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現在的大學生為何幼稚得像孩子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5-11 22: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6評論

現在的大學生為何幼稚得像孩子






毛澤東:「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梁、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樣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

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十幾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

其實,入學前的小孩,一歲到七歲,接觸事物很多。二歲學說話,三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裡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外國人的區別,……只剩下了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點。誰見過「人」?只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只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樓,北京的四合院。

大學教育應當改造,上學的時間不要那麼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歷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歷史學家搞不了歷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

要改造文科大學,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高中畢業后,就要先做點實際工作。單下農村還不行,還要下工廠,下商店,下連隊。這樣搞他幾年,然後讀兩年書就行了。大學如果是五年的話,在下面搞三年。教員也要下去,一面工作,一面教。哲學、文學、歷史,不可以在下面教嗎?一定要在大洋樓里教嗎?「

毛澤東:「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

課程講得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毛澤東:「學制縮短以後,中學畢業生只有十五六歲,不夠當兵年齡,也可以過軍隊生活。不僅男生,女生也可以辦紅色娘子軍,讓十六七歲的女孩子去過半年到一年的軍隊生活。「

毛澤東:「清華大學有工廠。它是一所理工科學校,學生如果只有書本知識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但是,大學文科不好設工廠,不好設什麼文學工廠、歷史學工廠、經濟學工廠,或者小說工廠。文科要把整個社會作為自己的工廠。師生應該接觸農民和城市工人,接觸工業和農業。不然學生畢業,用處不大。如學法律的,如果不到社會中去了解犯罪情況,法律是學不好的。不可能有什麼法律工廠,要以社會為工廠。「

毛主席說:「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勞動。

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

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

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 

轉載《現在的大學生,為何幼稚得像個孩子》文章來源: 冰川思想庫 於 2024-05-10 

現在的大學生,為何幼稚得像個孩子

如果「大學高中化」這個趨勢不能夠扭轉的話,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大學輔導員們趕赴衡水中學學習取經不是沒有可能。若如此,將是中國大陸當代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幸。

倒退一二十年,你一定會對如下場景目瞪口呆:

在一個招聘會現場,一位頭髮花白的父親正忙著填表,20來歲的兒子一言不發站在旁邊看著。過了一會兒,男孩後面冒出兩個女人,是他的媽媽和姐姐。媽媽拿著簡歷,姐姐背著書包、拿著水杯。父親東張西望,問工作人員,兒子還有多長時間輪到?

這不是假想,而是《這屆大學畢業生的社會化越來越難》這篇採訪文章描寫的最新場景。

如果留心一下,會發現近期圍繞「大學高中化」這個熱門話題的分話題,除了「社會化越來越難」,還包括:有的大學成立家委會、組建大學生家長群、大學生考試成績通報家長,等等。

通過羅列這一系列現象,為我們刻畫出的,是幼稚、懦弱、社恐、無擔當、無責任感的新一代大學生群像。

如果這一群像有較高逼真度,那麼,於學生而言,上這樣的大學,與這樣的大學生為伍,意義何在?對教授們來說,教出這樣的學生,意義何在?

我當然希望這不是真切的群像,但這很可能是我一廂情願的臆想。

「大學高中化」趨勢從何而來

所謂「大學高中化」,是指中國大陸高校在教學和管理上,仍然延續中國大陸高中時候的主要做法:

其學習的目的,與高中刻苦學習的唯一目的是高考取得好成績一樣,大學努力學習,就是為了研究生考試一舉通過。考研就是第二次高考,也是一次「改命」的機會。與考研無直接或間接關係的課程或興趣愛好,一概棄之不顧,考上再說。

為了取得保送上研究生的名額,學生進大學伊始,就異常注重每門課程的考試成績,為了獲取高分而熟讀教材,分毫必爭,大學知識教育應有的寬度和廣度被有意放棄。

像高中時候一樣,家長深度插手學校管理。他們對遠在遠方求學且已屆成年的子女並不放心,擔心他們貪玩好耍荒廢學業,擔心他們的安全,擔心他們是否吃飽穿暖,他們仍將成年子女當成高中生,他們開始通過即時通訊軟體,成立家委會、家長群,互通各種信息,隨時出面,為子女排憂解難。

學校為減少麻煩,減少與家長方面的衝突,不得不做出讓步,也逐漸像管理未成年人一樣,介入本該由學生自治的領域,如早晚自習、寢室衛生、出行安全等。

如果「大學高中化」這個趨勢不能夠扭轉的話,那麼在不久的將來,輔導員們趕赴衡水中學學習取經不是沒有可能。若如此,將是中國大陸當代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幸。

學歷崇拜需要祛魅

2023年,全國報名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人數達474萬,而2007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只有459萬。

這就好比2007年的大學畢業生,全參加2023年研究生考試都還不夠,仍差了15萬人。同時也說明,經過15年時光,研究生學歷大幅貶值。

是不是當年只需要本科學歷的工作,如今必須要研究生水平才能勝任?又或者,產業升級翻天覆地,經濟社會發展所提供的工作崗位,已經到了大多數本科生無從著手?

