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教育革命》與《文化大革命》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5-10 06: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9評論

《教育革命》與《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早就對過去舊的教育制度不滿意,他有一個「教育革命」的思路。
   
毛澤東在他青年時代接受舊教育時,就對舊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滿。

毛澤東曾用乾脆不進學校讀書而是自己每天到長沙定王台去自學的辦法進行反叛。後來,在父親停止供毛澤東學費的威脅下,毛澤東才又進入學校去讀書。但毛澤東對舊教育制度的不滿始終存在。

新中國成立后,在毛澤東的親自領導之下,中國共產黨對舊的教育制度進行了改造,建立起新的人民教育制度。對此,毛澤東是基本滿意的。

但是,毛澤東從維護工人、農民及其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出發,認為中國的教育制度裡面還存在不少弊端。對這些弊端,毛澤東不高興,多次提出批評,並且積極探討進行改革的方案。

早在1957年,毛澤東就指出了中國教育制度裡面存在的許多弊端,並且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

當年的3月7日,毛澤東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時,就針對教科書、辦私立中學、助學金、思想教育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毛澤東說:「我們的教學計劃、教科書都是全國一致的。這種做法是不是有問題?各省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教材?各省是不是感到受限制?」

毛澤東說:「中學辦在農村裡是先進經驗,農民子弟可以就近上學,畢業后可以回鄉生產。如果說教師比較差,可以從好的中學抽調一部分來支援,抽肥補瘦,抽多補少。如果說辦學質量差,孔夫子還沒有受過這樣的教育呢。這是要解決農民子女就近讀中學的問題,唱戲也還有草台班子嘛。在農村,教育要強調普及,不要強調提高,不要過分強調質量。課程也可以簡單些,有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農業生產知識、政治等八九科就可以了,其他的今後還可以自學,這些學校主要是解決農民生產勞動中需要的知識,如要升學也不限制,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升學,有的不一定升學。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沒有進過中學,還不是自學出來的!蕭楚女也沒有進過什麼正規的學校,辦報還不錯嘛。」

毛澤東認為,對助學金要調整,「按照當前的經濟情況,準備兩三年內將助學金擴大一些,使百分之七八十的農家子女能享受助學金,幫助農民解決一些困難。」、「蘇聯的教材,應當學的就要學,不應當學的就不要學。你們要來一個改革,不要照抄外國的,一定要符合中國的情況,並且還要有地方的特點。」

毛澤東在這次講話中,特彆強調學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問題。

毛澤東說:「學校要大力進行思想教育,進行遵守紀律、艱苦創業的教育。」、「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不要使他們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中學應當有政治課。政治課要聯繫實際,生動有趣,不要教條式的,要使中學生知道一些為人在世的道理。講猴子變人的社會歷史如果同歷史課有重複,歷史課可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講起,講勝利,講困難,不過猴子變人還要講,階級鬥爭也要講。」

1958年8月,毛澤東在審閱中宣部部長陸定一的一篇文章時,加寫了兩段文字,提出了「教育與勞動結合的原則是不可移易的」和學生要「全面發展」的主張。
   
進入60年代后,毛澤東認為,我們教育制度中的弊端更突出了。

對此,毛澤東在1964年3月10日寫的一段批語中指出:「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的。」

1966年2月,毛澤東在同毛遠新的一次談話中提出:教學不能都按照發展順序來講。「學歷史,主要學近代史。現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才三千多年,要是到一萬年該怎麼講呢?」,「講原子物理,不必要從最早的那個學派的理論講起。你們這樣學,十年也畢不了業。你們學自然科學的,要學會用辯證法。」

1966年5月7日,毛澤東在寫給林彪的一封信中提出:學校的「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集中起來,毛澤東對中國教育制度方面的意見,主要有三點:

一是認為學制太長,課程太多;

二是認為教學不得法;

三是認為不突出政治,以致出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的現象。

毛澤東認為,這些都不利於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毛澤東下決心要對中國的教育制度進行改革。

毛澤東所確定的改革的基本方針就是:教育要突出政治,教育要同生產勞動相結合。而教育突出政治,是第一位的。

在「文革」前,毛澤東一直醞釀著要按照這個基本方針,來一場「教育革命」。不料,這個「教育革命」還沒有來得及搞,「文革」就爆發了。

按照把搞「教育革命」與搞「文化大革命」結合起來的思路,毛澤東決定「停課」。

在發動「文革」前,毛澤東就認為教育界裡面存在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很大一部分的學校已經被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所統治,因此「教育革命」勢在必行。

