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農業私有化又使農民成一盤散沙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3-12-11 05: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農業私有化又使農民成一盤散沙





農業私有化又使農民成一盤散沙:

一是農業在產業分化的基礎上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形成一定的區域規模。如糧食主產區、大豆主產區、蔬菜主產區、各類果品主產區等等,這是區域化趨勢,每個鄉村不再是小而全的發展模式,而是逐漸形成自己的主導產品和產業。農民一家一戶私有化,復辟一盤散沙。

另一個是在區域主導產業形成的基礎上,建設產前、產中、產後和科技、加工、貿易、信用金融等服務環節在內的完整的產業鏈條,使農業成為不同區域各具風格的產業體系。這一過程,就是農業的產業化形成過程。每家每戶個體化,一盤散沙辦不成大事。

當然,這一農業的產業化過程,本來應該在人民公社集體經濟體制下有組織地實現。因為人民公社時期農業生產以外的各個環節,在社一級已經基本建立起來,如供銷社、信用社、收購站、糧站、農機站、技術推廣站、獸醫站以及水利、電力、植保、種子等一系列服務部門都已齊備,只要隨產業結構的調整加以適當的改革,按產業化要求整合這些環節,很快就能成為農業產業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人民公社中現代農業的組織體系。

但是,走資派鄧小平們解散了人民公社,不但使農業在生產環節上退到小農經濟,更重要的是使農業產業化的這些環節退化了、私有化了、市場化了,使這些環節基本上都已經被資本家所主導。

分散的小農面對資本家掌控的各個產業環節,農業產業化就必然是「公司加農戶」甚至連農戶也不要的公司直接僱工經營,走上資本改造小農的產業化道路。

所以,在反思農村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失敗的教訓中,不但要看到解散人民公社是對社區集體經濟的瓦解,同時也是對農業產業化組織體系的瓦解。當然,這種反思只能是真正的共產黨人,願帶領中國的農民們繼續走社會主義人民公社集體化道路時才會真正的反思有效。走資派們是不會反思的。走資派們從一開始就要的今天的結果。

共產黨人要重建農村人民公社的集體經濟,既有重新組織社區合作經濟組織的問題,也有按產業化發展的要求重建農業的產業化組織體系的問題。

所以,即使不叫人民公社。但要重新把農民組織起來,必須以鄉、村為單位健全社區型集體經濟組織;同時,要按照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趨勢,構建跨區域的農業產業化組織體系,包括合作社、公司企業和半官方的社團事業單位等,形成完整的產業化組織體系。

習政府在面對今日中國農村現實的局面,集體經濟發展的形勢並不樂觀,原因在於大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在基本制度層面,國家要堅持雙層經營的承包制,這是最後的底線。本來意義上聯產承包制是集體經濟的概念,土地承包關係的調整,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應有權利。土地私有化自由化流轉的目的是突破這一底線,要堅決反對和阻止。要告訴農民抵制資本圈地。但走資派的初心就是徹底私有化。

在政策法律層面,國家必須為集體經濟組織立法,明確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主體地位、權利和責任,尊重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的自主權。在土地、金融、財政、產業布局等政策領域支持集體經濟的發展。在走資派和資本家掌權的特色政府管控下是不可能立法成的。

在宣傳輿論層面,要利用各種宣傳輿論工具大力宣傳集體經濟典型,總結他們成功的經驗,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把握政策界限,弄清理論上的大是大非,揭露、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私有化的陰謀,教育廣大幹部群眾。這更是不可能,宣傳機器掌握在走資派和資本家手中。

在具體措施層面,希望嘗試組建集體經濟聯合會或促進會之類的社團組織,搞類似工商業者聯合會那樣的組織,並發展服務於集體經濟的金融機構。全國一下子搞不成,先搞地方的;聯合會搞不成,先搞學會、協會之類的組織,總之要形成聯合艦隊。恐怕生存困難。

熱心集體經濟的個人,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做工作。基層可以組織合作經濟組織,把群眾團結在自己周圍,可以促進合作組織的聯合,為集體經濟的大發展創造條件。各自為私爭先富發財為自家。

爭取更多的各級領導崗位上同情集體經濟的官員,利用自己的條件幫助、支持地方發展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成功的典型村,有條件的應該擴大自己的發展空間,整合資源,搞聯合或合併,發揮帶動作用。在位的官員哪個敢為之?四十多年走資派的資本教育下的官員們有幾個官員想為人民服務?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15: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