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賣給洋人》《賣博士》小數據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3-3-1 22: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58評論

《賣給洋人》《賣博士》小數據



日媒:【日本66%的高端外國人才是中國人】《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在日「高端外國人才」有66%來自中國,遠遠領先於第二名印度和第三名韓國。這是一條前不久的媒體新聞。題目中的關鍵詞《日本》《高端外國人才》《66%的》《是中國人》。即使你加入了《日本籍》《日媒》還是把你算作《是中國人》。當然,你自己不當自己《是中國人》另說。在《洋人》眼裡你還《是中國人》。

這個新聞傳開后,有網民好心地向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提出要《反思》。《反思》什麼呢?《反思》人才為啥會流失?為啥中國留不住人才?這個責任在《你》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是的!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自己總想要《賣給洋人》,自己造不如買洋人的,自己買不如租洋人的,救美國賣中國,把中國賣給美國當小三等等這些都是大買賣。有上層的大買賣,就有下層的小買賣。所以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提出了古今中外千年一遇的好政策:《賣給洋人》來去自由。所以下層的小買賣就有數據出來了。這裡講的不是大數據,而只是小數據。因為《賣給洋人》的尤其是《賣博士》的大數據在掌權者手中,民間知之甚少。

當然提出《反思》人才為啥會流失?為啥中國留不住人才?的網民中就有《賣給洋人》中的少數人。他們的《反思》目的只是為價錢。洋人出高價買了,《你》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應該出更高的價錢買回來,又或是一開始就給出高價錢。其實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幾十年來不是一直在做嗎。《買人才》的各種計劃從中央到地方五花八門奇奇怪怪各顯神通風風火火地一直在進行著,一直在路上。就如一個很窮的農村小縣裡也在把招商引資《買人才》當作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而在中國的各教育科研部門「外籍「的磚家叫獸還少嗎?

就是在這《千年一遇》的崇洋迷外,噢,也可叫迷洋賣洋又或是《賣給洋人》《賣博士》的大浪中,老老實實留在國內有何出息?錢又少又不受待見,何不博一把,到國外去《賣給洋人》《賣博士》進退兩利名利雙收,《進》留在洋人國做牛做馬也心甘,況且大多有博士的可賣到好價錢。《退》給中國買回去更是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更加美味的是《來去自由》,那裡不開心了拍拍屁臂走人,到錢多的單位去。這樣的美事怎能不吸引年青的中國人?所以幾十年來前仆後繼地《賣給洋人》《賣博士》的運動轟轟烈烈經久不衰之原因。理由很充足:為改變命運!為多掙錢。也是合法的,政府允許的。這就是《人才為啥會流失?為啥中國留不住人才?》正解。什麼中國不自由?中國不民主?中國獨裁?等等都是說給洋人聽的。這也是賣洋辱華的來源。

開始說說這些小數據。據日媒報道稱,「高端外國人才」指的是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且在日本企業和研究機構等工作的外國人。日本出入境管理機構「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將其解釋為「有望給日本產業帶來創新且能提高勞動市場效率的人才」。===《給日本產業帶來創新且能提高勞動市場效率的人才》。

從2012年開始,日本政府新設「高度專門職(高端專業崗)」的居留資格加大吸引外國高端人才的力度。截至2022年6月底,獲得該居留資格的高端外國人才為17199人,佔到在日居留外國人總數的0.6%。從國籍來看,截至2021年底,「高度專門職(高端專業崗)」來自中國的佔66%,遠遠領先於第二名印度(6%)和第三名韓國(4%)。===《來自中國的佔66%》

2月17日,日本政府敲定吸納人才的新政策,將新設「特別高端人才制度」,年收入在2000萬日元(約合102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外國技術人員在日本逗留1年即可申請永住權(永久居住權)。同時,日本政府還將允許世界排名靠前大學的在日畢業生最長可在日本停留兩年時間,以開展求職活動。===《年收入在2000萬日元(約合102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外國技術人員》《在日本逗留1年即可申請永住權(永久居住權)》。

中國是全球輸出 高端人才最多的國家。所有被調查對象中29%在中國完成本科學業。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所有院校當中,清華大學培育了最多最終在進行頂尖 AI 研究的本科生。在本科之後,中國開始出現頂級 AI 人才流失:所有中國被調查對象中,只有34% 最終留在中國,而有56%去了美國。並且,前述提到的研究生院分水嶺效應應驗,這些去了美國讀研的中國人,有88%留在了美國,只有10%選擇回國。

