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成為千古偉人的機理初探
《毛澤東成為千古偉人的機理初探》
作者:錢學森
錢學森是著名航天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二十世紀初,在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歷史突然改變了軌跡。「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以非凡的膽略與智慧,領導中華民族絕處重生,僅僅用了二十八年時間,就使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帶領全國人民戰勝了國內外所有強大的敵人,一雪百年恥辱,建立了新中國,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強族之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中國人民從列強的宰割與蹂躪中奮然站立起來以後,毛澤東在一窮二白,滿目瘡痍的一片廢墟之上,發下宏願: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今天,中國人民正在將毛澤東的偉大理想一步一步地變成現實。然而在我們攀登頂峰的道路上,將會充滿艱難與曲折。中國要想後來居上,超過世界領先水平,引領21世紀世界新潮,不僅必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科學家,教育家,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必須首先造就象毛澤東那樣具有敢想,敢幹,敢為天下先的膽量和雄才大略的第一流的領袖群體。毛澤東作為生長於中國大地的世界第一流的偉大領袖,為我們研究他的成長曆程,探求造就偉大領袖和統帥的培養模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毛澤東,字潤之。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他13歲前學過四書五經,朝夕誦記中潛移默化了他的心靈。「影響毛澤東性格,塑造毛澤東人生境界的,還有豐富的古典文學名著。象《精忠傳》、《隋唐嘉話》、《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等,書中古俠們打富濟貧的行為,梁山好漢們的造反精神,孫悟空的叛逆性格等」。
在13歲時由於認定繼續背誦哪些陳腐無用的經書不合自己的心愿, 他便決定在家自學了。這時的毛澤東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學什麼?只是被強烈的求知慾驅動著學習他所能夠找到的一切書籍。後來他讀到一本鄭觀應寫的討論社會政治問題的書《盛世危言》, 對他的思想產生了強烈震撼。
他回憶說,「我讀了一本叫《盛世危言》的書,我當時非常喜歡這本書。作者是個老的改良主義者,認為中國之所以弱,在於缺乏西洋的器械-----鐵路,電話,電報,輪船,所以想把這些東西引進中國。《盛世危言》激起了我恢復學業的願望。」
毛澤東17歲離家赴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前夕,寫了一首《贈父詩》: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反映出當時的毛澤東是一位很有志氣的青年。在東山學校,他從同學那裡借了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從這本書里,他認識了令他非常欽佩的拿破崙、彼得大帝、盧梭、孟德斯鳩、華盛頓、林肯等人物。他在東山的求學只有短短的半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毛澤東加入湖南起義新軍。辛亥革命失敗后,他棄武從學。但學什麼呢?毛澤東回憶說,「我並沒有判斷學校優劣的特定標準,也不明確自己究竟想幹什麼。」
他對學校的了解一是報紙廣告,二是朋友介紹。「一個警政學校的廣告引起我的注意,於是去報名投考。但在考試以前,我看到一所製造肥皂的「學校」的廣告,它不收學費,供給膳食,還答應給些津貼。這是一則吸引人鼓舞人的廣告。……我改變了投考警校的念頭,決定去做一個肥皂製造家。……這時候,我的一個朋友成了學法律的學生,他勸我進他們的學校。我也讀了這所法政學堂的娓娓動聽的廣告。……我寫信給家裡,重述了廣告上所許諾的一切,要求給我寄學費來。……另一個朋友勸告我,說國家正處於經濟戰爭中,當前需要的人材是能夠建設國家經濟的經濟學家。他的議論打動了我,我又花了一元錢向這個商業中學報名。我真的被錄取了並在那裡注了冊。……有一天我讀到了個廣告,介紹一所公立高級商業學校的優點。……我認為最好能在那裡成為一個商業專家,就又付了一塊錢報名。……我進了這個學校,但是只耽了一個月。我發現,這所新學校的麻煩之處,在於很多課程都用英語講授。我和其他學生一樣只懂得一點點英語。……我的下一個經歷是省立第一中學。我花了一塊錢報名,參加了入學考試,發榜時名列第一。……我不喜歡第一中學。它的課程有限,校規也使人反感。我讀了《御批通鑒輯覽》以後,得出結論:不如獨自看書學習。」此後毛澤東住進湘鄉會館,每天到省立圖書館去讀書,主要是世界地理和歷史。後來實在沒有錢了,才又留意廣告,考進湖南師範學校,「我在師範學校當了五年學生,並且抵住了後來所有廣告的引誘。最後,我居然得到了畢業文憑。」
從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八年,這是毛澤東一生接受的最正規、最完整的教育。
單從以上引述的有關毛澤東就學的的經歷來看,可謂乏善可陳。讀了六年私塾, 一無留洋背景, 二無名牌學歷。17歲讀高小, 後來是一聯串的技校,而且個個半途而廢。25歲才師專畢業。這樣一份簡歷在一般人看來, 別說錦繡前程, 就是混碗飯吃, 也是實屬不易。毛澤東的求學經歷, 為何如此坎坷?
