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鬼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泛濫成災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7-20 0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鬼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泛濫成災








《美其名曰『挖掘傳統』,搞了很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東西。在整個文藝界,大談大演『名』、『洋』、『古』,充滿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一片惡濁的空氣。》

《「舞台上、銀幕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泛濫成災」,》

毛澤東提出《不怕鬼的故事》,毛澤東對這個《不怕鬼的故事》序言又作了幾處修改。修改的文字如下:

「世界上並沒有過去的故事裡所說的那種鬼,但是世界上又確實存在著許多類似鬼的東西。大而至於國際帝國主義及其在各國的走狗,以南斯拉夫鐵托集團為代表的現代修正主義,嚴重的天災,一部分沒有改造好的地主階級分子資產階級分子篡奪某些基層組織的領導權,實行復辟,小而至於一般工作中的困難、挫折等等,都可以說是類似鬼的東西。」

「所以,在徹底的辯證唯物主義者,真正的無產階級的革命者看來,世界上什麼都不可怕。帝國主義,反動派,修正主義,被打倒的階級實行復辟或企圖復辟,特大的天災,以及一般工作和鬥爭中的困難、挫折等等,一切都不可怕。在全體上,在戰略上,對這一切完全可以而且必須加以藐視。」

從毛澤東對於鬼的內涵做出了界定,就是指國際上的帝修反和國內的修正主義、地富反壞右及天災困難等等。

毛澤東還進一步幽默地反問道:「難道我們越怕『鬼』,『鬼』就越喜愛我們,發出慈悲心,不害我們,而我們的事業就會忽然變得順利起來,一切光昌流麗,春暖花開了嗎?」

這進一步說明,對鬼害怕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不怕鬼,要樹立戰勝鬼的信心和勇氣,對鬼抱有幻想是不行的。

毛澤東還在序言中加寫了一大段話,主要介紹了這本書編輯的背景及該書出版的現實針對性,他寫道:

「這本書從1959年春季全世界帝國主義、各國反動派、修正主義組織反華大合唱的時候,就由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著手編輯,到這年夏季即已基本上編成。那時正是國內修正主義起來響應國際修正主義、向著黨的領導舉行猖狂進攻的時候,我們決定將本書初稿加以精選充實,並決定由我寫一篇序。1960年底,國際情況起了很大變化,八十一個共產黨和工人黨在莫斯科舉行了代表會議,發表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反動派、反對修正主義的聲明。(指一九六○年十一月在莫斯科召開的八十一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通過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聲明》)這個『不怕鬼』的聲明使全世界革命人民的聲勢為之大振,妖魔鬼怪感到沮喪,反華大合唱基本上摧垮。但是讀者應當明白,世界上妖魔鬼怪還多得很,要消滅它們還需要一定時間,國內的困難也還很大,中國型的魔鬼殘餘還在作怪,社會主義偉大建設的道路上還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本書出世就顯得很有必要。當著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於1960年1月作出了擁護莫斯科會議聲明的決議和對國內政治、經濟、思想各方面制定了今後政策,目前條件下的革命鬥爭戰略戰術又已經為更多的人所了解的時候,我們出這本《不怕鬼的故事》,可能不會那麼驚世駭俗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說的鬼就是指國際上的帝修反和國內的修正主義、地富反壞右及發展道路上面臨的困難風險。編輯這本書就是要使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信心,鼓足幹勁,沿著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然而,很快社會上出現了許多鬼戲及「有鬼無害論」的紛紛出籠。毛澤東是將鬼看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大敵,是主張與鬼進行堅決鬥爭的。

可是就在此後不久,卻出現了鬼戲《李慧娘》,北京市委統戰部部長廖沫沙還寫了《有鬼無害論》的文章為其進行辯護,表現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當時劇本《李慧娘》的發表及據此編排的崑曲《李慧娘》的上演,獲得了戲劇評論界一邊倒的喝彩,這尤以廖沫沙撰寫的文章《有鬼無害論》更為引人注目。

毛澤東將鬼戲和「有鬼無害論」與階級鬥爭聯繫起來,認為鬼戲和「有鬼無害論」問題的出現是城鄉階級鬥爭的反映,是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階級鬥爭。這就為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問題定了性,指明了批判的方向。而《人民日報》卻對毛澤東關於鬼戲和「有鬼無害論」問題的定性置之不理,既不對過去宣傳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文章進行自我批評,也不開展對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批判。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才對《人民日報》提出了更為嚴厲的批評。這個批評表面上是針對《人民日報》負責人的,實際上卻是批評當時中央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同志的。

在鬼戲和「有鬼無害論」出籠后,第一篇反擊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有份量的文章,是一九六三年五月六日至七日在上海《文匯報》上發表的批判文章《「有鬼無害」論》。那麼,這篇文章是如何產生的呢?

從文獻資料中可以看到,這篇文章是江青在華東局第一書記兼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的支持下組織人寫成的。那麼江青為什麼會組織這樣一篇反擊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文章呢?

