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免費掃盲改收費能普及嗎
毛澤東時代的免費掃盲運動從一開始就改為收費賺錢,還能對中國人民的教育識字進行普及嗎?新中國就如一個初創公司,一切從零開始之後,初具成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還說風諒話,不孝之子。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有過誰對全國的勞動人民進行過免費掃盲? 別說掃盲, 低層的勞動人民被有錢有文化的階級稱為下人、刁民。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早在1945年,毛澤東就明確地指出,在80%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要讓人民在政治上翻身的基礎是實現在文化上的翻身。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先後部署掀起四次掃盲高潮,並取得了巨大成效。
剛成立新中國時農民們幾乎都是文盲, 曾有過這麼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真實故事。 1949年初秋,一封緊急密信送到黑龍江省寧安縣某村長手上。村長不識字,連夜挨家敲門找人來讀,可村裡識字的人太少了,更別說是讀信了。終於,村長找到了一個號稱「秀才」的富裕村民家中,但當「秀才」看完信,很快就逃跑了。 原來,這是一封「追兇密信」,信中讓村長監控的疑犯正是「秀才」本人。
這個真實故事,折射出這樣一個嚴峻的現實:第一,新中國成立時,文盲佔80%,學齡兒童入學率僅佔20%。第二,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如果不識字,做睜眼瞎,不能在文化上翻身,就不能徹底翻身。 為此,從來不畏任何險阻的毛澤東下定決心要迅速改變這一嚴重落後的面貌,要讓人民在文化上也真正有文化必須要從免費教育開始。這個教育工程可是個大工程, 困難很多, 師資、教材、教育地方等都要由國家來解決, 而這一切都需要人力、物力、錢等。按舊時代留下來的繁體漢字學起來很難記住, 所以就從漢語拼音學起。
第一次:研究漢語拼音方案,創造《速成識字法》。 新中國剛剛成立,就將教育工作提上議事日程。1949年底,在毛澤東直接關懷下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新中國的教育是新民主主義的教育,主要任務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繁亂的教育思想,發展為勞動人民服務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1950年6月,毛澤東又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有步驟地謹慎地進行舊有學校教育和舊有社會文化的改革工作。」 遵照毛澤東的指示,新中國很快對舊的教育制度和教學組織進行了改革。人民政府收回了教育主權,改造了全國30餘萬所大中小學,使之納入社會主義的為勞動人民的辦學軌道。之後,有了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民,終於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小學了。旨在改變6億人口中有4億多文盲的現狀的掃盲工作也同時展開了。
「推行識字教育,逐步減少文盲。」這是1950年9月召開第一次全國工農勞動人民教育會議的基本精神。為了鼓勵和推動學習,毛澤東在9月27日接見了與會的全體代表,並與學習勞模親切握手、合影。於是,一場「政府領導、依靠群眾組織」的識字掃盲運動從政府機關開始,向全國各地迅速展開。
毛澤東非常關注掃盲的方法。早在1949年8月25日,華北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的堅決倡導者吳玉章就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地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對吳玉章的建議,毛澤東極為重視,把信批轉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在毛澤東的關心下,1949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典型的力量是無窮的。此時,軍隊中出了一個掃盲的典型人物,其方法切實可行。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文化教員祁建華創造了《速成識字法》。這是一種藉助注音字母的輔助作用,利用漢字字形、字義、字音相同與相異的不同特點,來提高識字速度的方法。1951年,西南軍區在126萬名幹部、戰士中試行《速成識字法》,一般只要15天時間,能識字1500個以上,能讀部隊小學課本3冊,能寫短稿。某野戰軍採用這一方法,於1952年3月底徹底掃除了文盲。
祁建華的創造很快引起了高度的重視。1951年11月29日,重慶《新華日報》介紹了祁建華的《速成識字法》。1952年1月11日,新華社發表了祁建華寫的《「速成識字法」的創造經過》。4月23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舉行頒獎典禮,獎勵發明者祁建華的傑出貢獻。4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號召各地「普遍推行速成識字法」。掃盲運動的第一次高潮迅速形成。