在美國讀研的人,最終大多留在了美國。中國本科生畢業58%去了美國讀研,剩下留在中國或分散到世界各個國家 。碩士畢業后,這些人大多留在了所學習的國家。最終,中國人才只有34%留在了中國,56%留在美國和世界各國。調查發現,大約53%的被調查對象,讀完本科之後前往另一個國家深造或工作之後就移民定居外國。在這部分具有「移民」標籤的高端人才科學家當中,中國排第一,佔37%,進一步證明了中國高端人才流失的現狀。印度排第二佔15%。

根據 NeurIPS 論文統計的全球25強AI科研院校機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唯二個上榜的中國院校。中國最高等大學的學生都外流了。

根據 NeurIPS 論文統計的調查發現:美國學生就是本科畢業生大部分留在美國的,即使去其它國家讀研的大學生最後大多都回到美國了。就是英國、歐洲、澳大利亞都留不住美國人,只有加拿大能留住一些。

 截止到2019年,在美華人大約550萬,54%成年華人有大學文憑,51%華人從事專業技術、管理等工作。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文理院四院華人院士共約300餘人。中國985高校畢業校友20多萬在美國高科技企業或高校機構工作,在美高層次科技人才分佈前三名分別是舊金山灣區、紐約地區和波士頓地區。

美國華人廣義指具有華人血統(包括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地區華人)的美國籍公民、永久居民或其他住民。根據Pew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和推算,截止到2019年,在美國生活的華人大約550萬,佔美國總人口1.67%,亞裔總人口25%左右。
   
從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后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到美國學習、工作和居住的華人的人數增長迅速,從2000年的287萬,到2010年的401萬,到2019年的預估的550萬。 華人已成為美國亞裔中最大的族群,並在當地經濟和科技發展中做出相應的貢獻,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持學生簽證的中國大陸公民大約37萬,另外,也有不少人通過其他渠道來到美國工作和生活。另外,根據2019 Open Doors 報道,台灣、香港和澳門分別有23469名,6917名和558名在美國留學。

 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2015年,328,547名。2016,350,755名。2017年,363,341名。2018,369,548名。雖然媒體報道,美國對留學生的簽證收緊,但是中國大陸到美國就讀的學生仍然在增加,畢竟美國是世界當之無愧的頭號經濟大國,科技大國和教育大國,是留學生的首選地區。

根據2015年的數據,本土出生的華人(ABC)佔37%,大約63% 的華人出生在美國本土以外。在出生於美國本土的華人中,53.8%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州兩個州,這兩個州是華人最集中的地方。出生於美國境外的華人(移民)中, 其中 59.9%來自於中國大陸,15.9%來自中國台灣, 9.4% 來自中國香港,15.3%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自中國大陸華人比例近些年日益增長。

總的來講,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比較有限, 難以使用漢語深度交流。成年以後再到美國的移民,對美國本土的語言和文化的掌握先天不足。而「1.5代」移民現象是那些出生於美國之外,在10-16歲期間移民美國的人群。第一代移民通常與主流社會存在不少隔閡,而「1.5代」移民因其在語言能力、社會生活諸方面都較早並很好地融入了主流社會,同時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掌握基本到位。「1.5代」代表人物包括李開復(原微軟和谷歌高管,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飛飛(AI專家,斯坦福教授),童士豪(知名投資人)、楊致遠(雅虎的創始人和阿里巴巴的投資人),蔡崇信 (阿里的二號功臣) 。一些人已經不在美國居住或不是美國公民,但是成家立業在美國。

美國華人最鍾情的職業是綜合管理、專業技術及相關行業,占從業人口的51%,雖低於美籍印度裔的62%,但高於美國平均水平的38%。美國華人第二大職業領域是商業營銷人員和辦公室工作人員,占從業人口的22%。 華人第三大職業領域是服務行業,占從業人口的18%。

美國華人高端人才。華人諾貝爾獎(現居美國)1.李政道(93歲)2.丁肇中(83歲)3.崔琦   (80歲) 4.朱棣文(71歲)  註:楊振寧教授已定居國內;錢永健教授於2016年8月逝世,高錕教授於2018年9月逝世。

美國國家科學院與工程院華人院士。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80餘人,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李政道、朱棣文、丘成桐等; 美國工程院華人院士約140人,譬如崔琦、胡正明、戴宏傑等。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文理院四院華人院士約300餘人。過去幾年來,每年新增選的華人院士大約6~15名。

