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博士無工作不賺錢改變了命運嗎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3-1-14 22: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16評論

博士無工作不賺錢改變了命運嗎



2021年的中國大陸,有457萬人考研,1140萬人考教師資格證,這些令人瞠目的數字說明了什麼?此時此刻,一位30多歲的人去考研,他剛剛被公司開除,失去了工作,正在尋找新的出路。昨天晚上,他在圖書館複習考研的內容時在孔子像前擺放鮮果、祈福禱告的時候,讓旁人看了心裡非常難過,改革開放接受了這麼長時間現代教育的大學生,居然也在未來的不確定性面前把希望寄託於神祇,可見現在年輕人生存壓力之大,個人出路之窄。

457萬人的考研大軍,集中在今天是考研的日子,剛巧這一天也是毛主席誕辰記念的日子。《教育》是毛澤東一生關注的重大問題,從年輕時代的工讀主義到晚年的文革中的《教育革命》或是《教育改革》,毛澤東為之傾注了畢生的精力。《教育革命》寄託著他實現中國文化革命乃至人類解放的宏大理想。當看到社會人士失業的痛苦和年輕學子對未來的迷茫,不由地想到了毛澤東關於教育問題的一系列講話。    

毛澤東說:學制可以縮短。學制縮短以後,中學畢業生只有十五六歲,不夠當兵年齡,也可以過軍隊生活。不僅男生,女生也可以辦紅色娘子軍,讓十六七歲的女孩子去過半年到一年的軍隊生活。

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活動。

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

毛澤東多次強調: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五十年前,一本《毛主席論教育革命》風靡神州大地,以上的講話被收入其中,廣為人知。從後來的發展來看,毛澤東的教育革命是極具前瞻性的。他的講話像一把鋒利的尖刀,切中了教育的痼疾。

自古以來,文化教育就被少數精英所壟斷,在士大夫眼中,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就應該是讀書人的標配,而不是恥辱。

長期的封建教育思想影響至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聖人所說,皆成為功名利祿的敲門磚。

這就造成了教育與社會和勞動相脫節,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學生長期脫離社會,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身體、精神都不健康,缺乏生活的動力和意義感,難以適應未來的工作,再加上工作本身的雇傭性質,就更不願意作了。最後只能一窩蜂地去考研,以尋找所謂「穩定」的(實際上是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工作。

457萬人考研,請允許再重複一次這個數字,是當前極其嚴重的教育危機的反映。

危機在哪裡?教育失去了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功能,甚至不能使學生學到東西,就像列寧說的:「教育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訓練對資產階級有用的奴僕,使之既能替資產階級創造利潤,又不會驚擾資產階級的安寧和悠閑。」

「舊學校總是說,它要造就知識全面的人,它教的是一般科學。我們知道,這完全是撒謊,因為過去整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維持的基礎,就是把人分成階級,分成剝削者和被壓迫者。」

簡言之,教育成了一種規訓,成了社會分層的一種手段。

從人口比例上看,中國並不是一個本科生過多的國家,社會也並不需要那麼多以從事研究為未來職業的研究生,但無法勝任基本的工作使得很多人選擇考研來逃避就業,期望研究生畢業后能選擇體制內不需要怎麼動腦子、脫離生產實踐的工作,這樣的話,對於社會發展來說,這麼長時間脫產學習的意義又在哪裡?

這裡並不排除讀了研進入研發崗位的,但這在讀研人群當中比例很小。

毛澤東正是針對中國重書本輕實踐、重勞心輕勞力的國情,提出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號召。

在一個批示中,毛澤東具體講了他的教育革命的思路。這就是1968年7月21日毛澤東對《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的調查報告所作的批示,他說:「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裡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此後,全國各地紛紛辦起了以毛澤東對這一調查報告的指示日期為名的「七二一」大學。

有人說,毛澤東的教育是政治掛帥,學生不學習,學不到什麼東西。這是不是歷史的真相呢?毛澤東的這種做法是不是只是一種情懷或者價值觀呢?當然不是,這裡面還包含著科學性。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中多次論述了從兒童期開始就要把學習書本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的社會主義教育主張,毛澤東的教育思想不僅繼承了馬克思的教育思想,而且吸收了孔子的「有教無類」,資產階級的啟髮式教育(反對填鴨式),以及蘇聯教育重視勞動實踐等做法,堪稱人類教育思想的高峰,甚至「允許學生打小抄」這樣的激憤之語,也包含著對舊式教育折磨人的嚴厲譴責,所以當毛主席關於教育革命的指示傳來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同學們聽到之後都是熱淚盈眶的,因為毛主席說出來他們的心聲。

作為世界一流工業強國的德國很早就把職業技術教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與普通大學並列成為初中生的兩條正規的出路,在「雙元制」培養體系中,德國的學校將承擔30%的培養任務,授課以理論知識課、公共課、道德情操課、體育課等為主。企業則需承擔70%的培養任務,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這為德國製造業的強大奠定了基礎。這不正是毛澤東教育改革的思路嗎?

