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抗日:國民黨戰場和解放區戰場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8-4 06: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抗日:國民黨戰場和解放區戰場







中國人民從中國解放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獲得了明顯的比較。
  
難道還不明顯嗎?兩條路線,人民戰爭的路線和反對人民戰爭的消極抗日的路線,其結果:

一條是勝利的,即使處在中國解放區這種環境惡劣和毫無外援的地位。

另一條是失敗的,即使處在國民黨統治區這種極端有利和取得外國接濟的地位。
  
國民黨政府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缺乏武器。但是試問:缺乏武器的是國民黨的軍隊呢,還是解放區的軍隊?中國解放區的軍隊是中國軍隊中武器最缺乏的軍隊,他們只能從敵人手裡奪取武器和在最惡劣條件下自己製造武器。
  
國民黨中央系軍隊的武器,不是比起地方系軍隊來要好得多嗎?但是比起戰鬥力來,中央系卻多數劣於地方系。

《兩個戰場》作者:毛澤東

中國的抗日戰爭,一開始就分為兩個戰場:國民黨戰場和解放區戰場。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國民黨戰場的戰略性的進攻,逐漸地將其主要軍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區戰場;同時,針對著國民黨政府的失敗情緒,聲言願意和它謀取妥協的和平,並將賣國賊汪精衛誘出重慶,在南京成立偽政府,實施民族的欺騙政策。從這時起,國民黨政府開始了它的政策上的變化,將其重點由抗日逐漸轉移到反共反人民。這首先表現在軍事方面。它採取了對日消極作戰的政策,保存軍事實力,而把作戰的重擔放在解放區戰場上,讓日寇大舉進攻解放區,它自己則「坐山觀虎鬥」。
  
一九三九年,國民黨政府採取了反動的所謂《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將抗戰初期人民和各抗日黨派爭得的某些權利,一概取消。從此時起,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國民黨政府將一切民主黨派,首先和主要地是將中國共產黨,打入地下。在國民黨統治區各個省份的監獄和集中營內,充滿了共產黨人、愛國青年及其它民主戰士。從一九三九年起直至一九四三年秋季為止的五年之內,國民黨政府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8],分裂國內的團結,造成嚴重的內戰危險。震動中外的「解散」新四軍和殲滅皖南新四軍部隊九千餘人的事變,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內。直到現時為止,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軍隊進攻的事件還未停止,並且看不出任何準備停止的徵象。在這種情況下,一切污衊和謾罵,都從國民黨反動分子的嘴裡噴出來。什麼「奸黨」、「奸軍」、「奸區」,什麼「破壞抗戰、危害國家」等等污衊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區的稱號和斷語,都是這些反動分子製造出來的。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針對著當時的危機,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按照這些適合時宜的口號,我們黨在五年之內,有力地打退了三次反動的反人民的「反共高潮」,克服了當時的危機。
  
在這幾年內,國民黨戰場實際上沒有嚴重的戰爭。日本侵略者的刀鋒,主要地向著解放區。到一九四三年,侵華日軍的百分之六十四和偽軍的百分之九十五,為解放區軍民所抗擊;國民黨戰場所擔負的,不過日軍的百分之三十六和偽軍的百分之五而已。
  
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者舉行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了,國民黨軍隊表現了手足無措,毫無抵抗能力。幾個月內,就將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廣大區域淪於敵手。僅在此時,兩個戰場分擔的抗敵的比例,才起了一些變化。然而就在我做這個報告的時候,在侵華日軍(滿洲的未計在內)四十個師團,五十八萬人中,解放區戰場抗擊的是二十二個半師團,三十二萬人,佔了百分之五十六;國民黨戰場抗擊的,不過十七個半師團,二十六萬人,僅佔百分之四十四。抗擊偽軍的情況則完全無變化。
  
