是從「空」入手。比如:阿彌陀佛凈土法門就是方便道,是從「有」入手。念佛與阿彌陀佛相應,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報身化土,繼而修行成佛。比如:禪宗法門就是解脫道,是從「空」入手。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業障深重,從「空」入手,修解脫道不太容易。所以,我們要從「有」入手,修方便道。方便道與解脫道相結合,以方便道為主,最後證悟佛性。
凈土法門最適合末法時代的眾生
我的幾個在天台的皈依弟子以前是學凈土法門的,後來他們聽一些人說小乘的解脫道好,於是就改學小乘的解脫道。我對他們說小乘的解脫道也很好,就如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很好,最後都要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證得佛果的法門。但這些法門都是根據我們眾生的因緣根基所設立的。末法時代眾生業障深重,修小乘的解脫道不是太相應,我們要選擇一條與我們末法時代眾生最相應的一條道。就比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高速公路,有國道、有省道、有鄉村的羊腸小道。有的道路比較通暢,有的道路曲折坎坷。修小乘的解脫道,要證悟到「人我空」成為阿羅漢,才能脫離六道輪迴。而且還必須在深山老林,山洞裡、大樹下、無人煙的地方修行,才可能證到「人我空」。我們在家學佛的居士整天忙於家務,有的還要工作,做生意等等,在車水馬龍喧囂熱鬧的城市修行,干擾很大,此一生很難證悟到「人我空」成為阿羅漢,也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我們的壽限一到,又隨業投生於六道中,輪迴不息。我勸他們還是修學凈土法門比較合適。因為凈土法門最殊勝的兩點是:第一,首先不需要證悟空性。第二點,只需消盡業障,帶善業就可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但是現在大部分居士不知道此道理,盲目聽從一些沒有實修經驗的所謂名師的話,人云亦云,無所適從,別人說哪一個法門好,自己就盲目去修哪個法門。最後,耽誤了自己一生的慧命,永無脫離六道輪迴之期,實在可憐,可悲。
阿彌陀佛凈土就在我們心中
有些居士問我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西方,我們念佛時是否面朝西方比較好?臨終的人是否也要面朝西方?我回答他們說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是那些不懂得佛教教理的人的一種錯誤認識,由於他們不知道宇宙的實相。宇宙的實相就是緣起性空。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是針對我們凡夫所說的法,有些是方便說法。從緣起上講,如同我們凡夫所看到的一切,包括山河大地、六道輪迴、時間、空間都不是真實的,是我們凡夫的一種錯覺。從性空上講,這些我們看到,感覺到的都是從空性中幻化出來的。宇宙沒有時間和空間,沒有東南西北,也沒有上下左右和遠近之分。無論是六道還是佛的凈土都在我們心中。所以說,一切唯心造。我們所造的業使我們感受到六道不同的境界。我們修行成佛,也會感受到寂靜涅槃的境界。懂得這個道理以後,我們就不會執著方向,空間等等。一切皆是修心,心即佛,佛即心。
 
 

  一輩子念佛,卻無法往生極樂的事
轉帖即功德: 通靈佛教網(www.tlfjw.com) 

念佛吃齋一輩子的老居士,由於心存邪見,死後投豬胎!
念佛吃齋一輩子的老居士,由於心存邪見,死後轉豬臨終意念的重要
有位受過菩薩戒的女菩薩,持齋超過三十年的時間,後半輩子都是茹素、禮佛。往生之後,因為生前皈依顯教,所以就依顯教的方式處理。
家人請求仁波切為她迴向,當然仁波切很樂意。
仁波切當天晚上接獲消息之後,在禪定中,就清楚地看到一幕景象:有一隻母豬,生了一群小豬,十幾隻小豬都是白色的,其中有一隻比較特別,中間一圈黑。當時仁波切對此並不以為意。
隔天他的家人再來拜見仁波切,請示道:『我媽媽吃齋這麼多年,也受了菩薩戒,她真的心地非常好,她往生后,現在在那裡?是不是在阿彌陀佛那裡啊?』仁波切說,晚上再看看夢境。結果那天晚上,仁波切又看到相同的景象,而且更清楚。『它』(她)投胎在一片魚塭附近,中間有一排石綿瓦豬舍,裡面統統養豬,就是那一頭沒有錯!
第三天她的家人再度來訪,仁波切不好直接明講,只問家屬:『你母親往生之前,有沒有什麼徵兆?』兒子說:『沒有啊,到最後她就是整個人昏迷了,也沒有交代什麼遺言。』
仁波切說:『可是情況不是很好。』就一般佛教徒所能了解的,一個吃長齋、心地很好、樂於助人、對寺院布施供養發心也很大的善人,往生那一刻怎會投胎為畜生?沒這個道理。
於是仁波切就私下交代其中一位家屬:『你最好回去再問一下,因為人在往生之前,會有一段彌留時期,這時往往會講出一些話,談到她所看到的一些景象,我說你最好回去問問看。』真的被他問出來了。在往生三天之前的晚上,是亡者的媳婦看護的,她聽到婆婆一直叫著:『把那一隻豬抓來殺,趕快,趕快。』反覆這樣一直叫,再來就沒了。
家屬講完,仁波切說:『好,那我可以確定了,她今天這個遭遇,完全是因為她的執著和妄念所致。』那個投胎的地方,仁波切看得很清楚,確定無疑。於是仁波切交代家屬:『大概離你們家多遠的地方有片魚溫,蓋有石綿瓦豬舍,就在幾月幾號晚上,離你母親死後兩個小時,有一隻母豬生了一群小豬,當時我還特別去數,十幾隻的樣子。其中有一隻長得特別不一樣,你把它買回來,我幫它皈依。』仁波切沒有直講,那就是他媽媽的來世。
家屬找了三天,真的找到了,時間非常吻合。而且很奇怪,那隻小豬看到她的家人,自動就跑過來,家屬就把它買回來,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趕快帶回寺里,恭請仁波切授皈依。皈依之後,兄弟們就商量要帶回去養。仁波切說:『不行,既然已經皈依了,應該把它帶到深山裡放生。』家屬擔心放生后,一定馬上被體積龐大的動物吃掉。仁波切說:『難道你願意真讓它在畜牲道這麼久嗎?』後來家屬就把它放生了,放生后很快就會死,豬往生后,大概會投生人道吧!
仁波切說,『這給了我們一個警惕,雖然念佛吃齋一輩子,但是如果執著心不除,邪見不滅的話,在臨終是非常危險的。為什麼她會在臨終之前,有這樣的夢境顯現,要捉那頭豬來殺?因為她有個心愿,就是她長孫結婚的時候,要依台灣民俗殺豬宰羊「拜天公」,這也就等於是她的願。由於願望在死前一直沒有實現,所以彌留的時候,唯一挂念的不是阿彌陀佛要不要來接我,而是長孫還沒結婚,還沒殺豬來敬謝天地。這個妄念成熟,就在她彌留之際顯現出來。「捉豬來殺」的念頭停留在她的意識之中,勝過阿彌陀佛,非常可怕!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
頭頂發熱是判斷往生的唯一標準嗎
小柒GZDVX | 瀏覽 30 次
發佈於2017-03-07 10:08 最佳答案
凈空法師---真正往生,絕對不是說身體柔軟,頭頂發熱,不是的。身體柔軟、頭頂發熱,保證不墮三惡道,這是真的,
往生西方條件不具足,條件裡頭大家一定要記住,頭一個是凈業三福,那是最高指導原則,你要是違背,你就全功盡棄了。不管修什麼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學六和敬也好,學六波羅蜜也好,學十願也好,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好,全是空的,你統統做不到,為什麼?沒根。然後你才曉得,這個根底是多重要。你要真正想成就,你得非常認真去學《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你不在這上,你全功盡棄。臨命終時往生,那是什麼?那說好聽的,不是真的,真能保證往生嗎?
真正往生,絕對不是說身體柔軟,頭頂發熱,不是的。身體柔軟、頭頂發熱,保證不墮三惡道,這是真的,他來生到人間來也是富貴人,也是很有福報的人。多半生天,而天一般都是在欲界,欲界一般來講最高的是忉利天,四王天以下還有很多天界,在四王天之下的,就到這些地方去。生色界天要有禪定,他沒有禪定功夫他去不了,無色界天那更沒分,所以他輪迴的範圍並不大。
什麼樣的人真的往生?臨命終時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接我,我走了。那是真的往生,他自己看到,別人看不到。如果他不是自己親自說的,都靠不住,這個要知道。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證明他真往生,往生之後你求他,他往生到極樂世界托個夢給你,如果你真夢見他往生,真的,不是假的,因為什麼?他往生他才有能力託夢給你。他要不是往生,他沒有能力,他變不出來,這也是一個可靠的信息。
 

   三禪僧不求生凈土轉生后結局如何?
茲引數事為例。如清乾嘉間,有三禪僧,為同參,死後,一生江蘇,為彭文章,一生雲南,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唯彭記得前生事。后入京會試,俱見二人,遂說前生為僧事。二人雖不記得,一見如同故人,成莫逆交。殿試,彭中狀元,何榜眼,張傳臚。彭也放過主考學台,然頗貪色,后終於家。何作南京制台,洪楊反,失南京,被皇上問罪死。張尚教過咸豐皇帝書,回回要反,騙去殺之。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雖得點洪福,二人不得善終,彭竟貪著女色,下生後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現在講幾個故事。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有三位同參禪僧。三人死後,一位生到江蘇,名叫彭文章;一位生到雲南,名叫何桂清,一位生到陝西,名叫張費。
三人當中,只有彭文章還記得前世的事情。
後來彭文章進京趕考,遇到另外兩人,於是跟他們說前世一起出家為僧的事情。
另外兩人雖然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業力牽引,他們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
殿試的時候,彭文章中了狀元,何桂清做了榜眼,張費做了傳臚。清朝的傳臚就是指二甲第一名。
後來彭文章當過主考學台,卻非常貪色,後來死在家中。
何桂清做過南京制台,後來洪楊造反的時候,南京失陷,被皇上問罪而死。
張費還教過咸豐皇帝,後來回回要造反,把他騙去殺了。
這三位也不是平常僧人,可惜都不知道求生西方,雖然得了一些洪福,居然有兩人都不能善終,而彭文章竟然還貪著女色,下一世估計就更差了。
出自:
《印光法師文鈔》四卷、
續編《文鈔》二卷、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
印光大師講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後身;秦檜的前生。
參禪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徹大悟地位,而煩惱未能斷盡,生死仍舊莫出。現在人且勿論,即如宋之五祖戒,(五祖,寺名,師戒禪師住五祖寺,故名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其所悟處,名震海內。而五祖戒後身為蘇東坡。東坡聰明蓋世,而不拘小節,妓館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處雖高,尚未證得初果之道,以初果得道共戒,任運不犯戒。(任運者,自然而然也。)未證初果者,要常常覺照,方可不犯。初果則自然而然不至犯戒。如耕地,凡所耕處,蟲離四寸,道力使然。若不出家,亦復娶妻。而雖以要命之威力脅之,令行邪淫,寧肯捨命,終不依從。東坡既曾出入淫坊,則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說什麼了生死乎?
真如喆後身,生大富貴處,一生多受憂苦。既知其生大富貴處,又不明指為誰者,得非宋之欽宗乎?金兵相逼,徽宗禪(音繕,傳也。)位於太子,始末二年,遂被金兵擄徽欽二宗去,均向金稱臣,死於五國城。以真如喆之悟處,生於皇宮之大富貴處,此之富貴,也是虛名,一生多受憂苦,乃是實事。以大國皇帝,被金擄去為金臣,可憐到萬分了。
草堂清後身作曾公亮,五十歲拜相,封魯國公。然於佛法亦甚疏遠,未及東坡之通暢矣。
海印信,亦宋時宗門大老,常受朱防禦(防禦武官名)家供養。一日,朱家見信老入內室,適生一女,令人往海印寺探,則即於女生時圓寂。此語杭州全城皆知。至滿月日,圓照本禪師,往朱防禦家,令將女兒抱來,女兒一見圓照即笑。圓照呼曰:「信長老,錯了也。」女孩遂一慟而絕。死雖死矣,還要受生,但不知又生何處。
秦檜,前生乃雁盪山僧,以前生之修持,為宋朝之宰相,受金人之賄賂,事事均為金謀,殺金人所怕之岳飛。凡不與伊同謀者,或貶謫,或誅戮。卒至死後永墮地獄,百姓恨無由消,遂以面作兩條(秦檜與夫人)共炸而食之,名之為油炸檜。又鑄鐵像,跪於岳墳前,凡拜岳墳者,皆持木板痛打,又向其頭其身尿以泄恨。後有姓秦的,作浙江巡撫,謂鐵人於岳墳前被人尿,污穢岳墳,投之西湖,俾岳墳常得清凈。自后西湖水臭,不堪食用。常見湖中漂幾死屍,及去打撈,又沉下去。因茲出示,多來船舫,圍而打之,則是鐵鑄之秦檜,與其夫人,並金兀朮。知其罪業深重,仍令安置墳前,被人打尿。光於民國十年,至岳墳,仍舊尿得污皂不堪。夫以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之道德,尚不能了生死。而為大文宗,為宰相,已遠不如前生。至喆老為皇帝,而為臣於虜廷,則可憐極矣。秦檜之結果,令人膽寒而心痛。以多年禪定工夫,後世得為宰相。一被金人之賄賂所迷,直成香臭,好歹,忠奸不知之痴獃漢。及至打尿其像,炸食其身,千百年來,尚無更改。
參禪人以宗自雄,不肯仗佛力以了生死者,倘一念此結果,能不自反曰,仗自力與仗佛力相差懸遠,曷若專修凈業,以祈現生了脫之為愈乎。宋朝大名鼎鼎之宗匠,來生尚退步於前生,再一來生,又不知作何行狀乎。
光宿業深重,生甫六月,后遂病目,一百八十日,未一開目。除食息外,晝夜常哭,在老人皆料其不能得見天日。而承宿善根,好而仍見天日,實為萬幸。入塾讀書,又受程朱闢佛之毒,幸無程朱之學問,否則,早已生身陷入阿鼻地獄矣。由是疾病纏綿,空過數年。因思佛法東來,經幾多聖君賢相,以護持流通。程朱之說,不足為訓。因出家為僧,專修凈業。先師以參究提命,則曰:「弟子無此善根,願專念佛,以期帶業往生耳。」六十年來,悠悠虛度,今已八十,尚未心佛相應。若或專仗自力,則其自誤,何堪設想。然以六十年之閱歷,及詳察自他之善根。仗佛力者,尚不易即證三昧,仗自力者,誰是超過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以上之人。
自力了脫
 清乾嘉間,有三禪僧,為同參,死後,一生江蘇,為彭文章,一生雲南,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唯彭記得前生事。后入京會試,俱見二人,遂說前生為僧事。二人雖不記得,一見如同故人,成莫逆交。殿試,彭中狀元,何榜眼,張傳臚。彭也放過主考學台,然頗貪色,后終於家。何作南京制台,洪楊反,失南京,被皇上問罪死。張尚教過咸豐皇帝書,回回要反,騙去殺之。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雖得點洪福,二人不得善終,彭竟貪著女色,下生後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蘇州吳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學問道德相貌俱好。民十年(1921年),朝普陀會余,自言伊前生是雲南和尚。以燒香過客,不能多敘,亦未詳問其由。十一年(1922年),余往揚州刻書,至蘇州一弟子家,遂訪之,意謂夙因未昧。及見而談之,則完全忘失了,從此永無來往。迨十九年,余閉關報國寺,至十一月,彼與李印泉,李協和二先生來。余問:「汝何以知前生是雲南僧?」伊云:「我二十六歲做一夢,至一寺,知為雲南某縣某寺,所見的殿堂
房舍,樹木形狀,皆若常見,亦以己為僧。醒而記得清楚,一一條錄。后一友往彼作官(張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持去一對,絲毫不錯。」余曰:「先生已八十歲,來日無多,當恢復前生和尚的事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云:「念佛怎麼希奇。」余曰:「念佛雖不希奇,世間無幾多人念。頂不希奇的事,就是吃飯,全世界莫一個人不吃飯,此種最不希奇的事,汝為什麼還要做?」伊不能答,然亦不肯念。伊問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無下語。至十二月三十夜,將點燈時去世,恰滿八十歲。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今生只盡倫常,佛法也不相信了,豈不大可哀哉?然此四人,均尚未有所證,即已有所證,未能斷盡煩惑,也難出離生死。
如唐朝圓澤禪師,曉得過去未來,尚不能了,況只去得好,就會了乎?唐李源之父,守東都,安祿山反,殺之,李源遂不願做官,以自己洛陽住宅,改做慧林寺,請圓澤做和尚,伊亦在寺修行。過幾年,李源要朝峨眉,邀圓澤同去。圓澤要走陝西,李源不願到京,定規要由荊州水道去。圓澤已知自己不能來矣,遂將後事一一開明,夾於經中,尚不發露,遂隨李源乘船去。至荊州上游,將進峽,其地水險,未暮即住。忽一婦,著錦襠,在江邊打水,圓澤一見,雙目落淚。李源問故。圓澤曰:「我不肯由此道去者,就是怕見此女人。此女人懷孕已三年,候吾為子,不見則可躲脫,今既見之,非為彼做兒子不可。汝宜念咒,助我速生,至第三日,當來我家看我,我見汝一笑為信。過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來會我。」說畢,圓澤坐脫,婦即生子。三日,李源去看,一見,其兒即笑。后李源回慧林,見經中預道後事之字,益信其為非平常人。至十二年,李源預到杭州,至八月十五夜,往所約處候之。忽隔河一放牛孩子,騎牛背,以鞭打牛角唱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聞之,遂相問訊,談敘。敘畢,又唱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文鈔三編卷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高僧轉世,笑對舊友
唐朝洛陽慧林寺有一位圓觀法師,不知是哪裡人,住於洛陽城中。圓觀法師生性疏闊簡樸,勤於學佛,卻又喜好從事世間生產,獲得無數田產園林利益,當時人稱他為佛門富豪。除此之外,圓觀法師舉止行為也很特異,並且通達音律。
  
