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房地產就是資本孵出的一大毒瘤!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19-8-20 19: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房地產就是資本孵出的一大毒瘤!



當工人從工廠等一部分資產階級手中領到了工資時,馬上就有資產階級的另一部分人——房地產商及其相關聯行業,  房東、各種商場老扳, 大大小小店主、大大小小老闆等向他們撲來。   如今對勞動者進行剝削的,已經不僅是工廠主,也包括房地產商及相關聯產業和房東、經營房貸的銀行和中介!   房地產的瘋狂將是資本主義的經濟支柱也是掘墓的! 加上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的壓力,日益成為束縛勞動者的枷鎖。

《市場》養不起也決不養《社會》的!

什麼是社會?  

《社會》的原意是「一起吃麵包」,就是"有飯大家吃」。實際上,社會既是「一起吃麵包」---人人有飯吃,《社會》也就是大家吃飯的那個人們共同生活所必須的「公共產品」。

什麼是《市場》?

市場的主體,是指「有能力的交換者」和「有效需求者」,市場的功能是發財致富,《市場》就是叢林法則,  弱肉強食,  人不為已天殊地滅!  《市場》就是"交換者"和「需求者」的"個體產品"!

什麼是「公社」呢?  公社是人們為了生產和分享《社會》這個"公共產品"而自願、自由組成的聯合體。"公社"是與"國家"和"市場"完全不同的組織方式,"國家"和"市場"是「被動的聯合」。因為有"需",  和"求"才能被動的進行聯合!

常常聽人們抱怨錢不夠化,  物價不斷上漲, 房價房租不斷上升而 租不起房更買不房.........時,   我們看到的是:「工人領到了用現錢支付的工資時,馬上就有資產階級的另一部分人——房東、小店主、當鋪老闆等向他們撲來。」  如今對勞動者進行剝削的,已經不僅是工廠主,也包括店主和房東、經營房貸的銀行和中介,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的壓力,日益成為束縛勞動者的枷鎖。現如今,勞動者已經不僅是終身富不起來,  只能為生存而奔忙卻還買不起房,  付不起房租,  上不起學和看不起病.........。

資本主義房地產業的實質就是"公共空間"的私有化。使房地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於是,街道被斬斷了,公地被侵佔了,經過幾輪房價暴漲之後,房地產業和金融業離市場崩潰就越來越近了。

幾百年前的巴黎公社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革命,因為它第一次現實地說明:人們為了共同利益,自願、自覺地組織起來,是完全可能的,也完全可行的。而從那以後,發生在俄國彼得堡、莫斯科的「十月革命」,新中國的成立以及發生在美國的反越戰運動、黑人民權運動、西雅圖反對伊拉克戰爭運動和「佔領華爾街」運動,都是「巴黎公社運動」的繼續。而香港的港獨運動是長期殖民洗腦結的惡果,  也是對"五十年不變"復辟資本魔咒階級熄滅論的打破。其實"五十年不變"的改開特色政變運動以及八九六四的後期和香港基本法的設計者都是想被殖民化的嘗試。

社會主義運動,就是從創建社會——即勞動者自願的組織入手的,比如說,中國革命就是從創建工會、農會、青抗會、婦救會、兒童團、識字班起步,最終把一盤散沙的中國組織起來的。如果說國家的功能是富國強兵,市場的功能是發財致富,那麼社會的功能就是「謀幸福,送溫暖」,就是「勞動人民自己組織起來,幫勞動人民一把」。

人的活動絕不僅是生產與工作,人還必須有吃有喝、有住處、有病能看、能結婚繁衍後代、能休息和娛樂,能通過文化教育事業提升自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她)才能從事生產和工作。與前者(物質的生產)相聯繫,後者稱為「社會再生產」。「社會再生產」構成了物質生產活動的前提,因而「社會」構成了「市場」的基礎,經濟活動、生產活動必須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但是,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卻正在破壞這個基礎,「市場」正在瓦解「社會」。中國這四十多年來的特色改革的實踐,   就是從讓工人下崗,    解散人民公社,   包產到戶等讓勞動人群再成為一個個的個體,  因而又成一盤散沙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管理。

在巴黎公社之前,人們只知道有國家和市場,而不知道什麼是社會,也不知道社會怎樣發揮其功能。即使今天,人們往往也搞不清國家、市場和社會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有些經濟學家甚至荒唐地認為,只要市場就可以了,國家與社會是完全不必要的。實際上,這些人完全錯了。而近代西方國家尤其是資本主義國家也強調"社會服務",  號召人們去做義工就含有這社會性質的,  為了避開"社會主義"就將主義去掉了。不過不要緊,  叫什麼不重要,  底層人們尤其是老弱病殘的人們受益就行。

市場管生意賺錢外,   對現實的人,就是具體到每一個這樣的人既不是神也不是機器時,而你我這樣平常人的一生其實只有四件事:生老病死。可惜,這四件事恰恰都是市場不管的,而國家即使想管也管不過來,於是,管這四件事的,只能是社會。

為什麼說市場不管這四件事呢?  因為:市場的主體,是指「有能力的交換者」和「有效需求者」,而老弱病殘是「沒有能力」的交換者,窮人不是「有效需求者」,因此,他們理應被排除在市場之外。試想,如果把教育、醫療和養老統統交給市場,那麼大部分老人和孩子就慘了!  因為他們是市場里「沒有交換能力」的弱勢。

