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資本主義的危機轉嫁與世界大戰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1-1-29 22: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資本主義的危機轉嫁與世界大戰


轉載《黎陽:「優勝劣汰」與階級鬥爭》

一.私有制的市場經濟與「優勝劣汰」

作者:黎陽

在私有制條件下,「市場經濟」=「自由競爭」,「自由競爭」=「優勝劣汰」。(什麼算「優」、什麼算「劣」、勝者是不是真的為「優」、汰者是不是真的為「劣」是另外一回事。但結果必定是一部分人淘汰另一部分人。) 私有制決定自由競爭的結果只能是「優勝劣汰」——私有制決定財富只能由私人獨佔,你佔了我就不能占,幹掉你才能歸我。為了獨吞財產,必須你死我活。這跟斯巴達克時代奴隸角鬥士的捨命相拼本質相同:為了我的生存,必須剝奪你的生存;滅了你,我才能生。「優勝劣汰」不可避免產生一個問題:這淘汰下來的「劣」們出路何在?——這可不是個小問題,因為失敗者總是大多數:體育比賽只取前三名,其他的人全屬於「劣汰」。一個社會任何一行的競爭優勝者也只能是少數,絕大多數也都屬於「劣汰」。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被「劣汰」的失敗者不配活著,死了活該,要被變相地消滅,美其名曰自生自滅。

有人爭辯說,「『淘汰』不並等於消滅。被淘汰出局,證明你的不適合搞經營,你可以改行去干別的行業。」這是詭辯。「別的行業」難道就不「優勝劣汰」?比如被「劣汰」掉的下崗工人,尤其是老弱病殘年邁力衰的連打工的機會都沒有,跟他們奢談什麼「改行去干別的行業」、「搞經營」純粹是開玩笑,站著說話不腰疼。「優勝劣汰」的基本原則就是絕對不管失敗者死活,絕對不替弱者著想。「精英」喝斥下崗工人:「你就不配活著!」一語道破「優勝劣汰」的真正本質就是一部分人要把另外一部分人置於死地,即剝奪生存權。

這人權,那人權,最大的人權是生存權。絕大多數人的生存權高於一切。如果一個社會多數人的生存權出了問題,這個社會的生存就必成問題。沒有法律規矩,社會就不能存在;生存權受到威脅,人就不會遵紀守法。生存權受威脅時任何法律都蒼白無力。你不承認別人的生存權,就別指望別人承認你的財產權;你不尊重別人的生存權,就別指望別人尊重你的財產權。要求多數人生存權受威脅時仍無條件服從「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不過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現代翻版,異想天開的冷笑話。

這就產生了一個根本性的矛盾:私有制的市場經濟只要一運轉,就必然「優勝劣汰」,就必然源源不斷成批「劣汰」出大量失敗者。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失敗者是不配生存的。而根據「最大人權是生存權」的原則,失敗者必須有生存出路。自由資本主義的辦法非常簡單:以鄰為壑,嫁禍於人,把危機轉嫁給別人,首先是殖民地——「優勝劣汰」的失敗者沒出路?到國外去,到殖民地去,對那裡的人搞「優勝劣汰」去,你們不就有出路了?而別人的死活、殖民地人民的死活呢?管不著,死了活該,跟我沒關係。

金庸的武俠小說里,使毒的人如果不把自己體內的毒轉到別人身上,自己就得中毒。自由資本主義也是這個調調:只要一運轉,立即在源源不斷地製造利潤、創造財富的同時源源不斷地製造有毒副產品——被淘汰的失敗者的生存出路,即影響社會安定的危機。這些危機只有源源不斷地轉嫁到別人頭上,尤其是殖民地人民頭上,自由資本主義體系才能正常運轉。只要危機轉嫁不出去,就要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積累,就要引發社會矛盾激化,就要導致社會動蕩,導致自身「中毒」——內燃機要正常運轉就必須源源不斷排出廢氣;「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自由資本主義系統要正常運轉就必須源源不斷排出危機、轉嫁危機——被「淘汰」出局的失敗者的生存出路。