  代宗大曆末年,圓觀法師結識李源,兩人成為忘形好友,交情深厚。李源父親李澄曾任太守,天寶末年身陷賊人之手,李源於是將家中產業施捨給洛陽城北的慧林寺,將父親李澄的別墅,作為慧林寺的公用財產。李源自己每日使用一個飲食器具,隨慧林寺僧眾一起飲食,如此這般過了三年。
  
  李源喜好服食仙方,一日忽然約圓觀法師一起遊歷四川青城山、峨嵋山等仙家洞府,訪求仙藥。圓觀法師想走斜谷從長安入蜀中,李源則想要從荊州進入三峽,兩個人爭執這兩條路線,經過半年都沒說服對方。李源感嘆:「我已不再侍奉天子王侯,因此遊行之時,著實不想再走洛陽、長安兩京間的官道!」圓觀法師沉吟許久,嘆道:「出遊在外,確實不必堅持走哪條路,那就依你意思走吧。」
  
  於是兩人就從洛陽啟程,南下荊州,再沿長江上行,進入三峽。這日行經南浦,在停泊舟船時,看見幾位婦女穿著絲質衣帶、錦繡衣服,戴著耳環,背負小水瓶在溪邊汲水。園觀法師看到之後,當下低頭流淚不已:「我之所以不想走這條路,就是恐怕遇到這位婦人。」李源詫異地問:「自從進了三峽,我們見到如此穿著的婦人也不少,為何偏偏見到她就流淚?」
  
  圓觀法師無奈說出實情:「這位婦女乃是王氏,是我來世託身之處。她懷孕已三年,至今尚未生產,正是因為我未前來。如今既然已經見到,我的性命也就有所歸屬,這正是佛家所謂的生死輪迴。請先生用符咒令其儘快生產,並且稍微停留幾日,把我遺體葬在山谷之間。等到王家生下兒子,沐浴嬰兒之時,也希望先生能前來拜訪。如果那時嬰兒能沖先生一笑,就是依然認得先生。再往後十二年,時當中秋月圓之夜,專門約定在杭州錢塘天竺寺之外,乃是與先生的相見之期。」
  
  李源聽完法師這一番話,後悔自己當日堅持走這條路,導致圓觀法師喪命於此,悲傷哀痛,難以言表。李源根據圓觀法師所說,召那婦人前來,並告訴她可以令其順利生產,婦人聞言,歡喜踴躍地跑回家。不久,她的親戚族人前來聚集,以乾魚濁酒在河濱饋贈李源。李源於是前往女子家中,授以符咒之水。圓觀法師這邊,已經沐浴完畢,更換新的衣裝,隨後結跏趺坐,安然圓寂。圓觀法師剛剛斷氣,那王氏就順利產下一子。三日之後,李源前去看新生兒,從襁褓中抱起嬰兒,走到方中明亮之處,果然看見嬰兒沖著李源笑了一笑。李源再次感傷流淚,就把此事原委詳細告訴王氏婦人,王氏獲悉此事,隆重厚葬圓觀法師。第二日李源就調轉船頭,回到慧林寺后,詢問圓觀法師弟子,才知圓觀法師事先早已有過吩咐。
  
  李源時常憶念十二年後杭州再會之約,十二年後中秋之期,前往天竺山寺。那天夜裡,月亮皎潔光明,李源忽然聽到葛洪井邊,有牧童在歌唱《竹枝詞》,乘一頭牛,一邊敲擊牛角,一邊清歌詞曲,頭上綁著兩個髮髻,身上穿著一襲短衣,徐徐來到天竺寺前。李源仔細打量,發現牧童正是圓觀法師轉世,面相表情幾乎一致。李源趨前作禮:「不知觀公是否康健?」牧童答道:「李公真乃守信之士,如今你我聖凡殊途,小心不要再靠近我。你世俗之緣尚未盡,只要精勤修行而不墮落,將來還能再見。」李源不知道說什麼,只能無言以對,望著牧童,潸然淚下。牧童說完又唱起《竹枝詞》,緩緩離去,歌詞殷切,曲調高昂,可惜李源心亂如麻,無法知道所唱歌詞之意,只能感嘆:「真是得道高僧,雖然近在咫尺,卻又懸遠相隔,聖凡之路有別,確有其事!」
 
 蘇東坡、秦檜、岳飛的前生後世

 ●蘇東坡的前生後世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書畫家,曾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卻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實他自己已經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鍊。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南華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遊》)
  
  元豐七年四月,蘇軾在抵達筠州前,雲庵和尚夢到自己與蘇轍、聖壽寺的聰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來后感到很奇怪,於是將此夢告訴了蘇轍,蘇轍還沒開口,聰和尚來了,蘇轍對他說:「剛才同雲庵談夢,你來也想一起談夢嗎?」聰和尚說:「我昨天晚上夢見我們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蘇轍撫掌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樣夢的事,真是奇怪啊!」
  
  不久,蘇東坡的書信到了,說他現在已經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見面。三人非常高興,一路小跑趕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蘇東坡。蘇東坡到了后,大家對他談起了三人做相同夢的事,蘇東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歲時,也曾經夢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來陝右之間。還有我的母親剛懷孕時,曾夢到一僧人來托宿,僧人風姿挺秀,一隻眼睛失明。」雲庵驚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陝右人,一隻眼睛失明,晚年時遊歷高安,在大愚過世。」大家一算此事過去五十年了,而蘇東坡現在正好四十九歲。從時間、地點和多人相似的夢來看,蘇東坡是五戒和尚轉世已經無異議了。
  
  蘇東坡後來寫信給雲庵說:「戒和尚不怕人笑話,厚著臉皮又出來了,真是可笑啊!但既然是佛法機緣,我就痛加磨礪,希望將來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這就不勝榮幸了。」
  
  蘇東坡總是喜歡穿僧衣,這可能這是前世因緣所致。宋哲宗曾經問內侍陳衍:「蘇東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麼衣服?」陳衍說:「是僧衣。」哲宗笑之。
  
  蘇東坡在杭州時,曾與朋友參寥一起到西湖邊上的壽星寺遊歷,蘇東坡環視后對參寥說:「我生平從沒有到這裡來過,但眼前所見好象都曾經親身經歷過這似的,從這裡到懺堂,應有九十二級階梯。」叫人數后,果真如他所說。蘇東坡對參寥說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經就在這所寺院中。」此後,蘇東坡便經常到這所佛寺中盤桓小憩。
  
  大約元祐初年,蘇東坡曾與黃庭堅一起去拜見一老者,老者一見面就說蘇東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黃庭堅的前世是一女子。蘇東坡點頭不語,黃庭堅卻根本不相信,老者對他說:「你到涪陵時就會有人告訴你。」黃庭堅認為涪陵是被貶的官員才能去的地方,自己怎麼會去呢?後來他果然被貶到了涪陵,幾次夢見一女子託夢告訴他前世之事,方才不得不相信先前老者所說的話。
  
  這五戒和尚又是何人呢?據說他一目失明,還有一師兄叫明悟,五戒因為一念之差,同女子紅蓮有了苟且之事,犯了姦淫之戒,結果事情被已經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五戒羞愧難當,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經預見五戒下一世可能謗佛謗僧,這樣可能就永無出頭之日了,於是他也趕緊坐化,緊追五戒投胎而去。到了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蘇東坡,而明悟就是蘇東坡的好朋友佛印和尚。蘇東坡剛開始時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離不棄地追隨左右,苦心勸化點悟於他。自身的親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斷勸化點悟,蘇東坡終於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輪迴之說,而且崇信佛法,潛心修鍊。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蘇東坡去世時,他對守在床邊的三個兒子說:「我平生沒做什麼壞事,相信不會墜入地獄的,你們不要太傷心了。」又告訴說:「西方極樂世界是有的!」。
  
  蘇東坡的後世是明朝袁中郞,也是位喜禪的文學家,袁以作《西方合論》的功德,往生西方,這才真了生死。
  

 
  
  ◎秦檜前生乃雁盪僧
  
  《印光大師文鈔》中例舉古之雁盪僧因見惑思惑未能伏而生死未能了,下一生是為秦檜,一經受生就迷失,迷失以後作惡害岳飛,最終下了地獄。
  
  宋代丞相秦檜謀害岳飛,造了種種重罪。地藏菩薩和他有緣(他在過去生中曾是地藏菩薩的香燈使),計劃度他,只要他念一個「佛」字,就赦免他一切罪業。菩薩就化身為比丘去見他,說:「你應該念念佛了,你現在這麼高的地位……。」 他說:「何必念呢?」 就是不說出一個「佛」字。菩薩就顯神通,佛塵一拂,秦檜就跪了下來,於是要他看看,手上寫的是什麼字?(地藏菩薩手上有一個「佛」字)他看了以後,大發言論說:「我從小就念書,中秀才、舉人、進士、狀元,現在各國的文件都要先經我審閱,如果我連這個字都不識,我還當什麼丞相!」 就是不念這個「佛」字。地藏菩薩一看,真的是業障深重,沒法度他,就走了。後來秦檜死後墮了地獄。
  
  凈空老法師在講經中還講到,清朝不知道是哪一個年代,有人殺豬毛去掉以後,在豬肚子底下有[秦檜七世身]。秦檜出了地獄,還要受七世豬身的果報。
  
  ◎岳飛命終落入鬼道
  
  朱鏡宙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道德學問都非常好。早年修行,有相當功夫。到台灣后,發心印佛經,成立台灣印經處。臨終時預知時至,在雪公李炳南老居士的助念下,瑞相往生。
  
  生前,朱老居士有講:在宣統三年,也即民國前一年的時候,他還年輕,住在浙江溫州鄉下。鄰村有個舉人,是前清中舉的。家境還不錯,是個獨生子,所以中舉后沒有做官,在家娶妻生子,持奉父母。
  
  一天睡午覺,做了一個非常清楚的夢。夢到有人敲門,就起身開門。一看,並不認識,是個當差的,軍人打扮,送上一封信問:「你們這裡有沒有這個人?」 他一看,是自己的名字,就說:「沒錯,這是我的名字」。那軍人說:「我們大將軍請你去一趟」。他想自己雖然中了舉人,但與官府沒有往來,武官更是一個都不認識。於是就說:「你們是不是把名字搞錯了?也許同名同姓啊!」 這個軍差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既然名字都對,就請上馬吧!」 硬是讓他騎上馬,如飛一般到了一個地方。見許多人在交頭接耳的談論些什麼,他就上去打聽將軍是誰?在人告訴他:「岳飛」。他一想,不得了,岳飛是宋朝人,那我不是死了?過一會,岳飛升帳召見,講準備北上討伐金兵,請他做文案工作。他心裡一想就說:「不行,我家裡父母年歲大了,妻子還年輕,兒子很小,不能離開啊!」 岳飛告訴他:「我們離出兵還有三個月,我可以放你回去,你好好的去安家,三個月後我再派人來請你。」 於是把他送回來,他也就從夢中醒來。
  
  他將這個夢告訴了父母,父母說:「這是做夢嘛!哪裡是真的啊!」 但是他自己覺得這個夢跟平常不一樣。他相信三個月後岳飛一定派小鬼來接他。於是在隨後的三個月中就處理家事,也處理後事。
  
  約定的時間到了,他通知了很多親戚朋友。朱鏡宙居士也去了,當時年輕,好奇心重,活生生的一個人,又不生病,看你怎麼個死法?
  
