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漢語是世上最豐富的表達語言?

作者:澳洲雪梨子  於 2020-7-4 13: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說東道西|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9評論

漢語是世上最豐富的表達語言

--推薦翻譯家董樂山遺著《董樂山文集》

 

偶爾會看到一些網友分享【老外到中國學中文】的段子情節大都是歪果仁在學習我大中華語言時,對漢語豐富表達痛感迷惑、悵然、最終放棄回國的笑話。如果僅作為無聊時的消遣,笑一笑也就罷了。如果還真的以為自己的母語漢語是人類最豐富的表達語言,那就難免是「井底之蛙」,或者用一個現在看來更形象的漢語成語,是「面牆之士」,為地球人所恥笑了。

 

首先,漢語對我們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絕對是最豐富的表達語言因這是我們的母語,且我們絕大部分人不能熟練地使用其他民族的語言。但是否也是世界上表達最豐富的語言,我想大多數人如果稍加思考,就會自我否定。用我曾推薦愛因斯坦的「思維實驗」來試試:

 

可以產生莎士比亞狄更斯拜倫洛克、牛頓這樣有文學審美、戲曲故事和邏輯思考的民族,其母語英語,應該與我們的漢語不分軒輊吧?同理,可以產生巴爾扎克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民族語言,法語、德語俄語都和漢語在伯仲之間吧?

 

可惜,牆內喜自嗨,總有這些垃圾帖子四處傳播,在搞笑麻痹我們的神經同時,也給我們增長了一種虛妄無知的民族情緒,用魯迅的話來形容就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一直想撰文駁斥,可惜自己的外文功力有限,無法旁徵博引而作罷。

 

近讀《董樂山文集》四卷,其中就有這方面的討論。先簡單介紹董樂山先生:

 

董樂山,1924年11月14日生於寧波,抗戰後躲避日寇到了上海租界讀中學,1946年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解放后在北京加入新華社外文部,歷經所有運動,改開后曾在美國做訪問學者。1999年1月16日病逝於北京。這是一份典型的大變革時代知識分子的簡歷。讓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在八十年代翻譯並推薦了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一九四八年創作的政治寓言小說《一九八四》。其實,董樂山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上世紀曾經流行的幾本書比如《第三帝國的興亡》、《光榮與夢想》和《第三次浪潮》等都有董樂山的貢獻,他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好的翻譯家。

 

讀完這皇皇四卷文集,才知道董樂山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是滬上有名的劇評家,才二十齣頭的董樂山(筆名麥耶)對於當年上海灘知名的劇作者楊絳、初出茅廬的影星孫道臨等都有十分尖銳中肯的評論,現在讀來還歷久彌新。真是英雄出少年!他在改開后的一些評論文章,對咋開國門茫然失措的人提供了很多對美國歐西方國家的政經文化等方面專業、理性又不卑不亢的分析和指引,可惜,天不假年,董樂山先生才七十多歲就離開人世,且骨灰也由親友帶去美國。正如《董樂山文集》的編者所言:他在這片土地的使命已經結束

 

在此,我強力推薦文友們有空品讀他留下的文字(還沒來得及讀《一九八四》的網友最好先1984)。

 

……

 

閑話到此,說入正題。《董樂山文集》中有一篇對周汝昌先生某篇文章的商榷文中提到周先生談對待讀書的方法和態度,周老以「讀書」的用字來談古人對「讀書」的講究,比如明清時期說讀者稱「看官」,因此讀書,也可說「看書」;周老還引用史可法的草書對聯斗酒縱觀廿一史,爐香靜對古三經」為例說明讀書也可用「觀書」;而古人序跋中有人自稱是閱者,因此,讀書還可以稱「閱書」。此外還有「覽書」、「誦書」、「念書」等,不一而足。周老由衷感嘆咱們中國對待讀書的講究可大了」。

 

如果就是這樣舉例加感慨,鼓勵年輕人端正讀書態度、認真讀書,也就罷了。這位紅學大師話鋒一轉,來了一句不像英美老外只會說一個read」。說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就容易自曝其短,甚至自取其辱了

