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台灣屬誰?要看誰有能力控制。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9-17 22: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台灣屬誰?要看誰有能力控制。







台灣的近代史,就是一個被殖民史,被外國武力控制下的殖民地。從來沒有「獨立「過。扯什麼「台灣獨立「?先是日本的殖民地。之後就是美國的殖民地。從蔣介石逃亡至台灣至今,中間因毛澤東與尼克松的公告,美軍離開過台灣一段時間外,至今都是有美軍在台灣的。就拿台灣國民黨某些大佬口口聲聲的「中華民國「來講,在大陸時的「中華民國「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等,到如今的台灣年輕人去上海拍自媒體小視頻時,還特彆強調和高調宣場「這裡是「英租界「,那邊是「法租界「。這幢大樓是民國時期某外國設計師設計建造的,而走資派特色黨執政后又重修好成為文物保存下來了。對於被殖民來說,走資派特色黨和台灣的國民黨是有共同言語的,就是喜歡。

而台灣屬誰?走資派特色黨和台灣的國民黨都很在意:美國怎麼說,或是逼迫世界上各國表態,承認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有用嗎?讓世界上各國表態,承認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己經四十多年了,走資派特色黨和台灣的國民黨「兩岸一家親「,也「親「了幾十年了,統一了嗎?不但沒有統一,反而「親「出了一個台灣的民進黨。可以說是一個從無到現如今執政了幾十年的台灣的民進黨。僅僅幾年後陳水扁當選。而走資派特色黨的習政權還在做夢,夢中台灣走來回到習的懷抱?!

台灣屬誰?要看誰有能力控制。此時此刻台灣屬台灣的民進黨。

台灣的國民黨要想控制台灣,就要用台灣人的選票爭取。亦可以搞文式政變或武力政變,將台灣的民進黨政權推翻,改由台灣的國民黨來執政。這就是台灣這塊土地和人物財富的歸屬。

大陸走資派特色黨要想控制台灣,就要用武力推翻台灣的民進黨政權又或是台灣國民黨在台灣執政時的政權,改由大陸走資派特色黨在台灣的執政權之後,再能讓台灣這塊土地和人物財富的歸屬就是屬於大陸走資派特色黨的習近平的政權了。只有此法,別無他法。

扯什麼「自古就是「,「神聖領土不可分割「,「法統」,「一邊一國」,「不統、不獨、不武」,「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峽兩岸互不隸屬」,又是什麼《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日和約》等等都是屁話一文不值的。

回顧一下台灣的歷史:

在17世紀,台灣中部曾有超越一般部落規模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帝國及西班牙帝國則分別在台灣西南部及西北部殖民統治。

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並統治台灣西部的大部分地區。

1661年4月,鄭成功率領兩萬五千大軍及數百艘戰艦圍攻荷台首府熱蘭遮城,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台灣進入明鄭時期,漢人於此期間大量移民台灣。

1683年,明鄭鄭克塽在清軍攻台時向清將領施琅投降,台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大清與小日本帝國爆發甲午戰爭。隔年,雙方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台灣進入日治時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同盟國的《波茨坦宣言》,並於其中接受《開羅宣言》之要求:將台灣、澎湖、滿洲歸還予中華民國。

1945年9月2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布《一般命令第一號》,命令在中國(除滿州)、台灣以及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的日軍向代表同盟國的蔣中正投降,並命令日本及其控制之軍事及民間政權協助同盟國佔領日本及其控制地區。蔣中正委派陳儀將軍接受在台日軍的投降后,隨即片面宣布台灣光復。美國和英國等同盟國則不同意中華民國片面宣布恢復對台灣的主權,並表示台灣主權之處理必須等到與日本簽訂和平條約時才能決定。日本也表示,接受了《波茨坦宣言》和《開羅宣言》的《降伏文書》只具有休戰協定的性質,不具有處分領土的性質,一直至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時,台灣才脫離日本,並表示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只聲明放棄台灣而未表明其歸屬,台灣的歸屬須在將來由同盟國決定。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共內戰中渡江,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失守,同年12月7日,中華民國政府撤離遷台。