  那一天,舉人宴請賓客好幾桌,飯後到自己房裡,門窗都打開了,他梳洗得整整齊齊,穿了乾淨衣服,躺在床上,親朋好友也都在房裡。沒多久,他就告訴父親說:「岳飛派來的那個人在門口,我已經看到了。」 當時在場的別人都看不到。父親很不高興,在那裡罵:「我只有一個兒子,養老都靠他,怎麼可以叫他走。」 最後還是舉人自己說:「人總有一死,死了能夠追隨岳飛,也算是一樁很光榮的事情。算了,讓我去吧!」 他父親哼了一聲:「好吧!就算了。」 他父親一答應,他就斷氣了。
  
  岳飛是民族英雄,功業永垂不朽,為什麼不能升天?為什麼不能轉世做人而竟然落在鬼道?讀了佛經,這才恍然大悟。《楞嚴經》中講:「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 岳飛念念不忘殺金兵,殺心沒斷,是故落在鬼道。

  秦檜前世竟是雁盪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
秦檜(1090-1155),字會之,生於黃州,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
秦檜的父親叫秦敏學,曾做過玉山縣令、靜江府古縣(今廣西永福縣)縣令。秦檜早年做過私塾教師,靠微薄的學費度日,他對自己的生活處境很不滿意,曾作詩說:「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補為密州教授,接著又考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
宋欽宗時期,秦檜歷任左司諫、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書金帥,反對立張邦昌,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逃回臨安,力主宋金議和。紹興元年(1131年),擢參知政事,隨後拜相,次年被劾落職。紹興八年,秦檜再次拜相,前後執政十九年。
秦檜曾被封為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紹興二十五年(1155),秦檜病逝,贈申王,謚忠獻。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追奪其王爵,改謚「謬丑」。
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抗金;同時,秦檜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之一。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宋軍諸路戰線捷報不斷:張俊攻克亳州,王勝攻克海州,岳飛於郾城大敗金兀朮。八月,秦檜力主和議,罷黜反對和議的喻樗、陳剛中等七人。九月,高宗在秦檜唆使下,曉諭韓世忠罷兵,諸路將帥皆被召回,蔡州、鄭州、淮寧府等地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兀朮再次南下,宋將邵隆、王德等連戰皆捷,收復商州、廬州等地。三月,秦檜傳諭張俊、楊沂中、劉錡班師,濠州失陷,金兵北還。四月,秦檜密奏高宗「論功行賞」,收回諸將兵權,韓世忠、張俊、岳飛相繼回朝,分別被任命為樞密使和副使。九月,兀朮有求和之意,秦檜上奏宋廷,派劉光遠、曹勛出使金國,商議以淮水為界,宋朝割讓唐、鄧二州。十月,秦檜讓諫官万俟卨彈劾岳飛,張俊又誣告岳飛部將張憲謀反,岳飛父子被押送大理寺,后被賜死獄中。
秦檜的賣國行為歷來為世人所不恥,歷史名人多有評價。
梁啟超說:「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百姓們對秦檜的無恥行徑更是深惡痛絕,並逐漸形成了許多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岳飛被秦檜夫婦施計殺害於風波亭,軍民對此無不義憤填膺。臨安一戶飲食攤販得知消息后也深感不忿,就搓捏了形如秦檜和王氏的兩個面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里炸,並稱之為「油炸檜」,人們為了發泄憤怒,便爭相購買。隨著顧客越來越多,店鋪就簡化製作工序,直接把兩條面纏繞起來油炸,成為現今常見的炸油條。至今,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條稱為油炸檜或油炸鬼。
元代時,人們在秦檜墓前便溺以錶快意,謂之「遺臭冢」。有詩曰:「太師墳上土,遺臭遍天涯」。明代時,有人在岳飛墓前種檜樹,一劈為二,名曰「分屍檜」。清朝秦澗泉來到西湖岳飛墓前,自稱「人從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傳說有一地上演與秦檜相的劇目,忽然有人衝上台,將飾演秦檜的演員刺死,足見秦檜名聲之臭。
隆興元年(1163年)七月,宋孝宗下詔,追復岳飛官爵,以禮改葬杭州西子湖畔的棲霞嶺,岳飛一案完全平反昭雪。其後,秦檜的跪像在全國各地不斷湧現出來。
後人又鑄成秦檜與其妻鐵像,跪在岳飛墳前,來朝拜岳飛的都用鐵板痛打二人鐵像,並便溺於鐵像之上,以此來泄恨。
後來,有一位秦姓浙江巡撫說,這兩個岳飛墳前的鐵像受人便溺,污穢了岳飛的墳墓,便把鐵像投入西湖,以使岳飛墳墓常得清凈。不想自此以後,西湖的水變得惡臭無比,再也無法飲用。還有人經常看見湖面漂浮著死屍,等到有人前去打撈,卻又沉了下去。官府貼出告示,召集船隻,集中打撈,打撈上來的卻是被扔入湖中的鐵像。可見秦檜罪業的深重,便又把鐵像重新放回了岳飛墳前。直到民國十年,岳飛墳前仍然污穢不堪。
但是,秦檜這樣一個遺臭萬年的人傳說竟是僧人轉世。
《印光大師文鈔》中說,秦檜的前身是一位雁盪山的僧人。
《樂邦遺稿》中有《秦太師留題雁盪靈峰寺》文,比較詳細地記載了這段公案。
文中說,在秦檜還沒有出生前,他的母親忽然夢到一位身材魁梧的僧人登門化緣。秦檜的母親問道:「你是哪裡的僧人?」僧人答道:「我來自溫洲雁盪峰。」僧人還說,他與秦家有緣,請求借宿一晚,秦檜的母親高興地同意了。後來秦檜長大成人,並步入仕途。
有一天,秦檜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在岩洞中打坐,他感到非常詫異。後來秦檜因故來到雁盪山靈峰寺,游五百羅漢洞,感覺似曾相識,又想到他的母親給他講過的夢境,便在石壁上寫下了一首詩:
夢中石室尚依然,遊宦於今二十年。
欲了世緣何日了,服膺至教但拳拳。
秦檜的故事進一步說明了,一生不了道,輪迴墮落,太可怕了。
△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
 


禪定入門略說(二)之(4) (2017-07-14 16:37:18)[編輯][刪除]轉載▼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9》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的部分內容


註:
1.本文為讀經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個人理解內容來源於佛經、佛經經論、佛經註解或個人理解、個人論述。來源於個人理解、個人論述部份如果有錯誤,敬請佛、菩薩、僧給予指正。個人論述如果有錯誤,本人誠心懺悔罪業,並改正錯誤。

2.禪定入門略說(二)一文又可叫禪定入門(二),信佛修行入門略說(二),信佛修行入門,信佛修行問與答。
3.
《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11》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增加部分內容如本文中說。

  目錄: 
一.信佛修行的義理、行門、修行方法論述
  問:楞嚴咒有什麼背誦方法?楞嚴咒的意思、註解是怎樣的?
  問: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性本具佛性,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己修行的感覺?
  問:金剛經的核心義理是什麼?為什麼金剛經文中說「如是住」,後來又說無住?
  問:怎樣用耳根修行?[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問:怎樣才才能提高精進修行、提高學習佛經速度?[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問:怎樣用念佛法門修行?[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問: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問:怎樣的飲食習慣對身體有益處?[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少欲?信佛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門是什麼?
  問: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樣才能解決?
  問:諸緣放下才能明心見性,怎樣才能做到離諸攀緣、萬緣放下?
  問:怎樣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怎樣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問:為什麼說誦持楞嚴咒有大功德?
  問:為什麼說念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有大的功德?



  問:楞嚴咒有什麼背誦方法?楞嚴咒的意思、註解是怎樣的?
  答:
  背誦楞嚴咒可以選擇用分段記憶法,本文內容講楞嚴咒記憶方法、分段記憶法,講我的一些楞嚴咒的分段方法。
  般若文海簡體站(book.foz.cn)中圓瑛大師與海仁法師的楞嚴咒句子劃分是相同的,本文請錄海仁法師的楞嚴咒句子劃分,作為楞嚴咒的分段方法的說明。
  清朝續法大師寫有楞嚴咒註解,可在搜索網站搜索到。
  楞嚴咒中一些咒語有一些讀音規律,不同咒語中一些咒語讀音近似、相似或讀音部分讀音近似、相似,總結這些這些讀音規律,知道一些讀音近似、相似咒語,有助於記憶、背誦楞嚴咒,有助於記憶、背誦楞嚴咒時避免或減少遺漏、混淆。本文講一些咒語的讀音規律和不同咒語中一些讀音近似、相似的咒語。


  楞嚴咒注音:
  南無大佛頂首楞嚴咒。南無大佛頂首楞嚴咒。南無大佛頂首楞嚴咒。
  南無楞嚴咒。南無楞嚴咒。南無楞嚴咒。
  爾時世尊從肉髻(jì) 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跡,擎(qíng)山持杵(chǔ),遍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祐(yòu) 。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

  南無薩怛他(nā mó sà dá 'tuō/tā') 蘇伽多耶(sū qié duō yē) 阿羅訶帝(ā là hē dì) 三藐三菩陀寫(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xiě)。薩怛他(sà dá 'tuō/tā') 佛陀俱胝(fó tuó jù zhī) 瑟尼釤(sè ní shān)。南無薩婆(nā mó sà pó) 勃陀勃地(bó tuó bó dì) 薩跢鞞弊(sà duò pí bì)。南無薩多南(nā mó sà duō nán) 三藐三菩陀(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俱知喃(jù zhī nán)。娑舍啰婆迦(suō shě là pó jiā) 僧伽喃(sēng qié nán)。南無盧雞(nā mó lú jī) 阿羅漢(ā luó hàn) 跢喃(duò nán)。南無蘇盧多波那喃(nā mó sū lú duō bō 'nuó/nà' nán)。南無娑羯唎陀(nā mó suō jié lī tuó) 伽彌喃(qié mí nán)。南無盧雞三藐伽跢喃(nā mó lú jī sān miǎo qié duò nán)。三藐伽波啰(sān miǎo qié bō là) 底波多那喃(dǐ bō duō 'nuó/nà' nán)。南無提婆離瑟赧(nā mó tí pó lí sè nǎn)。南無悉陀耶(nā mó xī tuó yē) 毗地耶(pí dì yē) 陀啰離瑟赧(tuó là lí sè nǎn)。舍波奴(shě bō nú) 揭啰訶(jiē là hē) 娑訶娑啰(suō hē suō là) 摩他喃(mó 'tuō/tā' nán)。南無跋啰訶摩尼(nā mó bá là hē mó ní)。南無因陀啰耶(nā mó yīn tuó là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嚧陀啰耶(lú tuó là yē)。烏摩般帝(wū mó bō dì)。娑醯夜耶(suō xī yè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那啰野拏耶('nuó/nà' là yě 'ná/nuó' yē)。槃遮摩訶(pán zhē mó hē) 三慕陀啰(sān mù tuó là)。南無悉羯唎多耶(nā mó xī jié lī duō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摩訶迦羅耶(mó hē jiā là yē)。地唎般剌那伽啰(dì lī bō là 'nuó/nà' qié là)。毗陀啰(pí tuó là) 波拏迦啰耶(bō 'ná/nuó' jiā là yē)。阿地目帝(ā dì mù dì)。屍摩舍那泥(shī mó shě 'nuó/nà' ní) 婆悉泥(pó xī ní)。摩怛唎伽拏(mó dá lī qié 'ná/nuó')。南無悉羯唎多耶(nā mó xī jié lī duō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多他伽跢(duō 'tuō/tā' qié duò) 俱啰耶(jù là yē)。南無般頭摩(nā mó bō tóu mó) 俱啰耶(jù là yē)。南無跋闍啰(nā mó bá shé là) 俱啰耶(jù là yē)。南無摩尼(nā mó mó ní) 俱啰耶(jù là yē)。南無伽闍(nā mó qié shé) 俱啰耶(jù là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帝唎茶(dì lī chá) 輸啰西那(shū là xī 'nuó/nà')。波啰訶啰(bō là hē là) 拏啰闍耶('ná/nuó' là shé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南無阿彌多婆耶(nā mó ā mí duō pó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訶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阿芻鞞耶(ā chú pí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訶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鞞沙闍耶(pí shā shé yē) 俱盧吠柱唎耶(jù lú fèi zhù lī yē)。般啰婆啰闍耶(bō là pó là shé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三補師毖多(sān bǔ shī bì duō)。薩憐捺啰剌闍耶(sà lián nà là là shé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訶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舍雞野(shě jī yě) 母那曳(mǔ nà yè)。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訶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南無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剌怛那(là dá 'nuó/nà') 雞都啰闍耶(jī dū là shé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訶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帝瓢(dì piáo) 南無薩羯唎多(nā mó sà jié lī duō)。翳曇(yì tán) 婆伽婆多(pó qié pó duō)。薩怛他(sà dá 'tuō/tā') 伽都瑟尼釤(qié dū sè ní shān)。薩怛多般怛藍(sà dá duō bō dá lán)。南無阿婆啰視耽(nā mó ā pó là shì dān)。般啰帝(bō là dì) 揚歧啰(yáng qí là)。薩啰婆(sà là pó) 部多揭啰訶(bù duō jiē là hē)。尼羯啰訶(ní jiē là hē) 羯迦啰訶尼(jié jiā là hē ní)。跋啰(bá là) 毖地耶(bì dì yē) 叱陀你(chì tuó nǐ)。阿迦啰(ā jiā là) 密唎柱(mì lī zhù)。般唎(bō lī) 怛啰耶(dá là yē) 儜揭唎(níng jiē lī)。薩啰婆(sà là pó) 槃陀那(pán tuó 'nuó/nà') 目叉尼(mù chā ní)。薩啰婆(sà là pó) 突瑟吒(tū sè zhà)。突悉乏(tū xī fá) 般那你(bō 'nuó/nà' nǐ) 伐啰尼(fá là ní)。赭都啰(zhě dū là) 失帝南(shī dì nán)。羯啰訶(jié là hē) 娑訶薩啰若闍(suō hē sà là ruò shé)。毗多崩娑那羯唎(pí duō bēng suō 'nuó/nà' jié lī)。阿瑟吒冰舍帝南(ā sè zhà bīng shě dì nán)。那叉剎怛啰('nuó/nà' chā chà dá là) 若闍(ruò shé)。波啰薩陀(bō là sà tuó) 那羯唎('nuó/nà' jié lī)。阿瑟吒南(ā sè zhà nán)。摩訶羯啰訶(mó hē jié là hē) 若闍(ruò shé)。毗多崩(pí duō bēng) 薩那羯唎(sà 'nuó/nà' jié lī)。薩婆(sà pó) 舍都嚧(shě dū lú) 你婆啰若闍(nǐ pó là ruò shé)。呼藍(hū lán) 突悉乏(tū xī fá) 難遮那舍尼(nán zhē 'nuó/nà' shě ní)。毖沙舍(bì shā shě) 悉怛啰(xī dá là)。阿吉尼(ā jí ní) 烏陀迦啰(wū tuó jiā là) 若闍(ruò shé)。阿般啰視多具啰(ā bō là shì duō jù là)。摩訶般啰戰持(mó hē bō là zhàn chí)。摩訶疊多(mó hē dié duō)。摩訶帝闍(mó hē dì shé)。摩訶稅多(mó hē shuì duō) 闍婆啰(shé pó là)。摩訶跋啰(mó hē bá là) 槃陀啰(pán tuó là) 婆悉你(pó xī nǐ)。阿唎耶多啰(ā lī yē duō là)。毗唎俱知(pí lī jù zhī)。誓婆毗闍耶(shì pó pí shé yē)。跋闍啰(bá shé là) 摩禮底(mó lǐ dǐ)。毗舍嚧多(pí shě lú duō)。勃騰罔迦(bó téng wǎng jiā)。跋闍啰(bá shé là) 制喝那阿遮(zhì hē 'nuó/nà' ē zhē)。摩啰制婆(mó là zhì pó) 般啰質多(bō là zhì duō)。跋闍啰(bá shé là) 擅持(chàn chí)。毗舍啰遮(pí shě là zhē)。扇多舍(shàn duō shě) 鞞提婆(pí tí pó) 補視多(bǔ shì duō)。蘇摩嚧波(sū mó lú bō)。摩訶稅多(mó hē shuì duō)。阿唎耶多啰(ā lī yē duō là)。摩訶婆啰(mó hē pó là) 阿般啰(ā bō là)。跋闍啰(bá shé là) 商羯啰(shāng jié là) 制婆(zhì pó)。跋闍啰(bá shé là) 俱摩唎(jù mó lī)。俱藍陀唎(jù lán tuó lī)。跋闍啰(bá shé là) 喝薩多遮(hē sà duō zhē)。毗地耶(pí dì yē) 乾遮那(qián zhē 'nuó/nà') 摩唎迦(mó lī jiā)。啒蘇母(kǔ sū mǔ) 婆羯啰跢那(pó jié là duò 'nuó/nà')。鞞嚧遮那(pí lú zhē 'nuó/nà') 俱唎耶(jù lī yē)。夜啰菟(yè là tú) 瑟尼釤(sè ní shān)。毗折藍婆摩尼遮(pí zhē lán pó mó ní zhē)。跋闍啰(bá shé là) 迦那(jiā 'nuó/nà') 迦波啰婆(jiā bō là pó)。嚧闍那(lú shé 'nuó/nà') 跋闍啰(bá shé là) 頓稚遮(dùn zhì zhē)。稅多遮(shuì duō zhē) 迦摩啰(jiā mó là)。剎奢屍(chà shē shī) 波啰婆(bō là pó)。翳帝夷帝(yì dì yí dì)。母陀啰羯拏(mǔ tuó là jié 'ná/nuó')。娑鞞啰懺(suō pí là chàn)。掘梵都(jué fàn dū) 印兔那(yìn tù 'nuó/nà') 么么寫(mó mó xiě)。