這說明,資本主義出於維護社會正常生產發展的需要,也必須要尊重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這一規律。加拿大的co-op大學課程設計就是一個好的例子,學生幾年大學一半時間學理論,一半時間在各種類型的公司實習,實習完寫一篇實習體會總結收益。更重要的是從找工找房到生活工作一切都由學生自己完成,畢業時就已成理論和實踐都有的工作者。政府規定,學生實習一律按勞動法給於工資,又解決學生學習費用。

因此,回顧毛澤東的教育思想不僅有階級性,而且有著不能背離的科學性。作為一個共產主義者,毛澤東想的更深,他是把教育革命作為消滅三大差別進而消滅階級實現大同社會的一條途徑。

改革開放后教育制度的倒退後果是極其嚴重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問題一個都不少,新的精神抑鬱等問題也層出不窮。

就拿考試的獲勝者們北大學生為例。根據調查,在北京大學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30.4%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這種病被命名為「空心病」。不是學生空心了,是整個社會空心了。

究其原因,孔夫子的仁義禮智信早已崩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也早已不復存在,每個人回歸家庭本位,但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家庭成員的角色並不能滿足人活著的意義感,孩子為父母學習,父母把孩子看做一生的希望,所有人被綁在這架實際無意義的戰車上。

中國年輕人的這種無意義感甚至比日本還嚴重,導致年輕人已經不願意把一個新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因為他(她)們自身過得並不快樂。比日本還低的超低生育率,與此不無關係。要知道。日本是經過上百年的資本主義發展,在早已躋身資本主義強國的條件下走向躺平社會的,而中國的躺平來的異常迅猛。

躺平來自於生活的無意義感,也來自於就業面的狹窄、對前途的焦慮和與異性交往的困難。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大學女生數量早已超過男生。而且,學歷越高,女生比例越高。從考研性別比例來說,女生考研、讀研比例都遠高於男生,這與女生就業面狹窄有密切關係,但這又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產生。精神抑鬱症、脫髮、失眠,女生比例都高於男生。

毛澤東曾經說,婦女能頂半邊天。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也是婦女不斷擴大勞動範圍的過程,從傳統的紡織、火柴到冶鍊、機械、化學、基建、交通運輸等行業,正如新華社1959年一則電訊所說,婦女現在是「什麼事情都能幹,什麼事情都能幹好」。我母親初中畢業后,到公社下鄉勞動了一段時間,後來就被分配到工廠里做電焊工,女人做電焊工,在那個時代沒有任何違和感。老電影《都市裡的村莊》就是以電焊女工為主人公的。那個時代,年輕美麗的女明星塑造的都是女村醫、女社員、女工人、女教師等形象,現在打開電視,連女教師都難看到,女性形象都是女白領、女經理、小三、無業女性之類的。殊不知,即使是現在,在輕工業和服務業,女性是絕對的就業主力,農業和重工業的輔助崗位,也存在不少的女工,但她們的形象並沒有像毛時代那樣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被賦予鐵姑娘這樣的政治榮譽,她們是這個社會的無聲群體。另一方面,女性的形象被消費主義所塑造,好像電焊工、司機都不應該是女性就業的範圍,一個送外賣的婦女,可能都會被買家好奇地問「怎麼會出來做這個呢?」那麼,這種情況下,女生從小被引導不好好讀書,就沒有出路,結果就是女性學歷越來越高,「眼光」也越來越高,之所以要打引號,是因為這種「眼光」並不是完全出於性別選擇的本能而是出於階級社會所賦予的一些其他標準,這就導致女性越來越難以找到匹配的對象,相對應的是男性也越來越難找對象。

毛澤東時代和改革開放最早幾年,男女雙方的擇偶面是很廣的,因為那個時候的階級鴻溝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小的。作為文化人的余秋雨,作為擁有本科學歷幹部身份的周永康,在毛時代都是選擇與女工結婚,在改革開放后又離婚再婚。老電影《都市裡的村莊》里,電焊女工、記者、鉗工互相都是可以談戀愛的,作為具有兩個時代過渡特徵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孫少平通過成為煤炭工人,實現了自身階層的飛躍,和省報女記者戀愛,這個在現在是無法想象的。

也就是說,工人、農民、幹部和知識分子在一個階級差別較小的社會裡,既可以在同一階層內部婚配,又可以在不同階層之間通婚,這對於擴大擇偶範圍、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減少未來的不確感都是有利的。

如果人們能在勞動中感受到學習和奮鬥的快樂,為什麼要躺平呢?躺平並不符合人性——勞動和社會交往的本能需要。

女生是不是不能做工人呢?當然不是的。市場經濟出於培養技工的角度,也需要女性的參與。因為機械化使得對於體力的要求在降低,對於精細度的要求在提高,女生是非常適合這種勞動的。很多地方開始有女大學生學習鉗工等技術。當然,必須承認,這並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階級分化。

