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掌握核武器比美國只晚五年
1945年7月16日,這一天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在這一天,美國成功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成功地試爆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獨立日是1776年7月4日。
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進行首次成功的核武器(RDS-1原子彈)試驗。蘇聯於1918年立國。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東方巨響」震驚世界,也震撼著今天的我們。新中國立國在1949年10月1日。
蘇聯掌握核武器的時間比美國只晚了五年不到,直到1949年8月29日,蘇聯首次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蘇聯於1918年立國。
而美國獨立日是1776年7月4日。 這一天是美國正式宣布從大英帝國宣告獨立的日子,故此獨立日是美國的國慶日。
1949年8月,蘇聯首次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斯大林時代。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製成功核武器的國家。
1939年,納粹德國制定了原子彈研究計劃,但直到1945年納粹德國帝國崩潰,也沒有進行過真正意義上的核試驗。
二戰爆發后,美國總統羅斯福成立了最高機密的「曼哈頓計劃」,把剛發現的原子裂變現象應用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研製,目標是趕在德國之前製造原子彈。主持人雷斯理·格勞維斯少將不顧陸軍情報單位的反對,選定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伯特·奧本海默為研製原子彈計劃的實驗室主任。整個計劃的經費是20億美元,總工作人數10萬人。
奧本海默(1904~1967年)生於紐約,家境富裕。父親是德籍猶太人,從小移民美國,母親是位畫家。1942年8月,奧本海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隨後約4000名科學家進駐此地,開始原子彈的研發工作,並在1945年夏成功製造了第一批3顆原子彈——「瘦子」(「大男孩」)、「胖子」和「小男孩」,其中「胖子」得名來自丘吉爾的身材,表示對這位英國首相的敬意。
1945年7月12日,奧本海默親臨阿拉莫戈多沙漠試驗現場檢查,看著價值20多億美元的首枚原子彈「瘦子」吊離距地面30米高的鐵塔上。7月16日上午5時24分,美國在此進行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核試驗。約有1000名科學家、政府官員等被邀請參觀。這枚核彈鈈裝葯重6.1千克,梯恩梯當量2.2萬噸。核爆炸產生了上千萬度的高溫和數百億個大氣壓,致使安裝鐵塔被熔化為氣體,並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彈坑。核爆炸騰起的煙塵似衝天之雲,極為恐怖。半徑400米範圍內沙石被熔化成了黃綠色的玻璃狀物質,半徑1600米範圍內所有的動物全部死亡。這顆原子彈的威力比科學家們原來估計的大出了近20倍。一團巨大的火球升上8000米高空,「比1000個太陽還亮」,大地在顫抖,美國整個西部都聽到了巨大的爆炸聲響,很多人驚奇地大叫:太陽怎麼提前升起來了?
試驗成功了!現場的科學家們都無比興奮,「原來躲藏在地下好像沙漠植物似的那一小群人,忽然跳起舞來」。歡呼雀躍后,「大家相互拍肩膀,笑得像孩子一樣」。美國總統接到電報:男孩順利降生,哭聲傳出很遠。
美國首次原子彈實驗爆炸成功,這是二戰中的重大事件,為反法西斯戰爭最後勝利提供了新的手段。第一批「三胞胎」原子彈中另外兩顆,「小男孩」和「胖子」,於1945年8月6日、9日分別投向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
1945年7月16日,這一天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在這一天,美國成功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成功地試爆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這也讓世界開始進入了核武器統治的階段,在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一周之後,美、英、蘇三國在德國柏林召開了波茨坦會議。
在會議上,商談戰後對德國的處置問題之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得意洋洋的向斯大林說:「美國研究出了一種破壞力不同尋常的新型武器」。
但是讓杜魯門失望的是,斯大林好像並沒有對這個「新型武器」產生任何興趣,沒有提出任何的相關問題,這讓杜魯門非常詫異。
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就產生了利用原子彈稱霸世界的想法,而原子彈在日本爆炸的威力也正是這種核武器是多麼地恐怖。
