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9-13 20: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8評論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走完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眺望遠處莽莽崑崙,心中湧起無盡遐想,即興賦詩一首:《念奴嬌·崑崙》。

《念奴嬌·崑崙》

作者:  毛澤東

1935年10月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一首《念奴嬌.崑崙》,具有窮盡八荒、涵蓋環宇之氣魄,把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交往、中華民族願與世界人民共享大自然和人類文明智慧成果的思想抒發得淋漓盡致,毛澤東的世界眼光在詩中展露無遺。

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第一次離開家鄉韶山沖,來到離家50里路遠的東台山下,進入湘鄉縣一所「新學堂」——東山高等小學堂學習。在那裡,毛澤東接觸到許多西方「新知識」。一次,毛澤東見到同學蕭三手裡拿著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便借來閱讀。過了幾天,還書時,他很抱歉地對蕭三說:「對不起,我把書弄髒了!」蕭三打開一看,整冊書都被毛澤東用墨筆打了許多圈點,圈得最密的便是華盛頓、拿破崙、彼得大帝、迦德鄰女皇(即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惠靈吞(即英國威靈頓公爵)、格蘭斯頓(即英國首相格萊斯頓)、盧梭、孟德斯鳩和林肯等人的傳記。毛澤東激動地對蕭三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麗、印度的覆轍。」頓了一會兒后,他又說:「中國積弱不振,要使她富強,獨立起來,要有很長的時間,但是時間長,不要緊,你看,華盛頓經過了八年艱苦戰爭之後,才得到勝利,建立了美國……」

西方「新知識」為少年毛澤東打開了一扇天窗,讓他看到了更大更遠的世界。一年後,毛澤東離開東山高等小學堂,省城長沙成了他的目的地。經過幾番輾轉之後,1912年起,毛澤東決定在湖南省立圖書館進行自學,自學期間,毛澤東第一次大量學習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較為系統地接受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啟蒙教育。1936年,毛澤東與斯諾談及這段往事時回憶說:「在這段自修的時期內,我讀了許多書籍,讀到世界歷史和世界地理。在那裡,我以極大的興趣第一次閱讀了世界的輿圖。我讀了亞當.斯密士的《原富》和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即《物種起源》)和約翰.斯陶德.密爾(即約翰.斯圖爾特.穆勒)所著的一本關於倫理學的書。我讀了盧騷(即盧梭)的著作,斯賓塞的《邏輯學》和孟德斯鳩所著的一本關於法學的書。我將古希臘的詩歌、羅曼史、神話和枯燥的俄、美、英、法等國的史地混合起來。」出自斯諾等著,劉統編註:《早年毛澤東》,三聯書店2011年版,第15頁。

1914年,毛澤東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他已經成長為一個時刻關注國內外政治軍事形勢的進步青年。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背倚山林,出學校大門不遠,還有修好不久的粵漢鐵路的一段——長株路。晚飯過後,學生們常常到山上或者順著鐵路去散步。在散步時,毛澤東向同學們訴說中國以及世界的新聞,有條有理,了如指掌。那時正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毛澤東就像是給同學們做每周以來國際國內軍事政治的時事報告:奧國的太子怎樣被殺死,威廉第二怎樣出兵,凡爾登如何難攻,英法如何聯盟,美國如何「參戰」發財,日本如何趁火打劫,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同學們都驚嘆於毛澤東的腦袋,同樣是看報,毛澤東對世界局勢的分析卻是如此清晰。斯諾等著,劉統編註:《早年毛澤東》,三聯書店2011年版,第75頁。

除了通過報紙了解世界局勢變動,從而認知世界、了解世界,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對他影響巨大。楊昌濟海外留學10年,學貫中西,主張以西方所得的民主與科學思想,來批判中國封建倫理,決心改造中國的舊思想、舊學術,曾明確提出要用「新時代之眼光來研究吾國之舊學」。在楊昌濟老師的介紹下,毛澤東接觸到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新青年》雜誌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以前所未有之規模引入中國社會,毛澤東是《新青年》雜誌最熱心的讀者。毛澤東在廣泛接觸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時,深深感受到向外國學習的必要性,指出「我覺得我們要有人到外國去,看些新東西,學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學問,拿回來改造我們的國家」《毛澤東大辭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頁。。