  烏合牛(wū xin)。唎瑟揭拏(lī sè jiē 'ná/nuó')。般剌(bō là) 舍悉多(shě xī duō)。薩怛他(sà dá 'tuō/tā') 伽都瑟尼釤(qié dū sè ní shān)。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瞻婆那(zhān pó 'nuó/n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悉眈婆那(xī dān pó 'nuó/n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波啰瑟地耶(bō là sè dì yē) 三般叉(sān bō chā) 拏羯啰('ná/nuó' jié l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薩婆葯叉(sà pó yào chā) 喝啰剎娑(hē là chà suō)。揭啰訶(jiē là hē) 若闍(ruò shé)。毗騰崩(pí téng bēng) 薩那羯啰(sà 'nuó/nà' jié l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者都啰(zhě dū là) 屍底南(shī dǐ nán)。揭啰訶(jiē là hē) 娑訶薩啰南(suō hē sà là nán)。毗騰崩(pí téng bēng) 薩那啰(sà 'nuó/nà' l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啰叉(là chā)。婆伽梵(pó qié fàn)。薩怛他(sà dá 'tuō/tā') 伽都瑟尼釤(qié dū sè ní shān)。波啰點(bō là diǎn) 闍吉唎(shé jí lī)。摩訶(mó hē) 娑訶薩啰(suō hē sà là)。勃樹(bó shù) 娑訶薩啰(suō hē sà là) 室唎沙(shì lī shā)。俱知(jù zhī) 娑訶薩泥(suō hē sà ní) 帝隸(dì li)。阿弊提視(ā bì tí shì) 婆唎多(pó lī duō)。吒吒罌迦(zhà zhà yīng jiā)。摩訶(mó hē) 跋闍嚧陀啰(bá shé lú tuó là)。帝唎(dì lī) 菩婆那(pú pó 'nuó/nà')。曼茶啰(màn chá là)。烏合牛(wū xin)。娑悉帝(suō xī dì) 薄婆都(bù pó dū)。么么(mó mó)。印兔那(yìn tù 'nuó/nà') 么么寫(mó mó xiě)。

  啰闍婆夜(là shé pó yè)。主啰跋夜(zhǔ là bá yè)。阿祇尼(ā qí ní) 婆夜(pó yè)。烏陀迦(wū tuó jiā) 婆夜(pó yè)。毗沙(pí shā) 婆夜(pó yè)。舍薩多啰(shě sà duō là) 婆夜(pó yè)。婆啰(pó là) 斫羯啰(zhuó jié là) 婆夜(pó yè)。突瑟叉(tū sè chā) 婆夜(pó yè)。阿舍你(ā shě nǐ) 婆夜(pó yè)。阿迦啰(ā jiā là) 密唎柱(mì lī zhù) 婆夜(pó yè)。陀啰尼(tuó luó ní) 部彌劍(bù mí jiàn) 波伽波陀(bō qié bō tuó) 婆夜(pó yè)。烏啰迦(wū là jiā) 婆多(pó duō) 婆夜(pó yè)。剌闍壇茶(là shé tán chá) 婆夜(pó yè)。那伽婆夜('nuó/nà' qié pó yè)。毗條怛(pí tiáo dá) 婆夜(pó yè)。蘇波啰拏(sū bō là 'ná/nuó') 婆夜(pó yè)。葯叉(yào chā) 揭啰訶(jiē là hē)。啰叉私(là chā sī) 揭啰訶(jiē là hē)。畢唎多(bì lī duō) 揭啰訶(jiē là hē)。毗舍遮(pí shě zhē) 揭啰訶(jiē là hē)。部多(bù duō) 揭啰訶(jiē là hē)。鳩槃茶(jiū pán chá) 揭啰訶(jiē là hē)。補丹那(bǔ dān 'nuó/nà') 揭啰訶(jiē là hē)。迦吒補丹那(jiā zhà bǔ dān 'nuó/nà') 揭啰訶(jiē là hē)。悉乾度(xī qián dù) 揭啰訶(jiē là hē)。阿播悉摩啰(ā bō xī mó là) 揭啰訶(jiē là hē)。烏檀摩陀(wū tán mó tuó) 揭啰訶(jiē là hē)。車夜揭啰訶(chē yè jiē là hē)。醯唎婆帝(xī lī pó dì) 揭啰訶(jiē là hē)。社多(shè duō) 訶唎南(hē lī nán)。揭婆(jiē pó) 訶唎南(hē lī nán)。嚧地啰(lú dì là) 訶唎南(hē lī nán)。忙娑(máng suō) 訶唎南(hē lī nán)。謎陀(mí tuó) 訶唎南(hē lī nán)。摩闍(mó shé) 訶唎南(hē lī nán)。闍多(shé duō) 訶唎女(hē lī nǚ)。視比多(shì bǐ duō) 訶唎南(hē lī nán)。毗多(pí duō) 訶唎南(hē lī nán)。婆多(pó duō) 訶唎南(hē lī nán)。阿輸遮(ā shū zhē) 訶唎女(hē lī nǚ)。質多(zhì duō) 訶唎女(hē lī nǚ)。帝釤(dì shān) 薩鞞釤(sà pí shān)。薩婆(sà pó) 揭啰訶南(jiē là hē ná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波唎(bō lī) 跋啰(bá là) 者迦(zhě jiā)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茶演尼(chá yǎn ní)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摩訶般輸(mó hē bō shū) 般怛夜(bō dá yè)。嚧陀啰(lú tuó là)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那啰夜拏('nuó/nà' là yè 'ná/nuó')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怛埵伽嚧(dá duǒ qié lú) 茶西(chá xī)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摩訶迦啰(mó hē jiā là) 摩怛唎伽拏(mó dá lī qié 'ná/nuó')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迦波唎迦訖唎擔(jiā bō lī jiā 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闍耶羯啰(shé yè jié là) 摩度羯啰(mó dù jié là)。薩婆(sà pó) 啰他(là 'tuō/tā') 娑達那(suō dá 'nuó/nà')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赭咄啰(zhě duō là) 婆耆你(pó qí nǐ)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毗唎羊(pí lī yáng) 訖唎知(qì lī zhī)。難陀(nán tuó) 雞沙啰(jī shā là) 伽拏(qié 'ná/nuó') 般帝(bō dì)。索醯夜(suǒ xī yè)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那揭那('nuó/nà' jiē 'nuó/nà') 舍啰(shě là) 婆拏(pó 'ná/nuó')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阿羅漢(ā luó hàn) 訖唎擔(qì lī dān) 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毗多啰伽(pí duō là qié)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 跋闍啰波你(bá shé là bō nǐ)。具醯夜(jù xī yè) 具醯夜(jù xī yè)。迦地(jiā dì) 般帝(bō dì) 訖唎擔(qì lī dān)。毗陀夜闍(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彌(chēn tuó yè mí)。雞啰夜彌(jī là yè mí)。啰叉罔(là chā wǎng)。婆伽梵(pó qié fàn)。印兔那(yìn tù 'nuó/nà') 么么寫(mó mó xiě)。

  婆伽梵(pó qié fàn)。薩怛多(sà dá duō) 般怛啰(bō dá là)。南無粹都帝(nā mó cuì dū dì)。阿悉多(ā xī duō) 那啰剌迦('nuó/nà' là là jiā)。波啰婆(bō là pó) 悉普吒(xī pǔ zhà)。毗迦(pí jiā) 薩怛多(sà dá duō) 缽帝唎(bō dì lī)。什佛啰(shí fó là) 什佛啰(shí fó là)。陀啰陀啰(tuó là tuó là)。頻陀啰(pín tuó là) 頻陀啰(pín tuó là) 嗔陀嗔陀(chēn tuó chēn tuó)。虎合牛(hǔ xin)。虎合牛(hǔ xin)。泮吒(pàn zhà)。泮吒(pàn zhà) 泮吒(pàn zhà) 泮吒(pàn zhà) 泮吒(pàn zhà)。娑訶(suō hē)。醯醯泮(xī xī pàn)。阿牟迦耶泮(ā móu jiā yē pàn)。阿波啰(ā bō là) 提訶多泮(tí hē duō pàn)。婆啰(pó là) 波啰陀泮(bō là tuó pàn)。阿素啰(ā sù là) 毗陀啰(pí tuó là) 波迦泮(bō jiā pàn)。薩婆(sà pó) 提鞞(tí pí)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那伽('nuó/nà' qié)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葯叉(yào chā)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乾闥婆(qián tà pó)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補丹那(bǔ dān 'nuó/nà') 弊泮(bì pàn)。迦吒補丹那(jiā zhà bǔ dān 'nuó/nà')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突狼枳帝(tū láng zhǐ dì)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突澀比犁訖瑟帝(tū sè bǐ lí qì sè dì)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什婆唎(shí pó lí)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阿播悉摩犁(ā bō xī mó lí)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舍啰(shě là) 婆拏(pó 'ná/nuó')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地帝雞(dì dì jī)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怛摩陀繼(dá mó tuó jì) 弊泮(bì pàn)。薩婆(sà pó) 毗陀耶(pí tuó yē) 啰誓(là shì) 遮犁(zhē lí) 弊泮(bì pàn)。闍夜羯啰(shé yè jié là) 摩度羯啰(mó dù jié là)。薩婆(sà pó) 啰他(là 'tuō/tā') 娑陀雞(suō tuó jī) 弊泮(bì pàn)。毗地夜(pí dì yè) 遮唎(zhē lī) 弊泮(bì pàn)。者都啰(zhě dū là) 縛耆你('fù/wā' qí nǐ) 弊泮(bì pàn)。跋闍啰(bá shé là) 俱摩唎(jù mó lī)。毗陀夜(pí tuó yè) 啰誓(là shì) 弊泮(bì pàn)。摩訶波啰(mó hē bō là) 丁羊(dīng yáng) 乂耆唎('yì/ài' qí lī) 弊泮(bì pàn)。跋闍啰(bá shé là) 商羯啰夜(shāng jié là yè)。波啰丈耆(bō là zhàng qí) 啰闍耶泮(là shé yē pàn)。摩訶迦啰夜(mó hē jiā là yè)。摩訶(mó hē) 末怛唎迦拏(mò dá lī jiā 'ná/nuó')。南無(nā mó) 娑羯唎多(suō jié lī duō) 夜泮(yè pàn)。毖瑟拏婢(bì sè 'ná/nuó' pí) 曳泮(yè pàn)。勃啰訶(bó là hē) 牟尼(móu ní) 曳泮(yè pàn)。阿耆尼(ā qí ní) 曳泮(yè pàn)。摩訶羯唎(mó hē jié lī) 曳泮(yè pàn)。羯啰檀持(jié là tán chí) 曳泮(yè pàn)。蔑怛唎(miè dá lī) 曳泮(yè pàn)。嘮怛唎(lào dá lī) 曳泮(yè pàn)。遮文茶(zhē wén chá) 曳泮(yè pàn)。羯邏啰怛唎(jié luó là dá lī) 曳泮(yè pàn)。迦般唎(jiā bō lī) 曳泮(yè pàn)。阿地目(ā dì mù) 質多(zhì duō) 迦屍摩(jiā shī mó) 舍那(shě 'nuó/nà')。婆私你(pó sī nǐ) 曳泮(yè pàn)。演吉質(yǎn jí zhì)。薩埵(sà duǒ) 婆寫(pó xiě)。么么(mó mó) 印兔那(yìn tù 'nuó/nà') 么么寫(mó mó xiě)。

