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流氓》者大致有這幾種場景
《流氓》,中文詞語。一般是指不務正業、經常尋釁鬧事、文化素質較低的人,也指對他人不尊重、對他人有語言攻擊或行為攻擊的人。
《流氓》,常用惡劣下流的行為對待良家婦女。例如:對良家婦女耍流氓,對婦女施展該婦女不願接受的下流手段、把婦女當玩物以及放刁撒潑等惡劣行為調戲婦女。
1931年,魯迅在上海東亞同文書院作題為《流氓與文學》的講演時,曾對「流氓」一詞作過如下界定:「流氓等於無賴子加上壯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約有兩種東西:一種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種是墨子之徒,就是俠。這兩種東西本來也很好,可是後來他們的思想一墮落,就慢慢地演成了『流氓』。」 文中的「無賴子」、「壯士」、「三百代言」都是日語辭彙,即無賴、流氓、痞子的意思。這裡使用日語辭彙,大概與此文先期刊發於日本有關,不過,除了「三百代言」一稱外,其他如「無賴子」、「壯士」等稱,中國自古即有之,也作流氓解。
看來《流氓》在中文或日文中都有表述。因此,罵《流氓》者大致有以下幾種場景:
日本侵略中國時,小鬼子進村時,其中一大惡就是對村裡的婦女《耍流氓》。全中國人都罵日本軍人是《流氓》。
幫助日軍領路的中國人名叫:偽軍,身背匣子槍頭戴大沿帽走在日本前面帶路。對日本人點頭哈腰,對中國婦女也《耍流氓》。
蔣介石國民黨軍對中國婦女也《耍流氓》。
唯有中國共產黨的工農紅軍有鐵的紀律:不準調戲婦女。不《耍流氓》。這是滿世界人都知道的事實。
罵《流氓》者,自己就是《流氓》。罵別人只是賊喊捉賊而己。
就罵《流氓》者個人而言,會不會被《耍流氓》了,才罵的?
從罵《流氓》者祖輩說起,
祖母、外婆被日軍、偽軍、國軍中的一些人《耍流氓》了,才罵?
母親、岳母被《流氓》《耍流氓》了,才罵?
妻子、姐妹被《流氓》《耍流氓》了,才罵?
女兒、孫女被《流氓》《耍流氓》了,才罵?
這是常態。比如被《耍流氓》了,才脫口而罵:你是《流氓》。
所以罵人《流氓》己登堂入室,上了檯面,進入文章。
因而有了魯迅的《流氓與文學》聯繫在一起了。
原來是孔儒之專利。被一群不務正業、經常尋釁鬧事、文化素質較低的反共產黨反毛澤東分子們利用了。
其實罵《流氓》,己太老套了。
現如今叫《性侵》。
《性侵》是犯法的。
罵《性侵》要有證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