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1-9-9 01: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



《人民》是毛澤東生平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政治概念,是毛澤東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要素。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作為一個特定內容的政治概念,有一個提出及其演進的歷史過程,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具有不同的內涵。1926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運用系統的階級分析方法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文章開篇就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革命黨是群眾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毛澤東在文章結尾綜述,"可知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於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除了敵人外,  其餘都是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侵略導致國內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這時毛澤東根據新的政治形勢,適時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方針。這一時期的「人民」概念的範疇包括一切堅持抗戰的階級、階層和社會團體。1935年12月,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指出:「我們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農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這個意義,是在工農民主共和國的口號里原來就包括了的,因為工人、農民佔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但是現在的情況,使得我們要把這個口號改變一下,改變為人民共和國。這是因為日本侵略的情況變動了中國的階級關係,不但小資產階級,而且民族資產階級,有了參加抗日鬥爭的可能性。」又說:「革命的動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現在則可能增加一個民族資產階級。」這裡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是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這以後,毛澤東開始大量使用「人民」這一概念。

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無論如何,中國無產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小資產階級,乃是決定國家命運的基本勢力。」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什麼是人民大眾呢?最廣大的人民,佔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最廣大的人民,佔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解放戰爭時期,國內主要矛盾再次發生變化。這時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這一時期「人民」概念是指反美反蔣的一切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1948年1月18日,毛澤東在《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指出:「所謂人民大眾,是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被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政權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所壓迫和損害的民族資產階級,而以工人、農民、士兵和其他勞動階級為主體。」

1948年4月,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不是任何別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說,由參加這個革命的人們所組成的統一戰線是十分廣大的,這裡包括了工人、農民、獨立勞動者、自由職業者、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從地主階級分裂出來的一部分開明紳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民大眾。」

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人民是什麼?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之後,原來的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已經不復存在。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

毛澤東的「人民」概念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政治概念,其內涵是指一切能夠促進革命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階級、階層和社會團體。其中,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是「人民」的核心,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是「人民」的爭取對象。體現了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立場,表現出毛澤東對中國國情和實際情況的把握。毛澤東在使用「人民」這一概念時,總是聯繫當時的政治形勢,以明確政治任務,劃分革命的敵人與朋友,進而取得革命的勝利。毛澤東曾明確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毛澤東的這個「人民」概念的政治性來源於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近代中國處於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階段,舊社會尚未完全解體,新社會還未完全建成,階級分化尚未徹底完成。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加之革命迭起、戰爭頻繁,使得政策的制定不能不注意社會各階級的政治態度。因此,這裡劃分「人民」概念的一個主要標準便是當時人們的政治立場與政治態度。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是具有明顯的階級性的。這是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這概念的本質特徵。毛澤東的人民觀與同一時期的人們的政治立場與政治態度有關,表現在是以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視角對整個中國社會作出的一個全面系統的分析。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政黨,自然是主張階級鬥爭的,並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目標奮鬥的。而要進行革命鬥爭,就必須使用階級分析的方法來分辨誰是敵人和誰是朋友,如此才能有效地進行社會動員,才能取得工人農民革命鬥爭的最後勝利。毛澤東以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指出工人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廣大農民是革命的主力軍。這突出體現在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典概括:「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不是任何別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隨後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帶領工農紅軍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由於資本家地主階級的眾多代理人滲入中國共產黨,  工農革命勝利后住了大房子掌了大權不想繼續為人民服務了,  毛澤東察覺后又帶領工農進行第二次革命即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由於人生自然規律的影響毛澤東逝世后二次革命沒有成功勝利。而當走資派們篡權上台後立即否是文革取消階級鬥爭學說,  為的就是讓工人農民弄不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搞混"人民"這個概念后讓工人下崗解散了工人階級這個領導隊伍,  同時又解散了組織起來的農民組織人民公社,  重新回到一盤散沙的時代。讓下崗工人流浪的農民工認資本家是養活的主人, 走資派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喝嫖賭了。

毛澤東說:「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資本主義國家也有人民之說, 在政客口中的人民是支持他的這一部分選民。而毛澤東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按照階級分析的角度來看,毛澤東始終把工農看做是人民的核心。毛澤東主張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密切結合。這突出表現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實踐中對「人民」的範疇的界定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因為社會主要矛盾不同,革命的性質和動力也隨之改變。例如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疇。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切反對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圍。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是指一切能夠促進革命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階級、階層及其社會團體。因此它的範圍極其廣泛,涵蓋了中國人口的大多數。具體地說,它不僅包括佔中國人口多數的工農群眾,還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如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指出:「我們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農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這個意義,是在工農民主共和國的口號里原來就包括了的,因為工人、農民佔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在後來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更是鮮明地指出:「什麼是人民大眾呢?最廣大的人民,佔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概念的範疇極其廣泛,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民族革命與民主革命相伴而生。這使得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運動中,不得不把階級鬥爭與民族鬥爭結合起來。因此,不僅無產階級,其他社會各階級也捲入了革命的潮流。另一方面,中國革命要想取得勝利,要想戰勝強大的反革命力量,也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改變敵我力量對比,進而取得革命的勝利。

近代中國社會處於一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這種「變局」在政治上的一個集中表現則是皇權的終結與民權的提升。而在此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概念的構建是促進中國政治現代化的重要一環。毛澤東提出「人民」概念有一個歷史過程。從五四時期的「民眾」、「平民」,到國民革命時期的「國民」,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人民」,毛澤東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最終提出了獨具特色的「人民」概念。需要指出的是,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堅持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是「人民」的核心要素;同時作為一名深植於中國實際的革命家,毛澤東同時也靈活地根據中國國情與政治形勢,把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當做「人民」的爭取對象。這說明毛澤東的「人民」概念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同時也有靈活的政治性。

作為毛澤東生平經常使用的一個辭彙,「人民」概念是毛澤東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正是基於「人民」概念,毛澤東構建了一整套人民理念,如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等。因此,「人民」概念是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石。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領袖們依靠孫中山的國民黨,  孫中山逝世后共產的領袖又想依靠蔣介石的國民黨,  遭到蔣介石國民黨右派大屠殺大清除后的中國共產黨領袖又依靠共產國際,  滲遭錯誤指揮失敗后又依靠蘇共政府,  但蘇共政府也是靠不住的。自從中國共產黨對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概念的認識后才一步步走向勝利。在中國這樣一個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除了要有堅定的革命信念、科學的理論指導,還需要高度的理論創新。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正確指導中國的革命實踐。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概念的科學構建與靈活運用就是這其中一個典範。

「人民」概念提出對於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構建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核心概念之一。「人民」概念高度概括了黨的兩個先鋒隊的性質,鮮明地表達了黨的服務宗旨,如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工作方法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其次,「人民」概念科學劃分了敵我界限,為黨的實際革命鬥爭提供了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在長期複雜的革命鬥爭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無不是正確分清了革命的敵人與朋友這一首要問題。反之,革命遇到挫折、遭遇失敗,無不是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

毛澤東說:「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佔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因此,承擔中國革命任務的主體除了產業工人,還需要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等中間地帶的力量。換言之,中國特殊的國情決定了「人民」不僅包括先進的工人階級,還包括人數眾多的農民、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總之,革命是近代中國的主題,人民是中國革命的主體。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人民」概念的廣泛使用是近代中國以來民主觀念深入人心的表現,也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環節。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6: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