 

董樂山先生指出了周汝昌先生的「有所不知」。他列舉英文中的閱讀一詞,也有許多視具體閱讀情況而異的同義詞。比如要說細讀peruse專心閱讀 pore over研讀「有 study,「瀏覽」則是browse翻閱」有 leaf through thumb through類似一目十行似的掃描」是scan skim, 「默讀」有silent reading, 「嘴唇蠕動而不出聲lip-reading 等,也是不一而足。

 

周汝昌董樂山算是同代人,周長6歲,年長為敬。董樂山在文中還是非常客氣地討論,並用莊子的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作為文章標題和結尾來互勉、圓場。

 

周汝昌先生後來是否看到過董樂山的這篇文章不得而知。但不管怎麼樣,這都屬於正常的學術討論,至於文中各自的說道孰是孰非,觀者自清。

 

 

2019.01.11撰發

2020.07.04重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9 個評論)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4 19:51
很久以來我和仍在中國的朋友有個爭論。他認為中文表達限制了中國人的思維,而我認為其因果正相反。我時常自己寫一點東西,希望能證明中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能夠清晰表達思路的。
但是現在我越來越覺得這個爭論不再有意義。問題不在思維能力或文字局限,而在於一個族群是否有思維的慾望和從思維中獲得樂趣。從整體上看人類當然也是可以被同樣質疑的,它畢竟只是一群受感性而非理性支配的社會動物。思考,並從中獲得樂趣的只是極少數。王小波算一個,他喜愛羅素理所當然。兩個人雖然不在一個水平上,思維的樂趣並不因之稍減。
回復 sousuo 2020-7-4 20:05
不是語言的問題,是大家的處境不一,慢慢的難與互相理解和欣賞了。

中文最大的好處和不好處,都在於話不明說,而且有太多不明說的方式。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7-4 20:35
舌尖上的世界: 很久以來我和仍在中國的朋友有個爭論。他認為中文表達限制了中國人的思維,而我認為其因果正相反。我時常自己寫一點東西,希望能證明中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能夠清
完全同意。
只要願意思考,母語表達就不是個問題。限制思想,語言也慢慢就會貧乏。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7-4 20:35
sousuo: 不是語言的問題,是大家的處境不一,慢慢的難與互相理解和欣賞了。

中文最大的好處和不好處,都在於話不明說,而且有太多不明說的方式。
謝謝光臨、留玉。
回復 vector 2020-7-4 22:20
我認為中文的優勢,劣勢都在於中文不是拼音語言, 3-5000個漢字,可以任意組合辭彙,而每個漢字又有自己的意涵. 就如這個董列舉的英文的"讀", 在漢語里,讀書,誦書,即便之前沒有見到過誦書的用法,不需要去查字典,任何一個中學畢業的中國人都能立即理解誦書的意思.
不過任何優劣等評判,都應該基於某些特定約束條件的.沒有一個語言可以是100%的在各種條件下都只有優勢,沒有劣勢的.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5 02:10
澳洲雪梨子: 完全同意。
只要願意思考,母語表達就不是個問題。限制思想,語言也慢慢就會貧乏。
有一件事我永遠都要努力再努力強調:樂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沒有作用的;渴望睜眼看世界的人群,牆是擋不住的。專制必定有它的群眾基礎,有著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體無意識在暗中起作用。
回復 ohmygoodness 2020-7-5 02:43
舌尖上的世界: 有一件事我永遠都要努力再努力強調:樂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沒有作用的;渴望睜眼看世界的人群,牆是擋不住的。專制必定有它的群眾基礎,有著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
金句~專制必定有它的群眾基礎,有著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體無意識在暗中起作用。
回復 NO_meansNO 2020-7-5 05:26
以俺拙見,中英文作一對比。
1,英文26個字母組詞,易學難精,鍵盤輸入簡單,省時。
2,句子結構簡單直接,可以自由運用that,和5W組成分句解釋修飾主句的意思,成了句中句,沒有嚴格主謂賓補順序。英文適用於定稿法律文件,對法律條文作出補充說明或限定條件,又不顯得累贅。
3,單詞發音有一定規律,即便碰上不認識單詞也能正確讀出。(這一點對一尊幫助最大,不像中文字有邊讀邊踫運氣)。