因為他內心深處孜孜以求的是超凡脫俗的「內聖外王」之道, 天下沒有一所學校有能力傳授!
而這一切只有靠他自己去獨立探索。就是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毛澤東逐步形成了非凡的個性,和由此產生的超人的智慧。
毛澤東之所以成為偉大的領袖,關鍵的原因是他在青少年時期培養出了偉大領袖的心理素質。一種高屋建瓴的領袖心態。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的性格形成對其以後一生的成就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這與其當時的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毛澤東如果不是出生在湖南,他的心理發育歷程也許會大不相同, 中國的歷史也可能隨之而大不相同。湖南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在近代出了個曾國藩。正如唐浩明在《曾國藩》一書中描寫的那樣,曾國藩平定太平軍后, 十幾萬湘勇帶著從金陵劫掠的大批財富, 回到湖南「起屋買田, 送子讀書, 經商跑大碼頭, 出門會闊朋友, 開湖南一代新風,遂使歷來號稱天荒之地的三湘四水, 從此眼界大開, 風氣大變, 人才輩出, 燦若群星, 成為近代中國最有名氣, 最有影響的一個省份。」 在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崇仰和學習曾國藩,在湖南青年學子中蔚然成風。
莫志斌,陳特水在《跟毛澤東學讀書》中披露,青年毛澤東是極為推崇「聖賢」的。他「衡量聖賢的標準,顯然是受了曾國藩家書的影響。」曾國藩為教育曾氏子孫,選擇了「古今聖哲」周文王,孔孟,司馬遷,諸葛亮等33位中國歷史上卓有建樹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青年毛澤東在《講堂錄》中就完整地記錄並深入研究了這33位曾國藩選出的「聖哲」,其中多位在毛澤東的早期著作中多次出現。毛澤東特別崇拜曾國藩從修身養性的「內聖」入手,中道致力於經幫治國,治軍,「平天下」,從而引向「外王」之道。在青年毛澤東眼裡,曾國藩是位既懂「內聖」之道,又獲「外王」之績的「聖賢」人物。在曾國藩的影響之下,加上西學東進的時代感召,和當時中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悲慘境遇,毛澤東逐漸明確了學習的目標,那就是師從古今中外的眾多最偉大的人物,修鍊「內聖外王」之道,興邦治國平天下,改天換地救中國!
