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要《和平》只能以戰爭消滅戰爭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6-11 01: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要《和平》只能以戰爭消滅戰爭







要《和平》只能以戰爭消滅戰爭。這裡的《和平》是指局部的。

《世界和平》指人類社會的非戰爭狀態,這只是人類的願望,只要私有制存在,人類的《世界和平》就永遠在路上。

歷史上,《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和平只是兩次戰爭之間的暫時狀態,由此帶來了人們對和平事業的持久關注與不懈追求。

近代以來,資本的擴張衝動以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戰爭規模越來越大,世界戰爭成為戰爭的主要形式,

「除了世界戰爭以外已經不可能有任何別的戰爭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331頁。】。由此,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世界和平的思想。19世紀80年代末,恩格斯就已經對未來世界戰爭爆發的方式及其對舊秩序的破壞、對社會革命的推動等情況,作出了天才預見。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基礎上,毛澤東對世界和平問題的進一步探討,是從「永久和平」「持久和平」兩個不同層次展開的。

反對戰爭,追求和平,是毛澤東世界和平理論的核心。

毛澤東提出,共產黨人研究革命戰爭的規律,是為了消滅戰爭,實現永久和平,我們「不但求一國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時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2卷第476頁。】。1

936年,在對中國革命戰爭規律作第一次系統論述時,毛澤東稱戰爭為「人類互相殘殺的怪物」【《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174頁。】。

幾千年來,這個怪物給人類帶來了無數災難。

二戰中,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古老中國,是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因而,中國人民不得不拿起武器,爭取獨立和解放,「為永久和平而戰」【《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2卷第474頁。】,並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

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就提出「和平為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頁。】的外交原則,向全世界表達中國的和平願望。

毛澤東說,所謂天下大事,「就是解放、獨立、民主、和平友好、人類進步」【《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484頁。】。

可見,在毛澤東關於世界局勢的思考中,「和平」是頭等重要的大事。這樣的和平觀,既源於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理論,也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和平理念與中華民族的現實需求。

馬克思說過,未來的社會主義新社會與以往任何社會都不同,它的國際原則「將是和平」,「因為每一個民族都將有同一個統治者——勞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第3卷第61頁。】.

近代以來,中國飽受西方列強欺侮和侵略,人民遍嘗戰亂之苦,對和平的渴盼尤為迫切。這些都成為毛澤東格外重視和平的思想動因。

毛澤東早年曾說過,社會主義「就是四海同胞主義,就是願意自己好也願意別人好的主義」【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書信選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2頁。】。反映出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和平觀進行融合的努力。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後,毛澤東把這個理解提升到了理性高度。

所謂「世界永久和平」,意味著戰爭的徹底消除。毛澤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運用,來自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戰爭理論。把社會制度變革作為實現永久和平的前提與基礎,是這一理論的突出特點。

毛澤東認為,戰爭產生的根源在於私有制,以及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階級和國家利益的根本對立。

「戰爭——從有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鬥爭形式。」【《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171頁。】

所以,只有徹底消滅了私有制,消滅了階級,消滅了國家,也就是實現了共產主義社會,才可能徹底消滅戰爭,「人類的永久和平的時代」【《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174頁。】才可能到來。

對於達致永久和平的具體途徑,毛澤東也提出了設想:戰爭雖然令人痛恨,但以正義戰爭消滅非正義戰爭,卻是實現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徑。這一設想的內在邏輯是,規模越來越大的帝國主義世界戰爭,促進了正義力量的覺醒與團結。

被迫拿起武器的被侵略者的暴力革命,必然加速資本主義的衰落和崩潰。這一過程艱辛曲折,但正義戰爭對非正義戰爭的勝利,將使世界不斷接近於永久和平的實現。

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這就是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戰爭的目的在於消滅戰爭」,「消滅它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用戰爭反對戰爭,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用民族革命戰爭反對民族反革命戰爭,用階級革命戰爭反對階級反革命戰爭。」【《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174頁。】

因而,帝國主義發動的戰爭規模越大、越殘酷,卷進去的民族越多,時間越長,人類遭受的痛苦越大,離世界的永久和平也就越近。等到戰爭毀滅了剝削階級本身,人類的永久和平就實現了。這些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戰爭觀的進一步延伸與發展。

從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人類的永久和平是一個長期的、逐步達致的理想狀態。

這樣,就必然引出另外一個更為緊迫、更具現實意義的話題——社會主義能夠為當下的世界和平做些什麼?

毛澤東關於「持久和平」的思考回答了這個問題。

毛澤東認為,私有制的存在是客觀現實,人類依然面臨戰爭與動蕩的威脅,但是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巨大創痛,所有國家都希望維持和平局面,爭取發展機遇,創造穩定繁榮。

新獨立的民族國家急需和平環境以開展各方面建設工作,西方國家也需要和平環境來調整經濟、休養生息。在這種情況下,爭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

毛澤東關於這個問題的探索與實踐,對二戰結束以來的世界和平大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9: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