中文優點是一詞多義,成語典故意深字簡,既有明義,又有隱意,還有比喻。有時候是只可意會不能言傳。中文浪漫散發可引申,特別適用呤詩作對聯,排列工整,鬼斧神工。中國唐詩宋詞世界一絕,噲炙人口。中文缺點是難學。

無論中英文,要理解文章原意,最好讀原文,經過翻譯也許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比如中美三個公告,「acknowledged」不是中文「承認」的意思。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7-5 09:03
舌尖上的世界: 有一件事我永遠都要努力再努力強調:樂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沒有作用的;渴望睜眼看世界的人群,牆是擋不住的。專制必定有它的群眾基礎,有著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
究竟是因群眾基礎導致專制盛行,還是因專制而產生了群眾基礎?這個問題的確有些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很難定論。誰都可以在古今中外找到支持自己的例子,比如德國民眾一度狂熱支持希特勒,不能說德國人生來就有被專制的群眾基礎。為今之計,還是得先解決制度的問題,清末民初才幾十年的時間,看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前輩們的小學生作文,都是追求人的自由、平等的慷慨正氣之辭,不能說國人有被專制的習慣。習慣有,但改變也很容易,某種制度執行五十年就形成了,看看強國七十年後,國人的習性與台灣何其兩樣?--一點拙見哈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7-5 09:03
NO_meansNO: 以俺拙見,中英文作一對比。
1,英文26個字母組詞,易學難精,鍵盤輸入簡單,省時。
2,句子結構簡單直接,可以自由運用that,和5W組成分句解釋修飾主句的意思,
謝謝光臨、分享卓見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7-5 09:05
vector: 我認為中文的優勢,劣勢都在於中文不是拼音語言, 3-5000個漢字,可以任意組合辭彙,而每個漢字又有自己的意涵. 就如這個董列舉的英文的"讀", 在漢語里,讀
謝謝光臨與留玉。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20-7-5 09:27
NO_meansNO: 以俺拙見,中英文作一對比。
1,英文26個字母組詞,易學難精,鍵盤輸入簡單,省時。
2,句子結構簡單直接,可以自由運用that,和5W組成分句解釋修飾主句的意思,
中文的詩詞只能以中文方式最美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5 09:41
澳洲雪梨子: 究竟是因群眾基礎導致專制盛行,還是因專制而產生了群眾基礎?這個問題的確有些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很難定論。誰都可以在古今中外找到支持自己的例子,比如
達爾文最精彩的一句話:懂得狒狒的人會比洛克的哲學成就更高。這話他從沒說出來過,只記在筆記本里,他知道世人不會喜歡這個說法。
了解了狒狒,就理解了人類這種等級社會動物必定是專制的好基礎。民主理念並不存於人的本性之中。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7-5 09:56
舌尖上的世界: 達爾文最精彩的一句話:懂得狒狒的人會比洛克的哲學成就更高。這話他從沒說出來過,只記在筆記本里,他知道世人不會喜歡這個說法。
了解了狒狒,就理解了人類這
民主理念不存於人之本性,同意。但自由,是人類的天性。竊以為民主與自由這是兩個概念。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5 10:18
澳洲雪梨子: 民主理念不存於人之本性,同意。但自由,是人類的天性。竊以為民主與自由這是兩個概念。
對此我有過回答,抄在這裡:

王小波曾用科學中的定類定序定比概念把亞聖孟夫子關於'禮'的說教狠狠地調戲過一回(王小波:關於格調)。小波先生想必是認同普世價值的。但不幸得很,我現在倒要要借用同一概念來調戲調戲普世價值觀了。