但毛澤東還沒有來得及搞「教育革命」,就已經發動了「文化大革命」。

此時,毛澤東轉而認為,教育界裡面的問題不是孤立的現象。

毛澤東認為,全國一大部分政權已經被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所掌握,教育界的問題只是這種情況中的一種,只有解決了全國性的問題,才能徹底解決教育界裡面的問題。

由此,毛澤東形成了把「教育革命」與「文化大革命」結合起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搞「教育革命」的思路。

怎樣把搞「教育革命」與搞「文化大革命」結合起來?毛澤東一開始想從改革高校的招生制度入手。
   
1966年6月13日,按照毛澤東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的通知》,指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基本上沒有跳出資產階級考試製度的框框,不利於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針,不利於更多地吸收工農兵革命青年進入高等學校。這種考試製度,必須徹底改革。」

因此,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1966年高等學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遲半年進行。7月24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又發出《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該《通知》提出:從本年起,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區辦理。高等學校招生取消考試,採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毛澤東設想,通過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讓一大批工農兵革命青年不經過考試而是通過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進入高等學校。

毛澤東認為,這些工農兵青年進入學校是打破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對學校的統治,實行「教育革命」的基本力量。他早就認為,學校的基礎有兩個:一個是學生,一個是教師。現在,既然教師這個基礎不可靠,就要用加大、加強學生這個基礎,來促進對教師這個基礎的改造。

《人民日報》在當年6月18日發表的社論《徹底搞好文化革命,徹底改革教育制度》中,把毛澤東的這個思路點明了。社論說:改革招生考試製度是「徹底搞掉資產階級教育路線的一個突破口。」
   
但是,還沒等高校招生制度按照毛澤東的思路實施改革,高校就因搞「文化大革命」而學生運動起來了。北京和外地一些高校都發生了揪斗教師、校長甚至群眾的事情。對這些事情,劉少奇、鄧小平等在中央一線工作的領導決定嚴肅處理。1966年6月20日,劉少奇在批轉北大工作組的一份簡報時寫道:「北大工作組處理亂斗現象的辦法是正確的、及時的。各單位如果發生這種現象,都可以參照北大的辦法辦理。」

而毛澤東卻對劉少奇的批語十分不滿。毛澤東認為,劉少奇這是支持工作組壓制學生。

毛澤東提出,現在就是要支持大中學校的學生造反,衝破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學校的統治,搞「文化大革命」就是要依靠「一大批本來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使他們成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闖將」。

毛澤東決定:撤回中央派往高校的工作組,支持學生革命,而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打破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高等學校中的統治。

毛澤東發現,貫徹這樣的方針,受到了阻力。

毛澤東轉而認為,由於在中央和各地有一大批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不準青年學生革命,根本談不上搞「教育革命」。

因此,必須把原來設想的「教育革命」合併於「文化大革命」之中,通過搞「文化大革命」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衝破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在教育界里的統治,才能真正實現「教育革命」。

為此,毛澤東採取了四個行動:一個行動,是毛澤東於1966年8月7日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公開了他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第二個行動是他在1966年8月10日下午親自到中央接待站,對慶祝《十六條》發表的部分大學和中學學生說:「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第三個行動是他於8月18日在天安門廣場接見紅衛兵;第四個行動是他親自決定:高校和中學停課半年,學生、教師集中時間專門搞「文化大革命」。在這四個行動中,停課是基礎。只有停課,才能發動大、中學生參加「文化大革命」;只有停課,大、中學生搞「文化大革命」才會有時間和精力的保證;只有停課,大、中學生才能專心搞「文化大革命」,真正做到「關心國家大事,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決定一做出,北京的部分高校和中學(包括初、高中)率先停課。接著,全國各地一些高校和中學紛紛停課。停課的學生,一開始在本校鬧革命。他們批鬥校長、教師、群眾,使全國各學校的領導班子基本陷入停課狀態。

但是,無論北京還是外地,有的高校和中學停了課,有的沒有停課;有的停了課,卻沒有鬧「革命」。

毛澤東對這種狀況不滿意,毛澤東認為只有在青年學生中搞一個大發動,才能真正衝破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統治。

為了來一個大發動,毛澤東決定,讓全國各地的高校和中學之間搞大串連,交流搞「文化大革命」的經驗。

大串連,就是北京的學生到外地學校中去串連,外地學生到北京來學習,外地的學校之間也可以相互串連。

於是,從1966年8月中旬開始,全國各地學生紛紛離校進行大串連。

這樣,一個紛紛嚷嚷的全國性大串連運動展開了。

大串連打破了一些高校和中學平靜的學習狀態,一下子就使全國各地再也沒有不停課的高校和中學了,甚至連小學也開始停課了。

離開學校到社會上造反和進行大串連的學生,在1966年7月29日至8月28日一個月當中,到北京大學搞大串連的造反學生就有212.4萬人次。其中,8月12日一天,就達到17.9萬人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9 個評論)

