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遼金元三朝是華夏正統,屬中華文化?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3-1-3 03: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事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6評論

關鍵詞:遼金元三朝

有一句話非常有名,叫做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這句話。

                      


崖山位於廣東省江門市的崖門鎮,在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當時南宋的軍隊與蒙古的軍隊在崖山進行了大規模的海戰。最終陸秀夫背著年少的皇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南宋亡國。中原漢族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少數民族所征服,崖山之戰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先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最終崇禎皇帝自己在煤山自縊而死,一些諸臣從死,明朝滅亡。吳三桂同年四月歸降大清,參加山海關大戰,大敗李自成農民軍,並跟隨清軍入山海關。清軍迅速佔領中原和江南,要求漢族男子剃髮,留滿族髮飾和穿滿族服裝,還宣布: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然而無數的江南人不為所動,為自己一身傲骨不肯易服易發,不肯投降清軍,最終造成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的慘劇。

 

漢族又一次被北部游牧少數民族統治。雖然明朝滅亡了,但是朝鮮的李氏王朝自認為小中華,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叫做崇禎后xx,使用了很長時間。

 

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大致意思就是說宋朝和明朝滅亡以後,華夏文明出現了斷層,或者說中華文明已經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不存在了。但與宋朝同期,佔據大量國土,與宋有千絲萬縷的遼、金兩朝怎麼算,其後的元、清兩朝怎麼算,這些朝代是外國嗎?

 

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是誰說的?就至關重要了。很多人可能認為是我國一些士大夫提出來的,其實這句話是抗日戰爭時期由日本專家提出來的。這就看出來當時日本人的用心險惡,為了能徹底打破壓國人的心理防線,拋出這樣的觀點,可謂非常的荒謬,所幸我們的骨氣沒有丟,憑藉上下一心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無論宋朝滅亡,還是明朝滅亡,華夏文明都沒有出現斷層,反而華夏文明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把蒙古族和滿族同化並吸收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使之變成了中國的實實在在的少數民族。並且無論元朝還是清朝,都把北京作為首都,都是我國歷史上的正統朝代,不僅華夏文明沒有出現斷層,反而出現了更好的發展。

 

1.二十四史、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為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獲歷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記載逾四千年的中國歷史,上起傳說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且統一使用分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二十五史,比二十四史增加了《新元史》或者《清史稿》。二十五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也有不算新元史而計入《清史稿》的)二十五部史書。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記》是通史之外,其餘皆為斷代史。

 

 正史一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當乾隆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由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學術界則一般奉《清史稿》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成二十六史

 

1.遼金元各朝如何看待該朝和中國歷史

 

中國曆來有修前朝歷史的傳統。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之初,依仿漢人制度,設立監修國史官,並且仿照中原的做法,撰修《起居注》、《日曆》、《實錄》等。遼代曾先後四次撰修實錄。

 

金朝建立后,很注意總結前朝的興衰得失,著力修撰《遼史》,前後撰成兩部《遼史》。第一次是熙宗皇統年間(公元1141 - 1149年),耶律固主持修纂,最後由蕭永祺完成,此《遼史》有紀三十卷,志五卷,傳四十卷,但未曾刊行。

 

《金史》撰成於元代,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議修於元世祖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以後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別議論過修史的事。

 

元朝建立以後,由於正統之爭,遼、宋、金三朝的歷史一直沒有正式編寫過。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順帝妥懽帖睦爾詔修遼、宋、金三史,脫脫擔任總裁官。脫脫決定遼、宋、金皆為正統,並組織了漢族、畏兀兒族、党項族、沙剌班(漢名劉伯溫)、蒙古族的史學家等多人一起參加修史,開創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

 

直到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決定各與正統,《遼》、《金》、《宋》三史分別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後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修三史的都總裁官是右丞相脫脫,其中歐陽玄的貢獻最為突出,他制訂《金史》撰修的發凡舉例,書中的論、贊、表、奏皆他屬筆。

 

《元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成書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朱元璋下令編修《元史》。

 

由於明代的《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後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後來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的《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新元史》對成吉思汗至蒙哥時期蒙古經營西域的內容、四大汗國盛衰興亡的情況等,記載得比《元史》詳細。《新元史》還糾正了《元史》的錯誤。

 

3. 遼金元各朝如何看待中華文化

 

