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抗美援朝是全民參與的正義之戰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1-6-28 01: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抗美援朝是全民參與的正義之戰



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抗美援朝戰爭,則是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聲吶喊。抗美援朝是全民參與的正義之戰。「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美國高官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這個威信在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復辟后的幾十年內被慢慢地消耗掉。直至近期美軍又一步步地想在台灣駐軍了。而台灣當局也完全跪乞在美日二個帝國霸權的跨下。

其實,基辛格只說對了一半。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中華民族「換了人間」的崛起之戰,更是世界進步力量「保衛和平」的殊死之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保家衛國,再也沒有什麼語詞像這4個字一樣,能夠深刻揭示中國人民在經受列強長期凌辱后對這場戰爭的理解。

在這場戰爭中,重要的戰役、戰鬥134起,平均每周就有一次;志願軍共殲滅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71萬餘人,擊毀和繳獲飛機4268架、坦克1492輛、裝甲車92輛、汽車7949輛,繳獲(不含擊毀)各種火炮4037門……這是一個輝煌的勝利——美國軍隊不得不回到中國早就警告它不得跨越的那條著名緯線。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真正贏得了和平發展的機遇和願景。從勝利的那一刻起,洗雪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在邁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堅定、自信。在隨後的歲月里,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風險挑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意志從未改變、歷久彌堅。

從持續百年之久的干戈離亂中誕生的新中國剛滿周歲。戰火耕犁的廣袤國土上,到處是斷壁殘垣、瓦礫廢墟,河山欲待重整、神州渴盼歸一、污泥濁水急需蕩滌……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經過了長期戰爭磨難的中國人民,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人民深知和平的寶貴,最積極地維護和平,最堅決地反對戰爭。但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戰爭,讓新中國的安全環境陡然惡化。

鴨綠江,一江寒水,風波驟起。朝鮮內戰爆發后,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派兵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甚至悍然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與此同時,美國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派遣空軍部隊進駐台灣基地,直接粗暴干涉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

和為貴,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然而,也正是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以戰去戰,雖戰可也。」抗美援朝這場不期而遇的戰爭,「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

對於信奉「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叢林法則、叫囂把中國「炸回到石器時代」的戰爭狂人,僅靠聲明和抗議是遠遠不夠的,中國人民只有也必須用侵略者聽得懂的方式進行嚴正回擊。

一個剛剛結束百年苦難的古老民族,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如果面對戰火燃燒到家門口而無動於衷,是難以在世界上挺直腰板的,和平生活也只能是一個奢望。在關鍵時刻敢於亮劍,是中國共產黨人作出的歷史選擇。「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殷鑒不遠,日本軍國主義鯨吞朝鮮而後蠶食中國,從而使中朝兩國先後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慘痛教訓刻骨銘心。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1950年那個秋天,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中國人民志願軍——新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軍事名詞由此誕生。它將在以後的日子裡被全世界所關注,並最終成為堅強、無畏、勇敢的代名詞,也因它為維護正義、反對強權所建立的不朽功勛而永垂史冊。中國人民派出自己的優秀兒女參戰,是面對侵略威脅,不得不打,必須打勝,別無選擇。中國國內解放戰爭最後一場戰役——昌都戰役結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場戰鬥——雲山阻擊戰打響了。

抗美援朝戰爭,給美國人留下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中國人為了捍衛追求幸福生活與和平發展的權利、為了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是有紅線和底線的。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京城不少百姓麻木圍觀,有的竟幫著侵略者扶梯攻城。而從朝鮮凱旋的志願軍英雄的官兵們被群眾簇擁在中間,臉上掛著自信和驕傲的軍民在為勝利歡呼……民族覺醒,全民抗爭,是戰勝一切侵略的首要條件。抗美援朝戰爭所激發的中華民族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勝利的巨大動力。