回復 robertperk 2024-5-10 16:47
那是有一段黑暗的時刻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4
新中國掃盲,這是幾千年來的教育, 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把工農教育提到國家議事日程上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5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之初就迅速開展了大規模的掃盲運動,設立了大量的夜校、冬學和識字組,孩子教媽媽識字、夫妻互教互學的動人場面隨處可見。您現在聽到的這首《夫妻識字》就來源於著名作曲家馬可在延安時期創作的秧歌劇。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5
歌曲《夫妻識字》:識字牌牌兒好比明燈一盞,牌牌兒上的字兒我記心間。什麼字你記心間?這兩個字兒叫「生產」,你把那生產講一講,邊區的人民怎麼生產……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5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5.5億人口中,文盲率高達80%以上,成為制約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1950年9月,第一次全國工農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后,一場大規模的識字掃盲運動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其中,西南軍區文化幹事祁建華髮明的「速成識字法」在全國範圍廣泛推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6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52年《新聞簡報》:使文盲在150小時里,會認1500到2000個字。「速成識字法」的推廣使很多戰士、工人,在短時期內脫盲。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6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先後四次開展掃盲運動,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不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也改變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運,為新中國建設以及各項事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7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約有人口5.5億,那時的文盲率高達80%。文盲成為新中國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掃盲成為擺在新政權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場轟轟烈烈的掃除文盲運動便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掃盲班遍布工廠、農村、部隊、街道。人們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文化的浪潮中。1952年中國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掃盲運動;1956年,周恩來總理號召全國人民向現代科學文化進軍,於是,第二次掃盲運動又掀起高潮;兩年後,陳毅元帥在有關會議上說:掃盲是使6萬萬人民睜開眼睛的工作,非干好不可,第三次掃盲運動吹響了號角。從1949年到1960年約有1.5億人參加了掃盲和各級業餘學校的學習。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8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5.5億人口中80%是文盲,農村的文盲率更高達95%以上。從1949年到1969年,新中國通過4次大規模的掃盲運動,先後有1億多中國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如此大規模並卓有成效的掃盲運動,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迹。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8
第一次掃盲高潮:「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

早在1945年,毛澤東就明確地指出,在80%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那時,他已清醒地看到,文盲充斥的現狀將會給建設一個新中國造成多大阻礙。

1950年9月,教育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召開第一次工農教育會議。會議明確指出:「推行識字教育,逐步減少文盲。」為了鼓勵和推動學習,毛澤東接見了與會的全體代表,並與學習勞模親切握手、合影。於是,一場「政府領導、依靠群眾組織」的識字掃盲運動從政府機關開始,向全國各地迅速展開。全國各地開始辦起「掃盲班」。城市、工廠的掃盲班多辦於夜間,農村的掃盲班則多開辦在冬季農閑時節,也被稱為「冬學」。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9
為了儘快地提高識字水平,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文化教員祁建華利用注音識字創造了《速成識字法》。同年,西南軍區在1.26萬名幹部、戰士中試行《速成識字法》,一般只要15天時間,能識字1500個以上,能讀部隊小學課本3冊,能寫短稿。某野戰軍採用這一方法,於1952年3月底徹底掃除了文盲。

1952年4月23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舉行頒獎典禮,獎勵發明者祁建華的傑出貢獻。4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號召各地「普遍推行速成識字法」。掃盲運動的第一次高潮迅速形成。

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發出《關於各地開展「速成識字法」的教學實驗工作的通知》。經過短短几個月的推廣,速成識字法教學在工廠、農村的掃盲中取得了很大成效。據東北、上海、北京等地的不完全統計,參加速成識字法學習的工人達到25.8萬人。1952年11月15日,中央決定成立全國掃盲工作委員會,任命祁建華為副主任委員。

由此,速成識字法逐漸從「軍用」推廣至「民用」,一時間在全國工廠、農村掀起了運用速成識字法掃盲的高潮。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被創造出來:工廠的「車間學校」、農村的「地頭學習小組」、婦女的「炕頭學習小組」等。

