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的重大決策:建設大三線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11-18 00: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毛澤東的重大決策:建設大三線









《毛澤東在1964年的一個重大決策:建設大三線》

1969年,中蘇關係惡化。珍寶島衝突發生后,毛澤東把關注的目光又轉回到《大三線建設》上來。

毛澤東更重視《大三線建設》了。

為了排除走資派的干擾,保證三線建設順利進行,毛澤東決定對一些重點三線建設基地和工程實行軍管,甚至直接派軍隊去施工。對這種由解放軍直接管甚至直接施工的單位,一切都是保密的。

為了對付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毛澤東又提出了一個《小三線建設》的思路。

這個思路就是:各省特別是進行《大三線建設》的各省,再建設成具有本省自成體系的《小三線建設》。

這樣,既可以使國有的《大三線建設》與省有《小三線建設》兩個體系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大系統,也可以將三線建設深入到中小城市、縣城乃至鄉村,使中國形成支持長期戰爭的工業基礎。

從文革后的1970年起,中央開始對三線建設項目實行優先安排、重點保證、抓緊搶修的原則。

在此原則指導下,全國的三線工程建設全面鋪開,各省的三線建設也隨之全面鋪開了。

毛澤東此時的三線建設思路,幾乎完全集中到準備打仗、準備打長期的戰爭上來。因此他對三線建設投資偏重的程度,是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過的。

到1971年,中國三線建設的投資總額達到了340.8億元。這還沒有把各省自籌資金搞「小三線」建設的投資計算在內。

而且,在毛澤東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文化大革命」之上的同時,毛澤東這樣關注三線建設這一經濟問題,也說明毛澤東對三線建設的重視,是基於對極有可能發生的中蘇戰爭的考慮的。

毛澤東:「不建設好攀枝花,我睡不好覺」

毛澤東是有戰備眼光和勇氣的。

建國初期,毛澤東能在156項建設項目中考慮到把一部分項目安排在西部地區,就很了不起。如果沒有一定的戰略眼光,是考慮不到這一點的。

如果毛澤東沒有勇氣,在蘇聯意見不僅具有權威性,而且具有決定意義的時候,是不能下這個決心的。

而毛澤東的眼光和勇氣,來自毛澤東的精心研究和縝密思考。

這裡面自然傾注著毛澤東的大量心血。

1956年,毛澤東雖然還沒有決定搞三線建設,但毛澤東已經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西部。

毛澤東傾注心血研究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各方面的問題,特別對西部建設問題給予高度重視。

毛澤東親自到外地去搞調查研究,回北京后又找了很多高級幹部開調查會,認真研究西部地區建設問題。

從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一文中對中國西部地區建設問題的論述中,可以看到毛澤東傾注了多少心血!

對於毛澤東當年對中國經濟建設問題包括西部經濟建設問題所傾注的心血,薄一波曾回憶道:「在聽彙報的那些日子裡,毛主席十分疲勞。有次聽完彙報,毛澤東帶著疲乏的神情,說毛澤東現在每天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起床就聽彙報,穿插著處理工作,聽完彙報就上床休息。情況確實是這樣。」

當時,毛澤東經常是從每天早晨9點40分開始聽彙報,一直到下午。下午處理完黨政事務后,到晚上19點10分繼續聽彙報,一直到22時10分才結束,然後研究這些彙報材料,繼續工作到深夜。

1958年,毛澤東已經下定了中國要搞原子彈的決心。

起初,中國還寄希望於蘇聯的援助。

當年的七、八月間,赫魯曉夫訪問北京。毛澤東向赫魯曉夫提出了蘇聯援助中國搞原子彈的問題。但是赫魯曉夫卻有他自己的考慮。赫魯曉夫害怕因此會與美國搞僵,怕美國用原子彈威脅赫魯曉夫。赫魯曉夫還考慮,中國沒有原子彈,就會投到蘇聯的核保護之下,蘇聯就能夠控制中國。赫魯曉夫還對中國擁有原子彈懷有憂慮之心,擔心中國也會構成對蘇聯的威脅。

因此當毛澤東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時,赫魯曉夫明確表示了對中國搞原子彈的消極態度。

在此情況下,毛澤東並沒有動搖搞原子彈的決心。

毛澤東決定中國獨立自主搞原子彈,並且把這個決定與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結合起來。

