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革》諾貝爾獎《中國特色》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3-8 06: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文革》諾貝爾獎《中國特色》






《文革,中國諾貝爾獎的搖籃》

文革,成了中國諾貝爾獎的搖籃。搞錯了嗎?沒有!改開前,沒人去管什麼諾貝爾獎的。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復辟資本主義的改開后,中國人的諾貝爾獎夢做了40多年了。甚至特色中國科學院的磚家叫獸還有專門的拿諾貝爾的項目課題。也沒有見到任何一個科學家如同在文革中受到的所謂迫害,而且經費大把。可是呢,一個獎也沒拿到。

文革, 被走資派右派磚家叫獸抹黑妖魔化了四十多年之後,事實是文革給人總的感覺那是一個中國近代社會最具有創新的時期。那個時候的國家和人民不信邪,自信滿滿,提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首創精神。神一樣的造出來兩彈一星,雜交水稻,人工胰島素,青嵩素,陳景潤的數論,大飛機,萬噸輪,內燃機,潛艇,南京長江大橋(那時的一批堅強橋至今還在,特別是四川大地震的那個被大石頭壓不垮的橋印象最深)等等數不勝數。

屠呦呦的抗瘧成果是新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是產生於最典型的文革時期的中國自主的全是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因為它的立項和開始研究都是處在真正的文革三年中,1966-1968年。而且還是毛主席親自指示立項的。而且是以中醫中藥為基礎的科研項目,沒有洋人在指手劃腳地操縱,全是中國中醫中藥的科技人才。因此在出成果之後,屠呦呦說: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也是不為過的。

光屠呦呦一個跟文革有關的拿獎,文革自然算不上是中國諾貝爾獎的搖籃。可是呢?不只一個!上一個莫言的文學獎也是地地道道的文革獎。不是嗎?他的獲獎小說《蛙》,張冠李戴地寫「文革的罪惡」。強制計劃生育明明是鄧小平時代的,他把那寫到了文革時代了,而主人公清醒了是在改革開放時代,諷刺的是到了今年才開放二胎,可文革時代大家都生好幾個的。可想而知,如果莫言沒有寫文革,和胡說八道,是不可能拿那個諾貝爾獎的。就是靠抹黑妖魔化文革來獲獎的。

大家別不服氣哦,還有一個法國高行健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獲獎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也有很多的文革背景內容的。

看到了吧,文革是中國諾貝爾獎的搖籃,名不虛傳了!看來以後大家要獲得諾貝爾獎呢,還是要拿文革來精神一點哦。

這就是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社會!這就是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大革命的時期。經歷過文革的中國人大多數是這樣的:「小時候我感受過人們之間的熱情與真誠,那時的人們真的很純潔,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奸懶饞滑,人與人之間很單純。」

不無感慨這就是毛澤東時代!雖然物質貧窮,可人與人都是友善的而且充滿著希望!恐怕只有勾心鬥角的官員等少數人除外。

同樣的體會。有同學從南方到北方讀書,一路上見到的也都是熱心人。雖然當時毛主席已經去世了,可他的社會還沒完全變樣。走資派鄧小平還沒有走到前台來。印象比較深的一次,轉車的時候,一個有一定年紀的陌生人問同學吃飯了沒有,同學說沒有,他就去多買了包子讓同學吃。同學推脫,他還硬塞給同學,說出門在外不容易。換到如今中國特色社會裡,就很難遇到這樣的事了。即使讓你遇到了,你還不敢吃呢,怕一會兒被拐賣了!

在另一網站,兩個網友這樣回憶道:

a:1967年春節前徒步串聯到北京,住在朝陽門外90中。一天晚上去故宮參觀泥塑收租院,回來晚了,坐公交下車后,不認識90中的路,打聽一個騎自行車40左右歲工人模樣的人,他用自行車馱著我到90中,並囑咐我晚上要注意安全,我印象很深,心底感謝他。那時人真好,壞人極少。

b:居士在湘西一個偏僻的公共汽車小站等車,因為下雪車停班了被迫滯留,饑寒交迫的時候,售票員大媽給我打來了一缽米飯,上面是香噴噴的大白菜!