偉大的志向造就了毛澤東非凡的品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為了完成「天降大任」,毛澤東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吃大苦,耐大勞的品格。他和友人一起徒步考察湖南,「身無分文,心憂天下。」
沿途乞討,體察民情。為了培養自己的堅強意志,每遇狂風暴雨,雷電交加,他常赤身露體,呼號狂奔著在崢嶸險峻的嶽麓山上奮勇登攀。抒發著戰天鬥地的萬丈豪情。寒冬臘月,冰水澆身。風急浪高,劈波斬浪。風吹浪打,閑庭信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這種青年時代的壯志豪情,在他令人回味無窮壯美詩篇《沁園春.長沙》中得以盡情的展現: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潛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頂天立地的豪邁氣概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他胸懷遠大抱負,有意識地自我訓練的結果。
在品格修養中,毛澤東還非常看重成大事者忍辱負重, 愈挫愈奮, 百折不撓的意志磨練。正是這樣的心理素質使他在日後極端艱難困苦的鬥爭環境中,在受到錯誤路線打擊排擠的逆境中,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領導中國革命, 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下定決心, 不怕犧牲, 排除萬難, 去爭取勝利。正是這樣的心理素質使他所造就的人民軍隊具有一種一往無前的氣概, 它要壓倒一切敵人, 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正是這種氣概,鑄成了人民軍隊的軍魂。它讓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們無不心驚膽寒。毛澤東曾反覆研讀司馬遷在受腐刑之後寫給朋友的《報任安書》,並仔細地琢磨司馬遷在書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境界:「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毛澤東經常用《報任安書》中的話來教育全黨要經得起挫折, 要不為逆境所折服, 要奮發有為。毛澤東日後考察幹部,也特別看中能否經得起挫折這一條。
司馬遷對毛澤東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司馬遷注意讀「無字之書」。他20歲以後,遊歷各地的名山大川,考察史跡,廣收史料,對歷史的感性認識,為他後來寫作《史記》打下了堅實基礎。司馬遷的「實學」精神令青年毛澤東深受感動,他表示「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在司馬遷的「實學」精神影響下,毛澤東一生注重實地考察,調查研究,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大力提倡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1927年寫下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是其調查研究的典範之作。後來在延安又寫了《實踐論》。毛澤東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是其獲得真知灼見的重要方法。
毛澤東偉大的志向在造就其非凡品格的同時,也使他擁有了做為領袖所必備的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張昆弟1917年9月日記曾記述:「毛君雲,西人物質文明極盛,遂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慾之發達已耳。若人生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無價值。」(註:《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638頁。)胸懷大志的青年毛澤東喜歡「讀奇書、交奇友、著奇文、創奇迹」。毛澤東自述:「我漸漸聚集了一批學生在我的周圍,這些核心成員後來組成一個團體,對中國的大事和命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是一群態度嚴肅的人,無暇談論瑣事。……我和我的朋友只願意談論大事——人的本質、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和宇宙。」這些人包括蔡和森、蕭子升、何叔衡、張昆弟、蕭三、陳昌、周世釗、羅學瓚、彭道良等中國革命運動的先驅。他們組成的團體就是著名的「新民學會」。
「《禮記》里的『大學』篇中有『道在新民』;《書經》里的『湯誥』篇中,有『人作新民』。我們取其『新民』,意在除舊布新。新的人,新的勢力,開一代新風!」不久以後,毛澤東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便高舉著共產主義這面大旗,凝聚黨心,軍心,民心,讓千百萬仁人志士,為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偉大目標,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為了革命,分身碎骨,心甘情願!天安門上毛澤東一句話「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全球華人,無不動容!建國之初,毛澤東「超英趕美」一番宏願,海外赤子,競相歸國。沒有汽車洋房,沒有金錢美女,只有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新中國建設藍圖!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蒸蒸日上,一日千里。今天讓我們反思一下,如果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時,不用解放全人類的的偉大目標為感召,而是用為實現「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而奮鬥,誰會為之拋頭顱,灑熱血?頭都沒了,還想啥?毛澤東如果沒有「超英趕美」的宏圖大志,而是「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海外精英們還會有毅然回國的激情嗎?毛澤東的偉大,在於其志向的偉大,感召力的偉大,凝聚力的偉大!