在掃盲教師隊伍建設上,則提出:「以民教民,能者為師」「教師條件很平常,識字就能教文盲」。提倡「十字先生」「百字先生」「親教親,鄰教鄰,夫妻識字,愛人教愛人,兒子教父親」。到1953年止,全國掃除職工文盲近100萬人,掃除農民文盲308萬人。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9
第二次掃盲高潮:「把掃盲作為國家大計」

山東省莒南縣高家柳溝村,是山東東南部一個僅有30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解放初期全村只有9個人識字。村裡安排記公分的記工員,碰上人名、地名、工具名,經常就寫不出來了,有的做記號,有的乾脆就直接用腦子記,到了結賬時候往往就成了糊塗賬。

面對現實迫切的問題,村青年團支部研究出了對策:先讓村裡的年輕人識字學文化,儲備記工員的後備資源。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劃分學習小組,並聘請高小畢業生(註:「高小」一般指五六年級,即高年級的小學)擔任教員。學習班的教學內容與「培養記工員」緊密地結合起來,教授姓名、地名、農活、農具、牲畜等有關的字詞。經過兩個半月的學習,村裡115名青年,19人當上了記工員,92人能夠記自己的工賬。

高家柳溝村的成功經驗被登在了《互助合作通訊》雜誌上。1955年9月,毛澤東在讀過這篇文章后,當即在文上做了批示,他認為,在當時我國學齡兒童入學率低、成人多數文盲的情況下,「山東莒南縣高家柳溝村青年團支部做了一個創造性的工作」,指出:「這個經驗應該普遍推行」。

在中國共產黨七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又談到了掃盲運動:「掃盲運動,我看要掃起來才好。有些地方把掃盲運動掃掉了,這不好。要在合作化中間把文盲掃掉,不是把掃盲運動掃掉,不是掃掃盲,而是掃盲。」之後,毛澤東還親自製定了「每人必須認識1500到2000個字」的掃盲標準。

由此,全國範圍內再次掀起了掃盲運動的高潮。為了推動掃盲運動的深入,1956年3月15日,全國掃除文盲協會成立。3月29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掃除文盲的決定》,將掃盲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第一次把掃盲作為國家發展大計。

在掃盲運動高潮中,人民群眾創造出很多很好的教學形式。當時,工礦企業採取了「長班短班結合、集中分散結合、脫產業餘結合、自學輔導結合」等形式,農村採取了「農閑多學、農忙少學、大忙放學、忙后復學」等形式。到1957年上半年,全國原有文盲中已有2200萬人脫盲,並已有160萬人達到高小和初中畢業文化程度。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0:59
第三次掃盲高潮:毛主席批評掃盲浮誇

1958年2月,在「大躍進」的背景下,掃盲工作也出現了「大躍進」。3月,全國召開了掃盲先進單位代表會,會議向全國發出5年內基本上掃除全國青壯年文盲的倡議。但當時全國14歲到40歲的青壯年文盲,僅在農村中就還有1.5億,要在5年內完成掃除文盲,是不可能的。在大躍進形勢下,一個群眾性的掃盲高潮很快形成。

一些掃盲口號應運而生:「工業化、農業化,沒有文化不能化」「技術是個寶,沒有文化學不了」「一切識字的人都要動員起來教人識字,一切不識字的青壯年都要組織起來努力學習」。

1958年1月,黑龍江省寧安縣率先宣布成了基本無文盲縣。隨後,黑龍江省提出了「乘衛星,坐火箭,趕上寧安縣」的口號,經過3個月的大幹,成為全國第一個無文盲省。

為了完成指標,各地出現了浮誇、虛報的現象。據當時報道,僅1958年1至9月,全國共掃除青壯年文盲1億人。

對於這一時期掃盲運動中出現的浮誇現象,毛澤東作出過批評。在1958年11月的武昌會議上談到「作假問題」時,他說:「世界上的人有的就不那麼老實……比如掃盲,說什麼半年、一年掃光,我就不太相信,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掃除了就不錯。」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1:00
第四次掃盲高潮:加快掃盲速度、鞏固掃盲成果

掃盲運動經過三次高潮后,新中國的文盲已經大大減少。但是,怎樣加快掃盲速度、鞏固掃盲成果和提高廣大勞動人民文化水平,仍然是今後要突破的難題。

1960年4月,一份來自山西省委的報告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重視。

報告說,山西省萬榮縣過去10年來一貫重視掃盲工作,但復盲現象嚴重。1958年10月,他們決定在全縣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高速度地開展掃除文盲和業餘教育運動。1959年10月,縣委進一步總結了注音掃盲的經驗,在作了充分準備之後,一鼓作氣,在全縣範圍內掀起了萬民教、萬民學的注音掃盲高潮,取得了預想不到的成效,僅2個月即實現了青壯年無文盲縣的目標。他們所採取的注音識字的步驟是:一是學習掌握漢語拼音方案,二是藉助注音字母認識漢字,三是大量閱讀注音書報,不斷擴大識字量。