還應指出,數達八十萬以上的偽軍(包括偽正規軍和偽地方武裝在內),大部分是國民黨將領率部投敵,或由國民黨投敵軍官所組成的。國民黨反動分子事先即供給這些偽軍以所謂「曲線救國」[9]的叛國謬論,事後又在精神上和組織上支持他們,使他們配合日本侵略者反對中國人民的解放區。此外,則動員大批軍隊封鎖和進攻陝甘寧邊區及各解放區,其數量達到了七十九萬七千人之多。這種嚴重情形,在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鎖政策下,很多的中國人外國人都無法知道。

中國解放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解放區,現在有九千五百五十萬人口。其地域,北起內蒙,南至海南島,大部分敵人所到之處,都有八路軍、新四軍或其它人民軍隊的活動。這個廣大的中國解放區,包括十九個大的解放區,其地域包括遼寧、熱河、察哈爾、綏遠[10]、陝西、甘肅、寧夏、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延安是所有解放區的指導中心。在這個廣大的解放區內,黃河以西的陝甘寧邊區,只有人口一百五十萬,是十九個解放區中的一個;而且除了浙東、瓊崖兩區之外,按其人口說來,它是一個最小的。有些人不明了這種情形,以為所謂中國解放區,主要就是陝甘寧邊區。這是國民黨政府的封鎖政策造成的一個誤會。在所有這些解放區內,實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全部必要的政策,建立了或正在建立民選的共產黨人和各抗日黨派及無黨無派的代表人物合作的政府,亦即地方性的聯合政府。解放區內全體人民的力量都動員起來了。所有這一切,使得中國解放區在強敵壓迫之下,在國民黨軍隊的封鎖和進攻的情況之下,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能夠屹立不搖,並且一天一天發展,縮小敵占區,擴大自己的區域,成為民主中國的模型,成為配合同盟國作戰、驅逐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國人民的主要力量。中國解放區的軍隊——八路軍、新四軍和其它人民軍隊,不但在對日戰爭的作戰上,起了英勇的模範的作用,在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各項民主政策上,也是起了模範作用的。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承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鬥」,這一宣言,在中國解放區是完全實踐了。

國民黨統治區

國民黨內的主要統治集團,堅持獨裁統治,實行了消極的抗日政策和反人民的國內政策。這樣,就使得它的軍隊縮小了一半以上,並且大部分幾乎喪失了戰鬥力;使得它自己和廣大人民之間發生了深刻的裂痕,造成了民生凋敝、民怨沸騰、民變蜂起的嚴重危機;使得它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不但是極大地減少了,並且變成了動員和統一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的障礙物。
  
為什麼在國民黨主要統治集團領導下會產生這種嚴重情況呢?因為這個集團所代表的利益是中國的大地主、大銀行家、大買辦階層的利益。這些極少數人所形成的反動階層,壟斷著國民黨政府管轄之下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切重要的機構。他們將保全自己少數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抗日放在第二位。他們也說什麼「民族至上」,但是他們的行為卻不符合於民族中大多數人民的要求。他們也說什麼「國家至上」,但是他們所指的國家,就是大地主、大銀行家、大買辦階層的封建法西斯的獨裁國家,並不是人民大眾的民主國家。因此,他們懼怕人民起來,懼怕民主運動,懼怕認真地動員全民的抗日戰爭。這就是他們對日消極作戰的政策,對內的反人民、反民主、反共的反動政策的總根源。他們在各方面都採取這樣的兩面政策。例如:一面雖在抗日,一面又採取消極的作戰政策,並且還被日本侵略者經常選擇為誘降的對象。一面在口頭上宣稱要發展中國經濟,一面又在實際上積累官僚資本,亦即大地主、大銀行家、大買辦的資本,壟斷中國的主要經濟命脈,而殘酷地壓迫農民,壓迫工人,壓迫小資產階級和自由資產階級。一面在口頭上宣稱實行「民主」,「還政於民」,一面又在實際上殘酷地壓迫人民的民主運動,不願實行絲毫的民主改革。一面在口頭上宣稱「共黨問題為一政治問題,應用政治方法解決」,一面又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殘酷地壓迫中國共產黨,把共產黨看成他們的所謂「第一個敵人」,而把日本侵略者看成「第二個敵人」,並且每天都在積極地準備內戰,處心積慮地要消滅共產黨。一面在口頭上宣稱要建立一個「近代國家」,一面又在實際上拚死命保持那個大地主、大銀行家、大買辦的封建法西斯獨裁統治。一面和蘇聯在形式上保持外交關係,一面又在實際上採取仇視蘇聯的態度。一面同美國孤立派合唱「先亞后歐論」,藉以延長法西斯德國也就是延長一切法西斯的壽命,延長自己對於中國人民的法西斯統治的壽命,一面又在外交上投機取巧,把自己打扮成為反法西斯的英雄。要問如此種種的自相矛盾的兩面政策從何而來,就是來自大地主、大銀行家、大買辦社會階層這一個總根源。
  