偉大的志向不僅造就了毛澤東非凡的品格,也造就了毛澤東超人的智慧。毛澤東安邦治國,改天換地的奮鬥目標,註定了他只能師從天下最有智慧的那位老師---五千年的歷史。1910年毛澤東在私塾里第一次讀到了吳乘權等編修的《綱鑒易知錄》。這是一部簡明中國通史。私塾的學習為他打下了古文的基礎。後來他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學里讀到了《御批通鑒輯覽》。這部書是由臣下將乾隆帝硃筆御批的《資治通鑒》的800條彙編而成。此書的卷首還有乾隆寫的序言。學安邦治國何人最有資格當導師?當然是建功立業的帝王。這樣的帝王總結出的歷史經驗,正是那時的毛澤東在冥冥之中苦苦尋找的指路明燈。就是為了讀這本史書,他退學了。按照乾隆的指點,毫不猶豫地縱身跳進了浩瀚的歷史海洋。從此以後,毛澤東讀史成癮。史書成了他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資治通鑒》是他最為欣賞的著作之一。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約300多萬字。《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不勝數。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鑒》媲美」(百度百科)。毛澤東評價《資治通鑒》說:「這是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我讀了十七遍,每讀一遍都獲益非淺。」
《二十四史》也是毛澤東最愛讀的一部史書。該書是由清乾隆皇帝欽定的二十四部史局的結果,它以統一的紀傳體裁,完整、系統地記錄了明亡以前中國幾千年的滄桑歷史。是中國唯一一部完整的、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官修史總集。全書共有三千二百多卷,八百多冊,約有四千萬字,可謂包羅萬象。毛澤東並非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去考證式地讀史。而是帶著問題讀,根據需要讀。目的是學習安邦治國平天下之道。
當毛澤東將上下五千年的天下興亡,人世滄桑,盡收眼底,爛熟於胸,融匯貫通之後,終於找到了上帝為歷史當裁判,為帝王寫評語的感覺。「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躍然紙上: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當毛澤東將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的雄才大略,經驗教訓融入自己的靈魂深處之後,他本人也就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達到了料事如神,用兵如神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毛澤東通過正確的「修鍊」確實達到了「神」一般的境界!
這裡我們並不想鼓吹神秘主義。而是要探索毛澤東成為千古偉人的機理,從而讓毛澤東式的領袖人物能在中華大地上層出不窮!下面我們就通過一些實例來分析歷史是如何啟發毛澤東的靈感的。
毛澤東的許多政策和方略來源於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比如《漢書》中《趙充國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時邊塞有事,京師發兵,糧草運輸極為不便,往往興師動眾至邊疆,敵已遁逃。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趙充國督兵西陲,多次上書,提出「屯田戍邊」,寓兵於農的主張,而且身體躬行就地解決軍糧, 這樣可避免長途運輸的困難, 節省國庫開支, 以逸待勞,長期戍邊。這個主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後來曹操和曾國藩也搞屯田, 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為抗戰時期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解放后建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黑龍江軍墾農場等重大舉措,提供了歷史借鑒。(將來有朝一日,中國大舉開發非洲或月球什麼的,這條仍然可以借鑒。此乃后話。)
毛澤東善用兵,其中很多也是從趙充國那裡學來的。趙充國主張, 「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毛澤東將之表達為牢牢掌握戰爭主動權,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趙充國講,「戰無必勝,不苟接刃;攻不必克,不苟勞眾。」毛澤東總結為「不打無把握之仗。」趙充國提出「以逸待勞,取勝之道也。」
毛澤東概括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針。
趙充國平定西羌少數民族暴亂時,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保護牧農草地的政策受到牧民的擁戴。這為毛澤東長征路過彝族地區的民族政策提供了示範。趙充國的「嚴懲首要,脅從不問,善待來使,保護牧民」的民族政策,最終使罕開族不戰而降。而與其合謀的先零族的入侵,也因勢單力孤而被擊破。後來孔明對孟獲的七擒七縱,更是將對少數民族的攻心戰術發揮到極致。這對毛澤東的民族政策和俘虜政策的制定有重大啟示。