那是居士有生以來吃的最香的一次晚餐,至今40年了,一直不能忘懷。去年居士回家故意提早下了高速,繞道去了那個小站,只是找不到任何熟悉的感覺了。

那個小站叫團河,是洪江市與會同縣交界處。居士當年兒童,與母親一起去會同,身上只有往返的車費。

另,一位出差的解放軍幹部將自己住的招待所讓給了居士母子,打好開水鋪好被子後去候車室坐了一晚上,就一件軍大衣,雪好大!

所以居士一直懷念那個物質貧乏但充滿階級友愛的世界,那是永遠不能忘懷的理想歲月!

何以物質得到大發展的今天,人們變得如此不和諧呢?社會越來越變態了呢?這裡關鍵的關鍵是文革失意的那些人後來翻身重新掌權害了社會。那些人在文革中心理扭曲,上台後就變著戲法報復社會。比如說,明明是文革三年,就說成了十年浩劫。接著就全面否定那個文革時代。這麼一來,社會就亂套了。共產主義的信仰沒了,也沒有建立新的信仰,以後就不管白貓黑貓了。

可見,對毛澤東時代最恨的人,把毛澤東時代說成一無是處的人,實際上都是反共產黨反大多數中國人民的人。

現在在走資派特色中國社會,老人摔倒了,大家都不敢去扶。為什麼會這樣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復辟了資本主義,醫院的醫療費太高了。沒錢的付不起,就想訛人一把。道德敗壞,搞的人心惶惶。如果還是當時真正的社會主義,沒有昂貴的醫療費,人心會變的如此險惡嗎?不會!我看還會有很多熱心人幫忙把受傷的老人送去醫院檢查呢。

社會主義,只有真正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什麼是走資派特色中國的社會問題?大家都非常清楚。

1,貧富懸殊。中國有絕對貧困人口自己說7000多萬,多數在邊疆。對聯合國說2.4億,包括城市的平民,民工。

2,世風日下,道德滑坡。老人倒了不敢扶,怕被訛詐。

3,坑蒙拐騙偷盜。

4,嚴重腐敗。

5,普遍的人與人之間缺乏誠信。

6,窮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子。

7,毒食品,環境污染,空氣污染。

為什麼毛澤東時代沒有這些問題呢?那就是因為它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看到了吧,社會主義是一盞明燈不用,去走白貓黑貓黑暗的資本主義,才出現這麼多而且嚴重的社會問題。

走資派中國特色的現在的貧富懸殊完全是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地步。富的人滿世界到處跑,窮的連吃飯都成問題。那麼如何才能解決這問題呢?對於邊遠的地區,重回社會主義公有制。如果不叫什麼「人民公社和大隊」的話,完全可稱「合作社」。只有以集體的力量才能改變他們的現狀。有了合作社或公司,那麼就會有很多集體項目,國家扶貧也就有了具體的扶貧項目。如果沒有集體的項目,往往很多扶貧款都被貪官們拿走了,根本就沒到個人的手中。集體力量是現代生產的特徵。公司也是強調團隊的力量。部隊更是一個大集體了。

那麼什麼是集體項目呢?比如,電力,農業機械,種子,化肥,水利,食品加工機械,畜牧獸醫等。電力在大西北,要輸送到邊遠地區有一定的困難。現代科學發達,完全可以搞小型的太陽能或風力發電。有了電,他們的照明,燒飯等等的問題就解決了。由於重新集體化,土地公有,這樣農業機械,種子,化肥等也就完全可以統籌安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莫過如此! 除了國家扶貧外,東部發達的「大隊」也可以到西部「傳經送寶」開發「子公司「(集體到集體,產品交換等)。

常有新聞說倒地的老人沒有人敢去扶,結果死了。真的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漠了。為什麼老人倒了不敢扶?怕被訛詐!社會何以至此? 完全是那混帳走資派鄧小平復辟了資本主義的拜金主義。砍掉了公費醫療,使得醫療費奇高。窮人們付不起就想訛詐。因此,要改變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必須重回社會主義的醫療制度,公立醫院,公費醫療!

在中國,沒有回到某種程度上的以前社會主義福利體系並加以完善,比如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等。是無法改善現在很多的社會問題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2: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