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古人的聽雨,並不像我們現在這麼愜意

作者:MayDaySun  於 2019-5-12 14: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推薦|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來看万俟[mò qí]詠的《長相思·雨》:

一聲聲,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燈。

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

空階滴到明。


這是一個不眠之夜。詞人聽了一夜的雨,也嘆了一夜的人生。

 

開篇是兩組疊字——「聲聲更更,既可描摹雨聲,又增強了詞的音樂美感。

 

窗外芭蕉窗里燈句,烘托氛圍。窗外的芭蕉在雨中發出陣陣的聲響,彷彿每一聲都在傾吐著一個字。而窗內的燈下,坐在一個不眠的愁人,人與影兒相對,更顯寂寥,故曰此時無限情

 

情曰無限,恐怕不止孤獨這麼簡單,否則,作者為什麼又感慨道夢難成,恨難平呢?

 

万俟詠,生於北宋末年,擅作新詞,以詩賦著稱,但與絕大多數有才之士一樣,他屢試不第,常年漂泊。或許,本詞即寫於異鄉的一個秋雨之夜。

 

這裡的夢,可能是歸鄉之夢,又或許是及第之夢,但無論如何都是難以實現的。

 

由此,恨難平的原因,也容易理解了。

 

末句空階滴到明,將人的心情與雨聲渾融一體,營造出一種十分傷感、幽美、空靈的意境。

 

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中,有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句子,很明顯,万俟詠在這裡直接借用了溫詞,表面都在說台階空無一人,實際上在寫聽雨人空洞孤寂的心境。

 

到了南宋末年,一位優秀的詞人也愛極了聽雨,他在《虞美人·聽雨》的最後,也化用了雨滴空階的意境,寫道: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一個是唐末的溫庭筠,一個是北宋末的万俟詠,一個是南宋末的蔣捷,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人生經歷也各異,但在某個情境中的心境卻是相通的,而古詩詞正是其中的靈犀,或許這也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1 02: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