  突瑟吒(tū sè zhà) 質多(zhì duō)。阿末怛唎(ā mò dá lī) 質多(zhì duō)。烏闍(wū shé) 訶啰(hē là)。伽婆(qié pó) 訶啰(hē là)。嚧地啰(lú dì là) 訶啰(hē là)。婆娑(pó suō) 訶啰(hē là)。摩闍(mó shé) 訶啰(hē là)。闍多(shé duō) 訶啰(hē là)。視毖多(shì bì duō) 訶啰(hē là)。跋略夜(bá lüè yè) 訶啰(hē là)。乾陀(qián tuó) 訶啰(hē là)。布史波(bù shǐ bō) 訶啰(hē là)。頗啰(pō là) 訶啰(hē là)。婆寫(pó xiě) 訶啰(hē là)。般波(bō bō) 質多(zhì duō)。突瑟吒(tū sè zhà) 質多(zhì duō)。嘮陀啰(lào tuó là) 質多(zhì duō)。葯叉(yào chā) 揭啰訶(jiē là hē)。啰剎娑(là chà suō) 揭啰訶(jiē là hē)。閉隸多(bì lí duō) 揭啰訶(jiē là hē)。毗舍遮(pí shě zhē) 揭啰訶(jiē là hē)。部多(bù duō) 揭啰訶(jiē là hē)。鳩槃茶(jiū pán chá) 揭啰訶(jiē là hē)。悉乾陀(xī qián tuó) 揭啰訶(jiē là hē)。烏怛摩陀(wū dá mó tuó) 揭啰訶(jiē là hē)。車夜(chē yè) 揭啰訶(jiē là hē)。阿播薩摩啰(ā bō sà mó là) 揭啰訶(jiē là hē)。宅袪革(zhái qū gé)茶耆尼(chá qí ní) 揭啰訶(jiē là hē)。唎佛帝(lī fó dì) 揭啰訶(jiē là hē)。闍彌迦(shé mí jiā) 揭啰訶(jiē là hē)。舍俱尼(shě jù ní) 揭啰訶(jiē là hē)。姥陀啰('lǎo/mǔ' tuó là) 難地迦(nán dì jiā) 揭啰訶(jiē là hē)。阿藍婆(ā lán pó) 揭啰訶(jiē là hē)。乾度波尼(qián dù bō ní) 揭啰訶(jiē là hē)。什伐啰(shí fá là) 堙迦醯迦(yīn jiā xī jiā)。墜帝葯迦(zhuì dì yào jiā)。怛隸帝葯迦(dá lì dì yào jiā)。者突托迦(zhě tū tuō jiā)。昵提(ní tí) 什伐啰(shí fá là) 毖釤摩(bì shān mó) 什伐啰(shí fá là)。薄底迦(bù dǐ jiā)。鼻底迦(bí dǐ jiā)。室隸(shì lì) 瑟密迦(sè mì jiā)。娑你(suō nǐ) 般帝迦(bō dì jiā)。薩婆(sà pó) 什伐啰(shí fá là)。室嚧吉帝(shì lú jí dì)。末陀(mò tuó) 鞞達(pí dá) 嚧制劍(lú zhì jiàn)。阿綺嚧鉗(ā qǐ lú qián)。目佉嚧鉗(mù qié lú qián)。羯唎突嚧鉗(jié lī tū lú qián)。揭啰訶(jiē là hē) 揭藍(jiē lán)。羯拏(jiē lá) 輸藍(shū lán)。憚多(dàn duō) 輸藍(shū lán)。迄唎夜(qì lī yè) 輸藍(shū lán)。末么(mò mò) 輸藍(shū lán)。跋唎室婆(bá lī shì pó) 輸藍(shū lán)。毖栗瑟吒(bì lì sè zhà) 輸藍(shū lán)。烏陀啰(wū tuó là) 輸藍(shū lán)。羯知輸藍(jié zhī shū lán)。跋悉帝輸藍(bá xī dì shū lán)。鄔嚧輸藍(wū lú shū lán)。常伽輸藍(cháng qié shū lán)。喝悉多輸藍(hē xī duō shū lán)。跋陀輸藍(bá tuó shū lán)。娑房盎伽(suō fáng 'yàng/àng' qié) 般啰(bō là) 丈伽(zhàng qié) 輸藍(shū lán)。部多(bù duō) 毖跢茶(bì duò chá)。茶耆尼(chá qí ní) 什婆啰(shí pó là)。陀突嚧迦(tuó tū lú jiā) 建咄嚧吉知(jiàn duō lú jí zhī) 婆路多毗(pó lù duō pí)。薩般嚧(sà bō lú) 訶凌伽(hē líng qié)。輸沙怛啰(shū shā dá là) 娑那羯啰(suō 'nuó/nà' jié là)。毗沙喻迦(pí shā yù jiā)。阿耆尼(ā qí ní) 烏陀迦(wū tuó jiā)。末啰(mò là) 鞞啰(pí là) 建跢啰(jiàn duò là)。阿迦啰(ā jiā là) 密唎咄(mì lī duō) 怛斂部迦(dá liǎn bù jiā)。地栗剌吒(dì lì là zhà)。毖唎瑟質迦(bì lī sè zhì jiā)。薩婆那俱啰(sà pó 'nuó/nà' jù là)。肆引伽弊(sì yǐn qié bì) 揭啰唎(jiē là lī) 葯叉(yào chā) 怛啰芻(dá là chú)。末啰視(mò là shì) 吠帝釤(fèi dì shān) 娑鞞釤(suō pí shān)。悉怛多(xī dá duō) 缽怛啰(bō dá là)。摩訶跋闍嚧(mó hē bá shé lú) 瑟尼釤(sè ní shān)。摩訶般賴(mó hē bō lài) 丈耆藍(zhàng qí lán)。夜波突陀(yè bō tū tuó) 舍喻闍那(shě yù shé 'nuó/nà')。辮怛隸拏(biàn dá lí 'ná/nuó')。毗陀耶(pí tuó yē) 槃曇迦嚧彌(pán tán jiā lú mí)。帝殊(dì shū) 槃曇迦嚧彌(pán tán jiā lú mí)。般啰毗陀(bō là pí tuó) 槃曇迦嚧彌(pán tán jiā lú mí)。跢侄他(duò zhí 'tuō/tā')。唵(ǎn)。阿那隸(ā 'nuó/nà' lí)。毗舍提(pí shě tí)。鞞啰(pí là) 跋闍啰(bá shé là) 陀唎(tuó lī)。槃陀槃陀你(pán tuó pán tuó nǐ)。跋闍啰(bá shé là) 謗尼泮(bàng ní pàn)。虎合牛都嚧瓮泮(hǔ xin dū lú 'yin/yōng' pàn)。莎婆訶(suō pó hē)。


註:
1.上面注音版本的楞嚴咒來源於我的新浪博客
2.有不同讀音版本的楞嚴咒,但大部分讀音相同,讀音基本相同,大部分咒語中的字以漢字原來的國語發音為咒語讀音。

3.有不同的讀音,不知那個音為準的咒語中的字,選擇讀漢字的國語讀音也可。讀漢字的國語讀音較為順暢易讀時,可以選擇讀漢字的國語讀音。
4.「印兔那」中的「那」字有幾個不同的國語拼音其中有「nā;nè;nuó」
5.yin/yōng表示注音的字可以讀yin或yōng


  般若文海簡體站(book.foz.cn)中圓瑛大師與海仁法師的楞嚴咒句子劃分是相同的,下面請錄海仁法師的楞嚴咒句子劃分,作為楞嚴咒的分段方法的說明。
  為清楚快捷說明我的楞嚴咒的小段、中段劃分,在文中,楞嚴咒兩小段之間標記符號「△△」,兩中段之間標記符號「◇◇」


  楞嚴咒

  南無大佛頂首楞嚴咒。南無大佛頂首楞嚴咒。南無大佛頂首楞嚴咒。
  南無楞嚴咒。南無楞嚴咒。南無楞嚴咒。
  爾時世尊從肉髻(jì) 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跡,擎(qíng)山持杵(chǔ),遍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祐(yòu) 。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

(第一會)
 
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菩陀寫1薩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釤2南無薩婆勃陀勃地薩哆鞞弊3南無薩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4娑舍羅婆迦僧伽喃5△△南無盧雞阿羅漢哆喃6南無蘇盧多波那喃7南無娑羯唎陀伽彌喃8△△南無盧雞三藐伽哆喃9三藐伽婆羅底波多那喃10南無提婆離瑟赧11△△南無悉陀耶毗地耶陀羅離瑟赧12舍波奴揭羅訶裟訶娑羅摩他喃13△△南無跋羅訶摩泥14南無因陀羅耶15南無婆伽婆帝16盧陀羅耶17烏摩般帝18娑醯夜耶19△△南無婆伽婆帝20那羅野拏耶21槃遮摩訶三慕陀羅22南無悉羯唎多耶23△△南無婆伽婆帝24摩訶迦羅耶25地唎般剌那伽羅26毗陀羅波拏迦羅耶27阿地目帝28屍摩舍那泥婆悉泥29摩怛唎伽拏30南無悉羯唎多耶31△△南無婆伽婆帝32多他伽跢俱羅耶33南無般頭摩俱羅耶34南無跋闍羅俱羅耶35南無摩尼俱羅耶36南無伽闍俱羅耶37△△南無婆伽婆帝38帝唎茶輸羅西那39波羅訶羅孥羅闍耶40跢他伽多耶41南無婆伽婆帝42南無阿彌多婆耶43哆他伽多耶44阿羅訶帝45三藐三菩陀耶46南無婆伽婆帝47阿芻鞞耶48跢他伽多耶49阿羅訶帝50三藐三菩陀耶51南無婆伽婆帝52鞞沙闍耶俱盧吠柱唎耶53般羅婆羅闍耶54跢他伽多耶55△△南無婆伽婆帝56三補師毖多57薩憐捺羅剌闍耶58跢他伽多耶59阿羅訶帝60三藐三菩陀耶61南無婆伽婆帝62舍雞野母那曳63跢他伽多耶64阿羅訶帝65三藐三菩陀耶66南無婆伽婆帝67剌怛那雞都羅闍耶68跢他伽多那69阿羅訶帝70三藐三菩陀耶71△△◇◇帝瓢南無薩羯唎多72翳曇婆伽婆多73△△薩怛他伽都瑟尼釤74薩怛多般怛藍75南無阿婆羅視耽76般羅帝揚岐羅77薩羅婆部多揭羅訶78尼揭羅訶羯迦羅訶尼79△△跋羅毖地耶叱陀你80阿迦羅密唎柱81般唎怛羅耶佇揭唎82△△薩羅婆槃陀那目叉尼83薩羅婆突瑟吒84突悉乏般那你伐羅尼85赭都羅失帝南86羯羅訶娑訶薩羅若闍87毗多崩娑那羯唎88△△阿瑟吒冰舍帝南89那叉剎怛羅若闍90波羅薩陀那羯唎91阿瑟吒南92摩訶揭羅訶若闍93毗多崩薩那羯唎94△△薩婆舍都盧你婆羅若闍95呼藍突悉乏難遮那舍尼96毖沙舍悉怛啰97阿吉尼烏陀迦羅若闍98阿般羅視多具羅99△△摩訶般羅戰持100摩訶疊多101摩訶帝闍102摩訶稅多闍婆羅103摩訶跋羅槃陀羅婆悉你104阿唎耶多羅105毗唎俱知106誓婆毗闍耶107跋闍羅摩禮底108毗舍盧多109勃騰罔迦110△△跋闍羅制喝那阿遮111摩羅制婆般羅質多112跋闍羅擅持113毗舍羅遮114扇多舍鞞提婆補視多115蘇摩盧波116摩訶稅多117阿唎耶多羅118摩訶婆羅阿般羅119△△跋闍羅商揭羅制婆120跋闍羅俱摩唎121俱藍陀唎122跋闍羅喝薩多遮123毗地耶干遮那摩唎迦啒蘇母124婆羯羅哆那125鞞盧遮那俱唎耶126夜羅菟瑟尼釤127毗折藍婆摩尼遮128△△跋闍羅迦那迦波羅婆爐闍那129跋闍羅頓稚遮130稅多遮迦摩羅131剎奢屍波羅婆132翳帝夷帝133母陀羅羯拏134娑鞞羅懺135掘梵都136印兔那麼么寫137△△◇◇
 
(第二會)
 
烏[合牛]138唎瑟揭拏139般剌舍悉多140薩怛他伽都瑟尼釤141△△虎[合牛]142都盧雍143瞻婆那144△△虎[合牛]145都盧雍146悉耽婆那147△△虎[合牛]148都盧雍149波羅瑟地耶三般叉拏羯羅150△△虎[合牛]151都盧雍152薩婆葯叉喝羅剎娑153揭羅訶若闍154毗騰崩薩那羯羅155△△虎[合牛]156都盧雍157者都羅屍底南158揭羅訶娑訶薩羅南159毗騰崩薩那羅160△△◇◇虎[合牛]161都盧雍162羅叉163婆伽梵164薩怛他伽都瑟尼釤165波羅點闍吉唎166摩訶娑訶薩羅167勃樹娑訶薩羅室唎沙168俱知娑訶薩泥帝隸169阿弊提視婆唎多170吒吒嚶迦171摩訶跋闍盧陀羅172帝唎菩婆那173曼茶羅175烏[合牛]175娑悉帝薄婆都176么么177印兔那麼么寫178△△◇◇
 
(第三會)
 