沈志勛,出生於浙江溫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學物理科學講席教授,斯坦福大學SLAC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他是當之無愧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同時也是成功的企業家(多家科技公司的共同創始人)和成功的投資人。他的照片在後面顯示。

在美名校華人教授人數。名校是培養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美國的七大名校,每個學校都有數十位華人教授,以下是華人比較集中的學科(理工,醫學,經濟商務等)領域中,華人教授人數分佈。

近些年,不少美國華人著名教授回國發展,譬如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現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博士、北京大學饒毅教授等。當然,其中也有海歸后又迴流美國的華人教授,譬如回清華任教后又回歸普林斯頓大學的美女教授顏寧(2019新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這從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整體科技教育實力的提升。

總的來講,華人教授招收的中國學生比例相對高一些。這些教授,雖然在海外,還是為培養華人人才貢獻巨大。斯坦福大學教授,化工系主任鮑哲南院士的團隊,亞裔面孔估計2/3. 鮑哲南也是中國「未來科學大獎」的科學委員會委員,與中國學術界的交流活躍。

對中國人才的培養,海外華人教授和其他科技精英的貢獻不可取代!明顯的道理,這裡再重複一遍!

據不完全統計,39所985高校校友在美約有20萬人,本次調研通過地域分佈,行業分佈,職位層級分佈,名企分佈,技能分佈,以及工作經歷這幾個維度來進行,並且所有的數據都基於500人以上的大公司。

從行業分佈來看,大部分985高校人才在美從事高新技術行業,計算機軟體、半導體硬體以及金融地域分佈比較明顯。另外在美從事高校教育以及科研工作的985畢業生也非常多。

其中絕大部分在美華人人才是高級工程師或主管,占約61%。公司高管(CXO, VP, Owner以及Partner)相對較少佔12%。許多985高校留美校友畢業后選擇了去微軟、谷歌、亞馬遜以及蘋果等知名企業工作。上圖是就業企業排名前20強!

 大部分985高校留美校友畢業后從事計算機網際網路行業, 計算機相關技能,數據演演算法等相對普遍集中。上圖是在美華人科技人士技能關鍵詞前20強,包括Matlab、C++、Python、Java、C等。

不難發現,工程研發類還是占絕大多數。吸引更多在美工程和研究人員在中國創新創業,必將對科研發展、產業升級起到重要作用!

就是在這《千年一遇》的崇洋迷外,噢,也可叫迷洋賣洋又或是《賣給洋人》《賣博士》的大浪中,老老實實留在國內有何出息?錢又少又不受待見,何不博一把,到國外去《賣給洋人》《賣博士》進退兩利名利雙收,《進》留在洋人國做牛做馬也心甘,況且大多有博士的可賣到好價錢。《退》給中國買回去更是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更加美味的是《來去自由》,那裡不開心了拍拍屁臂走人,到錢多的單位去。這樣的美事怎能不吸引年青的中國人?所以幾十年來前仆後繼地《賣給洋人》《賣博士》的運動轟轟烈烈經久不衰之原因。理由很充足:為改變命運!為多掙錢。也是合法的,政府允許的。這就是《人才為啥會流失?為啥中國留不住人才?》正解。什麼中國不自由?中國不民主?中國獨裁?等等都是說給洋人聽的。這也是賣洋辱華的來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8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3-3-1 22:51
人才不等於工具,不等於螺絲釘,不等於沒有獨立健全的大腦。

統治者,比如毛澤東和他的學生們,首先得從 overcontrolling, materializing, manipulating, politicizing 的狹隘思維中提升認知維度才可能更好的進入人性層面去分析問題。

否則,就等於自己在抱怨自己。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11
「人才不等於工具「。只有在毛澤東時代,人才不等於工具。在資本主義就不好說了。出賣勞動力掙錢為活命,不等於工具?又等於什麼?人人創業都當資本家?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12
以下評論均引自《successful 》的二篇博文。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13
第一篇《厲以寧和他的「經濟學」 烏軍東部前線指揮官為何被解職?》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17
第二篇《厲以寧走了,留下了他最愛的貧富兩極分化》
回復 浮平 2023-3-1 23:18
yongbing1993: 「人才不等於工具「。只有在毛澤東時代,人才不等於工具。在資本主義就不好說了。出賣勞動力掙錢為活命,不等於工具?又等於什麼?人人創業都當資本家?
想為自己賣命也好,為他人賣命也好,在民主法治社會裡有憲法和法律保障的基本平等自由選擇權,即人權,生存權和公民權的保障。