但是,國民黨是一個複雜的政黨。它雖被這個代表大地主、大銀行家、大買辦階層的反動集團所統治,所領導,卻並不整個兒等於這個反動集團。它有一部分領袖人物不屬於這個集團,而且被這個集團所打擊、排斥或輕視。它有不少的幹部、黨員群眾和三民主義青年團的團員群眾並不滿意這個集團的領導,而且有些甚至是反對它的領導的。在被這個反動集團所統制的國民黨的軍隊、國民黨的政府機關、國民黨的經濟機關和國民黨的文化機關中,都存在著這種情形。在這些軍隊和機關里,包藏著不少的民主分子。這個反動集團,其中又分為幾派,互相鬥爭,並不是一個嚴密的統一體。把國民黨看成清一色的反動派,無疑是很不適當的。

比  較

中國人民從中國解放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獲得了明顯的比較。
  
難道還不明顯嗎?兩條路線,人民戰爭的路線和反對人民戰爭的消極抗日的路線,其結果:一條是勝利的,即使處在中國解放區這種環境惡劣和毫無外援的地位;另一條是失敗的,即使處在國民黨統治區這種極端有利和取得外國接濟的地位。
  
國民黨政府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缺乏武器。但是試問:缺乏武器的是國民黨的軍隊呢,還是解放區的軍隊?中國解放區的軍隊是中國軍隊中武器最缺乏的軍隊,他們只能從敵人手裡奪取武器和在最惡劣條件下自己製造武器。
  
國民黨中央系軍隊的武器,不是比起地方系軍隊來要好得多嗎?但是比起戰鬥力來,中央系卻多數劣於地方系。
  
國民黨擁有廣大的人力資源,但是在它的錯誤的兵役政策下,人力補充卻極端困難。中國解放區處在被敵人分割和戰鬥頻繁的情況之下,因為普遍實施了適合人民需要的民兵和自衛軍制度,又防止了對於人力資源的濫用和浪費,人力動員卻可以源源不竭。
  
國民黨擁有糧食豐富的廣大地區,人民每年供給它七千萬至一萬萬市擔的糧食,但是大部分被經手人員中飽了,致使國民黨的軍隊經常缺乏糧食,士兵餓得面黃肌瘦。中國解放區的主要部分隔在敵後,遭受敵人燒殺搶「三光」政策的摧殘,其中有些是像陝北這樣貧瘠的區域,但是卻能用自己動手、發展農業生產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糧食問題。
  
國民黨區域經濟危機極端嚴重,工業大部分破產了,連布匹這樣的日用品也要從美國運來。中國解放區卻能用發展工業的方法,自己解決布匹和其它日用品的需要。
  
在國民黨區域,工人、農民、店員、公務人員、知識分子以及文化工作者,生活痛苦,達於極點。中國解放區的全體人民都有飯吃,有衣穿,有事做。
  
利用抗戰發國難財,官吏即商人,貪污成風,廉恥掃地,這是國民黨區域的特色之一。艱苦奮鬥,以身作則,工作之外,還要生產,獎勵廉潔,禁絕貪污,這是中國解放區的特色之一。
  
國民黨區域剝奪人民的一切自由。中國解放區則給予人民以充分的自由。
  
國民黨統治者面前擺著這些反常的狀況,怪誰呢?怪別人,還是怪他們自己呢?怪外國缺少援助,還是怪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腐敗無能呢?這難道還不明白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0: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