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千年小農經濟模式如何脫胎換骨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7-13 20: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54評論

千年小農經濟模式如何脫胎換骨



數千年來中國農民均為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模式生產效率低下,使得土地產出的糧食很難養活所有人口。《中國歷代糧食平均畝產量考略》顯示,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明清,北方平均畝產小麥60多公斤,南方平均水稻畝產130多公斤。到了1936年,水稻畝產180公斤,小麥75公斤,玉米100公斤。「靠天吃飯」的小農經濟,想要實現農業的自給自足,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有人因為缺糧而餓死是常見的事。

千年小農經濟模式如何脫胎換骨?《工業化》是至關重要的。讀不懂工業化的人,永遠理解不了中國近現代史。鴉片戰爭,標誌著農業國與工業國競爭的完敗,這使中國一些關心國運的人士逐漸意識到,只有工業化,才能挽救貧窮落後的舊中國面貌。清朝的改革派開啟了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希望將西方工業革命的成果直接拿來使用,但是並沒有成功。辛亥革命希望通過上層改革來為工業化鋪平道路,代表資產階級政治力量的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政府,在工業部門僅限於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重工業幾乎沒有,連洋火洋釘等都需要依賴進口。而缺乏工業支持的農業經濟,也是一片蕭條。傳統的宗族勢力在農村依然強大,土豪鄉紳把持著這裡的經濟,這是一個和幾千年前並沒有太大變化的封閉而落後的環境。

到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時,農業經濟佔據整個國家的三分之二以上,農村人口超過十分之九,農業的疲敝使得整個國家羸弱不堪。要解決全國人口吃飯的問題,要實現國家工業化,新生的政權就必須通過改革來結束這幾千年來的弊病。新中國成立伊始,毛主席就已經醞釀出了宏偉藍圖——革新小農經濟模式,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問題。

首先,在全國開展轟轟烈烈的農業合作化運動,通過各種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產資料私有製為基礎的個體農業經濟,改造成為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農業合作經濟,也就是農業集體化。在1957年冬至1958年春的農田水利建設中,許多地方為了加強集體協作的力量,開始突破原有農業合作社的規模,實行並社,毛主席對一作法給予了肯定。

1958年7月1日,《紅旗》雜誌第三期發表《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一文,文章指出「把合作社辦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的基層組織單位,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第四期接著發表文章《在毛澤東同志的旗幟下》,文中明確引用毛主席的指示:"毛澤東同志說,我們的方嚮應該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業)、農(農業)、商(商業)、學(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裝)組成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我國社會的基層單位。"河南駐馬店地委根據《紅旗》雜誌兩篇文章透露的毛主席關於辦大公社的指示,首先在遂平縣衛星集體農莊試點,「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正式建立,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誕生。

1958年8月的北戴河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議》指出:「人民公社將是建成社會主義和逐步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的組織形式,它將發展成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層單位。"會後,毛主席到河南、山東視察,山東的相關同志在向毛主席請示合併的大社叫什麼名字好時,毛主席說:「還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於領導。」

毛主席的談話內容一經報道,「人民公社好」的口號迅速傳遍全國,各地紛紛掀起成立「人民公社」的高潮。人民公社最大的優勢,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人民公社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助力國家完成工業原始積累。國家以統購統銷的方式,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為國家提供了8000億元的工業資金,幫助國家快速完成工業化。人民公社通過集體形式,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克服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劣勢,在全國範圍內修了86000多座水庫、挖了640萬口池塘、打了220萬口機井等各項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的總造價高達240萬億元。

人民公社依託集體經濟,在短時間內構建了覆蓋90%以上農村的公共醫療服務體系,為廣大農民緩解了缺醫少葯的矛盾,為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解決醫療衛生的成功樣板。人民公社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農機消費市場,這種具有規模性的組織市場,促進了我國農機工業的自主發展。據農業部門統計顯示:1959年我國農機工業從零開始,截止1979年全國農機總動力保有量達1.36億千瓦。

人民公社發展集體經濟,在完成一定的工業原始積累后,又開始支撐公共教育事業發展。1965年之後,就開始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形成「小隊有班級、大隊有小學,公社有初中」的基礎教育體系,極大改善了農村基礎教育的落後面貌。人民公社大力發展社隊企業,促進了鄉村工業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1977年全國有139萬個社隊企業,產值為391億元。1978年為152.4萬個社隊企業,總產值為493億元。到了1983年全國社隊企業數突破500萬家,共吸收農村勞動力3235萬人,總產值為1017億元。