創業也好,打工也好,僱主也好,僱員也好,均不至於形成階級對立的兩個層面。不同於馬克思主義的 conflicting theory 所導致的固化階級,極化矛盾後果。自下而上的體系具有各種調節這兩個層面矛盾的'軟辦法」。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19
《厲以寧走了,留下了他最愛的貧富兩極分化》

專家啊專家,閉嘴就是對老百姓最大的善意。
  
如果只看題目,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在罵他,其實我是在誇他,因為他認為貧富兩極分化是好事,而且身體力行地推動兩極分化。如果中國出現了貧富兩極分化,自然不能抹滅他的功勞。他曾經說過,「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

為什麼他會有這種想法呢?因為他對工人農民沒有感情,工人農民只不過是他眼裡的牛馬,是推動GDP增長的耗材。他曾經說過,「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他敢這樣說以至於敢這樣做,是建立在他是少數可以享樂的人的基礎上。作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只要自己過上了奢華的生活,還管什麼老百姓的死活呢?他曾經說過,「我要為富人說話,不是為了討好富人。今天有些人罵富人,好像是給窮人出氣,其實他們是害了窮人。」

在他看來,富了就是成功了,不管錢是偷來的還是搶來的,都不能罵,只要罵,就是仇富。所以他才理直氣壯地說,「在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驚小怪的。」如果國有資產沒有流到自己手裡,有人會這麼說話嗎?所以我很理解他,小偷肯定認為有人家裡失竊是必然的,不必大驚小怪的。

他說,「中國窮人為什麼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這就好比是小偷認為,為什麼有人窮呢?因為窮人仇視小偷,如果人人都當小偷,不就都富起來了嗎?問題是,沒人幹活賺錢,人人都當小偷,大家都去偷誰呢?國有資產流失,只可能流失到少數人手上,不可能流失到所有人手上,這是傻子都能懂的道理。

中國人從來不仇富,因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憑自己的雙手勞動合情合理合法賺來的錢,只會被周圍人尊重。只有那些靠偷靠搶富起來的人,才會被群眾仇視,因為他們偷來的搶來的,都是本來屬於群眾的錢。只不過他們偷搶的手段非常高明,美其名曰國有資產流失是正常的。

他還說,「中國不應該建成福利社會,否則人們便沒有危機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能力。」怪不得以前免費住房免費醫療免費上學最後變成了三座大山呢,原來是為了讓人們有危機感,然後去好好工作。他認為福利社會讓人沒有危機感,這樣會養懶漢。

前幾天我寫毛主席設計的高福利下的競賽制度,很多人也在後台給我留言說這樣會養懶漢,這就是典型的沒有腦子。高福利不是所有人一步到位的,方向是最終所有人實現免費住房,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過程中,先給誰后給誰,給誰位置好的,給誰位置差的,給誰大戶型,給誰小戶型,要看誰給國家和集體做出的貢獻大,先享受就要努力做得比別人貢獻大,這就是競賽。

有幾個人會當懶漢什麼也不幹,等著當最後一個吃現成的人?這種人有可能娶到媳婦嗎?這樣的人不能說現實中沒有,但一定是極少數,而且是可以通過思想改造去改變的。如果說有人寧死都要當懶漢,為了當懶漢連媳婦都不想娶了,那麼這樣的人死了也就沒了。

經濟學家們反對高福利,是因為高福利下沒有人能暴富,沒有人能強迫別人出賣肉體和靈魂。只有貧富差距足夠大,窮人足夠窮,才會有人被迫出賣肉體和靈魂,而那些暴富起來的人就成為這些肉體和靈魂的消費者。以前是免費的福利,現在是要用肉體和靈魂去換,這在演藝圈表現得最為明顯。要想有戲拍,先跟導演睡,活活把以前的人民藝術家搞成了高價雞。

為了房子,為了治病,為了上學,處處都會被人用高價脅迫,被逼無奈之下,就必須得委屈自己。窮人不但要出賣自己,還要拼低價出賣自己,這就是經濟學家津津樂道的競爭。經濟學家們反對工人農民擁有高福利,但是自己卻享受著高福利,赤裸裸侮辱大眾的智商。

現在的人也都被經濟學家洗腦洗傻了,他們不是要求讓沒有高福利的人實現高福利,而是要求讓高福利的人取消高福利。人人都羨慕體制內,卻忘記了以前人人都是體制內,廠長根本就沒有權力開除工人,他們居然不要求回到以前的福利保障,而是要求取消其他人的福利保障。我不希望我和別人一樣幸福,我只希望別人和我一樣慘,這就是被洗腦後的思維。

