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最為艱難的一次決策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0-7-19 01: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毛澤東最為艱難的一次決策



抗美援朝戰爭,是毛澤東一生最為艱難的一次決策,但同時又是毛澤東軍事藝術、國際戰略乃至治國方略中的絕妙之筆。

一 毛澤東一生最難作出的決策之一

 1950年6月,全黨全國人民正在按照毛澤東和黨中央確定的關於恢復國民經濟的方針和部署,有條不紊地、卓有成效地進行工作。然而,一件毛澤東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發生了——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頃刻,全世界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東北亞這個半島上。
 
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事態迅速作出反應。它的反應不僅針對朝鮮,也針對中國。6月27日,美帝決定派出海軍和空軍入侵朝鮮領海、領空,進攻朝鮮人民軍,對朝鮮狂轟濫炸。同時命令第七艦隊向台灣海峽出動,侵佔中國領土台灣,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既定部署。30日,又命令美國陸軍在朝鮮參戰。從此,美帝侵略軍的坦克在朝鮮大地上橫衝直撞。美國決策者們把台灣和朝鮮兩個互不相干的地區聯繫起來,同時採取嚴重的軍事步驟,公然干涉中朝兩國的內政,完全是赤裸裸的強盜邏輯!當然,有其全球反革命戰略的考慮。自冷戰開始以來,它一直把這兩個地區看作是它在遠東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橋頭堡,把中國領土台灣作為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艦」。這樣,美帝國主義就趁朝鮮戰爭之機,直接插手台灣問題,阻止中國人民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致使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至今仍處於分裂狀態。
 
毛澤東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戰略家迅速作出反應,表明中國政府的立場。他在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莊嚴宣告:「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他還說:「杜魯門在今年一月五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干涉台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並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1950年6月29日《人民日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1) 早作反侵略戰爭準備。7月7日美國掌控的聯合國安理會在蘇聯缺席情況下成立「聯合國軍司令部」,8日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差不多同時,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作出決策,調幾個軍到東北,擺在鴨綠江邊,加強東北邊防。7月7日和10日,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由周恩來主持召開兩次會議,研究保衛國防、組建東北邊防軍問題。13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毛澤東即批示:「同意,照此執行。」隨後,立即將駐河南等地的戰略預備隊第13兵團(下轄第38、39、40軍),加上第42軍(已在東北)和炮兵第1、2、8師等,共25萬5千人,組成東北邊防軍,調往安東(今丹東)、輯安(今集安)、本溪。8月上旬,完成集結,並開始整訓。9月6日,第50軍又編入東北邊防軍。這是一個極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決策。隔了六年以後,毛澤東講起這件事的時候說:「戰爭開始后,我們先調去三個軍,後來又增加了兩個軍,總共有五個軍,擺在鴨綠江邊。所以,到後來當帝國主義過三八線后,我們才有可能出兵。否則,毫無準備,敵人很快就要過來了。」後來,毛澤東還不無惋惜地表示過:「可惜那時侯只有五個軍,那五個軍火力也不強,應該有七個軍就好了。」(《毛澤東傳》1949-1976上卷 第109頁)
 
(2) 朝鮮戰爭爆發后,毛澤東對事態的發展曾經作過各種可能的設想。儘管當時朝鮮人民軍向南進軍最初甚為順利,毛澤東卻估計到出現最壞的局面——美軍在朝鮮人民軍側后的海岸登陸的可能性。1950年8月,朝鮮人民軍在朝鮮半島南端洛東江同美軍和南朝鮮軍打成膠著狀態,此時毛澤東預見到,戰爭轉入持久和美國擴大戰爭規模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3) 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指出,如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們中國。對朝鮮不能不幫,必須幫助,用志願軍的形式,時機當然還要適當選擇,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毛澤東傳》第109頁)就在同一天,毛澤東審閱了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一個報告,準備派出部分高炮部隊進入朝方一側,以確保鴨綠江大橋的安全。毛澤東當即批示「同意」。這對日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順利出兵是一個重要決定。
 
(4) 毛澤東還分析了美國在軍事上的長處和短處,概括起來是「一長三短」。他說:「它在軍事上只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另外卻有三個弱點,合起來是一長三短。三個弱點是:第一,戰線太長,從德國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路線太遠,隔著兩個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戰鬥力太弱。」儘管如此,毛澤東並沒有輕敵和大意。他在講話中提出要防備美帝國主義亂來,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他說:「所謂那樣干,無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戰,而且打原子彈,長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長。我們中國人民是打慣了仗的,我們的願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後打敗你。」(《毛澤東文集》第6卷 第92-94頁)這些話,反映了毛澤東毫不畏懼任何敵人和任何困難的革命氣勢。毛澤東已經作出最壞可能性的準備,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準備同美帝國主義這個不可一世的世界頭號強國直接較量。
 
(5) 中國出不出兵,毛澤東有一個「底」,這個「底」就是美軍是不是過三八線。「美帝國主義如果幹涉,不過三八線,我們不管,如果過三八線,我們一定過去打。」(《毛澤東傳》第110頁)

 1950年9月15日,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美軍七萬餘人在仁川登陸。28日佔領漢城。中國政府已經得到準確情報:美軍要越過三八線。在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處境十分危機的緊要關頭,毛澤東決定,由周恩來總理於9月30日、10月3日先後對美國當局提出強烈警告。然而,美國當局對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竟然充耳不聞,不屑一顧。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與此同時,美帝國主義還將戰火燒到中國東北和山東半島,派飛機進行狂轟濫炸。
 