為什麼這些事也不能全靠國家呢?   因為,國家本質上是強制性的力量,是暴力機器,國家只能是按照既有的等級秩序去強制性地分配資源,它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公共資源的分配不均、造成公共資源分配的等級化。何況國家是管內政外交等大事的,國家確實沒有能力對老百姓的「小事」管得那麼細。

 公社的本意是社區。社區是基層群眾的自願組織,它與國家組織是不同的,與市場組織更是不同的,這種「主動的、自願的聯合」只能採取平等的、公開討論的方式採取行動,而它的源頭就是"人民委員會",而它管理的對象,主要就是社會再生產的領域,就是「社會民生」公共產品的提供與分配:保障麵包的充足,交通的暢通,公租房、幼兒園、醫院的建設等等。即必須保證這些領域是非盈利的,是對所有公民平等開放的,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基本人權。這才是真正的人權即社會或叫社會主義來保障的。

美國沒有社會主義嗎?  其實想一想林肯的名言:民治、民享、民有——這已經十分近乎「巴黎公社的原則」,而林肯說這番話的時候,恰好正是巴黎公社運動爆發的時代。但是,正像巴黎公社被殘酷鎮壓了一樣,林肯也被槍殺了。奧巴馬曾表述過: 全世界各個經濟體中都包含著或多或少的社會主義經濟成分!   分配麵包時照顧到99%的人群將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資本主義號稱富裕,但卻窮得養不起「社會」,即養不起學校、幼兒園、醫院和養老院。在那裡,「社會」不是基礎,而是負擔和包袱,那個制度窮得甚至連空氣都不能免費。而巴黎公社最大的管理成就之一,就是"多年積存、遍布巴黎各個角落的垃圾,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被清理完畢,只有在公社統治那短暫時光里,巴黎才變得乾淨整潔、夜不閉戶、大道通暢,在公社執政時期,麵包的供應從未發生短缺,而原本盜匪橫行的巴黎竟然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案件"!   無產階級靠立足基層的群眾自願組織來隨時解決一切問題,而那正是新中國前三十年做到的並且超出做到的和解決的許多事嗎!

按照資本主義的方式建設城市,無非就是把金融和房地產業結合起來,把城市當作榨取剩餘價值的工具,就是公共空間的私有化,就是把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轉變為賺錢的工具。而按照社會主義或「巴黎公社的原則」建設、管理城市,則要求把教育、醫療、養老、環境、公租房等「公共事業」放在首位,起碼必須保障每個公民在人生起點如人人受教育.......和終點如每個老人都能安心養老......這兩個方面的機會平等和均等。例如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二日)一個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的高潮已經在全國形成。

資本主義發展方式雖然能在一瞬間造成許多高樓大廈,  隨處可見的水泥森林,  大橋,  高鐵   地鐵........隨後緊跟著的使房地產泡沫的崩潰並造成各「地方債」的爛攤子,但歷史證明,資本主義發展方式在教育、醫療問題上則永遠一籌莫展,在流浪漢,  賣淫妓女,   吸毒販毒  槍擊.....永遠無法根治!   兩相對照,兩種發展方式究竟哪一個更有優越性,就是不言而喻的。

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對待「社會工作」,不僅是「長項」,而且更是獲得人民的信任與擁護的根本法寶。所謂"社會工作",一個方面就是使人民自覺自願地組織起來,另一個方面,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這表現在致力於建立覆蓋城市公費醫療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普及教育,建立農村「五保制度」等等。所以得人心,原因也在於此。

新中國前三十年發展的歷史證明了1956年以來,儘管經濟增長的速度沒有那麼快,但是,由於我們致力於建設完善的社會體系,消滅了長期肆虐的各種疾病,普及了教育掃除了文盲,培養了人民的組織能力,維護了各民族的大團結,最終則為中國以後的發展,造就了大規模的高素質的勞動力,為經濟的高速增長,奠定了雄厚的「社會基礎」。

當前中國老百姓最不滿意的是什麼?  恐怕就是醫療、教育、養老和住房。這些關乎社會再生產的領域,不應該成為資本榨取的對象,而應該成為我們社會工作和社會建設的著力點。一旦把這個領域的問題解決得比較好了,一旦把社會建設搞好了,使中國的人民沒有了這樣、那樣的後顧之憂,生產與消費的增長點就會產生出來、湧現出來。

中國人口很多,資源有限——這就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因此,共同分享資源,這不僅是中國人的理想,也正是中國必須面對的「現實」,中國人民就必須去為創造一個新的「人類共同體」而不懈奮鬥。中國人民不需要"夢想",  要的是「現實」,  中國人民的理想來自人民、必須依靠人民,應該走群眾路線,不走精英路線。資本主義孵生的惡果很多,   房地產就是其中的一大毒瘤!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正中 2019-8-20 21:30
資本家通過控制大眾的飯碗進而控制了民眾的大腦,巴普洛夫實驗早就得出的現象,卻被美其名曰「民主」。
回復 yongbing1993 2019-8-21 00:45
卻被美其名曰「民主」。!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4: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