1918年,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組織「新民學會」,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宗旨,主張「向外發展」,爭取到國外去了解世界的大勢。毛澤東醞釀組織「留俄隊」到俄國勤工儉學,學習蘇聯和歐洲的經驗。直到1921年9月,毛澤東還計劃在國內做三四年的準備,然後「赴外國求學,至少五年,地點在俄國」。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頁。

這一切都為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打下基礎。毛澤東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後,深刻認識到「在資本主義時代,特別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各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和互相激勵,是極其巨大的。」〔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77頁。他認定中國是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應當同世界各國有廣泛的聯繫,取得國際援助,同時又要對世界事務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便是毛澤東觀察世界認知世界后得出的一個結論。

1935年,當中國工農紅軍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延安之後,毛澤東身居窯洞、眼觀世界,深入研究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關係。「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成為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立論前提。之前,毛澤東就已經認識到「自從帝國主義這個怪物出世之後,世界的事情就聯成一氣了,想要割開也不可能了。」《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頁。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對這一思想又作了進一步闡釋,指出「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在這以後,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則屬於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了。」《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7頁。他的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代表作,是利用世界眼光來分析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的典範,為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理論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依然沒有放鬆對世界形勢的學習和研究,一天幾萬字的《參考消息》是他每日必看的重要刊物。《參考消息》是一份彙集各國情況的報紙。毛澤東十分重視這個內部刊物,認為這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報紙」,《參考消息》成為他制定國際戰略和對外政策的重要參考材料之一。有重要內容的,他常常批給別人去看或印發會議。除了重要新聞,毛澤東對《參考資料》上所刊登的西方資產階級政治活動家的回憶錄也很感興趣。他說,這些回憶錄里有很多過去我們不知道的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矛盾和鬥爭的情況,很值得看看。他不僅自己認真閱讀,還推薦身邊的同志也要多閱讀,並且多次強調,「我們的人要見世面,要懂得外界的事情」。

毛澤東對於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動態的了解程度,讓許多外國人士感到驚訝。20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王安娜在延安採訪,驚嘆於毛澤東對於外部世界的了解:「毛素有博覽群書之稱,看來是有根據的。他讓我看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和羅素著作的譯本」。「毛澤東的言談是農民與學者、普通知識與高度智慧的結合,他的話對我充滿著魅力。他一次也沒到過國外,也不像朱德和周恩來那樣能說外語。可是,他對外國的制度和風俗習慣卻很有興趣」。「毛澤東好幾次和我講到他對外國有趣的見解,這些見解是從以前的西歐小說和歷史書上得來的。」

斯諾在《西行漫記》中也提到「毛澤東讀過許多關於印度的書,對於那個國家也有一定的看法。他問到我關於甘地、尼赫魯、查多巴蒂亞以及我所知道的其他印度領袖的情況。他知道一些美國的黑人問題,把黑人和美國印第安人所遭受的待遇,跟蘇聯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相對照」。

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回憶她1946年同毛澤東的那次談話時說,「他首先問我美國的情況。美國發生的事有許多他知道得比我還詳細,這使我驚訝,……他像安排打仗的戰略那樣仔細地安排知識的佔有。……主席對世界大事的知識是十分完備的。」

1973年,毛澤東接見過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據惠特拉姆事後回憶:「我們的談話範圍涉及歷史、當前問題、亞洲地區、文學和當代的一些人物。他很熟悉情況,知道西方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樂意對一些人物和問題發表意見。交換意見,顯然使他感到高興。聽到來自不同社會的一個陌生人的意見,他從中可能得到某種刺激,不論我的看法多麼錯誤。他的智慧和歷史感深邃而又明晰。」