毛澤東看后,十分高興,親自為這一報告擬題:《山西省委關於在全省推廣萬榮縣注音掃盲經驗,爭取在1960年使山西成為無盲省向中央的報告》。他指示將這一報告印發中央一級各部委、各黨組,並在黨報發表。他還滿懷信心地希望經過1961年的努力,爭取全國比山西遲一年完成掃盲任務。4月22日,中共中央下發了這一指示。

一馬當先,萬馬奔騰。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一個「學萬榮、趕萬榮」的注音識字運動高潮。大規模的注音掃盲運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次掃盲高潮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國民經濟的調整,掃盲運動也進入了調整。但掃盲工作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964年,我國開始第二次人口普查,同時也對國民的文化素質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結果顯示: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經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1:00
改革教育制度教育方針教育方法






1967年3月7日,根據毛澤東的決定,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大專院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規定(草案)》。其中規定:外出的師生,於3月20日前返校,進行短期軍政訓練,在校內批判鬥爭走資派和反動學術權威,著手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教學方針、教學方法。十分明顯,這個規定的重點,已經轉到了讓離校學生回校研究改革教育制度、方針、方法上來。

毛澤東已經打算從「斗」和「批」的階段進入到「改」的階段,這是和毛澤東關於「文化大革命」要經歷「斗、批、改」三個階段的思路和實踐相吻合的。這個規定還要求由革命師生、教職員工和革命領導幹部組成學校的臨時權力機構,領導本校的「文化大革命」,行使本校的領導機關職能。

此時,毛澤東已經準備建立新的學校領導機構。3月7日這一天,《人民日報》也發表社論《中小學複課鬧革命》,號召各地中小學生要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複課鬧革命」。社論說:複課鬧革命,「復的是毛澤東思想的課,上的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課」。

毛澤東還想到,光靠口頭號召離校學生返回學校複課,是不完全的措施。毛澤東批示:解放軍應即進駐學校,分期分批對大學、中學和小學高年級實行軍訓,並且參予關於開學、整頓組織、建立三結合領導機關和實行斗、批、改的工作。

毛澤東還專門提到:軍訓時不要排斥犯錯誤的教師和幹部。除老年和生病的以外,要讓這些人參加,以利改造。為了更好地落實毛澤東的這一決定,中共中央於3月19日發出《關於停止全國大串連的通知》。這個通知的實質,就是說:離開學校的學生不要在全國各地亂跑了,必須立即返回學校,接受解放軍的訓練。

中央關於學生返校接受軍訓的指示在全國一傳達,在各地串連、造反的學生大部分返回了本校。毛澤東提出,各學生組織實行革命的大聯合。1967年10月1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發表編輯部文章《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文章轉達了毛澤東的意見:「革命的紅衛兵和革命的學生組織要實現革命的大聯合。只要兩派都是革命的群眾組織,就要在革命的原則下實現革命的大聯合。」毛澤東設想:只要返校的紅衛兵組織實現了「革命的大聯合」,就會在大聯合的基礎上建立新的領導班子,各個高校和中學的局勢就會穩定下來,然後即可進行下一步的「教育革命」了。

10月7日,中共中央轉發的《毛主席視察華北、中南、華東地區時的重要指示》(記錄稿)中發表了毛澤東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這些重要指示中,毛澤東專門指出:「要告訴革命造反派的頭頭和紅衛兵小將們,現在正是他們有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毛澤東還說:學生組織裡面也有壞頭頭,對這些壞頭頭「要靠那個組織自己發動群眾去處理」。毛澤東這段話顯然是針對紅衛兵的,而且話說得很重。

1967年10月14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聯合發出《關於大、中、小學複課鬧革命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大學、中學、小學一律立即開學,一邊進行教學,一邊進行改革。這個中央文件裡面所說的改革,就是毛澤東長期以來一直醞釀的「教育革命」。

毛澤東指示:「進行無產階級教育革命,要依靠學校中廣大革命的學生,革命的教員,革命的工人,要依靠他們中間的積極分子,即決心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無產階級革命派。」毛澤東在這一指示中,雖然仍把革命學生列為搞「教育革命」的主力軍的第一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加進了「革命的教員」、「革命的工人」。這表明,對於「教育革命」問題,毛澤東已經有了新的考慮。