此時,毛澤東對西部地區建設的思考中,已經有了很大的軍事因素。

1964年黨中央正式做出進行三線建設的決策后,毛澤東對三線建設問題更加關心了。

當時,毛澤東特彆強調三線建設的重要性。

毛澤東說:必須把三線的重工業特別是鋼鐵工業搞起來,這樣,軍事工業才有基礎。

毛澤東甚至說,如果不把攀枝花的鋼鐵廠搞起來,我睡不著覺。

毛澤東依據他對於三線建設的總構想,確定了三線建設的方針,這就是:

三線建設要「大分散、小集中」,要「依山傍水扎大營」。

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條件確定建設項目。

要使三線建設的企業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要遠離大中城市,分散布點。

做到即使在打核戰爭的情況下,這些工廠和科研單位也打不爛、炸不垮,能繼續堅持生產和科研,支援前線。

1964年,也是中國搞原子彈最關鍵的一年。圍繞這一重點軍事工程,毛澤東在過去已經調派了很多軍隊和科技骨幹到西部地區的基礎上,又調派了大批軍隊和科技精英奔赴三線,加強核研製基地建設。核研製基地在三線地區的建成,為三線建設描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1-19 02:01
魏巍:論毛澤東晚年
魏巍 · 2024-11-12 · 來源:人境網


此文是魏巍同志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10周年所寫的
  【編者按】此文是魏巍同志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10周年所寫的紀念文章。當時以「戴愚公」的筆名發表。今年8月24日,是魏巍同志逝世16周年紀念日,特重發此文以茲紀念。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同志離開我們已經二十七個年頭了。隨著歷史風雲的變幻和人世滄桑的驚人巨變,撫今追昔,人們不僅沒有淡忘他反而越發懷念他了。今年又適逢他老人家110年的誕辰,我想人民是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紀念他的。我作為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他的一名老戰士,也獻上自己的一縷心音吧!

  一、歷史是最好的教師

  不要說共產主義者,即使一個普通的有正義感和有良心的中國人,對毛澤東一生的偉大歷史功績,都是肯定和讚揚的。惟獨談到毛澤東的晚年,認識就不一致了。而其主要關節,就是對毛澤東晚年的重要理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及其實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兩個問題,存在著分歧。徹底否定論者認為,繼續革命的理論是完全錯誤的,是不符合馬列主義原理的,甚至說是違背了毛澤東思想的(這種說法十分可笑!);這一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則從頭到腳,從全局到局部,都是應予徹底否定的。而另一部分同志則認為,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對馬列主義寶庫所作的新的偉大貢獻,毛澤東思想之所以有資格稱為馬克思主義的第三座里程碑,正是因為他給馬列主義增加了有深遠意義的新東西。因此,毛澤東的晚年,不僅不是什麼嚴重錯誤的晚年,而且是光輝的晚年!

  照我看,歷史和時間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在二十年以前爭論這個問題,即使爭得頭破血流,也不會有個好結果的。二十多年前,幾千黨內骨幹匯聚北京的務虛會,就是如此。當時否定論者甚至居壓倒優勢。在那種氣氛下,肯定論者幾乎不好開口。因為當時參加會議的人,絕大部分在文化大革命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都吃了大大小小的苦頭;而且文革剛過,大家身受切膚之痛,心中都憋著很大怨氣。這就難以從個人的情感中跳出來,更理性地、更客觀地從革命的全局和歷史的發展來認識問題。同時也有一個歷史的局限,即毛澤東的反修防修、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理論,儘管在理論上講是正確的,但是並沒有活生生的事實來證明。所以爭來爭去,還是不能說服人。再加上會議真正的領導人,其本人的傾向性是很明顯的,他本人就是兩個徹底否定論的代表。自然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產生的「決議」,就不能不帶有歷史的局限和特有的烙印。

  但是,「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歷史教師,卻站出來給我們上課了。僅僅經過二十年,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歷史巨變,一個接一個地在我們面前展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瓦解,東歐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崩潰,先後出現;接著就是東方大國的中國。這個一向被視為世界共運支柱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經過二十年名副其實的「和平演變」,現在還能稱為社會主義國家嗎?工人階級作為國家領導階級的地位在哪裡?工農大眾作為國家主人的權力在哪裡?黨已經迅速地變質了,國家也成了腐敗的國家了,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基礎已經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逐步化公為私了,中國人民已經被一步一步地引入資本主義復辟的深淵。而且這種資本主義還不是一般的資本主義,而是帶有濃厚封建性的、新殖民主義特徵的資本主義,同拉丁美洲型的資本主義差不多。這一頁一頁歷史,都是以無產階級和勞苦大眾的血寫下來的呵!