文革開始后,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江青《在文藝界大會上的講話》中談到了這個問題。她說:「我的認識是這樣的。幾年前,由於生病,醫生建議要我過文化生活,恢復聽覺、視覺的功能,這樣,我比較系統地接觸了一部分文學藝術。首先我感覺到,為什麼在社會主義中國的舞台上,又有鬼戲呢?然後,我感到很奇怪,京劇反映現實從來是不敏感的,但是,卻出現了《海瑞罷官》、《李慧娘》等這樣嚴重的反動政治傾向的戲,還有美其名曰『挖掘傳統』,搞了很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東西。在整個文藝界,大談大演『名』、『洋』、『古』,充滿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一片惡濁的空氣。我開始感覺到,我們的文學藝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那它就必然要破壞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這個階段,我只想爭取到批評的權利,但是很難。第一篇真正有份量的批評『有鬼無害』論的文章,是在上海柯慶施同志的支持下,由他組織人寫的。」

從江青的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是在調查研究之後才發現文學藝術領域存在的鬼戲和「有鬼無害」論問題的。她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文藝屬於上層建築範疇,從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能動作用出發,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就會對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起到破壞和瓦解的作用。因而江青就要對文藝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批判,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文學藝術進行鬥爭。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江青當時卻難以在北京爭取到批評的權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文獻資料中可以看到,在八屆十中全會期間,江青約見中宣部、文化部四個正副部長陸定一、周揚、張子意和許立群時就曾經說,「舞台上、銀幕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泛濫成災」,問題嚴重。但陸定一、周揚等人對她的話「充耳不聞」、不予理睬。這就是她一九六七年七月在《為人民立新功》那番講話里說的「當時在北京,可攻不開啊」![35]

後來,林默涵也曾談到這個問題。他說:「她(江青)想先抓中宣部(文藝)、北京、上海,然後抓全國。抓中央和北京是有阻力的,她便先抓上海。抓上海很順當。」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九六三年二月下旬,江青才以「女客人」的身份從北京來到上海,在柯慶施的支持下來組織這篇文章的寫作。

由於《有鬼無害論》這篇文章不是一般人寫的,而是出自於北京市委統戰部部長廖沫沙之手。不論從學識、名氣、地位還是這篇文章的影響上來看,能夠寫出對《有鬼無害論》有說服力的批判文章來確實並非易事。當時大概是張春橋正忙於搞「大寫十三年」的緣故吧,柯慶施便將批判「有鬼無害」論的任務交給了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俞銘璜。柯慶施對這篇批判文章是非常重視的,因而在俞銘璜寫出草稿后,他又叫張春橋精心修改,待滿意后才送交報社發表。因此文章見報時署名「梁璧輝」——取「兩筆揮」之諧音,意即兩人合寫。

這篇文章長達一萬三千字,題目定為《「有鬼無害」論》,於五月六日、七日在上海《文匯報》發表。文章使用索隱的手法,說《李慧娘》劇作者是影射攻擊共產黨,李慧娘變成鬼魂也要向共產黨復仇。

這是一篇從正面直接批判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說,孟超改編《李慧娘》,「並沒有吸收精華,剔除糟粕,相反的,卻發展了糟粕。」同時,將《有鬼無害論》歸結為:提出了一番「『有鬼無害且有益』的奇談怪論」。

文章批評廖沫沙「忽略了鬼魂迷信的階級本質,因而也忽略了它對人民的毒害。所以,他能夠很輕鬆地認為『有鬼無害而且有益』了。」,「一般的有鬼論,稍有科學知識的人,都能看出它的迷妄。而現在,把這種空虛、軟弱的思想,用『反抗』『鬥爭』等的字眼加以塗飾,就不大容易為人辯明。」它還將廖沫沙的文章與過渡時期的階級鬥爭、兩條道路鬥爭聯繫起來,認為在這樣的階級鬥爭形勢下,在封建迷信活動時有發生的條件下,「我們就應當注意幫助人們破除迷信,至少也不要去撥動封建迷信的餘燼,使其復燃。」

梁文說,對待「鬼戲」,「並不是『沒有辦法可想』。有些鬼戲我們可以乾脆不演。有些鬼戲可以把鬼去掉,例如《十五貫》,本來有鬼的,現在無鬼了,而且也更好看了。」文章還說:生活在當前國內外火熱的鬥爭中,卻發揮『異想遐思』,致力於推薦一些鬼戲,歌頌某個鬼魂的『麗質英姿』,決不能說這是一種進步的、健康的傾向。」

這篇文章雖然對鬼戲和《有鬼無害論》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但是在行文上還是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提出了對於歷史上鬼戲的處理辦法。文章指出當時在封建迷信仍然嚴重存在的情況下,宣揚和演出鬼戲不僅會助長封建迷信,而且從階級屬性上來說,宣揚鬼魂的戲曲藝術屬於封建文化的範疇,因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鬼戲的上演就是封建文化的復燃,這就必然會嚴重阻礙社會主義文藝的建設,並嚴重影響到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確立,並進而對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起到破壞作用。因而文章認為這是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階級鬥爭。

《文匯報》發表《「有鬼無害」論》的文章,是進行意識形態領域階級鬥爭的重要信號。在這篇文章發表兩個月後的七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轉發陝西省委宣傳部《關於陝西地區思想戰線上階級鬥爭形勢和我們的意見的報告》中又指出:「當前國內嚴重的尖銳的階級鬥爭,在思想戰線上,在教育、理論、科學、文藝、報紙、刊物、廣播、出版、衛生、體育等方面,都有很值得注意的表現。」

這個報告轉發全黨,是貫徹執行八屆十中全會確立的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表現,是在《文匯報》發表《「有鬼無害」論》的文章,拉開了對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批判序幕後,開展意識形態領域階級鬥爭的重要步驟。這標誌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對開展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鬥爭進入到了實際操作階段。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當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問題出現后,毛澤東認為這是城鄉階級鬥爭的反映,是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階級鬥爭。當江青提出對鬼戲和「有鬼無害論」進行批評的時候,卻遭到了意識形態領域主管部門若干領導人的冷遇,無奈之下,她只好到了上海,在柯慶施的支持下才組織了這篇批評鬼戲和「有鬼無害論」的文章。這篇文章的發表,拉開了意識形態領域批判的序幕。以七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轉發陝西省委宣傳部《關於陝西地區思想戰線上階級鬥爭形勢和我們的意見的報告》為標誌,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鬥爭迅速開展起來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