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消息說,沉寂已久的菲律賓共產黨(菲共)近日又活躍起來,發起了對政府新的抗爭,然而在網上還未找到確切消息。這個世道,無風不起浪,什麼事都不會空穴來風。目前糟糕的中菲關係,發生什麼都不意外。隔壁的緬甸不是亂了一陣,猖狂一時的四大家族不是也到了他們該到的地方了嗎!
1.菲律賓共產黨
菲律賓共產黨是菲律賓最早的共產主義政黨,成立於1930年11月7日,前身是1920年代建立的菲律賓進步工人黨,1931年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2年10月,菲共被宣布為非法,並轉入地下。1932年,一個合法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 菲律賓社會黨建立。1935年,菲共加入共產國際。1937年,由於國際形勢變化,菲共被重新合法化,1938年獲得合法地位,與菲律賓社會黨合併。1940年,菲共加入人民陣線,參加大選,在呂宋島表現不俗,拿下了6個市長職位。
菲律賓被日本佔領后,菲共組織了「虎克軍」,與日本侵略者作戰。日本投降后一些人開始走和平鬥爭路線。1946年,它在總統選舉中加入民主聯盟參選。由於菲共的不斷壯大威脅到了美國及其扶植的菲律賓政府的利益,被政府禁止活動。1948年,菲共轉入武裝鬥爭,又繼續走回武裝路線。
1968年12月26日,何塞·馬利亞·西松(Jose Maria Sison)成立了新的菲律賓共產黨。何塞·馬利亞·西松,即何馬(Ka Joma),何馬·西松,曾用名阿馬多·格雷羅、阿曼多·利瓦納格,曾任菲律賓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系菲律賓共產黨創始主席。2016年10月24日至11月7日召開的菲律賓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授予西松菲律賓共產黨創始主席的最高榮譽,並稱讚他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思想家、領袖、導師,菲律賓無產階級的指導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火炬手」。菲共60年代後期開始針對菲律賓政權的游擊戰,旨在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菲律賓政府,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何塞·希松
菲共黨旗
2.菲律賓紅軍
紅軍最早出現在蘇聯。在中國,紅軍最鼎盛時有30萬之眾。後來雖改編成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但紅軍的威名一直流傳,紅軍儼然成了條件雖苦,但戰鬥力極高的人民軍隊的代名詞。爬雪山、過草地等紅軍經歷也為億萬中國人所熟知。1946年,蘇聯將紅軍之名換下,至此中蘇兩個社會主義最強國家中沒了紅軍。
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軍隊的紅軍之名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政權的更迭,而銷聲匿跡。
時至今日,全球只有一支名為紅軍的部隊,它既不在中國,也不在朝鮮、古巴、越南、寮國,而是在菲律賓,頑強的對抗著菲律賓政府,試圖發起社會主義革命並建立社會主義政權。
,
令人疑惑的是,這支紅軍人數並不多,裝備也算不上好,但菲律賓政府卻一直無法消滅它。
菲律賓的這支紅軍,又名新人民軍。作為菲共領導下的武裝力量,新人民軍產生於中蘇分裂之際,它以毛主義為指導思想,其目標是通過土地革命、武裝鬥爭及農村根據地建設,建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政權。
菲律賓紅軍即新人民軍的來歷,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
1942年,菲律賓共產黨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組建了自己的武裝 - 虎克軍,這是新人民軍的前身。菲共和虎克軍,早期被美國人控制的菲律賓最高法院定義為非法組織,後來因協助當局對抗日本,才獲得合法身份。
二戰期間,虎克軍主要活動在呂宋島中部,他們一面抗日,一面沒收菲律賓地主土地,大行土地改革政策。戰爭結束后,虎克軍一度發展到十萬人之眾,且戰力強悍。
可隨著美國重返菲律賓,代表菲共的虎克軍也隨之夭折,菲共領導人也遭到美國的通緝。
1968年,菲共領導人何塞·希松成立新菲共,並創辦新的武裝部隊。希松為了區別於二戰期間建立的人民軍(虎克軍),將這支部隊命名為新人民軍。
成立初期,新人民軍總人數不過五六十人,希鬆手中只有3條步槍。但經過十多年的艱苦鬥爭與發展,新人民軍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控制了菲律賓廣大農村地區。
據菲律賓國防部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新人民軍控制了菲律賓至少20%的農村,活動範圍擴張到全國73個省中的59個。武裝力量層面,新人民軍擁有16000-25000名正規部隊和游擊隊,已經做到與菲律賓政府軍分庭抗禮。目前,新人民軍共有超過4000名武裝人員,建立了約一百一十個游擊區,在全國一半以上的縣、市,90%的省份有活動,直接領導著幾百萬有組織的農民群眾,影響6000萬人口。領導新人民軍的菲律賓共產黨,也從1969年重建時的大約80名黨員幹部發展到現在的近10萬黨員。
