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打起背包風餐露宿肩扛人挑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他們打起背包、風餐露宿、肩扛人挑。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他們一無技術資料、二無專業人才、三無發展基礎,他們「一邊建設、一邊研究」,硬是憑著一腔報國熱血,在一張白紙上,繪就了中國航空防護救生事業燦爛篇章。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他們在被當地人稱為是一個『下雨一團糟,天晴一把刀,塵灰隨風彌天,行走留意摔跤』的黃泥巴山溝。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我們一群熱血青年,帶著蓬勃生機而來,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毛澤東時代那一代人《他們一輩子吃了兩輩子的苦》。是因為舊中國留下的攤子太破爛,為了加快經濟發展,需要勒緊腰帶艱苦奮鬥。;是因為帝國主義的封鎖和當時提倡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寧願當代人吃苦頭,也要給國家打下個好基礎;是因為準備進行反侵略戰爭,使國防支出超過了科、教、文、衛支出的總和,等等。
《三線建設到「衝上雲霄」》
《從三線建設到「衝上雲霄」,這家企業的故事很勵志》
湖北日報2021-11-08
毛澤東時代:《50多年前,他們打起背包、風餐露宿、肩扛人挑。》
一無技術資料、二無專業人才、三無發展基礎,他們「一邊建設、一邊研究」,硬是憑著一腔報國熱血,在一張白紙上,繪就了中國航空防護救生事業燦爛篇章。
他們,是「航宇人」。
50多年來,在一代代「航宇人」的努力下,航空工業航宇(以下簡稱航宇)胸懷航空報國之志,篤行航空強國使命,依託航空防護救生和空降空投專業優勢,研製的救生防護裝備不僅實現了型號配套全覆蓋,滿足了我國航空防護救生裝備武器現代化的需求,還成功走出國門,出口數十個國家。
艱苦創業,只為航空報國
「當時大家從祖國四面八方奔赴襄陽西郊筆架山下的魯家沖山溝里,昔日的魯家沖被當地人稱為是一個『下雨一團糟,天晴一把刀,塵灰隨風彌天,行走留意摔跤』的黃泥巴山溝。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我們一群熱血青年,帶著蓬勃生機而來,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10月11日,回憶起當年的三線建設經歷,78歲的杜國泰依舊心潮澎湃。
杜國泰是原610研究所(原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的工會主席。610研究所,是航空工業航宇的組成部分。
1964年10月開始,經過調整、整頓的航空工業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始了大規模的三線建設。那時,航宇的父輩們,打起背包,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彙集到湖北襄陽,開啟了航空報國的艱苦創業大潮。
「為了省錢,我們與施工隊一起搬磚頭、運沙子、挖溝渠、拌水泥……日常飲用的水都是堰塘水,加了明礬簡單過濾一下喝。沒有廠房、試驗室等基礎設施,我們自己從火車站拉鋼筋、電線杆,兩個男人拉一板車,三個女人拉一板車。」杜國泰回憶,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支撐大家的就是「航空報國」的理想和信念。
杜國泰說,回想這幾十年的發展,自己感觸最深的就是當時參與三線建設者的那股精氣神兒,「『把一切獻給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些都是我們國防科技工業者共同的價值取向。」
2003年,原航空工業駐襄陽市的漢江機械廠(國營510廠)、宏偉機械廠(國營520廠)和原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610所)整合成一體化實體運營的航宇。
克難攻堅,篤行強國使命
火箭橇試驗滑軌是航空工業科研、生產發展必不可少的大型缺門試驗設施。軌道精度要求高,技術難度大,建設周期長,多年來總停留在方案階段。杜國泰介紹,在火箭橇滑軌建設論證的初期,公司曾經通過多渠道多方聯絡,擬引進有關國家火箭橇滑軌的建設技術,但因這些國家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均未能實現。
「最終只能由我們自己挑起了這副重擔。」杜國泰說,公司百餘名工程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陸續進駐施工現場,從試驗到正式加工、焊接,從安裝到調測,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航宇建設的火箭橇試驗滑軌的直線精度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1993年,航宇的火箭橇滑軌試驗場投入使用,在此後的航空救生設備研製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彈射救生座椅,被稱為藍天上的「諾亞方舟」,直接關係到飛行員的生命安全。
設計研發彈射救生座椅,是35歲的馮星一直在做的事。
馮星2013年從南京理工大學畢業後進入航宇工作,現任彈射救生技術研發部副部長。
2020年,在某型座椅的狀態鑒定試驗中,高速彈射出現了問題,嚴重影響了座椅技術鑒定進程。
作為故障主要負責人,為儘快完成技術歸零,馮星帶領團隊進行技術方案制定、試驗件跟產、高吹跟試。技術攻關期間,馮星跟試60天,驗證試驗30輪次,完成高速氣流吹風試驗達150次。「有一次試驗,因為頭靠支座上一個螺釘沒有完全擰緊,導致驗證試驗失敗。那一次,我真正領悟了『細節決定成敗』的含義。」馮星說,經過努力,團隊攻克了技術難題。
8年來,馮星先後榮立航空工業集團航空報國立功獎個人三等功、國家國防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等。
馮星說:「設計新一代彈射座椅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85后』的身上,未來彈射座椅的發展一定是更加智能、舒適和集成。面對新的使命任務,我的目標就是沿著前輩們的足跡,一步一個腳印,砥礪前行,繼續為藍天上的『生命之舟』保駕護航。」
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代接著一代干。
如今,航宇不僅完成了繁重的現代化航空裝備配套科研生產任務,而且在防護救生和空降空投專業領域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成為世界防護救生空降空投專業領域的系統級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