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獨生》生二又生三《終不生》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10-27 03: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獨生》生二又生三《終不生》







《獨生》是: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堅持計劃生育》確立為《基本國策》。

有媒體統計,在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家庭平均有四個孩子。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復辟資本主義后,於1979年推出了《獨生子女》政策,將《堅持計劃生育》確立為《基本國策》。經三十五年以來,除外滅了無數小生命之外,致使許許多多的中國家庭發生了巨大變變。

有研究表明:「我們發現,獨生子女政策出生之後的孩子明顯不信任別人、不值得信任、更害怕風險、更缺乏競爭力……同時也更加悲觀、責任心更差。」

根據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放寬獨生子女政策的新規定,有些家庭可以生二胎。不過,這些家庭很快揮揮手、好像趕走了這個念頭。這些家庭說,要過好生活,二胎太貴了。「並不是說我們不想多要孩子,而是我們不能為他們提供太多的機會……面對其他孩子的競爭,我的孩子就會覺得輸了。」

從2016年1月1日起,所有中國夫婦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這標誌著延續了長達三十五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的終結。在過去三年中,結束獨生子女政策的進程大體上分為三步:2013年3月,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衛生部合併為新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八個月後,也就是2013年11月,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宣布將政策部分放寬,允許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二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據估計在新規下有超過1100萬的夫婦符合生育二胎的條件,但截至2015年8月,卻只有169萬份申請,占符合條件總人數的15.4%。第三,也就是最後一步,在2015年10月,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宣布從2016年起所有夫婦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

在最新的變化中,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已經開始減少對夫妻再生育的管控。在這一步中,一項更為顯著的變化是,無論夫妻生育一胎或二胎都不再需要獲得政府批准,只需要在新生兒出生後進行登記即可。雖然仍未解除所有限制,且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官方語言仍使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說法,但徹底結束獨生子女政策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中國家庭將來可以自由選擇何時生育以及生育多少孩子。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將被作為公共政策制定中最昂貴的教訓被公眾牢記。

獨生子女政策雖然在降低中國的人口增長方面作用有限,但在其實行的35年內,卻產生了數以千萬的單孩家庭。中國目前有1億5千萬單孩家庭,其中約一億家庭是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對於這些家庭,政策造成的傷害是長期性且無法彌補的。隨著中國社會勞動年齡人口和老年人之間的比率下降,人口老齡化不僅對中國社會本身帶來嚴重的負擔,也為很多達到工作年齡的獨生子女們帶來了苦惱。此外,中國三十年來新生兒的性別比例一直嚴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性別選擇性墮胎及殺害女嬰。所以,中國目前大概有2000-4000萬的「剩男」。

在政策部分放開階段,年輕夫婦們不溫不火的回應很大程度上證實了江蘇在07年至09年所進行的先驅性的研究成果——中國目前的低生育率更多是主動選擇而非政策限制的結果。在東亞其它地區,如日本、韓國、台灣地區和中國香港,鼓勵生育政策和親家庭政策也並沒能使低生育率有所上升。因此,中國終結獨生子女政策也不太可能使出生率顯著增長。

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顯然不是自願性質的。為了執行這一政策,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絕育和墮胎運動。單單是1983年,約2100萬人出生,1440萬人做了墮胎,2070萬人(主要是女性)做了絕育手術,此外,同年還有1780萬例插入宮內節育器手術發生。這些手術大部分是非自願的。

我們的後代將會帶著困惑和疑慮來審視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對許多人來說這一政策都難以理解——為什麼所有的國家都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面臨人口快速增長的挑戰,唯獨中國走到了這樣一個極端;為什麼在一個基於尊重家庭、親屬和孝的社會,政府卻強制執行了這樣一項終止了至少一代人親戚聯繫的政策;為什麼中國在生育率已經大幅下降時實行這樣的政策;為什麼中國經過這麼長時間才結束這項貽害無窮的政策。面對所付出的高昂代價,不僅需要從政治和公共政策制定上進行反思,學術界也應反思如何參與以及誤導了公共政策的制定。

獨生子女政策失敗的教訓值得好好總結,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自願計劃生育服務的重要性,尤其是它在減少和避免計劃外生育,以及在改善婦女和兒童的生活和促進性別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獲得安全、自願的計劃生育服務是一項基本人權。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服務,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生育率是不可能迅速下降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政府也開始意識到婦女在生育決策中的核心作用,並開始關注計劃生育服務質量問題。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束,中國需要對年輕夫婦們有一個清晰迫切的再教育計劃,讓他們對計劃生育和衛生服務機構有一個完整的認知,並對他們的生育做出明智的選擇。中國應繼續提供免費和安全的自願計劃生育服務,關注其服務質量並保障婦女生殖健康。

 自2002年開始,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多次稱:「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 獨生子女家庭的五種風險 首先是孩子的成長風險,主要是夭折、重病的風險。

據統計,每1000個出生嬰兒中約有5.4%的人在25歲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歲之前死亡。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國農村地區曾經有過一個孩子但現在無後的家庭有57萬之多。