羅闍婆夜179主羅跋夜180阿只尼婆夜181烏陀迦婆夜182毗沙婆夜183舍薩多羅婆夜184婆羅斫羯羅婆夜185△△突瑟叉婆夜186阿舍你婆夜187阿迦羅密唎柱婆夜188陀羅尼部彌劍波伽波陀婆夜189△△烏羅迦婆多婆夜190剌闍壇茶婆夜191那伽婆夜192毗條怛婆夜193蘇波羅拏婆夜194△△葯叉揭羅訶195羅叉私揭羅訶196畢唎多揭羅訶197毗舍遮揭羅訶198△△部多揭羅訶199鳩槃茶揭羅訶200補丹那揭羅訶201迦吒補丹那揭羅訶202△△悉干度揭羅訶203阿播悉摩羅揭羅訶204烏檀摩陀揭羅訶205車夜揭羅訶206醯唎婆帝揭羅訶207△△社多訶唎南208揭婆訶唎南209嚧地羅訶唎南210忙娑訶唎南211謎陀訶唎南212△△摩闍訶唎南213闍多訶唎女214視比多訶唎南215毗多訶唎南216婆多訶唎南217阿輸遮訶唎女218質多訶唎女219帝釤薩鞞釤220薩婆揭羅訶南221△△◇◇毗陀耶闍嗔陀夜彌222雞羅夜彌223波唎跋羅者迦訖唎擔224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25雞羅夜彌226茶演尼訖唎擔227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28雞羅夜彌229摩訶般輸般怛夜230盧陀羅訖唎擔231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32雞羅夜彌233那羅夜拏訖唎擔234△△◇◇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35雞羅夜彌236怛埵伽盧茶西訖唎擔237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38雞羅夜彌239摩訶迦羅摩怛唎伽拏訖唎擔240毗陀夜闍嗔陀夜彌雞羅夜彌242迦波唎迦訖唎擔243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44雞羅夜彌245闍夜羯羅摩度羯羅246薩婆羅他娑達那訖唎擔247△△◇◇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48溪羅夜彌249赭咄羅婆耆你訖唎擔250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51雞羅夜彌252毗唎羊訖唎知253難陀雞沙羅伽拏般帝254索醯夜訖唎擔255△△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56雞羅夜彌257那揭那舍羅婆拏訖唎擔258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59雞羅夜彌260阿羅漢訖唎擔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61雞羅夜彌262毗多羅伽訖唎擔263△△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64雞羅夜彌跋闍羅波你265具醯夜具醯夜266迦地般帝訖唎擔267毗陀夜闍嗔陀夜彌268雞羅夜彌269羅叉罔270婆伽梵271印兔那麼么寫272△△◇◇
 
(第四會)
 
婆伽梵273薩怛多般怛羅274南無粹都帝275阿悉多那羅剌迦276波羅婆悉普吒277毗迦薩怛多缽帝唎278△△什佛羅什佛羅279陀羅陀羅280頻陀羅頻陀羅嗔陀嗔陀281虎[合牛]282虎[合牛]283泮吒284泮吒泮吒泮吒泮吒285△△娑訶286醯醯泮287阿牟迦耶泮288阿波羅提訶多泮289婆羅波羅陀泮390阿素羅毗陀羅波迦泮291△△◇◇薩婆提鞞弊泮292薩婆那伽弊泮293薩婆葯叉弊泮294薩婆乾闥婆弊泮295薩婆補丹那弊泮296迦吒補丹那弊泮297△△薩婆突狼枳帝弊泮298薩婆突澀比犁訖瑟帝弊泮299薩婆什婆利弊泮300薩婆阿播悉摩唎弊泮301薩婆舍羅婆拏弊泮302薩婆地帝雞弊泮303薩婆怛摩陀繼弊泮304薩婆毗陀耶羅誓遮犁弊泮305闍夜羯羅摩度羯羅306△△薩婆羅他娑陀雞弊泮307毗地夜遮唎弊泮308者都羅縛耆你弊泮309跋闍羅俱摩唎310毗陀夜羅誓弊泮311摩訶波羅丁羊乂耆唎弊泮312跋闍羅商羯羅夜313波羅丈耆羅闍耶泮314△△◇◇摩訶迦羅夜315摩訶末怛唎迦拏316南無娑羯唎多夜泮317毖瑟孥婢曳泮318勃羅訶牟尼曳泮319阿耆尼曳泮320摩訶羯唎曳泮321羯羅檀遲曳泮322△△蔑怛唎曳泮323嘮怛唎曳泮324遮文茶曳泮325羯邏羅怛唎曳泮326△△迦般唎曳泮327阿地目質多迦屍摩舍那328婆私你曳泮329演吉質330薩埵婆寫331么么印兔那麼么寫332△△◇◇
 
(第五會)
 
突瑟吒質多333阿末怛唎質多334烏闍訶羅335伽婆訶羅336盧地羅訶羅337婆娑訶羅338△△摩闍訶羅339闍多訶羅340視毖多訶羅341跋略夜訶羅342乾陀訶羅343布史波訶羅344頗羅訶羅345婆寫訶羅346△△般波質多347突瑟吒質多348嘮陀羅質多349葯叉揭羅訶350羅剎娑揭羅訶351閉隸多揭羅訶352毗舍遮揭羅訶353部多揭羅訶354鳩槃茶揭羅訶355△△悉乾陀揭羅訶356烏怛摩陀揭羅訶357車夜揭羅訶358阿播薩摩羅揭羅訶359宅祛革茶耆尼揭羅訶360唎佛帝揭羅訶361闍彌迦揭羅訶362舍俱尼揭羅訶363姥陀羅難地迦揭羅訶364阿藍婆揭羅訶365干度波尼揭羅訶366△△什伐羅堙迦醯迦367墜帝葯迦368怛隸帝葯迦369者突托迦370尼提什伐羅毖釤摩什伐羅371薄底迦372鼻底迦373室隸瑟密迦374娑你般帝迦375薩婆什伐羅376△△◇◇室嚧吉帝377末陀鞞達盧制劍378阿綺盧鉗379目怯嚧鉗380羯唎突嚧鉗381△△揭羅訶揭藍382羯拏輸藍383憚多輸藍384迄唎夜輸藍385末么輸藍386跋唎室婆輸藍387毖栗瑟吒輸藍388△△烏陀羅輸藍389羯知輸藍390跋悉帝輸藍391鄔盧輸藍392常伽輸藍393喝悉多輸藍394跋陀輸藍395娑房盎伽般羅丈伽輸藍396△△部多毖哆茶397茶耆尼什婆羅398陀突盧迦建咄盧吉知婆路多毗399薩般嚧訶凌伽400△△輸沙怛羅娑那羯羅401毗沙喻迦402阿耆尼烏陀迦403末羅鞞羅建哆羅404△△阿迦羅密唎咄怛斂部迦405地栗刺吒406毖唎瑟質迦407薩婆那俱羅408△△肆引伽弊揭羅唎葯叉怛羅芻409末羅視吠帝釤娑鞞釤410悉怛多缽怛羅411摩訶跋闍盧瑟尼釤412摩訶般賴丈耆藍413△△夜波突陀舍喻闍那414辮怛隸拏415毗陀耶槃曇迦盧彌416帝殊槃曇迦嚧彌417般羅毗陀槃曇迦盧彌418△△哆侄他419唵420阿那隸421毗舍提422鞞羅跋闍羅陀唎423槃陀槃陀你424跋闍羅謗尼泮425虎[合牛]都嚧瓮泮426莎婆訶427△△◇◇

  
    楞嚴咒中不同咒語中有一些讀音規律,不同咒語中一些咒語讀音近似、相似或讀音部分讀音近似、相似,總結這些這些讀音規律,知道不同咒語中一些讀音近似、相似的咒語,有助於記憶、背誦楞嚴咒,有助於記憶、背誦楞嚴咒時減少或避免遺漏、混淆。一些咒語的讀音規律和不同咒語中一些讀音近似、相似的咒語:
  (1.1)第一大段(註:第一大段即第一會,第二大段即第二會,依此類推。)第6句和第9句均以「南無盧雞」開始,因此6~9句劃分為一小段,9~11句劃分為一小段。
  (1.2)第一會83句、84句均以「薩羅婆」為開始,因此,83~88句劃分為一小段。
  (1.3)第一會100句~104句均以「摩訶」為開始,因此,100句~110劃分為一小段。
  (1.4)第二大段有多句「虎[合牛] 都盧雍」
  (1.5)第一大段74句和75句均以「薩怛」開始,因此,74~79句劃分為一小段。
  (1.6)第三大段208~212句共5句劃分為一小段。
  (1.7)「勃羅訶牟尼曳泮319」 後面還有三句才到下一小段。  
  (1.8)第一大段(註:第一大段即第一會,第二大段即第二會,依此類推。)中41句「跢他伽多耶」後面無「阿羅訶帝」,44句、49句後面均有「阿羅訶帝」,55句后無「阿羅訶帝」,可以簡記為121,為方便記憶,38句至55句劃分為一個小段。
  (1.9)第三大段202句和第五大段355句後有幾句咒語讀音相似或相同,但順序不同:第三大段203句「悉干度揭羅訶」與第五大段356句「悉乾陀揭羅訶」讀音近似,第三大段204句「阿播悉摩羅揭羅訶」與第五大段359句「阿播薩摩羅揭羅訶」讀音近似,第三大段「烏檀摩陀揭羅訶205」與第五大段「烏怛摩陀揭羅訶357」讀音近似,第三大段「車夜揭羅訶206」與「車夜揭羅訶358」讀音相同。
  (2.0)第三大段,有三句咒語中有「訶唎女」:闍多訶唎女214,阿輸遮訶唎女218,質多訶唎女219,214句後面有三句咒語最後三個字均為「訶唎南」。簡記為「1132」為方便記憶,213句至221句劃分為一個小段。
  (2.1)第四大段,284句至285句連續有五句重複的「泮吒」「泮吒284泮吒泮吒泮吒泮吒285」。
  (2.2)楞嚴咒中搜索「崩」:第一大段:「毗多崩娑那羯唎88」;第二大段:「毗多崩薩那羯唎94」;第二大段:「毗騰崩薩那羯羅155」;第二大段:「毗騰崩薩那羅160」。
  (2.3)第五大段379句至381句連續三句咒語結尾一個字為「鉗」:「阿綺盧鉗379目怯嚧鉗380羯唎突嚧鉗381」。
  (2.4)第五大段382句至388句7句咒語中,第一句以「藍」結尾,剩下六句以「輸藍」兩個字結尾:「揭羅訶揭藍382羯拏輸藍383憚多輸藍384迄唎夜輸藍385末么輸藍386跋唎室婆輸藍387毖栗瑟吒輸藍388」為記憶方便,382句至388句劃分為一小段,背誦的同時可以用手指數7句咒語的數量,這樣背誦咒語時可以減少或避免遺漏和混淆。
  (2.5)第五大段:389句至396句均以「輸藍」二字為結尾:「烏陀羅輸藍389羯知輸藍390跋悉帝輸藍391鄔盧輸藍392常伽輸藍393喝悉多輸藍394跋陀輸藍395娑房盎伽般羅丈伽輸藍396」為記憶方便,389句至396句劃分為一小段,背誦的同時可以用手指數8句咒語的數量,這樣背誦咒語時可以減少或避免遺漏和混淆。
  (2.6)第一大段的87句與第二大段的159句部分讀音近似:「羯羅訶娑訶薩羅若闍87」,「揭羅訶娑訶薩羅南159」。
  (2.7)第三大段250句與第四大段309句部分讀音近似:「赭咄羅婆耆你訖唎擔250」,「者都羅縛耆你弊泮309」。
  (2.8)第三大段213句與第五大段339句部分讀音近似,第三大段214句與第五大段340句部分讀音近似,第三大段215句與第五大段341句部分讀音近似:「摩闍訶唎南213闍多訶唎女214視比多訶唎南215」,「摩闍訶羅339闍多訶羅340視毖多訶羅341」。
  (2.9)第四會第二中段中多句咒語以「弊泮」結尾,第四會第三中段中多句咒語以「曳泮」結尾,因此第四會劃分為三個中段:第一中段273句至291句,第二中段292句至314句,第三中段315句至332句。
  (3.0)第三大段第二中段中有四句中有「毗陀夜闍嗔陀夜彌」,第三大段第三中段中有四句中有「毗陀夜闍嗔陀夜彌」。
  (3.1)第三大段224句至272句中,多句咒語以「訖唎擔」為結尾。
  (3.2)333~338句共六句咒語劃分為一小段,背誦此處時,如果選擇背誦的同時用手指數咒語句子的數量,能避免或減少遺漏或混淆。339~346句共八句咒語劃分為一小段,背誦此處時,如果選擇背誦的同時用手指數咒語句子的數量,能避免或減少遺漏或混淆。
  (3.3)88句、91句、94句均以「羯唎」,而且,88句和94句讀音相近。


  我有時候背誦楞嚴咒是有一些句子會遺漏,有時候一些句子只讀近似音、相似音例如把「悉乾陀揭羅訶356」讀音為「xī qiántuó jiē là hē」有時候讀近似音「xī qiándù jiē là hē」。背誦楞嚴咒時有一些句子會遺漏或一些句子只讀近似音,也會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當然,讀音準確無遺漏會更好。
 
  記憶、背誦楞嚴咒時可以選擇用分段記憶法,記憶、背誦楞嚴咒的方法:
  (1.1)五大會分為五大段,第一大段即第一會,第二大段即第二會,依此類推。大段下劃分為中段,中段下劃分為小段,小段下分為427句。
  (1.2)記憶、背誦楞嚴咒時,可以把整部楞嚴咒分為10~30部分,每一次選擇1~2部分背誦,記憶、背誦前先把選擇1~2部分讀誦幾次或多次,直到較熟練為止,然後再背誦。讀誦不同背誦,讀誦是看著文本的楞嚴咒而讀,記憶、背誦是指不看文本的楞嚴咒前提下背誦。
  (1.3)記憶、背誦時也可以選擇逐個小段進行背誦,例如先把一個小段讀誦幾次或多次,直到把這個小段讀至較熟練后,再背誦這個小段,直到背誦了這個小段為止,然後再把下一個小段讀誦幾次或多次,直到把這個小段讀至較熟練后,再背誦這個小段,如此類推。然後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段一起讀誦和背誦。
  (1.4)如果同樣用分段記憶法記憶、背誦楞嚴咒,不同的修行者或同一修行者不同修行時期的分段方法可能不同。

