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開天闢地頭一迴文革學生批老師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10-5 03: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開天闢地頭一迴文革學生批老師







《老師》:師道尊嚴,嚴師出高徒,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然而,在《老師》隊伍中,應該說,絕大多數是好的。少數的《老師》有沒有不自重。恐怕沒有人敢保證:沒有!偶見於媒體的學生槍殺《老師》,學生割喉《老師》,學生毒殺《老師》,最最被炒作控訴幾十年不放過的是文革中幾個高幹子女學生打死一個校長。顯然這些都是犯罪,應該嚴懲兇手。

今天這裡不講這些的個案犯罪。講講《文革學生批老師》。這不是個案,幾乎每個學校在一九六六年下一學期開始的文革,是從《文革學生批老師》開始的。這些《文革學生》的年齡從十六歲到二十二歲左右。這是一個普通的現象。也是《開天闢地頭一回》。因為中國幾千年來學生讀書要用《錢》。有《錢》才能去上學,有《老師》教。而學生和《老師》之間,如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不可以讓學生批《老師》的。所以說,《開天闢地頭一迴文革學生批老師》。

為什麼《文革學生批老師》?

這要從中國共產黨說起,這幫由工人農民及窮人們在一批讀書人成立的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勝利了,成立了新中國。新中國要掃除文盲辦各類學校,需要大量的《老師》。

這些中國共產黨和工人農民及窮人們就延用了舊中國留在大陸的所有讀書人來當《老師》。

這些《老師》幾乎都是有錢人家出身的。受的教育均是私校私教及家教,而且在共產黨土改時及公私合營時都被分了財產土地。

雖然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下,這些《老師》中絕大多數都是全心全意為窮人及窮人家的孩子教書的。

但這些《老師》的教育方法是《舊式的私教式嚴厲的》,當然不排除個別《老師》對這些窮人家的學生進行階級報復的行為。

在一九六六年上學期之前的新中國的學校中存在著這幾種行為:

一,罰站。學生在聽《老師》上課時,稍有分心如開小差同桌小聲說話被《老師》發現時,立即被《老師》大聲呵質,並開始罰站一節課時間。

二,關門外。學生遲到那怕在關門后一分鐘也不行。只能在門外等一節課,被關在門外。

三,打手心。《老師》提問時,回答錯了要打手心。有吋狠的《老師》耍學生的手放在台角上被打。

四,佔便宜。收學生禮物,當然學生家長知道的。耍學生為《老師》做私活。

五,厚此薄彼。《老師》有喜歡的學生,和不喜歡的學生。

六,男老師對漂亮女學生的特殊待遇。

七,教育內容:理論脫離實踐。教育方法:死記硬背。有的學生背不出來就被罰抄罰寫等。

八,考試時把學生當敵人。

而學生們都是在反叛的年齡段。所以在《文革》的開始時,學生首先批判的是《老師》。

對這些舊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針要不要改變一下?這正是《文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育革命。

毛主席說:「現在的考試辦法是對付敵人的辦法,而不是對人民的辦法。實行突然襲擊,出偏題,出古怪題,還是考八股文章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徹底改革。我主張公開出考題,向同學公布,讓同學自己看書,自己研究,看書去作。例如對《紅樓夢》出二十道題,有的學生作出一半,但其中有幾個題目答得很出色,有創造性,可以給一百分。 另外有些學生二十道題都答了,是照書本上背下來的,按老師講的答對了,但沒有創造性的,只能給五十分或六十分。「

毛主席說:「歷代狀元都沒有很出色的。李白、杜甫不是進士,也不是翰林,韓愈、柳宗元只是二等進士,王實甫、關漢卿、羅貫中、蒲松齡、曹雪芹也不都是進士和翰林。蒲松齡是一個提升的秀才,要高一等,還不是舉人。就是當了進士、翰林都是不成功的。明朝搞得好的只有明太祖、明成祖兩個皇帝,一個不識字,一個則識字不多。以後到嘉靖,知識分子當政,反而不成了,國家就管不好。李後主文化多了亡了國。書讀多了,就做不好皇帝劉秀是大學士,而劉邦是個大草包。」(1964年2月13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毛澤東:「我早就說過,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

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勞動。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

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架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開頭作過小官,管理糧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後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官,群眾的事就聽到了。他後來辦私塾,反對學生從事勞動。

明朝李時珍長期自己上山採藥,才寫了《本草綱目》。更早些的,有所發明的祖沖之,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美國的佛蘭克林是印刷所學徒,也買過報。他是電的大發明家。英國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機的大發明家。

高爾基的學問完全是自學的,據說他只上過兩年小學。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課程講的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

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整個教育制度就是那樣,公開號召去爭取那個五分,就有那麼一些人把分數看透了,大膽主動地去學。把那一套看透了,學習也主動了。

據說某大學有個學生,平時不記筆記,考試時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畢業論文在班裡水平最高。在學校是全優,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優。中國歷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是有些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有點真才實學。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後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

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麼不反?只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麼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麼?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麼多幹什麼?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員就那麼點本事,離開講稿什麼也不行。為什麼不把講稿發給你們,與你們一起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了。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

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見稻、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麼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幾十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其實,入學前的小孩。1歲到7歲,接觸事物很多。2歲學說話,3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裡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

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只剩下了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點。誰見過「人」?只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只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房,北京的四合院。

大學教育應當改造,上學的時間不要那麼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歷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家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歷史學家搞不了歷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要改造文科大學,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0: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