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第一代農民工》己經迎來晚年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3-11 01: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第一代農民工》己經迎來晚年





農民工:《打工的收入不穩定,以至於自己沒有留下積蓄,甚至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

2023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562萬人,比上年增加311萬人,增長1.1%。農民工平均年齡42.3歲,比上年提高0.6歲。男性佔63.4%,女性佔36.6%。

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佔比重為47.0%,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41—50歲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3.8%,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9.2%,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約有8632.1萬人。

專家指出,在上世紀70年代及以前出生,並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外出務工的人群,在學術界被稱為「第一代農民工」,他們是生計型農民工,外出務工是為解決家庭生計問題。目前,「第一代農民工」的年齡都超過50歲,很多仍在打工。

再過10年,這8600餘萬農民工都將邁過60歲,成為超齡農民工。隨著年齡增長務工受限,他們的晚年生活和養老問題值得關注。


轉載《第一代農民工己經迎來晚年》:打工23年,孤身回鄉寄居洞穴

文章來源: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於 2023-05-14

作為中國「第一代農民工」,62歲的馮必全在外打工20餘年,如今孑然一身回到老家。家裡老屋早已垮塌,他也從一個年富力強的中年男子變成逐漸衰老的6旬老人。因身無分文,只得寄居洞穴……

實際上,步入晚年的「第一代農民工」已然成為一個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562億人,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9.2%,約有8632.1萬人。這也意味著,再過10年,這8600餘萬農民工,都將邁過60歲這個坎,進入晚年歲月。他們的晚年生活及養老問題,值得我們關注與觀察……

在外打工23年

孑然一身回鄉

1961年,馮必全出生在四川合江縣焦灘鄉小岩村,他在這裡長大、打工、結婚、生子。後來,為了生計,年近40歲的他攜妻兒出門打工,此後20多年裡很少回家,他是典型的中國「第一代農民工」中的一員。

如今,在外打工23年,已年屆62歲的他孑然一身地回到合江家鄉時,生養他的老家已變成神臂城鎮上大村,不再是當年的名字。而對於新的村子名字,他至今都記不熟。

馮必全是個石匠,家裡兄弟姊妹多,他直到35歲才娶到媳婦。馮必全的媳婦肖某芬比他小13歲,今年才49歲。據當地村民介紹,婚後兩人生了一個兒子。

馮必全向紅星新聞記者回憶,當初家裡分家時他只分到一間土房。後來在其他石匠同行幫助下,用條石壘牆建了一棟擁有3間正屋的瓦房。但由於經濟條件困難,當時連水泥砂漿都沒有,牆壁由條石直接重疊壘砌而成,最頂上的石頭搖搖欲墜。

上世紀90年代末,為了改變一家人的生活窘境,馮必全帶著妻子肖某芬和兩三歲的兒子,一起外出到廣東河源縣打工。其堂兄弟馮必勇在河源縣古竹鎮鄉下農村包工建房,馮必全乾打地基的活。馮必勇在河源縣古竹鎮做了上門女婿,其岳父將一間偏房借給馮必全居住。「他們到了河源一年左右,肖某芬帶著孩子離家出走了。」馮必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靠天吃飯,天氣好就有活,下雨就耍。」馮必全說,打工的收入不穩定,以至於自己沒有留下積蓄,甚至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據馮必勇回憶,馮必全屬於手藝比較粗的「毛石匠」,做不了精細的活,因此其石匠手藝逐漸沒多大用處了。

「20多年前,河源農村修房子基本不用石頭做地基,而是用混凝土,因此他實際上只能幹小工。」馮必勇說,現在馮必全更難找到活了。後來,馮必勇在廣東河源縣當地成家,融入了當地社會。但有家有室的馮必全反而成了光棍,與當地人格格不入。

「我們做泥水匠的也只能進工地,馮必全也只能到工地幹活。但工地管理很規範,對年齡有要求,滿了60歲就沒工地要了。」馮必勇說,從3年前開始,馮必全就幾乎沒有正常上過班,靠著在河源打工的親友們接濟,勉強維持生活。

