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鬥爭暴力的主動權掌握在誰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毛澤東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是民主的最高境界。也是階級鬥爭中的暴力的主動權掌握在誰的手裡的最好回答。壓迫和剝削就是暴力,壓迫者和剝削者掌握著國家機器財政大權,他們可以用文的或暴力的手法,強逼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
自從人類產生階級結成社會以來,階級鬥爭一直存在。奴隸主和奴隸、封建社會裡的帝皇將相才子佳人等的上等人和下等人之間、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資本家和工人,地主和長工之間。以致今天中國特色政府走資派當官的和平民百姓之間的矛盾幾十年來一直貫串始終。
走資派特色政府當官的靠在社會各級制度中掌權而佔有優勢,但人數一直居劣勢,而靠大量的維穩經費組成的警察、特警、保安、城管、農管、文管等外,還有隨處可見的監視攝象頭。而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復辟資本主義后的大量暴力行為,最大的動用軍隊坦克開進城裡開槍鎮壓。最卑鄙無恥的是判四人幫死罪,大量鎮壓文革中的造反派。
還有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復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把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工人階級的億萬國企職工兄弟姐妹改革得下崗失業,甚至淪為新生資本家和官僚家族企業的雇傭、奴隸甚至不得不從事皮肉生意以過活,這是不是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的暴力行為?
把無數作為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經濟支柱的國企改革成了私企、外企或官企,是不是赤裸裸的階級鬥爭的暴力行為?
把無數農村人民公社的集體經濟改革成了空殼、虛無甚至土地都「流轉」到新生地主老財手中,使翻身農民再度淪為昔日的長工,農民工、短工,臨時工干苦活累活臟活后,連拿極低薪為活命的血汗錢,還欠薪?討薪時下跪還被保安驅趕毒打,這是不是意在變天的階級鬥爭的暴力行為?
不雇百姓死活旨在維護官僚和「先富」既得利益的《物權法》的麵皮,為了官僚和開發商的利益,大肆強拆民房並不斷造成流血案件,是不是充滿血腥的階級鬥爭的暴力行為?
震驚中外的台資企業富士康的農民工連續跳樓自殺,走資派特色政府照顧的優惠的是台灣國民黨的資本家。工人不準反抗、不準罷工、不準貼大字報造反等還有一丁點共產黨的味嗎?這不是階級鬥爭的暴力行為又是什麼?
如通鋼工潮,通鋼工人階級不奮起抗爭直至拳毖私企總經理陳國君,他們就勢必淪落為新生資產階級的僱工、奴隸甚至被「滾蛋」!……尤其值得深思的是,湖北巴東民女鄧玉嬌面對淫官肆虐,如果不堅決自衛,直至刀斃淫官,後果豈非可想而知?!
下等人平民百姓在社會結構中處於低微,但其人口數量龐大。官與民的力量在社會的不同時期彼此消長,決定著官民矛盾的緩和、激化和爆發。官的壓迫資本家的剝削少些,官民的矛盾輕微時,社會和諧,即所謂太平盛世。官的壓迫資本家的剝削重了,官民矛盾嚴重時,則社會不穩定,甚或動蕩。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每次的暴力鎮壓之後的反抗,都是促進人類向文明前進。最終以戰爭決定著要改朝換代。改朝換代有資產階級的輪流執政。假如工農取得政權,為防止資產階級的輪流執政的產生,就要進行文革。
調和官民矛盾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民主,或者說,民主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調和官民矛盾。但是,民主的功效僅僅就是調和官民矛盾嗎?非也,民主還通過影響官民矛盾而使社會漸臻公正,從而漸臻進步。所以說,民主最內涵的功效是有利於社會公正,其終極目的是推動社會進步。如果能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民主,你就會發現,「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原來是最徹底民主的宣言。民眾的反抗是被動的,被迫的。壓迫越重,反抗越激烈。消滅暴力,就要消滅壓迫和剝削。
說實話,剛開始時,很多人對於毛澤東的名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由於思維上的慣行和定勢,覺得這十一個字可能有「暴力「。不料一旦靜下心來,細細想,細細想,難道反抗無理嗎?歷來都是剝削有理,造反有罪的。但資本社會裡有不平,無反抗不造反則不平更甚矣,勞動人民有苦難,無反抗無造反則苦難更重矣,社會資本制度有不公,無反抗不造反則不公長存矣。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反抗,沒有造反,社會不但會踏步不前,甚或逆行倒退。如此看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豈不是民主的最高境界?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包含了兩層重要的民主思想。首先,這句話明確指出,先有壓迫剝削,後有反抗造反,是因為壓迫剝削才導致反抗造反的,也就是說壓迫剝削是無理的,反抗造反才是有理的。只要有官的地方,就必然會發生官壓迫民的事情,民壓迫官的情況,則鮮有。所以說,「壓迫無理,反抗有理」的觀念一旦被多數人所接受,從長遠看,則反抗未必增多,壓迫必會減少。
在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中,存在著一種不合理的觀念,彷彿官欺壓民是理所當然的,民反抗官則是大逆不道的,這種觀念時至今日,仍留餘毒,仍在束縛著民主,孔孟的儒家思想對此貢獻最大。毛澤東說出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應該說是站在對民有利的立場上說話的,為孔夫子所深深懼怕的「犯上」撐腰,史無前人。
然而更重要的還在其次,「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不僅為「反抗」正名,而且還是實現社會進步的唯一方法,不公平從來沒有不經過民眾的反抗而得到消除,社會也不會不經過民眾的反抗而進步。所以說,能提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人遠比提出要建立什麼樣社會的人高明得多。這就好象老師教學生,教會某種知識,遠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善於教方法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比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美國獨立時的先賢們的「三權分立」來,毛澤東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更為高明,是人類社會以來對民主最高境界的宣揚。有人稱毛澤東為導師,的確很確切。
其實,很多的嘴上常講民主的人,其對民主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制度或體制的層面。孰不知,無論在什麼樣的制度或體制之下,官的地位總會高過民,如果不認為民的反抗有理,不管是幾權分立,只不過是限制或分化了某些官職的權力而已,並沒有解決「官的地位總高過於民」這一產生官民矛盾的根本原因,則總歸是不徹底的民主。而且制度和體制不公平,又該怎麼辦呢?他們從來沒想過。離「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境界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呢。這些人真的應該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毛澤東的這句名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