因為是討論中國人,我就以饅頭的數量作為'定比'的量綱吧。

有些人,剛吃了一個饅頭肚子里有了半飽的感覺,他就開始蠢蠢欲動想走出去看看世界了。多數人,總要兩三個饅頭把肚子填得飽飽的才會開始這樣想。還有的人,吃飽了還要再揣上兩個饅頭,才敢試著出去走一走。更有些人,沒有一大麻袋饅頭他是絕不敢起去看世界的念頭的。

所有這些人都會說他們挺想去看看世界。實際的結果呢?我們知道,扛著一大麻袋饅頭的話,累也累死了;被饅頭壓彎了腰頭也抬不起來,那樣的人其實是看不成世界的。

'人人追求自由民主'這個普世價值觀,雖然從'定類'角度我不能指其為虛妄,以定比的概念分析起來它的實際意義並不大。對更重視安全感守著一大麻袋饅頭才能心安的人們,追求自由永遠總是一件可以等到明天的事情,於是也就和沒追求沒什麼區別了。仍然有可能中國人在住上了豪宅開上華車家裡堆滿金銀首飾LV包窮奢極欲以後,他們會終於開始想想自由的事情。但到目前為止,他們走出家門的目的並不是看世界,而是在搜羅著更多的饅頭。

功利和務實的鄧最能理解功利和務實的中國人民。近三十年的中國特色實踐證明,'虛其心而實其腹'的統治術對中國總是能行之有效的。當然,在物慾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遠能走到哪裡總是個問題。於我看,物慾的道路更有可能是一條捷徑,它引領人們從愚昧直接走向腐朽,卻把文明給跳過去了。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7-5 11:08
舌尖上的世界: 對此我有過回答,抄在這裡:

王小波曾用科學中的定類定序定比概念把亞聖孟夫子關於'禮'的說教狠狠地調戲過一回(王小波:關於格調)。小波先生想必是認同普世價
坦白地說,王小波的作品在他生前我一直追蹤著閱讀,如在《讀書》雜誌等,連他的那些書信等都翻遍了,他很不錯,但被當下人高估了太多!他的老師說其國學底子不夠,是一點也沒有錯的。對於他們那代人,豈止是國學,西學不也是一樣?類似的話木心曾教訓過陳丹青等。想想他們一出生就被填充了二十多年的毛氏文化,天賦再高,也算是給荒廢了小半生吧。我曾有撰文談論他對孟子的評論。

但現在我們討論的題目越說越大、越說越遠了。先暫至此吧
今天從您這裡學到很多,如沐春風,謝謝了。有機會再討教。
回復 西部華人 2020-7-5 12:01
莎士比亞已經在10年前被確定為偽造作品,而且現在的英國人看不懂莎士比亞等100年前文法和文字,因為英語是拼法已經很不同了。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5 19:52
西部華人: 莎士比亞已經在10年前被確定為偽造作品,而且現在的英國人看不懂莎士比亞等100年前文法和文字,因為英語是拼法已經很不同了。
我曾經輔導過孩子讀莎士比亞,你卻說連英國人都讀不懂他了。也不知道我輔導得是什麼。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0-7-6 00:38
您說的是一般文化問題,上升到哲學以上,比如道、德仁義禮智信等形而上的智性水平,應該還是漢語的表達能力的確更豐富。
回復 mwmblinds 2020-7-6 08:06
舌尖上的世界: 有一件事我永遠都要努力再努力強調:樂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沒有作用的;渴望睜眼看世界的人群,牆是擋不住的。專制必定有它的群眾基礎,有著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
有一件事我永遠都要努力再努力強調:樂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沒有作用的;渴望睜眼看世界的人群,牆是擋不住的。專制必定有它的群眾基礎,有著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體無意識在暗中起作用。------其實不然,對於樂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有大作用的:今天中國大多數的讀書人(包括社會學知識分子)對社會不公的噤若寒蟬,追隨權力的指鹿為馬,違背常識的顛倒黑白,充當誤導民眾的輿論打手,就是他們了解了「限制」的嚴酷,詳盡計算了利弊得失后的選擇!對於你的樂觀結論我是持回懷疑態度的,但願我是錯的!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7: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