人民公社先後接納了近3000萬知青,為廣大知青提供了就業崗位,錘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歷練了一大批關心農民疾苦的好乾部。人民公社時期,開展向大寨學習的建設運動,在全國範圍內掀起開墾荒地、平整良田的農業建設浪潮,擴增了近6億畝耕地面積。人民公社普及使用化肥,使糧食單產大幅度提高,保證了全國糧食供給,保障了國家人口持續增長。1958年,全國人口65994萬人,截至1976年,全國總人口93717 萬人。人口增加了3億多,人均口糧卻不降反升。

人民公社發展集體經濟,培養了群眾集體優先的意識和公德心。人民公社在集中力量做大事的同時,也提供了各種福利保障,不僅降低了農民的生活總成本,還照顧了老、弱、孤、寡、殘等弱勢群體。

人民公社20年,在工業積累、水利建設、公共醫療、文化教育、集體企業、民生工程、農業現代化等方面取得的歷史成就,是不可忽缺、不容置疑的。

雖然,人民公社化運動初期,曾出現過"一平二調"和"三高五風"的錯誤做法,但毛主席對這些錯誤的工作方式均給予了嚴厲批評、整風教育和及時糾正,使人民公社從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從成熟逐步走向輝煌。可以說,沒有人民公社,就沒有中國的工業化;沒有人民公社,就沒有中國耕地的高產量;沒有人民公社,就沒有中國人口的世界之最。

那些"大鍋飯,養懶漢"論者,無非是想否定人民公社。因為否定了人民公社,也就等於全面否定了集體經濟,進而否定了中國工業化原始積累的合法性;否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合法性,也就等於默認與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一樣充滿原罪,變相否定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優越性;否定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也就等於否定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優越性,為國有資產的私有化和自由主義找到理論基礎。其言可惡,其心可誅!人民公社好不好,我們看一看現實中的人民公社就知道。

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1949年就成立了農業生產互助組,1951年成立了全縣第一個合作社,1956年建立了由6個自然村組成的高級社,1958年成立的人民公社。當歷史走到了1982年,分產到戶的浪潮席捲全國,數以萬計的人民公社紛紛解散。周家莊公社當時的黨委書記叫雷金河。雷金河1937年參加革命,1944年入黨,憑著踏實實幹和大公無私的精神被評為河北省和全國勞動模範、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1953年,雷金河為首的一班人制訂了「干多少活、記多少分」的規定。當時,這樣細緻的「定額管理」異於全國其它公社。1954年,周家莊公社的出工數量比1953年增加了52%。1962年,周家莊公社榮獲國務院周恩來總理的嘉獎,成為全國著名的農業生產先進單位。雷金河因此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被譽為"晉中一傑"。

雷金河認為,周家莊公社從成立就呈現出相當的優越性,他清晰記得1960年全國陷入困難,許多地方顆粒無收,但周家莊公社不僅繳足了國家公糧,還保障了社員們能衣食無憂,騾馬膘肥體壯。依靠集體的力量,他帶領社員們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籌資11萬元,架起高壓線25華里,安裝了變壓器,家家戶戶實現了使用電燈,企業、農業發展都有充足的電力保障。

1979年的時候,他們還清了18萬元外債,還有161萬元的盈餘。1980年,他們公社人均收入500元,糧食550斤,孩子們上學從幼兒園到中學一律免費,社員到60歲后還有退休養老金。這樣的日子已經很美好了,為什麼要解散呢?雷金河壓力很大,心急如焚。為此,他專門召開了一個村民全體會議,先是傳達上級「要求解散人民公社,實行包產到戶」的指示,然後讓大家討論:周家莊公社是否要保留?

結果,只有兩三戶同意解散,絕大多數反對解散。反對分田到戶,堅持集體化道路,堅決反對撤銷人民公社的村戶們派出代表在保留人民公社的「生死狀」上籤上名字,摁上了鮮紅的手印。面對壓力,雷金河四處奔波,到處找領導說情。時任河北省省委書記李爾重在他寫下保證書後,同意他「先試一年」。保證書是這樣寫的:「今年不分包到戶,如果幹一年,我們沒有其他公社好,那我們就將地分了。」周家莊公社在村民的支持下,在雷金河的努力爭取中,保留了下來。為了應對外界壓力,周家莊公社和全國所有的公社一樣,「公社」摘牌,複名為「鄉」,但是,公社的經濟體制完整保存。