而在甲午戰爭后,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台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台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

1895年5月25日,台灣人民宣布脫離大清國成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務大臣。同時,台灣民主國制定「藍地黃虎旗」為國旗、刻有「台灣民主國寶印」文字的國璽、並以「永清」為年號。發表《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向各國通告建國宗旨,希望能藉此引發國際干涉,使台灣免於被日本統治。[92]台灣民主國於台北成立當天,下著細雨,當時已有雨傘和人力車,外頭還放著鞭炮,許多富商也來參與總統就職大典。

1895年5月29日,日軍在基隆附近的澳底登陸時並未受到強烈的抵抗,接著攻打瑞芳時有個小型的接觸戰。日軍於6月3日攻佔基隆時扼守獅球嶺炮台的清軍已撤走,因此很容易便推進到汐止(水返腳)紮營,準備進入台北城。此時的台北城已陷入無政府混亂狀態,因為唐景崧等滿清官員已於6月4日爭先恐後倉皇逃回中國,留下來的清軍紀律很差。傳統的軍人,就是穿著軍服的強盜、穿了制服的土匪。這樣的軍隊在主帥相繼遁逃后就很容易變成亂民,這些清軍軍隊丁潰散后四處劫掠、遍地積屍。治安敗壞,台北人心惶惶,台北民眾閉隘閘以守御自保。

所以當時在大稻埕的外國人就打電報到日本部隊,要求日本軍隊趕快進入台北城;台北城內的有錢仕紳富商們也希望日軍能及早進城維持社會秩序。雖然他們不知道日軍是好是壞,但那時台北城的清軍已成了人人畏懼的亂民強盜。留守士人紳商乃集議請日軍進城,以保全居民生命財產,並先後派辜顯榮與外籍人士代表等赴基隆見日本人並一路引領日軍進台北城。日軍於6月7日未發一彈即順利進城。日軍入城后即布告安民。17日,台灣總督樺山資紀舉行「始政式」。日軍在進台北城時沒受到什麼抵抗;渡過淡水河向南方推進不久,在三峽、在大溪都受到了真正的抵抗。

6月下旬,台灣民主國餘部在台南擁立大將軍劉永福為第二任大總統。為籌措經費,劉永福曾發行紙幣、郵票等。劉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權稱之為「台南共和」或「第二共和」。此後三個月,台灣民主國和日軍發生不少規模不小的血戰,例如八卦山之役。但到了10月下旬,劉永福也棄守逃亡,日軍佔領台南,結束台灣民主國184天的歷史。

之後進入《日治時期》,台灣民主國瓦解后,日本基本上已控制台灣西半部,但各地仍常有抗日事件。早期著名的抗日領袖有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等。之後的重要抗日事件有1907年發生的北埔事件、1912年的林圯埔事件,1913年的東勢角事件、苗栗事件、1915年余清芳領導的西來庵事件與1930年莫那·魯道領導的霧社事件等。後期的抗日運動除西來庵事件外普遍規模較小,且在密謀階段就被剿殺。因死傷慘烈,轉變為社會政治運動。其中原住民族的抗日行動有以莫那魯道為首的霧社事件。也有日軍主動出擊剿滅原住民的戰爭,如太魯閣戰爭。

在《日治時期》,也就是被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接受日本人的統治和教育。

這就是台灣的所屬。要想佔有台灣,必須伸出拳頭。如果不伸出拳頭的話,就別放空炮。放空炮就等於放屁。空喊「和平統一「,「兩岸一家親「,還讓別的國家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核心價值?「兩岸同胞「?大陸紅線或底線?都是如同放屁。有時還為了別的國家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還化不少錢買下這個狗屁都無用的別人的違心的一分不值的承諾。走資派官員都是無腦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7 22: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