  但是這一頁一頁慘痛的歷史,也從另一面教育了中國人民和共產黨人。沒有這二十年的慘變,就不能使我們充分理解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的偉大;沒有這二十年的慘變,也不足以使我們充分理解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沒有這二十年的慘變,也不能使我們充分認識毛澤東光輝的晚年!

  從1962年起,毛澤東就經常提醒全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存在著階級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1963年又鄭重指出:「 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偉大革命運動,是使共產黨人免除官僚主義、避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確實保證,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群眾聯合起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證。不然的話,讓地、富、反、壞、牛鬼蛇神一起跑了出來,而我們的幹部則不聞不問,有許多人甚至敵我不分,互相勾結,被敵人腐蝕侵襲,分化瓦解,拉出去,打進來,許多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也被敵人軟硬兼施,照此辦理,那就不要很多時間,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全國性的反革命復辟,馬列主義的黨就一定會變成修正主義的黨,變成法西斯黨,整個中國就要改變顏色了。」(毛澤東:1963年5月9日對《浙江省七個關於幹部參加勞動的好材料》的批語)

  請注意:毛主席的這些話,是1963年寫的,也就是說是40年前寫的。毛主席逝世后不過數年,他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就被徹底否定了。也就從那時起,中國向資本主義演化的過程就開始了。其間也不過二十年時間,到今天不是一件一件都變成我們周圍活生生的現實了嗎?重溫毛主席四十年前的話,我們怎能不為毛澤東深邃的洞察力和驚人的預見所折服呢!

  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馬列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同志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了中國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踐經驗,也研究了國際上主要是蘇聯的正面和反面的經驗,提出的系統理論和政策。這一理論比較完整的概括就表現在他親自領導撰寫的《九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的十五條中。其核心和主旨是如下一段話:「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要認識這種鬥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要提高警惕。要進行社會主義教育。要正確理解和處理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問題,正確區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不然的話,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會走向反面,就會變質,就會出現復辟。」

  為什麼說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呢?

  1、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直接繼承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不斷革命的科學原理。馬克思說:「這種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係,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社會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479--480頁)這裡馬克思指出的,以消滅階級差別為主的四個「消滅」,就是社會主義階段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內容及其偉大的歷史任務。而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正是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不斷革命論的具體化。

  2、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也是同列寧的思想相銜接的。列寧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包括如下幾個重要論點:

  A、列寧同馬克思同樣地認為,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B、無產階級專政不是階級鬥爭的結束,而是在新形式下的繼續。無產階級專政下階級鬥爭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軍事的和經濟的,教育的和行政的鬥爭。

  C、舊一代資產者被消滅了,新一代資產者還會產生,剝削者總是把復辟資本主義的希望變為復辟資本主義的行動,資本主義的復活是隨時可能的。

  D、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不僅是反抗外來的侵略、剝奪剝奪者並鎮壓他們的反抗,也不僅是改造小生產者,也不僅是要戰勝新產生的資產階級,戰勝世界資產階級,更艱巨和更重要的是要造成使資產階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的條件。

  E、只有承認階級鬥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僅僅承認階級鬥爭,而不承認無產階級專政,即新形式下的階級鬥爭,那他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同庸俗小資產者(以及大資產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這裡。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測驗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

  以上是列寧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中的幾個重要觀點。用這些觀點來對照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有哪一條是不相符合的呢?有人說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又無事實根據,可見是荒謬之至大錯特錯了。