毛澤東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和發展趨勢的預見性以及觀察國際動向的敏銳性,同他所具備的豐富的國際情況知識儲備是分不開的,而這種知識儲備又與他自青少年時代起,即關注世界、心憂天下,始終學而不厭地、主動地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是息息相關的。在毛澤東身上,真正體現了中國那句老話——「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毛澤東一生僅出國兩次,卻對世界情況了如指掌,毛澤東這種關注世界、心憂天下的情懷,早在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即已養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13 20:52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中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13 20:53
此作是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這首詩毛澤東成功地表達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13 20:55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崙山你已看遍人世間的春秋風雲。你雪山般的身軀飛舞起千百萬冰棱滿天被你攪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縱橫流淌有些人或許葬於魚腹。你的千年功過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評說。今天我要來談一談崑崙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這麼多的雪花。怎樣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寶劍把你斬為三片呢一片送給歐洲一片贈予美洲一片留給中國。在這和平世界里整個地球將像這樣感受到熱烈與涼爽。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13 21:00
1934年10月17號到1935年10月19號,經過了整整一年,毛澤東和中央紅軍經過了11個省,形成長達25,000餘里,到達了陝西的吳起鎮。在即將走完最後一段行程之時,毛澤東登上了岷山的山峰,遙望著蒼茫的崑崙山脈。岷山是中國甘肅省南部的一座巨大的山脈。海拔4000~4500米。而主峰的雪山雪寶頂,海拔則在5588米,上面四季冰川覆蓋,白雪皚皚。在古代,岷山也叫做昆崙山。但是此時站在岷山風頭,可以遙望甘肅的巨大的昆崙山。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13 21:00
那亘在眼前橫空出世的是茫茫蒼蒼的昆崙山。毛澤東閱盡了人間的春秋寒暑。

他揚起了幾百萬的飛龍一樣的玉雪,攪得天地間一片寒冷徹骨。夏天的時候,從雪山融化的雪水,讓江河泛濫,有的時候會導致人像魚蝦一樣葬身河水的災難。他的功與過有哪個人能夠評說清楚,有哪個人曾經評說?

但是我現在想說,昆崙山哪,你不要這麼高,也不要這麼多雪。我若有倚天的寶劍,就將你裁為三段。一段送給歐洲,一段送給美國,一段還是留在這裡。讓太平的世界,都能夠享受共同的冷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13 21:03
毛澤東和中央紅軍,不只是征服了雪山,是征服了一切的困難,綻發了生命和精神的華彩。

毛澤東站在岷山之山,最艱苦的歲月已經拋在了身後,就算是最艱苦的時候,他們都是有著信仰有著目標的,雖死而不舍,此時他的靈魂化作了巨龍,是從天上俯瞰著崑崙雪山和岷山,他們是在條件最惡劣的時候,征服了莽莽蒼蒼,橫在中國西方的巨大山巒。

從昆崙山和岷山飄起的萬千的雪花,讓天地一片寒冷。在這種極寒之中,看得見冰雪的功過,當夏日消融時,冰山融雪,化作了河水,滋潤著下游兩岸,但是在泛濫的時候,也引發了洪水災難。千秋功罪,誰曾評說?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13 21:06
而毛澤東最大的特點,就是用理想照進現實。長征成功了,千辛萬苦九死一生。他現在如同一柄利劍站在了岷山之巔。他發出了爽朗而自信的笑聲。

那麼毛澤東的理想是什麼?昆崙山你不要這麼高,這麼多雪,我要是有一把寶劍,就把你分為三段,這真是神仙大氣之筆,將這製造寒冷,製造流水的山巒,一截送到歐洲,一截送到美洲,一節留在中國這裡,讓全世界都冷暖和宜,不再有極寒與災難!

這是一種怎樣的思想?這是一種超出了小我,在剛剛擺脫了生死困境,就馬上聯想到全世界的大同思想。這大同還不是道家的大同,因為那僅僅只是虛幻的精神上的,唱了幾千年也沒有所以然。毛澤東想到的是全世界,是整個地球,都應該處在同等的冷暖和平之中。而且正是由於毛澤東征服了岷山,而這種願望,並非是遙不可及,並非是痴人說夢。這是一種理想加浪漫,而不是幻想和虛無。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13 21:12
這已經超越了毛澤東所處的現實環境,而的確是一個思想家的氣魄胸襟,尤其是下闕舉重若輕。

那我們來看一看實現了的預言。新中國的建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無數的幾千年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1957年,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誕生。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三峽水利工程全面竣工,高峽出平湖。中國已成為利用清潔能源的第一大國,也是成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世界第一大國,森林積蓄量到達13億立方米,倡導著綠色的中國,實踐者綠水青山,用實際行動來拯救著全球氣候,願意全球,同此涼熱。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5: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