這不就是經濟學家希望的嗎?經濟學家成功地分化了大眾群體,讓大眾群體產生了撕裂,陷入了內鬥。只有大家一起努力讓所有人享受到高福利,大家才能團結起來。如果一部分人不主張自己高福利的權利,還要求剝奪別人的高福利,那麼就不可能團結起來。

一個所謂的經濟學家,如果只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把理論變成現實的。但是觀察現實我們會發現,經濟學家的理論的的確確都變成了現實,這說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實踐經濟學家們的理論。只能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他教出來的學生真的是太出色了,完整地踐行了他的理論,並把他的理論變為了現實。

專家的建議很多,但是老百姓對專家的看法已經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專家不要再建議了,專家的建議都是打著為了老百姓的利益的旗號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如果專家們的建議都被採納了,老百姓就沒有好日子過了。專家啊專家,閉嘴就是對老百姓最大的善意。

專家們的確可怕,但是專家們的學生更可怕,你知道這個專家的學生都是誰嗎?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22
《厲以寧和他的「經濟學」 烏軍東部前線指揮官為何被解職?》

厲先生這一套,其實是完全照搬的西方自由資本主義,而且泥古不化、刻舟求劍,在西方資本主義都在搞宏觀調控的時候,依然信奉弱肉強食叢林法則那一套……說白了,就是「休克療法」。
  
昨天,厲以寧先生去世了,網路上又是一大片「千古」之聲。

我們普通中國人,特別是工人和農民的孩子,要搞清楚自己的立場和位置,不能隨便死了一個名人,我們都去紀念。

舉個例子,戈爾巴喬夫死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寡頭會紀念他,說他是帶來和平的「偉人」,俄羅斯的下崗工人紀念他幹嘛?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起碼要多讀讀他的文章,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事迹再說,只有真正了解他,你才能知道那些緬懷、吹捧他的人,到底都在想什麼?

厲先生的學術觀點其實很簡單,總結一下,就是支持全盤私有化,支持「企業家」個人佔有支配國有資產,希望「國家退出監管和調控」,完全走西方資本主義那一套,由於時代的原因,他的「學術」早早被打上思想鋼印,所以他的立場是堅定的,對資本主義的信仰也是虔誠的.......大家都知道,把產權改革(即私有化)當作經濟改革的核心,這恰恰是新自由主義的觀點。

厲先生有個外號,叫做「厲股份」,2006年的時候,他到處鼓吹股份制是「新公有制企業」,他說,股份制就是公有制,不過同傳統的公有制不一樣罷了,它是新公有制,按照他的觀點,美國到處都是「股份制公司」,那麼美國是個「公有制國家」了?當年在新自由主義忽悠下,我國曾颳起一股出賣國有企業的歪風,到處在廉價出賣甚至無償贈送(明賣實送)國有企業,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而厲先生的理論,剛好成了這些侵吞國有資產的貪官奸商們的護身符。

任何一個有著政治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

「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原則,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把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兩極分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鞏固提供強大物質基礎,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是不是「公有制」的核心,在於誰掌握企業的控股權,在於事關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產業,掌握在誰的手裡。厲先生故意以「股份」來混淆「公有」的概念,不難看出,他的「理想」,就是要全面私有化。

厲先生的成就不止在經濟學領域,他還關注歷史和人文,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部六集電視紀錄片非常火,大意講是海洋文明就是比黃河文明高級,海洋文明崛起是天道,黃河文明沒有前途......而厲先生,是這部紀錄片的顧問。這部紀錄片後來也培養出了一派人,叫做「河殤派」。

厲以寧先生有句名言,希望大家都學習一下:「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厲以寧先生還說過:「中國的貧富差距大嗎?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

「中國窮人為什麼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我要為富人說話,不是為了討好富人。今天有些人罵富人,好像是給窮人出氣,其實他們是害了窮人。殺富濟不了貧,窮人應該將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舊衣,天經地義...…」

厲先生也不是不關心「社會公平」,不過他提出的解決方案叫做「第三次分配」,意思是在政府宏觀調控、市場調調節之外,還有一次「分配」,這個分配,靠「慈善的力量」,你以為他說的慈善就是靠「富人的良心發現」……然而厲先生這個「第三次分配」,指的是全民捐款,搞各種「慈善基金」,富人還可以「慈善抵稅」,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泥腿子的錢三七分賬,豪紳的錢如數奉還」,這個第三次分配,導向的結果根本不可能是「公平」。

厲以寧先生還說過:「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能力」。

所以,大家明白「996是福報」、「商業是最大的慈善」這些奇談怪論都是從哪裡來的嗎?