  3、毛澤東根據馬列主義的原理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進一步指出:「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裡,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樣就把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和重點向黨和人民十分鮮明地指出來了。因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正是黨內外新舊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是高踞於人民頭上的掌握著生殺大權的異己勢力,不打倒他們,無產階級專政就要變質,黨和國家就要變色,社會主義事業就要垮台。經過近二十多年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實生活不是已經完全證明了嗎?過去人們談起黨內有走資派,有人總是半信半疑,現在則普遍說,「不僅走資派確實有,而且是走資派到處走」了。從歷史經驗來看,過去社會主義各國的共產黨不曾被任何敵人打敗過,但是現在卻一個一個地被這些走資派——修正主義的叛徒搞垮了。那個當年氣勢洶洶、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以數百萬大軍沒有打敗的蘇聯,現在卻被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輕而易舉地從內部瓦解了。中國也是如此。可見黨內走資派和修正主義者才是我們最危險的敵人。毛澤東向黨和人民十分明確地指出了這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繼續革命的重點目標,不能不說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新的偉大貢獻。

  4、在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中,正確理解和處理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問題,與正確區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是兩項有密切聯繫的根本問題。也就是說,黨和無產階級既要密切關注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現實,將政治戰線、經濟戰線和思想文化戰線等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決不半途而廢;又要善於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防止階級鬥爭擴大化。這樣才能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不斷地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以便向共產主義過渡。

  5、毛澤東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重視發動群眾進行革命鬥爭。這是基於他的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的牢固信念而來的。不僅戰爭時期是如此,建國以來,他也發動和領導了多次革命的群眾運動和政治運動來推動我們的各項事業。如三反五反運動,多次反貪污浪費的整風運動,反右派運動,四清運動等等。公允地說,這些運動雖然都曾出現過這樣那樣的程度不同的偏差和缺點,但就其整體及全局來看,都是根本正確的,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有力地推動了我們的各項事業的發展,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而且有效地清除了社會上不斷產生和襲來的污泥毒水,保持了黨自身的純潔與健康。如果不是這些革命的群眾運動和政治運動,也許我們的黨早就腐化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則進一步地發動了自下而上的更大規模的革命的群眾運動,以揭發黨的陰暗面,來解決黨和人民同走資派之間的重大矛盾。這個運動雖然將群眾徹底發動起來了,但卻失控了,同樣出現了不小的偏向和問題。儘管它的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還需要我們認真地去總結,但不能不承認毛澤東在探索反修防修,反對資本主義復辟的道路上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對革命的群眾運動,今後是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問題,而不是從根本上否定的問題。二十多年來黨內腐敗現象的惡性發展,屢次從法律上加大反腐敗力度,而總是軟弱無力,越反越腐敗,甚至政法環節也出現了大量的腐敗。這都是離開依靠群眾,片面否定群眾運動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後果,不能不是一個嚴重教訓。

  6、在文化大革命後期,毛澤東在關於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號召中,曾提出在無產階級專政下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問題。它對防止黨內特權階層的產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為,資產階級權利的存在及其在此條件下的擴大和發展,就象原蘇聯那樣,正是資產階級、特權階層產生的土壤和根源,黨內走資派也正是這樣產生的。因而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逐步限制而不是擴大資產階級的權利,實行巴黎公社式的平等原則,這是防止黨變質和國變色的根本性措施。

  7、改造社會和改造人,是毛澤東一生長期堅持的思想。也就是說,在繼續革命中要做到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統一。所謂改造客觀世界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進行徹底的決裂;所謂改造主觀世界就是同傳統的觀念進行徹底的決裂。二者互相緊密地聯繫著把社會推向前進。無論黨內黨外,他都十分重視對人的改造和人的自我改造。一直到晚年都是如此。在黨內鬥爭中,他主張「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既要弄清問題,又要團結同志」,「團結——批評——團結」,「允許犯錯誤,允許改正錯誤」,「批評從嚴,處理從寬」等等。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在肅反政策上,他規定「一個不殺,大部不抓」,「有反必肅,有錯必糾」,對俘虜,他主張「不虐不殺,不搜腰包」,甚至對俘獲的高級軍官,以至戰犯、皇帝也實行改造,這些都已形成了政策,其成效可以說世界聞名。在這種改造人的教育下,有不少抗戰期間俘虜的日本人和抗美援朝期間俘虜的美國人,不僅轉變了思想觀點,甚至有人變成了共產主義者。全世界莫不稱讚黨和毛主席這種改造人的政策的成功和勝利。毛澤東晚年也是如此。例如,1963年11月,他在接見阿爾巴尼亞總檢察長等人的談話中就說:「對待反革命分子,對待貪污分子單用行政的辦法是不行的,要依靠群眾的力量。檢察院、法院和公安部門,同黨的工作,同群眾的工作結合起來,這樣比較好一些。比如講,鋪張浪費,貪污分子一般說靠行政是整不好的,他們就是怕群眾,叫做上下夾攻,他們就無路可走了。就是用教育的方法改造人。第一條,就是我們要相信群眾,第二條就是這些反革命分子是勞動力。如果把他們抓起來,殺掉,他們的家庭和生產隊就喪失了這些勞動力。第三條,對於他們的子女不好做工作,他們的子女要恨我們。所以用教育的方法來改造,就可以避免了。我們相信群眾是可以把他們改造好的。」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不斷革命論所提出的以消滅階級為主的「四個消滅」,歸結到底就是要把舊社會改造成為新社會,毛澤東的改造社會和改造人的思想,也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綜上所述,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完全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的,是名副其實對於馬列主義的繼承和發展。這一理論是偉大而科學的。對於反對修正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是極端重要的,但它卻招致了黨內另一條路線的代表者——走資派和修正主義者的極大的不滿,被他們徹底否定。在一個時期里,一些一時失察的好同志也跟上跑了,現在已紛紛覺悟,認識到「徹底否定」論是錯誤的。當時,最早比較系統地提出正確意見的,是青年理論家周秀寶同志,他寫的長篇評論《關於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問題》,得到了黨內外同志的廣泛讚許。

