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資派特色中還有沒有知識分子
走資派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的當代知識分子們要麼自詡清高,不問世事;要麼就是淪為拜金主義,甘當權貴的舌喉;要麼學風不正,弄虛作假。特別是隨著物質主義的盛行,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的當代的知識分子正以全新的姿態進行自甘墮落,讓人驚呼當代還有沒有知識分子。
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的知識分子腐化形象在全世界全人類面前展示的一覽無遺,讓人唾棄。
走資派特色政府舉國皆學者,卻少有真學術。
根據走資派特色政府的教育部發布消息稱:2018年,全中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獨立學院265所)。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
另有研究生培養單位815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833萬人;僅2019年就有834萬的大學畢生群體走向社會。
而根據各類數據統計來看,在全中國人口中我國大學生比重雖然低於10%但也達到重達9.5%(不含大專的話是4%)。以現有人口基數計算,中國大學生人群數量超過了1億多人。
而在龐大的基數面前,即使按百分之一計算,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的學者數量也超過了百萬之眾。
但是在這個號稱以學者數量居首的國度里,這些象牙塔里和象牙塔外的學者中除了學術之外似乎什麼都不缺。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的學術造假與腐敗已經成為了人神共憤的事實。
2019年11月22日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的「學術爭議事件」不但引發了一場學術大地震,更是將「學術造假」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除此外,著名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問題更是引發全社會對原創學術的質疑,更具諷刺是他在2019年春晚出演的《「兒子」來了》小品種,還扮演了一位打假警察。
哪么,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出現了這麼多的學術造假現象呢?究求原因:
一方面在於造成造假的成本太低,導致人人造假;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論文背後的巨大經濟利益,促使各方學者樂此不疲的進行造假;還有的則是缺乏坐冷板凳精神、空間、環境與耐力,導致造假之風盛行。
而屢屢發生的學術造假事件,也正好回答了錢學森之問:為何當代中國出不了一流科學家。科學家都忙著造假,又誰還有心思做真正學問研究呢!
滿紙皆道德,卻缺少真良知。
知識分子除是社會的良知外還要有社會的良心,具有質疑和批判的精神,懂得為公眾利益說話,是社會形體的中心。
優秀的知識分子往往是社會發展的脊樑和良心,也正因為他們所具有的批判和質疑,才能讓整個社會、民族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進行發展。
如果一個民族脊樑不願擔當,良心不能開口,這個社會離危亡已不遠了。
但是當代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的很多知識分子卻缺少良知和責任,沒有勇敢去承擔批判社會不公的責任。在很多時候,很多知識分子只是為了迎合政府口舌來寫文章,而忘記自己的良知和責任。
有華人學者指出:「國內很多嘩眾取寵、政治宣傳式的『經濟研究』之所以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並不因為這些經濟學家學識不夠,而是他們缺乏基本的學者「良心」。
很多並不需要研究,一般老百姓都知道的事實,卻被經濟學家們的研究用新名詞搞得像雲霧山中的東西。
如:20世紀90年代初圈地運動股份化運動中人所共知的大規模貪污,在中國經濟學的文獻中找不到系統的記錄。
而所有這些決策中所犯低級錯誤並不是因為他們學識不夠,而是因缺乏基本的學者良心與良知所造成一種公德問題。
就諸如某大師公開講的的「天下事關我屁事」,就算你心理就是這麼想的,但也別在這大言不慚的說出來好不好,出風頭也有個度吧。
老百姓用血汗錢給你修象牙塔,求的就是希望你能講句公道話,如果連句公道話都不說,連基本的良知都沒有,那大家又為什麼要去你去修這象牙塔了。
遍地都天才、鬼才,唯獨缺人才。
天才是什麼?指擁有一定的天賦,包括卓絕的創造力、想象力人以及天然的資質的人(如:體質;嗓音等)。
一般認為,智商80到120之間叫做正常,其中110到120屬於較聰明,達到130叫做超常,超過160才叫天才,是指具有卓越想象力,創造力和突出的聰明才智的人。
而天才,幾百年上千年也才產生一個,人類幾千年了,所謂天才總共沒有幾個屈指可數。
中國人習慣講天、地、人三才並用此來形容一個人才能的高超是人才。
現在時代進步了人才反倒被消滅,被稱為天才、鬼才的滿地都是,這看來廣袤宇宙智慧的陽光主要是普照在當今的中國。
走資派掌權僅40多年卻培育了全球上億年都無法培養出的天才數量。
如今總是習慣性的喜歡給自己扣上一頂這樣的帽子,不管是真假才能不扣上這頂帽子似乎內心總是少了些什麼,夜不能寐,食不能香的。
可能在這點上李太白先生會有牢騷,我寫了1000多首詩有900多首是流暢至今的,才博個天才的稱號,而今被你寫的曲曲幾句歪詩,抄的幾篇論文就給超過了,天理何在,公道何在啊!