2022年農民工平均年齡42.3歲

50歲以上達8600萬人

「第一代農民工」將迎來晚年

2023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562萬人,比上年增加311萬人,增長1.1%。農民工平均年齡42.3歲,比上年提高0.6歲。男性佔63.4%,女性佔36.6%。

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佔比重為47.0%,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41—50歲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3.8%,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9.2%,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約有8632.1萬人。

專家指出,在上世紀70年代及以前出生,並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外出務工的人群,在學術界被稱為「第一代農民工」,他們是生計型農民工,外出務工是為解決家庭生計問題。目前,「第一代農民工」的年齡都超過50歲,很多仍在打工。

再過10年,這8600餘萬農民工都將邁過60歲,成為超齡農民工。隨著年齡增長務工受限,他們的晚年生活和養老問題值得關注。

再讀新聞:《大廠「反內卷」:從「996」到「強制下班」》文章來源: 金融界 於 2025-03-09:的文中說:《三重壓力倒逼管理革命》:

一重壓力:2024年底生效的《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條例》規定,任何涉及「強迫勞動」的產品不得進入歐盟市場,而「超長加班」可能被視作強迫勞動。作為出口大戶,大疆、海爾、美的等企業不得不調整工作制度,以符合歐盟法規要求,確保產品能夠順利進入歐盟市場。

二重壓力: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寫入文件,市場監管總局2月召集阿里、隆基等7大行業龍頭座談,劍指惡性加班、低價傾銷等扭曲市場行為。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企業開始反思加班文化的合理性,積極探索更高效、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三重壓力:隨著社會對加班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不斷加深,員工們越來越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願再為加班犧牲健康和個人時間。社交媒體上「反內卷」成為熱門話題,年輕一代員工更加註重生活品質,追求高效工作,拒絕無效加班。這種觀念的轉變也促使企業調整管理策略,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文中又說:從「996」到「強制下班」,這不僅是工作時間的變化,更是職場文化的一次深刻變革。大廠們以身作則,撕開了「996合理」的裂縫,為打工人帶來了新的希望。未來的職場,應更加註重結果導向,用智能工具替代重複勞動,讓員工在高效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真正實現「上班像下班一樣快樂」。

《上班像下班一樣快樂》?《上班像下班一樣快樂》嗎?每月工資提高了嗎?沒有講。每個打工人的工作能穩定嗎?沒有講。到了35歲以上會被辭退嗎?沒有講。

只是在國際,政府,打工人的三重壓力下,從形式上採取:

1,「不準加班」運動,要求員工晚上9點必須下班。在深圳總部,每到晚上9點,主管和HR分三輪「趕人」,甚至會巡樓檢查,確保員工準時下班。上海區域更是直接,辦公樓到晚上9點準時關燈,從物理上消滅加班的可能。以往部門核心研發人員常常工作到晚上11點、12點,如今9點10分左右,整層樓100多人便全部撤離。

2,實行雙休,周六不準來公司,食堂也不提供飯食。特殊情況需要加班的,必須提前一周審批,且工作日加班不得超過3小時/天。這一舉措旨在避免因加班問題導致產品被禁止進入歐盟市場,同時提升管理效能,追求員工工作生活平衡,塑造尊重員工權益的良好企業形象。

3,向中國境內員工提出簡化工作方式的六大要求:禁止使用PPT進行內部溝通(除特殊情況外)、嚴禁下班開會及形式主義加班、減少微信群交流、杜絕代寫材料及手工報表、禁止內部送禮。這些措施旨在直面企業內部溝通的複雜性,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只是為了公司產品出口外國能被接受,是讓打工人《上班像下班一樣快樂》嗎?

這批打工人不知算是第二代農民工的子女?還是第三代農民工的子女?總之,再過三十年後,也是如同《第一代農民工》一樣己經迎來晚年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8: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