在遼金元統治中原后,都對漢文化有著不同的觀點看法,但無論三朝對漢文化抱著怎樣的態度,他們都在對漢文化進行學習,包容,發展。在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時也帶著漢文化的不斷發展。遼金元三朝的文化是本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不斷發展的結果。是多民族共同創造了這一地區與時段的文化與社會的繁榮

 

遼金元三朝時期,由於燕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這一地區以漢文化為主流的多民族文化的繁榮。雖然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態度,變化及影響。但漢文化一直都在這一地區發展。

 

A.遼朝

 

契丹民族早在唐初,便同中原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經濟聯繫。在長期的相互交往中,不斷的受到唐風的熏習,因此在其建國前便已出現了漢化趨向。

 

遼朝統治者在建國初,即詔立孔廟、親祭孔子、設掌養士翻譯刻印了《論語》《五經傳疏》等書。

 

遼朝政權建立前本無文字,惟刻木為信。耶律阿保機命漢化程度頗深的契丹族學者突呂不等人增損漢子偏旁部首。

 

遼朝在遷都中京后,也效仿中原唐宋的做法,行科舉,開科取士,所試內容,也以詩賦為主。吸收有才華的番漢知識分子入仕參政。聖宗還大張旗鼓地召賢納士,以示朝庭對知識分子的重視。如《遼史.聖宗紀八》記載: 太平五年(1025) "十一月庚子,幸內果園宴,京民聚觀。求進士得七十二人,命賦詩,第其工拙,以張昱等一十四人為太子校書郎,韓欒等五十八人為崇文館校書郎此後,各地爭相效尤。

 

儒家學說強調君臣大義,倫理綱常,主張尊王,維護大一統,成為歷代統治的最強有力的思想武器。除此之外,漢文化在遼朝地位越重要時,也有其他的思想流行,遼朝統治者採取了三教並立,諸家兼容的態度,使遼諸家思想,學術可以自由碰撞,互相交融,擺脫以前契丹的蒙昧粗俗的狀態而進步到文昌物盛的階段。促進了社會的穩定,文化的交流,學術的發展,歷史的進步。遼朝對儒學從忽視到重視說明了漢文化的優秀,傳承千年而不衰的文化。

 

B.金朝

 

金朝是由北方少數民族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朝對北宋,南宋的戰爭曾經對中相對先進的經濟文化造成過災難性的破壞,但是,隨著金朝在淮河以北統治的確立,女真族進入中原越來越多的接受了以漢族為代表的先進生產方式和思想文化的影響,不僅使女真族擺脫了文化落後的面貌,也加快了歷史發展的進程。

 

金朝對孔子及儒學由大不敬到十分崇拜。金朝初進軍曲阜,金兵對著孔丘像罵道:「『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是你說的嗎?放火把孔廟燒毀。金兵又要掘孔丘墓,被宗翰制止。金熙宗開始尊孔,在上京立孔廟,親自去拜祭,又封孔丘的後裔孔璠為衍聖公。

 

金朝建國前,女真族沒有文字,傳遞信息或靠刻箭,或憑記憶。金朝初年,以漢子和契丹字為通用文字,並融合為女真文。金多次把漢文書籍翻譯成女真文。北宋末年儒學在金朝傳播,漢族官員教授女真族貴族子弟識字讀書。金熙宗以後諸帝都接受儒家學說的系統教育。

 

金代宗室對中原文化價值取向的認同,加推動了女真文化和漢文化的融合,在當時社會中營造出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金朝統治者在金代建國之初就提倡學習中原文化, 許多典章制度的設置也是模仿中原王朝。他們大力提倡尊孔讀經,把儒家經典翻譯為女真文字,學校教育和科舉考試也無不以儒家學說為核心的內容。通過開科考試選拔,入仕以後,朝廷還要定期考核其政績,以定遷升罷降,而且都有具體標準和規定。從以上記載看出,金代的女真統治者已原原本本地繼承了漢文明中一系列儒家制度。

 

金朝繼承了唐宋的修史制度,設立國史院,著作局等機構

 

在文學藝術領域,金上承遼,宋之餘緒,在散文,詩詞,戲曲,書法,繪畫,雕塑,音樂,等方面有不俗的成就。

 

宗室教育作為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整個宗室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進而關係到整個朝代的治亂興衰。因此,歷代都非常重視對宗室子弟的教育,金朝也不例外。

 

比如大名鼎鼎的廢君、海陵王完顏亮,一面荒淫殘暴,另一面卻是才華橫溢,時人稱讚他的詩詞一吟一詠,冠絕當時,他是蘇軾的鐵杆粉絲,現今有數首詩詞流傳。

 

鵲橋仙 待月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

不知何處片雲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虯髯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

一揮截斷紫雲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暴君也好、文人也罷,他不是中國之人,是哪國之人?古昔及現今的正統中國人,有多少達到這樣的水準?