20世紀末期,壯大起來的新人民軍,主要活動在呂宋島北部科迪勒拉山區、班乃島農村、棉蘭老島山區。
另外,他們在各地建立起350多家工廠、300所學校。新人民軍的目標,是策動人民發起反政府鬥爭,使國家的工業、交通、教育等機構陷入癱瘓,以顛覆菲律賓自由黨和國民黨的統治。
據統計,20世紀末雙方平均每年爆發衝突數千起,造成政府軍大量傷亡。且數千起武裝衝突中,大約75%均由新人民軍主動發起,並最終佔到了便宜。
3.菲共與中共的愛恨情仇
1967年4月,大批菲律賓革命者脫離舊菲律賓共產黨。1968年12月26日(毛澤東七十五周年誕辰),菲律賓共產黨重建,發布建黨文件,發起第一次大整風運動。他們宣稱,要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徹底批判共產黨與社會黨合併后三十多年的拉瓦和塔魯克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通過了人民民主革命綱領和新黨章,從而正式宣告了菲律賓共產黨的重建。
重建后的菲律賓共產黨(CPP)政治綱領,是以馬克思列寧毛主義(MLM)為指導的菲律賓無產階級和菲律賓人民的革命黨,它反對美帝國主義及本國的大買辦、地主和官僚資本家反動階級,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
菲共聲稱對馬克思列寧毛主義有著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經典著作,黨的基本文件,黨的領導幹部關於馬克思列寧毛主義各方面理論的基本原理的著作。菲共稱以這一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為理論指導,將其與菲律賓人民和菲律賓無產階級的歷史和具體情況相結合。
菲共運用菲律賓人民的三個法寶:無產階級革命黨、人民戰爭和統一戰線政策,建立、明確和發展了以社會主義視角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則和政策。
菲共開展了整風運動,以克服思想、政治、組織上的重大錯誤。繼第一次大整風后,1992年至1998年間開展了第二次大整風運動,認為這是一場馬克思列寧毛主義的教育運動,批判和否定了1981年至1992年間的嚴重主觀主義、「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菲共揭露了主觀主義觀點的錯誤,這種觀點認為馬科斯法西斯專政把菲律賓的經濟變成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經濟。這種主觀主義的錯誤導致了右傾和「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右傾機會主義者主張一個不要無產階級領導的統一戰線,向反馬科斯的反動派卑躬屈膝,「左」傾機會主義者拒絕了毛主席的持久人民戰爭的戰略路線,推行冒險主義,以放棄群眾工作為代價,過早地正規化新人民軍。
1992年,菲共召開了第十次全體會議,批准整風文件,實施第二次大整風運動,宣稱要回顧和省視歷史上犯的錯誤,反思自1968年成立以來的所有錯誤。
對於中國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菲共並不認同,認為這是修正主義,中國已變成帝國主義國家。
菲共認為,在擴大貿易和投資領域以及地緣政治霸權的過程中,帝國主義中國對菲律賓人民的壓迫越來越嚴重。中國的國家壟斷和私人壟斷資本家通過掠奪菲律賓的海洋和礦產資源攫取了巨額的超額利潤。中國公司在南海國際水域和菲律賓領海內的工業捕撈導致了海洋資源耗竭,每年耗竭估計超過330億比索(約合6.6億美元),這給菲律賓的小規模捕撈帶來了巨大困難,並導致魚類價格上漲。中國公司開採鎳、鐵和磁礦砂則造成了資源的大規模浪費和環境掠奪。
中國的過剩資本正在以基礎設施項目的形式傾倒在菲律賓,這些項目涉及腐敗和賄賂官僚資本家官員。這些項目涵蓋水壩、道路、橋樑和土地復墾,但這些項目並不必要,它們不是用來滿足國內經濟的需要的。其中許多項目還迫使農民和漁民離開生計來源,並破壞了環境。
中國的農產品也在菲律賓被合法傾銷和非法傾銷(走私),這損害了數百萬菲律賓小農的利益,他們被來自中國的廉價補貼商品如胡蘿蔔、洋蔥、大蒜等蔬菜作物推向了破產。事實上,這些作物主要由菲律賓農民生產且產量充足。
帝國主義中國還對菲律賓領海進行了軍事侵略。中國在西菲律賓海建立了至少七個軍事設施,其中一些位於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和延伸大陸架內,這是國際仲裁法庭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作出的裁決所承認的,但帝國主義大國中國和美國並不承認該公約。
菲共聲稱,在美帝國主義與大資產階級買辦、大地主階級、本國剝削階級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體系下,廣大菲律賓人民苦難深重,他們將在黨(菲共)的領導下開展革命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