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資派改開后哪個行業不是生意
走資派改開后哪個行業不當生意?如同資本主義社會裡一樣,各行各業都可以進行賣買賺錢做生意。但是,中國的走資派篡權復辟資本主義的改開后,要比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更加生意化,更惡劣的初期的資本主義化。
例如,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馬列主義運動高潮時,引進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可負擔住房等民生行業還是堅持到現在。雖然,靠稅收支出的財政巨大,不知能維持多久,起碼今日今時還存在。
而在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的當下如何:
說說《醫療》。病人看病,必須先付錢再看病。需要化驗檢查住院拿葯開刀等沒付清錢只得等待。沒錢,這單「生意「就不成交。而需要各種特殊治療的又要送紅包。製藥廠及中間銷售商都要回報,葯價都成天價。這中間每一個節點都存在著「生意「買賣,有人從中賺錢發財先富成為獲利者。而病人成了被宰的羔羊。
穿上白大褂就敢當「神醫」?就能是「生意人「。就能當「老扳「資本家。例如一些養生館、按摩店等養生保健機構里的沒有學過醫的「神醫」,個個都成了能賺錢的「生意人「。只因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對養生保健服務的需求也水漲船高。
中醫在實踐方面注重「防病」,有自己一套獨具特色的養生理念和方法,很容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通過按摩等舒筋活血的方法,的確能夠緩解病痛,很多愛運動的人都有一定的體驗。因而,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業得以迅速發展。統計顯示,中國走資派特色社會裡的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超萬億元。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現實中,很多養生保健手段與中醫療法並無清晰的界線,一些養生館由此嗅到了商機,常常越界做起「看病」的生意來了。真是「經營者有多大膽,服務就有多廣」。
有的宣稱能夠治療椎間盤突出,有的提供針灸、灌腸等醫療服務,還有的上來就給客人「號脈」,口中念念有詞:女士往往「氣血不足」,男士多是「肝腎陰虛」,「治療」方法都是推拿、拔火罐、刮痧等。可以說,人的一身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這些養生保健機構的服務無所不包。事實上,養生保健機構的不少從業人員,基本沒有系統學習過中醫的理論,或者半路出家懂點皮毛,常掛在嘴邊的穴位、經絡等名詞,都是用來忽悠消費者的。
騙人錢財著實可恨,傷人身體孰不可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並非無所不能,「沒有金剛鑽兒,就不能攬瓷器活兒」。以看似簡單的推拿為例。病人在醫院做推拿前,醫生會先診斷再治療;而在養生館,技師往往沒多少醫學常識,客人哪裡不適就按哪裡,這很容易出現危險。在網上隨便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不少因為推拿不當導致消費者身體受到傷害的案例。至於那些更為複雜的醫療手段,讓一些披著中醫外衣的「二把刀」在消費者的身體上「實驗」,後果不堪設想。
醫學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從業人士都需要經過多年學習實踐才能給患者看病,而對於病情的判斷,同樣不是「門外漢」可以做的。所謂「民間高手」,不要指望在這個領域裡出現。技師包裝成醫師,保健上升為診療,如此越界「看病」的生意該終止了。
更嚴重的是:《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 (2023)》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2023年全國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27件,罰沒金額21.63億元。其中,涉及醫藥領域案件7件,所涉罰沒金額約17.72億元,佔比超過8成。流轉過票、層層加價……見不得光的操作,被掀開一角。壟斷原料葯,虛增成本數百倍。
此次公布的一眾案件,涉及東北製藥、天津金耀、遠大醫藥、武漢匯海、江西祥宇、上藥生化等多家企業。其中,僅上藥生化等四家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就罰沒超12億元,這一案例也堪稱「經典」——一家企業以原料葯壟斷為起點,最終撬動整個藥品生產、購銷鏈條的巨額利潤。罰近18億!一份報告,揭開醫藥領域壟斷黑幕。敲警鐘!醫藥反腐風暴仍在持續發生著。這是一門「大生意「。
說說《教育》。在「教育市場」上,只要不惜重金,什麼畢業論文、畢業文憑,甚至「副博士」之類的頭銜都可以買到。有了這些玩意兒,就可以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了。不難看出,教育領域的新行業,完全是適應特權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資產階級文化專制的需要而產生的。
「有錢,就可以進入高等學校」,這是一句很難得的真話。學校商業化,知識商品化,這完全是走資派全面復辟資本主義給教育帶來的必然結果。統治者通過校內教育和校外宣傳,公然要青年人樹立「合理的利己主義」世界觀,並且毫不隱諱地對他們說,「學習、掌握知識」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這是一個將能產生高額利錢的貯錢匣」。既然「知識」、「文憑」、「學銜」都可以用金錢買來。
那麼,這些東西一旦到手,當然就要立即投入「周轉」,以謀取更大的利潤。虧本的生意誰會去做?這種腐朽透頂的「教育」,是一個黑色染缸,別說特權階級的子女,就是少數勞動人民的子女進校后,也必然要受到腐蝕和毒害。它只能培養那種以賺錢贏利為人生哲學的新資產階級分子,即培養特權階級的接班人。
教育領域這種新行業,鬧得烏煙瘴氣,引起了勞動人民的憤怒,於是走資派官方報紙也不得不說上幾句對此表示不滿的話。這當然只是裝裝樣子、騙騙群眾而已。他們心裡明白,擦掉主人身上一點兒浮油,根本不可能觸傷老爺們那肥胖的軀體。那些真正敢於揭露這種醜惡現象的社會根源的,不僅文章登不出,恐怕連作者都早已被關進了「瘋人院」。
《生意》的本質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商品(服務)賣出去之後,立馬收到現金。再來算算成本和利潤,購買原材料花了多少錢,人工成本是多少?期間費用是多少?扣除各項成本之後,利潤是多少?這裡面的成本、利潤等,更多的體現在報表上。
有句說得好,普通人看利潤,高手看的是現金流。一筆生意賺了多少錢?並不是完全等於扣除成本后收到多少現金,還可以是應收賬款等。公司要賺錢,一定要拿到手才算賺到了,如果沒有現金流就是一潭死水。利潤,賺錢,這是做生意的目的。
自從走資派篡權復辟資本主義后,為了要將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各行各業都當作「生意「來做,製造了無數的謊話,造謠千萬篇來醜化抹黑毛澤東時代的各行各業,用一個新名字「產業化「來忽悠,其實質復辟私有化,買賣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