  黨內兩條路線分歧和鬥爭的焦點,集中在社會主義階段主要矛盾的問題上,實質上依然是對社會主義階段的階級鬥爭所堅持的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否定論者認為,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階級鬥爭已經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了。為了怕人扣上階級鬥爭熄滅論的帽子,不得不特別加上一句:「階級鬥爭仍然在一定範圍存在」。在什麼範圍存在,沒有說。那麼社會主義階段究竟還有沒有矛盾呢?有,據說只是先進的生產關係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或者說是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不能滿足這種需要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歸根結底,階級矛盾、階級鬥爭沒有了,社會主義階段就只有一個生產任務了,只要搞好生產就行了。這不是階級鬥爭熄滅論是什麼呢?近年來已有不少同志對這種淡薄的不合邏輯的謬論予以批判。所謂生產之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只不過是一個「供求矛盾」罷了,而供求矛盾是其它各個歷史階段也都存在的,怎麼能說成是社會主義社會獨有的主要矛盾呢?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如果說生產資料所有制基本完成以後,階級鬥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那還要無產階級專政幹什麼?豈不是國家從此也應該消亡了嗎?馬列主義經典作家一再強調的,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有一個漫長的過渡時期,即無產階級專政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必須完成以消滅階級為主的「四個消滅」,又作何理解呢?又如何實現呢?可見此種虛假狂妄的謬說是完全違背馬列主義原理的。而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則認為,社會主義階段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矛盾,這才是既符合實際也符合馬列主義原理的。

  三、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1966年展開的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一個重大實踐。但是在兩者之間還不能划等號。原因有二:一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包括的內容和方面要寬得多,我認為,凡是毛澤東有關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象「九評」中所概括的15條,以及其他重要思想,都應包括在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之內;第二,1966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次實驗,一次演習,儘管是一次偉大的嘗試。只要人民群眾認為,毛澤東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正確的,是現實必需的,以後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還可能創造出適合當時具體情況的其他樣式,而且必然會愈臻完善。因此,絕不能因為第一次文化大革命中出現的錯誤,就否定毛澤東同志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正確。

  由於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第一次,是個首創,沒有任何經驗可資借鑒。這就註定它必然會出現很多問題,也不可能不出。事後引起許多議論和爭論也是很自然的,也許還會爭上幾十年。但是,我們不應該因為有這些問題、混亂以至錯誤,就對它一概否定。那種所謂「徹底否定」的提法,未免輕率、淺浮帶有濃厚的形而上學的氣味。正確的方法,只能是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從社會主義革命的全局出發,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給以正確的分析。