周家莊公社帶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和集體經濟的體制扎進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他們不但沒有迷航,反而乘風破浪,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上下一心,努力為公,公有豐厚,私家富足。「有收無收在於水」。周家莊經過毛主席時代的大修建,農田水利設施完善,后又依靠集體的力量對這些設施進行維護和提升,保障了水利灌溉系統在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保證了糧食的旱澇保收。周家莊堅持合作化道路,農田連片,全面機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解放了勞動力,糧食生產效率和產量都得以提高。當前,公社有大型收割機25台、播種機56台、旋耕機50台、秸稈破碎機36台、拖拉機100台、電動機350多台。全社10000畝小麥,8天就顆粒歸倉。

1997年,周家莊公社帶頭人雷金河、雷宗奎提出優化產業結構的構想,在他們的倡議下,周家莊公社關閉所有污染性企業,拒絕簽約新的污染性項目,提出種植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機械化、農業科技化的生態發展思路,利用大集體土地成方成片的優勢,建設農業五大基地。

這裡土地千畝成方,種植百畝一色,全部實現種植規模化。先後建成了10000畝優質小麥繁育、3000畝紅地球葡萄、2000畝鴨梨出口、2000畝蔬菜大棚、1000畝高檔苗圃專業生產基地,經濟效益相當可觀。3000畝「周家莊」牌紅地球葡萄榮獲河北省名牌產品稱號。2012年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2016年河北省四星級休閑農業園。2018年11月6日榮獲農業部推介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在農業發展的同時,周家莊公社建起了高標準的奶牛場,年均銷售收入高達2000萬元。另外又先後建起了閥門廠、彩色膠印廠、建築公司、紙箱廠等10多家集體企業。其中閥門廠的產品屬於「中國馳名商標」,市場覆蓋全國,遠銷海外。2005年,周家莊公社的農業純收入為2121萬元,而閥門廠的純收入達到了2549萬元。近年來,周家莊公社共有男女壯勞力6240人,其中80%在企業上班,15%從事農業,5%從事個體私營業,產業結構日趨完善、合理。

一直以來,周家莊公社的人均收入明顯高於晉州市、河北省和全國的平均水平。《人民日報》2009年1月16日報道:中國僅存的人民公社河北晉州市周家莊人民公社,近日為該鄉6個自然村村民分發紅利,人均6000多元。"

周家莊為社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住房,家家戶戶都住上了獨門獨院的二層小樓。科教文衛事業也不斷得到發展:全鄉綠化率達45%。做到一街一色,一巷一品,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幼兒園、小學、中學、衛生室、衛生院一應俱全,學校和醫院都達到了很高的標準,比大城市一點也不差。社員們上學免費,看病住院公社醫院全部免費,縣級以上醫院醫藥費合作醫療報銷百分之九十。

從1982年開始,周家莊就陸陸續續為所有社員增加了12項福利:免費供水、免費上學、電費補貼、合作醫療、生活補貼、困難補貼、老人補貼、殘疾人補貼、住房補貼、免費安保服務等等。從而保障了老有所養,殘有所安,鰥寡孤獨,皆有所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4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2-7-13 21:03
【毛澤東同志說,我們的方嚮應該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業)、農(農業)、商(商業)、學(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裝)組成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我國社會的基層單位。】

他的主要問題在於:並沒有在方法上去按照這個宏偉藍圖進行有秩序的建立管理規則,言行道德規範 (包括對權力者和所有民眾),而是過分強調推行意識形態以自我為中心的絕對化,一致化,籠統化,偏激化,主觀化去過分的搞階級鬥爭(即他眼中的政治文化教育優先), 加上方法上的 micromanagement and distraction。而這種樹敵式的,極端化的大範圍的階級鬥爭一定是沒完沒了的與人亂斗,濫斗,那麼效果就反應了從偶然到必然的客觀規律,即,打亂秩序,越搞越亂,因為客觀規律不可能全部按照個人主觀願望去發展。

集權獨裁機制的危險性就在這裡,任何一點不完美性,不周到性,不專業性(包括理論和實踐)就會在社會層面被無限擴大,難以得到及時糾正。根源就是統治者自身哲政不分,德政不分的籠統思維方式,長期的思維習慣。