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發出《關於各地開展「速成識字法」的教學實驗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全國範圍內,在廣大的工人農民中間普遍地推行速成識字法,有計劃地有步驟地掃除文盲,已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9月6日,全國總工會發出《關於在工人群眾中推行「速成識字法」開展掃除文盲運動的指示》。9月23日至27日,教育部和全國總工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了全國掃除文盲工作座談會。會議一致認為,在廣大勞動人民及工農幹部中掃除文盲,是我們國家實行經濟建設和民主建設的必要條件,同時是一項迫切和重大的政治任務。各級領導應以歷次革命運動的精神來領導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運動,並須定出計劃,以期在今後五至十年內基本上掃除全國文盲。會議還指出,掃除文盲的標準,就是使文盲半文盲認識2000字左右,能夠閱讀通俗書報和寫三五百字的短文。
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決議,成立中央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任命楚圖南為主任委員,李昌任黨組書記,以《速成識字法》聞名全國的祁建華被任命為副主任委員,另一名副主任委員是林漢達。
掃盲運動有如星火燎原,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為了把更多的迫切要求學文化的人組織起來,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被創造出來:工廠的「車間學校」、煤礦的「坑口學習小組」、農村的「地頭學習小組」、婦女的「炕頭學習小組」等。
「以民教民,能者為師」,「教師條件很平常,識字就能教文盲」。「掃除文盲人人有責,教人識字是一項光榮的任務」,「親教親,鄰教鄰,夫妻識字,愛人教愛人,兒子教父親」等口號迅速響徹全國,使神州大地到處呈現出一片「讀書聲聲響,處處是課堂,互教又互學,師生大家當」的熱烈場面。到1953年止,全國掃除職工文盲近100萬人,掃除農民文盲308萬人。許多從「掃盲班」畢業的學員升入了業餘學校,得到了進一步的深造。別忘了同時還有很多工作, 例如剛解放的清理掃除工作、少叔邊遠地區的解放、清除幾百萬蔣軍留守特務、掃除黑社會、土匪、吸毒販毒煙館妓院、改造妓女、抗美援朝戰爭、接收管理城市、工廠開工、農村土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等等千頭萬緒的事要做。掃盲也不落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轟轟烈烈搞新中國的建設。
第二次:1955年掃盲教育工作 。光陰荏苒,新中國步入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新時期。隨著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深入,對人民的文化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毛澤東看到了這一點,他希望借社會主義改造的春風來掃除文盲。於是,1955年,掃盲教育工作再次成為全國工作的重點。
9月,毛澤東看到了《山東莒南縣高家柳溝村青年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的經驗》,十分欣喜地表示:「這個經驗應當普遍推行。」毛澤東在這份報告的按語中,提出了消滅文盲的問題。他說:「列寧說過:『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內,是建成不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我國現在文盲這樣多,而社會主義的建設又不能等到消滅了文盲以後才去開始進行,這就產生了一個尖銳的矛盾。現在我國不僅有許多到了學習年齡的兒童沒有學校可進,而且還有一大批超過學齡的少年和青年也沒有學校可進,成年人更不待說了。這個嚴重的問題必須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加以解決,也只有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才能解決。」他認為在這方面,「山東莒南縣高家柳溝村青年團支部做了一個創造性的工作」,很讚賞高家柳溝村青年團支部以本鄉高小畢業生為教員,以合作社為單位辦記工學習班的掃盲經驗。他號召說:「這種學習班,各地應當普遍地仿辦。各級青年團組織應當領導這一工作,一切黨政機關應當予以支持。」並就教學內容和教材作了詳盡的指示:「第一步,為了記工的需要,學習本村本鄉的人名、地名、工具名、農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語彙,大約兩三百字。第二步,再學進一步的文字和語彙。要編這樣兩種課本。