至此,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於1967年10月陸續複課。複課后的學生在以「四個面向」的方針分配后,毛澤東決定「大學還是要辦的」,但他打破常規,形成了新的辦學思路。

複課后,中央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如何分配已經進入畢業時段的大、中專學生。這些學生大多是在「文革」前三四年或「文革」頭一年入學的,有的學了一些專業知識,有的一入學就參加「文化大革命」沒有學到什麼專業知識。但毛澤東對他們一視同仁,都由國家分配工作。

按毛澤東原來就有的看法:在工人、農民中,在生產第一線,是缺少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才的,而知識分子也需要到工人、農民中間去接受再教育。據此,他經過認真思考,決定對這批學生,實行「四個面向」的分配方針,即:面向農村,面向邊疆,面向工礦,面向基層。毛澤東的這些想法,通過當時中央批轉的文件發表出來。1968年4月4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批轉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關於大專院畢業生分配工作的報告》。

中央在批轉這份報告時要求:對大、中、小學一切已到畢業期限的學生,一律做出適當安排。6月15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又發出《關於分配一部分大專院校畢業生到解放軍農場去鍛煉的通知》。

這份文件反映了毛澤東「四個面向」的分配原則,規定:1966、1967年的大專院校畢業生一般都必須先當普通農民、普通工人。不久,1968年的大專畢業生也按此原則進行了分配。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又對1969、1970、1971年畢業的大專生進行分配,分配原則與1966、1967年畢業的大專生相同,並且要求他們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

中國是一定要搞「教育革命」的,但搞「教育革命」不是不要辦大學了,而是要按照新的思路去辦大學。這個新的思路是什麼呢?正當此時,上海機床廠搞了一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經驗,上海市對此還寫了一個調查報告。

毛澤東看后認為這個調查報告正合他的心意,把上海機床廠的這個經驗與他分配「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專畢業生的原則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辦大學的新思路。

於是,他要《人民日報》發表這份調查報告並親自寫了一段話作為編者按。這段話是:「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裡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毛澤東的這段話,後來被稱為「七·二一」指示。

「七·二一」指示的發表,構成了毛澤東培養大學生的兩個相互結合的方針:一個方針是,高校畢業生到工廠、農村、部隊去參加勞動和軍訓,當普通勞動者或士兵,接受工農兵再教育;一個方針是,從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中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後,再回到生產實踐中去。這種通過相互結合的兩個方針來培養工人、農民、解放軍大學生,或者把大學生改造成為工人、農民、解放軍知識分子的思路,就是毛澤東設想的「教育革命」的方向。

毛澤東當時考慮,按此「教育革命」方向發展,不但要解決學生問題,還要解決教師問題。因為不管是什麼學生,總是需要老師來教的。毛澤東確立了這樣一個方針:對高校的教師(也包括科技界的知識分子),既要進行再教育,又要使用。這種使用,就是使他們與工農相結合。他們與工農相結合了,也就匯入「教育革命」的洪流之中了。

1968年9月,毛澤東為《人民日報》刊登《紅旗》雜誌第3期發表的《從上海機械學院兩條路線鬥爭看理工科大學的教育革命》一文寫的編者按指出:要對過去大量的高等及中學學校畢業生進行再教育,「使他們與工農結合起來。其中必有結合得好的並有所發明創造的,應予以報道,以資鼓勵。」

9月12日,毛澤東在為《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評論員文章寫的編者按中又提出了由工農兵給知識分子以再教育的問題。9月14日,《人民日報》在轉載的一篇文章中公開了毛澤東的一段批示:「從舊學校培養的學生,多數或大多數是能夠同工農兵相結合的,有些人並有所發明、創造,不過要在正確路線領導之下,由工農兵給他們以再教育,徹底改變舊思想。」

毛澤東在他連續作出的這些批示中滲透了一個實質性的思想:我們要使用的,是與工農結合的知識分子、接受工農兵再教育的知識分子、徹底改變了舊思想的知識分子。

在這個思想中,前提雖然仍然是改造知識分子,但立足點卻是「使用」知識分子。基於「使用」這樣一個立足點,高校的教師們又可以講課了。這樣,辦大學的教師問題,實際上已經解決了。

1969年3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駐復旦大學工人、解放軍宣傳隊的文章《我們主張徹底革命》,由此在《人民日報》上展開了對「社會主義大學應當如何辦」問題的討論。

討論中,這樣那樣的意見都有,只有駐遼寧大學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寫的《在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中進行革命》一文,引起了毛澤東的重視。