   記憶、背誦楞嚴咒時可以選擇用分段記憶法,我的一些楞嚴咒的分段方法:
  (1.1)五大會分為五大段,第一大段即第一會,第二大段即第二會,依此類推。大段下劃分為中段,中段下劃分為小段,小段下分為427句。
  (1.2)為清楚快捷知道楞嚴咒的小段、中段劃分,在文中,楞嚴咒兩小段之間標記符號「△△」,兩中段之間標記符號「◇◇」
  (1.3)第一大段分為兩個中段:第1句至第71句為第1中段,第72句至137句為第二中段。第一大段的小段劃分:1句至5句劃分為一小段,6句~8句劃分為一小段,9句~11句,12~13句,14~19句,20~23句,24~31句,32~37句,38~55句,56~71句,72~73句,74~79句,80~82,83~88,89~94,95~99,100~110,111~119,120~128,129~137。
  (1.4)第二大段分為兩個中段:第138句至第160句為第1中段,第161句至第178句為第二中段。
  第二大段至第五大段的小段劃分可以見文中標記。

  (1.5)第三大段分為四個中段:第179句至第221句為第1中段,第222句至第234句為第2中段,第235句至第247句為第3中段,第248句至第272句為第4中段。
  第三大段第二中段中有四句中有「毗陀夜闍嗔陀夜彌」,第三大段第三中段中有四句中有「毗陀夜闍嗔陀夜彌」。
  第三大段224句至272句中,多句咒語以「訖唎擔」為結尾。
  (1.6)第四大段分為三個中段:第273句至第291句為第1中段,第292句至第314句為第2中段,第315句至第332句為第3中段。
  第四會第二中段中多句咒語以「弊泮」結尾,第四會第三中段中多句咒語以「曳泮」結尾,因此第四會劃分為三個中段:第一中段273句至291句,第二中段292句至314句,第三中段315句至332句。
  (1.7)第五大段分為兩個中段:第333句至第376句為第1中段,第377句至427句為第二中段。
 
 




  問: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性本具佛性,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己修行的感覺?
  答:自性本具佛性,如果信佛修行者自己的感覺雖然好,但與佛經義理相違背,那麼,這種感覺與外道、六道眾生無異,很多外道、在三善道的六道眾生,也有很多好的感覺,甚至有的染情的眾生覺得自己也有好的感覺,覺得染情慾是甜蜜的。如果信佛修行者能認真學習佛經,能說出與佛經相符合的義理,並能信受,但自己沒有這種感覺、心理體驗,這相當於在佛教中種善根,如華嚴經中說: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但這個修行者與現前卻並未得到開悟、大智慧的利益,,現前沒有把佛的感覺變成為自己的感覺,現前沒有把把佛的感悟變成自己的感悟,未有找到自性中本有的佛經,能在義理上理解、信受,但沒有得到開悟、大智慧的利益,如六祖法寶壇經中,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處應為不識本心,未見自性本具佛性者,現前得不到開悟、大智慧的利益的意思。若言開悟者,有的信佛修行者在未修行證得神通時即已被已開悟者印證為開悟。緣於這個修行者解悟、修行的感覺與佛菩薩相通,如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時有好的修行靈感、體驗,這些的修行靈感、體驗與義理相符或開悟,這些靈感可能轉瞬即逝,適當做適量的筆記,對修行者的修行有幫助或有大幫助,因為因微知著,有時候會從一些微小的地方能領悟智慧或領悟大智慧、開悟。適當做適量的筆記,能幫助信佛修行者更快更好的明白佛經義理,糾正自己的錯誤,開啟自己的智慧。如果信佛修行者認為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自己的東西,但是否符合佛經義理並不重要,那是錯誤的,因為有些感覺是錯誤的,是迷惑或染情慾而生出的,有的感覺是正確的,是符合覺悟的,符合經義的,這種正確的感覺才是有用的,既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又符合佛經教義,所以說,信佛修行者要注重感覺,要找到自己的感覺與覺悟一致,那是性空、無相的感覺,性覺必明的感覺,那才能於現前找到屬於自己的智慧,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找到屬於自己自性中本有的佛經、經藏。


  問:金剛經的核心義理是什麼?為什麼金剛經文中說「如是住」,後來又說無住?
  答:金剛經的核心義理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相,無相。禪定入門略說(二)文中已註解這些義理。
  為什麼金剛經文中說如是住,後來又說無住?如是住的前文中已說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即為具足,自性本具佛性,故言如是。如維摩詰所說經中說: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故言如是。如維摩詰所說經中說:依於義,不依語。不可執著於佛經字面的中「如是住、無住」之說,要依佛經的實際講的義理去理解。「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一處經文和維摩詰所說經中維摩詰菩薩說不二法門時默然無語是相似的,禪定入門略說(二)對此已有註解,因為入不二法門要於十八界、一切處皆需證入,方為真正證入不二法門。所以見性者當下須見,經文中「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是弟子問世尊詳細的說法、世尊即說法,說出金剛經的核心義理,離一切諸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法相,離非法相,人空、我空、法空、性空,如經中所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小乘法證阿羅漢、辟支佛果的聖賢是因為諸惡不作,嚴守戒律修行,悟入、證入人空我空,而了生死,了生死者有六種神通,小乘法證阿羅漢、辟支佛的聖賢雖然已證入人空我空,但未能離開法執,不能通達大乘法,未能通達大乘法的核心義理,性空、無相、離一切諸相。初禪以上的天人,有部分不是信佛修行者,這些天人在久遠劫的壽命中,遠離情慾、分段飲食,卻未能了生死,是因為不能悟入證入人空我空,如禪定入門略說(二)文中說,性空者,從色處講,非色滅而證性空,色性自空,只要不住貪嗔痴,不住法執非法執,不住情慾,不執著一切法塵,不住一切執著,不待色滅,於色處即可證性空,色即是空,受想行識、六根、六塵、十八界也是同樣的道理。

  如大藏經中澄觀大師著的華嚴經疏,有說大乘法、小乘法的區別。
 《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一文中請錄的部分經論: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二
  初小乘中。但說七十五法。但說人空。縱少說法空。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搜索:人空
  二但觀下明法空觀。菩薩既了法空。安有我耶。故上雲人空非如二乘人空法有。
  二離我我所釋成空義離我人空離所法空。


  問:怎樣用耳根修行?[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或、部分內容]

  (d1.6)有時候,意根修行得好,暫停用意根的行門修行,改為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或者有時候,意根起了執著,如果調伏得快,則不算長的時間后,待意根調伏后,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楞嚴經說,圓通與不圓通根,修行速度相差大,日劫相倍,並說耳根是唯一圓通根,耳根是過去微塵佛及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選用的修行成佛、證菩薩果位的行門。
  因為耳根需專修才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時候在一天中,用耳根以外的其他五根處理較多事情而用去較多時間,又在衣食住行睡上花了較多時間,導致一天中剩下較少時間或沒有時間剩下用以修耳根,而且,即使有小部分時間剩下,往往人已覺得疲勞,既要休息、睡一段時間,且待意根調伏后,用耳根修行方可得好的修行效果。要用耳根修行得好的效果者,要萬緣放下,要有較多的專修時間,要盡量減少用耳根以外其他五根處理較複雜的事情,這樣用意根修行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有智慧而又想於耳根修行得大成就者,要放棄對意根法塵的執著,吃一些苦,放棄休閑、懈怠的生活,盡量增加耳根專修的時間,當耳根因為意根未調伏而修行效果差時,不要操之過急,可以先用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的方法、意根b1.0~意根b1.5, 或意根和耳根交替運用的修行的方法修行,待意根調伏后,即可較長時間用耳根修行。如果用意根、念佛、間歇念楞嚴咒修行得到好的修行效果時,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時,暫停不念佛、暫停不念楞嚴咒時,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如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禪定行門可分為兩大類別:一.非意根的行門(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聲色香味觸五塵)。二.意根或與意根密切相關的行門,例如意識、法塵處的行門。當意根修行效果好時,隨時暫停用意根修行,改為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當耳根修行效果好時,隨時暫停用耳根修行,改為用意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意根調伏后長時間不起妄想顛倒執著,則長時間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問:怎樣才才能提高精進修行、提高學習佛經速度?[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有時候不願意精進修行的原因,對一些意根法塵依然有執著,不願吃一些苦去努力修行,喜歡休閑的生活。有智慧的修行者,要放棄對意根法塵的執著,只有願意吃一些苦,放棄對意根法塵的執著,放棄休閑、懈怠的生活,即可努力修行,即可修行得好的效果。

  問:怎樣用念佛法門修行?[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禪定行門可分為兩大類別:一.非意根的行門(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聲色香味觸五塵)。二.意根或與意根密切相關的行門,例如意識、法塵處的行門。當用念佛、念楞嚴咒以及用意根修行效果好時,隨時暫停用念佛,暫停念楞嚴咒,改為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同樣的,當耳根修行效果好時,隨時暫停用耳根修行,改為念佛、念楞嚴咒或用意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問: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就如華嚴經中說: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也就是說,於佛教中種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於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這個義理包括佛教中禪、凈以及其他一切法門,這個義理在我看過的佛經中,有多部佛經有同樣或近似的說法或例子。
  如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求生並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既非易事,亦非很難的事,修凈土者不應因此對佛教失去信心。如禪定入門略說(二)中引用維摩詰所說經中的經文說無生法忍的義理,在維摩詰所說經中也有很多信佛修行者在聽到維摩詰所說經時證得往生法忍,八地或八地以上菩薩果位才能證得無生法忍,但現在的信佛修行者中,又有多少能第一次聽到此部經,依此修行,能一生證得無生法忍,但維摩詰所說經中說:「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眾生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斯人則為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常為諸佛之所護念;降伏外學,摧滅魔怨;修治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跡。」修阿彌陀佛凈土而往生,也不知是否當中有已於過去世,幾生或多生於佛教中修行,故能於今生修阿彌陀佛凈土而往生。《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也曾請錄黑氏梵志經,經中講修外道的梵志修得四禪五通(五通即五種神通,五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得初禪以上的眾生,必須要遠離情慾,不能遠離情慾,只能生在欲界,初禪以上天人壽命很長,在長遠劫中遠離情慾、分段飲食。但五通梵志卻被閻王記為命終時遇到惡對起嗔恚恨,因此而墮入地獄,為解決此問題,五通梵志皈依佛法僧三寶,於佛門中修行,很快就修行了生死,此事看來,要修行一生的大成就或往生阿彌陀佛凈土並非易事,修得四禪五通,尚且有可能於當生墮入地獄,由此可見人生無常、六道輪迴的可怕以及守戒的重要性,如搜索網站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有的網文中說往生阿彌陀佛國土並非易事,聽聞「念佛者多,往生者少」的凈土修行者不應對佛教失去信心,於佛教中種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於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包括禪、凈以及佛教中一切修行方法。
  如兩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一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中說: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後將來生中,有六萬八千生值遇值遇六萬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個版本的般舟三昧經中說: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萬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薩,兩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此處說法差別大,也不知道那一個譯本是佛說的原話。於佛教中種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於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這個義理在我看過的佛經中,有多部佛經有同樣或近似的說法或例子,並且看過的佛經暫時沒有否定上述說法或與上述義理有巨大差異的說法,在一部華嚴經中已有幾處這樣的說法。

  華嚴經說: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要穿一切有為諸行煩惱身過,到於無為究竟智處。何以故?此少善根不與有為諸行煩惱而共住故......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   
      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一得聞佛名,決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發道心,必成無上尊,慎莫生疑惑。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難得行?......若有眾生,承事供養,乃至見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從第九地入十地,所有功德諸行相,及以神通變化事,願聰慧者為宣說
  佛子,此菩薩坐彼大蓮華座時,於兩足下放百萬阿僧祇光明......若有眾生見知此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必當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凈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華嚴經十地品中說:解脫月菩薩言:「聞此法門,得幾所福?」
  金剛藏菩薩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聞此法門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聞此功德法門而能信解、受持、讀誦,何況精進、如說修行!是故當知,要得聞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門,乃能信解、受持、修習,然後至於一切智地。」
  
  華嚴經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聞此法已,咸應發心,恭敬受持。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持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與三世諸佛法等。

  百佛名經中說:
  時尊者舍利弗。即從坐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演說十方現在世界諸佛名號。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現在諸佛名者。生大功德。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轉。亦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菩薩摩訶薩聞此法門應大歡喜,以尊重心恭敬頂受。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信樂此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
  欲知一切諸佛法,宜應速發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勝,必得如來無礙智。

  佛說八佛名號經說:
  欲得誦持此諸佛名。若讀若聞及以書寫。緣是功德。便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無所缺減。至於無上正真之道。

  楞嚴經說: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葯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也就是說,從這一生開始發心學佛法修行者,若能禮拜禮敬皈依楞嚴咒,多讀誦,或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從這一生開始及將來生,生生都不會生到惡處,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直至了生死、成佛道,若能禮拜禮敬皈依楞嚴咒,多讀誦,或書寫帶藏、諸色供養,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說:
爾時佛告彌勒若有正信善男子正信善女人。至心稱此十二諸佛名號之時。經於十日當修懺悔一切諸罪。一切眾生所有功德皆當隨喜。......速得成就如上所說不增不減。在於煩惱中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端正可喜果報。亦得財寶充足。常生大姓豪族種姓之家。身相具足。亦得善和眷屬圍繞。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善男子  若善女人等
  受持此佛名  生生世世中
  得他人愛敬  光明威力大
  生處為人尊  於後得成佛

  佛說佛名經說: 
  我為汝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諸佛名者。是人現世安隱遠離諸難。及消滅諸罪。未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說:
  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三世三劫諸佛名號。歡喜信樂稱揚讚歎歸命頂禮。復能書寫為他人說。或能畫作立佛形像。或能供養香華妓樂。嘆佛功德志心作禮者。勝用十方諸佛國土滿中珍寶純摩尼珠積至梵天。百千劫中布施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曾供養是諸佛已。後生之處歷侍諸佛。至於作佛而無窮盡。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說:
  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不失如前所獲功德;復於無量俱胝大劫,隨在所生常得值佛,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無垢優婆夷問經說:
 無垢當知。若人入禪修四梵行。歸佛法僧。受持五戒。我說彼人無量無數。善根福報。無窮無盡。后得涅槃。
  無垢當知。若人歸依聲聞緣覺。修集戒聚。不能如是無盡涅槃。何以故。受持五戒。禪四梵行。所得果報。唯除涅槃。更無處受。以福多故。世尊爾時如是說已。無垢優婆夷心生疑念。默而無言。爾時世尊知心念已。即從面門。出廣長舌。遍覆自面二耳二眼並二鼻已。遍覆虛空。覆虛空已。還攝入口。攝入口已。復語無垢優婆夷言。汝頗曾見妄語之人。兩舌惡口綺語之人。有如是色舌相以不。

  爾時無垢優婆夷既聞是語。從坐而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未曾見也。有實語者。未有此舌。況妄語人。唯除如來應正遍知。無始已來。常實語故。得如是舌。爾時無垢優婆夷。知佛實語。離疑心喜。