第一種課本應當由從事指導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幫助當地的知識分子,各就自己那裡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編,每處自編一本,不能用統一的課本。這種課本不要審查。第二種課本也應由從事指導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幫助當地的知識分子,根據一個較小範圍的地方(例如一個縣,或者一個專區)的事物和語彙,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區)的和全國性的事物和語彙編出來,也只要幾百字。這種課本,各地也不要統一,由縣級、專區級或者省(市、區)級的教育機關迅速地加以審查。做了這樣兩步之後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區)教育機關編第三種通常應用的課本。以後還要有繼續提高的課本。中央的文化教育機關應當給這件事以適當的指導。」《毛澤東文集》,1999年版,第6卷,第455-456頁。
在中國共產黨七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又談到了掃盲運動:「掃盲運動,我看要掃起來才好。有些地方把掃盲運動掃掉了,這不好。要在合作化中間把文盲掃掉,不是把掃盲運動掃掉,不是掃掃盲,而是掃盲。」《毛澤東選集》,1977年版,第5卷。之後,毛澤東還親自製定了「每人必須認識1500到2000個字」的掃盲標準。《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5冊,第481頁。
就在這種背景下,掃盲運動又再次發動起來,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掀起了第二次掃盲高潮。 12月1日,共青團中央發布《關於在七年內基本掃除全國青年文盲的決定》,指出「掃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大量文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是有戰略意義的任務,為了適應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必須加快掃盲的速度。」12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要在七年內基本上掃除全國青壯年文盲》的社論。
1956年1月30日,教育部發布《關於評獎掃除文盲優秀教師、優秀工作者、優秀學員、先進單位的暫行辦法》《頒發識字證書及業餘小學、業餘中學畢業證書暫行辦法》。 2月9日,《光明日報》發表《把掃除文盲運動推向高潮》的社論,提出:廣泛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大規模地開展掃除文盲運動。於是,掃盲運動的第二次高潮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為了推動掃盲運動的深入,3月15日,全國掃除文盲協會成立。會長由陳毅元帥擔任。3月29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掃除文盲的決定》,將掃盲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第一次把掃盲作為國家發展大計。《決定》指出:在全國範圍內積極地有計劃地有步驟地掃除文盲,使廣大勞動人民擺脫文盲狀態,具有現代的文化,這是我國文化上的一個大革命,也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中的一項極為重大的政治任務,要大張旗鼓地開展。《決定》還制定了掃盲的原則、對象、標準和目標。
在掃盲運動高潮中,人民群眾創造出很多很好的教學形式。當時,工礦企業採取了「長班短班結合、集中分散結合、脫產業餘結合、自學輔導結合」等形式,農村採取了「農閑多學、農忙少學、大忙放學、忙后復學」等形式,做到了「學習方法大家找,怎麼方便怎麼好。安排活茬擠時間,能學多少學多少」,「見物識字」,「見字問字,見人問人,處處是課堂,一片讀書聲」。
春耕夏種不言苦,喜看秋後果累累。到1957年上半年,全國原有文盲中已有2200萬人脫盲,並已有160萬人達到高小和初中畢業文化程度。 廣大的工人和農民學習文化后,生活和生產方面都起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學員在掃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文化技術,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
第三次:1958年《掀起規模壯闊的掃盲大躍進》。 1958年春,我國的工農業生產都出現了「大躍進」的做法,文教衛生事業當然也要「躍進」。毛澤東非常希望能夠加快掃盲的步伐,要求儘快制定出新的掃盲規劃來。 2月底至3月初,教育部、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全國掃除文盲協會召開掃盲先進單位代表會。全國掃除文盲協會會長陳毅在講話中說:掃盲工作是使六萬萬人民「睜開眼睛」的工作,要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一開步走,就要識字。從掃識字盲,掃文化盲,到掃科學盲。他號召來一個文化上的「原子爆炸」。會議向全國發出5年內基本上掃除全國青壯年文盲的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