 

C.元代

 

元朝對儒學則是不即不離,不冷不熱,使儒學失去了獨尊的地位,而屈居於佛、道之後。但在忽必烈的復興下又成為正統地位。

 

元是由北方少數民族蒙古族所建立,蒙古滅金的翌年,理學家趙復北上宣講程朱之學。之後由許衡促使理學成為官學。

 

元儒自嘲:十儒九丐。其實為牢騷話。元人設儒戶,儒戶田賦多有優免。地方至中央設置官學,由儒生做教官,從事儒學的管理與教學,朝廷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忽必烈重用劉秉忠、姚樞、郝經等藩邸儒臣,建元改革,其根本原因是此時中原殘破凋敝、經濟蕭條,行用儒法、勸農桑,立綱紀,能夠強化集權,促進生產,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但過後不久,儒法就在和回回法的鬥爭中敗下陣來。

 

蒙古政權按照中原王朝的政體和運作模式,建成了繼唐、宋之後一代正統王朝 -大元 。學術也由湮晦漸復昌明,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程朱之學成為元代之官學 。儒學與文學的全面融會,使得元代文學思想產生了一系列新變,形成以儒學為精神底蘊的詩風文風,如平易正大、沖淡悠遠、紆徐雍容、涵淳茹和等。

 

儒家思想的發展,對於元朝來說,讓蒙古族人對嗜殺,屠城等不好傳統的浸染,促使其消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佛教,道教盛行,在不斷的發展中三教相互交融,取長補短。促進了漢文化的及佛教,道教的繁榮發展。

 

以元朝在中原的末帝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為例。他在靜江(今桂林)居住了一年左右,在這期間他寓居於大圓寺中,受該寺的秋江長老教導,學習了《論語》、《孝經》,並每日練習寫字兩張。後來妥懽帖睦爾被召回大都時,還將他學習所用的書冊文具藏入小皮匣中,隨時翻看。

 

元順帝親政后,採取儒治的文化政策,包括恢復科舉、開經筵與太廟四時祭、親郊祭天、行親耕禮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編修遼、宋、金三朝史,解決了這一歷史遺留難題,為中華一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在敗逃回歸蒙古故地后,面對朱元璋的招降,托使者帶回去給朱的一首漢文詩:

 

《贈吳王》

 

金陵使者渡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台。

 

該詩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自己承認元朝王氣有時還自息,不吝讚歎江南有俊才,同時又囑告明太祖:春風先到鳳凰台。最後一句有兩個理解:春風先到鳳凰台,我們沙漠是偏僻之地,沒必要趕盡殺絕了;二是,春風是先到江南,但草原的春季遲早會到來,到時候又是金陵王氣黯然銷

 

4.如何看待遼金元三朝

 

遼金元肯定不是現在中國,但同樣不用懷疑的是,遼金元當然是中國歷史,遼人、金人、元人當然也是中國人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遼金對自我的認同從來沒有混淆過,他們和宋爭的只是正統而已。所以他們自稱北朝,而對宋成為南朝,國書往來也是如此。

 

今天之所以能有這個爭議,原因只是因為今天的主體民族是漢族,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問題存在。

 

先秦時期,漢族都沒形成,現在一般以華夏族代稱,但這是一個後人的稱呼。炎黃之前,是沒有主體民族的。其後,夏可以稱為繼承炎黃主體,算是華夏族的前身,也就是最最正統夏人

 

而商就不是,商實際上是東夷的一份子。

 

周發端於西戎。商周都發端於夷狄。

 

秦祖先飛廉來自於商,主體來自於西戎。

 

就是漢,我們今天這個主體民族,其實繼承的並不是炎黃為主體的華夏,而是發端於南蠻,因為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是楚人,即所謂的南蠻

 

兩晉是漢人的王朝。可二十五史中同時代有多部正史的,還有南北朝。《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再加上《南史》、《北史》,都是正史。其中魏、北齊、周、北,都是鮮卑人政權。北齊高歡世代居於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生活習俗完全是鮮卑化的。更不說其他的諸如前秦後秦、前燕、南燕等一大堆,其實都是胡人所統治。這裡是200多年。

 