藍圖宏偉,方法簡單,系統複雜,制度欠佳。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1:40
安徽省肥東石敬塘區青春村為解決多餘勞動力出路而開辦粉絲坊、豆腐坊、養豬組、養魚組的做法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村有兩個合作小社。駐點的肥東石塘區團委組織委員的倪澤蘭倪澤蘭和她的同事發現,地少人多的這個村每天有很多農民在因沒派上工、無活干而抱怨。

急則思變的倪澤蘭大膽決定搞副業,把多餘的勞力調動出來,開辦了粉絲坊、豆腐坊、養豬組、養魚組等。通過一段時間摸索,他們發現,做副業的農民幹勁很大,勞動生產率一下子提高了許多。因為這一創舉是在青春村實施的,很多人誇讚這是首「青春之歌」。

倪澤蘭懷寫了《肥東蘆陳鄉青春、陳祠農業生產合作社對多餘勞動力的解決辦法》一文寄給《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刊登后被善於發現苗頭的毛澤東看到,毛澤東隨即將她的文章很快被收入《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毛澤東把題目改為《多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還親自寫了300多字的批語。

批語中毛澤東高瞻遠矚地指出:「這也是一個帶普遍性的問題。根據這兩個合作社的情況,按照現在的生產條件,就已經多餘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勞動力。過去三個人做的工作,合作化以後,兩個人做就行了,表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多餘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勞動力向哪裡找出路呢?主要地還是在農村。社會主義不僅從舊社會解放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也解放了舊社會所無法利用的廣大的自然界。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這裡還沒有涉及農業機械化。機械化以後,勞動力更會大量節省,是不是有出路呢?」這是毛澤東最早提到涉及社辦工副業的論述。

這些豆腐坊、粉絲坊、養魚組、養豬組實際上就是中國農村社隊企業的雛形。毛澤東慧眼獨到,一下子就看到這件事情的內涵意義:社會主義不僅解放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也解放了舊社會無法利用的自然界。人民群眾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1:40
==毛澤東把這個案例編進《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新高潮》中並加以推薦,明明白白的號召全黨全國上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進一步提高合作化的水平,在農村創辦更多的事業,使農民獲得更多的福利。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1:41
===江蘇無錫縣春雷造船廠就是在此種背景下產生的。春雷村原名祁席村,地勢低洼,河網密布,造船的小作坊很多,1955年還是初級社的時候,當地的一些小作坊聚到一起,辦起了一個無名小廠。1956年2月,江南第一個農業高級合作社在這個村成立——「春雷一聲天下曉」,這家小工廠也就成為了春雷造船廠。

船廠辦起來以後,主要為本村、本鄉和鄰近鄉村修理養護船隻。後來由於技術力量較強,又根據工人的專長形成專業分工,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城區船廠和航運公司的一些船隻修理、建造也放到了春雷廠來。業務擴展了,船廠一度在維新漂染廠附近的黃泥頭設立分廠,不久又在無錫江陰巷設立辦事處,接洽聯繫修船業務,就這樣,船廠的經營越做越旺。無錫縣委、縣政府將之在全縣進行推廣。

面對中國農村在合作化運動中出現開辦工副業的苗頭,毛澤東及時地給以更大的支持。1956年4月,在講述十大關係時,毛澤東進一步明確地指出:「農民生活的改善,要靠自己生產,國家不能給他們發工資」。他提倡要組織農民「發展農業和副業相結合的互助」,要幫助農民成立「各種副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合作社」。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1:41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生產領導和組織建設的指示》,指出:「農產品加工業不宜過分集中於城市」,「不宜在城市過多地發展碾米、軋花、榨油等加工廠,除了給現在加工廠供應必要的原料以外,其餘的農產品應該盡量由當地鄉、鎮加工或由農業合作社分散加工」。這個指示反映了毛澤東關於支持合作社興辦工業的思路。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1:41
==從1958年起,毛澤東把發展農村工業從增加農民福利上升到消滅所有制差別和工農差別,實現公社化和農村工業化,鞏固工農聯盟,推進國家工業化的高度上來認識。毛澤東的社隊企業構想逐步成型,成為一種系統化科學化的構想。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1:41
===毛澤東認為只有實現公社化才又可能實現農村工業化。正是基於這個認識,毛澤東發動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1:41
===毛澤東指出,人民公社的發展,「一大二公」的體制優越性「為我國人民指出了農村逐步工業化的道路,農業中的集體所有制逐步過渡到全民所在制的道路」。公社化后,專業化管理,有組織的農業生產,使農村空前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而農村工業化是吸收農業剩餘勞動力的重要途徑。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1:42
===毛澤東的這個思想比他早期接受西方學說影響認為工業化化過程單純是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的過程有了根本的發展和變化,大大地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回復 浮平 2022-7-13 23:28
需要思考的是:non-sustainable 的主要因素,即因果關聯規律分析。