非也。任何人都能看出:大規模擴招,使擁有大學學歷的人越來越多,而工作崗位並未相應增加甚至在減少,為了脫穎而出,學生競相取得更高學歷,於是相同的工作崗位,對學歷的要求水漲船高。

大學招生是選拔性的,需要人才;工作單位的HR招人也是選拔性的,也需要人才。

在過去,可以說是大學在幫助工作單位的HR做人才把關工作,工作單位的HR只需要根據大學的標籤安排人就行了。當然,工作若干年後具體表現另說,到那時候已經是領導裁定的事了。

而現在,隨著大規模擴招,標籤發放越來越多,大學已經承擔不起為用人單位貼人才標籤的功能。

但用人單位的HR面對一群毫無工作經驗的職場新人,他們除了自己組織筆試面試,無奈之下還是得把大學貼的標籤作為一項客觀標準,視為選人的重要參考。即便HR錯招了不合格的人,他們也可以把責任推到大學身上:「他是985的,不過如此。」言下之意,錯在學校,與我無關。

對非科研類工作而言,如今學歷重要,但學歷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這點從近年來研究生就業率就能看出端倪。

既然如此,大學也應從社會氛圍的學歷崇拜中適當抽身,名正言順回歸本分。

多數人讀研是巨大浪費

中國大陸的產業結構,決定了中國大陸的職場並不需要那麼多「研究生」,大量就業機會還是在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基礎部門。

然而,大量將來只能在基礎部門工作的大學生,正拼盡全力擠入「研究生」賽道。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取得研究生學位證書之日,就是告別「研究」之時。

這是個莫大的諷刺,也是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在今天,大學科研院所與企業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大企業科技研發費用逐年走高,眾多科技型初創企業的技術來源,正是大學科研院所。

我認為,大部分的研究生,應該從這層關係中產生。而要把握這層關係,就需要那些準備進行「研究」的大學生對產業狀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事實是,非但大學生不清楚產業狀況,很多大學教師對相關產業的了解程度也是隔膜的,有限的。

產業狀況不是開幾個座談會就可以弄清楚,也不是一個在校大學生通過短暫的實習可以弄明白,他們必須在相關行業有一定工作經驗,是帶著真問題來學習怎樣進行研究,以及準備研究什麼的。

按照這個要求,很多專業並不適合招收興趣不明、稟賦不明,只有考試成績清楚的應屆生;很多專業所招收的研究生,應該是有工作經驗,有行業和產業認知的大學生。

壓縮應屆大學生在研究生招考中的比例,對報考者提出1年到3年相關工作經驗的要求,應該是今後研究生招考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而那些與產業化相距甚遠的基礎研究,比如傳統的數理化醫文史哲藝術等學科,還是可以由本科畢業直接讀上去研究高深學問。

一切一刀切的辦法,總是會把好事辦成壞事。

讓有工作經驗者才能考研

讓有工作經驗者才能報考研究生,現實中還是不能排除有少數人仍然把考研當成唯一「改命」的機會,但至少在招生單位和研究生導師看來,可以一眼望穿該生的潛力如何,到底是否值得培養。

不僅如此,它還是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第一,可以讓一些高校放棄做「考研基地」的不良嗜好,認認真真做好本科教學,把培養對社會有用之才而不是考試之才作為第一要務。如此,為它們逐漸轉型做職業教育提供動力。

第二,釜底抽薪地打掉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學歷內卷,解除大學生的考研緊箍咒,讓他們在更自由的大學校園中充分發揚個性,挖掘和發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更多的時間走出校園,走進用人單位,感受社會,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從而逐漸克服「社恐」,培養與人交往的自信與技巧。

第三,可以讓大部分大學生放棄唯分數論,不再斤斤計較於分數多少,更加多元發展,也可以藉此把家長方面勢力清除出學校的教學與管理。

眾所周知,現在的高校把考上研究生也算成是本科就業率。這樣做,只是把問題和矛盾往後拖而已,最終吃大虧的是學校的聲譽和學生的時間精力。

考慮到從某一屆起開始施行「有工作經驗者才能考研」,各高校的本科生都不能考,也就意味著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又有何損失呢?

眼下面臨的困難,讓我們幾乎退無可退,或許正是倒逼改革的好時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6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09
現在的大學生,為何幼稚得像個孩子?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0
毛澤東:「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梁、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樣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1
毛澤東:「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十幾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2
毛澤東:「其實,入學前的小孩,一歲到七歲,接觸事物很多。二歲學說話,三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裡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外國人的區別,……只剩下了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點。誰見過「人」?只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只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樓,北京的四合院。"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3
毛澤東:「大學教育應當改造,上學的時間不要那麼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歷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歷史學家搞不了歷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4
毛澤東:「要改造文科大學,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4
毛澤東:「高中畢業后,就要先做點實際工作。單下農村還不行,還要下工廠,下商店,下連隊。這樣搞他幾年,然後讀兩年書就行了。大學如果是五年的話,在下面搞三年。教員也要下去,一面工作,一面教。哲學、文學、歷史,不可以在下面教嗎?一定要在大洋樓里教嗎?「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5
毛澤東:「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6
毛澤東:「課程講得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6
毛澤東:「學制縮短以後,中學畢業生只有十五六歲,不夠當兵年齡,也可以過軍隊生活。不僅男生,女生也可以辦紅色娘子軍,讓十六七歲的女孩子去過半年到一年的軍隊生活。「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7
毛澤東:「清華大學有工廠。它是一所理工科學校,學生如果只有書本知識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但是,大學文科不好設工廠,不好設什麼文學工廠、歷史學工廠、經濟學工廠,或者小說工廠。文科要把整個社會作為自己的工廠。師生應該接觸農民和城市工人,接觸工業和農業。不然學生畢業,用處不大。如學法律的,如果不到社會中去了解犯罪情況,法律是學不好的。不可能有什麼法律工廠,要以社會為工廠。「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7
毛主席說:「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勞動。"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8
毛主席說:「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8
毛主席說:「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9
毛主席說:「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1 22:19
毛澤東:「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梁、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樣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09: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