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反對的人們》會有三種
需要指出的是,「反對的人們」也不完全一樣。他們大致由三種人組成:
第一種人,是頑固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
儘管他們跟著中國共產黨幹了幾十年,但是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依然是資產階級的。他們從來沒有真正信仰過馬列主 義,從來沒有真正接受過黨的共產主義綱領。他們是中國共產黨的同路人。他們的理想是首先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走社會民主黨的道路。
毛主席在談到這種人 的時候說:「我們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基本問題是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即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後,中國究竟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 題。資產階級要走資本主義道路,這是很明顯的。在我們共產黨內部,我們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有一部分人卻認為中國是個很窮的國家,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水平很 低,不能發展社會主義,必須在一段時間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然後再走社會主義道路。」這種人無疑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第二種人,是那種官越做越大,離人民群眾卻越來越遠的人。
他們或者滿足現狀,迷戀特權,養尊處優,喪失鬥志;或者高高在上,做官當老爺,目無群眾,作威作福;或者貪圖安 逸,追求享樂,生活腐敗,蛻化變質;或者無意工作,追逐名利,死保既得利益,固守現存秩序。總之,他們是一些「船靠碼頭車到站」、主張「過去已經奮鬥,現 在應該享受」的人,屬於「進京趕考」不及格的人,屬於李自成手下那些部將一類的人。他們可能並不像第一種人那樣有明確的資本主義綱領路線,但是他們追隨革 命的目的就是貪圖榮華富貴,這些人已經滑到資產階級泥坑中去了。
第三種人與前兩種人是根本不同的人。
他們忠誠於黨的事業,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還 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都兢兢業業,埋頭實幹,為黨和人民做出很大貢獻,有很大功勞,在黨內、軍內和人民群眾中有很好的聲譽。但是,他們沒有做好社會主義革命可能會革到自己頭上的思想準備。他們一貫是革命的動力,當運動一來,他們不再是動力的時候,群眾運動中的過火行為,以及這種過火行為給予他們個 人的衝擊,就使他們的情感受到極大的傷害,為他們所難以忍受。
因此,他們不能超越自己的感受去理性地、客觀地、正確地認知運動。他們感到失落和迷惘,對群 眾運動和運動中的群眾都產生了強烈的對立情緒。這些同志看不到,當這場以打倒黨內的修正主義勢力、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為目的的偉大革命運動,喚起了億萬人民 群眾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造反有理"的路上迅跑之時,任何的「條條框框」、「規則」、「秩序」都是無能為力的;「規定」群眾這 也不許干,那也不許干,實際上也就取消了文化大革命運動。
這些同志想不通這個道理,十年文化大革命,他們十年沒有想通,當他們看到中國農村人民公社解體、 農民重新淪為單幹,國有企業私有化、工人下崗、官員腐敗,資本剝削壓迫重現,舊社會的腐朽陰暗迅速死灰復燃,一步一步走向資本主義道路時,終於想通了,然而,後悔晚矣。
即便如此,「大官」中的反對派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們反對這場革命的立場。相反,正由於這三種人對文化大革命始終採取反對、算賬和「不理解」的態度,群眾 看幹部,幹部看中央,由此在全國上下,以走資派為核心,以特權階層為骨幹,影響、裹挾了一大批對文化大革命不理解、有怨氣的幹部和群眾,形成了一股反對文 化大革命的強大逆流,致使運動反反覆復,明爭暗鬥,冤讎不解,一拖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