你知道中國經濟學界的「專家」們為什麼一個個都不說人話了嗎?因為他們大多都是厲先生的徒子徒孫啊,他們從來就沒把勞動者當過人。一直鼓吹的就是「與國際接軌」、放棄國有企業、徹底私有化、卸掉工人農民這些「包袱」、讓貧者更貧、富者更富……達成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國」。

他的學生孟曉蘇至今還在鼓吹,「中國的老百姓太富了,拿出三分之一買房,中國經濟就復甦了……」

你可以看出這些人的共性,他們眼裡似乎只有「經濟增長」,但他們忘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經濟為誰增長?他們更是忘了,發展經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讓所有人都活得好,活得有尊嚴。

這樣的經濟學家,對於社會來說,有什麼價值?

讓少數人暴富,需要經濟學家嗎?不需要,數千年以來,奴隸主、地主、資本家都能暴富,這是動物世界叢林法則都能完成的事情,太簡單了......只有社會主義走的是最艱難的道路,為的是人人平等、天下大同。

請大家記住一個事實,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哪個企業、哪個國家,是被工人農民搞垮的,搞垮它們並且從中獲利的,都是少數「精英」。

還請大家記住另外一個事實,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它所有的經濟繁榮、物質增長,靠的都不是什麼「經濟學家」,而是辛苦工作的勞動人民。

厲先生這一套,其實是完全照搬的西方自由資本主義,而且泥古不化、刻舟求劍,在西方資本主義都在搞宏觀調控的時候,依然信奉弱肉強食叢林法則那一套……說白了,就是「休克療法」。

中國其實沒有經濟學家,只有西方資本主義的「傳聲筒」和「念經人」。

實際上,他根本沒有自己的經濟學理論,只是一個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虔誠信徒而已,他的文章,說的好聽叫「研究」,說得難聽叫做「佈道」。

咱們都是新中國教育出來的唯物主義者,為什麼要信這些「自由神教」?
回復 浮平 2023-3-1 23:32
如果民主法治社會只會生產「懶漢」就不會產生先進的科技發明創造和文明社會的教育,道德,法律和秩序。

正向分析信息諸多,梳理不清時,可以採取依據事實和效果的邏輯反向推理分析法。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34
本想先慢慢逐段去消化這兩篇文章的內容的。但你又來一條,先說你這一條。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34
首先,和你是沒有共識的。因為你」不同於馬克思主義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34
為什麼又要講呢?因為你提的事引起我的興趣。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35
比如:「想為自己賣命也好,為他人賣命也好「這隻在階級社會中存在。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36
在原如社會裡不用這樣。吃飽就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36
在毛澤東時代為自己創造財富,不為別人。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38
八小時工作制中有休息時間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1 23:38
休息一會慢慢講。
回復 浮平 2023-3-1 23:52
yongbing1993: 八小時工作制中有休息時間的。
小範圍的具體工作時間事項,規則不需要成為強制性的社會層面的大範圍的言行道德底線約束界限內容,即憲法和法律規則。這兩種不同性不需要顛倒。

規則的影響面有多大,被影響者的參與權利就需要有相應性,比如契約規則,雙方都同意,才可能更好的達到和諧效應,共識效應,而非強迫效應。

馬克思正是顛倒了這個共識度大的倫理道德底線劃分依據的哲學層面與利益相關的低共識度政治層面,才容易造成對立面的極端效應,方法和可適用範圍不匹配的主觀理想主義,而客觀社會亂象的效應反過來證明了理論的弊端。

簡單的說就是這種主義造成了統治階層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管多了的亂象效果 ---主觀意圖和方法與客觀檢驗效果差距頗大,共識度低,勉強性高的效果。

把9小時改成8小時就沒事兒了?
回復 浮平 2023-3-2 00:06
對主義,理論本身的分析不夠嚴謹,找不出弊端所在,並以此作為絕對真理來指導實踐,屬於認知程度的問題,那麼就只能先在認知層面去反覆 ------ 折騰。一旦付諸於實踐時就會發現 ---- oops,咋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呢。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3-2 01:55
《對主義》不講,可不行。馬列主義之前,只有資本主義。一家獨大當然可以不講。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5: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