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首詩看魯迅對日本人的感情
史真   
2025 年9 月5 日 
魯迅先生,在1949年以後一直是中國第一文化偉人的形象,文章道德備受推崇,在大陸基本看不到負面評價。曾經與他論戰過的人都被列入「反動文人」的行列。我曾想:大陸以外的中國人是如何評價魯迅的?是不是也尊他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他真的是完美無缺的聖人嗎?有一次我對魯迅的兩句詩產生了疑問:「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先生這是在與誰稱兄道弟?又很大度地要泯什麼恩仇?
最近看到一篇網文,題目是《魯迅用什麼報答日本人?》,比較深入地研究了這個問題。作者搜集了魯迅先生題寫的很多詩句條幅,特別是1927年至1936年魯迅最後9年的作品,與魯迅的日記對照。這9年魯迅先生居住上海,這些作品都是贈送給日本人的。
作者逐條展示,這些詩句條幅表達了魯迅先生對日本和日本人的溫情和讚美,對於9.18事變和日本轟炸上海閘北(1.28事件)這些重大事件沒有任何憤怒和仇恨,相反卻表達了極大的寬容。「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首詩就是在日本人把上海閘北炸成一片廢墟之後寫給日本朋友的。魯迅應日本人之徵請,寫下這首很著名的詩:
【《題三義塔》
魯迅  1933年6月21日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於上海戰後得喪家之鳩,持歸養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爾。】
  
西村博士何許人也?
  
1932年1月28日,日本軍隊攻擊和轟炸上海,史稱1.28事件。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博士為了救援戰爭中的受傷者,於1932年2月作為「服務團長」來到中國。然而西村真琴的真實身份是個謎。西村在閘北的廢墟里發現一隻鳩鳥(一種鴿子),帶回了日本,鴿子死後他假惺惺地建塔紀念,表示慈悲之心。一隻鴿子死了還建塔紀念?可見其虛偽和別有用心,想以此掩蓋日本的侵略暴行,欺騙中國人民。他請魯迅寫一首詩,魯迅即刻應允,中了西村的圈套,充當了西村的宣傳工具。魯迅在此詩中對日本的野蠻侵略和殺戮沒有半個字的憤怒和譴責,還把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稱為兄弟,把日本侵略中國與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看成是兄弟之間的打架,要「一笑泯恩仇」,要我們把日本的戰爭暴行統統忘掉。可見他喪失了最起碼的正義感和民族自尊心,成了日本侵略者的應聲蟲,還算什麼「民族英雄」?
   
魯迅誰都敢罵,唯獨不罵日本人。
魯迅在評價日本國民正面素質的時候,絲毫不吝惜筆墨。九一八事變后,反日情緒高漲,在拒買日貨、焚燒日店的形勢下,魯迅說:「在這排日聲中,我敢堅決的向中國的青年進一個忠告,就是: 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們效法之處的。」 「即使排斥日本的全部,它那認真的精神這種葯,也還是不得不買的。」
「中國人所缺少而必須向日本人民學習的,就是日本人民的認真精神,正直勤勞的品德。這一點無論如何是非學不可的。」他對很多日本人的殘暴本性隻字不提。
魯迅1932年11月22日在北平輔仁大學發表的演講《今春的兩種感想》,談到了日本軍隊把中國年輕人逮住殺掉的事情。他這樣說:
「東北事起(指918事變),上海有許多抗日團體,有一種團體就有一種徽章。這種徽章,如被日軍發現死是很難免的。然而中國青年的記性確是不好,如抗日十人團,一團十人,每人有一個徽章,可是並不一定抗日,不過把它放在袋裡。但被捉去后這就是死的證據。還有學生軍們,以前是天天操練,不久就無形中不練了,只有軍裝的照片存在,並且把操衣放在家中,自己也忘卻了。然而一被日軍查出時是又必定要送命的。像這一般青年被殺,大家大為不平,以為日人太殘酷。其實全是因為脾氣不同的緣故,日本人太認真,而中國人卻太不認真。中國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掛就算成功了。日本則不然。他們不像中國這樣只是作戲似的。日本人一看見有徽章,有操衣的,便以為他們一定是真在抗日的人,當然要認為是勁敵。這樣不認真的同認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魯迅對上海的抗日青年沒有一句肯定和讚揚的話,對他們只有諷刺和挖苦,說他們不是真抗日,而且還「太不認真」地保留了抗日的證據,被「認真的」日本人殺害,不是自找倒霉嗎?
魯迅對日本侵略軍在中國領土上抓人、殺人沒有一句譴責的話,他認為不是因為「日人太殘酷」,而是因為「脾氣不同的緣故,日本人太認真」,反而責怪中國人「太不認真」,活該被殺。你看他的立場站到哪邊了?如果說他是漢奸還冤枉他嗎?
魯迅的一生,和日本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魯迅曾經在日本8年,生活在日本人中間,日本的文化方式和思維方式,對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27年10月魯迅離開廣州抵達上海。魯迅生命的最後9年,都是在上海度過的。上海當時是中國最大的都市,日本人在上海最為活躍。魯迅在上海的日本人圈子裡,更是如魚得水。在這9年裡,魯迅的中國朋友沒有日本人多,魯迅和中國人的來往沒有跟日本人來往的多。魯迅在日記里記載,有一次請客,全桌10多個人,清一色的日本人。魯迅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受到日本人的進一步影響---留著日本式的鬍子,買日本書店的書,看病找日本醫生。
魯迅的日本朋友很多都是他家裡的常客,不斷給他贈送各種生活用品,很多人送給魯迅兒子周海嬰玩具飛機和汽車。投之以李報之以桃,魯迅對於日本朋友,有著自己獨特的報答方式,就是給日本朋友寫條幅,內容基本是魯迅自己創作的詩詞。打開魯迅的《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裡面的詩歌很多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創作的,並且都被魯迅寫成條幅,送給了日本人,算是對於日本人的報答。
如果說魯迅沒有活到1937年,不知道後來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事,可是在他在世的時候,日本不僅早就霸佔了中國的台灣,而且1931年的9.18事變已經發生,日本又通過扶植偽滿洲國實際上已經佔領了整個東北,還通過大量移民企圖永遠霸佔東北。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日本軍隊攻佔上海)也已經發生,日本又想進一步佔領華東富饒地區。就連中國普通的知識分子都看出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他們就想侵佔整個中國,可是作為「偉大思想家」的魯迅怎麼就看不出來呢?只能這樣解釋:魯迅把豺狼當作朋友和兄弟,當然就看不出豺狼的野心與兇殘,反而覺得日本侵略有理,怪中國人不爭氣,所以他只罵中國人不罵日本人。
根據魯迅對日本和日本人的深厚感情,他如果活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佔中國之後,會不會和他弟弟周作人一樣與日本人合作,成為漢奸,還真不好說。
時至今日,我們對魯迅這樣「偉大」的歷史人物,真應該重新審視。他配得上是「民族英雄」嗎?所謂的「民族英雄」,應該象岳飛和文天祥那樣,象抗日英烈那樣,和異族的侵略者作殊死的鬥爭。而魯迅和日本侵略者鬥爭過嗎?他不但沒鬥爭,還百般美化侵略者。我們今天重新審視魯迅,不是全盤否定他,而是要把他拉下神壇,摘掉他頭上「民族英雄」的桂冠。
(根據網上文章改編,20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