范忠程在《博攬群書的毛澤東》中,記述毛澤東在《趙充國傳》講到兵法的地方逐一圈划。三個大圓圈的竟達19處之多。從圈點濃密,標記繁多,批語精當來看,毛澤東對趙充國印象極為深刻。
毛澤東讀《史記·高祖本記》與《史記·項羽本記》,對劉,項二人楚漢相爭前後的歷史作了認真的思考。毛澤東認為項羽的缺點在於優柔寡斷,沽名釣譽,不善納諫。肯定劉邦了解人民心理,豁達大度,從諫如流,決策對頭,用人得當。後來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提到民主人士李鼎銘的「精兵簡政」的建議時說:「不管是什麼人,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只要你說的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後來又建立了人民政協制度,就是由劉邦這樣的歷史經驗而來。
在楚漢相爭最關鍵之際,兩軍相持於滎陽。楚軍切斷了劉邦的糧道,劉邦害怕了。請求休戰。以讓出滎陽來換取項羽承認滎陽以西為漢的領土,項羽不顧謀臣范增的反對,放棄了接近滅漢的勝利,「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鴻溝而東為楚。」
和約簽定后,項羽鬆懈,引兵東去,而劉邦得以喘息,最後打敗了項羽。這段歷史毛澤東自然是牢記於心,決不會重蹈項羽覆轍。1949年4月,在國民黨政府即將垮台之際,重演劉邦故伎,向共產黨提出划江分治的主張。毛澤東不顧斯大林的壓力,堅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此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著名詩篇中,闡述了楚漢相爭的歷史經驗:「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戰爭年代,許多高超的智慧和謀略都是來自於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以上所舉的僅僅是其中的幾個例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毛澤東的智慧,本質上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經驗和教訓的結晶。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原因。
中國的歷史雖然為戰爭和謀略提供了大量借鑒,但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特別是經濟戰略方面,卻是一片空白。只有蘇聯一種模式。毛澤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幾乎從頭摸索。而不是在大量歷史經驗的指引下,胸有成竹。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個毛澤東在戰爭年代才華橫溢,而經濟建設中則屢屢失誤的主要原因。這也正是這位偉人的歷史局限之所在。
在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我們不僅面臨著超級軍事強國,也面臨著它的超級經濟和科技實力。小小寰球,兩隻猛虎,早晚會有一決高下的時候。中華民族要想後來居上,必須要技高一籌,未來的競爭既是實力的競爭,更是智慧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但歸根到底是領袖之間的較量。正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楚漢相爭,成敗的關鍵取決於劉邦,項羽領導水平之高下。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弱者可能打敗強者,關鍵在於統帥。
「導師偉業垂千古,長征接力有來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未來中國的領袖們,應當學習毛澤東,研究毛澤東,超越毛澤東。批量造就新一代的毛澤東。關鍵要抓住兩個方面,首先是要有遠大的抱負,中華民族決不會甘為人後。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動力,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創造力,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號召力,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凝聚力。只有鼓足幹勁,力爭上遊,發奮圖強,科學謀略,才能在不久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頂尖水平!要繼承和發揚天不怕,地不怕,不信鬼,不信邪,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大無畏的毛澤東精神。二是要大量研究謀略,不僅是中國的謀略,更要加強研究西方的謀略,特別是經濟謀略。未來的主戰場更有可能是在經濟領域展開。什麼是領袖,領袖就是謀萬世者,領袖們的謀略從哪裡來,毛澤東的偉大成就表明,其過人的智慧主要來自於對中華五千年謀略史的正確總結。靠的是對歷史上的大量實例分析來積累經驗。這和諸葛孔明初出茅廬便能夠大展宏圖是一個道理。中國未來的領袖們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精通千百年以來的西方經濟謀略史。最後創造出結合雙方優勢的中西合璧的新的謀略體系。從而佔領未來競爭中的智慧制高點。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