  我本人是一個有幾十年革命經歷的老幹部,說是知識分子,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土八路中的小知識分子,在文革中竟也成了「反動學術權威」,吃了不算小也不算大的苦頭。事後看也煞是可笑。文革后,自然也不免有些牢騷。但是經過這些年來的思考,尤其是近二十多年來驚人的變化,可怕呀!社會變了!幾乎回到我少年時期經歷過的兩極分化、貧富對立的舊社會了。那些痛苦的回憶又聚集到心頭,看看周圍,人民確實又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這些在我的情感上引起的震動、痛苦和不安是難以形容的。經過這些思考,我認為,毛澤東同志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完全為了無產階級的江山永不變色,是完全為了人民的長遠利益著想的。儘管運動中出現了許多缺點錯誤,但基本方向沒有錯,基本上是應予肯定的,從理論上和戰略上講,是完全正確的和必要的。從長遠看,對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是有利的和具有深遠意義的。但是由於運動發動得過分倉促,事先準備不足;展開以後,又受到個別野心家及少數幾個人「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的極左路線的干擾,也出現了一些嚴重錯誤,主要是大面積地混淆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打擊面太大,傷人過多,甚至「虐待俘虜」,嚴重違反了毛主席一貫教育人、改造人、改造世界觀的教導。再加上掛牌子、「坐噴氣式」等極端不文明的作法,也給文革留下了壞名聲。這都是應該記取的慘痛教訓,是決不應當再重複的。我們應該把這些充滿濃厚封建氣味的東西,徹底、乾淨地丟到太平洋中去了。俱往矣!如此等等都已成為過去,我想,那些仍然鍵在的老同志,是會充分理解和諒解的。

  同時,我們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功績也必須給予充分的估計。至少有以下數端是應予肯定的:

  第一,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和廣大黨員、幹部的階級覺悟和識別路線鬥爭是非的能力。其中有相當大一批青年受到了鍛煉和提高。

  第二,在各個文化領域,對封、資、修等舊意識形態,進行了一次空前規模的全面批判,大大擴大了無產階級的思想陣地。這在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

  第三,文化大革命的風雨,使廣大幹部和黨員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在他們之中存在的官僚主義作風、命令主義作風及驕嬌二氣,受到了一次徹底的掃蕩,使他們與群眾的關係進一步密切了,參加勞動也更加自覺了。文革后建立的新班子普遍出現了艱苦樸素、清正廉潔、蓬勃向上的新風尚。

  第四,文化大革命是一次人民民主的大發揚,是一次最徹底的群眾大發動。它以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生動形式,大大活躍了人民群眾的民主生活,增強了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這一點對我們這個受封建約束幾千年的民族,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第五,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活生生的實踐告訴人們:命運不是掌握在他人手裡,而是掌握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手中。一旦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黨內出現了走資派,群眾是可以造反的,是可以組織力量,把失去的權力重新奪回來的。也許這是第一次文化大革命所帶給人們的最深刻的啟迪。

  總之,從整體看,尤其從長遠看,我們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決不可輕率地採取「徹底否定」的態度,而應當肯定其積極方面,同時又吸取重要的教訓,才能使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取得更圓滿更偉大的勝利。四、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現實意義和世界意義

  當前的世界是資本主義危機進一步加深,正是世界革命人民應該大顯身手的時候,不料卻出現了世界共運的低潮。其顯著標志是,世界上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除少數例外,均已遭到資本主義復辟的厄運。作為東方大國的中國,除保留了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怪名以外,基本上也被資本的黑手復辟了。由於復辟過程採取的是漸進迂緩的和平演變的形式,並且伴以大量的政治欺騙和軟硬兼施,幾乎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也就是說,在善良的人們還沒有察覺的時候就已經被人出賣了。比起蘇聯的巨變,不能不帶有更濃重的悲劇色彩。

  面對這種極端惡劣的形勢,怎麼辦?從社會主人變成跌入資本深淵的雇傭奴隸們不能不考慮;那些被趕出工廠,陷入生存絕境的工人們不能不考慮;那些眾多的有覺悟的共產主義戰士更不能不考慮。事實上除了再度奮起革命,清除復辟勢力,重新回到社會主義道路以外,沒有第二條出路。這就有一個重新教育群眾,重新教育黨員,重新組織革命階級隊伍,進行艱巨鬥爭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不能不是最銳利、最管用的威力無比的理論武器。這一武器不僅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需要,全世界所有遭到資本主義復辟厄運的國家的人民都迫切需要。這就是繼續革命理論的重大現實意義和世界意義。今天,當我們紀念毛澤東這位歷史巨人110周年誕辰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懷著深深的敬意懷念他,並以實際行動更好地學習和實際運用他的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

  2003年2月23日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2-3 03: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