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不當美蘇冷戰的犧牲品
毛澤東時代!
一、准戰爭年代
所謂「毛澤東時代」,是指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到毛澤東逝世的1976年這27年。這27年是個「准戰爭年代」——從頭至尾不是打仗就是準備打仗。主要包括:
(一)不流血的大戰
1、冷戰(1945~1990)——貫穿整個毛澤東時代(1949~1976)。
2、反封鎖、禁運、顛覆、包圍的「超限戰」——貫穿整個毛澤東時代(1949~1976)。
(二)流血的小戰(局部戰爭)
1、反台灣國民黨軍隊對大陸沿海的封鎖破壞(1949~),其高峰時段為1949~1955,比較著名的有:
——舟山群島之戰(1949.8~1950.5):打掉台灣國民黨軍隊封鎖長江口、上海、江浙沿海的基地
——萬山群島之戰(1950.5~1950.8):打掉台灣國民黨軍隊封鎖珠江口、廣州、廣東沿海的基地
——上海保衛戰(1950):制止台灣國民黨空軍轟炸上
——海南島之戰(1950):制止海南島變成第二個台灣,奠定中國收復南海諸島基礎。
——東山島之戰(1953):反擊台灣國民黨軍隊進攻東山島
——東海海戰(1954):爭奪東海制海權
——一江山島之戰(1955):佔領一江山島和大陳島,打掉台灣國民黨軍隊在浙江沿海的最後一個基地——大陸沿海地區制空權爭奪戰(1949~)
——炮擊金門(1958)——挫敗台灣國民黨軍隊大規模反攻大陸的圖謀(1962)
——反台灣國民黨軍隊特工登陸騷擾(1962~1963)
——「八·六」海戰與崇武以東海戰(1965)
2、抗美援朝(1950~1953)
3、國內剿匪(1949~1962)
4、西藏平叛(1959)
5、中印邊界保衛戰(1959,1962)
6、中緬邊界勘界作戰(1960)
7、援越抗美(1960~1975)
8、中蘇邊界衝突(1969)
9、西沙之戰(1974)
10、對美國和台灣國民黨空軍的反偵察、反襲擾作戰(1949~1972)
整個毛澤東時代就是在這樣「流血的大戰不打、不流血的大戰不斷、流血的小戰(局部戰爭)接二連三、一切按最壞的情況做準備」的准戰爭氣氛、准戰爭環境中過來的。評論毛澤東時代,就不能脫離「准戰爭年代」這個歷史實際。
二、用民族利益衡量一切
評價歷史,看的是結果。評價歷史人物,看的是對民族利益的貢獻。只有堅持「民族利益超越意識形態、超越個人恩怨,超越個人好惡,超越個人私利」的原則,才能做到如實公正客觀,達到全民族的最大共識。否則一切評論只不過是少數人謀求私利的鼓噪喧囂和廣告表演而已。
評價毛澤東時代,關鍵是看毛澤東時代開始時中國是什麼狀況,毛澤東逝世時中國又是什麼狀況。評價毛澤東,關鍵是看毛澤東時代開始時中華民族最根本的根本利益是什麼,毛澤東逝世時這些根本利益實現得如何。
毛澤東時代發生了那麼多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戰爭,發生過那麼多那麼天翻地覆的變革,所有這一切是對是錯,是功是過,同樣只能用中華民族最根本的民族利益為標準來衡量才能弄清。
三、冷戰時期中華民族最根本的民族利益
整個毛澤東時代都處在「冷戰」期間。要評論毛澤東時代決不能脫離「冷戰」這個大前提,一切都必須從「冷戰」這個基本現實出發。
「冷戰」導致世界分為「兩大陣營」。現實迫使世界各主要國家必須作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二者必擇其一。《大國的興衰》作者保羅.肯尼迪說:「一個國家不站在美國領導的陣營內,便站在蘇聯領導的陣營內,不存在中間道路。在斯大林時代和美國的麥卡錫時代中選擇,那種走中間道路的想法是很不明智的。」
中國尤其如此。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1945年的虛弱狀況使中國對冷戰既無法逃避又無法免受其害。冷戰甚至還沒有正式開始,中國就已經成了冷戰的犧牲品。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中國的主權被美國作為交易的籌碼讓給了蘇聯。而蘇聯堅持要得到這些權益(確保外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佔有旅大基地和中長鐵路)歸根到底是出於冷戰的需要。1945年冷戰開始時的中國,是百年積弱又飽受八年戰火蹂躪的中國,是滿目瘡痍、遍體鱗傷、國弱民貧的中國,是對美蘇兩強中的任何一個均毫無抵抗能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其宰割的中國。作為弱者,夾在美蘇冷戰夾縫中的中國無論怎樣都要倒霉:你向美國「一邊倒」,蘇聯要收拾你。你向蘇聯「一邊倒」,美國要收拾你。你誰也不向,兩家一塊收拾你:一家扯住你的一部分使勁往自己那邊拽,直到把你扯成兩半,一家分一半,分裂中國——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至少得不到個全的(設想一下兩隻狼撕搶一隻羊的情景)。顯然,這對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最大的威脅。冷戰期間中華民族最根本最頭號的民族利益就是避免這種命運。這就必須徹底改變中國民族利益遭受美蘇冷戰主宰的命運,不當美蘇冷戰的犧牲品。
但只要冷戰還沒有結束,只要中國還不夠強大,中國就無法抵禦美蘇的主宰,就無法避免成為冷戰犧牲品的命運。這就發生了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中國不強大,就不能擺脫當冷戰犧牲品的命運;不擺脫當冷戰犧牲品的命運,中國就不能強大。
由此可見,衡量冷戰期間一切中國領導人歷史功過的唯一標準,就是看其是否解開了這個死結,是否粉碎了美蘇為自己的冷戰需要而犧牲中國民族利益的一切舉措,是否讓中國從美蘇兩大陣營的左右夾擊中突出了重圍。一句話,是否使中國擺脫了冷戰。做到了這條的就是捍衛了中華民族最根本民族利益的英雄,就應該肯定。否則就是中華民族的罪人,就應該否定。其他一切都是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