這篇文章提出:學校應以階級鬥爭為主課;工人階級要永遠領導學校;以三大革命鬥爭實踐為課堂;學生要在工廠、農村和部隊複員轉業的人員中選送。這篇文章中所闡述的上述觀點,正合乎毛澤東的思路。

毛澤東要求各地方教育部門領導、各高校的臨時領導班子、駐各高校的工人、解放軍宣傳隊,注意學習這篇文章。這無疑是一個有力的導向,在此後的有關討論中,大家的意見逐步集中到一起。又過了一段時間,到1970年的6月,中央在集中大家意見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今後恢復辦大學的方針。

這個方針就是:恢復開辦的大專院校,學制要縮短,要從工農兵中選拔、推薦學生。6月26日,中共中央通過批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把這一方針推向全國。

中央在批轉這一文件時確定:今後高校辦學的學製為2—3年,課程分為三大塊:以毛主席著作為基本教材的政治課;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業務課;以備戰為內容的軍事體育課。

同時,各學科的學生都要參加生產勞動。招收學生的條件是:政治思想好、身體健康、具有三年以上實踐經驗、年齡在20歲左右、有相當於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和青年幹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人、貧下中農,不受年齡和文化程度的限制。

同時,還要注意招收上山下鄉和回鄉的知識青年。招收的辦法,採取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相結合。

這個方針在向全國推廣的過程中,又吸收了一些新經驗和新意見,最後由中央把這一方針確定下來了。10月15日,國務院電報通知全國各地高校,1970年招生工作,按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做法進行。

從此,全國各地高校普遍招收工農兵學員,各高校進入了一個由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舊大學」的時期。

這一時期持續了七年,在這七年時間裡,中國的高等學校恢復辦學了,中國人才增長的鏈條總算沒有斷。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1:02
關於教育革命的談話〔1〕
(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三日)
毛澤東


學制可以縮短。

學制縮短以後,中學畢業生只有十五六歲,不夠當兵年齡,也可以過軍隊生活。不僅男生,女生也可以辦紅色娘子軍,讓十六七歲的女孩子去過半年到一年的軍隊生活。

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

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活動。

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

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駕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開頭做過小官,管理糧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後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官,群眾的事就聽不到了。他後來辦私塾,反對學生從事勞動。

明朝李時珍長期自己上山採藥,才寫了《本草綱目》。更早些的,有所發明的祖沖之,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

美國的富蘭克林是印刷所學徒,也賣過報。他是電的大發明家。英國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機的大發明家。

高爾基的學問完全是自學的,據說他只上過兩年小學。

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

課程講得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1:03
要自學,靠自己學〔1〕
(一九六四年六月八日)
要自學,靠自己學。肖楚女〔2〕沒有上過學校,不但沒有上過洋學堂,私塾也沒有上過。我是很喜歡他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教書主要靠他。他是武昌茶館里跑堂的,能寫得很漂亮的文章。在農民運動講習所,我們就是拿這一省那一省農民運動的小冊子給人家看。現在大學不發講義,教員念,叫學生死抄。為什麼不發講義?據說是怕犯錯誤。其實還不是一樣?死抄就不怕犯錯誤?應該印出來叫學生看、研究。你應該少講幾句!主要是學生看材料,把材料給人家。材料不只發一方面的,兩方面的(正反面)都要發。我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就是紅軍大學的講義。寫了就不要講了,書發給你們,讓你們自己看。

根據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論教育革命》刊印。
注 釋
〔1〕這是毛澤東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七日在北京
舉行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
〔2〕肖楚女,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五年與惲代英一起主編《中國青年》。一九二六年一月曾協助毛澤東編輯《政治周報》,三月參加籌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並任教員,十月底任黃埔軍官學校政治教官。一九二七年四月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殺害。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1:03
培養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
毛澤東

(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六日)

蘇聯出了修正主義,我們也有可能出修正主義。如何防止出修正主義,怎樣培養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我看有五條:

第一條,要教育幹部懂得一些馬列主義,懂得多一些更好。就是說,要搞馬列主義,不搞修正主義。

第二條,要為大多數人民謀利益,為中國人民大多數謀利益,為世界人民大多數謀利益,不是為少數人,不是為剝削階級,不是為資產階級,不是為地、富、反、壞、右。沒有這一條,不能當支部書記,更不能當中央委員。赫魯曉夫是為少數人的利益,我們是為大多數人的利益。

