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小我就覺得自己挺聰明的,記憶力好,學東西快。無論是背書還是學唱歌,都比同齡人快得多;就連參加演講比賽,老師也會讓我壓軸脫稿背誦。從小到大,我聽到老師們對我最多的評價就是:這孩子聰明是聰明,就是不肯努力。
那時,我並不明白老師們的意思,只是把這種評價當成一種榮譽:我足夠聰明,不就應該比別人少努力一點嗎?
踏入社會後,生活的難題如期而至。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技術含量不高,我心裡憋屈,總覺得像我這樣的聰明人該有更大的舞台。為了改變這種困境,我請假去參加歌唱比賽,結果海選就被刷下來,但我被淘汰得心服口服。
當時排在我身後的是一位音樂學院的學生,我們聊了一會兒,彼此都覺得對方有點不可思議。她聽說我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很驚訝地說:「沒學過就敢來參加全國比賽?」而當我得知她學過6年聲樂后,更是顛覆了認知:「唱歌還需要系統地學嗎?」後來聽她唱的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種被專業碾壓的感覺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這次經歷讓我正視了一個事實:我就是一個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出眾的天賦。即使曾有過那麼一點天分,相比別人日積月累的努力,也是微不足道的。記憶力再好,不認真讀書,也不會有從天而降的好成績;學東西再快,不持之以恆地練習,依然不可能做到精湛。
2
我家小孩說話晚,兩歲多才開口講完整的句子,但是剛學會說話不久,就開始假性口吃。他也發現了自己的不同,有一天忍不住問我:「媽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說話不會卡,我說話老是會卡呢?」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便告訴他以後會好的,說話是一項需要練習的技能,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成長過程,只是每個人快慢不同而已。
沒想到,我一句無心的安慰卻在關鍵時刻給了他信心。他上幼兒園中班時,老師挑中他去參加全校的演講比賽。一場完整的演講,對於不識字的小朋友來說難度並不低,更何況他一緊張就會犯結巴,很難讓人不擔心。可他卻勇敢地告訴我說,他一定要練到流利為止。
他自己定了每天練習70遍的目標,從起床到睡覺都在練習。看他練得口乾舌燥的樣子,我很心疼,但他卻堅持了下來。就這樣練習了半個月,最開始在不熟悉的地方會卡住。慢慢地,卡頓的次數越來越少,最後他終於可以流利地發言了。
那次比賽他得了三等獎。我看過比賽視頻,覺得算不上他最好的水平,但他自己很滿意。他捧著小獎品回來時問我:「媽媽,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這樣,只要很努力就會變得很厲害?」那一刻,我眼淚掉了下來。我花二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他用一場不佔優勢的比賽就明白了,這是件多麼幸運的事啊!
3
聰明,有時候只是一種錯覺。就像小時候背書、唱歌的時候被誇聰明,並不意味著我真的智力超群,只是我對這些領域更敏感罷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如果足夠努力,天賦或許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可如果從不努力,那麼天賦也會被浪費。
人生這條賽道,你還要跑很遠很遠,不可能憑著一點聰明就一直領先。事實上,很多時候決定我們是不是能變厲害的,僅僅是對待一件事情的認真態度。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某個領域領悟得比別人更快,不要因此就沾沾自喜。如果發現自己做事比別人慢半拍,也別急著否定自己。因為在努力面前,聰明有時候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