至於那些被稱為鬼才的就更讓人匪夷所思,就算是才,做鬼有什麼可得意的;做人不行嗎?就算是不成才,做人總比做鬼好吧。
但只要你在電腦的搜索欄上輸入「鬼才」二字,你會發現整個屏幕滿屏出現的全是「鬼才」。
而這點上又在品牌策劃或營銷策劃上尤為突出,這些當代的所謂品牌策劃大師似乎不給自己冠上一個「鬼才」好似不足服眾一樣的。
非得給自己這樣的一個稱號才能顯得自己的特殊性和突出性;每每談論自己是誰時也非得加個「鬼才」的前綴,才能心安理得,才能舒心萬丈,才能高歌萬曲豪氣衝天。
可他們卻忘了這一點,在他們相互吹捧自己為天才和鬼才時,卻始終沒人有勇氣承認自己是個人才。
正如如《列子》所言,「天生萬物,惟人為貴」,既然不足以做人,那也只好做鬼罷了。
滿街都教授,卻缺少成果。
截止到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獨立學院265所)。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研究生培養單位815個;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67.28萬人;成人高等學校專任教師2.19萬人,不含退休人員。
從數據顯示來看,中國擁有著數量最多的專家教授,而這當中還不包括那些相當於教授或研究員的人。
雖然滿街的教授有點誇張,但規模也確實的不少。問題是這麼多專家教授,到底有多少專利,到底產生了多少成果呢?
根據《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報告》數據線顯示來看,2017年276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成果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獲得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達1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
2017年合同項數為9907項,同比增長34%;同時,轉化合同收入超過1億元的機構達31家,同比增長55%;但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差距明顯。
從科技成果轉化率來看,2015年-2017年三年中國高校獲得的發明專利總數為160236項,成果轉化率約為6%。
而美國大學目前成果轉化率為50%左右,相差44%,只為別人的一半多一點點。
而以「成果轉化效率」衡量時,中美差距更為明顯,2017年全美大學的獲得發明專利數為7495項,專利許可數量為7789項,成果轉化率」超過100%;而中國僅為6%,相差近20倍,是別人的二十分之一。
雖而且科研力量對比上也有所不同,美國的科技資源和力量主要集中在企業內;
但相反的是中國的科研資源和力量卻主要集中在高校內;即使這樣可是在數字面前中國高校的科研仍落後許多。
雖然近些年中國科技創新上有了十足的進步,但當代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又有幾個是中國的專家教授搞出來的,大家可以板著指頭算算。
動不動完全自主研發,完全是中國人創造的,說出來不怕別人笑話,很多的都是在跟隨別人的身後進行模仿。
如果劉志軍不被關進去,我們到現在還以為所謂動車是百分之百的中國貨呢。
滿地都國學大師,卻少了國學。
到今天都沒搞明白國學到底是東西,因為沒法給國學一個確切的定義,所以阿、貓阿狗都可以給自己戴個國學大師的帽子。
現在大家可以上網看看,只要會胡謅幾句古語、翻過幾頁四書五經黃帝內經的,會說兩句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
不管是養豬的、耍猴的、玩蛐蛐的、給算命的,甚至專給女人看手相的,都可以堂而皇之給自己戴上國學大師的帽子。
比如說在各個機場書店的電視上,總有些所謂的國學大師在大講所謂國學、成功學,根本就是胡說八道,騙子而已。
可悲的是這種人竟然吃得開,總有人捧場,總有人以為見孔夫子,極頂膜拜。
而最火的一個偽大師莫過於翟鴻燊了,據說連自己讀的《論語》都要加上拼音,否則不識字,然而就這種貨色竟然也自命是應用國學大師;
並將智者樂山、仁者樂水解釋為,聰明的人喜歡爬山,仁愛的人喜歡游水的這麼一個人。竟然還有人將其當神一樣膜拜,這不能說是當下文化中的一種可悲。
如果連這種貨色都算國學大師,那我又算什麼呢?國學祖宗嗎?
不謙虛地說,那些國學經典我可是弄過好幾遍的,就那些算命的所謂經典,我大學時還做了好幾本讀書筆記呢,《心經》、《金剛經》我學生時代就倒背如流!
這能算什麼,其實什麼都不是,跟前輩相比就我這點水平什麼也不是。可那些字都不識的混混,竟然把自己當大師了!如果就此而論這真是個可恥的時代。
如果說國學的含義就是中國的學術,可那些東西又算是中國的學術呢。比如被中國引進的學術思想,哪些算國學,哪些又不算呢。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國學就是個偽概念,滿大街的國學大師、國學院、國學班,也不過只是一門生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