看看這些基本事實:有自由資本主義就有殖民主義,二者的發展完全同步,相生相伴,形影不離。殖民地實際就是自由資本主義轉嫁危機的「排毒垃圾場」。危機轉嫁不出去,自己就要鬧危機。要擺脫危機就只有把危機轉嫁出去,要把危機轉嫁出去就只有對外擴張——有殖民地可掠奪就掠奪殖民地。沒有殖民地,或者殖民地不夠用,就只能「狗咬狗」、「狼吃狼」、「同夥吃同夥」,向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轉嫁危機,結果就是國際危機甚至戰爭。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標誌著世界被瓜分完畢,從此再沒有尚未征服的殖民地了。這就是說,沒有殖民地或殖民地不夠用的資本主義國家只能打同夥的主意,向它們轉嫁自己的危機,否則就活不下去。結果就是戰爭——人類以前從來沒有過世界大戰,標誌著世界被瓜分完畢的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之後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才11年就爆發了前所未有的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把這些與世界瓜分完畢、沒有剩餘的殖民地供後起之秀的自由資本主義國家轉嫁矛盾這個大形勢聯繫起來看,資本主義、殖民地和現代戰爭的關係一目了然。

美國羅斯福的新政可以認為是對「自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做了若干修正,增加了個帶有社會主義味道的社會保障體系,使自由資本主義「優勝劣汰」造成的社會矛盾有所緩解。但這僅僅是緩解,並不是根除。「優勝劣汰」的原則沒變,資本一運轉就要「劣汰」出無數面臨生存出路問題的失敗者的根本機制沒變,必須對外轉嫁危機的根本需要沒變,變的僅僅是轉嫁危機的方式和途徑——從殖民主義時代的軍事佔領、殖民擴張、種族滅絕等赤裸裸的直接掠奪改變為經濟掠奪,又演變為更隱蔽更巧妙更無孔不入靈活機動的金融掠奪;把赤裸裸的殖民主義宗主國改名為「發達國家」,把殖民地改名為「發展中國家」,如此而已。湯換了,葯沒換,矛盾能緩解一時,但最終迴避不了——雖然通過金融掠奪轉嫁危機很隱蔽,很有效,很巧妙,但仍然有行不通的一天。比如當美國無法再象以前一樣毫無限制地通過對外轉嫁金融危機來轉嫁社會矛盾時,美國的社會危機立刻加劇。

有人說,不對,「一百年前列寧就說過,資本主義是腐朽的垂死的。一百年過後,資本主義活的更好,不僅沒有腐朽、垂死,反而不斷自我優化,不斷發展壯大,還能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顯現了出乎意料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而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倒奄奄一息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既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又包括一切殖民地國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垂死的危機轉嫁給了殖民地,用別人的死換回自己的活。雖然整個資本主義體系垂死,但並不是全體一下子就死,而是一部分先死——被當成替死鬼的殖民地先死,表現就是殖民地國家危機不斷、動蕩不安,這才使危機之源的資本主義國家得以「顯現了出乎意料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不斷自我優化,不斷發展壯大」。資本主義運轉的要害訣竅是「轉嫁危機」——把「垂死」轉嫁給殖民地,讓殖民地人民先死,自己才能活。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最擅長嫁禍於人,最善於把死亡和危機轉嫁到殖民地人民頭上,用別人的死亡換得自己的繁榮和生存。因此儘管從整體看,資本主義體系已經腐朽垂死,但具體的過程卻必定是殖民地先滅亡。只看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對穩定的這部分,對殖民地危機不斷的這部分視而不見;只說資本主義國家如何繁榮,不說這些繁榮以殖民地的苦難動蕩和危機為代價,這是詭辯,詭就詭在把局部說成整體,把現象說成本質。這正是中國文匪「精英」最擅長的拿手好戲。

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裡,沒趕上資本主義工業化、落後挨打的中國只有一個命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給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當轉嫁危機的「排毒垃圾場」,直至滅亡。中國已失去靠發展資本主義而生存的內外條件——從內部來講,你有殖民地可轉嫁危機嗎?沒有。既然沒有,那麼被私有制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優勝劣汰」汰下來的失敗者出路怎麼辦?你不管,人家照樣要生存——生存權高於一切。只要私有制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一運轉,就要源源不斷地製造失敗者,製造生存危機。危機在國內無限積累,最後結果只能是社會危機和社會動亂——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危機和社會動亂。從外部來講,你中國想搞資本主義,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豈能答應?中國要搞資本主義,就得按資本主義的規律對外轉嫁必然產生的國內危機。中國這麼大,一旦搞成了資本主義,要轉嫁的危機也必定世界第一。哪個國家受得了?