  佛說業報差別經說:
  若有眾生。禮佛塔廟。得十種功德。一者得妙色好聲。二者有所發言人皆信伏。三者處眾無畏。四者天人愛護。五者具足威勢。六者威勢眾生。皆來親附。七者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禮佛塔廟得十種功德。
  若有眾生。奉施衣服。得十種功德。一者面目端嚴。二者肌膚細滑。三者塵垢不著。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五者微妙卧具。覆蓋其身。六者具慚愧服。七者見者愛敬。八者具大財寶。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種功德。
  若有眾生。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一者照世如燈。二者隨所生處。肉眼不壞。三者得於天眼。四者於善惡法。得善智慧。五者除滅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轉世間。常不在於黑闇之處。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說:
  爾時毗婆屍佛法中。積財長者。豈異人乎。今光明苾芻是也。彼時於滿度摩王所。出不善語業。由是因故。果報無失。於五百生中。與母同其火焚。乃至今生。亦復如是。然於毗婆屍佛所。先種善根。及發大願。今已成熟。為大富長者。一切具足。現於人中。受天勝福。所作善利。乃至威力等事。與彼毗婆屍佛時。等無有異。而今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

  佛說七女經說
此國王七女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來供養五百佛已。當復萬佛卻后十劫悉當作佛。皆同一字型大小名復多羅賁。剎土名首陀波。其佛壽三萬歲。

  圓覺經說: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佛說出家功德經說,鞞羅羨那比丘,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凈戒故,後生天人,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飢鬼畜生,最後人中,成辟支佛。名毗流帝。賢愚因緣經中說,名難陀的女人,於佛前,自立誓願,我今貧窮,用是小燈,供養於佛,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智慧照。滅除一切眾生垢闇,世尊,授其記,於來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當得作佛,名曰燈光,十號具足。所以信佛修行應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做善業功德,希望今生或將來生修行早日了生死,早日成佛果,普度眾生,不取於相。
  
  因而說:於佛教中種善根或種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成就佛道,至少也能證了生死的阿羅漢、辟支佛果位,或者證大菩薩果位或成就佛道。信佛修行者不應於此而有疑,當可信樂,要發菩提心,廣種善根,求速成佛果,普度眾生。  
  《一些與佛教有關和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可能無關的事)的事》一文中,以及現實生活中顯示,佛教是有大勢力的,大規模破壞佛教的群體、國家,會有大災難發生。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說: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佛事三寶中來。而且,現實也是如此的。
  佛經能很好的解析現實、宇宙、世界、人生、眾生的真相,能接近很多人對人生真相的理解。例如現代科技發現宇宙大爆炸的理論,與佛經中說的世界生住異滅的說法是有些相近的。
  佛經中說於佛教中種少善根,能得大成就,當然,今生能發菩提心,於佛教中廣種善根,今生或將來生會更快於佛教中修行而得大成就。這是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也是信佛修行者信佛修行的最大動力之一。
  所以信佛修行者要禮敬禮拜皈依一切佛法僧。信佛修行者不應輕視佛教任何說法、修行方法、行門,輕視佛教任何說法、修行方法,做深重罪業,於其他信佛修行者起嗔心,也會做深重罪業,如華嚴經說:「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余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善護口業,不可對佛教任何說法有任何輕慢。
  很多信佛修行人或很多與佛教無緣的人,在真實的人生體驗中,在這個世界,其他有神通的眾生是存在的,這些眾生在我們沒有神通或不是特殊情況下是見不到的,很多信佛修行人有很多靈異,超過其他很多人,我在修行的過程中,也曾有過多次靈異事件,只不過暫時沒有在這裡說出來罷了,很多事件顯示佛教在這個世界是有很大的勢力的,在這個世界,是有很多其他有神通的眾生存在的。而且,佛經的義理完美的解釋了人生、眾生、世界的真相,佛經是完美的義理、道理,有完美的邏輯,並且符合現實,解釋現實。



問:怎樣的飲食習慣對身體有益處?[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7》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
答:《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也有請錄佛說處處經、佛說九橫經部分內容。

佛說九橫經說:
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
一不應飯者。名為不可意飯。亦為以飽腹不停調。
二不量飯者名為不知節度多飯過足。
三不習飯者。名為不知時冬夏。為至他國郡。不知俗宜。不能消飯。食未習故。
四不出生者。名為飯物未消。復上飯不服藥吐下不時消。

  佛說處處經說:
  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無有下風。五者身安隱亦不作病。是故沙門道士知福不食。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緣。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飢。三者歡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癢思想生死識。是為四。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少欲?信佛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門是什麼?
答: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中搜索:「遠離情慾」。
  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
  信佛修行者認真讀佛經后,即使不熟悉用意根修行,如能做到每天起床後用40分鐘~1.5小時用耳根修行,對遠離情慾或少欲有很大幫助,因為早上念頭、雜念少,精神好,此時用40分鐘至1.5小時用耳根修行,對遠離情慾或減少情慾的幫助,比其他行門中大部分行門作用更大(包括超過眼根行門)。
  另一種方法是間歇念楞嚴咒、間歇念佛的方法,對遠離情慾或少欲有很大幫助,對遠離情慾或減少情慾的幫助,比其他其他行門中大部分行門作用更大(包括超過眼根行門)。

在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
本文禪定入門略說(二)與禪定入門略說(一)有些觀點有些不同的。部分不同之處:
  (1.1)禪定入門略說(一)說:用眼根修行對遠離情慾有大的幫助,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認為:用眼根修行對遠離情慾的幫助,與其他大部分行門差不多。對遠離情慾或少欲的有大幫助的行門是用耳根或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的方法,用耳根或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對遠離情慾或少欲的幫助超過其他行門中大部分行門(包括超過眼根行門)。用耳根或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對遠離情慾或少欲的幫助超過其他單一行門中大部分行門(包括超過眼根行門。耳根是單一行門,間歇念佛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行門交替運用修行。間歇念楞嚴咒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行門交替運用修行。)

 用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方法或耳根的修行方法能使信佛修行者較易做到遠離情慾、少欲。用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方法(專念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間歇念佛與間歇念楞嚴咒可以交替運用修行)與耳根交替運用修行能較易使信佛修行者做到遠離情慾、少欲。因為早上剛起床后念頭、雜念少,精神好,在長時間睡眠剛起床后可以用以下方法修行:
 (1.1)在長時間睡眠剛起床后,先用間歇念楞嚴咒、間歇念佛方法(專念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間歇念佛與間歇念楞嚴咒可以交替運用修行)修行40分鐘至1.5小時,然後再用耳根修行。
 (1.2)在長時間睡眠剛起床后,先用耳根修行40分鐘至1.5小時(少則用耳根修行40分鐘,多則用耳根修行1.5小時),然後再用間歇念楞嚴咒、間歇念佛(專念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間歇念佛與間歇念楞嚴咒可以交替運用修行)方法修行。
  平常用間歇念佛、間歇念楞嚴咒方法(專念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間歇念佛與間歇念楞嚴咒可以交替運用修行)與耳根交替運用修行能較易使信佛修行者做到遠離情慾、少欲。
  例如:間歇念楞嚴咒一段時間→間歇念佛一段時間→用耳根修行一段時間→間歇念楞嚴咒一段時間→→用耳根修行一段時間→間歇念佛一段時間一段時間→用耳根修行一段時間→間歇念楞嚴咒一段時間→間歇念佛一段時間。
  念佛時,如果不停念佛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可以選擇長時間不停念即可。念楞嚴咒時,如果不停念楞嚴咒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可以選擇長時間不停念即可。間歇念佛的方法: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幾十次或幾百次或幾百次以上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暫停念佛或等覺菩薩號,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種方法)或綜合運用其他不同行門修行,也可以用耳根修行,暫停念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的時間長短均可→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幾十次或幾百次或幾百次以上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暫停不念佛或等覺菩薩號,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種方法)或綜合運用其他不同行門修行,也可以用耳根修行,暫停念一佛或等覺菩薩名號的時間長短均可。用上述方法交替運用修行。以此類推,可以得出間歇念楞嚴咒方法。
 
  佛說處處經說:
  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無有下風。五者身安隱亦不作病。是故沙門道士知福不食。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緣。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飢。三者歡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癢思想生死識。是為四。
  佛經提倡日中后不食,能做到日中后不食固然好,如不能做到日中后不食,可以一日兩餐,一日三餐,晚餐比午餐應吃得更少。晚上睡覺前三個小時較少吃食物或不吃食物。能做到日中后不食對減少情慾有很大幫助。

  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
  言見性者言下須見,於一切意根法塵、於一切妄念,不執著,不取法塵生滅相,即可見性。就如本文中前面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相義理所說那樣,於一切意根法塵、於一切妄念不住貪嗔痴,不住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不住我人上,不住一切執著上,不住在愛憎上,即可明心見性。也就是說,言見性者言下須見,於一切意根法塵、於一切妄念,亦可見性。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色滅而證性空,色性自空,不住貪嗔痴,不住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不住一切執著上,不住我人上,不執著一切法塵,色性即空,煩惱即是菩提,即可明心見性。受想行識亦是這樣的,不住貪嗔痴,不住情慾,不住法執,不住非法執,不住一切執著上,不住我人上,不執著一切法塵,受想行識不異於空,非待受想行識滅而證性空,受想行識本來就是空的。六祖法寶壇經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
禪定行門可分為兩大類別:一.非意根的行門(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聲色香味觸五塵)。二.意根或與意根密切相關的行門,例如意識、法塵處的行門。當用念佛、念楞嚴咒以及用意根修行效果好時,隨時暫停用念佛,暫停念楞嚴咒,改為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同樣的,當耳根修行效果好時,隨時暫停用耳根修行,改為念佛、念楞嚴咒或用意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因為耳根需專修才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時候在一天中,用耳根以外的其他五根處理較多事情而用去較多時間,又在衣食住行睡上花了較多時間,導致一天中剩下較少時間或沒有時間剩下用以修耳根,而且,即使有小部分時間剩下,往往人已覺得疲勞,既要休息、睡一段時間,且待意根調伏后,用耳根修行方可得好的修行效果。要用耳根修行得好的效果者,要萬緣放下,要有較多的專修時間,要盡量減少用耳根以外其他五根處理較複雜的事情,這樣用意根修行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
  為什麼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時候用耳根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因為如果意根不能調伏下,用任何一種行門修行均難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用調伏意根很多時候會用意根或與意根關係密切的行門進行調伏,例如法塵、意識處的行門,有的信佛修行者很多時候必須用意根,例如學習佛經,這時不能用耳根修行,這用去修行者部分時間,而當什麼事不做,專修時,先要調伏意根,再去用耳根修行,調伏意根很多時候要用意根、法塵、意識處的行門,而且有時候調伏意根須花很多時間,有時候一天中,待意根調伏后,只剩下小部分甚至沒有時間用耳根修行。
  也就是說,有時候,一天中,做好上述量兩件事,均要用意根、意識、法塵處的行門修行,待到必須用意根去處理的事情做完以及調伏好意根后,一天中只剩下小部分時間用耳根修行能到好的修行效果,甚至有時候一天中沒有任何時間剩下用耳根修行。

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
  行門難易快慢,各人根據自己的修行實踐、嘗試,結論是不同的,什麼行門最快最易,要根據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嘗試、實踐,而選擇、決定。因為不同的佛經說法是不同,楞嚴經說最快的行門是耳根,般舟三昧經說最快的行門是念阿彌陀佛,華嚴經、金剛經等大乘了義經沒有說最快的行門是什麼行門,不同的人要根據自己的修行嘗試、實踐,而選擇、決定什麼行門對於自己是最快最簡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門為最快的行門都不違經義。

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
  有佛經說,有的修行者要修行二、三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舉例的菩薩修行成佛的時間比二、三阿僧祗劫短得多。達摩大師著述中說一念一劫。
  三阿僧祇劫成佛對於有的修行者是實際時間,即便是一念一劫,也是極長的時間。一阿僧祇劫時間是很長的,一阿僧祇劫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萬萬為億,萬億為兆)。
  楞嚴經中說: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圓通根與不圓通根,修行速度,日劫相倍。並說耳根是唯一圓通根。
  而如經中說,般舟三昧與耳根都是修行得極快的行門。
  一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中說: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後將來生中,有六萬八千生值遇值遇六萬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個版本的般舟三昧經中說: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萬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薩(其他千位比丘也成等正覺,等正覺即為菩薩。)。兩個版本的般舟三昧經均說修般舟三昧修得好,會速成佛果。

  我個人暫時的、目前的修行實踐,修行最快的行門有兩種:其中一種用耳根行門修行,另一種是間歇念楞嚴咒、間歇念佛或間歇念阿彌陀佛和綜合運用不同行門的方法修行,上述兩種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單一行門,另外一種是綜合行門。

 《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一文請錄了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部分經文。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
  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后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恆與定俱。」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師利,如般若波羅蜜所說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慾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慾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阿難所聞佛法,得念總持辯才智慧,於聲聞中雖為最勝,猶住量數則有限礙。若得一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決定無礙,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若比,阿難多聞辯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菩薩摩訶薩應作是念:『我當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無量名稱?』」
  佛言:「菩薩摩訶薩,當念一行三昧,常勤精進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漸漸修學,則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作證,除謗正法不信、惡業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禪定入門略說(二)問答《怎樣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怎樣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一文中講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意根另一種修行方法。有三種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種方法中的一種方法修行:  
  (1.1)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根和耳根兩根的情況下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1.2)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時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1.3)盡量不使用或盡量減少使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識的同時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詳細內容可以看問答《怎樣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念楞嚴咒的方法修行?怎樣用意根、意識或法塵處的行門修行?》。

  修禪定的關鍵,離一切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選擇一根專門修行,當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選擇一根專門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現實相,則無障礙,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應離相,並且盡量不用或盡量減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經說法,能說出符合佛經義理的說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開悟、明心見性,方可真正把正確的義理貫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才算真正開悟),方可真正修行見實相,方可在禪定中不為物所轉,不墮入諸有,未真正開悟、明心見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確的義理貫通在修行,修禪時終會墮入有中;所以說,修行見實相,是說時容易做時難,或者說對難,做到亦難。有的信佛修行者,義理說錯,所以修行不見實相,有的信佛修行者雖然義理說對了,但修行時並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並未真正開悟,並未見實相,有的信佛修行者義理說對了,並且修行時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經經義、符合大乘了義佛經說法的正確義理貫通在修行中,修行見實相,方為真正開悟、明心見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信佛修行 2022-1-28 06:02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1: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