上面提出了抽象原因,還可以具體幾步。其實從你提供的素材中就可以找到。

在鼓舞原始衝動激情方面效果不錯。一旦 micromanagement 過多,偏差就大。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1
毛澤東一貫堅決反對官僚主義,警惕幹部搞特殊化。他認為基層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現象的滋生,是與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官僚主義分不開的。因此,反對官僚主義,防止幹部特殊化、貴族化,要從高級幹部抓起。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1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曾嚴厲指出高級幹部中存在的官僚主義現象:「即以中央一級機關來說,許多部門中的許多領導幹部,還僅僅滿足於坐在機關中寫決議,髮指示,只注意布置工作,而不注意深入下層去了解情況和檢查工作,使自己的領導常常脫離群眾和脫離實際,以致在工作中發生了不少的嚴重問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2
毛澤東對高級幹部出現官僚主義作風深感憂慮,他語重心長地告誡高級幹部:「縣委以上的幹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裡。如果不搞好,脫離群眾,不是艱苦奮鬥,那末,工人、農民、學生就有理由不贊成他們。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毛澤東反官僚主義的態度十分堅決:「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說革掉很好,應當革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2
如何打掉領導幹部的官氣呢?毛澤東給出的辦法是「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他要求高級幹部抽出時間深入基層,參加生產勞動:「縣以上各級黨政軍主要幹部(不是一般幹部),凡能勞動的,也要這樣做,每年以一部分時間,分別下田、下工廠、下礦山、下工地或者到其他場所,和工人農民一道從事可能勝任的一小部分體力勞動(哪怕是很少一點)。這樣一來,黨和群眾就打成一片了,主觀主義,官僚主義,老爺作風,就可以大為減少,面目一新。」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2
毛澤東還把調查研究作為打掉官氣的一個重要工作方法,要求高級幹部親自做調查研究。他說:「真理是調查研究得來的。我們靠真理靠正確吃飯,不要靠官職吃飯。」「我們了解情況主要不靠報表,也不能靠逐級的報告,要親自了解基層的情況。」1961年,面對嚴重經濟困難,毛澤東提出全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廣州中央工作會議上,他對高級幹部調查研究工作做了部署:「要做系統的由歷史到現狀的調查研究。省委第一書記要親自做調查研究,我也是第一書記,我只抓第一書記。其他的書記也要做調查研究,由你們負責去抓。」會後毛澤東親自組織三個調查組下到基層,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中央領導人也都深入農村就人民公社管理體制進行調查研究。在毛澤東及高級幹部帶動下,1961年真正成為調查研究年,糾「左」取得成效,經濟形勢逐漸好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3
為打掉官氣,毛澤東還要求高級幹部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不搞特殊。他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始終把自己看作是人民中的普通一員,從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從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為親友謀取任何私利。對於一些高級幹部享受的特殊待遇,毛澤東特別警惕,多次做出批示。1951年,他了解到有些中央機關幹部用公家小汽車接送子女上學,批示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查明制止。1952年,他針對幹部子弟學校問題批示:「幹部子弟學校,第一步應劃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級;第二步,廢除這種貴族學校,與人民子弟合一。」1964年,他對高級幹部保健工作提出嚴厲批評,在衛生部的整改報告上又寫了兩條批註:「保健局應當取消」,「北京醫院醫生多,病人少,是一個老爺醫院,應當開放」。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3
毛澤東為反對官僚主義,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做了不懈的努力。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3
高級幹部要帶頭堅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是黨堅強有力的根本保證。這一制度能否落實,關鍵還在高級幹部。毛澤東把堅持民主集中製作為對高級幹部的一項基本要求,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反覆強調。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4
歷史上,中國長期是宗法制社會,且影響深遠,反映到黨內就出現民主生活不足的現象。從建黨初期到土地革命時期,由於很多黨員幹部,包括高級幹部,對「民主生活」及「民主和集中的關係」認識模糊,民主集中制執行得不是很好。要麼就是民主不足,表現為家長制、一言堂;要麼就是集中不夠,搞極端民主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13 23:36
毛澤東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科學地闡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內涵,即「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他要求黨的高級幹部從兩方面堅持民主集中制:發揚民主,「讓人講話」。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5 08: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