對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中國當殖民地,就是自己轉嫁危機的「排毒垃圾場」,而且是世界最大的「排毒垃圾場」;中國一旦發展成資本主義強國,自己就得倒過來給中國當轉嫁危機的「排毒垃圾場」。更要命的是,如果中國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殖民地翻身為資本主義強國,那其他殖民地群起而效仿怎麼辦?那自己還活不活了?就憑這一條,人家也決不能允許中國發展成資本主義——你搞成了資本主義,人家的損失就不僅僅是喪失一個巨大的財富來源和一個最大的「排毒垃圾場」,也不僅僅得準備反過來給你當「排毒垃圾場」,而且還要面臨腳下地震後院起火,其他的殖民地一齊起來學中國,那樣一來老本都得賠光,那就是自己的末日。這筆生死存亡得失帳,那些搞資本主義的老手豈能算不過來?豈能允許?這就決定中國搞資本主義是妄想——你不具備發展資本主義必須的殖民地,也不具備發展資本主義的國際環境。現行的資本主義體系給中國留的位置只能是殖民地,絕無其他。你想「融入世界」就只能乖乖給別人當「排毒垃圾場」,沒有你崛起的份——你不當「排毒垃圾場」,它就得給你當「排毒垃圾場」;你崛起它就得沉淪;你不死它就得死。

這是無情的現實,任何言辭也改變不了,不管你如何信誓旦旦「和平崛起」也沒有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運轉規律決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可能允許中國發展成又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為此必須把中國變成殖民地,變成自己轉嫁危機的「排毒垃圾場」。為此必須克服中國人民的反抗,必須使中國四分五裂,肢解成再也無力反抗的小塊,最後消滅乾淨,這才不留後患——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對待所有殖民地的必然做法,中國也休想例外。

內無發展資本主義所必須的可供轉嫁危機的殖民地,外無發展資本主義所必須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容忍的中國,靠一盤散沙的自由主義、個人努力在私有制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體系中絕無可能逃脫被「劣汰」的命運。只要停留(或者說「融入」)在這個經濟體系裡,無論中國人怎樣拚命、怎樣掙扎都改變不了這個必然滅亡的命運。

有人死不服氣:為什麼私有制的市場經濟在西方國家能正常運轉而在中國不能?為什麼多黨制、普選制等「民主」體制在西方國家能成氣候而在中國不能?道理其實很簡單:人家能把私有制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優勝劣汰」不斷製造出來的生存危機轉嫁出去而中國不能。不但不能,而且中國還得老給人家當「排毒垃圾場」,源源不斷地接受別人轉嫁過來的危機,以至中國人永遠處於比人家嚴重得多的生存危機之中,永遠為「垂死的資本主義」當替死鬼,用自己的苦難和動亂換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和穩定,用自己生存危機換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乎意料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當絕大多數人面臨生存危機時,任何法律法規都蒼白無力,任何道德規則都毫無意義——有未來的人才會為未來打算。有長遠利益的人才會為長遠利益考慮。沒有未來的人不會想未來。沒有長遠利益的人不會為長遠利益犧牲眼前利益。只有相信未來、考慮長遠的人才會講究誠信信譽,才會遵紀守法、循規蹈矩。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旦朝不保夕,有多少人會顧得上長遠?如果不做假不能生存,再循規蹈矩的人也會做假。如果「民主」意味著自己的滅亡,再民主不離口的人也會獨裁。資本主義國家能成功地轉嫁掉生存危機時才顧得上講究信譽法律法規。一旦生存危機轉嫁不出去照樣什麼都顧不得。中國統治者自古以來就沒有對外轉嫁生存危機的傳統,從來都是讓老百姓硬扛,死了活該,不到逼民反逼上梁山不罷休。在如此嚴重的生存危機中不管三七二十一照葫蘆畫瓢在中國搞民主搞市場經濟,結果當然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誰不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誰賠本,誰不造豆腐渣工程誰破產,誰實事求是誰倒霉……

明白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運轉就必然「優勝劣汰」、就必然源源不斷成批製造生存危機、就必須源源不斷成批對外轉嫁生存危機的鐵規律,明白了中國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下只有當殖民地、當資本主義國家「排毒垃圾場」的命運,就能明白為什麼象中國這樣的大國永遠休想建立起象西方國家那樣的私有制的市場經濟體系,永遠休想建立起象西方國家那樣的「民主」制度——你沒那個內因,沒那個外因,沒那個條件,沒那個歷史機會,沒那個資格。硬要東施效顰的人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但永遠都一個也不會成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8: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