至於隋唐,都脫胎於鮮卑化的關隴貴族,即宇文氏的武川鎮軍事貴族。楊堅本身就是鮮卑化的漢人,其皇后獨孤伽羅是鮮卑化的匈奴人;唐也是如此,關隴貴族高官,李淵的媽是鮮卑化的匈奴人,一代賢后長孫皇后是鮮卑人。更不用說一堆的少數民族名將高仙芝等等。

 

五代十國的五代,後唐、後晉都是沙陀人,也是列入正史的,《五代史》。

 

不但漢人統治區有朝代更迭,其實草原一樣有朝代更迭。只不過唐宋元明清被稱為朝代,而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被當成了族名而已。實際上,那些也不過是草原的朝代更迭而已。任何一個部落強大,它所代表的部落名就成了草原共主,就成了草原的朝代名。

 

泱泱大國,五千年歷史,如果把那些非「正統」的商、周、秦、漢、隋、唐、遼金西夏、元、清等統統去掉,那還叫中國歷史嗎?中華文化還叫中華文化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出自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其實中華大地及文化恰似大海,由無數江河匯成。它們既是源頭,也是組成部分。中華像大海一樣,具備寬廣胸襟,能容納無數江河水,容納和融合后形成了超常大氣,也就註定它會生生不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3-1-3 04:13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此話只描述了事物的一半,即謙卑包容便能索取獲利的一面,但百川也有乾枯之急,海水則不易倒流,即缺乏平等和付出的一面。
回復 rfw1972 2023-1-3 09:26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不肯做烏龜的都餵了王八。狗漢奸基因變異1000年
回復 夸父追月 2023-1-3 10:24
我哈哈哈!中共偽政權真會篡改歷史!忽必烈屠殺了中國1800萬人,中國北方地區有90%的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四川在蒙古大軍屠殺前,估計有1300萬—2000萬人,屠殺后竟然僅剩下不滿80萬人,幾乎成了無人區。在蒙古軍隊的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喪失了7000多萬人口。蒙古人在中國境內實施的種族滅絕,作為世界紀錄,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1985年版。

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如果殺死蒙古人要償命,殺回回罰銀80兩,殺漢人則只需罰交一頭毛驢的價錢。漢人娶新媳婦,頭一夜一定要讓給蒙古保長,中國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也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
回復 Wuming123 2023-1-3 11:51
日本人明顯是為了謀求中華的道統,做清兵入關的清秋大夢!其實也不是美國參戰,日本清華必然是又一次清兵入關!如果成真,現在電視上就會充滿了「天皇爺」!

遼金雖然佔領了大半北方,但是道統(文化傳承)一直都在南宋手裡,所以南宋直到滅國,一直是中華正朔!元一朝,上百年,中華道統中斷,直到明朝才恢復。滿清入關,再漢奸文人的忽悠下,很快就取得了道統和法統!共產黨掌權,雖然取得了法統,但是缺以破四舊為名,拋棄道統,因此台灣一直自認擁有道統!並以此同大陸爭法統!活得有聲有色!但是台獨人士短視,放棄道統,中共借恢復民族文化而恢復道統,台灣失去了法統和道統,消亡也就是時間問題!
回復 rfw1972 2023-1-3 13:00
野蠻人佔領中國,裹挾偽軍進攻日本,被日本團滅,野蠻人統統殺掉,漢奸軟軟的做兔寶寶剛好,從此日本不再嚮往中華文明。弱肉強食,被野蠻人征服不丟人,戰鬥民族也被弄過,正確的態度是知恥而後勇,不是掩耳盜鈴的說成吉思汗是中國人
回復 屠龍刀之原界 2023-1-4 07:25
rfw1972: 野蠻人佔領中國,裹挾偽軍進攻日本,被日本團滅,野蠻人統統殺掉,漢奸軟軟的做兔寶寶剛好,從此日本不再嚮往中華文明。弱肉強食,被野蠻人征服不丟人,戰鬥民族
蒙元入侵日本遇海風受阻,和「日本不再嚮往中華文明」有鳥的干係?這是兩碼事!

日本面對世界(中國)的自卑,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那已是清末!和蒙元入侵日本都過去6,7百年!不知啥腦洞才能有如此連接!

日本從唐朝就嚮往中華文化,到了清末,明治維新,實現了富國強兵,竟然覬覦我中華道統,逐鹿中原的野心!要不是國運不濟,遇到二次世界大戰,被美國打回原形,日寇侵華就是又一次清兵入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1: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