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位質疑宇宙權威的奇人(10)外星人為什麼不和人類交往?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22-1-8 05: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介紹|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關鍵詞:吳裕祥, 外星人

引言

 的贈閱版本,作者是我的師兄吳裕博士,該書圓了我一部分少年的夢,真是緣分。記得八十年代末我正在讀研,有一次去導師家正趕上導師收到了吳師兄從美國寄來的禮物(記得好像是微型錄音機),當時我就很羨慕這位師兄。幾年前在導師弟子的朋友圈裡結識了吳師兄,他憨厚耿直,長的也很實在,吹一口好笛。有時還給師兄弟們修改詩詞,發一些小遊戲互動,孩子氣十足,是一位樂天派玩家。

吳裕祥博士出生於中國江西,父親是當地名醫,文革期間曾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並跳樓自殺未遂而成為殘疾。他初中一畢業就被下放到農村多年。1977考入大學,入學時經考試免修英語。1981攻讀碩士學位,免修 5 門主要課程。1987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全額 Regents Fellowship 獎學金,1990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工程學院博士學位。創造了伯克利工程學院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的記錄

沒想到這位師兄竟能放棄許多創業發財的機會(他在美國矽谷地區工作10余年,是沃爾瑪公司倉儲PUT系統最早的研發3人小組成員之一,1999年,他曾回國提出開發人工智慧項目,創建軟體研究所等項目,后因水土不服而重回美國),他花費十多年時間潛心研究宇宙,出版了多部書籍,其中《誰有權談論宇宙》一書中選擇《距離的奧秘》一節進入中國國立大學 7.15 大學語文精品教科書中,他從觀察宇宙到參與論證宇宙,質疑愛因斯坦相對論,質疑霍金,質疑美國宇航局,質疑哈勃望遠鏡,他提倡創新,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實屬不易,更是讓我十分欽佩。該書有理有據,充滿哲理,創新,智慧,詩意濃厚,文筆優美,勵志有趣,適合初中以上的讀者閱讀,現在的青少年真是有福氣能讀到如此啟迪人生的好科普書籍,現實生活中又能有幾個讀者願意花時間去讀這類「虛無飄渺」的科普呢?。說實話,我沒有資格評論書中的觀點,但我確認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經吳裕祥師兄同意,我分享一點書(原著二百多頁)中作者對宇宙的認知和對宇宙權威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感興趣的讀者可到網上購買原著(也有英文版的)閱讀。

"第十問 :外星人為什麼不和人類交往?

為什麼外星人不與人類互動? 在第3問中,我們討論了隱藏的天體。我們提到可以嘗試發現外星文明。現在發生愈來愈多的與外星人有關的事件,人們自然會問:外星人為什麼不和人類接觸?我真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人類的一員。對這種倍感屈辱、令人沮喪的答案,實在是不願意重複。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許這樣的屈辱答案,能夠讓人類 - 特別是那些世界級的領導者們 - 願意清醒過來,進行一場自我救贖?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先想清楚幾個問題:

我們人類,為什麼不和螞蟻溝通?

我們人類,為什麼不和老鼠溝通?

我們人類,為什麼不和毒蛇溝通?

因為我們人類,自認為自己比螞蟻威猛,比老鼠高尚,比毒蛇更光明正大!真的是如此嗎?螞蟻弱小,我們隨意可以捏死幾個,用不著放在心上;老鼠骯髒,躲在黑暗的角落裡不見陽光,還會傳播疾病;毒蛇陰險兇惡,咬一口致人死命,必須時刻提防;我們高貴的人,為什麼要和這些低賤的動物交往?可是,人真的很高貴嗎?那外星人為什麼不屑於和人交往?

在外星人的眼裡,我們究竟是什麼?是最弱小、骯髒、兇殘的動物!弱小不僅僅是肉體上的,還有精神上的;骯髒的是靈魂;兇殘的是手段和對待同類和異類的冷酷無情。最兇惡的大規模殺害人類自身的武器,不是人造出來的嗎?最殘酷的刑罰不是人施展於人類自身嗎?那燈紅酒綠的夜晚,掩蓋了多少窮苦人的呻吟?那軍火商成噸的鈔票上,染了多少廢墟下掩埋的鮮血?

人類一直與大自然對抗。水災、火災、疫病、蝗蟲...。在此同時,人類又在肆無忌憚地破壞大自然,為了眼前的小利益破壞大自然。人類的一小撮大肆揮霍,吸允弱小的人和自然的生命。這種日益腐朽的社會,必將遭到大自然的報應。各種肆虐的疫病,只是冰山小小的一角。(這篇文章是從 2018 我的<Clarify Big Bang>著作中抄下來的。今天,在COVID-9肆虐一年多的日子回頭來看,是什麼感覺?)

