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綜藝每年都玩新花樣,經典翻新無疑是其中最熱門的之一。昨晚播出的音樂廠牌對抗秀節目《金曲青春》,就是這樣一檔應需而生的節目。
光看節目名字《金曲青春》就不難理解:「青春」即指參加節目的都是新生代藝人,從希林娜依·高到李汶翰,從李子璇到李希侃,基本都是通過團綜讓觀眾認識的新生代偶像藝人。
「金曲」自然是指經過時間的磨礪,依舊熠熠生輝的經典曲目。這些金曲的「年紀」,往往要比舞台這些新生代偶像藝人來得還要大。

於是光看名字,就能估摸出《金曲青春》的節目模式,大約就是新生代藝人以新時代音樂潮流來改編這些經典音樂。類似的套路,其實在不少節目里都已經玩過,並不能算得上有多創新。
只不過,《金曲青春》為了提升節目的看點,增加了「內娛六大廠牌同場競技」的噱頭,包括創家族、覺醒東方家族、酷漾家族、絲芭家族、索尼音樂家族、樂華家族六大活躍在內娛的音樂廠牌各自派員參加,生生把節目變成了廠牌榮譽之戰。
同樣是在一個圈子裡混的,誰還不要點面子?而這份為廠牌榮譽而戰的競爭氛圍,便是《金曲青春》真正的核心所在。

從第一期節目的情況來看,六大音樂廠牌的這場「華山論劍」,至少有兩個值得推敲與改進的地方。其一,對於金曲改編邏輯趨同、風格接近,極易審美疲勞。實際上,「經典金曲」改編都會陷入一個套路,彷彿只要加上電音、舞曲和rap這三板斧,就是潮流改編了。
且看《金曲青春》第一期里,除了李汶翰的《但願人長久》,其他五人的曲風元素有著高度相似之處。熱鬧歸熱鬧,但是聽多了總是會疲勞。對於這些年輕藝人來說,如果同場競技的是資深藝人,這套打法或許是行之有效;但如果大家都是一種玩法,那麼換思路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在這一期里,個人覺得最聰明也是最有記憶點,恰恰正是李汶翰。

其二,改編的目的是賦予時間印記,但不代表就要抹去它原本的特色。個人對於五字妹妹希林娜依·高的實力毫不懷疑,但也不能迴避她演繹的這首《茉莉花》被改壞的事實:一個是編曲的結構平庸,另一個是把這首歌的地域符號給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