這是一場真正全民參與的正義之戰。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曾經一盤散沙的中華民族,面貌竟然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民國時期的「抓丁拉伕」的惡習無影無蹤,全國城鄉到處出現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徵兵就像挑女婿」,「最可愛的人」成了人人嚮往、人人仰慕的英雄。「扶梯助敵」這樣親痛仇快的現象被掃入歷史垃圾堆,「成千成萬的鐵路職工、汽車司機和民工紛紛到朝鮮前線去擔任戰地的各種運輸與勤務工作,保證了戰鬥任務的勝利進行」。「妥協退縮」的思潮早已成「過街老鼠」,知識分子為支援前線的愛國事業鼓與呼,醫務工作者組織大批醫療隊奔赴前線,「為最可愛的人購買飛機大炮」的捐款熱潮席捲了每一個社會層面、每一個社會角落……28歲的豫劇演員常香玉帶領劇社,踏遍半個中國,通過178場義演,捐獻了一架價值15億舊幣的米格-15戰鬥機。一年兩個月後,常香玉隨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到戰場慰問演出。此時,由祖國各行各業捐贈的戰機,正在他們的頭頂飛翔。

這是令人震驚的捐款數字: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國捐款總額達55650.6億元舊幣,可購買戰鬥機3710架!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志願軍老兵朱憲臣回憶,在部隊分發炒麵時,分到他手裡的炒麵袋上,竟赫然寫著中央首長鄧子恢的名字。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周恩來總理也曾帶頭動手、揮汗如雨地炒麵。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則為這場戰爭貢獻了長子……「湘水之岸,英木蒼蒼。身在異域,魂歸故鄉。鳳凰涅槃,人天共仰。為國捨命,日月同光。」彭德懷在戰爭總結報告中寫道:抗美援朝運動所引起的祖國面貌的重大而深刻的改變以及人民政治覺悟和組織性的空前高漲,又轉而成為鼓舞全軍勇氣百倍、愈戰愈強的最重要的力量。從「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麵」,到工人兄弟喊響「工廠即戰場、機器即槍炮」的戰鬥口號,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從一封封如雪片般飛往前線的慰問信,到一個個裝滿純真童心的儲錢罐……正是由於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敵愾、戰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才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硬的力量,和平是最強的渴望。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用了不到3年時間,付出難以想象的巨大犧牲,蕩滌了舊世界的污泥濁水,使飽經磨難的東方古國煥發了氣沖霄漢的熱情,展現出萬眾一心的團結,「聯合為一支巨大的洪流,衝破了一切困難,把抗美援朝鬥爭引向偉大的勝利」,這就是響噹噹的正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次戰役;21年後的同一天——1971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看似巧合的歷史,實則有它必然的邏輯。透過歷史的細節,往往能看到人心向背,能看到大勢所趨。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極大推進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義戰爭必然會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鼎力支持。志願軍入朝作戰不久,伍修權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譴責美軍的一系列侵略暴行,成為當時「世界頭號新聞」,美國各地同情者「送來的鮮花堆滿了房間」。

1952年初,美軍在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實施細菌戰,引起全世界進步人士的強烈反對。世界和平理事會、世界工會聯合會、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等國際性組織先後發表聲明,堅決抗議美軍進行細菌戰的罪行。蘇聯及廣大社會主義國家積極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僅「一五」期間,蘇聯就援助中國156個重點工程,東歐國家援助中國108個大型工程,這些項目奠定了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化的基礎,有力地支援了朝鮮前線的對敵鬥爭。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真理必將戰勝強權——這是一條人類社會的公理,也是中國軍人為之奮鬥的信念。

1950年11月29日,連長楊根思和戰友連續打退敵人8次進攻后彈盡糧絕,毅然引爆炸藥包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楊根思連」的官兵,依然銘記著老連長的誓言。時間的風雨洗刷著昨天的記憶,歷史的車輪已將昔日彈坑輾壓平整。志願軍先輩為正義而戰、為和平犧牲的血性擔當依然在中國軍人的血脈中流淌:「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1953年9月12日,毛澤東在聽取抗美援朝工作報告后指出:抗美援朝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鑒往事,知來者。既往的歷史由一次次戰爭相連而成,和平只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攸關國運的戰爭往往是歷史的拐點:勝,則向上提升、昌明繁盛;敗,則向下沉淪、內憂外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中國與列強的「和約」越簽越多,和平卻離中國人越來越遠,戰亂頻仍,積貧積弱……人民夢想和平,如大旱之中渴盼甘霖。止戈為武,能戰方能止戰。重大歷史事件,曾被哲學家比作劃過天際、切割時空的閃電,它往往會在消失時留下一道分野,並重新定義「閃電之前」與「閃電之後」的世界格局。「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沒有鬥爭,就沒有勝利,就沒有今天的一切。「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9: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