一百年前,魯迅先生振聾發聵,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

五十年前,毛主席斬釘截鐵,大聲疾呼「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

魯迅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因為他不願意看到他筆下的孔乙己、祥林嫂、閏土和阿Q繼續存在於中國大地上,但很遺憾,魯迅的名字,魯迅的文章,至今依然是中國追求社會進步的人們寶貴的精神資源。

在50年前,也許很多人並不明白毛澤東為什麼執著於「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50年後,當中國人看到457萬人走進考研考場,畢業后找不到對口的工作,恐怕連學費的錢都賺不回來時,會不會突然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說的大一點,這句話包含著孩子解放的道路。

一個社會有共同的利他主義的價值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雷鋒成為全社會的偶像,到處都有道理可講;

年輕人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對象,結婚不用擔心被騙,不用準備高額彩禮;

夫妻可以自由地選擇生幾個孩子,聽到懷孕的消息夫妻雙方是興高采烈的而不是愁眉苦臉的,因為他們憧憬著一個新的生命來到美好的人間;

年輕人不用擠在一座獨木橋上,「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現在想起來,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改革》取消把學生當「敵人「的萬惡的《考試製度》,學制要縮短,讀書上大學免費還包吃包住發零化錢還包分配,不愁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看不起病,生不起孩,養不起老。不用人比人氣死人。以上的每一點都是多麼的珍貴啊!

這也是毛澤東,他的名字,他的思想為什麼在當代中國和世界依然有著如此鮮活的生命力的原因。因為,他所塑造的中國人的意義、價值和信仰體系,他所揭示的現代性問題的解決方案,至今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16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4 23:05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4 23:05
長期的封建教育思想影響至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4 23:06
長期的封建教育思想影響至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聖人所說,皆成為功名利祿的敲門磚。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4 23:06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皆成為功名利祿的敲門磚。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4 23:07
改變了命運?皆成為功名利祿的敲門磚。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4 23:07
改變了命運?  皆成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4 23:08
2021年的中國大陸,有457萬人考研,1140萬人考教師資格證,這些令人瞠目的數字說明了什麼?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4 23:09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回復 浮平 2023-1-15 00:21
政治高於一切的觀念,權力說了算,一黨專政的集權等級制度,怎麼可能在人文領域有共識的價值原則呢? 【教育失去了樹立科學世界觀】當然咯,教育本身只剩下  ----   洗腦。

權力和權威的概念,關係,社會作用都沒搞清楚又怎麼可能有共識呢?只剩下吹捧權力的權威,和命令權威的權力。

micromanagement 只能達到這個效果 ---- 博帽漫天的文人,下鄉鍍金的勞動。

如同,政宣文和教育是兩碼事。

反問這些宣宣問題都沒用,充滿了自相矛盾的內容,一會兒說讀書高,嫌別人老鄧沒讀書,老鄧懶得讀毛書,空話連篇,不如打橋牌動腦子;一會兒又來搞讀書糟,讀了沒飯吃。 忽悠一群一陣兒不難。。。

講點實在東西的還強些。那麼多失業的年輕人怎麼解決。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4
一位30多歲的人去考研,他剛剛被公司開除,失去了工作,正在尋找新的出路。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4
他在圖書館複習考研的內容時在孔子像前擺放鮮果、祈福禱告的時候,讓旁人看了心裡非常難過,改革開放接受了這麼長時間現代教育的大學生,居然也在未來的不確定性面前把希望寄託於神祇,可見現在年輕人生存壓力之大,個人出路之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5
有457萬人考研,1140萬人考教師資格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5
大學生居然在未來的不確定性面前把希望寄託於神祇。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6
現在年輕人生存壓力之大,個人出路之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7
《教育》是毛澤東一生關注的重大問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7
毛澤東從年輕時代的工讀主義到晚年的文革中的《教育革命》或是《教育改革》,毛澤東為之傾注了畢生的精力。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8
457萬人考研,請允許再重複一次這個數字,是當前極其嚴重的教育危機的反映。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9
危機在哪裡?教育失去了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功能,甚至不能使學生學到東西。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15 01:19
列寧說的:「教育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訓練對資產階級有用的奴僕,使之既能替資產階級創造利潤,又不會驚擾資產階級的安寧和悠閑。」
回復 浮平 2023-1-15 01:26
yongbing1993: 《教育》是毛澤東一生關注的重大問題。
關注是正常的,但尚未明白教育觀念,方法與效果之間的關係。以自我為標準的觀念,以強制灌輸集權統治者思想的方法都難以收到好的效果。最終將教育變成了 ---- 執政執策執法,只剩下孤家寡人的效果。

因此,教育集權統治者的教育方法現在才剛剛進入摸索之中。。。

不能因為目前有具體問題需要解決就東扯西拉這裡一句話,那裡一句話找些不相干的碎片言論作為「理由」。那樣只會增加更多的思想混亂。這就是偶像崩塌效應。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2: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