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時代全國的《國營農場》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9-7 07: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毛澤東時代全國的《國營農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毛澤東時代,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鬥,到1985年末,全國已有各類《國營農場》2700多個,擁有耕地480多萬公頃。

這些《國營農場》,它們分屬農牧漁業部門以及軍事、僑務和工交等部門管理。

其中農牧漁業部門(農墾部門)管理的農場2055個,土地總面積2373萬公頃(內有耕地400多萬公頃)。

軍事部門管理的農場386個,耕地20.5萬公頃。

僑務部門管理的農場有86個,耕地4.9萬公頃。

《國營農場》建設的蓬勃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據統計,1985年全國農墾系統的《國營農場》向國家交售糧食(包括大豆)334.1萬噸,商品率高達47.8%,比1956年增加12.1倍。

另外幾種產品產量和供應量在全國還佔有較大比重:天然橡膠佔90%,供應京、津、滬等城市的牛奶佔80%,乳製品佔全國的1/3(1984年),人蔘、鹿茸分別佔14%和60%,啤酒花佔70%,供應港澳的活豬佔20%,等等。

此外,《國營農場》在向農民傳授先進技術,推廣先進經驗,為兄弟民族培養人才,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增強民族團結,保衛和建設祖國邊疆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國營農場》的主要任務是:擴大耕地面積,為國家提供商品糧食和其他商品農副產品,建成內外貿商品生產基地;積累經驗,培養人才,在農業實現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過程中起示範作用;支持和幫助農民發展商品生產,成為農村先進技術和良種推廣、農產品加工、運輸、銷售的服務中心。邊疆省區的國有農場還負有屯墾戍邊和幫助少數民族繁榮經濟、文化的任務。

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證供給,減輕人民負擔,黨中央和毛主席號召各根據地的黨政軍民學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解放戰爭期間,在關東,為了安置複員軍人和被俘的蔣軍官兵,曾開墾荒地建立農場。

新疆民族的革命部隊,在堅持反對國民黨軍的鬥爭中,也曾經開荒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為了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又動員了三十多個師參加生產建設。

其中進入新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同本地人民軍隊及國民黨起義軍隊會合以後,立即展開了勞動生產運動。

在華南有幾個師的轉業部隊,組織了墾殖局,種植橡膠和熱帶經濟作物。

在此前後,全國各省為了解決複員軍人和失業人員的勞動就業問題,也都建立了一些國營農場,發展農業生產,並且向農民起集體經營的示範作用。

由此可見,新中國的國營大農牧企業,不是從接受地主資產階級的遺產開始,而是依靠人力、畜力和舊式農具開墾荒地發展起來的。

就是這樣,新中國依靠軍隊的複員官兵(其中包括許多年老體弱和英勇戰鬥殘廢了的同志),團結了全體職工和專業技術人員,經過幾年的辛勤勞動,熬過了幾年的艱苦困難,現已把一部分荒野變成了良田,蓋起了房舍,建立了家園。

許多農場已經是綠樹成蔭,水渠縱橫,果木成林,家畜成群了。

這種豪邁勞動的成果,已經日益提高這些複員官兵和農場職工的社會主義事業心,日益提高他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同時,也正在日益吸引全國廣大的青年男女,來參加邊疆地區的墾荒事業。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已有五百四十個國營農場,其中大多數已達到了高額的產量。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全國已經有五百四十個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的國營農場,耕地面積達到一千五百萬畝。

其中,大多數農場已經達到了高額的產量,一九五五年國營農場的糧食平均單位面積產量高於全國農民的百分之十左右,棉花高百分之八十左右。

在新疆瑪納斯河軍墾農場五萬多畝棉田的大面積上,每畝達到了四百斤籽棉的豐產。

黑龍江省的九三農墾管理局的榮軍農場,在一千多畝地上,平均每畝產春小麥四百一十六點八斤。

大多數農場給農民供給了優良的種籽和種畜,對農業合作社正起著示範作用。

蘇聯共產黨贈送機械裝備並且派遣專家幫助新中國建成的「友誼農場」和捷克斯洛伐克贈送機械設備和派遣專家正在建立的「中捷友誼農場」,它們都將成為新中國《國營農場》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將開墾耕地三千五百萬畝。

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國營機械化農場的開墾耕地七百五十八萬畝,可以完成,連軍墾農場將共達到一千五百萬畝。到一九五七年可共達到二千五百萬畝。

在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將開墾耕地三千五百萬畝,這個計劃完成後,我國國營農場的耕地將共達六千萬畝。

為著完成上述開荒任務,毛澤東時代的中共中央計劃以新疆、黑龍江和華南為重點,並且將根據這些地區的特點,發展大農牧業經濟,經營不同的特產,生產工業原料和出口商品。

新疆地區的開墾,雖然水利工程投資大,但由於有著植棉的優越條件,已經有了植棉的經驗,棉田的產量很高,年年保收。如果到一九六二年新疆軍墾國營農場和地方國營農場的棉田增加到四百萬畝,每畝以產皮棉一百二十斤計,那末,一年就即可以產棉花四百八十萬擔。相當於全國同年總產量的百分之十。

黑龍江省國營農場和鐵道兵農場,如果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耕地面積達到三千三百萬畝,就可以爭取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生產大豆四百五十萬噸(五年累計數),相當國家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出口大豆的一半。

華南墾殖局的橡膠園,遭受一九五四年百年未有的大凍害以後,現已逐漸恢復,廣東(包括海南島)、廣西、雲南都有種植橡膠和熱帶特產飲料、香料作物的好條件。因此應該積極發展以熱帶亞熱帶的作物為主的多種經營。

加強地方國營農牧場對當地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示範作用。全中國各省、區的地方國營農場也必須以農業發展綱要(草案)為指針,因地制宜地進行多種經營,一方面,向當地農業合作社學習耕作方法,另一方面又給當地農業合作社供給已經證明並且經過技術鑒定的優良種籽、種畜和油籽樹、果樹苗,推廣當地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提供經營管理的經驗,為此目的,毛澤東時代對於各個地方國營農場的投資的分配和技術人材的配備,應當給以應有的注意。同時,應當貫徹執行勤儉辦場的方針,充分發揮人力、畜力的勞動效率,使各地的國營農場對於當地農業合作社真正起示範作用。

《國營農場》是社會主義農業生產組織的最高形式,是生產各種農產品的大農牧業企業。

毛澤東時代的《國營農場》還處在初步發展的階段,它的耕地面積和產量在全國耕地面積和農業產量中所佔的比重都還小。

但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每人平均只有三畝多耕地,又由於中國幅員廣大氣候溫和,全國各地特別在邊疆有著大量的土地可以開墾。

所以,中國有必要也有可能逐步地發展更多的國營農場,開墾更多的荒地,生產更多的農牧產品,以供應人民生活和對外出口的需要。

因此,中國必須充分發揮現有農場的生產潛力,加強科學技術指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積累經驗,培養幹部,並且做好荒地勘測、土壤調查、水利勘測和規劃設計工作,為第三個五年計劃更大規模的開荒創造有利的條件作好充分的準備。相信在毛澤東時代的全體從事於農墾事業的人民,在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的鼓舞下,將滿懷信心地完成黨中央和國家給予人民的任務,使國營農牧業進一步地發展起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2 19: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