美國非常確信,原子彈是消除威脅的最佳手段,他們只要嚴格地把握住原子彈製造的這個秘密,那麼美國就能在世界上處於霸主地位,即使是蘇聯,也只能對自己俯首稱臣。
美國總統杜魯門甚至認為,蘇聯永遠也不可能製造出原子彈,美國當時的國務卿貝爾納斯也說:「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至少需要7年到10年才能製造出一顆原子彈。」
美國原子彈研究計劃「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格羅夫斯認為,蘇聯即使可以製造出原子彈,最少也需要20年的時間。
但是令美國和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去了4年,在1949年8月29日,蘇聯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雖然當時蘇聯政府嚴格要求保守秘密,不向外公開。
但美國還是憑藉著大氣上空放射性元素的劇烈變化,得知了蘇聯成功製造出原子彈的消息,這在美國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
並且又在4年之後,1953年的8月,蘇聯又成功試爆了第一顆氫彈,這次氫彈的試爆成功僅僅比美國晚了9個月,如此看來,蘇聯已經同美國取得了同樣的核武器戰略優勢,這讓美國遭受了不小的打擊。
要知道,美國是從二戰還沒結束就開始研究原子彈的,而且在這其中還得到了英國不少的幫助,本以為能夠憑藉核武器優勢壓制蘇聯,但沒想到這麼快就被蘇聯趕了上來。
蘇聯原子彈計劃是蘇聯的機密研發計劃,由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下令讓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發核武器。
雖然蘇聯科學界在1930年代期間曾探討過核武器的可能性,甚至近乎撰寫了一個將核武器在1940年研發出來的草案,但整個計劃在蘇聯情報機構獲知了美國秘密進行的曼哈頓計劃之後方才啟動。
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進行首次成功的核武器(RDS-1原子彈)試驗。一個擁有核武器的蘇聯使其敵對的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惶恐之中。 從1949年到1991年間,蘇聯的核武器計劃一直在積極推進,其核彈頭儲備在1985年達到可以與美國相互保證毀滅的地步。
在蘇聯科學家的強烈遊說下,蘇聯政府開始成立委員會以負責解決「鈾問題」並調查鏈式反應和同位素分離的可能性。委員會的工作被德國的入侵所打斷,蘇聯在接下來的四年中陷入戰爭的漩渦之中。
1940-42年,在蘇聯空軍服役的蘇聯物理學家格奧爾基·弗廖羅夫發現,德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已經停止發表關於原子核物理學的論文。弗廖羅夫因此推測各國都擁有有關核物理學的秘密研究項目。
1942年4月,弗廖羅夫寫信給斯大林指出美國、英國、德國在核裂變武器上的空白。 在斯大林收到了弗廖羅夫的來信之後,他立刻將蘇聯物理學家從各個軍事部門抽調出來,並授權工程物理學家阿納托利·亞歷山德羅夫和核物理學家伊格爾·庫爾恰托夫領導開展原子彈項目。在庫爾恰托夫的領導下,第2實驗室在莫斯科附近建立。 他在1942年底被選為蘇聯原子彈項目的技術主管;他被這項任務的艱巨性所震驚。
弗廖羅夫隨後被調往杜布納,在那裡他建立了核反應實驗室,重點研究人工合成元素和熱反應。1942年底,蘇聯國防委員會正式將該計劃委託給蘇聯陸軍,主要的戰時後勤工作則由內務人民委員部負責人拉夫連季·貝利亞進行監督。
1945年,阿爾扎馬斯-16在莫斯科附近建立,由雅可夫·澤爾多維奇和尤里·哈里頓進行領導,他們與伊薩克·波梅蘭丘克一起進行了有關核燃燒理論的計算。 儘管在早期做出了對核武器研究進行加速的努力。但據歷史學家報告,對於蘇聯科學家團隊來說,使用武器級鈾製造炸彈的努力仍沒有希望。伊格爾·庫爾恰托夫曾對製作鈾彈的工作抱有懷疑,但在NKVD取得來自英國的數據之後。蘇聯在武器級鈈方面取得了進展。
1945年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徹底改變了蘇聯官方對於核武器項目的看法。
在原子彈爆炸之後,蘇聯政治局立即控制了原子彈項目,並且成立了特別委員會來監督核武器的發展。1946年4月9日,蘇聯部長會議創建了第11設計局(KB-11),致力於繪製第一顆原子彈設計圖。其設計主要基於美國的胖子原子彈,用武器級鈈進行引爆。從那時起,有關該計劃的工作迅速展開,其後的重要成果便是1946年10月25日在莫斯科附近建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堆。
從1941年至1946年期間,蘇聯外交部進行負責原子彈項目的後勤工作,由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控制項目的走向。
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后,該計劃的領導層發生了變動。斯大林於1945年8月22日任命拉夫連季·貝利亞來負責原子彈項目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