(6) 對於美軍在仁川登陸,毛澤東早有所料。他在1950年10月2日起草的給斯大林的電報中曾經這樣說過:「還在今年四月間,金日成同志到北京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要嚴重地注意外國反動軍隊侵略朝鮮的可能性。七月中旬,七月下旬和九月上旬,我們又三次告訴朝鮮同志,要他們注意敵人有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作充分準備,適時地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爭中爭取勝利。」(毛澤東致斯大林電,手稿,1950年10月2日)

 儘管毛澤東對出兵已有思想準備,但是要使一個剛從戰火中獲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再次面臨血與火的考驗,同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美國決一雌雄,下這個決心需要何等的氣魄和膽略!中美兩國的國力相差懸殊。1950年,美國鋼產量8772萬噸,工農業總產值2800億美圓。而當年中國的鋼產量只有60萬噸,工農業總產值只有100億美圓。美國還擁有原子彈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最強的軍工生產能力。就連實力遠比中國雄厚的蘇聯,也不願因為援助朝鮮而冒同美國直接衝突的危險。中國出兵會不會導致同美國直接對峙?美國大舉轟炸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和內地大城市怎麼辦?這些都是需要十分慎重考慮的問題,稍有疏忽,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況且,他還要有充分理由和耐心說服中央決策層的其他成員,當時在出兵問題上意見不一,而且反對者佔大多數。這的確是毛澤東一生最難作出的決策之一!
 
兩次「波折」,三下決心。

 (1) 一下決心。
 
毛澤東接到金日成信已是十月一日深夜。2日凌晨2時,毛澤東即致電高崗鄧華:「(一)請高崗同志接電后即行動身來京開會;(二)請鄧華同志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毛澤東傳》1949-1976 上卷 第114頁)他還在周恩來給駐朝大使倪志亮的電報中加寫了一段話,要他轉告金日成:「儘可能將被敵切斷的軍隊分路北撤外,凡無法撤退的軍隊應在原地堅持打游擊,切無恐慌動搖。如此就有希望,就會勝利。」(同上)
 10月2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毛澤東認為出兵朝鮮已是萬分火急。原擬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託病推辭。毛澤東便決定派彭德懷掛帥出戰。會議決定10月4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式討論志願軍入朝作戰問題。
 
就在10月2日這一天,毛澤東親筆寫了一份給斯大林的長電報,回復斯大林一日的來電。斯大林來電要求中國立即派出至少五六個師到三八線,以便讓朝鮮組織起保衛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戰鬥。以下是毛澤東起草的電文的主要內容:

 「(一)我們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佔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們認為既然決定出動中國軍隊到朝鮮和美國人作戰,第一,就要能解決問題,即要準備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它國家的侵略軍;第二,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雖然我們用的是志願軍名義),就要準備美國宣布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
 
(三)這兩個問題中,首先的問題是中國的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國軍隊,主要地是殲滅其第八軍(美國的一個有戰鬥力的老軍),則第二個問題(美國和中國宣戰)的嚴重性雖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時的形勢就變為於革命陣線和中國都是有利的了。這就是說,朝鮮問題既以戰勝美軍的結果而在事實上結束了(在形式上可能還未結束,美國可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承認朝鮮的勝利),那末,即使美國已和中國公開作戰,這個戰爭也就可能規模不會很大,時間不會很長了。我們認為最不利的情況是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不能大量殲滅美國軍隊,兩軍相持成為僵局,而美國又已和中國公開進入戰爭狀態,使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歸於破壞,並引起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對我們不滿(他們很怕戰爭)。
 
(四)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將預先調至南滿州的十二個師(五六個不夠)於十月十五日開始出動,位於北朝鮮的適當地區(不一定到三八線),一面和敢於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敵人作戰,第一個時期只打防禦戰,殲滅小股敵人,弄清各方面情況;一面等候蘇聯武器到達,,並將我軍裝備起來,然後配合朝鮮同志舉行反攻,殲滅美國侵略軍。
 
(五)根據我們所知的材料,美國一個軍(兩個步兵師及一個機械化師)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內,共有七公分至二十四公分口徑的各種炮一千五百門,而我們的一個軍(三個師)只有這樣的炮三十六門。敵有制空權,而我們開始訓練的一批空軍要到一九五一年二月才有三百多架飛機可以用於作戰。因此,我軍目前尚無一次殲滅一個美國軍的把握。而既已決定和美國人作戰,就應準備當著美國統帥部在一個戰役作戰的戰場上集中它的一個軍和我軍作戰的時候,我軍能夠有四倍於敵的兵力(即用我們的四個軍對付敵人的一個軍)和一倍半至兩倍於敵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百門至三千門七公分口徑以上的各種炮對付敵人同樣口徑的一千五百門炮),而有把握地乾淨地徹底地殲滅敵人的一個軍。
 
(六)除上述十二個師外,我們還正在從長江以南及陝甘區域調動二十四個師位於隴海、津浦、北寧諸線,作為援助朝鮮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預計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當時的情況逐步使用上去。」(毛澤東致斯大林電,手稿,1950年10月2日。此電報未發出。)
 
毛澤東在這個電報里,分析了中國出兵援朝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說明了中國出兵作戰的戰略部署和作戰方法以及國內策應部隊的調動情況;同時也向蘇聯提出為保障作戰勝利所必須提供的支援。毛澤東提出的問題都是大問題。他考慮得全面、周到,又很慎重。這份電報沒有發出,但它非常詳盡地反映了毛澤東個人當時對出兵朝鮮的基本態度和各種考慮,因而是一份具有很高價值的文獻。這充分表明毛澤東開始就下定決心抗美援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5 16: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