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主席多次講要給學生《減負》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5-20 22: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毛主席多次講要給學生《減負》






1957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在講話中從教育的方向性、根本性方面明確提出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次公布的教育方針。這一方針為「減負」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原則要求,使教育工作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發展。(《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26頁)

1957年3月7日晚上,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期間,毛主席在頤仁堂和天津、山東、江蘇、河南、湖南、四川、陝西七個省市教育廳局長座談當前普通教育問題,他在講話中提出「課程要減少,分量要減輕,減少門類,為的是全面發展。」。(《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七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48頁)

1958年8月毛主席對陸定一《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一文作的修改中指出:「兒童時期需要發展身體,這種發展要是健全的。兒童時期需要發展共產主義的情操、風格和集體英雄主義的氣概,就是我們時代的德育。這二者同智育是連結一道的。二者都同從事勞動有關,所以教育與勞動結合的原則是不可移易的。總結以上所說,我們所主張的「全面發展」,是要使學生得到比較完全的和比較廣博的知識,發展健全的身體,發展共產主義的道德。」(對陸定一《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一文的批語、按語和修改,<一九五八年八月>,《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第341頁)

1964年2月13日(春節)下午,毛主席在人民大會堂一一八廳召開座談會,就教育問題發表講話。他說: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才,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學制可以縮短。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活動。學生要有娛樂、游泳、打球、課外自由閱讀的時間。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課程講得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他還列舉了孔夫子、李時珍、富蘭克林、瓦特、高爾基自學的事例。(《關於教育革命的談話》<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三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第22-23頁或《毛澤東年譜》第5卷第314-315頁)

1964年3月10日,毛主席閱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三月六日編印的《群眾反映》第十六期摘登的北京鐵路二中校長魏蓮一關於減輕中學生負擔問題的來信后批示:「劉、鄧、彭閱后,請尚昆辦。此件應發給中央宣傳部各正副部長,中央教育部各正副部長、司局長每人一份,北京市委、市人委負責人及管教育的同志每人一份,團中央三份。並請他們加以調查研究。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的。」三月十四日,中共中央下發了毛澤東的批示和這一期《群眾反映》。(《改革學校課程設置和講授方法》<一九六四年三月十日>,《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76頁或《毛澤東年譜》第5卷第322頁)

1964年7月5日, 毛主席在北戴河一號樓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的侄子毛遠新談話時指出:「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後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麼不反?只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麼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麼?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上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麼多幹什麼?」(《教育制度要改革》<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第96頁)

1964年8月29日,毛主席在接見尼泊爾教育代表團時指出:「以教育制度來說,我們正在進行改革。現行的學制年限太長,課程太多,教學方法有很多是不好的,考試方法也有很多是不好的。學生讀了課本還是課本,學了概念還是概念,別的什麼也不知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許多學生不知道什麼是馬、牛、羊、雞、犬、豕,也分不出什麼是稻、粱、菽、麥、黍、稷。學生要讀到二十幾歲才能讀完大學,學年太長了,課程太多。採取的方法是注入式而不是啟髮式。考試的方法是把學生當敵人看待,舉行突然襲擊。」

1965年7月3日,毛主席看了共青團中央辦公廳1965年6月25日編印的《團的情況》(增刊) 第十八期登載的《北師一個班學生生活過度緊張, 健康狀況下降》一文後批示:「陸定一(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中央文教小組組長、 國務院副總理)同志: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 (《關於學校要減輕學生負擔的批語》<一九六五年七月三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第391頁)

1965年8月8日, 毛主席接見以教育部長貢特·塞拉為首的幾內亞教育代表團和幾內亞總檢察長法迪亞拉及夫人時談話中強調指出:「學校的校長、教員是為學生服務的,不是學生為校長、教員服務的。」 (《關於辦好學校問題的意見》<一九六五年八月八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第432頁)

1965年12月21日,毛主席在杭州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梁、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在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怎樣交換,身體搞壞了,真是害死人。」 (《改造學校教育讓學生接觸社會實際》<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第492頁)

從以上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毛主席對學生「減負」工作的高度重視,要求通過縮短學制、改革課程設置與教材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5 00: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