獨生子女的生存風險直接影響著家庭的生存風險。在生命周期早期出現的生存風險可以通過補償性生育得到消解,如果是大齡獨生子女夭折或者發生嚴重傷病殘事件,對家庭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其次是孩子的成才風險。「獨柴難燒、獨子難教」由於父母的愛過分聚焦、期望過高、養教方式不甚科學等原因,相當數量的獨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才問題的困擾。一旦獨生子女父母重病、死亡或離婚,對獨生子女的生活、學習、工作都將帶來嚴重不利的影響。

第三是家庭的養老風險。如果前兩個風險發生,養老風險必然發生;如果避免了前面的風險,養老風險依然存在。子女家庭的經濟狀況、兩代人的關係、居住安排等諸多因素,依然可能使老年父母發生生活照料風險、精神贍養風險甚至經濟供養風險。

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功能比多子女家庭弱小,而且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支持具有惟一性,缺乏起碼的迴旋餘地。如果獨生子女遷移、外出或者出現意外事故,獨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養老支持,不存在其他形式的家庭養老支柱。

同時,獨生子女父母的高齡化也會導致養老需求的變化,越是到獨生子女父母的晚年,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風險就越大,現實困難就越多。

第四是社會的發展風險。前面的風險如果發生一定會波及整個社會的發展,因為獨生子女必然要走向社會,那麼他們能否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就至關重要。

第五是國家的國防風險。一旦發生戰事或者需要獨生子女及其家庭奉獻的時候,國防的風險也是多少存在的。

獨生子女是負擔最重的一代人

穆教授分析說,在所有的計劃生育家庭中,獨生子女家庭是風險最大的家庭。一旦遭遇非常事件導致孩子夭折或者嚴重的傷病殘,「風險家庭」就轉化為「殘破家庭」和「困難家庭」,如果沒有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就很難擺脫困境。它們的存在時刻提醒著計劃生育家庭的社會保障和人道關懷問題。

以往,有關獨生子女的負面問題更多地集中在孩子素質發展方面,最著名的報告就是1986年涵逸的《中國的「小皇帝」》。2004年,楊曉升的報告文學《只有一個孩子—— 中國獨生子女意外傷害悲情報告》(華藝出版社,2004年6月),讓人們將更多關注轉向遭遇了子女夭折風險之後的獨生子女家庭命運。

獨生子女因其獨生而成父母的「惟一寄託」,孩子所提供的精神效用是獨一無二的,簡單說,孩子對中國人來說就是情感的寄託和希望的化身。

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獨生子女是負擔最重的一代人。獨生子女家庭到了生命周期的晚期迎來的是「獨子女老齡化」甚至「無子女老齡化」的挑戰,他們缺乏最起碼的迴旋餘地。

獨生子女這一群體遠離了兄弟姐妹的血緣親情,缺乏夥伴的成長環境使他們遠離了手足情深的感受、互相學習的機會、彼此幫助的可能。這是極其珍貴的親緣文化的損失。

中國特色政府管治下有多少不結婚不生孩子的?

2013年11月,中國放寬了獨生子女政策,獲准生二孩。無情實施了35年以上的計劃生育政策終於放鬆后,有些人以為會出現小規模的嬰兒潮。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估計,新規定將使生二孩的夫婦多出1100萬對。其中有200萬對會在新規出台後的第一年這麼做。但是,到2014年底,申請必要許可的人還不到110萬。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與父母輩相比,越來越多「80后」,「90后」把單身視為一種正常選擇。「30多歲了還沒結婚」,「20多歲了還母胎SOLO」等現象在年輕人中見怪不怪。

越來越多適齡青年不想結婚。

「如果成家了,絕不會像現在這麼自由。」如果不是家人偶爾催婚,一個人覺得這樣的生活也挺愜意的。

有人也曾十分焦慮,積極相親,但幾段戀愛都無果而終。想法慢慢變了。「婚姻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舒服,而不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現在時間和收入完全由自己支配,不需要遷就任何人,我很喜歡這種狀態。」

某女和男友已經戀愛7年,並放棄了結婚計劃。「每次一談到結婚,就跟著很多麻煩和問題,比如融合兩個家庭、買婚房、生孩子,雙方家庭分歧都很大。」後來她和男友達成默契,只戀愛不結婚。「結婚與愛情無關,它只是給雙方關係套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鎖。」

眼下,越來越多適齡青年選擇不結婚,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發布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從2015年起,我國一人戶佔比逐年增加,已經從2015年的13.15%增加至2019年的18.45%,我國家庭正呈現單身化趨勢。

對一些年輕人來說,不結婚是一種主動選擇。在一項「哪些原因讓你不想結婚?」的網路投票中,獲票最多的選項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單身生活」。對另一些年輕人來說,不結婚則是被動接受。一位受訪者坦言:「每天『996』,哪來時間戀愛結婚?」

社交媒體上,「年輕人不結婚」話題引發廣泛討論。網友紛紛表示:「單著不好嗎?為何要去嘗愛情的苦」「每天都有恐婚新理由」「結婚才需要理由,單身不需要理由」「找不到合適的絕對不將就」……

隨著單身青年漸多,「單身經濟」悄然興起,單身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舒適和便利。面向年輕人的飯店推出「一人份」套餐,單身公寓市場火爆,迷你小家電和小型廚具持續暢銷,甚至出現了「個人定製旅行」「一個人的婚紗照」。

中國特色政府四十多年來的瞎折騰,將中國人瞎折騰到越來越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0: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