我們曾經有過聖人,有過大師,有過高尚,有過純凈的靈魂。今天我們在資本的驅使下進化(?)了,我們拋棄了聖人,不再需要大師,也不再誕生大師。微笑是虛偽的掩飾,純潔是可笑的天真!我們崇尚的進化論本身就是殘酷的,是弱小滅亡,強權生存的合法 「科學」道理。薩特說,他人即地獄。漢語成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卑鄙的人類還要根據自己的醜惡行徑,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強加於外星人。所有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外星人幾乎就沒有什麼好東西。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就把地球人和外星人對立起來演繹森林法則。

其實這很可笑。以外星人的能力,捏死幾個人就像人捏死螞蟻。我們更像被觀察的小白鼠,而不是有能力對抗的外星人的敵人。如果我們想在宇宙間永遠生存,我們就需要回歸高貴,找回榮

譽、正直、忠誠等這些不知何時已經被利潤、風險、策略等等所替代掉的偉大的辭彙。努力加入宇宙大家庭。

我感覺到佛祖慈悲胸懷的期盼—

我感覺到上帝寬恕目光的關懷—

我感覺到真主仁愛聲音的鼓勵—

克服惡習,真誠善良,無愧於天地! 那麼,也許有那麼一天,外星人願意和我們握手言歡,屈膝暢談。敢問星路在何方?星路在你我心上! 星路迢迢,心路也迢迢。星路迷茫,無力窮盡。心路曲折,卻可以縱橫天涯。

近年來,人類的科技高歌猛進,迅速發展,但宇宙學卻深陷大爆炸泥坑不能自拔。回顧本書的圖 6.1,美國宇航局的官方宇宙大爆炸網站上宣稱:宇宙大爆炸理論有兩根主要支柱:一是愛因斯坦先生的廣義相對論,另一是根據宇宙原理推衍出的宇宙微波背景全天圖。可是我們已經詳細在書證明了,這兩根支柱太脆弱,支撐不起正常宇宙的重量。前者只是宇宙小小角落裡發生的一些擾動現象中的一種以空想相對性為基礎的牽強解釋,不能擴展到更大的宇宙空間去作為整個宇宙的支柱;後者更是一種盲人摸象般的錯覺,自以為看到了整個宇宙每個角落的微波,實際卻可以說完全看不清楚。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一束光和一根桿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干的道具里,用各種眼花繚亂的設置、定義和簡單的數學推導,成功說服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人們相信光線的移動會改變桿的長度,並改變桿的時間,不能不說是人類登峰造極的數學魔幻。

可怕的是,一百多年過去了,絕大多數人仍然把這樣的玄幻當作科學聖經,沒有人問過一句「光線怎麼能影響桿的長短和桿上的時間?」。而許許多多反對相對論理論的人,也都是僅僅在愛因斯坦的數學推導上做文章,沒有人從一束光和一根桿這樣的根本出發,來追究相對論的空想性質。

不能考慮到極其簡單的一束光和一根桿在完全相互獨立的空想相對模型中絲毫不能相互影響的事實,而總是從數學公式上去考究去做文章,充分說明人類的科學邏輯思維,已經僵硬地捲入了工業化機械化的生產線上不能自拔,再提警惕「數學老了」很有必要!

我們也曾經在幾本書中,根據自己的膚淺理解,和科學進步的各種成果,構建了一個極其粗糙的但符合基本科學道理的新宇宙模型,用來描述我們看見的和想象中的新宇宙。如果宇宙大爆炸曾經有過,或者將來可能出現,也可以用來解釋這個宇宙大爆炸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爆炸圈外面是什麼等以前大爆炸理論不敢涉及的問題。但這都是一些根據人類已有知識的推理。我們不能證明,我們也無法證明。造物主的真面目,人類永遠看不清!對比終極空間的宏大,我們存身的宇宙已經顯得微不足道,我們視野投向的遠方一片迷茫。人類要走的宇宙之路,不是心比天高的縱覽一切的超神之路,而是腳踏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為人類謀現實幸福,求長遠存在的探索之路。

從對已發現的遙遠天體的無一例外錯誤的第一問來看,宇宙科學迄今為止對望遠鏡接收到的遙遠天體信息的處理方法,基本上是錯誤的。這就需要我們去做大量的工作。

如果主流宇宙科學天文科學不及時在大爆炸的煙霧迷惑中及時回頭的話,那就只會帶領人類在錯誤地認識宇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科學界要正視自己的有限的認識宇宙真面目的能力,檢討什麼是人類能夠認識的,什麼是需要做出巨大努力能夠做到的,什麼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認識的。這樣才能在有限資源的基礎上最大可能地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認識宇宙,保證人類的生存。

首先要找到正確的遙遠天體天文觀測數據的處理方法,重新解釋大量的觀測數據,以便對宇宙有一個真正的基本正確的了解。然後再來合理評估如何進一步探測了解遙遠宇宙的面貌。可以說,當代宇宙科學的數據分析,觀測結果分析,及理論總結,還在空想相對論引領的錯誤道路上艱難行走! 

本問結束語

從理論到實踐,現代天文宇宙學動用大量的資金,製造超乎想象的觀測儀器。但是專家學者們,好像並沒有認真地想一想:這樣的努力和揮霍,是促進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是搞胡塗了對宇宙的認識?是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了宇宙,還是更胡塗地陷入虛幻的望遠鏡圖像中?

只要陷落在大爆炸理論的泥坑裡,人類將永遠無法接近宇宙的真實面目。我們需要新的宇宙模型來開闊我們的思路,端正對宇宙的認識。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自我,這樣人類才能夠在宇宙的大家庭里長遠生存。

人類的星路在哪裡?

就在我們的心路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7:58

返回頂部