第三條,要能夠團結大多數人。所謂團結大多數人,包括從前反對自己反對錯了的人,不管他是哪個山頭的,不要記仇,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們的經驗證明,如果不是「七大」的正確的團結方針,我們的革命就不能勝利。對於搞陰謀詭計的人要注意,如中央就出了高、饒、彭、黃〔2〕等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的人就是要搞陰謀,他要搞,有什麼辦法,現在還有要搞的嘛!搞陰謀的人,是客觀存在,不是我們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的統一。五個指頭,四個指頭向一邊,大拇指向另一邊,這才捏得攏。

完全的純是沒有的,這個道理許多人沒有想通。不純才成其為自然界,成其為社會。完全的純就不成其為自然界,不成其為社會,不合乎辯證規律。不純是絕對的,純是相對的,這就是對立的統一。掃地,一天到晚掃二十四個鐘頭,還是有塵土。你們看,我們黨的歷史上哪年純過嗎?但是卻沒有把我們搞垮。帝國主義也好,我們黨里冒出來的修正主義也好,都沒有把我們搞垮。解放以後出了高崗、饒漱石、彭德懷,搞垮了我們沒有?沒有。搞垮我們是不容易的,這是歷史經驗。

人是可以改變的。有少數人變不了,吃了飯就罵人,各省都有一點,是極少數,不變也可以,讓他們去罵。對那些犯錯誤的人,要勸他們改好。要幫助人家改正。只要他認真改正了,就不要老是批評沒完。

要團結廣大群眾,團結廣大幹部,團結這兩個百分之九十五。

第四條,有事要跟同志們商量,要充分醞釀,要聽各種意見,反對的意見也可以讓他講出來。要講民主,不要「一言堂」,一開會就自己講幾個鐘頭,不讓人家講話。不要開會時贊成,會後又翻案,又說不贊成。共產黨人要搞民主作風,不能搞家長作風。

第五條,自己有了錯誤,要作自我批評。一個指揮員指揮打仗,三個仗,勝二個,敗一個,就可以當下去。打主意,對的多,錯的少一點,就行了。不要總是以為自己對,好像真理都在自己手裡。不要總是認為只有自己才行,別人什麼都不行,好像世界上沒有自己,地球就不轉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前進的。無產階級的大人物,像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不是都逝世了嗎?世界革命還是在前進。

但是,接班人的問題還是要部署一下。要準備好接班人。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總是要在大風大浪中成長的。

根據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論教育革命》刊印

注 釋

〔1〕        這是毛澤東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七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毛主席論教育革命》一書,出版前曾經毛澤東審定。
〔2〕        高,指高崗。饒,指饒漱石。彭,指彭德懷。黃,指黃克誠。一九五九年八月,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彭德懷、黃克誠與張聞天、周小舟被錯誤地定為所謂「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八屆八中全會關於所謂『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的決議是完全錯誤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1:03
教師要向人民群眾學習
文科要以社會為工廠〔1〕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力量的來源是人民群眾。不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哪一個也不行。要在人民群眾那裡學得知識,制定政策,然後再去教育人民群眾。所以要想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沒有一個教師不是先當學生的。而且當教師之後,也還要向人民群眾學習,了解自己學生的情況。

清華大學有工廠。它是一所理工科學校,學生如果只有書本知識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但是,大學文科不好設工廠,不好設什麼文學工廠、歷史學工廠、經濟學工廠,或者小說工廠。文科要把整個社會作為自己的工廠。師生應該接觸農民和城市工人,接觸工業和農業。不然學生畢業,用處不大。如學法律的,如果不到社會中去了解犯罪情況,法律是學不好的。不可能有什麼法律工廠,要以社會為工廠。

根據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論教育革命》刊印。
註釋
〔1〕這是毛澤東接見尼泊爾教育代表團的談話節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5-10 21:04
教育制度要改革〔1〕
(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
階級鬥爭是你們的一門主課。你們學院應該去農村搞「四清」,去工廠搞「五反」。不搞「四清」就不了解農民,不搞「五反」就不了解工人。階級鬥爭都不知道,怎麼能算大學畢業?
整個教育制度就是那樣,公開號召去爭取那個五分。就有那麼一些人把分數看透了,大膽主動地去學。把那一套看透了,學習也主動了。據說某大學有個學生,平時不記筆記,考試時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畢業論文在班裡水平最高。在學校是全優,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優。中國歷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是有些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有點真才實學。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後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
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麼不反?只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
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麼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麼?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上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麼多幹什麼?
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員就那麼點本事,離開講稿什麼也不行。為什麼不把講稿發給你們,與你們一起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回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的了。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

根據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論教育革命》刊印。
註釋
〔1〕這是毛澤東同他的侄子、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學生毛遠新談話紀要的節錄。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5 00: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