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哥頂風作案上演「喜幣」斂財鬧劇,
投資者備受蠱惑購買「悲幣」被割韭菜!
近期,「紅通犯」欺哥不但罔顧SEC對其發出的禁令,還頂風作案上演了一出「喜幣」斂財鬧劇。鬧劇中,欺哥為博眼球和吸引腦殘粉投資者關注,還散費苦心籌備了一幕「盛大直播慶典」。最終,欺哥「喜幣」鬧劇在其臆造的「上市首日完成身價百倍升值任務」場景和寥寥無幾的觀劇「小螞蟻」喜極而泣聲中謝幕。由此可見,在全球全球諸多金融機構對G系列和「喜幣」發出詐騙預警通告和SEC通告禁令之下,欺哥公然上市「喜幣」就是頂風作案的金融犯罪行為,因而,投資者如不加甄別謊言貿然購買「喜幣」,收穫的不是效益而是被割韭菜后徒留一堆無用「悲幣」罷了。
欺哥上演的「喜幣」上市鬧劇,背後潛藏著巨大危機。11月1日,欺哥口中本應「準時上線」的「喜幣」狀況頻頻,「喜聯儲」數據不時需要更新而無法顯示真實數據,卻被欺哥謊稱是「投資者」提供的填表信息比較晚,甚至謊稱因為和區塊鏈有關所以還需要到政府進行報備所以導致「喜幣」未能在良辰吉時準時「上市」。既然「喜幣」還未到政府報備卻能強行上市,可見欺哥謊言的恬不知恥和「喜幣」自帶欺詐和違法屬性。此外,欺哥直至「喜幣」上市當天都未能向公眾展示政府報備之後所獲取的「發行許可證」。事實上,SEC早在9月13日的處罰公告中就明確指出G系列任何一款數字貨幣未能獲得相關部門「上市」許可,因此「喜幣」上市即違法已成事實。然而,欺哥為增加直播帶貨「喜幣」的效果,竟然「龜口」一張就是「喜聯儲市值已經高達7千億可以把美國中央公園整條街都買下來」,其「一擲千金」的謊言背後,卻有著拖欠SEC幾千萬罰款餘額的「龜悲」,真是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
俗話說,別看現在鬧得歡,就怕日後拉清單。欺哥「喜幣」上市不到2小時,便被「砸郭人士」扒出其欺詐本性清單以此警醒網友。網友「@南法田園」揭批,其在比較「喜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之間的區別之後發現,「喜幣」交易平台只有「喜幣」一個幣種,因而「喜聯儲」作為「內部區域網」只能買進無法賣出更無法兌換任意一個國家的貨幣。對於欺哥謊稱「喜幣」有著千億市值的謊言,該網友也予以揭批,「喜幣」搞的是配額制而每個投資人配額是10萬「喜幣」亦即1萬美金,按上市當天「喜聯儲」註冊1500人計算,用戶即使都購買價值2萬美元「喜幣」總市值也就3000萬美元,與欺哥千億市值謊言可謂差之千里。此外,「砸郭人士」@黃河邊也通過直播爆料,其諮詢了區塊鏈權威和法務專家之後發現,「喜幣」上市未見在以太坊上有任何交易,並且在區塊鏈結點賬本上也沒有任何交易記錄,因此推斷,「喜幣」上漲曲線全是後台作假的虛擬數據,目的就是為了欺騙投資人追漲方便大割投資者「韭菜」。一個個清單顯而易見,欺哥「喜幣」上市實質就是其又一個斂財騙局。
種種事實和真相足以印證,「喜幣」上市即成「悲幣」最終被取締、封殺也是板上釘釘。據網友「@TIGER」爆料,之前的9月27日,巴哈馬證券交易委員會—SCB已對「喜聯儲」和GTV發出Notice No.13的詐騙預警公告。該公告明確指出,「喜聯儲」和GTV媒體以及代理商,均無註冊登記或許可,其任何牽涉到數字虛擬貨幣發行、原始股發行等金融行為都屬於非法欺詐的犯罪行為。在此之前的9月13日,其實SEC針對G系列的處罰公告也對SCB上述警示結論埋下了「伏筆」,該處罰公告顯示,被上述人(欺哥)已承諾將不直接或間接參與任何數字資產或證券的發售,並且SEC將這一承諾作為日後是否決定繼續上訴的首要條件。由此可見,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各國都已經將「喜幣」列入禁止上市發售的黑名單,因而,欺哥知法犯法的惡劣行徑也必將引發新一輪的法律制裁。
常言道,天上掉餡餅,不是窟窿就是陷阱。無論欺哥如何吹噓「喜幣」漲勢,其實都是其自編自導自演的又一個斂財鬧劇。如今,欺哥為湊齊SEC巨額罰款的餘額以及PAX案敗訴所欠的1.3億美元巨債,只能赤腳走鋼絲鋌而走險再演「喜幣」鬧劇苟延騙局。毋庸置疑,投資人一旦受到「瘟龜」謊言蠱惑,最終將因購買「喜幣」而深陷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的絕境。因此,唯有看清「喜幣」背後的「悲幣」本質才能避免一個個被割韭菜悲劇的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